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剧照

朱丽叶与魔鬼 剧照 NO.1 朱丽叶与魔鬼 剧照 NO.2 朱丽叶与魔鬼 剧照 NO.3 朱丽叶与魔鬼 剧照 NO.4 朱丽叶与魔鬼 剧照 NO.5 朱丽叶与魔鬼 剧照 NO.6 朱丽叶与魔鬼 剧照 NO.13 朱丽叶与魔鬼 剧照 NO.14 朱丽叶与魔鬼 剧照 NO.15 朱丽叶与魔鬼 剧照 NO.16 朱丽叶与魔鬼 剧照 NO.17 朱丽叶与魔鬼 剧照 NO.18 朱丽叶与魔鬼 剧照 NO.19 朱丽叶与魔鬼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5:41

详细剧情

  费里尼拍摄了另一部自传性很强的电影《朱丽叶与魔鬼》,在这部电影里,费里尼过分追求求神秘主义的梦境空间,在影片里极尽详能的描述描写一个资产阶级的女人遭到丈夫的欺骗,精神迷惘,陷于离奇古怪的幻觉,最后终于清醒的故事。虽然费里尼和茱莉埃妲两人携手共度一生,而且费里尼也从来没有传出与其他女人的诽闻,但是我想所有对费里尼非常熟悉的影迷都不相信费里尼从没有出轨的行为。尤其在看了这部电影之后,因为在费里尼的电影中充分的表现出费里尼是一个性欲旺盛且对女人充满遐想的导演,他甚至在他的男人外遇只是把自己的性器官借给别人用一下罢了,并没有出卖自己的灵魂。或者这正是费里尼的迷人之处吧,他永远是神秘的,让人无法捉摸的。

长篇影评

1 ) 维持婚姻的内在感

生活需要一种秩序来支撑,这样说是否有些空洞,也许应该说,人需要内心的秩序来支撑——这不平静的、奇怪而丰盛的人生。这些形容词,也是献给费里尼的,在他的电影里,哪怕是黑白胶片,也能享有华丽和喧哗。戏剧化的场景和人物、一切都看得那么清楚,却似是而非。
这部1965年的彩色电影仍是充满玛西娜的纯真眼神,她扮演的朱丽叶是一位上流社会的夫人,结婚15年了,在结婚纪念日的夜晚突然失去了平静,通灵游戏中的耳语不知是暗示还是预言:可怜的人!她发现丈夫有外遇,却不肯真的相信,因为她活着就是爱他、经营和他共同的生活、照顾花园里的花草和动物。
按照自己的理解,我将层叠的故事分为几次朱丽叶求助于外界的感受:朱丽叶愿意让神修者来试试解惑,可是爱在这位印度大师比西玛的眼中只是性爱,她深深迷恋肉欲生活。这和朱丽叶理解的爱太不同了:爱是艺术,不是工作。朱丽叶遇到来自西班牙的乔斯,他赠她一杯“遗忘饮料”,它意味着熄灭一切渴望,他告诉她斗牛士的生活“纯洁的心灵、干净的思想、标准的动作”,他说植物是因为被爱才美丽,朱丽叶微笑了,她所理解的爱也是如此。她愿意让侦探来帮她探究真相,侦探告诫她,知道了这个隐秘的个人空间,也就意味着负担和接受惩罚,朱丽叶还是选择了接受。当她看到摄像机里丈夫背叛自己,内心被击溃了。
这一些是发生在现实中的事情,朱丽叶经受了太多折磨,她只好给自己演了一场一场的戏,从海边的小睡梦境开始,她就一直在求救、呼喊,无论是在现实和幻想中,她都是那么弱小,而外界的场景豪华壮阔,时而阳光充沛时而光影绚丽,谁也无暇去关照她,谁也无心去体验爱。舞会上的女主角变成她的邻居,邻居有各种各样享用爱的场地和方式,及时享乐并不适合朱丽叶,哪怕在幻想中她也不可能放任自己,因为强大的信仰力量,她否定了比西玛的观点,把自己交给真相。
在丈夫外出和情人旅行的夜里,朱丽叶已被幻象折磨得快要发疯,她内心的秩序被打破,七零八落,她追溯自己童年时扮演过的小圣人在火中被高高吊起,是外公救了她,抱起了她,用爱的语言安慰她。在这个夜里,外公又救了她,还是那架马戏团的简陋飞机,外公是理解爱的人,也理解爱的心碎,他说:我们并不存在。到这个时候,朱丽叶才挣脱出来,影片的结尾是阳光照耀下绿色的大树,我想,朱丽叶已经给内心重立了一个可以存活的秩序。
面对婚姻生活的困境,有的人逃避,有的人靠自己的强大内心成功超越这个可怕的领域。朱丽叶当然是后者,虽然她有太多次的求助,然而无效,她依靠自己对爱的强大信念,摆脱了阴影和梦魇,虽然还是那么柔弱,笑起来那么牵强。我们不在场,却知道她的艰难——不,现实并没有太多苦难,内心的承受和重新开始才是真正的难。
费里尼,向遥远的你致敬,永远的费里尼,自由地使用场景和我们自由表达的情感。因为你给予影片的通透感,让我们仍可感受到那个年代,其实也是人类永恒的爱的体验。我们占有爱、付出和享有爱、剥夺和背叛,梦幻般的生活皆因现实鲜活。

1-6-2013

2 ) 费里尼的女性狂想曲——《精灵朱丽叶》

费德里克 费里尼 Federico Fellini电影小组:
http://www.douban.com/group/15635/

这是费里尼女性版的《八部半》。在此前的电影对自己进行剖析后,费里尼接下来不忘把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物——妻子朱丽叶作为分析的目标。

作为费里尼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彩色作品,影片色彩异常浓艳,但更令人炫目的是一段接一段的梦幻场景。海船里全裸的男群、圣殿内舞台化的火刑、悬浮半空的白花、神父带领众人在山上的“死亡之舞”····《精灵朱丽叶》在梦境的描摹上,其意象繁复与肆意程度比《八部半》有过之无不及。

在心理的刻画上,费里尼向来是高手。本片相对于《八部半》却略现单薄,朱丽叶的梦境虽然繁杂,但并不难归结到其情欲与宗教禁忌内在的巨大矛盾。是以当朱丽叶在意念中解救了火刑柱上的小女孩(童年的罪孽情结)后,其精神困境即获得彻底解脱。这与《八部半》的多义性与分析力度有一定差距。

多年后,费里尼承认《精灵朱丽叶》是他对妻子、对女性一厢情愿的幻想,妻子当年许多对角色的建议才是正确的。老迈时,费里尼认识到一个男人说他很了解女人是件愚蠢的事情。

3 ) 《朱丽叶与魔鬼》:费里尼现象学

《朱丽叶与魔鬼》在“背叛三部曲”(《生活的甜蜜》、《八部半》和《精灵朱丽叶》)中风头完全被《八部半》盖过。绝大部分影评人都认为八部半里面的梦境更丰富和多义。可是,《朱丽叶与魔鬼》作为费里尼的首部彩色电影,我觉得比八部半“更好看”。相较于《八部半》的惊世骇俗,《朱丽叶与魔鬼》更像一部伍迪艾伦的轻松爱情小品般容易亲近。
如果你不打算花俩小时看这部电影的话,可以本着速食的精神花几分钟看下面的主线完全剧透:

故事特别简单,就是一个上流社会的夫人朱丽叶,老公出轨了,半夜睡觉喊了别人的名字。于是朱丽叶就去求助灵媒。
<图片1>

画面的三分之一处,朱丽叶等待灵媒沐浴更衣时,有些不安和焦虑。

<图片2>

灵媒是中间那个白色的这位,旁边两位是助手。她?/他?给出的解决方案是用性套牢老公。

<图片3>
<图片4>


在拜访完灵媒回家的路上,朱丽叶讲起了小时候外公和马戏团舞女私奔的故事。

(费里尼对马戏团情有独钟,电影中非常重要的意象。比如《大路》《八部半》《小丑》中都多次出现过马戏团,费里尼年少时曾经离家出走并加入马戏团流浪过几天。)
<图片6>

晚上朱丽叶回到丈夫身边,听到他给情人的电话,更加不安,担心丈夫会抛弃自己。为了确证丈夫是否真的出轨,她在姐姐的带领下来找私家侦探跟踪丈夫。
<图片7>

在归还邻居的猫时,认识了邻居,一个住在古旧别墅里的高级妓女Suzy(和马戏团的舞女是同一个演员)。Suzy劝她及时行乐。Suzy的房间充满了巴洛克式狂欢的风格。

<图片8>
<图片9>

在她的卧室里,有一个像阴道一样通往水池的滑梯通道。
<图片10>

私家侦探们在给朱丽叶播放拍到她老公出轨的证据。在证实了丈夫确实和一个24岁的模特出轨后,朱丽叶伤心欲绝。朱丽叶此处的打扮我觉得很有意思,像一个中国的侠客。其实这部电影里,朱丽叶好几套服装都充满了中国元素。
<图片11>
<图片12>

当晚精心打扮之后,朱丽叶第二次拜访了邻居Suzy的古别墅,无目的地在派对上游荡。

<图片13>

朱丽叶在派对上一个人黯然伤神,潸然泪下。用微观的动作取代了曲折的情节。
<图片14>
<图片15>

在Suzy的引导下,朱丽叶正打算与美少年在Suzy房间及时行乐之际,却受到一个“被火烧的小女孩”的幻像的惊吓,逃离了别墅。
<图片16>

逃离别墅回家后,这些幻想里的妖魔鬼怪开始慢慢肆无忌惮的“侵入”她的生活。比如在洗手间里遇到Suzy。
<图片17>

在自己花园酒会时突然看到这样一个充满性意味的裸女。因此也有人一直说,这不是一个女人的内心,更像是费里尼作为一个男性导演的意淫。

<图片18>
<图片19>
<图片20>
<图片21>
<图片22>

丈夫终于结束远行回家吃饭,但很快又要去米兰出差。
丈夫回家吃饭这段戏,朱丽叶和丈夫大部分时间没有出现在同一个画面里,而出现在同一画面时则是被分隔在画面两端。暗示两人的貌合神离。
<图片23>
<图片24>
<图片25>
丈夫走后,朱丽叶的心理彻底失衡。所有的妖魔鬼怪进入家里。


到这里了,我已经(糟糕地)讲了这部电影的 “主线”,就停在这儿,结尾不说,留点悬念吧。
然而,大师才不是这样讲故事的。你如果自己看一遍,就会发现这部电影根本没有“主线”。或者说 “主线” 被大量的狂欢节式的梦境、回忆、幻想切割得支离破碎。
在1957年的《电影手册》上,牛逼到能看穿一切的电影评论家巴赞写了一篇《<卡比利亚之夜>——新现实主义历程的终结》文中盛赞费里尼为“迄今为止在新现实主义美学中走得最远的一位导演”,他甚至超越了新现实主义美学,走入一个新的境界:
费里尼圆满完成了新现实主义的革命,创造了没有任何戏剧连贯性,唯独以对于人物的现象学描述为基础的剧作类型。在费里尼的作品中,确立逻辑关系的场景、‘重大’的突变和戏剧性的大段落仅仅起衔接作用,而表面上对‘动作’的推进毫无影响的描述性长段落却是真正重要的揭示性场景。
这段话简直预言性地指出了费里尼电影里的这种特质。费里尼电影里所谓的“主线”仅仅是为了影片继续下去,而那些无情节的段落才是揭露本质的。他像一个没有办法集中注意力的孩子,止不住自己观看的欲望,东瞅西瞧,热衷于那些「次要的信息」,比如在《八部半》里已经用到登峰造极的景别转换和场面调度。

这种呈现方式也正映射着人类非线性的意识活动。
就如荣格指出的那样:即便我们已经发展到文明的高度阶段,人类意识依然尚未能获得一种适度的连续性。它依然是脆弱的、易于四分五裂。当你要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时,你必须排除其他一切可能吸引你注意力的事情。费里尼的这种「观看视角」的特点,可以用陈丹青在《局部》里评价威尼斯画家卡帕齐奥话来总结:
“重要的不是故事,而是场景;诱人的未必是情节,而是观看本身。”

而恰恰是费里尼如此通透的观看视角,捕捉到了人物无意识的层面,生活混沌的本质。从费里尼的观看角度呈现出来的朱丽叶,是一个被观看的“处于混乱中的灵魂”。每场戏是对“现象” 或者“心理现象” 巨细无遗地纪录,注重事件而非情节,打破了从心里和戏剧性角度上对事件的主次区分。
戏与戏之间甚至没有戏剧上的连贯性。
比如朱丽叶去找灵媒求助和回忆起外公和情人私奔之间并没有故事情节上的相关,而是人的一种意识流动。去找小三对峙无果后丈夫突然回家吃饭又要再离开也十分偶然,对于全片的情节和戏剧并没有推进作用,导演却仍然会花费大量胶片,透过丰富的镜头语言,表现出夫妻二人各怀心事。生活的危机通常是人的生活历程对他产生的影响和各种事件聚积而成,而并非环环相扣层次推进。

正是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是新现实主义的革命——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反对好莱坞那种一切服务于故事情节而对现实有筛选的呈现。

“新现实主义影片没有编造现实,它不仅力求保持一系列事件的偶然性和近似轶事性的时序,而且对每个事件的处理都保持了现象的完整性。(《偷自行车的人》里)找车过程中,小孩突然要撒尿,那就让他撒;阵雨袭来,父子只好躲在能走车辆的大门旁避雨,我们就不得不跟他俩一起搁下找车的事,等雨过天晴。”
——巴赞《电影是什么?》



这一系列保持和自己的具体性、独特性、含糊性的事件,才是使影片真实的基础。

巴赞在《<卡比利亚之夜>——新现实主义历程的终结》一文中预言费里尼带领我们走出现实主义的边界,进入新的境界,确立表象的真实。费里尼果然在“孤独三部曲”(《卡比利亚之夜》(1957)、《骗子》(1955)和《大路》(1954))之后拍出了真正确立自己风格和影坛地位的 “背叛三部曲”(《生活的甜蜜》(1960)、《八部半》(1963)和《精灵朱丽叶》(1965))。

如果说,1960年的《甜蜜的生活》,费里尼还试图在现实和幻想之间保持一种微妙的平衡,那么《八部半》里,涵义与表象的关系彻底颠倒了,表象作为一种独特的发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保持着自己生动的和细节的力量。而《朱丽叶与魔鬼》彻底将这种风格推向了极致。

本文原载于微信公众号盗火贼:fire_stealer.
欢迎关注。转载请注明出处。

<图片26>

4 ) 短评放不下,对本片相当失望

看《朱丽叶与魔鬼》前,一直对fellini颇推崇,只因对《八部半》印象极佳,尤其佩服他将精神世界幻想以现实手法表现的强大能力。
然而到了Giulietta,除了从黑白换成彩色,fellini毫无长进,一个极简单的故事在他的组织下支离破碎,再用麻线胡乱缝上,就成了如今这个色彩斑斓的百衲抹布。
并非观众看不出他想将现实、幻想、梦境融合的意图,而是其手法实在令人嗤之以鼻~
当然他的画面色彩不错。
fellini一直在表达与宗教的切割,我却觉得宗教的梦魇从未在其身上退散,8½ 如此Giulietta亦然。
但是最让我难以接受是,Giulietta获得解救的方式居然是共产主义的马克思“爷爷”,将她从童年以至成年的宗教束缚中彻底解救,少女nani看到结尾觉得自己彻底被耍了,60s的左派影响真心吓死人呀

5 ) 朱丽叶的梦

重温《朱丽叶与魔鬼》,从头到尾流畅又享受。两年前没有仔细琢磨出来的细节,如今都看透了。

这个故事其实说白了就是个男人出轨的故事,然而费里尼却借着这样一个日常的事情编织了一出女性成长散文诗。朱丽叶是我们随处可见的中年女性,我们可能很难去关心身边的中年女性们,可是导演把这样一个角色细细挖掘时,却让观众们感同身受的进入了朱丽叶的世界。

这部电影是梦与现实不断交织的方式来进行的,在朱丽叶的梦境中经常出现一个穿着银色纱衣的性感美人,那个美人其实是当年和他爷爷私奔的马戏团舞女。在朱丽叶一点点揭露丈夫出轨的事实的同时,这个美人也幻化成各种形象出现在朱丽叶身边。在现实中,苏西就是那个美人的具体形象。苏西住在朱丽叶隔壁,她像是一个引导者开发朱丽叶心的欲望。她带着朱丽叶在她的卧室参观,她那间奇幻卧室的大床正对着一面椭圆形的镜子,床尾还有一个山洞一样的装置是一座滑滑梯,通过滑滑梯可以进入一个水潭,水潭可以通向森林的河流。她还带朱丽叶去她的森林小屋,那小屋在树上,需要在树下乘坐一个可以容纳两个人的大篮子,然后打开机关,才能升上树屋。朱丽叶进入苏西的家后,犹如爱丽丝掉进了兔子洞,经历了各种奇妙体验。

对应着苏西这条虚线的实线,就是朱丽叶找私家侦探调查丈夫出轨。在第一次进入私家侦探事务所之后,朱丽叶回家便碰见一个叫做乔斯的神秘男人,他隐没在黑暗中向朱丽叶讲述名叫“桑格利亚”的酒、称赞她种的植物。乔斯的语言神秘,声音充满诱惑力,仿佛在念咒语,直到乔斯的脸从黑暗中进入光明,朱丽叶看呆了,那是一个优雅冷峻且充满魅力的中年男人。朱丽叶的丈夫乔吉跟她介绍,说乔斯是一位来自西班牙的客人。

我个人认为乔斯也是个虚幻的人物,他大部分的时间都隐在黑暗之中,偶尔在光线下让朱丽叶看到他的脸,他总是在朱丽叶极度迷惑的时候出现,说几句玄妙而又点拨朱丽叶的话。

当朱丽叶第二次去私家侦探事务所,侦探把她丈夫出轨的照片拿给她看时,朱丽叶终于崩溃了。在她灰心沮丧时又不自觉地踏入了苏西的公寓,公寓中正在举办聚会。她看到一群光怪陆离的人在苏西家的客厅席地而坐,有穿得像火鸡一样的银发老太,还有披着黑羽毛披肩的妖艳美人。

朱丽叶上前问黑羽美人:“你长得真美,一定是模特吧。你认识加布里拉吗?(加布里拉是她丈夫的情人)她长得比我美吗?”

黑羽美人点点头说:“是.”

这时,斜躺在客厅的贵妃椅上的异国歌姬吟唱起魅惑而又不知名的忧郁曲调,她身着一袭缀满亮片的曳地长裙,所有人在这一刻都似被她的歌声下了咒。朱丽叶眼泛泪光的望着美丽的黑歌姬。

苏西将朱丽叶引到自己房间,朱丽叶坐在卧室的床沿上,这时苏西那俊美的教子出现在她眼前。正当她要醉倒时,她抬头看到镜子里出现了童年的自己,她对她说:“朱丽叶你在干什么?”这一声呼唤将她惊醒,她逃也似的离开了苏西的家。

回到家中,家里又在举办聚会,聚会上出现朱丽叶的美丽严肃的母亲、姐姐们、她丈夫的朋友。。。。等等一大堆奇奇怪怪的人。正当她昏头转向时,乔斯又出现了,让朱丽叶心里顿时平静。她问他:“你是真实的吗?”乔斯回答:“这不重要,我只想让你快乐?”说完这句话,这个神秘的男人就消失在了朱丽叶家的花园中。

在这场混乱的聚会中,朱丽叶还结识了女心理医生,心理医生对她说:“你表面上害怕乔吉离开你,其实你的潜意识里反而是想摆脱这样的生活,你只是害怕重拾快乐和自由。”

在电影的最后,朱丽叶出现了一个具有隐喻的幻象,她看到现实中的自己把童年的自己从火刑架上解救下来。接着爷爷出现,爷爷鼓励她说:“我的小肉团,这次你终于不需要我,自己就能够从火刑架上下来了。”爷爷搂着朱丽叶走到一架飞机旁,然后对她说:“我要走了。”

朱丽叶不舍道:“不能留下来吗?”爷爷说:“你已经不需要我了。”说完走上了飞机,飞机上正在等待着爷爷的就是苏西。

看到这里我不禁感叹人类思维情感的复杂性。按照理智来说,那个和爷爷私奔的舞女应该是朱丽叶仇恨的对象。可是显然,在朱丽叶的潜意识里她是对舞女有莫名好感的,所以舞女幻化成苏西来影响她的现实生活。而本应该亲近的母亲倒成了朱丽叶恐惧和束缚的对象,最后朱丽叶把童年的自己从火刑架上解救出来,其实也预示着她把自己从各种恐惧中解脱出来。

结尾处,看到朱丽叶目送着爷爷和苏西还有所有在她梦里出现过的奇怪的人们,坐着马戏团马车离开的时候,甚至有一点感动。观众仿佛进入了这个中年女性朱丽叶的精神世界,陪伴她一起挣扎、战胜、继而成长。

重温完这部电影,不得不说,费里尼不仅是电影大师,也是人性大师。我始终坚信好的艺术作品是要将人导向光明的。

6 ) 女版八部半

虽然本片与八部半一样充斥大量幻境、想象、回忆等超现实场景,将原故事线切割成的支离破碎,但它们之间还是存在一定的内在逻辑:开场的招魂预示着女主角朱丽叶的唯心主义的性格,这为后来展示她深受宗教、灵异的影响埋下了性格伏笔,接下来医生的话语似乎给了她一点的释怀,但突然出现的幻想又扰乱了她的心智,半小时左右引入激励事件——丈夫的呓语让她开始产生婚姻信任危机,于是她的生活失去平衡,在寻求灵媒无果后,她拉着姐姐求助私家侦探,可是这种行为又让她产生愧疚,她的思想开始激烈斗争,这之间产生的各种超现实画面印证着这些斗争:小时候爷爷被小三拐去的阴影还在,丈夫朋友乔斯关于平衡与和谐的观点让她感同身受,而小时候在宗教仪式上被绑在铁床升至高处却只有外公一个人救她的回忆更是凸显她对于宗教信仰的无奈听从和内心实际上的巨大不安感,因此她才下决心要调查,也同时陷入一定的自责当中。在得知丈夫确实出轨以及邻居的劝诱后,她萌生出释放内心的欲望的想法,可是镜子反射的宗教惩罚让她恐惧无比,最终这些纠结的心理导致在丈夫出差后,她的精神崩溃,所有的幻象和噩梦都变成了具象化的恶魔侵蚀她的心灵。本片虽然幻想和回忆出现的频率要低于八部半,但是对于人物心理的揭示和刻画深度却丝毫不输于八部半,甚至要有过之而无不及,那些神秘主义的元素,那些女人细腻复杂的心境和看似矛盾的身心不一,都是费里尼在将镜头伸向人物内心深处,探寻主导他们言行举止的潜意识或本能,我不确定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我只知道这是一部需要反复观看,反复体味的作品,它也许没有八部半那样伟大,但它仍然值得深入研究

7 ) 是什么驱散心魔?—— 费里尼亦真亦幻的诗意十分钟

如果不是费里尼的死忠,应该不会有耐心看完两小时十六分的《朱丽叶与魔鬼》。

这两个多小时其实没讲什么故事,要说故事,也就是说一个富家太太一点点发现老公外遇,过程中开始疑神疑鬼,见神见鬼。真实和虚幻在她的世界里开始混为一谈,幻象会令人毫无提防地突然出现在眼前,朱丽叶陷入无尽的惶恐,而观众也只能陪她一步步走向深渊。 但如果是费里尼的死忠,你会发现这根本不是一部应该拿“故事”来理解的电影。在《八部半》营造的真实和虚幻的无缝交融之后,费里尼用这部电影将这种交融更往极致里推动。《朱丽叶与魔鬼》在亦真亦幻之间,遥远地呼应这主观现实主义的传统,本质上是对人的精神世界的探索。这部作品也许为后世开了心理惊悚电影的先河,尽管它并没有如很多后世的电影一样着意于渲染惊悚的氛围。 中国人讲阳气,一个人阳气弱了,鬼魅就容易侵入他的意识,这部电影同理。困在婚姻里的朱丽叶的存在和自我出现缝隙,虚幻的影像乘虚而入。生命中些属于死亡和毁灭的记忆(例如她严苛的母亲,以及那次被绑在铁床上被crucify的可怕经历)对她发出召唤,朱丽叶陷入了她的心魔,几乎走向毁灭。当你沉到朱丽叶的真实和幻像力足够久,一直撑到两小时六分钟的时候,你会开始得到回报。这是电影华彩式的高潮段落,也是电影史上绝无仅有的终局十分钟。在终于从这十分钟里获得观影满足之后,我愿意将这十分钟一一记录下来:


朱丽叶的老公很冷漠地走了,他的外遇已是确定无疑,他们的婚姻几乎就是注定失败。 朱丽叶已无力抗争,她坐在空旷的屋里,独自哭出声来。 她抬起头来,眼前出现一副末日景象

屋里出现蒙面的魔鬼:

古怪的小丑和俊美的男子相继出现:

恐惧中的朱丽叶咬牙对它们说:你们不是真的!走开!

鬼魅消失,可是瞬间再次到来,这次是雨中的纳粹,还有她那些神神叨叨的闺蜜:

各路鬼魅占据了房间:

朱丽亚逃回卧室,眼前出现她的母亲:

她央求母亲救她,可是母亲却要带她离去:

这时屋里的鬼魅步步逼近:

这时朱丽叶终于猛醒,她摆脱母亲,开门走进一个明亮的世界。 她看到了被钉在铁床上的童年的自己,她奋力解开捆住她的绳索,将童年的自己抱在怀中。

童年的她见到了爷爷,那个最爱她的人。爷爷带她想那些鬼们告别。

这时恐怖的厉鬼突然变成一群马戏团的演员(又是马戏团!费里尼永恒的隐喻!)。他们乘着一部巨大的马车挥手离去。

而爷爷也要和他的情人乘飞机走了:

他对朱丽叶说:“这飞机太老了,不能带你去任何地方。我们要走了,你不能,因为你是活的人。”这时所有幻象都消失了,朱丽叶一个人看着草地和远方,她已战胜了心魔,获得彻底的释然。


这是诗一般的十分钟,一个女人的内心世界几乎濒临毁灭,又最终拯救了自己,这样的内心交战,也只有费里尼能表现得如此天马行空,又如此克制收敛。 那么是什么将朱丽叶从记忆和现实的困境中解放出来?是什么驱散她的心魔?是她的爷爷所代表的爱。爱,才是人类灵魂的拯救者。看到这里竟有点感动。费里尼从《八部半》走到《朱丽叶也魔鬼》,尽管形式上更加激进,主题上却开始回归质朴和温暖(而不像《八部半》的那种冷静漠然甚至玩世不恭),似乎遥遥指向八年后那部性情之作 ———《阿玛柯德》。真正的大师都是返璞归真的,也许高度实验性的《朱丽叶与魔鬼》,反而是费里尼返璞归真的开始。

短评

看起来像男性视角对主妇妻子自婚姻中不安的解读,结尾与其说是Giulietta的自愈不如说是丈夫过分殷切的期望以给自己的出轨找一些自我谅解的法子。这也让我想到了Guido在他的那个King of the house的梦里对妻子的期许是“任劳任怨”。更多多少少唤醒了我的女性愤怒。诚然,我无法代替他人愤怒,也无法代替他人质疑。但这接连着几部用着过多自我投射的影片,让我开始对于Fellini和Masina现实中的关系有了一些好奇,我也并不买账那个著名的恩爱影坛伉俪的形象。按理说这种彩色电影还带着点cult片的画风,该是我喜欢的电影风格,然而这部片的内核并不能打动我。至此,我大概明确知道了我确实是欣赏不来Fellini,尤其是远离neo-realism的Fellini。3.5/5

7分钟前
  • 白昼白
  • 还行

超现实主义部分挺有趣的~~~

10分钟前
  • 大宸
  • 推荐

资产阶级女人受到丈夫欺骗,精神迷惘陷于幻觉最后终于清醒。充斥通灵术、鬼魂等神秘现象,也有大量费式幻觉、梦境、回忆等手法的运用,带有神秘主义和超现实主义风格。对上流社会中年女性自我压抑和惶恐不安的描写一如八部半对影人内心的探索。费里尼的第一部彩色片。

12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费里尼第一步彩色电影还是玛西娜主演。自传性很强。妻子怀疑丈夫外遇整日心神不宁猜忌幻觉。就像夫妻俩的现实生活。和8又1/2类似但在梦境的处理配角等都逊色些。也有点没看懂。

14分钟前
  • vivien
  • 推荐

费里尼认识到,一个男人说他很了解女人是件愚蠢的事情

18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推荐

男性導演一般要拍以女性視角為第一敘述人的電影總是很作孽

19分钟前
  • 有未始有始也者
  • 还行

#费里尼百年诞辰放映##资料馆留影#修复版,大块色调的运用令人印象深刻。Fellini“背叛三部曲”之最终章(其余《甜蜜的生活》&《八部半》),可当做一出特别的心理剧看待。不断闪回的童年场景(参考伯格曼《野草莓》),众人沉迷通灵法术以及与宗教有关的幻想,现实生活与内心世界互相侵扰,那些离奇古怪富有视觉冲击的超现实画面……较之前作,风格绮丽甚至魔怔,Fellini大胆采用实验影像和近乎意识流的心理分析,去诠释一个精神濒于崩溃的妻子那纷繁莫测的内心世界,并且决绝地与之前的影像风格彻底一刀两断。用多变影像真实而冷静表现人类复杂的内心,仅此一点Fellini已经将自己与同时代诸多仅仅关注外在表象世界的导演区别开来。

21分钟前
  • 瑞波恩
  • 推荐

It's not about the story, it's about how to tell the story. 我深愛的費里尼。

24分钟前
  • Griet
  • 力荐

装修大师费里尼(看了这部,张艺谋那装修算神马……)和服装设计师费里尼第一部彩色片,进入表现主义时代开始铺陈色彩。交给美国人拍就是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故事,但是费老师拍出了如梦似幻的特质。当然这部电影最重要的还是看服装和布景……

27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别听那些人胡扯,费里尼最大特点不是梦境blah,那玩意儿留给林老师吧。他的特点在这部片体现得反而全,就是服装场景的大胆鲜艳荒诞,很fashion很gay,费里尼绝对是gay icon来的。还有就是完全不打招呼没有任何暗示的幻想插入。其实这电影也表明他并不了解女人。

30分钟前
  • Paper Planes
  • 推荐

原來神游朱麗葉才是最早的《盜夢空間》,費裡尼的第一部彩色電影,色彩大膽而鮮艷。主題是中產階級女人的黃粱一夢,與其說是拍給他老婆的,不如說是拍給他自己的。

31分钟前
  • 五色全味
  • 推荐

信仰、相术、艺术、礼数与自我,都在对一见钟情进行瓦解,对一生一世进行嘲弄,对一往无前进行勾引。不得已的觉醒总因出轨,等到被封禁的灵与肉开始启悟,才是这场心理大戏的佳境。没有什么海阔天高,只待世间容得下独一个自己,才见生机。spiriti译成魔鬼,实在是窄了,明明一切灵性之象,都在悉数招摇。三星半。@资料馆

35分钟前
  • Mr. Infamous
  • 还行

在现实与梦境之间自由进出,于过去和当下两端穿行无碍。色彩大胆,艳而不俗。光影虚实,变幻莫测。超现实玩好了,就叫费里尼。超现实玩不好,都叫废了你。

37分钟前
  • 芦哲峰
  • 力荐

很老的题,只不过用费里尼的手法去表现了

42分钟前
  • 木卫二
  • 还行

@影城;四星半,最后半小时值五星;华丽纷繁,酣畅想象,内心欲望的具体化,内心戏不再靠独白,梦境和意识可以这样拍!一一击败心魔,挣脱婚姻枷锁、家庭阴影、儿时梦魇,解救童年的自己,不用闪回和其他技巧,光怪陆离、层层渲染中,一个流俗故事如此动人;写给玛西娜最美好的情书。

46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和《八部半》一体两面,前者探讨男性的事业困境,后者探讨女性的婚姻本质,一黑白一彩色,很有意味。结构技巧和意识流意象过于复杂,观影过程比较费脑疲惫。最后的收尾非常精彩舒展,看完这片子甚至让人想到《卡比利亚之夜》,当女性获得苦苦追求的婚姻,人生下半程又如何?电影资料馆4K 修复版

47分钟前
  • 奇爱博士
  • 推荐

费里尼的《八部半》貌似成功地化解了他的个人危机,然而试图用同种套路来破除女人的“诅咒”怕是多少显示出一厢情愿的乐观。他为朱丽叶塔量身打造的“八步半”没能复制《卡比利亚之夜》那样的成功,最大的不足在于他赋予《朱丽叶与魔鬼》太多男性化的色彩和特征。冲动(感性)是魔鬼,然而影片却令朱丽叶从始至终一直保持着理性。费里尼不是受限于自己的想象而不懂女人,而是完全受限于自己身处的时代。宗教的道德枷锁和幽深的少女情怀就像朱丽叶头顶上肥大而突出的帽子时时笼罩着整个六十年代女性的真实面容,这是一味沉浸在幻想世界中的费里尼未能感知和预料到的历史问题。作为女人和妻子,朱丽叶塔显然对这种过于理想化的结局颇为不满。打上超现实标签的本片其实一点也不神秘主义,这是一部费里尼式的新现实主义作品。它的特点就是领先时代太过超前。

49分钟前
  • Muto
  • 推荐

费里尼首部彩色片,伪女性版[八部半]。1.外化灵肉冲突的内心世界,魔幻而自恋,色彩与布景艳丽,所谓女性视角则仅是男性滤镜下的一厢情愿。2.火刑解救与献祭,妓女与修女(契如[八部半]回忆中的神父)。3.浮空花朵与树屋电梯柳条篮是费费钟情的悬吊意象。4.降神会同[甜蜜生活]。5.走进绿色。(8.0/10)

50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令人失望且颇为厌烦。厌烦在费里尼调动了这么大的梦境·色彩·服饰阵仗居然只是去诠释一个本该心思细腻娓娓道来的题材?而且让其妻舍弃面部表情丰富的戏剧表演特长转攻视觉符号代言人其实很不明智,茱丽叶塔马西纳到底不是安东电影的维蒂,颜值身材远远撑不起本片为她特别编织的神秘忧郁氛围。两星半。

54分钟前
  • 赱馬觀♣
  • 还行

玛西娜,费里尼的正室和御用女主角,费氏电影中最不缺千娇百媚明艳动人的女人们,只有她长相奇特、身材矮小、着装怪异,对丈夫的不忠无能为力,对荡妇的痛恨和暗自歆羡永不止息,这部电影献给她。通灵与童年被焚基督徒。吊篮树屋。鹰头女身雕像。费里尼和克林姆,繁华情欲,且都一度自认足够了解女人。

55分钟前
  • 水仙操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