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影记】为了伽耶子
⑴伽耶子又名“川子”。1967年火车上。街本先生。读高中二年级的伽耶子。早上山中(曾经那个调皮的朝鲜小男孩)。时间界限:十年不见。1945年,艾可母亲之死。老母亲的笑声配以大海、天空、群鸟的画面。人字形大雁排空飞过。
⑵小栗康平善于处理人物内心巨大的悲痛。比之于《泥之河》,小栗康平在此作中更而投注了一番伤痛之感。沙滩上的人偶残骸,一抹暗黑的隐喻。一个叫做沙梨的小孩,蛤弩咨。“包括日本小孩在内,日本人全部都不是好东西!”山中和伽耶子一起划船。一群中老年人在开阔的土地上载歌载舞。朝鲜民族歌舞:“夜空中满天星斗,河流边有很多的石头,我的爱人啊,像蝴蝶一样飞走了,只剩下我一个人孤苦伶仃,我的青春已成为昔日的黄花,今天的我已是满头白发。夜空中满天星斗,就像我心里的烦恼一样多,……”歌舞后,人们围坐下来野餐。
⑶两种文化的无形对峙。日本与朝鲜。小栗康平用了大量篇幅来呈现爱情的无奈与伤痛。“哥哥,我们走吧!”“我一直在想,我们相爱只是我们俩的事,为什么他们要阻挠呢?”她抱着他流泪。她把手插在他的口袋里,跟着走。“终于找到你了。”双翘板。两个人趴在地上,贴着耳朵听地底下水管的声音,互相看向对方,伽耶子默默地流泪。
⑷悲剧的张力,彰显于全片中的两个“十年”。白茫茫的雪地(10年前的回忆)。人群在雪地上慢慢地跋涉着。“你要去哪里?”“跨过大海。”“为什么?”“那里有我的将来。”小男孩身上涌现出山中过去的影子。及至山中终于再去看伽耶子时,她已经去世三年了。雪地中玩耍的小女孩。“你教什么名字?”“川子。”原来,一切传承都在静静的守候中被完成了。
2 ) 《为了伽倻子》:无非愚行的桎梏
我看着他们的痛苦,一处是被日本人欺凌的朝鲜人,另一处是女儿和朝鲜人好上了的日本母亲,他们捶胸顿足,痛不欲生。好像是两种痛苦,来自不同的性别不同的种族,但是,痛苦的情致别无二致,而痛苦的原因也是一个,那是一个标签,种族。我看着,说不清楚惋惜或是愤懑的一种心情,只知道的,是人类作茧自缚的类似悲剧还会一再上演,换个对象,换个话题,换个标签,好,我们从头来过。 痛苦——为了人为的规则,我们痛苦不堪,我们郁郁成结,我们以为是天大的事,可是过了50年,再来看,不过是种族,可那毕竟是我们的经过。该怎么说呢?我们又该怎样看待今天解不开的那些结,或者可以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去审视,以为一切从远处来看,不过如此,都会过去的,那些痛苦,不管当时怎样磨折我们,长远来看,如此微不足道,以至于自己也要哂笑不已,真是那样吗,可当其时,那些标签,甚至可以要人的命。 那位日本母亲,因为女儿坚定的跟着朝鲜人,离开家,而郁郁而终,英年早逝。不可挽回。她捶胸顿足的痛哭流涕今天看来多么可笑,女儿不是对她喊出来了么,这是她的幸福,可是母亲不肯给,因为时代,那个时代朝鲜人在日本是低等的,通婚是要被人看不起的。 一切还不都成了过往烟云。但是今天,还是会有很多的事,束缚我们,而那些事,在若干年后,会被那时的人哂笑不已。当其实的我们,却被百般磨折。付出去的那些情感、那些怨恨,可曾值得?种族问题,在今天依然存在,也许改头换面,类似通婚这样的事,已经可以被接受,但是,在不同的地域,可能依然在束缚着那里的人们。罗素曾经因地域不同则规则不同而对道德的标准进行过质疑。今天可以宽容处之的,当时却是伤风败俗。同理,今天无法调和的,是不是有一天就可以相逢一笑呢。希望那不要只是我们美好的愿望。 在小栗康平的这部电影里,还是一如既往看到动作缓慢的人,也许那是那个时代的人独有的,今天我们习惯了步履匆匆,我们有了更大的视野,我们看淡一些事,看重另一些事,但不知道这是进步还是倒退。我们只是在身不由己的走着,走着,越走越快,越走越停不下来,走向一个以为也许是好的未来,也许不是。 同事朋友去了玉龙雪山,拍回来的照片已经看不见覆盖的皑皑白雪,那些雪稀稀疏疏。我们猜是温室效应,全球性的物价上涨也与温室效应和能源短缺相关,地球正越来越不堪重负,北方的家里30多度,我在南方凉风习习——不知道所处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而我们还在往前走,会走向哪里。我只知道那些在通往幸福的路上设置栅栏的,常常就是人本身。 看雪,在这电影里,白茫茫的,霸道的占据了画面,只有雪中央缓缓移动的人依稀可辨,那雪多美,人多么渺小,可就是觉得美,只有在电影里看么。 电影故事并不出奇,因为种族而有波折的爱情,因为偏见而郁郁早逝的母亲,在今天看来只是提醒着一段历史,在今天,同样束缚我们的,又是些什么呢,我很想想明白,却看不到未来,也看不清现在,对于历史我们只有嘲笑吗,又从中得到了些什么呢,人类的偏见与愚行在今天又以怎样的面目翻云覆雨,也要过若干年才幡然悔悟吗。 在小栗的电影里,自然总是那么美,大海、树、木屋、雪,每一次出现都像是绝美的画。还有那些神情肃然、行动凝重的人们,时间好像在那一刻停滞,袅袅的炊烟在斜房顶的木屋上缓缓地吹动,站在村子前的两个人,脸上没有欲望,那是那个年代才有的清醇。 在大街上,两个人伏下身子,学着水管工,倾听地下流水的声音,伽倻子的泪珠缓缓地滑落,他们想听见的,是不同种族的人的心声,听见了吗。这泪水是喜悦还是苦涩,什么时候才能流尽呢。
3 ) 人间世事皆幻像
记得有人问佐藤忠男,在日本的电影导演当中,风格似小津的有哪些人?他在纸上写下蒲山桐郎,小栗康平,周防正行。先撇开小栗的电影风格是否相似不谈,佐藤对小栗的重视却自不待言。无可否认,当今日本电影界最具大师风范的导演,小栗无疑是最被看好的一个。虽然迄今为止,他只拍过为数不多的几部影片(《泥河》、《为了伽椰子》、《死之棘》、《沉睡的男人》以及今夏才公映的《被埋葬的树木》),且只有《泥河》(我国当年公映过)和《死之棘》作过较大规模公映,然而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则不凡,小栗的前四部作品深受日本影评人好评,每一部都名列当年《电影旬报》年度十大之列,《泥河》更名列第一,《为了伽椰子》第二,《死之棘》及《沉睡的男人》第三,小栗的实力于此可见。小栗康平的电影,以其特出的影像风格、宽阔恢宏的视野及深邃博大的内涵,表现出他善于借影像来思考观察人生的杰出才华。
小栗康平作品的特色,简言之,有以下几点:一,多取材于文学作品。像其同时代人敕使河原宏(改编安部公房作品表现突出)、柳田光男(改编中上健次作品成其代表作),小栗康平也是改编文学作品的行家里手,不过他改编的作品,不限于某一名家,而是根据自己需要而取:《泥河》改编自名作家宫本辉获太宰治赏的小说《泥之川》,《为了伽椰子》的原作则是日裔朝鲜人李恢成的作品,《死之棘》则来自另一日本作家、“战后文学”重要代表岛尾敏雄的以“私小说”形式写成的小说。直到第四部作品《沉睡的男人》,小栗才尝试自编自导,自己操刀剧本。小栗改编文学作品,并没有一般导演常见的被原著压扁抬不起头的情形,反而将自己对人生的观察和体会有机地融汇作品中,有感于发,原作成为容载他观察和观念的最好载体,拍出来的电影总是焕发出夺目的光彩。二,作为战后年代出生的人,小栗康平却异乎寻常地对战争抱以极大的关注,前三者佳作都是他透过日本战时战后的社会状况的变迁来反思战争对于人的影响。《泥河》讲述战后一代如何承受战争的痕迹带来的成长的痛苦;《为了伽椰子》讲述战争中日本人对朝鲜人的歧视和两个民族间的仇恨如何波及到战后十多年的朝日男女的生活。《死之棘》透过战后一个日本家庭生活濒于崩溃的经历,来呈现日本人生活中战时和战后“斩不断理还乱”的关系纠缠以由此造成的痛苦。小栗对于战争主题的探讨,其深度和广度在现当代日本导演中堪称独一无二。三,作品的形式和风格有机地配合,尤其是人称他神似小津的长镜头和不动声色的静态氛围描写,与其作品沉重厚实的内涵水乳交融,突破小津描写静态家庭生活的框框,获得更深远的意义。
《泥河》:观照战后人间悲辛
《泥河》是小栗康平首部作品,然出手即不凡,勇夺《电影旬报》年度十大头名交椅,更获邀代表日本参加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角逐,其精湛的品质也获得国际国内影评人的赞叹。
《泥河》以小孩子天真的眼光来看战后的苦痛世间的实相,极具张力。故事讲述一九五五年,信雄的父母在大阪某河边开了一家“浪花”小饭馆,信雄因此得以接触到来自附近贫民区的主顾的不幸生活:取蚯蚓的老人堕水失踪;赶马车干苦力活的粗壮男人被马车辗毙于轮下。信雄随后认识了在正对他家饭馆的河岸的一艘房船上生活的一对姐弟银子和喜一,发展出一段真挚的友谊。然而,母亲被生计所迫从事的不堪见人的职业,使银子喜一姐弟脸上终日罩上了阴郁不乐的神情。而当信雄无意间偷窥到银子和喜一的母亲卖淫的情景,他们的友谊也告终结。结尾,在信雄的千呼万唤中,银子一家的房船缓缓远去,船窗紧闭,信雄无法再见他们最后一面。这是影片最撕心裂肺的时刻,写尽了童真在残酷的世相中滴血的沉重。
小栗康平说,片名要表现的是,河由水及泥构成,片中的小孩子们享受到了如水清澄的快光,最终却要面对包围他们的沉厚粘稠、甩也甩不掉的泥沼般的现实,他们必得在此痛苦的泥沼滋养下成长。
《泥河》的影像风格静定、简练、凝净,乍看似乎与电影表达的沉痛人间之主旨格格不入,其实这正是小栗康平的匠心独运,不是心血来潮的一时灵感。《泥河》故事发生的背景,正当战后日本人想通过忘掉过往战争伤痕,重建新生活的时期。影片的静寂氛围,正是当时看时心平气和的社会气氛的呈现,然而战争的痕迹无处不在,不是想抹掉就抹得掉:信雄现在的母亲不是他的真正母亲;父亲有段时间突然离家出走;更甚者是银子喜一姐弟一家的严酷生活情景,更是战争的直接产物。信雄窥见银子喜一母亲卖淫场景后和姐弟俩无言的相对,更将无法掩映的战争的余痕推至极致。所以电影宁静的氛围,根本不是小津式的云淡风清的心境抒写,或者对水乡美丽的捕捉,而是对那弥漫于世间的无言的痛楚的表达。结尾喜一一家开船远去,不肯打开窗面对信雄,是以不作沟通来竭力遗忘历史遗留下来的痛苦。纯真的信雄,在大惑不解中,渐渐地领会到成长中将要面临的残酷实相。
《为了伽椰子》:以爱超越仇恨
崔洋一的《血与骨》,以史诗的形式描写在日朝鲜人家族数十年承受的创巨深痛,其实小栗康平的《为了伽椰子》更早于崔洋一涉及在日朝鲜人题材。小栗的《为了伽椰子》在某种程度上和崔洋一的作品有相同之处,首先都是改编自日裔朝鲜作家的作品,其次电影都带有各自的自传色彩,《为了伽椰子》的伽椰子一家曾在日据时代的朝鲜生活过,小栗的父亲同样有这种经历。但是《为了伽椰子》与《血与肉》的不同之处,不是描写一国一家的经历,而是借两国人两个家庭的经历来透视战争留给人的创伤。
故事讲述二战结束后十几年,朝鲜青年山中到日本东京求学,其间探访以前日据时代在朝鲜认识的一家日本人,和他们的天真可爱的女儿伽椰子相爱,在当时日本人歧视和殴打在日朝鲜人的大背景下,这段爱情显得特别困难,遭遇到巨大的压力。虽然他们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山口放弃了学业,伽椰子为爱离开父母,两人试图构筑起超越民族仇恨的爱情堡垒。然而现实却将他们的美梦碾得粉碎,朝鲜人和日本人的家庭最终都陷入绝望的境地。
《为了伽椰子》的以冷隽阴晦的影像风格,刻划弥漫于战后的战前的气氛,如何压抑人们的正常生活。小栗常将人物故事置于暗无天日的场景下,或阴晦荒芜的阴天的海滩,或是暗夜中的长街,将一异国恋人不容于世的爱情痛苦和生存悲哀表露无遗。显然,导演想要借助这对男女的经达,表达“以爱超越仇恨,重建生活”的主旨,片中伽椰子说:为何我们两人之间的爱情,不可以只是我们两人间的事?山中也质问伽椰子的父亲:为何以前在朝鲜,我们可以和平共处,而在战后的这里,却不可以?《为了伽椰子》检视战争给两国人民带来的深深伤痕,颇有功力,不是流于肤浅偏颇的刻划,且对在日朝鲜人的受到痛苦有深切的刻划,片中更以一个在日朝鲜青年的眼光来观照世界,完全超越一般日本导演的格局,甚为难得。
《死之棘》:战时战后的纠结
小栗康平野心最大、风格最为圆融、成就也最高最广为人知的作品。电影改编自岛尾敏雄以“私小说”体裁写成的小说,借一位作家的家庭生活的趋于解体的经历,来透视日本人生活中战时战后纠缠不清的状态,某方面看是对《泥河》“遗忘”主题探讨的延续与深化。
敏雄战前是日本兵,认识了美宝,战后两人结婚,有子女两人,一家四口生活在东京,丈夫潜心写作,并因此和文学上相知的女性发生婚外情。妻子不能接受事实,精神趋于分裂,时不时变得歇斯底里,让丈夫心力交瘁,几欲自杀了结一切。最后决意带妻子到深山中养伤,重新面对以前的纠结,试图重建新生活。
《死之棘》表面是反映日本家庭生活在战后的解体危机,然按汤祯兆的说法,其实隐藏着战时与战后的关系纠缠。妻子与情人对于男主角敏雄来说,正好是战时和战后的状态在他心中角力的反映。开始,他向妻子道歉,以为就此可以平息婚姻危机,且以为凭借写作可以对过去的经历加以升华解脱,然而妻子不时复发的症状和对他的纠缠,正如过去的经历如幽灵不散,他根本逃避不了。电影的结局表明,惟有拿出坚毅沉潜的态度,正视过去的一切,才有使生活重新走上转轨的重生机会。这是小栗康平检讨日本人对战争的态度而开出的药方:忘记无济于事,逃避更不是办法,惟有正确面对,认真处理,才有可能有良好的未来。这个结论无疑是积极的,至今仍不乏现实意义。
至于影像风格方面,更见经营,处处追摹原作“私小说”以“文语”推动情节以及交代心境的处理手法,以亦步亦趋的影像形式上的有机配合,如将夫妇间互相盘问及交谈的场面,以带背镜头或把另一人置于景框外的方法,令到剧中人如同对着观众诉说自己的心境,务求将内心的痛苦尽情披露,追求的正是“私小说”的“独白”或“告白”色彩。而电影仿似小津的空镜或宁静的镜头,其作用一如《泥河》,是呈现主角不欲言之、无以言之的痛苦的载体。
《沉睡的男人》:生死的招魂
看《沉睡的男人》,和小栗的前作在内容题结旨上几乎很难承接起来,一时令人摸不着头脑。故事讲述群马县某深山里有一叫“温泉町”的小镇,有一个男人因雪崩而长眠不醒,一对老夫妇每日照料他,这个镇上各种各样的人也来探访他,包括他幼时最好的朋友,大家商议用种种法来来唤酲他,未果。在影片最后经过招魂后,他神秘地消失,现身森林中,和在当地酒吧的菲律宾女人相偕隐去。最好的朋友到山上和他话别,眼见显出他的巨大幻影,非常神秘。其后,镇中的生活复归于常。
《沉睡的男人》将故事背景置于寺山修司的故乡群马,将现实与当地神秘的风土、环境与风俗结合,以一个男人的长眠不醒来看其对邻里亲朋的反应,看他们如何使尽种种办法甚至招魂的法子来唤醒他,后来和菲律宾女人离奇消失,以及以幻影显示身,主题颇值得揣摩。影片结尾以这个沉睡的男人和当地的同一姿势平卧的神像的平行并置,以及男人的神秘显身和显影,似乎是小栗以一种存在于日本的神话原型,来观照这个神秘地方的人们的真幻交接的生存状态和一种对待生命的态度。长镜头和空镜的运用更为纯熟,片中的不少场景或令人想起小津《东京物语》中老母病亡场景,结尾海市蜃楼的幻景则很有寺山修司的诡异味道,很耐人寻味。《沉睡的男人》不是一时容易摸清底细的影片,我自问也无力做更深的探讨,姑待有心人做出分梳。
代死我了
留在日本的朝鲜人。
3 268 有关流亡朝鲜人的电影总是阴暗的
造型化的人,造型化的物,造型化的空间,造型化的表演。导演是什么?当心跳暂停,船也在屏幕边缘停住。拍一段突兀的床戏仅仅是为了拍鲜红落日下赤裸的人体。该如何找寻空间,如何等待时刻,如何选择角度。导演是大地的听诊器。
和平万岁。
愛是凝望又離開,小栗康平的手法很高,但姿態就有點低了 with Anana
6/10。运用细腻的表情变化和小幅度的动作塑造人物心理,片中朝鲜族的老夫妇每每想到战争中失去母亲的孙子,老头只能强忍伤痛、低头拿着烟杆不语,听身着白衣的老太太哭诉。当伽椰子告诉相俊他们是化小的事情,走到屋外,清脆的鸟叫、浪花拍打岸和海风吹动菜园子的声音层次分明,酝酿空气中静默的美感。伽耶子对相俊的告白如平静的宣泄,他们将头贴着地聆听象征爱意翻滚的地下水声,看着相俊的伽耶子眼角滑落泪水。小栗康平的森林情结最令人难忘,冷寂空灵的树木光秃秃的连皮也掉光,将暗夜的树林与结尾处白雪皑皑的列队行走形成一番对比,木质颜色的房屋、特意把群演放置于构图水平线正中央,构图和谐融洽,这部虽然没有《梦幻森林》中将折叠小船放在河面的小女孩,或《睡男》山间浓雾上挥手道别的光芒人影等仪式感,但将历史揉碎进细碎日常的效果柔和。
3.5;战争阴影笼罩下的爱情夭亡,个体始终为历史沉重的包袱所碾压,无法丢弃的家国意识,无法直面的身份认同,在民族沟壑和地缘屏障的双重作用下,即使再浓烈的感情也无法拯救。小栗康平作品虽不多,但质量稳定,风格一如既往的沉郁顿挫,充满漫长的凝思。
爱超越仇恨
为了伽耶子。
同样的题材,小栗的讲述没有崔洋一跌宕曲折,更多的是他一贯的平缓,潺潺中孕育着时不时的冲击,一如掌心的纹,纠结而延伸。当伽椰子说为何我们的爱情不可以只是我们两人的事?阴霾的天空下墨出沉重的主题。导演御用的安藤摄影和毛利配乐还是那么出彩。三星半。
或者對小栗康平期望過高,《爲了伽倻子》和《眠之男》都差強人意
相見好。
拍了三年
画面很美,感情很美
所处家庭存在着战争殖民遗留下来的身份认知问题,并由此引发的下一代年轻人爱恨情仇的故事。节奏散漫、剪辑跳跃,难以入戏,难以动情。而这也是这位导演一贯风格,除了处女作《泥之河》让我深爱,其余作品我都喜欢不来。
war never ends, love never fades.
本来不错的电影差不多要给字幕毁了。小栗康平导演的,上一部宫本辉的作品泥の河,字幕里满是小龙小凤的,而这一部李恢成的居然靠猜剧情把字幕翻译到了condom方向去了。在满是错误的情况下,靠着部分的日语听力结合英字给看下来。朝鲜养父母不愿让女儿再经历他们所经历的,竭力地阻止一段情缘,而被时代和民族捆住的爱情,只有放手才能各自自由
小栗康平导演和小津安二郎,侯孝贤拍戏是同一个路子。美好的爱情在现实面前无法继续,拍得比《山楂树》强多了。能把青年演员调教成这样,小栗导演很不简单。景色很好。女主角南果步是渡边谦的现任老婆,曾经出演田老师的《吴清源》。
地下水渗出流经沙砾的声音,原来就是热泪滴到地面的声音。听不见,又听得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