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启七年,北镇抚司锦衣卫沈炼(张震 饰)在一次扫除乱党任务中,为救画师北斋(杨幂 饰),将同僚凌云铠(武强 饰)灭口。此后一方面要摆脱来自陆文昭(张译 饰)、裴纶(雷佳音 饰)的质疑与调查,一方面又在神秘女子的要挟下放火烧了锦衣卫经历司。裹挟在乱世,沈炼与北斋情陷其中,却越陷越深。而在这一切的背后,巨大阴谋正暗中布局。众生如蝼蚁囿于修罗场,逆鳞之战,一触即发……
《绣春刀2》在我这里是5.0分(两星半),低于上一部的分数。当时《绣春刀》第一部在我这是6.7分(三星半)。
首先这部我不觉得这是部武侠片,在我眼里,《绣春刀2》最多算是部古装武打片,或者说是古装动作片。因为只有武,没有侠。
这是我看完《绣春刀2》点映之后和朋友聊天说的第一句话。
2014年看完《绣春刀》第一部安利了身边的很多朋友去看,那时候对一个新导演的处女作来讲是有惊喜的。
《绣春刀》第一部好在——
1、首先有一个不错的主题,即个体在时代浪潮中的挣扎;
2、然后有不错的人物关系和人物性格,三位兄弟的情义和每个人单独而又完整的故事线;
3、影片前半部分有想法的调度和热血兄弟情;
4、有些许侠义和不错的动作设计
5、也是我比较欣赏的,把锦衣卫写成了一个普通人,有情感诉求和生存压力的普通人。
但最近看完《绣春刀2》之后,却有点喜欢不起来。
它首先绝对不是一部烂片,但远不如第一部优秀。
看完一部电影我一般都会先说喜欢的地方,但这部却要先说不喜欢的,理由就是我对第一部是有好感的。
国内(甚至国外)的系列电影有个魔咒,就是第二部相比第一部扑街的概率有90%,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他们在创作第一部的时候本没有想过第二部第三部的,直到第一部口碑抑或票房爆了之后,第二部也就顺势立项了,而诞生的过程却不再和第一部创作的初衷相似,更像是为了第二部而去写第二部,所以写坏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
《绣春刀2》就属于第一部口碑叫好之后诞生的这种。
路阳和乌尔善不一样,《绣春刀》和《寻龙诀》相似的地方在于这都是一部独立的电影,诞生之初就没有要拍成系列电影的想法。乌尔善在开发《寻龙诀》时就没有计划去拍第二部,票房丰收之后也没有动摇,而是去开发了《封神》系列。
官方说《绣春刀2》是《绣春刀》的前传,一般情况比如《星球大战》等等,都是在三部曲之后才开始写前传,这样的好处在于,三部曲已经架构起比较完整的世界观和人物关系,前传写起来会更容易,所以看之前我就担心《绣春刀2》如何在仅有第一部的基础就写前传,看完果然担心是对的。
这不算是《绣春刀》前传,更不是《绣春刀2》,我觉得更像是《绣春刀外传:沈炼传》,因为你里面的人物除了沈炼和大历史的主要人物,第一部里其他角色全部消失,如果你作为《绣春刀2》,最起码王千源饰演的卢剑星在锦衣卫里不应该完全消失不见,这是一个形象已经比较完整的角色了,且和第一部的联系也蛮重要,彩蛋这种和剧情没有任何关系强行加的丁修也乏善可陈。
关于沈炼的形象和性格,在《绣春刀》这两部里基本没啥变化和区别的,这一部迷茫而又身不由己的在乱世中飘着,第一部也依然是迷茫而又身不由己的在乱世中飘着。
在这部的结尾,沈炼喊出了:“如果活着只为了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大意就是他觉醒了,所以理应在第一部里有不一样的形象,但回到第一部看,他的人物形象并不是一个已经觉醒的人,依然在官场中浑浑噩噩,甚至这部的人物形象还没有第一部刻画的完整,这点不管作为外传还是前传来说都是Bug。
而第一部里那些有灵气的调度和满满的热血在这一部基本消失殆尽,首先是调度,变得更加工业化,也就是说视听语言变“工整”了,一场动作戏的调度基本都是按套路来的,唯一不错的是快到结局的一场骑马追逐戏,事实上那场戏还是加了特效的。
如果说第一部能沾点武侠的边,那这部和武侠是隔了一层窗户纸的,这部主要是讲国家领导人换届之时发生的政治斗争所牵连的人和事。
这部里的人物形象并没有像第一部那样把这些主角塑造成一个普通人,除了沈炼和裴仑基本上都是把人物类型化了,也就是说符号化了,当然这有他的局限性,就是这些人每个人都是有目的性的活着。
不得不说的爱情戏,上一部是刘诗诗,这一部是杨幂,且不论演员,先说剧本,上一部刘诗诗最后给了揭示就是对沈炼有儿时的心里阴影怕他所以才迁就他,最后沈炼肯替她档长枪才愿意和他去苏州。这部他和杨幂的关系倒是处理的有点玄妙,也非爱情,最多算是沈炼对仰慕者的英雄救美吧。
杨幂演的倒是还行,但她讲台词的气不足导致整体感觉差强人意。雷佳音倒是真是惊喜,本以为他会比较快挂掉,结果却死撑到最后,越往后他的人物形象才逐渐丰满起来,这也是这部里让我惊喜了一下的人物,张震的形象其实和上一部基本没什么变化,上一部他的人物形象就是完整的,这部自然不会出问题;张译饰演的陆文昭就是一个费尽心思想改变自己命运最后却成为政斗牺牲品的棋子;其他人物更加是比较单一的标签式人物了。
和第一部不一样的是这部到了后面没有高潮,只有个伪高潮。第一部前面对三个主角的刻画层层推进到最后每个人不同的命运和结局,到了片尾交叉剪辑在一起有种莫名的悲悯之感,第一部有一个明确的反派就是赵靖忠,而这部其实没有一个明确的反派,所以到了片尾呢基本就是强行推进,只能用一场经不起仔细推敲的伪高潮来终结。而且最后并没有交代丁白缨的结局。
为什么说是强行推进呢,如果说信王杀陆文昭是政治斗争的必经之步,杀北斋就不是必须要做的,因为最后他赦免了沈炼也许是因为他救了北斋。说明崇祯对北斋是一直有好感的,他当时在魏忠贤面前所做的事就矛盾了,反之亦然。
类型上是动作片,那动作设计怎么样,说实在的,相比上一部这部在动作的视觉呈现上有所提高,但在动作设计本身却有所退步,上一部有好几场不错的动作戏,而在这部唯一给我留下印象的一场是沈炼和那位郑太监流星锤绣春刀的动作戏,流星锤作为这一部太监的新武器,其实还象征了太监本身身体上缺少的东西。
每个朝代的末期其实都是很有意思的时期,说到故事本身,这部本质上是一部政变戏,呈现其实还是带着“电视剧”向的,为啥这么讲,上文讲过,就是这些角色还是偏符号化了些,影像呢,对待景深的处理大多数是电视剧式的;相比《大明王朝1566》这部真正的电视剧,这部片子在内容和人物上还是差很多的。
话说回来,还是那句,这部绝对不算烂片,从成片来看创作者和制作者都是在用心和认真的在做事,这部片子呢,整体是一部标准的类型片,相比很多国内同类片子要好很多,但一对比他自己的第一部,便败下来了。
反复在想,这两部都是路阳写的为啥会这样呢?想来想去,想起路阳多次说起过,自己的剧本重新写过三到四次,为啥重写呢?是给宁浩看,宁浩不满意说重写吧。我在想着到底是路阳的片子还是宁浩的片子,作为一个第一部有想法的片子,到了第二部写一部让宁浩满意的剧本这意味着什么?是不是可以说对自己的不自信和妥协呢?
就像上篇文章讲的,导演也分作者类导演,也分匠人类导演。而我最喜欢的是在此基础上有想象力的导演,在《绣春刀》第一部里,隐隐约约能看到些创作者的灵气和想象力,而到了这部创作者似乎是像被市场打磨过一样,少了锋芒,多了套路,唯一守得住的依然是和第一部一模一样的主题和服化道的考究。虽然这样的导演注定不会失业,但我还是不希望若干年过去,大家评价这位导演的时候一致认为他的第一部就是他生涯的巅峰。
这不,陈凯歌带着投资10亿人民币的《妖猫传》又一次准备冲击自己的巅峰之作了。
沈炼比别人高明一分,就是因为,他知道自己是一条狗。
连孙悟空都是一条狗,一个小小的锦衣卫百户,算得上什么……
北斋不知道,她觉得信王会杀郭真,不会杀自己。
陆文昭也不知道,他觉得信王会杀郭真,会杀北斋,但不会杀自己。
自信的来源,无非是以为自己是不一样的。
天地不仁,你凭什么觉得自己是不一样的刍狗?
沈炼独特在,他看得通透,
北斋心里有父母,陆文昭心里有变革,信王心里有皇位,裴纶心里有殷澄,沈炼心里,只有活着,没什么执念和妄想。
虽然也并没什么用。
沈炼这个主角是疏离的,有些哀戚,有些茫茫然 ,还有点也许是因为经历生死生出来的灰心,他不信自己能拥有爱情,也不信能掌握自己命运,一切都是极远的东西,所以也生不出什么强烈的爱憎。
他的恋情,始终是苦恋,有点自虐的倾向。是彻底灰心的人试图在茫茫世间给自己寻找一点微弱火光般的希望,是抗争的意思。
然而他的抗争,始终像是放弃。从本心里,他从不相信自己能赢。
他被命运一步步推向不可知的所在,是这个剧本最残忍也最精彩的设定。
本片里没有反派,也没有无辜者。
最后的大战,于他,于他们,是彻底放弃后的放手一搏。
输了却好像是赢了,因为每个人的执念都破灭了,所以陆文昭、丁白缨肯陪着自己的的执念一起死。
沈炼还能活下来,是因为他本没执念,
当然,也因为还有《绣春刀1》。
有时候,我挺怀念90年代的武侠片,那里有随心所欲、有心想事成,有命自由我不由天的盲目乐观。
再说点题外话。
《绣春刀2》的剧本写得极扎实,单是张震救杨幂,至少就有五步心理推进,合理可信。
1.好奇北斋是谁。但没想救他。
2.见到北斋是那伞下姑娘,不忍,但还是没想救她。
3.凌云凯要侮辱北斋,不忍加上不屑,只是要阻止凌云凯施暴。但还是不反对杀了北斋。
4.凌云凯写“无常簿”,恐惧,要毁掉簿子,然而并不想对付凌云凯。
5.凌云凯搬出魏忠贤,吓得一时手软,放脱了凌云凯,凌云凯暴起,情急之下来不及细想,这才错手杀了。
从未见过如此合情合理的“英雄救美”。
情节塑造人物,至此,沈炼这个主角,立起来了。
“沈炼最大的魅力,在于他是一个普通人,他有很多的弱点,他跟我们很像,他不是强者,但是在关键的时候,他会做出非常勇敢非常自我的选择。”
虽然依然是《绣春刀》系列,但在第二部《修罗战场》中,在延续以往整体风格和世界观的同时,构建了全新的故事,还加入了悬疑色彩。无论是故事还是镜头逻辑,路阳导演都处理得井然有序。
片尾有一行滚动字幕,出现了路阳的名字,然后在下面标注“预算花光了,没办法只能自己做了。”我提到片头的特效太假,与后面也没法衔接,路阳笑,说因为实在是没钱实拍,也没法把特效做到让观众看不到的程度。但他又很自信的说,可我保证小的特效处理,你一定看不出来。
本科就读工科学校学数据库管理,他把拍电影也一样做得条理分明,在写了五版剧本后,又花了半年时间筹备,分镜脚本精确到每天拍的镜头。
在影片定档和上映后,我们分别与路阳导演约了两次采访。路阳说:“我希望《绣春刀2》能够稍稍超出大家的预期。”也希望这篇长文能够让你对《绣春刀》有更深的理解。
拍摄续集是在第一部的剧本创作阶段就想好的还是票房成功之后的重新考虑?
路阳:最开始是在跟大家聊天的时候,觉得人物很多,且每个人物都有丰富的前史,能讲的故事很多。就想说也许别的人物也可以形成新的电影。我跟监制宁浩也聊了一下这件事情。但是他提出了不同的想法。他说也许你在做的时候除了保留原始的价值观和架构之外,应该去构建新的故事。所以这次的沈炼更像是平行世界中的另一个叫沈炼的锦衣卫。但故事的真实历史背景是延续的,这部是在第一部之前的历史时间发生。
如果再拍第三部的话,还是做沈炼这一个人物吗?
路阳:是,我还是想做沈炼。我觉得好像沈炼这个人,还有很多我没有想破的地方,我还想要去讲他的故事。沈炼他会遇到更多有趣的人,会有让他难以想象的人生。我也很期待他以后还有什么样的故事。
在这部看的时候,我觉得抛出了很多点,比如辛芷蕾的角色,她是戚家军的后人。还有她的师兄弟,好像每一条线都可以延展出来很多。所以这些现在设置得都很丰富配角也就不会再出现了?
路阳:不一定,看缘分,也许丁修会再出现,也许丁白缨会再出现,都还不知道。
两部的女主角,虽然是完全独立的故事,但一个是妙彤一个是妙玄,最后又都到了苏杭。她们两个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路阳:妙彤和妙玄的关系,彤是红色,玄是黑色,所以这两个人物一定是有关联的。也要留到之后再去解答。
在看第一部的时候,发现有很多很好的长镜头设计,我印象最深的是杀许大人那段,沈炼先破门,然后破窗,跳出去再翻墙,是很炫的镜头。第二部的时候,有做这样的设计吗?
路阳:没有,是因为我觉得在1的时候有那样一个长镜头,是最舒服的方法。在2里面,如果说是强行的要去用这种手法的话,其实会让技巧显得存在感太强。我们整个在做2的时候,无论是前期还是后期都有统一的思路尽量的削弱所有技巧的存在感,无论是摄影的还是声音的,还是剪辑上面的,都想让观众沉浸其中,而不是突然感觉到这用了一个什么方法。
因为剧情线已经够复杂了?
路阳:是这样的。
但是在两部的场景设置中有一些非常相似,比如1也在院子里面围攻他们兄弟三个。这次也是围攻的沈炼。是刻意做这样的呼应吗?还是导演比较偏爱这样的戏?
路阳:也许是偏爱吧,总归这一定是一个对沈炼来说危机四伏的世界,这段故事对他来说,真的是九死一生的故事吧,所以一定会有这样的危险。
片名是《绣春刀》,但是这部好像对绣春刀说明性的交待很少。
路阳:其实对我来说,无论是兵器,还是这里面的武功都是人物的一部分,是人物的延伸。它不应该是被独立提炼出来的一个概念,就好像说绣春刀其实就是说的拿绣春刀的人一样,重要的是人。
这次看到有很多那种其他兵器的出现,比如说琅琊棒、流星锤,是刻意要增加兵器的种类吗?
路阳:对,总会希望有一些新鲜的东西,能够让观众惊讶一下,我们自己也会觉得很好玩,总想做一些有难度的有趣的新东西。写剧本的时候,想到了流星锤,写好之后就去跟武指商量,武指觉得很难拍,因为电影里面没拍过,而且它是软兵器,操作起来非常的困难,让演员连续去耍这个东西基本是不现实的。而且我不但要写实,还要漫画感,我还要速度感,我还要精确度,我还要力量感。好在我们的武指非常优秀,最后都做到了。
还有就是绣春刀,在沈炼一开始用的是普通的刀,后来改用绣春刀,其实是有一个威力的对比的。你怎么去表现出来它?
路阳:我自己是非常喜欢他能够去换一把刀的这个概念的。一是因为他在第一次面对丁家三人组的时候,他完全没有估计到对手是一个什么样的对手,然后受到了重创,刀也断了。完全是出于个人喜好,我希望他换一把刀。这把刀来自于他父亲,也是一个曾经的锦衣卫留下的。那把刀可能更古朴,但是类似于说,沈炼因为他很孤单,他需要找到一种依靠,也许这把刀会给他一些力量。
之前采访也问过一次,你说沈炼这个人是有一种莫名的正义感,我一直不是很理解,为什么是莫名的正义感?
路阳:就类似于他在面对信王的时候,他明白了信王是要打倒魏忠贤,希望去挽救这个危败的这个王朝,你们的理想很宏大,你们的理想也是正确的,但是你如果说为了你的理想,你要去杀掉一个这样的人,这事我不认同。包括他在第一次他和凌云铠到北斋家里面,其实他是恐惧的,他知道如果出面阻止的话就会惹祸上身,所以如果那个时候凌云铠如果没有那种歪念的话,就直接把北斋杀掉,可能他不会说什么。当他看到凌云铠欺负那个女孩,他就已经不可能再理智了,他一定会跳出来。
电影虽然是明朝的事情,但是包括整个氛围都特别的西式,尤其配乐这个方面,为什么会这样考虑呢?
路阳:类似于是顺其自然的选择与电影匹配的手法,音乐也好摄影也好,包括表演。大家最后确定的方式是不按照古装片来演,反而按照我们现代生活中的状态去演。不去“起范儿”。想形成能更让观众接近的语境。真实的人物是有活力的是富于变化的是跳动的,表演的时候应该让观众察觉不到技巧。其实配乐方面,我是挺希望音乐能够从音乐上也跳出传统武侠片的配乐方式,我希望它是东方的,但是能够更丰富,打破一些地域性,它里面其实有很多的传统乐器,有西洋乐器,也有电子乐。因为川井宪次老师本身就是一个非常擅长把电子音乐融入交响乐的一位大师,他的音乐又极富张力爆发力,他写过很多动漫和电影音乐。再加上确实我在写剧本的时候,是听着他的音乐才写的这个剧本。
你听的是哪张?
路阳:他有一首曲子叫《百禽》。当时我听到那首曲子,并不知道它的来历。那个音乐让我觉得非常的自由,非常有力量感,就很像是沈炼的音乐。后来我就去找川井老师,我说我很喜欢这个音乐,我想要这样的音乐在电影里面出现。我说我感受到那种像鸟一样的自由,能够看着大地,想要去飞的很高。他说他当时写那个博览会音乐,写的其实就是一只飞鸟,飞到地球的上空,看到很远。我很惊讶的是在于,音乐没有任何的说明,但是就能够感受到写音乐的人,为什么要写它,写的是什么。所以当时我觉得有这样的缘分,无论如何都想请他来为这部电影写音乐。
原声会出版吗?
路阳:我希望能出CD,起码会有下载版吧。
在服化道方面,您更加侧重历史考究还是设计感?
路阳:故事上,我们在历史空间里面找到了可供挖掘和演绎的合理逻辑,造型上也用到了相同的思路。来源、元素、形式,都有历史上的基础。但是我们一定要加以变化,就像故事一样,希望都是全新的。造型、兵器,我们都想做新的构建。所以说对造型指导很挑战,上一部他拿了奖,如何能够做出更好的,同时又不脱离现实,不让观众觉得很非主流,又需要有艺术上的提升,兼具现代感、漫画感、写实性、可操作性,演员表演的时候还要舒服,能完成打戏。
你觉得沈炼这个人物最大的魅力是哪里呢?
路阳:最大的魅力,他是一个普通人,他有很多的弱点,因为如此,他跟我们很像,他不是强者,但是他在关键的时候,他会做出非常勇敢的非常自我的选择,这是他最大的魅力。
那为什么沈炼一直都是备胎?
路阳:就觉得他应该这样,他一定有很多人生的遗憾,他才会吸引我,我不会写那种十全十美的人,他已经长得很帅了,又特别能打,人又聪明,他如果爱情一帆风顺,生活很美满,他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那我为什么要写这样一个人。
每次的选角都是非常女性的演员,这是您自己的选择吗?
路阳:对的。因为杨幂和张震从来没有合作过,我会想象现场能有什么样的化学反应,如果能实现,一定会很有趣。杨幂本身是一个可能性很大的演员。她很年轻,但是作为演员已经有很丰富的经验,她是一个成熟的演员,且还有巨大的上升空间,我想她智商应该很高。你一定会想看她这样聪明的演员,跟张震会有怎样的碰撞。
会担心观众有一种混搭的感觉吗?
路阳:在看电影之前观众一定会预设各种情境,但是我想做到的是,在进入电影院之后,观众在观影过程中,绝对不会有间离感,而是能够沉浸式的去体验这个故事和故事里的角色,他会忘掉之前所有的预设,甚至是演员本身,单纯跟着故事走,把故事看完。如果他喜欢的话,再去想这个演员是不是适合这个体系,那时候再做判断。
我看到一个说应该相对尖锐的评论吧,就是大家觉得去掉爱情线,这个故事也是完全成立的。可以它完全做成一个悬疑的,很炫的动作片。您怎么看?
路阳:好像我不太会去按照别人的想法去拍东西,还是我自己喜欢什么我就拍什么,对我来说如果没有这条线索的话,沈炼的觉醒就无法完成。因为这个故事不是关于侦探去揭开真相,真相有的时候你揭开了又能如何。它是关于沈炼个人的觉醒,就是无论如何都会有北斋这个人物的存在,有他们两个人感情的存在。
这次辛芷蕾和雷佳音的角色都非常的出彩,如果以后做续集的话会考虑说根据观众的喜好程度再让这些人物出现吗?
路阳:我会根据自己的喜好程度。如果我喜欢丁修的话,那么也许会让丁修再出现。
那您现在最喜欢的是哪个配角呢?
路阳:我全都喜欢,每一个人我都喜欢,每一个人我都花了很多的心力,跟我们编剧中的每一位主创,跟我们的每位演员去打磨它,让它更有趣,每一个角色对我来说都是鲜活的人是一个角色。
从导演的角度来说,你觉得哪个配角演的是最让你惊喜的?
路阳:我觉得无论是张震、杨幂、张译、雷佳音、金士杰,他们演的都非常的棒。但是他们就是非常厉害的演员,所以我从来不曾对他们的表演有任何担心。电影里面辛芷蕾和刘端端两位演员是很新鲜的新演员。当时选中他们完全是我的个人直觉,我觉得他们特别好,特别适合这两个角色,所以我特别希望他们能够很有光彩的去完成这两个角色,会让观众喜欢。所以我反而会特别的,也不是说偏爱吧,特别希望说我直觉在意的这两个演员,他们能够有好的表现。
张震之前也演了不少的古装片,在这部有没有特意要求他在表演上面有区别?
路阳:演员其实在不同时期有自己特殊的状态,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你写的角色本身就很贴合这个演员,正好他现在的状态就是你需要的。另外一种是你写好角色之后,这个演员的状态可能不太一样,但你需要做的其实不是让演员向你靠,而是把角色向演员这时候的特性靠近。张震属于前一种,正好他这时候的样子就是我想象中的沈炼,所以对我来说能够这样去拍很幸福。
在确定是张震主演之后,剧本也在向他的性格靠拢?
路阳:其实并没有特别靠拢张震,而是沈炼的形象已经跟张震完全贴合。在写的时候已经按照张震来写。
再次合作觉得张震的表演怎样?
路阳:必须得说经过了上次的合作,这次我们的信任度、默契程度相对来说都更好了。在一起工作的话信任是很重要的,有了信任才能够敞开了听对方说什么,能够吸收对方的意见。我想我们彼此都是这样去做的。
所以第一部的时候还是互相磨合的状态。
路阳:第一部的时候一想到要跟张震这样的演员合作,一定会很紧张。他是这么好的演员,我们对他本人的性格又不了解,一定得需要花时间打开那个通道。
是看了他的哪部戏才确定想要让他来演您的作品?
路阳:不管是《春光乍泄》《爱神》,或者《牯岭街》《卧虎藏龙》,都有属于他自己的独特的东西。他有强大的塑造力,又能在每部电影之间保持某种很微妙的一致性。这一点特别令人着迷。通常来说演员要么是本色的要么是塑造性很强的,但是他能将这两种统一起来,又让观众不是很容易察觉。是富于变化的,同时又是一贯的。这个很难做到。当时觉得不可能请到张震。只能说自己运气很好。
虽然时隔三年拍摄,我觉得他反而更有少年感。
路阳:对,是因为我们写的是一个更年轻的沈炼,虽然好像从时间逻辑上来说只提前了三个月,但是其实我心里面是一个二十六七岁的沈炼,可能上次类似于是一个三十三四岁的沈炼,这个时候的沈炼,他内心很年轻,他无所顾及,他不考虑后果,他非常的直接,他什么都不怕,他只在意自己在意的人和事情。
片子逻辑和镜头都非常清晰,据说您做了非常完整的分镜。
路阳:其实在做完剧本之后,我们又花了半年的时间去准备。对我来说,有一个必要的过程,就是做分镜头,我们会把所有镜头全部做出来,如何去拍,镜头怎么运镜,演员如何调度,用什么样的设备去实现它,事先要设计好。否则到现场的话,我一天拍三四十个镜头,根本没有时间考虑。而且你也难以保证这种调度和镜头之间的衔接它的趋势性它的合理性,你一定要前期花大量的时间去准备,你才能够反复验证这样的设计是不是合理的。
想知道这个片子是在哪里拍的?
路阳:在山东和浙江的很多地方。山东拍了一个月左右,然后在浙江拍了将近两个月吧,全部是86天。
拍摄的时候有参考其它武侠片吗?
路阳:一定会参考的。我们参考了很多完全不同的类型,爱情片、惊悚片、动画片,等等。我们看到这个东西是我们需要的营养,我们想知道它是怎么形成的,也许我们可以用到,就会当成参考。《一代宗师》我们也看了很多遍,觉得非常难拍,可能我们想拍都拍不出来。特别厉害。
片头修罗场的那一段特效,看起来非常的假,与后面的衔接可能也不够好。
路阳:那是因为实拍拍不了,只能用特效。其实电影里面的特效很多,只是我们希望观众不要看出来,但那个地方特效实在没法做到让你们看不出来。比如最后的悬崖那段戏,其实是没有悬崖的,吊桥是我们搭的,我们挖了一个20×30,深4米的坑,然后在那个坑上面搭吊桥。因为我们必须保证演员的安全。
注意到这次的监制是宁浩导演,你们两个人是怎么开始合作的呢?
路阳:我们一起去上过一个电影局的学习班,算是同班同学,聊得特别好。有天我跟制片提过想找老宁做监制的想法,说完自己也觉得不太靠谱,因为老宁很忙,他有自己的电影要去准备。但是有天制片就说我帮你约了宁浩导演,一起去聊一下。没想到他很快就答应了。也是意外的好运气。
他主要负责哪个部分?都提过哪些建议呢?
路阳:他最大的意见就是让我重写了剧本。当时那版剧本已经完全写完,是可以拍摄的。结果制片人过生日那天,宁浩也来了,拉着我从十二点聊到早上三点,就一个主题:你重写一个吧。当时我其实挺固执,一直在考虑这个剧本的问题在哪儿。宁浩说如果你没拍过第一部,这个剧本是可以的。虽然故事不同,但是它们太像了。如果相信我的判断,就重写一个,不要重复主题。请到一个监制,就是说明你相信他会给你提供最客观的判断,我就选择了相信他。
很好奇前面说改了五版剧本,大概是怎样的故事走向?会把这些再用到下一部里面吗?
路阳:那可不能告诉你。也不太可能再用了,它就是属于2的一部分,它是试错的过程,它有一些好玩的细节,但是很多东西永远都放在那了。
20号就到五棵松成龙影院看了,拖到今天才发声。
制作提升、态度认真,但剧作里存在太多的问题。武侠功夫片是百年中国电影难得的成功类型片之一(之二是与大时代结合的家庭伦理片),要继承其优点,那就是情怀,是主人公表现出来的嫉恶如仇、忧国忧民、真情侠义之情怀。把历史片可容纳的内容与思辨强行放到这里来,搞不好就不是创新,而成为灾难。
张震的帅,流星锤、绣春刀的光彩都拯救不了剧作与总体把握的欠缺。《摔跤爸爸》里摔多少场都令人激动,本片里的各种精彩打斗,却为何让我索然无味?这是动作类型片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我从心理到生理都无法接受张震为了杨幂搞这么大一个局 为什么要用杨幂!为什么要用杨幂!为什么要用杨幂!没有杨幂我可以打四颗星啊!
最爱的男演员和最讨厌的女演员同时出现在一部电影里演对手戏是什么感受?答:提心吊胆地盯着屏幕,生怕他们亲上。杨幂啊杨幂,说她点什么好呢,硬是把北斋这个有才华、有骨气的奇女子演成了娇滴滴的等待男人去拯救的青楼小妹,要不是看重她的人气,片中随便一个女配都比她更适合这个角色。
路阳真是爱张震,也真的是怕他的角色太完美,所以沈炼除了对女人品味差以外真的好完美。
还是第一部的疑问:这个世界上怎么会有女人不爱张震?
“由于经费用完,所以只能自己做了”
张震小时候就长了一张“长大了杀人不眨眼(但很善良)”的脸,现在长大了,证明了确实是。
雷佳音在《白鹿原》里把面还没吃够;杨幂努力证明她的演技不如刘诗诗;北京城又到了江南的雨季,市民们很享受湿身奔跑。
和上一部的问题都是一样的:女主如鸡肋,情戏是软肋。按照导演选择女主的眼光来判断,估计下一部的女主应该是杨颖,或者景甜。
你们可以都过去再把桥砍断的吧
他们直接一起过了吊桥然后把吊桥砍了不就完了吗?哦那张震就跟杨幂去了杭州快活,没后面刘诗诗的事了……
绣春刀系列应该改名叫,《这个世界为什么有女人不爱张震?》
为什么大家不一起过吊桥再把吊桥砍断?????????
张震就天生的古龙风格的主角啊,什么萧十一郎,傅红雪完美契合啊!
如果没有张震,我就爱上张译和雷佳音了。张震和杨幂从头到尾的感情线,末了还不如最后张译抬手欲抚辛芷蕾那一个镜头。
为什么殷澄那么害怕去诏狱?因为平行时空里他的分身严峻斌在那里面被折腾得死去活来、药不能停。为什么沈炼喜欢的女生名字里都带“妙”?看他养什么宠物就知道了。妙玄倒过来是玄喵,所以这一部他养黑猫,以此推断,第一部他应该养只红猫。
哪有什么天长地久的爱情,三个月后,沈炼这个渣男就爱上了刘诗诗。
北斋说,我梦想有一天不再是阉党当道,而英文则是would have the freedom of speech。这个人物和历史车轮下的知识分子实在相似,都不过是时代的装点和鱼肉。创作者有心了。
“西路军全军覆没……”戏全在配角身上。看到金士杰就烦,用同一种套路同一条声线演无数不同角色的“演技派”。
1、张译、雷佳音完全演技炸裂!2、导演是真爱张震啊,仿佛在用镜头和张震谈恋爱。3、个人觉得沈炼夜闯案牍库这场打戏是继《一代宗师》之后最精彩的动作戏。
北斋被拖入水时我想,要是沈炼不救她,就是神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