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一半是上帝,另一半是你
一开始,我以为这是一部讲述中产阶级家庭危机的伦理电影。
刚刚工作归来的马克就和妻子安娜发生了一场压抑的争吵,通过两人的对话,我们知道,安娜曾经有过不忠于马克的行为,因为马克由于工作不得不和安娜过着离多聚少的生活。不忠是夫妻之间永恒的裂痕,这段关系正由于这裂痕走向濒临破灭的境地。很明显,马克和安娜都想挽回这段婚姻,所以他们试图冷静的探讨问题发生的根源。隔日,马克辞掉了工作,回到家后,却发现安娜失踪了,通过搜索,他找到了一个叫亨利的人写给妻子的明信片,上书“此刻我看见上帝的一半面容,另一半是你”,他明白,这个男人就是这次风波的始作俑者。马克去找亨利,却得知安娜并不在亨利处,而亨利也在寻找着经常玩失踪的安娜。
安娜约马克到咖啡店讨论有关分居的事宜,两人首次爆发了激烈的争吵,两人都疯狂的好像要致对方于死地。自此,马克和安娜之间的关系急转直下,安娜的失踪越来越频繁,行为举止也越来越怪异。而每当马克想质问妻子变化的理由和去向时,安娜却总是报以过激的回应,她流着泪,揪着头发不断重复着“不要逼我,不要逼我”,好像她并不是有意要伤害这段感情,而是一种她无法抗拒的力量指引她如此。
难道安娜在亨利之外还有一个秘密情人?仅仅是这么简单吗?拜托,这可是安德烈祖拉斯基。
满头雾水的马克请了私家侦探调查安娜的行踪,果然发现她在街角的一幢旧楼里有一个住所,紧接着侦探便失去了踪迹。之后,侦探的同性恋情人循着爱人的脚步找到此处,便也再没有了音讯,这间屋子就像怪物的巨口,具有吞噬一切的能力。第三个造访者是亨利,来请求复合的他却打开了地狱的大门,在此处,他发现了两个装满尸块的袋子,塞着断肢和头颅的冰箱,以及一个长着触手浑身沾满粘液的怪物,而安娜,则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的照顾着这个怪物,供之以血肉。这就是安娜的秘密,她是一个被魔鬼挑上的女人,孕育了魔鬼的孩子。
被安娜攻击后死里逃生的亨利打电话告诉马克他的发现,却反而被赶来的马克杀死在酒吧的厕所间里。目睹了妻子和魔鬼的交媾,爱妻心切的马克决定帮助妻子掩盖她疯狂的罪行。马克炸掉了堆满尸块的街角老屋,又攻击警察以图扰乱视线,在濒死之时,安娜终于带着她的魔鬼现身,而她所创造的魔鬼,有着和自己一样的容貌。
在被禁整整18年之后,《着魔》带着绝对的寓言和前瞻性揭开神秘面纱,阿佳妮更是凭借着安娜这个着了魔的角色一举捧得了戛纳和凯瑟两座奖杯。影片被禁的原因,大概不仅仅因为其中惊世骇俗的影像和意象(在美国放映时剪了足足47分钟),还因为在其中,隐藏着更深的政|治寓意(←政\治白痴说不出所以然)。
毁誉参半这个词用在安德烈祖拉斯基身上真是在适合不过了,喜欢他的人,爱死了他镜头下奇妙的隐喻和象征,无关剧情的晦涩自白,还有他特别擅长于创造的压抑的冷色调场景。恨他的人,觉得他神神叨叨故弄玄虚,净讲一些正常人看不太懂的癫狂故事,最可恶的是,他老爱折磨他镜头底下的大美女,看着那些往日的女神在淤泥一样的污秽里口吐白沫扭动抽搐,这究竟是群众们的喜闻乐见呢,还是直接导致了性幻想的毁灭?
《着魔》,又称《迷恋》,马克对安娜着魔,安娜也对马克着魔,但是令安娜着魔的马克,是她创造出来的那个不会背叛不会离弃她的马克。疯狂的占有和对爱情没有尊严和限制的渴求让魔鬼有了可乘之机。正如著名猎奇游戏《恋狱月狂病》的主旨那样,迷恋深处既是着魔,当甜美的恋情发展到极致时,它的被迫阻断带来的往往是来自地狱的力量。
人类是脆弱的,因为人类有感情,感情,是我们手中最大的筹码。无数的悲剧中,人们压出全部筹码,期望着能有回报,而当感情总是换回失望时,疯狂就产生了。安娜的本性善良,却成为了魔鬼诱惑世人最得力的武器,因为善良的人,他们大多软弱。
“我爱你,害怕失去你,所以要再造一个你。”这大概就是安娜疯狂行为的全部动机了,这片子,如果不是阿佳妮来演,就会变得像《萨满教》一样教人看不下去。阿佳妮把一个被困在道德和情感里无处逃身的绝望女人演绎的活灵活现,刚开始是对待感情不能为力的软弱姿态,她的眼里永远含着泪水,然后随着魔鬼的成长,她的眼神渐渐变得凌厉和癫狂,一个眼神就足以让人退却恐惧。她用电锯切自己的脖子不带一点迟疑,“It doesn’t hurt”,被困在爱情深渊里的恋人是感觉不到疼痛的。在受难的耶稣面前,她仰着一张精致的脸充满隐忍的痛苦呻吟,然而镜头一转,就是她抽搐着在蛋和奶的泥沼里翻滚蠕动的丑态。她流血,呕吐,将自己撞向墙壁,她体内的邪恶力量正在寻找出口但没有人能听得到她的声音。除了阿佳妮,没有人能够保证她的美在这样的折磨这下依然不折损半分,除了她。同样的,除了祖拉斯基,没有人能够驾驭得了这样一个古怪的剧本,没有人能够如此精准的抓住演员封魔的瞬间,如果有什么能战胜疯狂,那就是疯狂本身。
凌乱不堪的家,本不在放在冰箱里的衣服和碗碟,空空荡荡的老房子,潮湿的墙壁和地面,隐藏在暗处看不清全貌的怪物。马克前后左右的摇晃着身体,安妮不断的摆弄着双手好像要甩掉什么无形的桎梏,他们苦闷的表情在特写镜头中放大直至扭曲给人带来强烈的不适感。
在祖拉斯基的镜头下,世界就是这样充满了不安定的元素,在那里,女人随时可能变成杀人的利器,但同时,女人又是软弱的,是被命运所摆布的。在电影中,安娜说得最多的,是“yes”和“no”,她只能以这种最被动的答案来面对来之汹汹的质问,她回到家里,就想离开,而离开了家,又想着会去,无论和哪一方在一起,她都被对另一方的愧疚感所折磨,命运此时造就脱离了她的掌控。同样的,《萨满教》里,女主角自始至终都以一个飞奔者的姿态急匆匆的走在去往各处的道路上,她受到来自邪教的诱惑,丧失了控制行为的主动权。《我的夜晚比你的白天更美》里,苏菲玛索随然能够知晓命运,但仍旧逃脱不了命运的摆布。
影片的最后,有着马克外貌的魔鬼敲响了安娜的房门,即将去迎接他的,是与安娜有着相似面孔的海伦,而海伦,此刻也逐渐的陷入了求而不得的感情漩涡,她会是下一个被诱惑的安娜吗?一定的,当你爱的人站在门外,无论他是上帝还是魔鬼,你都将不法抗拒拉开房门的冲动。
“此刻我看见上帝的一半面容”,而另一半,可能是魔鬼,也可能是你。
2 ) 她的疯狂,让人首先想到悲伤
伊莎贝拉•阿佳尼是无与伦比的神经质表演者,她的喊叫和泪容、以及痉挛的躯体,让人怀疑她本人的真实状态,所以说她是以假乱真的典型。
我一般来说不太喜欢罗丹的情人这个片子,最喜欢玛戈王后,那里面的她最美丽。她适合黑色和蓝色也是我那时候的想法。
《着魔Possesion》一片曾让她拿了嘎纳影后,在这里她有一段最离奇的经历,最歇斯底里的爆发,也使司空见惯的矜持蓝色爆发出前所未有的疯狂。
奇怪的是,我几年前就曾看过一次,却丝毫没有记住、或是说看懂说了什么,这时候版本的问题就显得N重要,因为这里面出现的怪物,不是特别清晰的版本是看不清楚的。如果看不清那是一个长着长长卷曲触角、满身淌血的怪物,便无法理解这个片子要说的东西,甚至会将之与苏菲玛索那个《忠贞》相提并论,以为是一种纯粹法国式的情感探索片。
要说故事有多离奇,也未必。换个美国导演、其他演员,便纯粹可以是一个简单的惊悚片。说的是一对夫妇有一个孩子,妻子有外遇,丈夫发现之后两人便吵架,妻子总是回来、再离开,因为“我不得不离开”,丈夫一直找到了那个外遇男人,却得知她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去那里了,事实上那个男人也在找她。丈夫便找了私家侦探,侦探探到了她去的大楼,进了二层她临时住的房间,却发现空空如也,只有一张绿色的床,角落里还有一个怪物,这时候,妻子杀死了侦探一。侦探所的头头发现不对,找寻而去,也被杀害。这时候,那边厢两个男人还在找这个女人,丈夫就将这个侦探告知的地址给了外遇男人,大家都以为女人还有别的情人。外遇男人发现了这些血腥的秘密,被扎伤,逃跑,并通告了丈夫要报警。但丈夫没有报警,确认了杀人事件和怪物后,他安排了爆炸,并在酒吧里将逃跑流血中的外遇男人杀死。最后,这一对已经疯狂的夫妇将最后一具尸体撤走,男人目睹了妻子和怪物的交媾,并打算一起摆脱警察的追踪。最后,妻子和怪物生下的孩子出生并长成了丈夫的模样,他们两人被警察打死,死在一起。
当然还有一些可以说说的辅助情节,比如孩子的幼儿园老师竟然长得和妻子一模一样,却俨然是没有疯狂、没有结婚、没有悲伤之前的那种美,故意穿上白色裙子,梳温柔的辫子。
阿佳妮在地铁里有一段堪称经典的表演。穿着紧身蓝裙子的她,因为已经怀上了怪物的孩子,有了生理和心理的反应,她在无人的甬道里痉挛抽搐,甩头发,甩购物袋,鸡蛋和牛奶都溅爆在墙上,波洛克式的痕迹拍出来真的那么震撼人心,而这个美女就在这些色彩和污浊中抽搐发抖,犹如被上紧发条的玩偶,最后,从双腿间流出的鲜血和地上墙上的牛奶鸡蛋混合成粘稠的液体,触目惊心。
我所认为这个故事的吸引人之处关键还在于这对夫妻的感情的处理。看到最后,你会说,他们是彼此相爱的,事实上这不是一个关于外遇的问题,而是如题所示的“占有”的问题。中文碟翻译成“着魔”显然是受了其中异形般怪物的影响,但事实上,这个故事里的每一个人都面临“占有”所带来的压迫和导向。丈夫对妻子的爱,妻子对孩子,情人对情人,怪物对俘虏,都是因为一旦拥有而不可能最终和平结束才变成了这样的悲剧。
所以这个女人的疯狂是很可以理解的,你可以将之负担于怪物的头上,她“着魔”了;但从另一个角度说,谁又能肯定或是否定,我们心中没有造出这种怪物的欲望?
演员的表演决定了这个电影的层次。阿佳妮真是太神奇的女人,在怪物和杀人时,眼神无辜呆板、又潜伏悲伤。她的疯狂,让人首先想到悲伤。
3 ) 指甲
指甲
从小我就喜欢咬指甲。
先用右边的虎牙在指甲的边缘咬出一个小缺口。
然后用门牙衔着外侧撕扯开来。
一次又一次,乐此不疲。
指甲也是分层的,我们就简单称它为上层、中层和下层吧。
上层是最薄的,可以说是薄如蝉翼。上面的图案很有序,仿佛树木的年轮。
中层比较硬,是指甲的主要部分,咬下来长长的一条时会获得相当的成就感。
下层则是我的最爱,特别是当上层和中层都已经完全被咬掉时,下层就会完整的暴露出来。像是塑料薄膜。需要用牙齿小心翼翼的,一点一点的撬起来。
把指甲咬的非常短自然会非常痛。
大拇指的痛是钝钝的,用口水弄湿后在吹口气会有薄荷的清凉。
食指、中指和无名指的痛相对来的要锐利一些。
而小指的痛就有些钻心,特别使劲按再放开后,那份清晰的痛会持续好久。让人欲罢不能。
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候,咬指甲总是不能痛快进行。虽然诡秘、隐蔽、偷摸地咬会有别样的快感,但一旦被发现就会有太多的不快乐。
不划算。
渐渐的,我向现实妥协,只在没有家人的情况下咬指甲。
这下爷爷、姥爷、父母都不能阻止我。顶多是在定期检查的时候无奈喟叹。
哪怕再多人痛陈咬指甲的危害,威逼利诱,软硬兼施
——我仍沉溺其中。
什么刀山火海 什么陷阱诡计 什么妖魔鬼怪 什么美女画皮 都挡不住火眼金睛的如意棒
我想就是这个道理。
有人问我咬指甲究竟是哪里好,这么多年我还改不了。
其实这答案很简单,只是你们没亲口试过,当然不会知道梨子的味道。
首先,那种生理和精神的快感难以言喻。我想我再也没有遇到过像指甲这样回味无穷又百吃不厌的食物。
其次,绝对减压,能够有效缓解紧张焦虑情绪。
最后,从经济角度来看,指甲零成本即可生长,而且随身携带,可以随时随地随心而咬,吃不完不怕过期,不用担心长胖。
简直是性价比爆棚!
嗯,是的,春风再美也比不上指甲的好,没咬过的人不会明了。
在23岁戒掉咬指甲之前,我几乎没用过指甲刀。
但现在,我真的不知道为什么咬指甲。(上面的理由都是我瞎编的)
我想所谓着魔,是没有道理的。
悟了,便立地成佛。不悟,便同化成魔。
4 ) 两德的隐喻
二十年多年前, 为了阿佳妮和萨姆尼尔, 买了这张碟. 结果紧张恶心到极点, 特别是阿佳妮在血肉恶形身下交媾中沉醉的呻吟"快了, 快了". 然后毫不犹豫地扔进了垃圾桶. 回头再想看看迷惑之处, 市面上就再也找不到了. 今天在BT站无意中看到这张碟, 又看了一遍, 其实蛮直接简单的, 对80年两德东欧的隐喻. 这是属于60/70出生的人的不愿记起的记忆, 而对于80后的人, 这一切都不存在.
之所以把这个冷门电影的一些个人观点写出来, 是想留下一点对那个精神和肉体双重强暴的时代的印象.
女主角的一体两个镜像, 黑发蓝眼 和 金发碧眼. 导演简直是大叫, 这就是 东德 和 西德; 被邪恶 强暴洗脑 的 东德. 激发碧眼的 的 西德 只能 吐槽 美国不关心自由, 看不到邪恶, 最后无助看着 孩子溺亡.
丈夫应该是家庭的保护者, 为金钱 (皮箱的大把钞票) 缺位, 无法理解无法沟通, 同床异梦;
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成了禁锢和折磨, (女主作为芭蕾舞教师 为更高境界 面无表情施虐, 而 她手下惨叫的女孩 代表她自身) ; 宗教荒诞而无意义 (在耶稣十字架下的狂笑和疯狂, ...保护信仰...), 邪恶残暴是新神.
孩子bob是未来和希望, 在 疯狂的母亲 和 被邪恶替代的父亲, 留下的只有死亡;
德国人文传统 (海因里希 的性 和 精神分析, 天主教老妈) 只有虚幻而无实际意义的满足, 人没有意义, 只是虫豸饵食. 砸烂脑袋塞在马桶里是美国方式, 绑在火刑架上烧烤是欧洲玩法.
瘸腿 麻木自私 老欧洲荡妇margie, 无意保护孩子, 反而引诱丈夫, 最后也逃不过疯妻子一刀;
作为秩序的看护人是娘娘腔的同性恋, 东德人命如狗命 (柏林墙河流里的狗) .
最后的丧钟... 门外的新神, 门内金发碧眼的新皈依.. .. 战争与死亡
80年是苏联的顶点. 导演是波兰裔, 但是除了天主, 没谁在意波兰, 只好拿东德说事儿. 这个电影用血腥和恶心, 来刺激咒骂和祈求观众, 救救东欧. 导演的心情是疯狂绝望的.
欧洲佬抬抬眼皮弯弯嘴角 (给个奖杯), 美国佬表示不要恶心我, (在美国被封禁) .
不想再写了. 了解那个时代的人, 自然能理解. 这是为了遗忘这个电影的几句话.
5 ) 我为《着魔》着了个魔
对安德烈·祖拉斯基了解不多,一部《着魔》足矣。
容易被奇怪的东西打动,比如阿佳妮那三分半长镜头。
关于这段戏,我后来反复看了不下二十遍。
如临炼狱。
如果说是祖拉斯基给了《着魔》疯狂的力量,那么主演阿佳妮,便使得这疯狂足以被信服。
在《着魔》里,阿佳妮饰演一位寻常人家的妻子。
她和丈夫育有一子,看似美满,却也没有表面上那样和乐。
丈夫当年不辞而别,突然返家,夫妻早已心存隔阂。
丈夫怀疑妻子与外人有染,于是借私家侦探之手,试图寻找事实真相。
到这里,好像也没什么稀奇之处。
无非是疑心病老公和美貌妻子你来我往的寻常故事,对不起安德烈·祖拉斯基以往被世人盛赞的怪才之名。
而《着魔》,从来就没想过先发制人。
它将恐惧缝嵌于每一帧背后,不同于入口即化的酒,《着魔》讲究余味的震撼。
随着私家侦探的步步深入,他了解到这个女人的不平常之处。
她避世隐居在一间逼仄公寓,守护着一间神秘的房间。
房间里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暂不可知,而妻子本人,也过得并不轻松。
妻子保守寂寞煎熬,患得患失,她的情绪如同疾风骤雨,不定阴晴。
争吵、拉扯、自残,能如何折磨自己便如何折磨自己。
私下里,她还是一位舞蹈老师,对待学生无比严苛。
相比于将其解读为政治意味颇丰的苏联对法国极权压迫,个人更倾向于理解为她将生活的苦痛倾注于他人。
当然,丈夫也并没有多忠贞。
期间他遇到一位与妻子模样相同的女人,而不同于妻子的神经质,这个女人明眸善睐,满足男人对白月光的一切幻想。
丈夫一度麻痹自己,与她暧昧不止。
讽刺的是,同时他依旧无法摆脱妻子突厥的躁动与打扰。关于妻子是否偷情,这始终是他心中的死结。
到了这里,祖拉斯基想说的还仅仅停留在表面。
随着剧情的深入,接一连二的私家侦探都神秘失踪,丈夫顺藤摸瓜找到妻子的公寓,目睹的景象却让他大吃一惊。
他发现了妻子拼命守护的房间中隐藏的秘密,一只面目可憎、形同章鱼的怪物。
妻子与它肆意交媾,而失踪的私家侦探,便是妻子试图掩盖秘密的牺牲品。
侦探被残忍肢解,扔进冰箱,被怪物蚕食,妻子守护着它,如同进行着某种秘不可宣的仪式。
而妻子处心积虑地供养这只怪物,最终的目的不过是复制出一个和丈夫一模一样的男人。
真正的丈夫与自己无法真正亲近,那就让我来创造一个你。
到这里,就悟出点“着魔”的味道。
为了爱情哭天喊地、张牙舞爪的戏码并不少见,可只有《着魔》诠释何谓这剑走偏锋、极尽病态的爱。
在我看来,《着魔》是浪漫的。
抛开工整刻板的政治隐喻与宗教解读,它的内核依旧是一个爱情故事。
只是这爱情已臻化境,表象狰狞,所处常人感官之极限。
多出的那部分癫狂惊骇,看似过火,却正是这段爱情的动人之处。
身处血泊之中,深情一吻。
从前的疑心、不安、焦虑、谎言、误会被尽数洗净。
如果死亡能够让我们再度相拥,那么,我便甘心为你饮弹自尽。
除了爱情,《着魔》中强调自我与本我的存在,片中有关它们的阐释远胜爱情之礼赞。
男欢女爱对于男女主来说虽是人生大业,可最终的落点,还是自己。
对于一个自我意识过强的人来说,因为自己的偏执,容易创造出心中的“魔”,因为自己狠绝凌厉的执意,意念都能成为力透纸背的短匕。
妻子忠心守护的鬼怪,实则是被实物化的心魔,丈夫暧昧的女人,也不过是男人心中的魔。
极致的爱情,在自我与本我面前,更像一抹稍作妍丽的点缀。
追求红尘幻象是自我,与撒旦做爱、滋养心魔,才是本我。
祖拉斯基显然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才取名为《着魔》。
何谓着魔?
一切皆因爱而不得。
6 ) 这部被禁18年的电影一点都不重口,但,观影需谨慎!
《着魔》(又名《迷恋》),
是迄今为止我看过的最癫狂,最歇斯底里,也最让作为观众的我感到身心俱疲的影片了。
cult片一向题材诡异、剑走偏锋,如果没有强大的心理作支撑,恐怕你很难适应生理上的怪异感。
对于这类影片,我不热衷,也不排斥。
看到或着装怪异,面部畸形,或肢体散落,血浆乱溅,或群体交合,人兽交媾等画面时,我没有多讨厌,也没有多喜欢,虽然偶尔会因画面过于刺激而兴奋一下,但也仅限于短暂的情绪起伏。
所以,
我自认面对此类影片,还是能心平气和,不急不躁的看完的。
然而,在《着魔》面前,我破功了。
尼玛,这片简直能把人逼疯啊!
其实,作为cult片,
该片不算血腥,也不算重口。
主角没有过多裸露,更没有香艳床戏。
当然更没有群体交合,顶多有个人兽交媾。
之所以说这片能把人逼疯,是因为男女主间无休无止的撕逼。
影片一开始,男女主一见面就开始争吵,
不过,此时两人语气还算和风细雨。
不久就开始唇舌相讥,还上升到了肢体冲突。
自此之后,他们的争吵愈演愈烈,两人的情绪都近乎癫狂。
尤其女主,几乎每次出场,每次与男主的见面,都是在歇斯底里的叫喊。
掌掴,
自残,
为了折磨对方和自己,简直无所不用其极。
好好一个家,却落得满地狼藉。
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关于婚姻和感情危机的故事。
男女主是夫妻且有一个可爱的儿子,但像很多夫妻一样,由于丈夫常年在外工作,妻子很没有安全感,又因寂寞和空虚,与别的男人发生了关系。
实际上,两人依然深爱着彼此,可正所谓爱得越深,越怕失去,于是两人走上了相爱相杀的不归路。
“我爱你,害怕失你,所以要再造一个你。”
为了预防彻底失去丈夫Mark,妻子Anna与恶魔达成交易,每天跟恶魔啪啪啪,还杀人献祭恶魔,最后生出了个与男主长相完全一样的Mark二号。
而为了护妻周全,Mark选择杀人灭口并干扰警察视线。
最后穷途末路之际,两人依偎着死在了一起。
这部电影其实是想借助荒诞的故事来讽刺那些过于疯狂,带着强烈占有欲的爱情。
这样的爱不会给彼此带来幸福,只会把彼此带向毁灭。
在这个追名逐利的社会中,欲望又何止爱欲一种。
而所谓的魔鬼,不过是你内心欲望膨胀的产物,那是你的心魔。
一旦产生心魔,你就会轻易被利用,被诱惑,然后你可能会犯罪,会杀人,会万劫不复。
《着魔》的导演是安德烈·祖拉斯基,
他被认为当今最具个人风格化和创新意识同时也是最具争议性的电影大师之一,
他的作品以其极度强烈的情绪和后现代主义戏剧结构而毁誉参半。
他的很多作品都遭到封禁,比如《夜的第七章》《魔鬼》和《银色星球》,这部《着魔》也未能幸免。
有人说,这部影片之所以被禁,主要原因不是画面血腥,主题阴暗,而是其涵盖的政治隐喻。
男主并非普通的公司职员,而是隶属于国家安全或情报部门的人员。
女主是舞蹈老师,她对学员残酷的训练方式隐喻苏联极权主义对公民的压迫与钳制。
也有人说,这是观众对影片的过度解读。
但,就影片中多次出现的柏林墙和手持望远镜的士兵来看,似乎也并不像完全的过度解读。
总之,
无论以何种原因,这部影片被禁了18年。
而说起这部影片,也不得不说下女主的扮演者---伊莎贝拉·阿佳妮。
她在片中的癫狂表演足以让看客们也跟着发疯。
痛苦的叫喊,绝望的呻吟,痉挛的躯体,如真正的神经质般让人惊恐又怜悯。
片中那长达3分钟的骇人长镜头——地下通道的歇斯底里,堪称影史最疯魔表演之一。
她也凭借此片荣获1982年戛纳国际电影节和法国凯撒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以及1983年葡萄牙奇幻电影节观众大奖和最佳女主角奖。
波兰鬼才祖拉斯基代表作,阿佳妮凭此片与同年的[四重奏]加冕戛纳与凯撒双影后。①看过的最佳恐怖片之一,刷新三观的震撼;②阿佳妮分饰两角,纯洁善良vs偏执癫狂,自残,摆弄双手,凝望耶稣像的呻吟,地下通道的歇斯底里,堪称影史最疯魔表演之一;③毛骨悚然的配乐;④结尾的警报和炮声,政治隐喻。(9.5/10)
不容易啊!全体演员只怕都被祖拉斯基折磨得脱了一层皮吧~~梁朝伟为了一代宗师练习咏春打断两次手臂算什么,人家阿佳妮差点自愿把脑袋割掉了更牛逼!虽然也看过不少阿佳妮不疯魔不成活的片儿了,但还是感觉这次是她最歇斯底里的一次。劫后余生,阿佳妮演了那么多次疯子还能存活至今,神经坚韧!
阿佳妮你总是离魔鬼太近
好几处都把我看笑了,特像一个小孩儿在向上帝撒娇:“上帝,为了真相,飞叶子吃致幻蘑菇杀人我都尝试了,我抛弃了这些低阶把戏。看看我,此刻我疯癫了,我与异形交媾合体成魔了,难道我对爱的探索还不够吗?难道我顺应自己的本能还没达致超越吗?啊,请赏赐给我一块糖果吧!”
葛饰北斋的《章鱼与海女》是日本浮世绘给欧洲文艺印刻最深的一记,如果设想一种跟怪兽交媾的情境,章鱼怪紧密的缠绵和黏滑一定会是欲望交织令人窒息的极致,有人用作画为自己大胆的性幻想定格,也会有人用影像来还原性幻想。所以,与其说是一部恐怖片,以凶杀、结党、血腥为核心,更接近一部文艺片,将荷尔蒙构陷的魔怔,爱的占有欲,被情感所操纵的理智的丧失,甚至正常秩序中所需要的对生命的尊重的不屑一顾,都被忠实地放大。爱情中令人疯狂的部分,被一击即中的不可言说的一刹那,纵情纵欲如洪水泛滥的不可抵挡,谵妄、矫饰、歇斯底里,都被阿佳妮在镜头里赤裸,残酷地呈现,而信仰、普遍的价值,被极度的狂躁揉捏成一团,像是对怪物的凝视的同时被传染了一种没有来由的崇拜,崇拜的体系和正统精神生活迥然相异,将每一个凝视者倒逼于痛苦的边缘。
不疯魔,不成活,跪了,阿佳妮的表演真癫狂。
犀利,凛冽,毛骨悚然。结尾的那道白光啊,这简直是最佳末日电影。魔鬼降临世界,接下来就都是毁灭了
#3rd HIFF# 经典。大银幕上看真是太爽了……这尺度能过审也是惊人。没想到在茹瓦夫斯基这里克苏鲁既可以性爱化也可以政治化,架构在柏林墙边上的克苏鲁故事,加上结尾用声音和光来暗示的世界大战(核战争了?),实在是冷战相关文本里面必须被好好讨论一下的脉络。伊莎贝尔·阿佳妮这么折腾自己换一个戛纳凯撒双料影后还是实至名归。茹瓦夫斯基的运动镜头尤其是环移和横移实在是极有压迫力,准确又癫狂。
可引起深度不适的经典之作,导演更像魔王,开发出了演员深埋心底的黑暗面,阿佳妮歇斯底里的独角戏堪称震撼,身体反张、撕心裂肺的惨嚎、癫狂到底的表演,传达出一股来自灵魂深处的恐惧。致敬女神,可以想象事后要付出多少努力才能走出这状态
挑战生理极限,癫狂得让人有点犯恶心。不过美成阿佳妮这个样子是让人服气的,被她蛊惑杀人埋尸什么的感觉都肥肠科学
【上海电影节展映】法语配音胶片版。阿佳妮女神般的容貌与歇斯底里的疯狂表演让人叹为观止。尤其是那段体力、演技、嗓音三者狂飙的声嘶力竭癫狂长镜头,让人瞠目结舌,极为震撼难忘,大银幕效果炸裂,整个影厅为止屏息颤抖!天使与恶魔一体,信仰与欢愉共存。也许我不能理解其中缘由,但我已被征服
【B-】越看到后面越不喜欢,麻烦各位不要再去解读这片的隐喻和内涵了,因为这个三流b级片般的烂剧本根本就没内涵,还谈爱呢?这片有个屁的爱。导演极致夸张的镜头语言和阿佳妮的表演就是这部电影的所有意义,然并卵,依旧只是个言之无物的花架子罢了
“从我身体流走的是信仰,而留下的是欢愉” 我靠,你们一定不信,这就是我爱的电影!
3.5 几场戏摆的不错。不够好的原因在于缺乏对人物的凝视,而这种”凝视感”的缺失不完全是运动镜头的滥用导致的。阿佳妮在地下通道的那场戏我配合着潘玮柏的《快乐崇拜》看了一遍,现在更没法直视这个片了噗哈哈。
我要造出一个我的你,让你永远留在我身边
真的 迷恋这个词很关键 这个片的经典地位 不需要再重复了 但我估计真心爱看的人不多 我觉得好多人 老说看什么血块僵尸的 但其实真正欧美的恐怖大类是这些 入魔一样 慢慢冷汗的 着魔片 真心是魔鬼邪恶无处不在 但无从发现 已经陷入其中了 看看圣经就知道 魔鬼撒旦也是灵体的 这是欧美中邪式的真正原因
柏林墙边,西德特工的妻子恋上芭蕾舞教师,不可控的几率取代了信仰,纠结心灵使身体里异化出上古邪神,人妻从此不食人间烟火,专心培育畸变胚胎。西德特工在嫉妒与仇恨中丢失自我,步步为营的罪案最终为迷乱众生带来了第三次世界大战。冷战隐喻,异变情色,癫狂爆浆,波兰导演祖拉斯基的又一神作
穿着紧身蓝裙子的她,因为已经怀上了怪物的孩子,有了生理和心理的反应,她在无人的甬道里痉挛抽搐,甩头发,甩购物袋,鸡蛋和牛奶都溅爆在墙上。她在这些色彩和污浊中抽搐发抖,犹如被上紧发条的玩偶,最后,从双腿间流出的鲜血和地上墙上的牛奶鸡蛋混合成粘稠的液体,触目惊心
这种片一辈子看一部就够了~~
阿佳妮那段地铁戏是我看过的最逼真的中邪表演……虽然全片可称道的地方不少,和第七章一样还是旋转楼梯时空跳接一人分饰多角这些元素……但叙事实在太晦涩混乱,还有不感兴趣的宗教元素,看到一半就已经快和她一样着魔了,以后再也不想碰这位先生的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