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古都的雪
小心翼翼的。整部电影每个人说话都小心翼翼的,非常有分寸,非常合乎每个人的身份。却又那么生分,每个人都那么礼貌而又克制。
真是伤感啊。那个年代,阶层之间界限分明,不同身份来往都是一个秘密行动。放在今天真是不能理解,但是作为苗子,她的善良、礼貌、奉献、思念更让人怜惜啊。只看了山口百惠的版本,改天再看别的版本吧。
2 ) 平庸的改编之作
从村妇到千金,山口百惠扮相的弹性之大叫人吃惊,所谓可上可下,演千金时确实美,尽管是种迹近标准答案式的美,给我类似感觉的演员还有仲间由纪惠。
真一的选角我还是很中意的,如果再稍稍清瘦些、青涩些就完美了。
市川昆虽然保留了许多情节和台词,但改编的幅度还是大到了能和原著分道扬镳的程度,删得顶多的是真一和太吉郎的戏份,及京都的风光民俗。
北山阵雨一段,太吉郎夫妇对坐而话一段(明暗两色大类皮影戏的效果),和侵晨苗子履霜而去,我最喜欢这三段的镜头。话说尽管市川昆不时会来些巧思妙手,总的说来我觉得他的镜头蛮乏味的。拿千重子对真一自道是弃儿一段来说,这一段的台词本来就蛮伤感的、蛮情绪化(换个说法是,蛮文艺的),如果是像原著那样,向晚时分,夕霏漫天,而且在清水舞台上,弥望的是京都的灯火和群山,这么段对白也没什么,但电影里是大白天,马路边,就这么自说自话地伤感起来,实在有点。。。当然这一段的问题主要不在镜头。主要让我觉得没意思的是他的内景,陈设也好,人物的措置也好,都缺乏画面感,偏偏他的全景镜头还不少,更是露拙得吓人。举两个又同时和打光有关的例子,分别是千重子、繁子及千重子、苗子在千重子的卧室就寝的镜头,两个镜头都是两个角色讲私房话的时候,照常理灯光是能暗则暗只要不妨碍人看到角色的脸,不知道市川昆是怎么想的,一盏洋气十足的电灯在枕侧开得敞亮,十足的“电灯泡”。
如果要说明电影和原著的区别,一个带点玩笑意思的比方是:
原著是,“真一感到千重子有一种不可名状的哀愁,他正要把手搭在她肩上,千重子却躲闪开了。”
电影是手搭住了才甩开。
p.s. 如果这片的人物口音确系京都腔的话,那么京都腔和大阪腔的差别似乎比我以往片段印象里的要小不少。
3 ) 我们都得过一种很甜的病 | 寻找古都
4 ) 古都
见到成片的衫木林,好友跟千重子解释道:“为了使杉树长得好,有时要给树整枝什么的,用刀把多余的枝桠砍掉,人们有时还要用梯子;有时则像猴子一样,从这棵树梢荡到另一颗树梢。为了把杉树变成原木,把大杉树的树皮先粗粗地剥一遍,再仔细地洗一遍。” 千重子感慨,“一个女孩子要是像杉树那样得到栽培,挺拔地成长起来该有多好啊。” 好友笑言:“你这样美丽,原来就是这样成长的呀。”
被富贾收养的姐姐千重子家境优渥、成长环境顺遂,她有文化教养,纤细敏感又善良单纯。妹妹苗子却是个“粗人”,在山林间靠做苦力谋生。从小失去双亲的她,谈不上乐观,却有地母般坚韧不拔的生命力。相比被“雕琢”成美丽少女的姐姐,苗子皮肤黝黑粗糙,穿粗布衣,甚至连都市的生活经验都没有,眼神羞怯如同迷途的小鹿。一模一样的五官、身材、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身份地位和修养见识,也决定了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
苗子有浑然天成的灵性---“这些山木如果不被砍伐,估计能活上千年吧,到时候树干能长得这么粗呢。如果这地球上没有人类,会是什么样呢?” 也有最厚道的德性---山林骤雨,她让姐姐先趴下,自己躬身罩在姐姐的身上给姐姐挡雨,就算是被闪电击中也心甘情愿。苗子善良、淳朴、绝不自私,也绝没有一丝一毫的算计心和贪欲。她的美纤尘未染。
川端康成真是日本之美的大师啊,含蓄中渗透着人情世故,却能超越人情,到达那一片纯净的古典美境界。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和风拂过笔直参天的衫木林,斜斜细雨中苗子缓缓离去,道一句“再会”,“你还会再来吧?”--- “不,不会。” 日语的湿漉漉,禅意盎然。苗子没有文化,却有着最深教养。人类之所以为人类,是因为有了教养。 是的,苗子是最古典的维纳斯。
5 ) 既衝突又有自己一套和諧共存的方法,正是京都這個千年古都的忠實寫照。
千重子是京都一間和服批發商的千金小姐,但她從小就知道自己不是這個家的親生女兒,因此她對於自己的身分,以及與家人之間的關係,一直有著不確定的心情。在20歲成人之際,站在時代前進的洪流之上,千重子猶豫著:她應該順從父母的意願,依媒妁之言選擇對家族企業有意的夫婿,還是追隨自己真心所愛的對象?在和服產業越來越沒落的趨勢下,她應該選擇繼承家業,還是找尋新的目標?一次偶然的巧遇,千重子發現自己有一位雙胞胎姊妹—在北山杉林區從事林業工作的苗子。千重子與苗子雖是同卵雙生,際遇的差異卻使得她們有著截然不同的人生。在她們相遇後,她們悄悄轉動了命運的齒輪,開始尋找真正屬於自己的方向。
這是川端康成1962年發行的中篇小說《古都》,順著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時序,一對孿生姊妹的命運寫進了京都的風情畫中,不僅描繪了這座千年古都的經典景物,也標誌出女性在傳統與時代的壓力之下,在順從世俗與忠於自我之間,必須面對的艱難抉擇。
《古都》高深典雅卻又具現代性的文學成就,終究使川端康成在1968年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成為史上第一個獲此獎項的日本人。
《古都》一書曾在日本多次被改編為影視作品,光是電影就拍過三部,而且女主角一定要一人分飾千重子與苗子二角。在原著出版的隔年(1963年),松竹製作推出了第一版翻拍的《古都》電影,由中村登導演,一代女優岩下志麻主演。這種大片商製作,改編知名暢銷文學作品,搭配大明星卡司的拍片模式,原來在當年就已經建立了。這部《古都》入圍了1963年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不過當年獲獎的是費里尼的曠世奇作《8又1/2》,也算是敗得服氣吧。由於年代久遠,片源難以取得,目前我還無緣目睹第一版《古都》電影中岩下志麻的身影。
1980年時,東寶電影公司找來市川崑導演,翻拍了第二版的《古都》電影,主演的是永遠的偶像山口百惠,沒想到拍完之後山口百惠突然宣布結婚退隱,因此這部電影也成了她的謝幕之作。市川崑導演深具特色的字幕、色彩、運鏡,在這部片中仍表現得淋漓盡致;融合爵士樂、日本演歌特色,相當走在潮流前端的配樂也令人耳目一新。市川崑將60年代的小說改編到80年代的時代之中,讓千重子面臨傳統與現代之間的掙扎更糾結,並在原著的骨幹上,增添了許多描繪女人心境的對白與細節。而山口百惠在大銀幕上的最後倩影,更是影迷不斷回味的經典之作。
相較於前二個版本忠於原著的翻拍,最新的電影版《古都》則另闢蹊徑,將時空置於2010年代的現在,把原著情節放在回憶之中,主線劇情則描寫千重子與苗子在原著結局一別,各自成家、生下女兒之後,不僅繼續面臨時代洪流的衝擊,還要接受二代價值觀碰撞的新挑戰。
千重子(松雪泰子飾)的和服店經營越來越慘淡,除了增加外國觀光客導覽等新服務之外,她仍堅持傳統的經營模式,不願像丈夫家那樣轉為現代化的婚顧公司。千重子的女兒舞子(橋本愛飾)雖然是個乖寶寶模範生,照著媽媽的期待學習書法、日本舞等傳統技藝,但她卻一直懷疑自己,擔心繼承家業後會被現代化的浪潮沖垮,又不知道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是什麼。
另一方面,在北山販售杉木的苗子(松雪泰子飾)也同樣面臨經營困境,她的女兒結衣(成海璃子飾)則因早慧的藝術才能,已出發去巴黎攻讀現代繪畫。然而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到了巴黎的結衣深覺自己才華並不特別出眾,陷入了深深的瓶頸之中。雖然新版《古都》電影將原著的孿生姊妹延伸為她們與女兒之間的二代關係,但二部作品的核心價值其實是相同的。故事中的女主角們都在思索自己究竟想過怎樣的人生,她們所處的時代之中,雖然傳統與未來似乎正朝著相反的方向分道揚鑣,但根基卻是緊緊相連的。她們在經歷了「見山不是山」的自我質疑與追尋之後,最終領悟了「見山又是山」的境地,重新回到自己的位置上面對人生的挑戰。
1979年出生,在好萊塢學習8年電影製作,曾參與過金獎導演阿利安卓崗札雷伊那利圖製作團隊的Yuki Saito,首部商業長片就挑戰川端康成的經典巨作,想必壓力不小。面對市川崑導演的珠玉在前,Yuki Saito不僅決定在劇本上發展為原著的「續篇」,更力圖在影像上呈現一股新的氣象。相對於原著與前版電影中描繪的傳統手工織布技藝,新版電影第一個畫面就是機器織布機運作的樣貌,機器織岀一條北山杉林圖樣的和服腰帶,從第一個畫面就點破了千重子與苗子這對孿生姊妹相異卻又殊途同歸的命運,並碰撞出最新科技與傳統藝術之間的火花。接著一連串京都傳統屋宅的局部鏡頭,在觀眾腦中建立出一個古色古香的世界觀,隨即瞬間拉遠,看見傳統宅邸被包圍在現代公寓中的窘境,打破原本傳統美好的的想像。這個開場著實精彩,而且帶有與經典一別苗頭的強烈企圖心。 老屋與京都塔、和服與洋裝、傳統髮髻與電熱直髮夾、相親結婚與自由戀愛、電音舞廳與日本舞、算盤與筆記型電腦、書法與現代藝術,以及穿著和服拍紀念照的外國人,各式新舊時代的符號並置於電影中,既衝突又有自己一套和諧共存的方法,正是京都這個千年古都的忠實寫照。
在川端康成的《古都》原著中,千重子送了一本表現主義畫家保羅克利(Paul Klee)的畫集給父親,刺激他設計出新穎的腰帶花色。新版《古都》電影中的舞子和結衣,則是都到了巴黎之後,身處異國文化與環境之中回首自己的故鄉與原點,才找到重新面對自己的方法。千重子與舞子母女穿著和服,分別在兩個鏡頭中,站在鴨川和塞納河畔對望的蒙太奇,也是Yuki Saito一個非常詩意的設計,二代母女、從異鄉對原鄉的回望,或許這也是導演自己人生的一個寫照吧。根據日本文學權威林水福老師表示,川端康成本人搜集了許多現代藝術作品,對繪畫也有相當深的造詣,導演在電影中讓結衣攻讀現代繪畫,並將場景拉到巴黎的設計,想必也是對川端康成做了相當的研究吧。
原著中千重子和苗子在神社參拜時相遇,新版電影的舞子和結衣則在教堂相逢,二部作品的結局也都是嘎然而止,新版《古都》電影在創新的同時,可看見導演保留原著精神與韻味的努力。觀眾在比對原著與新版電影時,應該也會得出一番新的趣味吧。
6 ) 仅仅一次幸福后的别离——电影《古都》观后感
我读过许多不同的小说,看过许多不同的电影,因其风格独特,情节动人,其中有很多都令我常铭于心,在生活这条漫长的路途上,常会触景生怀。
在日本作家中,我读川端康成最多,因此对他的作品也稍稍熟悉,或许也由于视野狭窄的缘故,对于川端康成有着更多的偏爱。
他的代表作中有一部中篇小说《古都》,我曾几年前从图书馆借来阅读,现在只隐隐记得为书中细腻真挚的感情时时动容。后来也顺理成章地看了由这部世界名著改编的电影。
电影《古都》主要讲述一对孪生姐妹千重子与苗子(都由山口百惠饰)因为命运不同的选择而演绎出真挚感人的姊妹深情的故事。
<图片2>
我习惯把一件事物拆分开来,去解析每一个分支,这样更容易从错综复杂的情境中理出清晰的思路。这部电影表现出的亲情,最使人印象深刻。千重子自小被亲生父母遗弃,幸被做绸缎生意的佐田夫妇收养,从此与孪生姐妹苗子分离近二十年,迎接着不同的命运。
天下父母之心,不论地域国度,不论贫富贵贱,应该都是最真挚无私的感情吧!佐田夫妇对养女千重子的疼爱和关怀体现了人性中至臻至美的境界,当女儿无意得知自己的身世后,时常面带忧思,父亲母亲便想方设法使女儿忘记不愉快的过去,使她开心,像种花者时时护卫自己的花儿一般。影片基调和缓,虽在都市,但生活意味浓厚,朋友间常常你来我往。父母与女儿心里那些不时起伏动荡的小烦恼抑或生活小事,都充分贯穿在整个不可分割的家庭中。夫妇俩对这个视若宝贝的养女关爱有加,她稍微有点不开心,父母也便受到感染。谦和有爱的父母遇事都会与女儿委婉地商量,不禁使生活在当下社会的我们心生羡慕。当千重子告知父母遇见了跟自己一模一样的妹妹苗子时,他们也把女儿思索的心事纳入自己考虑的版图,甚至让她邀请苗子来自己家里一起生活,这种至上的人性光辉,我想应该照耀涤荡着每一个观影者的内心吧!
影片的主题是千重子与妹妹苗子之间的细腻深刻的真情。但这种来源于血缘关系与人性本身的真善美,却也被现实生活生生割开一道裂口。无疑,在京都生活的千重子与农村的木工苗子虽是同根生,却有着完全不同的人生图景,那表面的和谐下,潜藏着太多的差异,千重子与养父母的美好心愿在这深深的裂口中难以生根发芽;另一方面,苗子性情朴素、简练、善良,她有着北山圆杉的粗犷、洗练与不怕艰苦的个性,她的身上体现了太多人性的光辉,使影片彰显的人性美得以再一次升华。影片中,姐妹两相比,苗子生活在农村,生活在大自然的森林里,经历风雷雨雪,显得更加坚强。在千重子应苗子之邀去北山找她时,她们一起坐在北山群山与绿杉的怀抱中,彼此相依,那时的幸福应比春天山涧流淌的小溪还要欢畅,她们相互依偎、交谈、凝视对方。当惊雷乍现,疾雨落下时,柔弱惊恐的千重子赶紧偎在妹妹的怀里,而苗子则让她弓腰趴在地上,自己伏在这个可爱的至亲姐姐背上,为她遮挡冷雨寒风与惊雷。彼时,她们内心都能感到最淳朴的幸福吧。由于生活的打磨,坚强的苗子心甘情愿为姐姐抵挡外界的一切,她的世界,因为有这唯一的亲人而充溢着前所未有的满足与欢乐。
<图片3>
苗子寻觅多年,终于在神社祈祷时遇见姐姐千重子,两人因对方与自己惊人相似的容貌而面面相觑,那一刻,暖流、惊异、欣慰、酸楚等太多的感情融汇在一起,从她们起伏的心底流过。但身份的差异与二十年的分离造成了她们之间的陌生与鸿沟,陌生感在血缘关系中得以消融,但生活背景产生的巨大鸿沟是怎么也无法跨越的。内心同样敏感的姐妹两都深知,她们的遇见是上天给她们最好的礼物,却也种下长久的遗憾与无奈的思念之种。千重子与养父母都希望苗子与他们一起生活,但生活巨大的差异使苗子习惯了深山的农村生活。最后,她应千重子邀请,去了姐姐的家,看到姐姐优裕和幸福的生活,她心里是真诚的高兴。冬日风残,夜大雪,扑簌扑簌地落在她们姐妹多愁而喜悦的心上。影片出人意料地安排,苗子与千重子躺在一个被窝里,苗子却只是为亲爱的千重子暖热被窝,末了自己背过身睡在旁边的床铺。那夜,不住的雪片一层层覆上外面的世界,只有她们一夜未眠,细细体味着漫长而短暂的幸福。
第二日清早,天未大亮,朦胧的街道上结了冰,一切都沉睡在一片宁静中,仿佛世界都是静止的样子。
“千重子小姐,这是我一生里面最幸福的一天。”,苗子眼睛里流露着感激的浅笑说。
<图片4>
“你还会再来的吧?”,千重子低着头问。苗子摇了摇头,接过姐姐送的伞,缓缓消失在冬日萧索的街道尽头。
<图片5>
至此,我眼里的泪花又悄悄闪动。
影片除了主要表达人性中最美的东西外,也穿插了几段爱情,作另一层说明。开始时,千重子与发小水木真一缓步在河边散步,谈起儿时的情景,他们淡淡地喜欢对方;织工秀男早就钟情于千重子,主动为她织出色彩明艳的漂亮腰带,借此表露心意,后阴差阳错地撞见神似千重子的苗子,追求千重子不得转而向苗子求爱;一次偶然的机会,真一的哥哥水木龙助遇见千重子,开始热烈的追求。这些片段的爱情都散发出纯真与朴实的气息,我愿意相信这是最动人的情感。
整部影片节奏舒缓,生活的场景与日本京都四季变幻的美景互相辉映。那真挚动人、细腻入微的感情,即使岁月变迁,也始终能使人静心、感受到最朴实纯真的人性光辉。唯一遗憾的是,川端康成笔下,更多的虚无、哀愁与无奈,令每一位读者观者深陷泥潭,不能自拔。这却是最真实的社会生活的缩影,在岁月长河里不断上演。
注: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分享者。
ps: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请读者尊重原创者的劳动付出,如欲转载,请附上原文地址以及原创者网名。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在微信公众号中查找公众号“空台十年剑”,或扫描以下二维码,关注更多内容。
<图片1>
7 ) 古都
2016-12-29 14:06
山口百惠13部电影中我最喜欢这部《古都》。 影片根据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同名小说改编,描写一对双胞胎姐妹由于生活道路的完全不同所带来的思想和观念上的根本差异及各自命运。影片极富戏剧性,同时有着深厚的生活气息。
1980年,山口百惠拍摄完“引退纪念映画”《古都》,于10月5日发表引退宣言,永远退出娱乐圈。
《古都》是川端康成在晚年发表的一部中篇小说。书名“古都”指的是日本京都。该书是川端康成一九六八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三部作品之一。在这部小说中,川端康成运用清淡、细腻的笔触,叙述了千重子和苗子这对孪生姐妹的悲欢离合,以及人世的寂寥之感。
山口百惠一人分饰两角,虽然姐妹面容一样但性格截然不同,表演难度相当大。影片被评为1980年日本十大佳片之一。
川端康成作品里的美是很难用影像的方式表现出来的,纵使市川昆的镜头很细腻,但骨子里还是缺了一份绵长之感。整个电影在叙事上算不得高明,尤其是在情感关系的处理上显得有些乱。当然千重子和苗子本是同根生命运大不同的慨叹还是有的,山口百惠一人分饰两角的表演也算合格。
非常喜欢……对我的影响极其难以形容。就像石子抛下水只有那一霎那会发出声响,接着是无尽的令整个人变得越来越真的沉默。我觉得有一层层的枷锁和皮肤像幻影一样在脱落,慢慢的,最里头的那个我原来如此的渺小,纯粹。人生中最稀罕的事物就像这个“我”一样只是那么一丁点儿。还好我感受过,所以我知道当有一种比亲人更珍惜的友情在你身边的时候,那种超脱感。周遭的景色、眼里的食物,还有你自己外在的状态,全是背景。…当我看到她们相遇,还有在杉树林里挡雨,在被窝里聊天,我真正的惊叹山口百惠的演技和她仅此一份的女性魅力。她深深的启迪了我,无法用言语去表达。当外界喧闹嘈杂,你感受不到美和震撼,静静地和自己待在一起,就已经足够幸福。(哎!无法用影评来写影评了,个人相当喜爱,被打动到词穷和失眠。川端康成有一颗棉花糖做的心。)
就电影来讲,满分!就是对父亲的刻画稍显单薄了些。
剧情上还挺遵从原著但总觉得哪里不对。川端文字的细腻与行文间的意境转化成影像损耗了很多,山口百惠的脸怎么看着这么苦情…其实真一那么萌俩人关系也好为毛最后会嫁给突然冒出来的老大是我不太能接受的。小说说老大“其貌不扬”,但对他为人处事的描写给人感觉很有魄力;选角也略失望。
市川昆的静谧和川端的静谧是不同的。这也仅仅是市川昆的古都,当中的原始森林画面的配乐不应是萨克斯而是传统的日本乐器或许才更加合适,千重子和苗子的感情,似乎也加入了部分批判贫富差距的意味呀。
又见市川昆的京都与名著改编。但是这次蛮失望的,除了京都的景。川端的文字在我眼中是非常美的,是很难被拍出来的,更何况此片看完我开始怀疑自己的记忆,书是很久前读的了,感觉改动蛮大的。嘛,虽然对山口无爱,但一人二角也真不容易。杉林是最美的。结局我总觉得太遗憾,不理解==
#蓝光# 百惠影坛告别作。出道作品以川端康成开始,又以川端康成结束,三浦友和始终陪伴如一,这是故事完美的结局。
她注视着她消失在弥漫着大雾的街道里。ps那时候的化妆技术只好是一黑一白来区分了比较闷但是山口sama和京都的风景还是很美的
川端康成小说里最喜欢的一部。拍出了原著的韵味,风吹林动美得不可思议。
1.过分情节剧化,加入许多毫无必要的烂俗桥段(如女子被蛇咬伤后男子吮毒,再如双胞胎之间的心灵感应),却失却了原作借由京都风俗画在传统文化败落之际探寻日本原乡的精神气蕴。2.配角表演大多浮夸,全无63版的典雅从容,甚至连和服腰带都显得伧俗了。不是有意厚古薄今,但日影还是七十年代以前的最好看啊。3.山口百惠的息影之作,以川端早期的伊豆的舞女登场,以晚期的古都谢幕,是一种圆满的偶然。可惜她并太适合演千重子这种温婉内秀的角色,倒是演苗子更自然些。结尾并不是非要哭出声来才悲戚有余韵,那走入晨雾中不再回头的苗子,和倚在门前泪眼婆娑的千重子,倒更像是市川昆为山口百惠留出一场戏,来向观众作别。
书中的物哀精神荡然无存。整个节奏过快。传统衰落、西方文明渲染的冲突也没有作好的呈现。再来山口百惠姿容体态语言音韵怎么也不能是千重子温婉、淳厚、古典京都美人的形象啊。看不到导演的整体基调,这么对比,细雪算很好的。
这部电影将女主角的倔强刻画的可谓入木三分,川康端成描写女人的视角真的很独特,并以他的视角刻画出独特的美,美得有些倔强。
整个都美得不真实 现在的价值观再来看这部电影仿佛看童话
八十年代的回忆。翠绿的杉树林,好美的日本乡村,好美的山口百惠。一人分饰两角,最后苗子在雾里的早晨离开千重子,亲情和怀念让人涌出泪水 血本同宗的苗子和千重子经过十几年的隔阂,即使试图融入彼此,也难以逾越彼此受环境改变了的巨大障碍
化妆好,城里和乡下两个三口还真不同,三浦友和也非常入戏,很惆怅的一部电影。
实在是令人感动,剪辑流畅,节奏平稳,美术精致,音乐恰到好处,摄影入木三分,演员表演到位……好久没看到这样一部技法洗练的电影了,这么的精湛第一次看市川大师的作品,久仰大名,名至实归啊
从川端康成的《伊豆舞女》开始,到川端康成的《古都》完成谢幕,7年主演15部电影,山口百惠从15岁时的青涩稚嫩,到21岁已可分饰两角,可见演技还是有在进步的。三浦友和此番只是打酱油的角色,确实不足得更多。故事本有好框架支撑,画面表现力稍嫌不足,内涵也没能完全挖掘呈现,想要更多。
我真的以为是三浦友和两口子最后一次共演,结果三浦友和这酱油打的出场镜头数都数得过来,还把人家放在二番的位置。最后姐姐能转身扑进母亲怀里哭,妹妹却只能一个人消失在风雪中,被遗弃也未必是不幸,人生从来谈不上公平。
房间内还挂着燃点的纸灯,但我已经入睡。梦中,我从高处往下坠,一直坠落,仿佛无底。当我再次醒来时,我只身躺在一片郁绿中。定神一看,周围长满了杉树。我起来,如同杉林中的幽冥向前走,从寂静的北山走至热闹的游园庆典,从一片疑惑走到了你的面前,长相和我一模一样的你,刹那间,我觉得你是我遗失的分身。有了这一面之缘,更多的际遇遂在这古都之中被逐渐解开。人生有如落叶回旋啊,千回百转之后始终是会落地的,而也是从见到你的这一刻开始,我觉得我这长久不醒的梦才真正落地了。(数一数,这是今年第三次遇见《古都》/ 相较63年的版本,个人更喜欢这一部。
最爱的一部川端,拍得极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