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我们的"家庭——日本中产阶级社会家族的现实缩影。
本片的原作是作者以自己的真實生活編撰。母親被宣佈疾病,在找到了新的醫院轉院后,作品開始做了連載,稿費用於母親治療費。與疾病抗爭了五年后,母親病故。
電影放映之後,在日本的反響甚好。雖然是一個平凡家庭的故事,卻讓很多家庭找到了共鳴。它反映了現時作為主力的中產階級家庭正在或即將面對的家庭問題,緊貼著時代背景和每個人日常朝夕的思考方向,給予了現代年輕人更多的反思,在當下這個浮誇的時代,的確是一部好作品。
開端,是母親和朋友的聚會。她和日本其他的家庭主婦一樣,期望幸福的家庭生活,那是可以在朋友面前炫耀的其樂融融的家庭關係,是可以每年一次的全家旅行,最好是海外,最好是夏威夷,(夏威夷在日本主婦夢想的旅遊地中常年排在前三名)。
但是,隱藏在她樂觀背面的自己的生活,卻並不那麼幸福。經營著虧本公司卻改不掉泡沫經濟時期花錢大手大腳的丈夫、曾被校園欺凌自閉結婚之後就很少回家的長男、不上進又玩世不恭以上學為名搬出去生活只有需要錢的時候才會聯絡的次男...和希望的完全相反,沒有和睦的家庭,沒有家庭旅行,夏威夷她也是一次也沒去過。
笑容的後面背負著的沉重壓力,無疑是母親病情的首要原因。在母親發病之後,大家反思著自己的這個家,才意識到自己應該為這個家付出一份分內的力量。
片子大量的是揭開日本人本質的內心戲。特別的也反映著現時當下作為父母的50、60后、作為長男的80后、作為次男的90后三個時代的人的處事方式。
我覺得關於父親的演繹很有代表性。在這個時期的"父親"已經削弱了常態里日本人大男子主義的氣質。比如,母親從閨蜜聚會后回來一直陷入沉思,父親回來之後看到她沒有做飯,略強硬的問了一句:「ご飯は?」,母亲说「还没做,那你先洗澡吧」,可以看到,父親雖然皺了眉,卻沒有特別的生氣什麼,就認可的去洗澡了。在浴室里看到跳草裙舞的母親,也沒有為沒有做飯的事情遷怒,反而非常寵妻的說了:「如果想去夏威夷我們就去吧,反正結婚旅行也沒有去」。
在母親住院的第一天。父親給長男打了好幾次電話,內容有很多猜想的成分,父親看似是為了是不是可以給母親抽煙這件事打電話,其實也有可能是他想和長男提住院費的事情但是怎麼也開不了口,就每次都是用其他話來假裝帶過錢的問題。
中間有提過一處:母親在長男家裡蹲之前都是有出門工作的。是在長男不再出門后非常擔心他,所以辭去工作成為家庭主婦。這個,可以看作是日本一個時代現象。妻子出門工作是,兒子的校園欺凌導致不再出門自閉在家也是。
父母飽享"平成景氣"的鼎盛和衰落,鼎盛時花錢大手大腳根本沒有存什麼錢。經濟衰敗,公司的生意變差靠著借錢維持著,到了這個年紀房子也還要還貸款,而父親卻還想著換車的事,母親短期貸款的賬單有好幾萬,還要時不時的在次男要錢的時候能隨時拿出幾萬塊給他。
再看長男作為代表的80后。
校園欺凌這個話題並不陌生。日本有一個詞叫【いじめ】,專門是指欺凌。日本在1985年之後,校園欺凌發生事件導致的致傷、致死、自殺的數字逐漸開始大量增加。被欺凌的孩子在此後的人生觀社會觀都絕對會被影響。
長男也深受其害。因為被欺凌,他害怕去學校,也就可以視為是一種社會逃避。次男曾經說過一句:「沒想到哥哥那樣的家裡蹲也能走出家門」。是社會責任、家庭責任把長男推出了家門,但他的逃避心理一直都存在,一直有一種本能保護。他總是顯得非常沉重。細節裡面比如:他和妻子的交流很少,夫妻之間總是有距離的。妻子總是先睡,妻子讓他挑一頂帽子他也是敷衍,在商量為母親出住院費的時候,語氣是商量反被罵了一通。
所以在這部片子裡面,我覺得主線的部分其實一直都是在表現長男的轉變身上。現時社會的主力軍也是在80后身上。如何的覺悟、如何的成長,在潛台詞裡面都是給予定義80后們社會責任感的。就是這個非常有挑戰性的角色,讓妻夫木聰獲得了第6回TAMA映画賞的最佳男演員獎。這個角色是社會中堅力量的一個最大一批代表,上有爹媽、下有妻小,中間還拖著不成熟的弟弟,家裡一個變故重擔就全落在他的身上。啊一個細節:弟弟建議父親辦理個人破產,父親說,擔保人是長男,如果破產了債務就全部得由長男來還清。這個就更加來表現長男這個角色在電影中在社會中的一個重要意義,他垮了,這個家就垮了,80后垮了,整個社會也勢必崩塌。於是電影也著重的去表現長男在其中的一種成長。也是來警醒這個社會中的無數個"長男"吧。
再看次男。
厚著臉皮啃老和玩世不恭是這個時代對於90后的定義。
既然大家都這麼說,那麼他們大概也就順從了這樣的存在。
【少年不识愁滋味,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這個大概可以來形容弟弟的變化。
當他看見家裡的賬單的時候,他大概才明白到底是怎樣的一個環境。但初期也并沒有意識到到底有多差。反正有父親、反正有哥哥,應該是這樣的想法。當他意識到一直和他談笑塞錢給他的母親內心的壓力、父親債務重重就要撐不住了的脆弱、一直背负着一切對誰也無法訴說反而要去找キャバ嬢倾诉的哥哥的沉重,他覺悟到自己身為家庭成員的責任。特别是,他為母親轉院跑了六家醫院,終於奇跡一樣的遇到了好心的醫生為他介紹了另一家醫院重燃了這個家庭的希望,他在這個家的存在才真正有了實感。
醫生對他說的那番話,很值得思考。大意是:你跟我的兒子差不多一樣大,雖然平時不務正業傻乎乎的,這種時候你也還是要靠譜點兒。
大概這是一種定義吧,對於一直被誤解再被扭曲了的90后,這一句無疑是從內心的理解萬歲。90后並不是徹頭徹尾的ダメ人間,絕對也是可以扛事兒的一個男子漢。
這就是一個現代日本家庭的縮影。也也許不只是日本吧。
2 ) 新年的第一次哭就给你了!
本来想找个喜剧看看的,没看简介就戳开这部电影了,之前就看了海报和名字我以为是喜剧啊喂!
前面太无聊,太细节,进度太慢,减一星。
一开始以为妈妈是主角,后来以为是哥哥,最后发现竟然是一开始很讨厌的弟弟!!!
其实每个人都是主角,里面的人都映射了自己,有些人士弟弟,有些人是哥哥,有些人是妈妈,有些人是爸爸。
电影有点无聊,但是很真,里面的每个人都很真实。
万能的妈妈,永远喂孩子考虑的妈妈,反正我看哭了QAQ好感动!!!
知道病情后家人没有呼喊,没有嚎啕,没有晕倒。
手术室外没有抽烟,没有抓头发,没有哭。
有的,只是努力,不放弃,跑步爬山,重新来过,搜寻,找医院。
一切都会变好的,孩子,这个时候,记得要笑啊。
好感动!!!
哭得好惨哟!
一家人要在一起!
看到哥哥挂爸爸电话那里我就想到自己有时候对爸妈也这样。
泪点爆发在哥哥和爸爸在医院争吵妈妈过来说太好了,小浩和爸爸都没事啊那里,看妈妈留下的信那里,还有手术成功大家抱着哭那里,还有爸爸跟儿媳妇道歉那里,还有妈妈跟宝宝说,我是奶奶哦那里。
感觉整个电影全都集合在最后半小时里爆发了!!
妈妈就想大家都在一起啊!
3 ) 我们的家族
根据早见和真家人真实经历的小说改编。普通四口之家在短时间内遭遇的重大巨变,令每一位家庭成员迅速决断并成长,齐心协力绝处逢生。电影色调焦虑暗沉,静悄悄地迎接突如其来的疾病与生死、债务与破产。很佩服日本人抗压的能力,如此令人绝望的风暴来临之时,都还能气定神闲的不怕麻烦地想办法,已经被医生判了死刑居然还能有转机,在母亲生命的最后一周之内,找医院、转院、确定病因、决定手术、申请破产、面对千万债务、和怀孕妻子处理关系……说真的,就这么一个整个社会的小小缩影,一个小小家庭,看似冷静冷漠,传达的都是坚不可摧的希望的能量,都是一枚枚砸不烂的铁钉。
小七看着好可怜啊,身负多重重担,还要换一个年薪更高的工作,事业、家庭和家人全都要兼顾,看着不久就得过劳死啊。24岁的池松壮亮比两年后26岁的的内海想(《濑户内海》)怎么嫩这么多。
平心静气的一家人,妈妈能再活久一些,孙子也即将出生,废柴弟弟一夜长大,哥哥会更加辛苦。好在谁都没有离开,不是吗!
4 ) 繼續嘗試生活下去
《患難家族》是特意選看的,因為導演石井裕也在這種生活難關上的處理,總能給人一點安慰,我是為著這點安慰而看的。(或這也是日本人在面對各種自然災害時,所有的一種神秘樂觀。)很多人們都在努力地艱難生活著,因為只要沒有想放棄生活(生命),就必須學著生活下去,想方法生活下去。而在這個過程中,很多人們都在一同努力。當大家都在為一個目標努力時,身邊的大家會成為可靠可信的人。也就是這份信靠,讓人感到還是可以繼續嘗試生活下去。
5 ) 是不是有希望就会有希望
电影讲了一个并不复杂的故事。,突患重病的母亲,使得平静的家族产生了巨大的涟漪,每位成员在残酷的事实面前,同命运相抗衡的故事。
整部电影,建议分成上下部来观看,其中的转折点就是小儿子找到了能够收容母亲的医院。
我们先说出彩的上部分。
“家族”一词最早出自《管子•小匡》:“公修公族,家修家族。使相连以事,相及以禄。”,意指有血缘关系及衍生出得婚姻关系的人组成的小型社会群体。
以此为基础,家族内部的成员照理应该是能够坦诚相对的人,但是在影片中我们看到的却是截然不同的体现。
父亲,原本作为顶梁柱而存在的形象,却有着没有担当,懦弱的性格。生意一塌糊涂,负债累累,却还贷款买房买车,维持着中产阶级的形象。豪迈的应允妻子想要出国旅游的愿望。实则却是一个不敢独自面对发病的妻子,要蹲在医院门口等着儿子一起进病房的角色。
大儿子俊介,性格内向,有一段自闭的经历,墨守成规的活着,在公司里,在妻子面前,在岳父岳母面前总是抬不起头,在与人交谈的过程中刻板到拿笔记录的人,却有着一位混迹于风月场所的红颜知己,瞒着怀孕的妻子时不时的感受着婚外情带给自己的满足感。不敢向妻子坦白,退而向弟弟诉说,以此来减轻自己的罪恶感。
小儿子俊平,少年不知愁滋味,仗着自己老幺的身份,毫无忌惮的伸手要钱,肆意的逃学旷课,就是这样一个玩世不恭看透生死的小混混,却还只是一个没有过男女之事的小处男。他所表现的种种,无非是想要逃避一个成年男性该担当的责任,不断的催眠自己还没有长大,天塌下来还是父母哥哥顶着。甚至是在母亲明确的向他寻求帮助的情况下,他也只是轻描淡写的解释说健忘是上了年纪的人通病,没什么可担心的。
最后,再看看母亲这个角色。温顺,平和,相夫教子。但是在内心深处有着自己的欲望,羡慕那些有名牌包可拿,有高档服装可穿,每年都能外出旅游的同龄人,讨厌自己现在的住所,远离城市,做什么都不方便。不满没有责任感的丈夫,不满自闭的儿子拒绝和自己沟通,一切的一切都糟糕透了。
但是身为一个在童年遭受家庭分裂的成年人,不允许在自己的家庭中出现四分五裂的情况。于是母亲选择了隐忍。帮着丈夫撑起一个父亲的形象。自己可以从车站走到菜市场,拎着食材走上坡,走下坡,走过一座公园,走过一条大路才能到家,而面对丈夫的苛责只能不断抱歉,只是因为自己忘记开车去车站接他回家,害的他要自己走来,可这么偏远的房子不是丈夫当初执意要贷款买的么。旁人好面子的一意孤行,自己倒成了赎罪者。
为了怀俊介,戒掉了多年的香烟,在儿子患有自闭症时期,为了能够多陪在儿子身边,让他早日康复,放弃自己的工作,让本就拮据的生计更加困难。
已经在入不敷出的时候,小儿子俊平一伸手,从牙缝里也要挤出给他的零用钱。
母亲就像是影子般的存在,阳光明媚的时候,她明明就在那,每个人对她视而不见。可每当夜幕降临,黑暗将至时,大家就会在朦胧中寻找影子的存在,以此来确认光的存在。在影片后半段,母亲的角色很少出现,却是整个家族一切事务的中心,就像之前的生活状态,母亲这一角色在家族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就是这样一个重要角色,突然被告知只有七天的生命,对这个家族而言,着实是一个沉重的震荡。
所有的人必须要摘掉自己的面具和包袱,轻装上阵,全力以赴的同时间赛跑。
因为医院诊断只有七天的存活期,而且没有可行的治疗方案,所以影片没有过多的描述救治的不易。有所为的体现是兄弟二人分头行动,寻找愿意接收他们母亲的医院,父亲也不再早早离开公司,而是独自工作到深夜,真正的挑起了家庭经济的重任。
直到看似最不靠谱的俊平(其实他应该是家里最靠谱的人)找到了一家愿意接收的医院这个部分,就是文章开头所提到的分水岭片段。
之前剧情冷静,真实,直指现实的无奈。而接下来的剧情就开始朝着大团圆的方向迈进了。
母亲手术结束后,被告知她得的是一种可能会维持五年生命的疾病。七天和五年巨大的反差,给了家人无限的希望。俊介无意翻出一张母亲写的一张类似遗书的小纸条。不作为的公公勇敢的低头向儿媳妇承诺,自己一定会努力还清贷款,希望她不要放弃自己的儿子。嫂子和小叔子也在母亲手术当天化干戈为玉帛,握手言和。俊介重新振作,在媳妇面前信誓旦旦,终于当了回妻子眼中的帅男人。互相看不顺眼的婆媳也在最后一刻草草和好。
我们不能否认某个人的重大变革会影响到家庭成员的人生轨迹,这也是这部电影想要传达的信息,一家人在面临重大困难的时候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就是家族的力量。但是过分圆满简单的解决每个矛盾,又会让人产生一种叫做不心塞的狗血感。
前半段是曹雪芹式的痛陈事实,后半段是高鹗式的追求主流。
当然导演有自己的解读,生活么,终归要有希望,而且导演自称年纪大了(不到三十就是是高龄,想来也真是醉了),对于生活,艺术更为宽容。
好吧,那我们自我调节,好好用心体会前半段吧。
6 ) 三个男人一台戏
《我们的家族》故事平淡如水,戏剧的张力全部集中在三个主要角色——父亲、大儿子、小儿子身上。随着情节的推进,人物性格展现在观众面前。电影的开始和结束,人物的形象已然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父亲克明,作为一家之主和公司的社长,在妻子被检查出脑肿瘤时却表现得举手无措,威严的形象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变成了只会一个依赖儿子的软弱父亲。
大儿子凉介,看似温顺,有些木讷,在家中也没什么话语权,随着电影的推进还逐渐揭出了中学时期自闭在家的经历,可以说是整个家族中最没存在感的角色。可就是这样一个人,在母亲被检查出脑肿瘤时,却成为了家庭的顶梁柱。面对怀孕妻子的责难,父亲的软弱和弟弟的不成器,作为长子的凉介以一己之力撑起了整个家族,将照顾母亲和还债的责任都揽到了自己身上。与电影前半段的无力截然相反,这个人物身上爆发出的能量让人动容。
小儿子俊平,玩世不恭的大学生,靠着父母的供养每天无所事事,在得知母亲被检查出绝症后仍表现出事不关己的态度。令人奇怪的是,俊平却是母亲因脑肿瘤压迫而失忆后唯一记得的人。在父亲慌张无措,大哥疲惫不堪时,他始终保持着乐观的态度,不停地鼓励着家人。善解人意的俊平表面上对一切都不在乎,实际上却默默关注着家里的每一个人,这也是为什么母亲最疼爱小儿子的原因吧。当影片最后医生告知他们母亲仍有治疗的希望时,一直以来都笑嘻嘻的俊平突然放声痛哭,将这段时间积压在内心的痛苦和担忧全部释放出来,看到这里谁都会忍不住流泪呢。
啊【日剧里白衬衫的少年】一直找不到对应今天突然在他身上找到手术室那场戏就是架在医院里的摄像头啊那么真实迷人的生活三个男人才不会紧紧拥抱哭泣而是艰难伸手不停发抖才是人生
石井裕也是铁了心走治愈路线了
平实,妈妈像个少女。不过到后半场被一个一直讲电话的傻逼气得没法认真看 “嘘”了两三次都没用然后前面的人反倒回过头来看我 艹 希望进电影院前能没收手机 2015/4/20@大礼堂
彷彿是東京家族(不是東京物語)的美好結局版。
浸润型的影片,从绝症开始,到尚存希望,没有止不住的煽情段落,前半段依旧可以让人看得窒息。压抑隐忍的老大没被倾泻而来的压力击倒反而激发了斗志,高姿态的父亲也懂得出自己一份力,总是一副万事皆不在意的小儿子意外的可靠,内心也并非表面那么云淡风轻。人永远都在生活的考验中发现自己的可能性,没那么坚强,也没那么脆弱。
尝试去说个好故事。但是乱七八糟
比[编舟记]好那么一点,但是这片儿的转折也太硬了……所以最好的是调色吧……
我衰當日戲院有得睇時無睇, 真係好睇....原田小姐好戲, 當面數落父子最正....只好睇正版DVD補數....
父权社会坍塌后的现实写照,同时也给“新父亲”们(30代)留下了不得不面对的命题,年度推荐!
【15北电】妻夫木聪果然是适合演各种儿子。笑。整部又笑又哭的看完,生活总是这样,有各种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
极其平淡又暖心的家族物语,剧情略显老套,阿聪和小壮壮的兄弟线十分抓人,小壮壮今年即便不拿个重量级的奖项,最佳劳模奖总该捧一个吧!
有时候刻意假装平静,要比刻意炫技让人更为恐惧,感觉没什么必要回去补《编舟记》了。
我们迟早要和我们的父母说再见,可我们总是尽最大的努力去推迟这一天。老、病、死让成年后慢慢生疏的我们作为家人再次走到一起,就像谁也无法逃脱的自然规律:这便是电影让人感同身受的力量。举重若轻的表现手法越到后面越觉得不错。
原田美枝子演得真好。
4.5 简直就是现代绝症版的东京物语。整体剧情走向都出乎意料。八零后导演竟能驾驭如此深厚的家庭题材剧,不缺色不过分,人物性格塑造的刚刚好,亲人之间情感的拿捏刚刚好,没有激烈的展现矛盾冲突,一切都在纠结中平缓前行。最后这个结局的份量配上镜头的角度也是刚刚好。
剧情意料之中甚至太狗血圆满但是表现很感人。前部分很压抑差点弃。弟弟在医院得到转院小纸条的那一幕太棒!钢琴曲bgm各种神。家族的故事圆满一点再狗血又何妨。
题材沉实的家庭映画,非喜慎选;剧情简单但让人看得压抑,因每个家庭都有一言难尽的痛楚,尤其在患难关头是潜力爆发的考验,喜欢玲子的乐观、俊平的成长、浩介的担当,深雪的宽容。本片超吃演技,他们都演得入木三分,预测会是角逐演员奖的大热之作。
盐咸茶淡的琐细,足以令人动容,因为它在精炼地复制生活的原始力感,呈现几乎每个家族会遭遇的大事小情,尤其是年龄渐长,见剧中人乌云蔽日,自己也难免心有戚戚。一如既往地青睐日式情节剧,因看似貌不惊人的背后,拥有一种内在力,能够应付世间的瞬息万变,云销雨霁过后更摄魂魄。
不善言语表达的东方式亲情,含蓄有力,后劲生猛,反正家庭剧一直都是日本导演最拿手的,亲情被隐藏的很深,就像母亲神智不清时的敞开心扉,正常的状态下感情只能靠用心去领会。还以为会以跑去夏威夷之后的死亡收场呢,结果预料错了,治愈系的力量更加感动,在问题面前,男人们学会了承担。★★★★
好赞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