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主

短剧大陆2023

主演:贾大虎温如玉

导演:内详

剧照

顽主 剧照 NO.1 顽主 剧照 NO.2 顽主 剧照 NO.3 顽主 剧照 NO.4 顽主 剧照 NO.5 顽主 剧照 NO.6 顽主 剧照 NO.13 顽主 剧照 NO.14 顽主 剧照 NO.15 顽主 剧照 NO.16 顽主 剧照 NO.17 顽主 剧照 NO.18 顽主 剧照 NO.19 顽主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7-21 04:38

详细剧情

长篇影评

1 ) 顽主:论爱情的重要性

马晓晴,在电影《顽主》里,绝对是人见人爱的姑娘。

那萌,那洒,那小情绪,那小伤心,那小手绢,敢视而不见的,能不动心的,就两个。

一个是于观他爹,享受离休待遇的老革命。

另一个是赵老师,年轻时受过苦,现在专门给年轻人做思想工作的正能量大叔。

他们俩,只会说教,不会睡觉。

一个是,没魅力没能力,不自己一个人睡,已经睡不着了。

另一个是,有文化有地位,总想安全第一,做梦都想睡个免费到家的小粉红。

本质上,都是爱情无能者。

他们俩的虚伪,衬托了年轻人的真诚。

他们俩的虚张声势,证明了年轻无极限的真相。

他们俩被嘲笑的根子,都是怂。

面对,激流勇进的人生大道,他们都怂了,都想躲在体制内,指手画脚,假装有爱。

父亲,假装爱自己的孩子,却不知道孩子到底想要什么?

导师,假装爱年轻人,却只想占年轻人的便宜。

他们很可笑,

但,他们的杀伤力,可真不小。

电影里,三替公司,替您排忧、替您解难、替您受过,这么好的业务,就是被“他们”的传统观念势力关掉了。

现实中,

你碰到赵老师,可以打丫挺的,或者,躲他远点儿。

但如果,你爹,跟于观他爹一样呢?

不理解你,不支持你,不替你扛事儿。

你最佳的应对,是去谈一场恋爱,以灵魂见肉体的恋爱,

爱上你的人,

一定是你的三替。

你能睡上的人,

你就是她的三替。

爱情的重要性,在于,它把人生目标简化了,

Just one Kiss,Only need Durex,She is right.

赶紧拿起手机吧,少年。

盘她。

备注:

《顽主》The Troubleshooters (1988)葛优、张国立、梁天、马晓晴

2 ) 原因是个傻波依,您甭为它费心

5月下旬,樊*国早睡晚起,手机没再响过,也不见他再打出去。
几周前,他不听我们冷嘲热讽,辞了石家庄的工作,打算去和早己身在首都的女朋友汇合,两人在皇城共创美好未来,这都是他的美好愿景。
离开石家庄3天之后,他又风尘仆仆的回来了,那一晚他是在隔壁睡的,自己买了啤酒,香烟和下酒菜。
不知道他那一晚上干了什么,但是我们也猜到他大概碰上了什么样的境遇,心照不宣,谁也没去打扰他。
从那晚睡着,他一直就睡了整整的一天,完整的24小时还要多,第三天的早上才醒。整个白天,他都睡的很香,我们在他身边嬉闹,大声的说笑,他都没有醒的意思,气息均匀。

“哥们儿可能是自杀吃药吃少了。”

那天他没有嗲声嗲气的打长途电话,电脑也关着。

昨天晚上吃饭突然有人又聊起来:他女朋友也真有意思,怎么说分就分了呢?
李昭广说:这些事最说不准了,哪有原因啊。
我不知道说什么,就一边喝粥一边嗤嗤笑。

前天晚上,谢鹏电话我说从上海回来了,约我出去溜达溜达。
我蹬着车子到老地方跟他会面,见到他面容光焕发,全然没有一个多月前失恋的悲痛,一晚上的话题全是和他新女朋友在上海的见闻。
我们骑车到市中心,然后喝了杯最便宜的啤酒。
回来的路上我还偏执的绕了远路。
都没什么原因。

《顽主》小说原作我认真的读过很多遍,也非常喜欢。但我忘了上一次看这部电影是什么时候了。
昨天晚上吃过饭,我重温《顽主》,恍然大悟,20岁之前看过的电影都该重新拿出来再看一遍,年长几岁,感悟就多了很多分,唤醒的能让我崩溃的回忆也添了更多。

最近,傍晚的清风和躁动都如期而来,我常和李昭广在傍晚到夜市上去看姑娘作为消遣。人们比肩接踵,路灯昏黄,再往上是天空,从西方的残留的白色开始,一直向东,蓝的艳丽,忧心忡忡。她们与我擦身而过,我们随手拿起街边摊上的商品,但目光始终在姑娘身上。评价她们的身材和脸蛋,甚至猜测她们的思想,猜测她们是不是个自以为是的傻妞。
卖手绢的刘美萍是个傻姑娘,即便她对待客人像亲人般热情,她就是个傻姑娘,她爱上了屁眼儿保养方面的行家,并且笃信王明水多么的善解人意,温柔体贴,她是个“现代派”(换成豆瓣的语汇,她就是个文艺女青年),她为杨重的“爱思考”而神魂颠倒,她因为于观的安慰感动,甚至还有那么一点喜欢马青?

我总爱找一些原因爱上别人,冠冕堂皇,好自圆其说,傻姑娘知道我为什么爱你么?
其他全是幌子,因为你是个姑娘。
当爱情的结果和你当初的美好愿望背道而驰时候,当初找的原因越多,你就越难以接受。但要是没有原因,一切就变的简单轻松。

“从骨子里我是个传统的人,可事实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让我严肃对待。”(《玩的就是心跳》)
脆弱没办法再让我严阵以待,没办法认真的面对生活中所有事情。
我只能做个“顽主”,油滑的,满不在乎的,对那些所谓“正经”和“正确”的事情漠不关心,才能不让我沉浸在幽怨和肉麻里,才能不让我一次又一次的像现在这样陷入装腔作势的痛苦里,令我难堪。


“这不可能——这不合逻辑,你们应该痛苦,干吗不痛苦?痛苦才有救。”

“那我告诉你,我们不痛苦。”

“真的?”

“真的。”

“那只能让我感到可悲,那只能说明你们麻木不仁到了何等程度。这不是苏生而是沉沦!你们应该哭你们自己。”

“可我们不哭,我们乐着呢。”



于观放下电话,露出一个受惊,有些遗憾的微笑。

我只想躺在一个女人的温柔的怀抱里。

3 ) 有首摇滚插曲的歌词


二十七八曾曾经想要娶个老婆

才知爱情本来也有烦恼许多

在书摊上捡回一些猎奇小说

才知道婚姻的事,也有丑恶

电视上的广告时间越来越多

就像你难以把握那黄金时刻

想要做的事情让你无法去做

TM不想做的事情它却 啰哩啰嗦

这 这 这....该怎么样说

4 ) 《顽主》是一部脱俗的“俗片”

  说这部片体现了“青年中国时代”的缩影(80年代是全中国人的青年时代,黄仕宗语),那是有点拔高了,但它的确把生活在改革开放初期的青年对世界的好奇、执着和热情都柔进了100多分钟的胶片中去了。
  一句话,当时的年轻人是在和整个社会谈着一场朦胧的恋爱。
  从电影学的角度讲,这部电影的成功是偶然的,是一帮特殊的人,在特殊的时代,拍出来的一部特殊的电影。
  在那之后,再无第二例。
  是环境使然?百花齐放的当今社会不再是一两个时代标签就可以诠释得了的。
  是主创人员的原因?现在的艺术人好像更关注自己个性的世界,对社会越来越默然。
  我觉得还是市场化的原因,正如片中杨重说的一句话“现在的电影都爱起外国名”。在过分关注市场效益之后,“艺术”在人类智商退化的危机中走得最远。
  沃霍尔说:“艺术已经死了”。
  我说:“它的尸体正肥沃着这片利益的土壤”。

5 ) 最王朔的

不管怎么着,我还是觉得这是王朔小说改编得最成功的一部影视作品。
那时年纪小啊,坐在破旧的电影院里看完这电影,惊呆了——当时的我第一次知道青春有那么多破破烂烂的幸福与痛苦,也就是那个时候才知道,所谓积极与颓废基本上共存于一点。
那时候电影拍得多诚实啊,连那些荒诞的镜头都那么诚实,如今回头再看,都会因那种朴素而感动得不得了。看惯了现在中国电影里的各种花招——而且还是劣质花招——之后,想到这电影里温和的悲凉与青春,我就觉得当时的我,对中国电影充满了希望与热情,真的是有道理的。
而王朔,唉咱还是别谈他了。让他继续玩儿现在这一套吧,我还是回头看他的过去。

人老了,还非要挤进年轻人的圈子里,并又放不下自己的架子,硬要后人以之为权威,真的,就太恶心了。

6 ) 荒诞和现实

“荒诞和现实”无疑是个大俗的标题,但除此之外我想不到更好的,把它安插在《顽主》这部电影上了。

   88年拍的,89年上了峨嵋的标,看碟的时候不知道画面粗糙还是当时的环境就如此粗糙,那个时候我刚刚上小学,农村一片郁郁葱葱,胆小的我憋尿憋得难受,无奈老师拖堂,所以就在课堂上撒起尿来。所幸正好是夏天,小学生都有带水的习惯。那个时候糖精应该还是稀有物,把吊水的盐水瓶刷干净,放几粒进去,在井里打一桶新鲜的水,便是对于上学最好的奖赏。也正为这个奖赏,我堂而皇之的在班级那么多人面前撒了一泡尿,然后奢侈的把喝剩下的水倒在裤子上,造成失事的假象。十几年过去了,我几乎未曾向任何人提起过,但我一直记着。那便是我仅有的童年。

   《顽主》基本上符合西方荒诞戏剧的很多基本特征。比如人物性格的淡化,塑造“群体人物”,诉说人生的“荒诞不经,毫无意义”。这在电影中都可以找到一一对应。3T公司所造的就是一个“群体人物”。作家颁奖大会上诗人的“我一出生就死了”以及德育教授的两种朋友:“一种是可以做爱的,一种是不可以的”,把荒诞和人生的无意义发挥到了极点。

   电影的一开始就是几个木面具的特写,然后便是一首摇滚的MTV。那个时候MTV的水平也应该就是那样吧,快切是唯一的表现手法。更可能的是那时根本没有MTV,有的只是红灯牌收音机和牛逼的随身听。

   88年的3T公司是荒诞的,在今天的很多城市这样的公司已经出现。88年的作家颁奖大会,今天我们在同一个网站和著名作家用同样的博客。88年的3T公司义务咨询,今天小区的性爱之家免费发放安全套传授艾滋病防御知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幻想和现实之间顺利连通。

   人类的发展也许就是荒诞向现实的转变和现实向荒诞之间的转变的不断更迭吧。16、7年它是否短了点啊?一代人才刚刚长大啊,叫我们怎么才能相信眼前的事实,去赞美潘金莲呢?但是今天我们确实这样做了。

   这样一出电影,更像是一个实验,虽然没有实验的外表,但比之《帝国大厦》、《北京的风很大》丝毫不逊色,因为它已经不光光是停留在形式上的实验,而是进入生活内部,还有什么比一个活人的生活更加有意义的呢?

   电影的重头戏无疑是作家颁奖大会的一场,很多艺术形式和群体范畴的综合表现,有冲突有和谐荒诞和现实很好的结合,勾勒出一个转型期的社会,带有一些浪漫主义的理想色彩。

   前段时间看别人的博客也提到这部电影,说的是关于建筑的和那种小市民色彩的社会环境的。我想这应该就是王小波《红佛夜奔》中李卫公的洛阳城和长安城的区别吧。

   时间是个变形器把兽变成人,把荒诞变成现实。我们所要等待的就是它在把人变成兽,然后再把现实变成荒诞。但愿这样的时间要就一点,我们已经不再这个世上了。

2006-01-04 17:03:51   来自: 唐小唐·糖@此名固定 (广州)

短评

中间那段时装秀,现在看来惊为天人。八十年代的电影自由度也可见一斑

6分钟前
  • 黑左。
  • 力荐

BGM强烈好评

10分钟前
  • 大島
  • 推荐

北京男的永远就是这么让人又爱又恨 没有厚实的肩膀 却甘愿让他们把头埋自己怀里感受温存

12分钟前
  • 杨欢喜Metiche
  • 推荐

T台秀那段拍的是好,但跟影片结构其实没多大关系,没必要过高赞扬。想想中国古代的现代的各种元素齐聚一堂,其实也算是多元化吧,虽然让人迷茫也让人困惑,但总比一言堂好。这片反映出的青年的生存状态的确很大程度上能够注解第二年的事件。专家教授看来在那个年代就已经不是个好词儿了。

14分钟前
  • 刘康康
  • 推荐

张国立真帅。那时候的北京啊

17分钟前
  • mon babe
  • 推荐

真好,奇怪这样的片居然不是禁片。那颁奖的段子真赞啊。

18分钟前
  • 林||我们谈什么都像谈死!
  • 推荐

张国立的牛仔小热裤

21分钟前
  • 王神爱
  • 推荐

马晓晴跟张国立聊天的那场戏是在天安门广场上,以后拍电影可再也没这场地了。

24分钟前
  • 熊阿姨
  • 还行

感觉是前冯小刚时代的代表作啊,那时候就兴这个,《顽主》是始作俑者,冯都是跟风的。

25分钟前
  • 苏比
  • 推荐

拍的太漂亮了,就中间搞得那个TTT颁奖典礼那个舞台走秀,穿越时空和年代的那个想法就太棒了。从地主和阔太碰撞农民,红卫兵碰撞古代人,八路碰撞国民党,老财主摇头感慨现代时装风格,到老农民学跳霹雳舞,到后来的大家手拉手消除了葛洪隔阂和界限一起跳“的士高”的这个点子,简直是绝了!

26分钟前
  • 油尖旺金毛玲
  • 力荐

颁奖礼上时装走秀的一段简直是神来之笔!!

28分钟前
  • mOco
  • 推荐

哥们儿就喜欢俗的!!

33分钟前
  • Zephyrance
  • 力荐

您甭提我操心 我就一傻波依

38分钟前
  • an@nt
  • 还行

现代派?!跟她侃尼采~~!

39分钟前
  • 麻木粮姜
  • 力荐

那时德育叫兽赵老师就已经口出“杯具”了

43分钟前
  • 米拉之落
  • 推荐

80年代太强悍:社会青年张嘴就是弗洛伊德尼采、扔一石头能砸中10个诗人、时装秀如意识形态大联欢;这么多年过去,社会的人际架构未变,一曲国产摇滚吼出的仍是心声,混混青年太可爱,能把叫兽玩死,“逻辑不对啊,你们应该痛苦”“可是我们不痛苦”,这种代沟和偏见至今无法消弭。

47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很牛逼的一部电影。时装表演上,讽刺大会上,比现在那些磨叽的电影好太多。那时的摇滚乐也很牛逼呀,现在的小P孩还呻吟什么

49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力荐

我觉得这个才CULT

52分钟前
  • 疯狂魔术师┃星学深似海
  • 力荐

张国立演的于观跟他爹说:“我怎么就那么不顺您的眼呢?我一不杀人,二不放火,三不上大街上游行去……”结果这电影上映以后第二年就……

55分钟前
  • 胡不喜²⁰²³ ™
  • 力荐

有人说 你非得要有时代记忆才能欣赏这样的片子 那我觉得你想象力也差了点吧 别的时代的艺术作品你还看不看了

59分钟前
  • Dr. Tardis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