HD

我这样过了一生

剧情片台湾1985

主演:杨惠姗李立群刘明文英英英丁也恬萧志文吴敏邵罗辉胡翔评罗条慧周平林正明蔡瑟芬陈显元陈玉辉庹宗康罗文诚

导演:张毅

剧照

我这样过了一生 剧照 NO.1 我这样过了一生 剧照 NO.2 我这样过了一生 剧照 NO.3 我这样过了一生 剧照 NO.4 我这样过了一生 剧照 NO.5 我这样过了一生 剧照 NO.6 我这样过了一生 剧照 NO.13 我这样过了一生 剧照 NO.14 我这样过了一生 剧照 NO.15 我这样过了一生 剧照 NO.16 我这样过了一生 剧照 NO.17 我这样过了一生 剧照 NO.18 我这样过了一生 剧照 NO.19 我这样过了一生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5:42

详细剧情

  桂美(杨惠姗)孤身从南京来到台湾寻找未婚夫未果,暂住表姐家中,却被当下等佣人对待,为摆脱寄人篱下的生活,她委身下嫁遭妻子遗弃的中年男人侯永年(李立群),成为三个孩子的继母,可是因为侯永年的嗜赌如命兼外养女人,令她犹如刚出狼窝又入虎穴。
  生下孩子后,桂美为了生计同侯永年远赴日本替人帮佣,又因机缘在当地一家中国餐馆学得一手好厨艺后返回台湾,独立开了“霞飞之家”餐厅,可是在她勤俭持家之时侯永年却故态复萌,而更让她觉寒心的,是长大成人各有成就的子女以及媳婿的自私与无情。

长篇影评

1 ) 我这样过了一生

这样一部看上去有点褪色的老电影也充分的抓住了我的好奇心,一则对演员的表演有期待,二则期望在故事情节里找到共鸣。而电影本身也确实没有令人失望,两点都有展获。杨惠姗的表演自然而质朴,很容易让人把角色桂美就等同于她本人,桂美的坚强与忍耐折射出中国传统女性最值得赞美的一面。而电影本身所留给我的最具有深远意义的一句台词就是:“年轻的时候我们都忽视了自己也是会老的,也会生病……”

2 ) 传统女性的伦理中显现(这个题目不通顺!)

小书店拆迁,甩出来一堆没人要的老片子。其中不乏维斯康提之类大师作品——我像白拣似的花了十块抱了六张回家。

分了两天看完。仍旧是“台湾新电影”的典型代表作品——深焦、长镜头、固定视点、实景拍摄、非叙事性……我一边儿背这些无聊理论一边儿嗑瓜子,眼睛盯着电视。太淡了,台湾电影,就好像前些天才看的《蓝色大门》。那些日子,怎么那么快就流淌过去了,而我们却都没有感觉。

用个人生活体验来表述台湾几十年的变迁史是八十年代电影的不变准则。片中的所塑造的“桂美”的形象是典型的“大陆女人”——脾气耿直却一辈子任劳任怨、勤勤恳恳。面对着丈夫的出轨和嗜赌,她显得宽容甚至有些低声下气。导演无时无刻不在赞扬这种美好的女性性格,怪不得被教育部评为最佳影片。这种流露着对于传统伦理中的人性的认同,着实是教育了我一番。

从桂美来台结婚,到病重在榻;从南京的国民政府、台美断交,到现代化的高楼林立——小人物在大背景下随波逐流。对于现代化的保留态度和政治的避而不论构筑了整个影片温和基调。我喜欢这种对白少,节奏缓慢的感觉,甚至片中都找不到特写和正反打。看多了带有窥淫癖趋向的好莱坞大片,再来看看这个,你才会感到中国传统女性的伟大。

3 ) 我这样过了 一生

怎样的一生才是有意义的一生,才算没有虚度一生?

影中其实有一个对比,一边是希望赚钱了回去自己开店当老板,一边却说开餐饮开倒闭了的不知有多少。确实,生活中我们见过很多成功的老板,也见过很多失败的老板,从概率、直觉上来讲,失败的比例会更多,所以我们也就如此安慰自己,安心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悠然自得”。

不想当将军的不是好士兵。年轻时谁不是豪气冲天,憧憬着未来的美好生活。但经历岁月的洗礼,大多数人会变得麻木。以前或许还有自立门户的自信,而如今已被生活磨平的棱角,似乎一辈子也就只有“打工”当下属这条路。

见得越多,越是觉得领导、老板不容易。看过当老板的同学风光无限羡慕嫉妒恨,也看过周六周日加班汇报的领导,或许我还是更喜欢回归家庭,更喜欢当前周末与工作“隔开”的生活方式,或许这就是我这一生的命吧,毕竟不可能人人都是领导,人人都是老板,再随遇而安地安慰下自己吧......

4 ) 总有一天会回想:我过了怎样的一生?

2019年9月3日第二遍观看 《我这样过了一生》

不知道为什么,这电影两三年前看过,可又想从头好好看一遍。

“我这样过了一生”这句话本身就拥有共性,似乎可以作为每一个人的墓志铭,仅仅七个字就囊括了所有的岁月,无论长短,无论酸甜,无论贫富。

杨慧珊扮演了剧中的女一号,一个温柔、贤惠、勤苦耐劳、善良的小女子“桂美”,似乎所有形容女性五千年优良品质的词汇都可以用在她身上。

她度过了怎样的一生呢?因与未婚夫错失良缘,从南京来到台湾后只能寄人篱下,表面看表姐收留她帮她相亲,实际上背地里却觉得她是个负担、累赘,甚至觉得自己丈夫会起异心,热情地招呼相亲不过是想赶紧甩掉她。

她喜欢那个相亲对象吗?显然即便自己再苦,也不是一个世界的人,可是为了离开难以容身的表姐家,也只好把自己嫁掉。即使面对的是一个已经有三个孩子的男人,她竟然还是紧张、忧虑地向对方坦诚,自己不是处子身了。明明看起来是男方条件差,她需要考虑,却反倒是她觉得对方要考虑是否能接受她这种“条件”的。


回顾荧幕史,其实演“好后妈”的不少,但“桂美”这个角色绝对是典型。她的一生,拥有两个自己的孩子,以及那三个别人留下的孩子,可从一开始,她就没把自己当后妈,不是对孩子多好,而是对孩子够“坏”,她就像亲生母亲那样,该生气就生气,该打骂就打骂,该教育就教育,一切很自然,完全不客气地把自己代入母亲这个角色。

当然,后妈都是要碰壁的,章子怡说孩子从来没有抵触过她,我觉得还是省略了一部分过程,可能只是接受得快,但不可能没有一个过程。“桂美”算是幸运的吧,除了女孩儿,大男孩儿在老练的观望中看到了她的真心,而小男孩儿则确实也不懂什么是后妈。即便后来去日本只能带两个孩子,她带走了最大的孩子和自己体弱多病的女儿,她这一辈子只惦记着对每个孩子公平。

作为母亲,她们认为的公平或许正是孩子们眼里的不公平。母亲就像摩天轮的轴心,总想公平地把每个箱子都举到顶部,享有相同的时间和风景,可是,每个箱子不一样,有的是空箱,有的是满箱。不同的角度看公平,总是不公平的。

想起了奶奶分钱的事儿,有的儿子几十年都住一起,有的儿子一年也没来看望两趟,大概老了,想拿点儿钱出来分分,结果每一家等份,住了几十年的儿子自然想不通为何如此老糊涂,但我看,大概就是这种母亲角度的公平吧,在她眼里,哪有谁照顾多谁照顾少,都是心头一块肉,必须分一样多才算是公平。

母亲们都有一个人生百科里永远找不到答案的难题,如果对孩子们做到公平,没办法的,每个人有自己一把公平的量尺。


再次看桂美的一生,不知为何,不再愤慨,或许知道了人生就是这样被一步步推着走的吧。面对丈夫的好赌、不工作、暴脾气、出轨,原本我应该是气到爆炸,恨不得将他钉在碎尸万段,可是,这次看,他似乎也不是罪不可赦到哪去,他的一生其实都跟着桂美在走,也有对桂美极好的时候,看起来就像是桂美的第六个孩子。

女人嫁给什么样的男人拥有什么样的人生,而男人的一生也是被女人影响着每一步。无论是去日本、回国、开餐厅,以及每个孩子的人生重要转折,都是桂美掌舵着,这个女人,有太多主见和小草般的精神。她永远衣着得体,永远温声细语,永远为别人着想。

剧中有一幕,丈夫出轨的女人找上门来,桂美震惊但又冷静地听她哭诉,当她想把婴儿从后背的背带卸下来时,桂美很自然地起身伸手帮助,而那个上门的女人,一边说“我可不是随随便便的女人”一边自然地在陌生人面前解开胸襟喂母乳。

前面遇到的所有困难都没有让她离开这个家,唯有出轨,不能忍,她毅然决然地离开。可还是在听到孩子们过得不好之后,回到这个家。她像是能把自己化成鲜血,滋养这个并没有给她带来一天好日子的家庭。对我们这一代女性来说,化茧成蝶要比燃烧自己照亮别人重要得多。

结尾还有一处最无力感的痛心,桂美年老病衰时,听到了一个消息:当年的未婚夫原来还在,已经生儿育女了,而她这错过的一生……哎。若重来,又会是怎样。


其实,这部电影挺有电视剧的长度,电影总给人强烈压缩的感觉,叙事性很强,所以节奏很快,没有什么多余的情节。子女长大成人部分,也不过占据最后的一小片段,略略交代,连谁是谁都还没怎么认清。

说到底,还是养女儿好,对她好,她就对你好,儿子呢,对他好,他今后也是对别人好。总说女人长大后是别人的,我看现在,儿子长大了才是别人的。

桂美的一生也折射着整个社会经济、政治、人文的变迁,民生、民情的变化,这种巨变很有意思,我们这个时代看似变化太快,但实际上完全比不上八九十年代翻天覆地的变化,那时就像突然间平地起楼房,而现在即便一天加一层的速度,也觉得司空见惯了。

如今谈到杨惠珊可能更多不是演员身份,而是作为琉璃艺术家。1985年的这部《我这样过了一生》,让她蝉联第22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主角,1984年获奖的电影是《小逃犯》,也想找来看看。但在1987年,她便在颠峰状态宣布息影,投身中国现代琉璃艺术,创立琉璃工房,研究特殊的琉璃脱腊铸造法。

如今,也67岁了。还挺期待她能参与这个新时代的电影。


好奇一个事情,剧中怀孕是真实的?找不到相关消息可解答。




2017年第一次观看《我这样过了一生》写下的:

很久以前就长草的一部电影,终于把它看了。很有年代感,演员不错。1986年的电影,那时候的导演、演员都让人感到陌生,除非是常青树依旧活跃在当下,所以看男主的时候,就总觉得好像是谁,又说不上来,原来竟是年轻时候的李立群。故事很八点档,可以演成80集电视剧,但因为特殊的台岛风味,以及浓郁的生活实感,还是颇吸引人的。

“我”是女主桂美,孤身从大陆到台湾,寄人篱下,又被打发嫁给一个离婚拖着三个孩子的男人,一个被前妻抛弃的老赌徒,婚后自然很不幸。虽然真的白头到老了,可中间经历的辛酸又哪能轻易化作甘甜,很多人真的就这样凑合着凑合着一辈子过去了。嫁给什么样的男人,真的会决定一个女人的下半生过什么日子,除非她能挣脱,能改变,能自立,否则就真的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最恨男人一脸反感地看着自己女人的大肚子,气死人,那你别做啊,你完事就完事,女人还得承担一堆事呢。怀孕人流,受伤的是女人,男人又有一丝一毫的痛苦吗!好吧,我承认,坚定的爱情是不会受这些负面案例影响的。

看到父亲打女儿,会突然间好恨小时候父亲也打过我,那种凶狠,那种无情,让我不明白你对我的疼爱是真是假,明明婴儿时期的老爸们都挺温柔啊,怎么小孩越长大就越讨人厌似的,从掌上明珠变成掌下鱼肉。不知,我们以后会不会打骂自己孩子呢?

5 ) 平凡就是答案

今天冬至,外面阴雨绵绵,和家人包饺子、吃饭,然后窝在房间里看电影,爸爸妈妈在客厅看综艺。很普通的日常,但是觉得很幸福。这也是女主努力追求的家庭幸福吧。

一部很老的片子,平铺直叙,将一个平凡女人的一生娓娓道来,没有太多的跌宕起伏和故事冲突,安安静静,就像女主的性格、说话的声音,温柔如水。

年轻的时候爱过人,为爱做了那个年代不被允许的事情,坚持过,然后妥协。妥协之后并没有怨天尤人,努力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努力过好这一生。毕竟爱情这件小事,对于一生而言又算得上什么?现代社会把爱情吹捧到了天上,好像不跟一个最爱的人在一起,这一生就白活了,不跟一个最爱的人结婚,这辈子就该孤独终老。但谁能保证你这辈子就一定会被爱情光顾呢?谁能给你个进度条或者时间期限呢?没有爱情我们依旧要过这一生,依旧要体验完整的人生,和这世界纷繁复杂的情感羁绊。其实片子的女主和《爱乐之城》的女主,还有《和莎莫一起的500天》的男主一样,爱情来过,感恩有这般欢喜的体验,能够一直拥有是恩赐,如果不能,那就收拾好心情继续前行。如果爱情没来过,没关系,爱情这件小事,对于你完整的一生而言不过是小小一块空白。

电影的年代背景,女主并没有多高的学历或者素养,但是她却拥有许多的生活智慧,比如目标感、坚韧、认真、开明等等。印象最深的是女主送大儿子去横滨学厨的路上,女主说,学厨也没有什么不好,但是决定要做就要努力做好,不能半途而废。其实整个电影,女主的一生不都是在诠释这句话么?从她妥协嫁给男主续弦开始,她就决定要让这个家有好日子过。不管是后来男主赌博、失去工作,继女不合,经济压力等等,她都没有放弃完成过她的决定,看似柔弱,却又一股坚韧的力量,一直在努力实现自己的决定。大学毕业后我常常感到迷茫和困惑,我不知道人生的意义,感觉自己碌碌无为,淹没于世俗大流。我觉得,没有个神圣伟大的理想,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或者没有做到极致的爱好,就不能称之为人生有意义,我不愿意接受我的人生平凡普通,我觉得这样活着没意义。以前,我甚至听不懂《平凡之路》,就在我写下这段文字的此刻,我好像突然明白了,像女主这样,认定人生的目标,哪怕只是过好这平凡的一生,就是人生最大的意义。我好像突然能够明白我的妈妈、我的小姨,他们都是如女主一样的人,也是大多数中国传统女人的写照,他们拥有宝贵的人生智慧,这一生都在努力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忠于丈夫,维护家庭,关爱子女。做坚持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哪怕平凡普通,这不就是人生的意义吗?有人说,继女在最后放弃继续深造的想法,留下来经营餐厅是高知女性对传统女性认知的妥协,我认为其实不然,平凡没有什么不对,她不过是更加明白什么对于自己才更加重要。

人生哪有什么对错好坏,希望你真的开心就好。

6 ) 忍辱负重的桂美的一生

三月初的广州,是被粘稠的水汽和朦胧细雨笼罩的。湿润的海风从远方徐徐吹来了这场名为“太平洋的风”的影展,也带来了这部略显凝重的台湾电影。

从形式上看,《我这样过了一生》显然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台湾新浪潮的代表作之一,开场的后厨长镜头就有着一股浓浓的台湾新电影的味道,由于目前我对台湾新浪潮的认知仅限于侯孝贤与杨德昌二人,因此我想这大概又是一部略显沉闷的片子。不过,随后的观影过程告诉我,它和我印象中的侯孝贤和杨德昌还是有很多区别的。

首先,从拍摄手法上看,侯杨二人非常注重长镜头的使用,尤其是侯孝贤,大量的长镜头让电影节奏变得十分缓慢。而在本片中,除了开头的长镜头外,在剩余的部分中少有长镜头使用,镜头的切换让影片显得十分轻快,丝毫不显沉闷。不过,这样的快节奏也丧失了一部分对人物活动进行观察的空间与可能性,以及侯孝贤的电影中特别突出的演员表演的自然性,这也是本片相比其它台湾新电影最让我不适应的一点。电影还有一些较为明显的镜头语言,比如在桂美夫妻二人与主人初次见面时,二人所处的楼下与主人从阶梯上走下就构成了一个很经典的阶级隐喻,这一镜头语言在多年后被奉俊昊在《寄生虫》中玩弄到了极致。

与此同时,在剪辑方面,本片的剪辑前后叙事跨度非常之大,而且喜欢用人物的沉默或对话的僵止作为一个场景的终点,略去解决部分,直接跳到下一个场景。例如,开头桂美在侯永年家中问其是否愿意接受自己后,下一个镜头就是婚礼现场;再比如,桂美夫妻二人深夜商谈是否要去日本做佣人的场景中,镜头从侯永年的沉默直接切到了二人在日本的主人家中工作的场景。简而言之,就是简化单个场景中的流程,一切为了推动故事情节服务,这样的剪辑特点在镜头前一个半钟,即桂美的中年生活中尤其明显,直到最后桂美卧床后,剪辑节奏才变得稍微和缓了一些。我想,这应该是电影源自小说改编以及时长限制的缘故,毕竟120分钟的体量刚好够讲完整个故事,若再稍注重细节描写,可能会让影片达到接近三小时的时长,这从商业角度来看是可以理解的。不过,我还是感觉电影中桂美的中年与老年部分风格有些不统一,以桂美和正芳在医院时的配乐与略显突兀的旁白作为界限,后面一小段明显比前面更为温情,也加入了不少导演想传达的价值观元素,若是导演在这点上再平衡一下,缩小二者的差别,可能总体观感会更为平稳一些。

《我这样过了一生》的题材选择也和我印象中的台湾电影有些许区别。还是以侯孝贤与杨德昌为例,新电影时期的侯孝贤取材多以乡土故事为主,在平淡中叙述生活;而杨德昌出身中产家庭,他所有的长片都以台北作为现代都市的代表,其深不可测的体量中蕴含的酝酿着动荡与不安,并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家庭危机,这一点以《恐怖分子》体现得最为明显。而本片中,张毅同样选择了台北作为故事发生的主舞台,但他关注的是都市中的底层人群,两位主角的身份与职业都在暗示,他们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个代表,而《我这样过了一生》中的“我”,显然可以指代处于同时期乃至今日中国的相当一部分已婚女性,她们的故事,即是本片中“桂美的一生”的不同版本,大体脉络与性质则有着不少共通之处。

提到女性,就自然来到了本片的主题。无论是原著小说《霞飞饭店》还是电影《我这样过了一生》,它们都是相当明显的女性题材作品,这不仅体现在叙事镜头全程跟随主角桂美,还体现在男主的形象得到压制,他身上基本凝聚了观众能想象到的传统中国男性的一切缺点:难以抵挡诱惑(赌博与出轨)、光说不做(“我不会再赌了!”)、外强中干,即外要面子与内里自卑(听闻桂美倒掉剩菜时当场失态发飙,而被桂美指责赌博时,又转言“你以为我赌的时候不是想着给你们买点好的吗,你以为我不关心这个家吗”)、逃避责任(每一个家庭重大决定都由桂美提出),而最后一点正是本片两位主角塑造的基石之一,桂美在片中是一位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家庭主妇,每次家庭遇到困境,都是她在努力寻求解决方法,而反观侯永年,他的存在更加突出了家庭中丈夫位置的缺失与空白,故事用了不同的情节来说明这一点:暴雨淹房夜是侯家遭遇的能被镜头直观体现出的危机,而在这个场景中,侯永年的不在场表现出了他的显性缺位;丢掉饭碗、工作遇到困境时,多是桂美思变,此时侯只是单纯的顺从,不仅无法提出建设性建议,还时不时泼冷水与冷嘲热讽,这是男性作为“家庭顶梁柱”的隐性缺位。

显然,桂美在片中的形象是一个有悖中国传统家庭即“男主外、女主内”模式的存在,一方面,它体现了在那个年代女性对中国传统家庭束缚的反抗,另一方面,由于故事的平凡性与普适性,它呈现出了一个与传统观念截然相反、却又相当普遍的家庭模式状况,也包含着对一部分男性的批判。电影拍摄于1985年,原著小说中的故事发生时间显然还要早上几十年,但时至今日,时代虽在进步,影片中体现出的情况却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甚至仍然在当今社会普遍存在,因此电影中叙述的故事放到今日,也还是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这样的主题也在接近结尾时从正芳的口中问出,“为什么要忍的总是女性?”导演对这个议题在影片中选择了点到为止,这样的大团圆结局设置意味着桂美辛劳的一生得到的是子孙满堂的家庭和与往事和解的态度,这也体现出了张毅作为导演对中国传统观念的一种褒扬——仁、义、孝,以及善恶皆有报的观念。综合全片来看,桂美显然是一位具有几乎所有中华女性优秀品质的女性,然而,作为观众的我们,显然会为桂美的处境和她最后的选择感到不值,因此在这点上,我对结尾的处理持保留态度。不过,张毅显然不如我们想象的天真,他在片中就埋下了他对这种模式会继续延续而无法改善的忧虑:首先是桂美抓住小时候的长子与小儿子赌博,而他训斥长子时,小儿子却还在饶有兴致地观察筹码,这显然是男主形象在两位子代上的投射;到了结尾部分,正芳与桂美儿媳交谈时,后者提到桂美的儿子“天天出去说是做事,也不见有什么结果”,这是不是像极了开头的侯永年?这些处理似乎在暗示,父亲的一些陋习还会延递给儿子们,而桂美言“大家都说正芳越来越像我”,也是母亲的特性传给女儿的表现,如此往复构成一个循环,即这样的家庭境况与模式,在下一代也难以得到根本性改变。

虽然有着不少遗憾,但《我这样过了一生》还是完成了它拍摄时想完成的基本任务,而轻快的剪辑节奏也让它对观众而言十分友好。同时,它也具备了台湾电影的一大特点:平淡如水的生活感。两个小时的电影中,生活就这样缓慢地推进,偶有波澜,但也稳步向前,就像一杯温热的茶,结束后仍有余香弥漫。感谢大银幕,给予我两小时沉浸式的观影体验,影片结束,电影不散。

7 ) 平凡人的一生

80年代台湾电影有共同的美学特征:哀而不伤。比如这部《我这样过了一生》,讲一个叫桂美的南京女子去台北寻未婚夫不遇,嫁给一个被妻子抛弃的叫何孝全的男人。孝全带了两男一女三个孩子,桂美视同己出般养护。孝全好赌,丢掉了饭店里帮厨的工作,气得桂美撑破羊水,产下龙凤胎。为了求生,夫妻俩撇下五个孩子中的三个给亲戚,东渡日本给华人当佣人。寄人篱下,夹在感情不睦的东家和东家母中间受气,吃下眼食。他们没有签证,又委身一家饭店打黑工。一天累成狗,不时受点皮外伤,还得隔三差五跟警察捉迷藏。七八年的奋斗,让桂美和孝全有了一点原始积累。他们衣锦还乡般回到台北,开间名为“霞飞之家”的西餐厅。人气渐旺,孝全旧习不改,又去赌,还找女人。桂美气得离家出走到工厂纺纱。直到大女儿正芳失身求助,一家人“打掉门牙和血吞”——桂美偷偷带着正芳上医院引产,便宜了不负责任男孩一家,也保全了自己的名声。桂美忍辱负重,没再离开孝全。儿女们长大各有成就,唯有她晚年患上子宫癌。她把压箱底首饰换来的钱分给五个儿女,嘱咐正芳开导父亲小赌怡情——人老了,就这么点爱好,别太委屈自己...一个坎坷而自强的女人,在命运刀尖上相夫教子,吃苦耐劳,挣扎搏杀大半生,最终积劳成疾。这就是那个年代平凡人的一生吗?不是所有人都善有善报。不是所有人都不怀疑人生。

短评

1、一个女人的史诗,也是中华文明背景下20世纪下半叶女人的标本。2、杨惠姗蝉联金马影后实至名归,她增胖出演,大概是华语影坛自残式表演的先锋了。3、李立群演的丈夫与父亲,看似渣,但尚能反省、渐变,在中国男人中,应属中上水准了。古老文明之下的中国男人,很多人仍下意识想去享受威权。4、戏外:原著/编剧萧飒是导演张毅的前妻,两人共创“女性三部曲”中的两部,分道扬镳后,萧飒在创作上一蹶不振。而张毅“出轨”的对象正是该片的主演杨惠姗。张、杨八十年代中期急流勇退,创办琉璃工房,竟然也成行业标杆。5、杨惠姗在成为台湾新电影的宠儿和金马奖的常客之前,其实演了大量的“黑电影”,曾是交际花、赌徒、杀手等角色的专业户。

9分钟前
  • Clyde
  • 推荐

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女主角就这么苦了一生,问题是,这种循环还要继续下去。除了杨惠珊之外,李立群有几处演的也及很好。

13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一个被时代裹挟着坠入底层,却不肯就范的女人一生。在台湾寻亲未果,只能在表姐家寄人篱下的桂美,为了寻求一个自己的家,嫁给了拖着三个儿女的候永年。 本想做个贤妻良母,在家好好照顾子女,不料不成器的丈夫怕苦怕累,嗜赌成瘾,不久就丢了工作,还偷走了桂美为生产借的高利贷。女本柔弱,为母则刚。不肯吃别人剩下的食物的桂美从此挑起家庭重担,带着丈夫和孩子去日本做佣人,去酒楼打工,回台湾开餐馆,日子刚刚开始好,丈夫又开始在外面养女人……风风雨雨中,儿女长大了,桂美也老了。这个善良又自尊自重不服输的女人硬是凭一己之力养育了五个孩子,白手起家拥有了自家产业,曾经叛逆的继女虽然从来没有叫过一声“妈”,却是照顾着店照顾着桂美的贴心人,而丈夫,也守在病床边嘘寒问暖。虽然坎坷艰难,这一生,桂美到底是赢了。电影淡而有味

14分钟前
  • 萌萌妈妈
  • 力荐

台湾电影没有花哨华丽的视听手法,也没有炫技耍结构的剧作构思,就是有一种随和、源于人们本身的亲切。反观大陆电影,创作者还是太浮躁,太于急功近利。另外,电影是视频,可以借鉴戏剧,但必须与戏剧割裂。《我这样过了一生》、《小毕的故事》等,就是这样“流水账”的描述,才能展现影像魅力,而不是经过了人工的选取,将戏剧搬上银幕。

19分钟前
  • 青山羊先生
  • 推荐

桂美第一次发现丈夫赌博是一个雨夜去给丈夫送伞。丈夫出轨是在一个雨水淹了半个家的超强台风夜。而桂美的一生就是在这样或那样的风雨交加中走过来的,湿漉、泥泞、狼狈,但她坚韧、倔强、有骨气地走完了这殊为不易的风雨一生。

20分钟前
  • 时徙生
  • 力荐

几场室内戏,将演员有层次地分布于狭小纵深空间中,利用门道和家具取景构图,借助深焦镜头和摄影机的推轨,放大演员面部表情的微妙变化,情绪内敛饱满、张力十足;叙事方面则承袭自民国初年以来未遭断层的文化样式,全片流露着中国传统文学的散文诗式叙事风格;隐忍良善的女性,却有着极强的自尊和韧劲,这种韧性亦是温柔,是女性独有之美;女人之间的谈话抱怨和男人之间静坐抽烟,一动一静的对比刻画男女间迥异的性格与心境。关于暧昧的中美日台关系、绕不开的家国意识、复杂深切的民族情感等等,亦都有涉及。逐渐开放的社会政治氛围、回暖却不明朗的两岸关系,以及一批受过良好教育且富有的观众群体,为即将到来的一系列台湾新电影佳作做好了准备。好。

25分钟前
  • Maurice
  • 力荐

历经近三十年的婚姻家庭私史,较少的嵌入历史时代特殊事件,反而使得故事可以超越具体背景,提炼为更普世化,体察传统家庭观念在现代生活中的演变,每个人都可能是这个“我”,或者身边听说过这样的“我”。坚强有根性的女人,轻佻不顾家的男人,叛逆闯出祸的孩子,吵过闹过也打过,好在都逐渐理解对方,用包容实现了和解,所谓家庭往往就是如此的存在。

27分钟前
  • 十一伏特
  • 力荐

杨惠珊演得真好,果然为角色增肥了,看完想把张毅女人三部曲的另外两部也看了。那个年代的女性还是很伟大的,为了过日子往往没得选择,联想到有两个表弟都是李立群型的男人,一个好赌,一个在外面有女人,结局都是离婚,有孩子也照离,毕竟时代不同了。

32分钟前
  • 阿德
  • 推荐

80/100 尽管依然还有诸多不满意之处,但在《香蕉天堂》之后观看反而对前半段的克制颇有好感。情节上与日本有关,其实景别、机位等镜头设计上怀疑也学习了小津等日本家庭电影。“水再漲,我們就掀了天花板上屋頂去。”这一幕确实有女性引领的诺亚方舟之感,也想到《罗马》结尾海边那个镜头,“女人总是孤身一人”。 #DCP2K

34分钟前
  • Pincent
  • 推荐

两年前跑去徐汇图书馆借萧飒的原著《霞飞之家》未遂,两年后终于看到这部电影,杨惠姗的表演和为角色增重44磅的敬业精神都让人赞叹,李立群也刻画出了一个无用又嗜赌的丈夫。张毅和杨惠姗所过的一生也是传奇,虽然现在新领域的成绩也值得祝贺,还是觉得他们离开电影界实在是一大损失。

39分钟前
  • 新月
  • 力荐

台湾庶民剧,还不错,这片贵在平实,老老实实的拍,老老实实的演,不玩花样,不走捷径,不煽情,讲人话,不过也因为平实,还缺那么一点点滋味和电影感,后来杨德昌再拍庶民,就进步大了。中影修复版本还是稍微有些遗憾,很多地方亮度调得太大,亮得晃眼,包括白天外景、内景,都是白花花的不舒服。

40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剩女们千万不要一时恨嫁贱卖了自己。乱麻般的生活挣扎在柴米油盐里本已悲苦,偏偏还有个不着调的老爷们在一旁添油加醋,注定餐具杯具一应俱全地人生。女主人公柔情内敛,内心却又坚强,对生活坚定不移,太典型的中国传统女性。杨惠珊演的真好。难得张毅不絮絮叨叨。

44分钟前
  • via。文
  • 推荐

男人性子钢,女人性子韧,关键时候还是女人的韧性维持着。人的一生眨眼就过去了,重新审视却发现如此简单。

48分钟前
  • Comel
  • 推荐

“丈夫有了女人,比赌钱更叫人寒心,可是你也只有两种选择,离开他或者原谅他,两种都不好,我都不想选,可必须选一样”。原来人的一生不过就是一部电影的长度。怅然中。桂美,最典型的中国女人,坚韧包容倔强清醒。看着老年的她,身边儿孙绕膝,有一种说不清的魔幻感。十年几十年,曾经受过的累吃过的苦流过的泪,全部不过是当下的这一天这一刻。过去和未来都是虚幻的无意义。这一部其实与《海滩的一天》有些类似,没有什么特殊花哨的表现手法,正正经经老老实实推进,这就是最真实的人生。

51分钟前
  • 一抹隐身
  • 力荐

他们两个后来不再拍电影实在遗憾。杨惠姗真的可以展示不同风貌的女人,这个片子把中国女性的命运比较完整的呈现了。到了年纪就给你配个男人,嫁到别家,当女仆、陪睡、生儿子,生一堆孩子,然后生活稍一稳定,保准了给你新的课题,丈夫出轨了,赌博了,工作没有了,女人你甭想闲着了,还好本片女主还没有被家暴呢。家庭条件好的,也给你找个夫君,并且老丈人提拔女婿,等女婿翅膀硬了,老丈人也过世、失势了,必然的,男人这多年忍气吞声,是一定要发泄出来的。还好,她的女儿在15岁经历了流产后,这个后妈精心呵护,小姑娘也争气,读了大学,有的选择,可以不结婚,承担家业。1985年已经过去34年了,女人的选择还是越来越明晰了,自立自强,不要被男人绊住手脚,想生孩子,找个好精子即可,不需要跟他组成家庭,那里你什么都得不到,全是损失

54分钟前
  • Sabrina
  • 力荐

善良的人却不被这个残酷的世界善待:她穷尽一生让这个家摆脱贫困并渐渐过上好日子,然而命运却不公地一次又一次跟她开起了不怀好意的玩笑……看着成年后部分子女的自私表现,真是寒心又无奈,对比之下,也因此更加庆幸自己活在这个世界上能拥有很棒的爸妈和挺幸福美满的家庭!P.S.:对白→钮承泽,……

57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丈夫有女人,比赌钱更叫人寒心,可是你也只有两种选择,离开他,或者原谅他。我觉得两个都不好,可是总要选一样啊。”女人,尤其是做母亲的女人,真的很伟大。

60分钟前
  • 安短
  • 力荐

一直很喜欢台湾的这一类影片,不全是文艺感,不全是爱情,很生活,很平凡,很有内心的触动。今天不回家、YIYI

1小时前
  • 杜小若
  • 力荐

伟大的质朴的现实主义作品,杨惠姗的表演丝丝入扣,毫不做作。李立群也是立体的人,而不是脸谱化的表演。整部电影的调子非常深沉,120分钟跟着他们活了半辈子,泪水都留在了心里。很多经典的场景,都处理得异常高级。导演、编剧和演员们也从来不低估观众的感受力,所以给得很节制,也完全无套路。是可以一直看的电影。

1小时前
  • 张敞
  • 力荐

“为什么要容忍的总是女人?”没问到点子上,没有好的命题自然就不会有好的展开,展开即是我们常见的以耐力跑完全程的悲情马拉松故事。

1小时前
  • 一苇杭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