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下午,医学院学生梅子因颈部轻度汤伤,住进惠仁医院。31日晚,病情恶化,梅子的父亲向护士丁红求救,丁红找不到医生。9月1日凌晨1:10分,得不到及时抢救的梅子在痛苦中死去。梅子的同学们经过一番了解,判定梅子之死是属于医疗事故。他们找到在报社当记者的周忆的男友王钧 ,想让此事曝光,王拒绝了。
医院的尸解报告证明,梅子是死于意外事件。梅父不甘心女儿的屈死,四处奔走告状,都无结果。周忆和同学们进行的调查也无进展。梅父的投拆文章在报上发表,引来了冯院长5000元的私了费,梅父坚决拒绝。在周忆等人的感召下,王钧将有关材料整理上报市领导。丁红的良心受到遗责,终于说出真相:当晚值班的四个医生在药房打麻将,没有去抢救梅子。导致梅子死亡的真相大白,梅家受到医院和单位的压力,准备撒拆。这时,从市府传来消息,民不究,官也要办,市里组织有关方面的专家,教授对梅子之死进行调查,终于为屈死的梅子主持了公道。玩忽职守的责任都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但年轻的梅子不会复活,人们应该清醒了。
早在1992年就有这样有深度描写医患纠纷的作品,倒是没有想到,这部优秀的电影到现今我才看到,一个说明我的孤陋寡闻,90年代我已参加工作,当时的娱乐活动之一就是看电影,居然没有看过,也说明另一方面这部电影当时没有宣传,淹没在后来出现的《霸王别姬》、《活着》以及《泰坦尼克》、《阿甘正传》等作品中。它是反映我们自己的生活,每个人都要生病看医,如何被正确对待,别说当亲人了,稍微负责一点,关心一点就好了,可是20多年过去了,依然如故。可以说这次新冠状肺炎疫情的爆发是重塑医护人员一个非常好的契机,现在公立医院的医护人员在人们心目中已然都是英雄(天使),但过后呢。会不会回到《女大学生之死》一样。我不知道。
影片有许多特殊之处,比如是区级医院,如果是市级医院,谁去处理它,而死者正好是医学院,更方便举证,所以它不具有普遍性。但在很现实性的问题上,至今都没有解决的方案。比如举证难的问题。医院里的工作人员都是利益共同体,能有人站出来说自己医院的不是。光讲良心是没有用的,人是社会性的,方方面面都有关系,女大学生的父母后来不告了,为什么?医院不让父母单位里的人去看病了,各种打击报复,人情纠葛,有的还要为了生存,那个护士是准备好了辞职才敢去作证的,有多少人会为了无辜的人站出来伸张正义,这对人的要求过高了。我想最难的就是这个。
女大学生的父母最后得到了什么?维权付出那么多,金钱是看得见的,付出的精力、心理压力等等,哪 能用钱去衡量。失败了所有付之东流,胜了,又如何?无非得到更多赔偿,好象报了仇。人死不能复生,轻一点眼瞎了再也看不见,腿锯了再也不能长出来等等,那点钱有何意义。
那就没有申诉的意义了,也不是,我想更多的意义在于让责任方警醒,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也是一种普及其它医疗机构也不要犯同样的错误。让以后就医的人更加安全。这样才对得起死去的人。
90年代是一个让人怀念的时代,就像这部电影虽然不精致、不够深刻,但至少它在关注现实的生活,让人觉得有意义、能发泄一些情绪。电影只是一门艺术,除了娱乐,它也能带给我们思考。
挺好,很有时代性
当今社会医患矛盾严重,莆田系比黑社会还黑,这样的电影还敢拍吗。整个故事和“杨乃武与小白菜”有点类似,为死者伸冤的是医学专业人士,并通过上诉赢得官司。结尾还升华了一下,片中的记者有“不宜报道医疗事故”这样的台词
以前的电影思想性高,导演艺术一般。没想到这部里还有吉雪萍和任伟。
这种片子一个有趣但又陈腐的地方是,它所批判的对象是其不敢真正触及进去的东西,然后就落入到了一种迂腐的说教体系中,所有该深入挖掘的地方都以字幕或理想主义的说辞和热情带过,呈现出另一层不可信和失望感(连批判都要采用空洞的方式)。
1992年
三星半;稍嫌说教,不免理想主义,但批判性仍在,时代性犹存,放在今天讨论,依旧是个热门话题;惊见吉雪萍,女主以为是袁鸣,演护士丁红的演员好眼熟,翟乃社92年就如此大叔啦~
还是老电影好啊,敢拍敢讲敢面对
学医救不了中国人
在那个年代,能够挖到这个程度,已经很不错了...
老片总有种掩饰不住的理想主义气息。
聚焦医患事故,反映医患矛盾,医学院学生的抗争,多好的一片,特别是结尾的字幕,现在是无人拍也无人放了。
医患关系。坚持总有真理。说过太多次了 90年代的电影很有前瞻性。
1992年
P大SY那事儿让我想起这这部电影。。原型就是我母校上海中医药大学(当时还是中医学院)。。辅导员领着一群学生和市里硬怼(传说当时辅导员是何裕民老师,真·模子)。。现在还是很佩服何老师和师兄师姐们。。#换到04年军训,管理吃S出现大规模热射病,死了一个,入院上百,分分钟就被压掉了#
太讽刺和现实的剧
以92年的气候来说,已经比较开明了。从话题的具体和伦理尺度来说是值得肯定的。
卫生法学视频教材。里面有吉雪萍。
怀念二十年前的环境。放今天,这片儿必然立项不能。
有种想当然的感觉 但还能这样理想的想当然也不错 现在看这类电影一定有人会想到“还敢拍吗”就比较惨了 总是在敢不敢上犹豫 挺糟糕的//但即便是这样看似敏感的题材表达 也有它不敢触及或说没法触及的区域 最后也只能流于说教
真实,赤裸裸的真实,现在网络一致对医闹进行谴责,是因为大部分年轻人还没经历过大病大灾,一旦经历了,或许是另外一种态度。没有无由来的怨,在一个物化了的体系中,医院这个神圣的地方也同样无法幸免遇难。当医生每天想着业绩、考核、销售药品等等,他对病人的态度势必会冷漠,甚至职业病的无情更加显现。90年代这个问题有,现在更甚。电影节奏很好,非常流畅,而且值得一提的是,最后的结尾没有走入《T省的84·85年》政治正确,而是将体制内惯用的话术收尾,既真实,又残酷。有关于正义,有关于法制,有关于勇敢,值得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去突破,去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