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眼还眼是世界盲目 除非世界已经瞎了
直面心里最黑暗的地带,才能更敏锐的感受光明
唯一让我遗憾的是女主失去了真正爱的权利,失去了最爱的人
面对暴力,到底是该沉默还是发声,是改变社会还是改变自己,不同的人真的会有不同的选择
敢于让世界因为你的正直而不快 不管结果是什么 世界会因此变得更好 你也会变的更好 这对于一个已经畸形发展的社会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如果娱乐圈丑闻事件和台风一样拥有代号的话。
那么最近好莱坞刮起的“韦恩斯坦”性侵风暴,无疑撕开了整个美国影视业衣冠楚楚的光鲜外衣,正如韦恩斯坦所代表的一类人甚至一个阶级,崩裂的纽扣下露出的不光是他们脑满肠肥的啤酒肚,更让世人看到了暗流涌动,且发出恶臭的地下潜规则。
这条暗河的入口,如同暴雨中的窨井盖,形成的漩涡卷入了太多我们熟悉的名字:
出演过《双峰》、《导火线》的艾什莉·贾德;
出演过《惊声尖叫》的罗斯·麦高恩;
以《泰坦尼克号》成名的凯特·温斯莱特;
甚至还有钢铁侠的女人:“小辣椒”格温妮丝·帕特洛;
以及不用多做任何介绍的安吉丽娜·朱莉;
更多的名不在这里一一赘述。单说牵连最深的大表姐詹尼佛·劳伦斯,当年凭借《乌云背后的幸福线》拿下奥斯卡小金人的这个事实,如今也受到大众的质疑:小金人和性丑闻之间,是不是可以划上等号。
这个一没颜值,二没身材的韦恩斯坦真的拥有可以左右奥斯卡归属的能量吗?
答案是:可以。
说到这个被誉为“现代电影拯救者”的男人,就不得不提及“米拉麦克斯”公司。
这个由韦恩斯坦兄弟在上世纪70年代创立的公司,以独立制片旗帜的身份缔造了众多代表作,比如文艺经典《英国病人》、歌舞片中兴之作《芝加哥》,还有《纽约黑帮》、《冷山》……
这里小侠单说一部电影:《沙翁情史》。这部电影在1999年第71届奥斯卡中击败《拯救大兵瑞恩》获得最佳影片,爆出当年最大冷门。这一切的背后,都离不开韦恩斯坦一系列的运作。
联想到凯特·温斯莱特曾拒绝参演《沙翁情史》的旧闻,更加把大表姐拿奖是否有猫腻的猜测做成了铁证:那就是,韦恩斯坦利用名誉作为筹码,常年试图染指他所看中的女明星。
面对权欲,这些明星级的女人们都曾经缄默甚至顺从,那么对于普通的女孩而言,在男权的世界里遭遇咸猪手甚至更大罪恶的时候,她们又该何去何从?
不想继续八卦,只想和大家说说另一部电影:《MFA》
这部又叫《复仇天使》的电影,讲述的正是女性遭遇性侵后,其命运发生天翻地覆变化的故事。
女主是一名在校的艺术研究生,主攻绘画创作。在一段灵感缺失的低谷期,她的闺蜜鼓励其走出宿舍,试着和男生发生一些浪漫的事情,或许荷尔蒙带来的刺激可以帮助她完成自己的作品。
然而等待她的不是想象中温柔的爱情,看似有模有样的帅哥在关上房门后,立刻撕下了好男人的标签,同时也撕下了女主的内衣。
没有前戏、没有轻声细语,一场浪漫的约会变成了突如其来的侵犯。被压在男人气喘如牛呼吸下的女主,瞬间陷入了肉体和心灵的双重灾难。
导演用嗡嗡作响的耳鸣表现了女人在此时的精神休克,如同战争片里反复使用的套路,主人公在尸横遍野的枪林弹雨中听不见任何声音,可以说女主在那一刻已经彻底的死去。
三分钟的快枪手心满意足的提起裤子,毫无愧疚的他认为:女孩子对他有好感,就等同于默许和他上床。尽管他是个不折不扣的人渣,但不得不承认的是,这种扭曲的认知,在直男癌群体中还是大有市场。
女主的崩溃并没有获得来自校方的任何安慰,女教师面对女主的哭诉,给出的建议是:在没有任何证据可以支撑你控诉的罪行的时候,这一切仅仅只是一个令人同情的故事。
被当成一个故事或者一个笑话的女主出离了愤怒。在她为自己讨个说法的调查中,她进而发现了更加震惊的事实:
校园中女性遭遇性骚扰和性侵害的事件层出不穷,所谓纯白的象牙塔居然和韦恩斯坦所在的娱乐圈别无二致。
当弱者被踩如泥土后,他们要么粉身碎骨的死去,要么变成埋在地底的种子。
我们的女主就是在黑暗中破土而出的种子。
如果说推人渣男坠落身亡只是一场意外的话,那么在之后,女主迅速的黑化成为“替天行道”的复仇天使。
通过美人计,她轻而易举拿到校园其他性侵案的嫌疑人资料。一一锁定目标后,她发现,杀掉这些人高马大的男人,并没有想象中困难,甚至可以说轻而易举。
电影里三次杀人的故事,其实是女主一步步走入深渊的台阶。
第一次利用迷药窒息的效果干掉约炮男,可以说还情有可原。这个看到美女就精虫上脑的男人,本质上和强奸女主的人渣是一丘之貉。
紧接着在独处的小房间里干净利落的做掉第二个男人,也是女主充分了直男们只会用下半身思考的弱点。毫无防备的男人只以为她是主动送上门的免费午餐,根本没想到美色在下一秒就变成了死神。
但到了第三次杀人,独自在淋浴房洗澡的小伙子,没脑没脑的成为女主铁锤下的亡魂,此时的女主早已远远偏离了为正义复仇的目的,成为偏执于自己妄想世界里的可怜人。
到了故事最后,仅仅是为了给有着类似经历的闺蜜出口恶气,在男人痛苦的哀求以及反复强调的悔改中,女主依旧挥动手中的利刃,一刀结束了她眼中罪不可赦的生命。
无法承受真相之苦的闺蜜选择了自我了断,突如其来的转折让女主看到了金蝉脱壳的机会。警方如同乖巧的绵羊,主动跳进了这个完全可以自圆其说的陷阱:
闺蜜在听说女主遭遇后,选择为好友复仇,最后在穷途末路中畏罪自杀。
仍然留有最后一个逆转的电影结局,小侠在这里就不做剧透,女主最终的命运留给各位观影后自己去探寻。
我想说的是,电影《MFA》虚构的这个校园性侵故事,在韦恩斯坦风波后,完全可以看做是真实世界的一个巨大投影。
在这个投影下,无数普通女性还有女明星心中,都留下了同样巨大的心理阴影。
电影以暴制暴的复仇,看着痛快却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这种法外制裁的故事,最终只能成为大众消减心头怨气的一个途径,甚至会激起网络中由来已久的戾气。
唯有如同杨紫琼、章子怡一样,勇敢地从阴影中走出,在阳光下声讨罪恶,我们的世界才会变得更加光明。
最后我想对女主说一句:杀人什么的太过分了,那些人渣们阉掉就好了啊。
今天跟大家探讨一个严肃的话题:
性侵。
最近某幼儿园传出来的【性侵风波】好像过去了,
虽然大众都无法接受所谓的“家长集体撒谎”的官方解释,
但不可否认的是,一旦当事人失声,我们这些旁观者大多也都无能为力。
而在国外,突然刮起的“韦恩斯坦”丑闻风暴,一时袭卷了整个好莱坞。
众多女星纷纷站出来指证自己曾经被这位高管性侵。
这无疑撕开了整个美国影视业衣冠楚楚的光鲜外衣,让大众看到了光鲜下暗涌的潜规则。
今天说的这部电影,也跟性侵有关, 它就是:
《复仇天使》
这部电影讲述的就是一位女学生在遭遇性侵后,命运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故事。
女主是一名在校的艺术学生,主攻绘画专业。
但她的作品总是过于平淡,缺少艺术表现的张力与感染力。
住在一起的闺蜜鼓励女主应该多接触异性,或许荷尔蒙可以激发出创作的灵感。
于是,女主参加了一个派对,而主人就是她暗恋已久的同班小哥哥。
两人一开始相谈甚欢,然而等待她的却不是她想象中问温柔的爱情,房门关上后,那个看似温文尔雅的男孩,一下子变成了粗暴发疯的恶魔。
没有任何防备,也没有轻声细语,幻想中的浪漫却最终演变成了突如其来的侵犯。
女主只能任由男主压下身下,呼吸困难,也毫无反击的力气。
一切结束后,男主若无其事地扔过来一条毛巾。他认为女主喜欢他,就是默认愿意与他发生关系。他丝毫不觉得这次的行为有什么不妥,反倒对女主的哭泣显得无法理解。
这里不得不说一下,这种想法在今天的直男癌群体中还大有市场。
回到家后,女主无法承受这种来自心理和身体上的双重打击,只能尝试用各种“温和”的方式去缓解内心的痛苦。
然而,让她意料之外的是,当她来到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女教师不但没有表现出设想的愤怒与同情,反倒以异常平静的口吻质问到女主:
“在整个过程中,你说【不】了吗?”
“有人看到了所谓的侵犯过程了吗?”
“你是否自愿与他进入房间的?”
总之,这些话的言外之意就是:
既然当时是你主动选择与他进屋的,就应该能预想到要发生什么。没有任何在场的证据可以证明这就是一场强暴,所以我只能深表同情,再无其他。
后来,女主又参加了学校里建立的类似于女权主义的组织。然而更可笑的是,那些女孩丝毫不把性侵当回事,她们能提出来的建议就是:
出一本关于“性侵”的时尚画册,或者推荐一个检测迷醉药的指甲油。
心如死灰的女主,开始在校园里主动寻找与自己有同样经历的人。
然而,现实再次给了她沉重的一击。她寻找到一个被三个运动员性侵的女孩。
女孩告诉她说:
“人们不会用同情的眼光对待你,反而弱者总是被踩在脚下,这就是现实,并不是所有的罪行,都可以有遭到审判。”
从【受害者】变成【荡妇】,女孩总是讨厌女孩,尤其强暴你的还是一个非常有魅力的男性。
这一刻,女主仿佛心如死灰,她无法接受在这个看似是纯洁象牙塔的地方,竟暗暗隐藏着这么多散发着恶臭味儿的真相。
终于,这个天使,要采取自己的方式,来净化这个世界。
先是强暴她的渣男,由于推搡,坠楼身亡,如果说这是一场意外的话,那么之后,女主一步一步地解决了所有参与校园性侵的男性。
后面的情节就像是低配版的《我唾弃你的坟墓》。
一次次的杀人,将女主不知不觉中推向了黑化的深渊,她痛恨实施罪行的人,更痛恨那些冷眼相对,还要恶语相向的旁观者。
毫无疑问的是,所有的旁观者,譬如女教师,警察或者学校,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强暴者的帮凶。正是他们的放纵与不作为,让这些暴行可以肆意地滋长。
而施暴者由于某些出色的方面,可以继续在学校里闪耀;反倒是那些受害者,却要背上痛苦的骂名,躲在角落里接受质疑。
故事的最后,电影的结局有了一个小的逆转,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自行去观看。
看完整个影片,我的内心是非常压抑与沉重的。
【性侵】这个话题总是可以引起人们的一阵讨论。
但可悲的是,公众的焦点永远都放在了谴责凶手上面,却很少有人真正关注到受害者人的心理。
今年4月,二十六岁的台湾女作家林奕含在家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她曾经在青春懵懂时受到过性侵,在很长的时间中始终无法发泄自己的内心的痛苦,最终,她选择将一切写进书中。
在书中,有一段让我记忆犹新的文字。
“忍耐不是美德,把忍耐当成是美德是这个伪善世界维持它的扭曲的秩序的方式,生气才是美德。”
林奕含用她的死,来唤醒这个伪善世界的良知,只可惜,却仅仅掀起了一丝波澜。
或许,当年性侵她的老师,现在依旧光鲜亮丽地生活在世界上的某个角落,人性的黑暗并没有让他感觉到些许的不安,隐姓埋名的生活也让他免受了世人的谴责。
然而,26岁的生命,却戛然而止了。
就像是《复仇天使》中的情节,原本善良天真的女主,被旁观者的讽刺与行政人员的不作为一步步地推向了深渊,采用了极端的方式结束了一切纷争。
然而,受害者一个选择杀人,一个选择自杀,这是应该有的结局吗?
我一直认为,任何有关性的暴力,都是整个社会一同完成的。
“性暴力是权力的展现,而谁掌握权力,谁就掌握了这个社会,社会缺乏对痛苦弱小的同情敬畏,而更多的是对权力资源的跪舔盲从。”
你可以用同情的心理去体验,甚至你可以假装这些事情不存在,但请永远不要站在一个道德的至高点上,去恶意评价受害者的一切。
因为你不是她,你根本不了解她的心理,所以也没资格告诉她什么叫是非对错。
自尊是伤人伤己的一根针,正是这根针会缝起她的嘴。
或许,我们能做的,就是鼓励她们说出自己内心的秘密,勇敢地揭露施暴者的罪行。
也希望这个世界的良知终究可以被唤醒,就像电影中女主角在毕业典礼中说的一段话:
“艺术的目的不是为了保持美,而是为了揭露真理,敢于让这个世界对你的诚实感到不安。不管结果如何,这个世界会变得更美好,你也会更好。”
《复仇天使》。4分。
娜塔莉·雷特导演,弗朗西斯卡·伊斯特伍德主演作品。
女主长得太丑,但她是谁呢?她是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也就是东木老爹的女儿。够牛逼吧?
这个片子是真的烂,但凡女主稍微向她爹多学两招,也不至于拿到这么烂的剧本。
女主被同学性侵,随后发现性侵她的男生是惯犯,不仅对她,还伙同其他人一起性侵了一位女生并且拍了视频。
女主不知道哪来的勇气,竟然决定只身复仇。
要说国外的警方水平也真的是烂,杀了好几位竟然还没找到凶手,还得等女主先做完毕业典礼。
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无尸骸。我觉得女主应该一路杀下去,比如等到她室友责备她时,她应该顺带杀了她室友,然后警察逮捕她时,她应该反抗到底或者说去医院杀人灭口。一直暗黑下去多好!女导演和女编剧还是有缺陷。
花式杀男
女主不戴bra胸越来越大…强暴戏和复仇还是不错的,只是剧情实在是没有任何亮点,与《伊甸湖》和《我唾弃你的坟墓》这两部鼻祖差距蛮大的
剧情一般,如同嚼蜡
校园性侵的题材不错,可惜呈现力度不够,狠劲又不足,口味其实一般,女主眼神比较犀利。
画出的作品不错
故事太平,可以说是对现实的某种平实的还原。我喜欢女人的毒,有时却又心疼起那种毒来,在一个男权至上的社会,在被凌辱被恐吓中,她们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像黄蜂的刺在刺伤了对手之同时也毁掉了自己所有的生活。
3.5 小东木人美演技好
觉得故事有点崩了,没有狠毒到底,女主行动力很不错,但本身心理就比较弱~,被强暴后变身连环杀手,这种故事要写很毒才好看。中间对比了一下未受过害的女性的女权观大概这样,对于现在的中国城市新生代来说它的观念更新得有点慢。结局居然正能量了……
这种没有导演才华又满脑子女权意识的女性导演最可怕了。
两星半。展现校园里的性犯罪,不是被路人强奸,而是被有好感的男生rape,以为女生的拒绝都是欲拒还迎,根本是你暴力强上。前半部分还有讨论受害者即使曝光也只会受二次伤害的社会现状(看来美帝也是),后半部女主变身复仇超人?!躲避监控,指纹,杀了5人依然没半点嫌疑,还代表毕业生发言。歪了
7分,既不是血浆片,也不是复仇片,所以不存在杀得是不是华丽,更不是什么狗屁校园版唾弃你的坟墓。伊斯特伍德小妹选片的口味很重啊。
真无聊啊,要不是前一阵性侵的话题火,估计也没什么人看这电影。
女主控制的不错,但故事一般,漏洞也很多
两星半。几个男生也杀得太不费吹灰之力了,最后一个人其实不用等到苏醒,校园应该是有监控的,如此以来就是为了托出毕业那番说辞,由此也见得,在这个创作里,复仇甚至是杀人的过程是没那么重要的,重要的是它要阐述女主角或者导演抛出来的观点,行为不真切,就很难打动要接受的人。
现代版唾弃你的坟墓啊
女主长这么丑,你们几个渣男是怎么下得了手的?
1.5 一潭死水,波澜不惊。
想当然的以为是那种特别high的复仇电影,然而它却出奇的冷静,故事太平淡无奇,不够震撼,但很多地方很值得人去深思,这也是现实中最矛盾的地方,虽然结局否定了女主角所做一切,可法律也没为其他女性提供一个安全的保障。女主角竟然是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女儿,但在电影里各种和艾玛·斯通挂相。
感觉女主的转变有点生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