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里(丹尼·德维托 Danny DeVito 饰)和泽尼亚(雷亚·普尔曼 Rhea Perlman 饰)两夫妻,一个是商人,一个是赌棍,两人再也没有想到的是,他们爱情的结晶,小小的玛蒂尔达(玛拉·威尔逊 Mara Wilson 饰)竟然是个世间罕有的天才。应玛蒂尔达的要求,完全忽视她的教育的父母将她送进了康琴小学,一段新的旅程在玛蒂尔达面前就此展开。
身为康琴小学的校长,特拉齐布尔小姐(帕姆·费里斯 Pam Ferris 饰)喜欢听话而温顺的孩子,身为铅球高手,她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就是武力。和暴力的特拉齐布尔小姐完全相反的是一年级老师汉尼小姐(艾伯丝·戴维兹 Embeth Davidtz 饰),她的温柔和耐心让玛蒂尔达如沐春风。聪明的玛蒂尔达发现汉尼小姐似乎有着一些无法结局但又说不出口的难处,她决定用自己的力量帮助汉尼小姐。
如果是我之前看这部电影,我会觉得很好玩,很有趣,很好笑,就是看一部神奇的喜剧电影嘛,而最终的结局也一定是好的,边看边笑,然后在等待着那个好的结局。 可是现在因为朋友的推荐而看这部电影,一样会笑,一样也会猜到这个故事的结局会是好的,但我不再等待这个好的结局,而是更注意这个故事细节。 我很喜欢这里面的对比表现,父母对孩子,大人对小孩,无知的咆哮对清晰的沉稳,虚张声势对沉着冷静,伪装对真实,阴影对光亮。这里面我最喜欢的就是对阴影的运用,那个校长又高又大又壮压迫感极强的影子,真的让人感受强烈,尤其是和这些天真无邪的小孩子出现在一起的时候,更加显得她的影子和她本人非常的恐怖可怕和面目可憎。
在玛蒂尔达和哈尼老师趁着校长开车离开,去到哈尼老师原来的家里拿回她的丽西娃娃,而被半路因为车坏了而返回来的校长,发现家里有人进来,到处捉她们时,有个细节真的让我觉得简直太形象了。玛蒂尔达躲在餐桌下面,校长蹲在外面,她们只隔着一张桌布,玛蒂尔达在里面弱小紧张地紧紧抱着自己缩成一团,而校长在外面正要小心翼翼地掀开桌布,而这是她的影子印在桌布上,看在玛蒂尔达的眼睛里。她印在桌布上的影子 张牙舞爪,长长高高的鹰钩鼻刚好影在桌布上类似血渍污渍的地方,就好像鼻子嗅到鲜血的恶魔,张开她那迫不及待的双爪要去捉取什么,特别的形象生动,给人带来压迫感和紧张感。可看起来弱小可怜紧张无助的玛蒂尔达,却再一次沉着冷静应对,躲过恶魔的眼睛和双爪。现在想想,我发现另一个很有意思的事,其实玛蒂尔达从未与校长有过任何面对面的冲突,她都是在暗处,利用自己的特殊能力,利用大家团结的力量,一起对抗校长的。
她很聪明,从小就能够隐忍,爱学习,有目标,有计划,爱自己,爱老师,爱同学,她也爱她的家人,毕竟也为了爸爸利用自己的特殊能力销毁了警察拍摄的爸爸犯罪的录像带,但她不过多的纠结与家人的爱,也不过多的寄希望于自己的家人也爱自己,她很小,但却很有力量。她的家庭就像是我们对这世间追逐的浮躁假象,那个看起来高大威猛给人压迫感极强的校长,就像是我们用各种各样的欲望喂饱的恶魔,它那庞大无比的阴影时刻笼罩着我们压迫着我们恐吓着我们折磨着我们,我们被它追逐着压迫着恐惧着惊慌不安,而唯有内心那清醒的自我意识蔡可以打败它,才可以结束这虚幻恐慌的一切。也许那个内在清醒的自我很小,可她力量很强大,当她意识到自己的特殊力量,并学会运用自己的特殊力量的时候,无论她多小,她都可以做很多很多事,不仅可以帮助自己,也可以帮助别人,还可以团结大家一起反击。那个内在的自我虽小,可她真实有力,清晰明了,而那个庞大的恶魔与阴影,只不过是徒有其表,虚张声势,不堪一击罢了。是的,小小的玛蒂尔达就是我们内在自我的化身,沉着冷静,真实有力,无畏无惧,而校长和她的阴影就是那个看似庞大实则虚弱的恶魔。
还有故事的最后,我也非常佩服玛蒂尔达的豁达、成熟与毅然决然。她没有纠结过自己为什么出生于这样的家庭,自己的父母为什么不爱她,不关心她,她在每一个环境中,都能够很好地与当下相处,她也追寻爱,也期望得到爱,所以她才不会说出自己的朋友在水壶中放了那个变色龙,所以她才会在那个胖胖的男生被校长逼着吃蛋糕吃到进行不下去的时候,鼓励他,站起来为他鼓励,还带动了全部同学为他鼓励,所以才会自己一个又去帮哈尼老师拿回她想要的娃娃和巧克力。她不纠结于那些她得不到的东西,她会为了自己想要的而去努力,当她在哈尼老师这里感受到爱,感受到家的温暖时,她可以果断地做出决定,不和亲生父母离开,而希望哈尼老师收养她。我很佩服她,真的非常非常佩服,这样一个六七岁的孩子,她在四岁的时候就把领养表格打印好了,这让人既为她心痛,又佩服她的强大。
学会与每一个当下和谐相处,不纠结,不畏惧,爱自己,强大自己,把握机会,紧紧抓住爱。
小时候在凤凰电影台里看过的超级好看的儿童片!超怀念啊,那个时候好像才6岁呢,一下子就被超可爱的Matilda吸引过去了,现在长大了,忘记了这部片的名字,后来喜欢上了Roald Dahl的书,第一部买的就是明天出版社版的Matilda, 怪不得看书的时候觉得好熟悉,原来小时候就看过这本书的翻拍电影!比起之前看过的Matilda音乐剧,我还是更喜欢电影版的这一版Matilda!十分符合原作中的感觉,遇事沉着冷静,谦逊温和,活泼可爱,相比起来,音乐剧版的Matilda倒被塑造得有点儿小强势。只是这部电影保留的书中精彩的情节只有捉弄父亲中的两个小故事以及校长被捉弄时的情节,如果可以完整地还原整个原著的话,我应该就很满意了(但是这似乎是不太可能的)。总之,满满的童年回忆感和萌萌的Young Matilda让我给了这部电影五星,希望未来能够看到Matilda的新一部翻拍电影!
讲了玛蒂尔达出生在一个庸俗的家庭,父亲做黑心生意、让全家一起看电视,母亲只知道打扮自己和赌博,哥哥是个备受宠溺的贪吃男孩。只有玛蒂尔达,是这个家庭的一股清流,自己在家安安静静读书,到了学校又善良懂事关心同学。前半段还属于合理范围,后面玛蒂尔达就拥有了魔法,就完全脱离现实了。最后她用魔法惩罚了恶毒的校长。我更希望她能像《小鬼当家》一样,用机智和自己读过的书去惩罚恶毒的大人,这样整部电影还是基于现实的。
当孩子在面对与自己力量悬殊的大人时,他们能做的,不仅仅是忍受,还有反抗。
电影《玛蒂尔达》的导演站在儿童的角度以一颗童心重新回望了这个世界。
视角聚焦到玛蒂尔达这个小姑娘身上。
“我们有一个儿子和一个麻烦”,父母口中的麻烦就是玛蒂尔达。
父亲以欺骗的手段做二手车的生意,妈妈认为女人把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就够了,父母和哥哥都以看电视为最大乐趣,甚至玛蒂尔达的老师来家访都没人倾听。可是玛蒂尔达与他们不同,她喜欢看书,看遍家中所有的书,当玛蒂尔达第一次张口管爸爸要书时,遭到了爸爸的拒绝,理由是玛蒂尔达没有融入到这个家庭中来。爸爸甚至按住玛蒂尔达的头,逼她和家人一同看电视,也是这一时刻,玛蒂尔达知道了自己的超能量。
当玛蒂尔达来到学校时,校长以严厉惩罚学生为教育手段,弱小的学生没人逃得过校长的惩罚。
儿童一定是带着原生家庭的种种长大的。在这个家庭中,玛蒂尔达不被家庭成员认可,甚至父亲不记得她几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学校是孩子成长的园地,如果二者都不能担负起儿童成长的责任,儿童只能是长大而不是成长。
导演深知儿童面对大人世界的无力感。所以导演为玛蒂尔达赋予了超能量。惩罚骗人的爸爸和凶悍的校长,以一个孩童的角度默默的与邪恶的大人抗争,令人们忍俊不禁也深深思索。
影片中的玛蒂尔达既没有一个良好的原生家庭,也没有被送到校风醇正的校园,但玛蒂尔达之所以能够健康成长依靠的是她的超人秉赋和爱她的老师。
遗憾的是,真正生活中的儿童都是普通人,没有超能量。普通儿童的眼中,最初的养育者什么样,世界就什么样。能够后天弥补家庭不足的是学校教育,如果学校教育仍不足,那么孩子们成长的希望是非常渺茫的。
美好家庭是美好社会的发源地。儿童是美好社会的未来创造者。让世界看过来,共同关注儿童、关注教育。
奇幻童话似的表达方式,一点点黑暗的小恐怖。好坏及其分明,坏的一方,邪恶的校长,不负责任的父母(不负责任已经不o能形容了,感觉没有什么词能啊形容这对父母。突然想起来,前几天新闻说法国有提议—将父母的称谓变更成两个人,非常适合这部剧中的父母),好的一方自然是那个女老师,而小女孩玛蒂尔达,这个出生开始就与众不同的小天才,在自己的努力和老师的鼓励下,驱赶校长,远离父母,最终为自己找到了好的依靠。玛蒂尔达在原生父母的家庭环境下能保持本心,自我成长,很是值得欣慰。影片里,小玛蒂尔达自己拉着红色小拖车,里面装满从图书馆借阅的书籍,坐在校园外的大树下看书的场景大概是这个世界上最美的场景了。
蛮可爱的故事。我记得很久很久以前就看过这部电影。前几天在HBO重看。一部童话。人设方面,借用的的形象使人物生动。比如校长与纳粹的相似。MATILDA跟宫崎骏的小魔女一样系着红色的丝带。
童话有解,现实无解。原生家庭的束缚和悲剧,还在持续,没有honey老师,没有特异功能。。。
這電影讓我覺得這個故事出自一個自覺聰明孩子的被迫害妄想。
如果所有孩子糟糕的成长环境,糟糕的原生家庭都像电影里那样轻描淡写,一笔带过就好了,就不需要有人用一生去治愈童年了,过于调侃,就不会有人重视
小时候在ccav6看过,令人欣慰的是,这只是一个童话,然而这个女孩子所遇到的一切,并不是童话中夸张的恶毒母后、魔法诅咒,而是在现实中会真的发生的事,而且会更糟糕。无数面对家庭暴力却又没有“超能力”的孩子的真实情况又是什么样的呢?
观看2022年的《玛蒂尔达:音乐剧》,才发现这部1996年的《玛蒂尔达》,于是也找来观影了。老版比较按部就班地讲述故事的来龙去脉,和歌舞片形式的新版存在蛮多差异,但就剧情整体编排而言,此版本个人更满意一些。
大概是十多年前小学三四年级看过得样子 现在还记得她拿着红色小拖车拉回一推名著的样子 好似因为这个立即办理了图书证 电影里细小的瞬间总是可以触发很多的模仿 然后造就了现在的我 我是电影的孩子
小学时在中央六频道看的时候,一直以为玛蒂尔达的超能力是看书多导致的。因为特别想要这种能力,所以看了好多书,才知道童话里都是骗人的……
Why the hell did they make Matilda American? Still not a bad movie. But the book is KICK-ASS.
奇幻的世界,小的时候我也无数次幻想有玛蒂尔达一样的魔力
北极看电影:一个好的童话,不在于塑造一个精彩纯真的世界,也不在于把所有美好都剥开、揉碎,露出本质,而是带你去看清生活的真面目,然后教你在泥泞不堪的道路上继续向阳而生。其实我们大多原生家庭未解的结,都是因为缺乏沟通、理解和关爱。美好家庭是美好社会的发源地,父母要用心去陪伴孩子,而不是心不在焉地敷衍孩子,因为只有真正的陪伴,才能让孩子感受到爱和温暖。/女孩从小被父母无视,4岁会自己做饭,6岁就将校长赶出学校
3.5,可能是因为先看了新的音乐剧版,觉得旧版本在各种场面上都没有新版宏大,不过也有种小而美的感觉,加上旁白的叙述,很像童话故事。有更多的对校长巴霸占的房子的内容,还有警察调查父亲。还是更喜欢唱跳歌舞一点。
适合孩子的魔幻成长类喜剧电影,但matilda和家庭之间关系却真实的让成年人不敢正视
意外地教育意义呀。父母是可以选择的,生活环境是可以改变的,只要你做好充分准备,多读书充实自己,学会控制和运用自己的power,勇敢地赶走身边的坏人,和了解并且尊重自己的人生活在一起,生活总会充满乐趣的~最后掏出抚养协议的一瞬间真是太惊喜了~
弹幕里有人说女孩的父母不是坏人,他们至少没有打骂。现在对父母的标准这么低了吗?养而不教就是失职,更何况还一直在精神上忽略、否定、打压天性,是对孩子很大的身心伤害。更不用说靠卖偷工减料的二手车为生无异于谋财害命。童话里能有美好的结尾,现实里这样的孩子该有多悲惨?
好像是小学还是初中的时候看的 反正看了好多遍 应该是我最喜欢看的奇幻片的前三了。记得最深的就是玛蒂尔达拉着个拖车带回家一摞书看;还有最后的玛蒂尔达在床上用魔法从书架上“拿”来一本书,然后老师妈妈给她读,最后真的太温馨了呀
“Do you a hear a voice like velvet through the night sky. Do you hear the fickle hand of fate at my side."
歡樂可愛的童話 要是小時候看就更好了 最後瑪蒂爾達和老師幸福快樂地在一起了 人渣父母都有點洗白了
最后温馨的感觉还不错。前面正义儿童打到邪恶校长的桥段真不敢恭维
相比起音乐剧里咄咄逼人的玛蒂尔达,电影里的小女孩甜到不得了,旁白的作用让整个故事更像一个故事,多了许多伤感,这就是成人和孩子看这部电影的区别,但是片中传达的真善美还有知识的重要性让我非常喜欢,以后要给孩子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