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比利·查平 Billy Chapin 饰)和佩尔(萨莉·简·布鲁斯 Sally Jane Bruce 饰)是一对苦命的兄妹,他们的父亲本(彼得·格雷夫斯 Peter Graves 饰)因抢劫和被判处绞刑。在被逮捕前,本把赃款藏在了佩尔的布娃娃里,并让他们承诺永远不泄露这个秘密。本的狱友哈利(罗伯特·米彻姆 Robert Mitchum 饰)是一个败絮其中的牧师,偶然间他得知了这笔赃款的去向,出狱后,哈利找到了本的妻子薇拉(谢利·温特斯 Shelley Winters 饰),他想方设法得到了薇拉的芳心成为了约翰和佩尔的继父,就此,哈利的阴谋开始了。哈利杀死了对于他来说毫无价值的薇拉,将他弃尸河底,又对兄妹两人威逼利诱想要套出赃款的秘密。在所有努力都没有成果之际,恼羞成怒的哈利露出的本来面目。约翰和佩尔划着小船逃离了哈利,他们一路流浪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小镇,专门收养弃婴的善良妇人理查德(丽莲·吉许 Lillian Gish 饰)收留了兄妹两,然而平静的生活没过多久,哈利罪恶的脚步也踏上了这块纯洁的土地。
牛。和《第三人》一样超越黑白片时代的牛(但整体略逊后者,毕竟内核还是一个古朴简单的欧洲暗黑童话)。杰出在于,影像的诡异优雅诗意血腥兼具,把一个简单残忍的暗黑童话拍得如此有气质。大量蛙鸣鸟叫水声等自然声与显为人工静心择材设计的简约二维寓言图景并置于声画世界之中,矛盾的二者互渗通感却又彼此无法融合,最终在综感中呈现了一种奇异诡谲、斧凿兼天然的优雅气质。惧父的雏鸟恐惧是一种极其原始古老的人类作为自然界动物求生之心态,如不是西方古童话保存,早已被现代人忘却,这使影片又充满了一种原始自然的内在真实和生猛血腥的力量。杀人尸体场景都能拍摄得如此优雅迷人,很服气(暂撇开男孩女母形象对比的内核性厌女思维不谈)。败笔破坏观感在于结尾代母对镜头的矫情陈词、之前的一些说教性台词和暴露创作者世俗价值观的家庭关系段落
之前看过的电影中,很少有片中的男主角是彻头彻尾的坏人的。在黑色的电影,主角最多也是亦正亦邪吧。总有些方面是能够满足道德标准或大众情感的。但是本片,真的黑到了极致。就像片中说的,他是撒旦的化身。
片子最想表达,应该是“金钱是罪恶的根源”这一主题吧。因为抢劫银行并杀人,小主人公的父亲被判处绞刑。被捕前将抢来的钱藏在了只有两个孩子知道的地方。男主因为偷窃被判入狱,并和孩子们的父亲关在了同一个牢房。此时,他的下一个目标出现了,就是他一直下手的寡妇。开始没看懂他一人开着车跟上帝的对话。后来才明白他口中的寡妇就是他盯准的目标。天赐了他一个良机,为此他也感谢上帝的安排。出狱后他理所当然地找到了目标,并轻而易举地取得了信任。接着他杀害了孩子们的母亲,追杀孩子们,都是因为钱。最后,当男主被捕时,哥哥看到情景,想起来父亲被捕时的情景,受了刺激,拿着藏着钱的娃娃,在男主身上不停地拍打。嘴里叫着“爸爸”,然后晕了过去。我觉得这里是他因为受刺激想起来亲生父亲被捕的情形,所以这个“爸爸”并不是在叫男主。
通过库珀夫人和男主的对比,来探讨善恶、宗教。两人都虔诚地信奉上帝,一个乐善好施,收留被遗弃的孩子,教导他们走上正确的道路;一个确假借上帝知名,行龌龊之事。一个有趣的情节是,在他给糖果店的人演示左右手的小把戏时,观看者被他折服;而再给库珀夫人卖弄时,却被她识破了诡计。从屋中拿出猎枪简直帅到我了。此时和男主又形成了对比,一个柔弱老人竟可以比五尺大汉更加威武。我特别喜欢这一情节。本来以为库珀夫人只是个善良但柔弱的老人,但其实她还非常果敢和智慧。她看到街上你侬我侬的小情侣,感叹女人因为愚蠢做了错事,后果还是要由她承担。
其实看的时候,有个小插曲。我开始以为她是男主的母亲。因为说她的儿子不回来看她,而且说了一句“感到自己被需要就觉得很好”,我以为是她给儿子通风报信了。。。当时就觉得反正这电影就是很黑嘛,再黑点也无妨吧。其实那句话,指的是她照顾那些孩子。
一个长相英俊、风流倜傥的牧师,谈起任何事情都振振有词,会让你觉得他是不可战胜的。我真的猜不出剧情走向,不知道会不会一黑到底。在他要杀死小孩们母亲之前,站在窗前的他,侧着头,然后向上伸手,仿佛受了某种蛊惑或召唤,正在做出呼应。看他演的《漩涡之外》,就觉得当时的男主角真的好酷啊,和鲍嘉一样。这次发现他的声音非常好听,歌声也很动听。
片子的打光可圈可点。对于灯光,我其实并不太懂。印象最深的是《Drive》,看过之后就觉得光和影的使用非常棒。
周末的下午,享受着倾斜进来的阳光,泡一杯奶茶,看着《猎人之夜》。真是强烈的——对比。
明明下午的阳光这么好,却照不进电影里一丝一毫。
片子中大部分是暗得化不开的黑,所有事都发生在黑夜里,父亲本无法忍受贫穷,抢劫之后警察来临之前,将钱交付给两个年幼的孩子,哥哥约翰与妹妹佩尔,要他们发誓永远不说出这个秘密,即使是对妈妈薇拉也不行,本在监狱遇到邪恶的牧师哈利,他知晓了本的秘密,来到了薇拉身边,诱骗了她并成为了两个孩子的新父亲,他杀死了薇拉,孩子们却逃离了,来到了坚强的理查德身边,又一次对抗开始了。
《猎人之夜》无论从美学角度还是情节方面都觉得是满分,虽然太过黑色了一点。片中有无数让人难忘的构图与镜头,将黑白色的简洁发挥到了极致。那河水中的女人圣洁又令人悲伤,夜色中的小船越过了无数的黑暗,路过了静谧而残忍的大自然,终于在一个白天来到了光明身边。那经典的对峙镜头,令人拍案叫绝,片中那么多三角形从上向下投射的光亮,如此圣洁光亮,可是似乎也照不亮片中浓重的黑暗。恶是有备而来,人们却大多数麻木不仁。
因为人们在这里看不到一点希望,女人是软弱愚蠢的,母亲薇拉轻易相信了魔鬼的话语,理查德的养女总想去见小混混得到虚荣与冰激凌。男人是凶狠不负责任的,两任父亲都是虚设的,反倒给孩子带来苦难。普罗大众是蒙昧而败坏的,他们明知道罪恶发生却置若罔闻,而群体看见罪恶则是无法控制的愤怒与暴力。
相比起约翰和佩尔来说,大人简直就是上帝般的存在,可是两任父亲给他们带来了什么呀?亲生父亲本忍受不了贫苦的生活,他的生活反射出大萧条时代的痛苦,本像个反抗者一般,将烫手的钱交给了孩子们,心安理得般地赴死,仿佛这样就带给了孩子更好的生活,只能欺骗自己。孩子们拿着钱却失去父亲,亲眼看着父亲在眼前被警察制服,无异于心中的信仰崩塌,而留给他们的钱,成了他们怀璧的罪,另一个更加罪恶的男人哈利,在监狱里发现了本的秘密,他盯上了本的一家,哈利是个更加复杂的人物,他是牧师,可是他犯下了更多的罪恶,他痛恨女人却忍不住去看女人舞蹈,他诱骗薇拉又折磨打击她,他就像他自己身上的纹身一般爱恨交缠,那左手的hate(恨)与右手的love(爱)一般令人触目惊心,他骑着马在暗夜中唱着歌,在黑夜中与老妇人对峙却唱着诗意的歌,不禁感叹,爱与恨真是一个人的两只手一样,绞在一起。善与恶也是。
或许这也是本片想要表达的,人类如约翰与佩尔一般,茫然无着,可是作为父亲一般存在的神,并不能给他们指明方向,而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安排折磨人类,人类唯有如老妇人理查德口中所说的:唯有忍耐。
两任父亲带给孩子的只有痛苦与怀疑,杀戮与背叛,反倒是最后丽莲·吉许扮演的老妇人成为了救赎孩子们的对象。丽莲·吉许老了依然美丽优雅,她给孩子们带来了安全感,她认得清善与恶,也有行动力,她认清了人们的缺点依然选择包容他们而不是改造他们,看片子的过程中我一度认为导演是厌女的,或者他理解的宗教是厌女的,可是他最终塑造出了这样一个或许不尽完美却接近于神的老妇人——渴望爱却不让爱成为自己的软肋,付出爱却不以爱为负担与要挟,一个大地之母的温和形象。
或许神,真是一位女性也说不定。
欢迎关注我的个人公众号:
1.剪影:强光与阴影的一线之隔
2.框式构图:被围困的猎物
3.烟雾中的人与水底的人
4.不是框式构图但依然被围困的人
5.两张人物面部轮廓阴影
ps:《猎人之夜》的摄影强在打光上,其中最为人道也的就是剪影的使用,几乎无处不在,但丝毫没有被滥用的感觉,越看越觉得是一种享受而不是摄影技穷的无奈之举。黑白电影的魅力之一就是看摄影(除开自然主义摄影),某种程度上黑白片胜于彩色片之处,与无声片胜于有声片之处是相对应的,都是因为有所缺失而在视觉形式上更为大胆更为纯粹。当然本片的音乐也是很精致的。
Film noir风格的fairy tale. 自从看了Psycho之后我好像特别会喜爱这种拦腰斩断的叙事,感觉很奇妙。虽然看的时候觉得有亮点但没到五星,但是看完之后我脑子里不仅仅一直在惊叹水中女尸、善恶合唱的经典场景,也在回味小动物的镜头,手指上的字母等等细节,越想越有味,五星~
#重看#大部分女性角色都很愚蠢,大篇宗教说教显得无聊臃肿;蛛网鸟笼暗指觊觎纯洁孩子的阴影,动物世界弱肉强食的比喻明显,河岸一段写意,恶魔的剪影师从表现主义明显;摄影光感好,颗粒状饱满。
果然是部充满恐怖诗意的神片,上半部分是HATE,下半部分是LOVE,邪恶的部分和善良的部分都很有力,当代表恶魔的神父和代表守护天使的老太太唱同一首歌时那善恶正面对峙的紧张场面真叫人激动。
摄影被拍出了超现实主义的感觉,只是后半段的故事实在是让人不敢恭维。
查尔斯·劳顿唯一导演作品。①宗教隐喻:摩西,耶稣,圣母,妄称主名假先知。②父权缺席同[无因的反叛]。③米彻姆演绎了影史最佳反派候选,可怖剪影露面。④刺穿裤袋的折刀。⑤左手Hate右手Love。⑥如微缩教堂圣徒受难的谋杀场景。⑦湖底女尸&秀发水草。⑧晨光中的绝美双房。⑨创伤+撕碎的布偶。(9.0/10)
查尔斯劳顿,首次即是末次,孤导成就经典,总是被当作近乎玄妙的影史佳话去提及,可当中似乎也存在某种必然:为什么此事刚好落在Film-Noir?因为黑片可以算是自身通配风格特征太过鲜明突出而极易吞噬导演个人特质的一种极富魅力的电影类型。想想是不是如此?光影明暗让摄影吃重,拿腔作调让演员吃重,复杂反转让编剧吃重……导演只需要让这些吃重并高标的专业环节协调整合在一起不要出现1+1<2即可完成任务。……https://www.douban.com/people/hitchitsch/status/2069200689/
那河床中的女尸,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滟影, 在心头荡漾,做一条水草,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想逃?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追逐,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猎人的夜晚…
越来越觉得,跟众多经典老片的相遇。早有早的好,晚有晚的好。开场方式就不一般,之后像个常见的悬疑片,但在逃往河流开始,美妙得令人吃惊。凶险戏份全部发生在黑夜,结尾则是大雪纷飞。
不算一部典型的黑色电影,但光线运用太特么“黑”了!!暂时读不出宗教隐喻,只觉得约翰和佩尔像格林童话里撒面包屑的小兄妹。或说故事本身就像个黑童话,约翰对着继父大喊“I don’t wanna it, dad,it's too much!”的模样让人唏嘘不已。缺陷在好几处剪辑有明显跳跃感,对钱和牧师的后续交代也过于仓
开场五分钟就被摄影震撼了,太考究精致。水底沉尸和两个孩子逃亡的画面拍得几近梦幻。最厉害的是,经济崩溃+宗教隐喻+经典恐怖角色蓝胡子,蕴含丰富的人性转折和本地文化,不能完全理解,又大体感知。小男孩求助却遭遇老头喝醉的那段儿,彻底点破电影的重要观点——谁都靠不住…
表现主义的摄影构图混搭上这样一个融合了童真、宗教、冒险、悬疑等类型元素的黑色犯罪故事在当时也确实是够另类的了。罗伯特米彻姆沉着的塑造出了影史上一个极为纯粹却又复杂的恶棍形象。
4星半,很大程度得益于黑色电影布光与质朴而诗意化的摄影连用。《猎》将黑色电影以及自然主义的手法的有机结合,导演用黑色情节剧的形式叙述一个类似翻版汤姆索亚历险记的童话故事,。它是一部宣扬基督教教义的影片却揭露了教会的伪善这一社会问题。孩子们作为成人世界欲望的牺牲品而默默承受一切
影片前半部很好,水下女尸的镜头特别特别美!但后半部分非常拖沓,而且宗教色彩和说教意味太浓!糟蹋了好片子。而且两个小孩斗大反派的设计也太幼稚太喜剧化。//20151213资料馆大银幕二刷。时隔四年再看,感觉比上一次好多了!之前的我的看法字怎么这么幼稚……三星改四星
这种表演夸张处处弥漫着愚蠢以及对女性歧视的片子让人怎么评价啊?前半段还可以,后半段实在跟不上人物思维了,或许大概是我比较蠢。。岁月蹉跎,慎选狱友和电影
重看袪魅。就有限观影量来说,此片和《欧洲特快车》是我所见过的电影摄影中运用剪影效果最好的两部—查询资料得知后者也受本片影响颇深。与Love&Hate一样二元的是男人&女人、庸众&先知:厌女情绪贯穿本片,无所不用其极地宣泄对于女性的恶意;比邪恶更加无可救药的是愚蠢,庸众的保守、怯懦、愚忠、易怒构成时代背景下的低压槽。值得玩味的是片中略显突兀的汽车、火车、轮船的特写与声效,联系上查尔斯•劳顿真正进入主线叙事的缘由—孩子们的父亲为家庭解忧故铤而走险,留下一笔遗产,所批判的核心自然还是资本主义大萧条下人的生存困境。但从个人角度来说,套用圣经故事却在片中流露出“人无法受到上帝的感召与宗教的感化”的绝望情绪,恕难以理解。
悬疑不逊于希区柯克,对风光人情的描画能力比肩约翰·福特,布光和摄影的美感又盖过了威廉·惠勒,天才演员查尔斯·劳顿一生只导演过这一部电影,在黑白、明暗对比强烈,几近剪影的影像中,集杀人狂与神职人员身份与一体的变态者成为了主角, 上映初期票房惨败,但最终被认为是美国50年代最伟大的电
纵有巨大的缺陷也掩盖不了闪光处的耀眼夺目,大量深焦镜头和高对比度摄影绝不仅仅是技术牛和感官美,更是对主题的强劲助力;米查姆也是坏的魅力四射,胆战心惊。
象征意义浓厚,后半段摄影风格开始彰显,美不胜收。夜空里悬挂的蛛网,岸边静止的蟾蜍,一轮弯月映照在波光粼粼的河面上,两兄妹坐在小舟行慢慢飘荡,逃离罪恶的故土,这让人神伤。
太漂亮了这画面,最美的永远是黑白。宗教意味下的悬疑故事,打光和构图是顶级的,左手仇恨右手爱,但其实只是个狡诈虚伪的假先知。结构上是标准的经典模式,至上美感。
1.一个人辨别不了善恶,便容易在善恶天枰上往恶的那端倾斜。2.影片之美难以形容。3.再浓的黑,也有光亮存在。4.我们总是从小就在忍受着生活给我们带来的苦难,渴望一个出口,那不是别人带来的,而是自己一直坚持、一直努力所换来的。我们忍受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