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D

蓝色茉莉

剧情片美国2013

主演:凯特·布兰切特莎莉·霍金斯亚历克·鲍德温安德鲁·戴斯·克雷鲍比·坎纳瓦尔路易·C·K彼得·萨斯加德阿尔登·埃伦瑞奇迈克尔·斯图巴

导演:伍迪·艾伦

剧照

蓝色茉莉 剧照 NO.1 蓝色茉莉 剧照 NO.2 蓝色茉莉 剧照 NO.3 蓝色茉莉 剧照 NO.4 蓝色茉莉 剧照 NO.5 蓝色茉莉 剧照 NO.6 蓝色茉莉 剧照 NO.13 蓝色茉莉 剧照 NO.14 蓝色茉莉 剧照 NO.15 蓝色茉莉 剧照 NO.16 蓝色茉莉 剧照 NO.17 蓝色茉莉 剧照 NO.18 蓝色茉莉 剧照 NO.19 蓝色茉莉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04 15:02

详细剧情

  Jasmine(凯特·布兰切特 Cate Blanchett 饰)的丈夫Hal因为商业诈骗罪被捕入狱并在狱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一贫如洗的她只能离开纽约来到旧金山投靠她的妹妹Ginger(莎莉·霍金斯 Sally Hawkins 饰)。从挥金如土的生活瞬间回到普通人的世界,Jasmine精神崩溃了,她经常自言自语,并沉浸在对往日的回忆中,和周围的人格格不入。她不喜欢Ginger的前夫Aguie,更不喜欢Ginger现在的男朋友Chill。Jasmine在一个牙医诊所找到了份工作,同时回到学校上课,但她的生活仍旧一团糟。直到在一个派对上,她邂逅了一个公务员,他风趣英俊又有钱,很快就赢得了Jasmine的心。Jasmine的生活似乎回到了正轨,就在他们准备购买结婚戒指的时候,Ginger前夫Augie的出现又让她的世界昏天暗地......

长篇影评

1 ) 纽约名媛崩溃记

【Spoiler Alert! 以下内容涉及剧情泄露,可能影响观看】 《蓝色茉莉》是部好戏。不过,这并不是说它有多完美,而是说电影的戏很足,有趣、好笑,演员很有味,内容挺出彩。 女王范的凯特·布兰切特演活了一个可笑的名媛——同时也是一个虚假又虚弱、精神濒临崩溃的女人。她陷入人生低谷,严重依赖药物。她跟陌生人倾谈,自说自话。由于实在无处可去,她从高贵的东区纽约来到了接地气的西区旧金山,从高高在上的名流生活掉进了社会底层的普通生活,即便如此,她始终不愿接受人生落差,对妹妹等人冷言冷语,认为周围人的存在都是对她的羞辱。面对人生难得出现的亮色,她又上演了过去的恶习,编织起脆弱可笑的谎言。 自然而然,面对这样一个喜欢撒谎的人物,电影也撒起了谎。对于名媛为何破落,众叛亲离,形单影只。电影一直隐瞒了真正原因,以为她的境况只是人生的恶意玩笑,直到最后皆大欢喜之际,突然来了个致命一击,推翻了之前所有。 伍迪·艾伦把故事编得滴水不漏,一般电影里,经常会出现废的人物,比如妹妹的前夫,这种倒血霉的角色,很多导演只会把他当做真正的倒霉蛋,数落完就遗忘了他的存在。结果,他到最后又跑了出来。还有那个神出鬼没的儿子,看起来好像也是一个无足轻重的角色,岂不料,电影的最大谜底由他揭开。 与此同时,导演还擅长制造反差,令观众产生错觉。 先是开篇,名媛和老太从飞机上到飞机下,一路侃侃而谈,甚至大谈性爱花样,令人错以为她们是最大年龄差的姐妹淘,结果下一处,老太原来根本不认识她,勾起了观众对名媛的好奇心。然后是一百八十度的反转,原来名媛和老公是闹掰了,无力挽回,根本不是什么意外被抓。就连老公的出轨曝光也非常戏剧,蒙在鼓里的就名媛自己。 名媛与妹妹关系冷淡,即便落了魄,她也不忘用过去的三观来对妹妹进行洗脑,否定她的一切切。当观众以为,通过一次偶然的社交活动,姐妹俩都要找到真爱,人生翻开新篇章,结果,就像《赛末点》的网球,命运的天平突然倾斜向另一边,人生还是没有变化,甚至更见惨淡。最后,连听名媛倾诉的人都没有了。这个时候,《蓝色茉莉》不像伍迪·艾伦风格的爱情喜剧,而是不留情面的嘲弄讽刺。 在故事行进过程中,电影会比较随意地切入到过去的生活当中,有些是充当插叙,有些是记忆闪回,而有些就是借他人之口,将名媛的过去和现在缝合在一起。所有这一切,构成了“名媛之所以会变成这样”的戏肉。近乎意识流跳跃的处理方式,也像极了名媛的精神状况,她无法摆脱过去,不受控制地掉进其中。 布兰切特制造了名媛的两面生活,一度目中无人,嫌弃亲戚,不可一世。知道丈夫出轨后,无能无力地抓狂,浑身抽搐,以至于神经抽风到歇斯底。她确实演得非常卖力跟用力,从头到尾都处在一种可怜但更可恨的状态。这个憎恨过去的女人,她终究还是留恋过去,无法自拔。她所害怕的,只不过是失去那种生活,尤其是失去构建上流生活的关键人物——她丈夫。她越是否定,越是痛恨,愈发暴露自己的苍白,躯壳内一无所有。 在故事以外,《蓝色茉莉》很像伍迪·艾伦电影的名流代表,夸夸其谈,自诩贵族豪门,结果不堪一击。这样一个人,突然掉进了迈克·李的底层人民生活当中,处处不对劲,制造着笑料。莎莉·霍金斯继续出演脱线的小人物,姐姐虐她千百遍,她却一直充当傻呵呵的老好人。 这个故事最可爱的,反而是妹妹一家。她的前夫,没有过激的反应。她的男友,在超市里留下了热泪。她的两个儿子,居然也充当了姑姑的人生听众。与之相反,在名媛的世界里,她自己的冷漠虚伪就不用多说了,老公更是一个自私可笑的人物。至于他儿子,到头来还是摊着手,认为一切都跟自己没关系了。显然,伍迪·艾伦否定了上流社会的光鲜,借男女之事,令他们的丑态现行,丝毫不留情。 一直到最后,名媛还是无法忘怀过去。她试图哼起跟丈夫相识的那首《蓝月亮》,无奈,她好像连歌词都记不起来了。恐怕,没有比这还可悲的事情了。忧郁的蓝色,忧郁的茉莉。【名牌】

2 ) 迷失的骄傲

骄傲的人最怕迷失。如果骄傲失去了支撑它的理由,那么人生的意义都被颠覆了。

暑期档,能让人迫不及待滴在首映日就奔入电影院的片子不多。于是和Woody Allen一年一度的约会尤其被我所期待。去年上映时间略早,那个周五,我一下课就奔出死丢丢,去看《爱在罗马》。天气很热,小小的放映厅里人很多,飘忽着汗味,我一边看着罗马的风光,一边看着仨小萌人Jesse,Ellen和Woody,一边怀念两年前在欧洲暴走的日子。今年又是这个时候,老爷子如约而至,Blue Jasmine上映,我已经毕业,首映日奔去看。同一个放映厅,来赴约New Yorker们再次欢聚,不知道有几个是去年同在一个放映厅出现的旧面孔?
Woody的开场不绕圈子,直接进入主线。Cate饰演的Jasmine,和To Rome with Love一样的开场场景:在飞机上就开始絮絮叨叨。这其实相当于一上来就像观众大喊:我是Woody Allen写的角色哈哈!包裹着百万美金在身上的Jasmine坐上三藩的出租,来到一个平凡的公寓门口,一下车的她趔趔趄趄,幽幽滴问了司机一个人生最深奥问题:
"Where am I, exactly?"
一句话点题!Jasmine的生活从所谓的天堂掉入所谓的地狱,骄傲遇上了天敌:迷失。
小老头开始让生活为Jasmine提供各种对比今昔的机会,剪辑开始在两个时间轴平行进行。没有一点花哨,质朴至极的剪辑,让我想起Rob Reiner的Flipped. 同样是平行叙事,质朴的剪辑,但是至少还有一个元素帮助观众们做转换:小男女主的画外独白。而这次小老头连这种辅助都不要了,好像完全不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就像奥斯卡那边颁奖他也只是在Bar里吹单簧管一样。剪辑的简洁并未影响电影情节的错落有致,老爷子娴熟无比滴这里吊吊我们胃口,那里和我们开开玩笑;台词高能爆笑依旧,女主角各种饱满,那么那些技术上的花哨确实可以成为浮云了,因为观众已经会大受打动了。
Jasmine过惯了贵妇生活(来自Park Avenue),Jasmine有好基因(Ginger一直在强调),Jasmine有好品味(各种名牌信手拈来),Jasmine是个骄傲的女人——Jasmine大破产(老公被捕,儿子in-law辍学失联,只剩一堆名牌没有钱)来借住妹妹Ginger家,完全无法把自己平静下来,反而越来越急躁。她急切滴想要跳出这个,不知为什么出现在自己生活中的大坑。她觉得自己没有做错,她觉得自己应该可以靠自己过淂很好。也是在这个时候,她开始反思自己之前的人生,她开始后悔没有拿到大学学位,她开始对自己产生怀疑。她颤抖着双手把药片送进嘴里,她本能滴想要继续学习:学电脑,然后学在线的室内设计课程。但是她必须先工作,她去牙医诊所当前台,放在柜台后面不合时宜的爱马仕包包仿佛预判了这个工作的夭折。
当一个大Party机会来临,唤起Jasmine太久没有机会表现的social之魂。平时满脸挫败与无奈的她在碰到新帅哥的时候,立刻高贵优雅如往昔起来。还没来得及学室内设计的她,立刻有了一个大房子来设计。看到这里,观众们开始犯嘀咕:原来她还是要靠男人啊最后……但是生活哪有这么容易,人艰不拆只是理想状态;当来拆穿的人出现,生活的假象立刻破裂,真实的艰辛在最后一幕Jasmine去见消失的没有血缘关系的儿子的时候开始爆发。她流着泪说:"I need you..." 而儿子只是平静滴告诉她,不要再来找他……
最后,Jasmine顶着湿湿的头发冲出Ginger的家却无处可去,她坐在路边的长椅上,名贵的衣服再也挡不住心中的迷茫,她望向远方,然后我们观众就在这个时候被强行带离了Jasmine的生活。

以前的Jasmine为自己的家庭骄傲,为自己的优雅骄傲,为自己的生活骄傲;她有点尖酸刻薄,但也不算虚荣成性。她乍看很惹人嫌,但又带有些悲剧的喜感,直率的虚伪,让你也恨不起来。老爷子其实对于Jasmine是带着喜爱的我觉得,虽然他自己说自己笔下的女人是他想象出的,不带有个人评判。虽然直到电影的结尾,我们看不到Jasmine有任何跳出生活之大坑的迹象,但换个角度想,其实她已经被打击了所有海市蜃楼般的救命稻草,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自我反思,接下来只能是从头开始,跌到谷底之后通常也会是越来越好的未来了。所以,我倒是相信历经挫折之后更坚韧的她,在电影的时间轴往后推会开始越过越好。
当我们条件比别人好,或者某些地方显得比别人有才能,骄傲就会产生。总是作为贬义词出现的骄傲,它的理由是什么?很多时候都因为一些不是自己靠努力挣来的东西。有可能是天分,有可能是家境,有可能是外表……骄傲的理由总是那么容易被推翻,于是,骄傲的人倒是更加容易获得反思自己的机会。NYTimes有一句评论说:"Jasmine maybe deeply struggled, at least she's deep." 相比于Ginger,就是这种感觉。骄傲的人自我挣扎,倒是很有可能最后变成一个淡然而有趣的人。如果我有幸能有机会和Jasmine和Ginger之间选一位成为朋友,真正交流,那我还是愿意追随骄傲的Jasmine:她多有趣啊!

3 ) 最后她放下了那只铂金包

最后一个场景,jasmine湿着头发走出公寓的时候,她没有带着那只贯穿全剧的香槟色铂金包。那不仅仅是一只包,那是她海市蜃楼般奢华往昔生活的记忆,也是她在跌落到尘埃里重新开始生活的勇气,更是她最后的尊严。
jasmine是谁?是janet编制的梦想,出生卑微的Janet对幸福生活的渴望。虽然影片里jasmine对她的富太太“闺蜜”轻描淡写的说她在大学不过是混日子,但是矛盾的是,她后来对两个侄子的坦白里又说她曾经是优等生,靠着帮人看孩子赚零花钱。我更愿意相信后一个版本。生活在上层社会的jasmine怎么会让别人知道曾经那个贫穷、土气的janet?可以想见,曾经的janet对自己的生活有多么的不满意,她想努力学习赢得美好的未来,但又觉得这种希望是渺茫的。在矛盾和挣扎中,她遇到了高富帅hal。hal比janet大很多,还有一个差不多十岁的孩子。但这些对janet来说有什么关系呢?hal就是那个带她脱离苦海的救世主啊。janet不顾一切的扑进了hal的怀抱,迫不及待的放弃了过去的一切。终于,她变成了她梦想中的jasmine,可以穿着chanel挎着hermes周游世界,穿着Dior的小黑裙穿梭在酒会结识社会名流,日常生活只是瑜伽、普拉提、慈善晚宴和购物,不用工作,不用学习。她真的相信她就是jasmine了,气质优雅谈吐不俗,连名字都带着淡淡的茉莉芬芳。
任何美好的事情都是要付出代价的。为了维持jasmine的身份,她习惯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她对丈夫的金融诈骗置若罔闻,对丈夫屡次出轨也装聋作哑。她似乎以为只要相信了自己编造的谎言就能够维持已经摇摇欲坠的生活。她一边慌张的和过去的一切划清界限,不仅是土气的名字,还有妹妹Ginger,一边忙着塑造贵妇人jasmine。于是她被现实拉扯着走向了崩溃的边缘。我相信,所谓的法国女生只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当纸醉金迷的生活轰然坍塌,她迷失了。因为jasmine已经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她以及她拥有的一切都土崩瓦解。但更可怕的是janet也早已消失。现在的她没有学历,不会工作,多年的安逸生活更消磨了她的学习能力和奋斗精神,她已经没有资本做回janet了。她和janet的唯一联系只有妹妹Ginger了,她搬到妹妹家住一方面是确实走投无路,但更多是为了做回janet。但是多年来她都对妹妹怀着高人一头的优越感,自认为和妹妹不是一路人。其实,严格来说她们真的不在一个世界,一个从小是乖乖女,一个自幼叛逆,Ginger调侃自己从会走路开始就离家出走。对于这种差异,姐妹两都是心知肚明的,不同的是jasmine对妹妹带着嫌弃逐渐疏远,而Ginger面对姐姐有些自卑,但还是相当珍视这段没有血缘的亲情。
毕竟生活不是励志片,当jasmine回到妹妹身边时,发现一切都物是人非,从头开始谈何容易。jasmine看着Ginger生活的loser世界惶恐不安,她多么害怕成为他们的一员,于是她紧紧抓着她的lv行李箱,chanel外套和birkin包 ,对往昔生活念念不忘,又奢望能够找到捷径一步登天。终于,她拾起了最得心应手的武器——欺骗,骗别人,骗自己,直到又一次重重的摔了下去,但这一次她没有拿起铂金包。
当jasmine披着一头湿发坐在街边长椅上喃喃自语的时候,bluemoon的旋律响起。我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谈虚荣和欺骗的电影,更引导人思考梦想和自我的关系。人在任何时候都不应该把自我视为实现梦想的障碍,人的成长是不断的完善自我,而不是无情的割裂。jasmine的悲剧从她抛弃janet那一刻就注定了。

4 ) 不是你破框而生就是撞框而疯

金融风暴之后,好莱坞选取不同的角度拍了一批反思电影。优秀者如《Margin Call》,平庸者如《Wall Street: Money Never Sleeps》,大多是围绕金融系统去挖掘、展示,期间伴以人性与制度的碰撞,惊喜寥寥。严格意义上《Blue Jasmine》并不属于反思金融风暴的电影,但是似乎Jasmine的悲剧是由金融风暴而来——手法堪称低级的商业诈骗曝光,推倒了苦痛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导致J用数次崩溃来让观者追问:那些道貌岸然的商业骗子是否就是一切悲苦的源头?如果人人都能像Ginger她们那样活的真实,会不会一切都不一样了?——这似乎也能构成对金融风暴的反思。

只是如若这般论断该片,实在失于荒唐,Woody习惯拿某个“阶层”开涮,把悲剧归结为一小撮人不是老爷子的打法。但是如果归因于“上流社会”的虚伪,则更是对不起Cate精彩的演绎。cate的表演冲破了Woody设置的叙事结构,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形成了更为有力的反诘,从而让该片有了流传下去的生命力。

Woody在电影里设置了两个的阶层,一个“上流阶层”一个工薪阶层,J因为揭露丈夫欺诈导致自己破产,被迫由奢入简。这是故事发生的场域。笑点和泪点都是来源于场域冲突引发的尴尬。这也构成了在影片中牢不可破的框框,Jasmine的悲剧就是撞框而来。

生活中,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些社会的烙印,这些印记从出生就开始不断的强化。在你无法选择的家庭中,接受它能给你的物质和教育。在成长中接触到与你差不多的人,形成和他们差不多的价值观,走和他们差不多的人生路,然后这么一群人就被称为某个阶层。而这些阶层共同拥有的一些游戏规则就成了你日常生活可依靠的框架,遵循它,你会有安全感,违背它,就会受到强有力的惩罚,带来无穷尽的幻灭。如果无法得到拯救,就会崩溃如潮。

片中的J就是如此。让人唏嘘的是,她的悲剧并不是她做错了什么,或者她身边的人做错了什么,恰恰是他们都在按“正确”的方式行事。全做对了,结果让一女人疯了。

Augie曾经是个商界精英,赚钱的手段是在法律漏洞遮蔽下,用人的贪欲牟利。也许影片展现的极端了些,但是金融的本质不就是相对价值的变现么?不就是人的欲望与信任投射在时空经纬上的“骗术”吗?如金融风暴的产生,又怎么是某些机构某些国家的预谋呢?至少在A的阶层里,这样的行为不能称为“骗”,只能叫“聪明”、“幸运”而已。至于通奸、挥霍、伪善,不过游戏规则而已。大家都这样,都成本能了。已经不存在真实与否的判断。他们这样活着,就是他们的真实。

反观Ginger,她和她身边的人也是按着自属的阶层烙印生活着。有机会投机时一定会投机,否则也不会一直买彩票。有机会虚荣时一定虚荣,否则不会跳舞时还挎着某名牌包。有机会通奸时一定通奸,否则也不会被当成泄欲工具。只是“基因差了点”,性感指数不高,拿不到乱入上流社会的门票。至于被骗20万刀,那是因为想玩大投机可惜没有大投机的本领,学识和心智都不够……G们遵守的是他们的道德观,然后在这个框架里靠本能行事,没有那么多的杠杆、对冲做前戏,粗暴、辛辣。

被这两种“真实”放逐的就是J了。J在过阔日子的时候非常享受它的牢笼,塑性感,勤挥霍,办家宴,捐慈善,做的都对。除了不该妄想着还拥有“爱情”。爱情是两个独立生命之间的碰撞与融合。J已经被物化了,她能提供的一切都能用钱来买到。她口中的爱情,不过是一张饭票,一个通行证。揭穿A的骗局,就亲手毁掉了这个通行证,之后的追思,就只剩不合时宜了。

J一直不同意G的基因决定论调。而是把境遇的变迁归结于不努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J是对的。努力确实可以改变境遇。现代社会提供了一个相对比较靠谱的改变途径:教育。平民子弟通过教育确实可以最大程度的提升社会阶层。但是J对教育的理解出现了偏差,在之前,教育于她只是点缀,读人类学也好,健身也好,只是让她成为了一个聪明性感尤物,一旦被人宠幸,则弃之如草芥。在之后,教育是谋生技能的获得手段,只要发现可以谋生的“理想”捷径,也就不觉得有任何必要了。她从来没有希望通过教育而成为一个有抵抗异化能力的人。或者这是Woody的小狡黠?在 《Annie Hall》之后再次对知识型教育的补刀?

J也不同意G对她道德上的指控。片中有个对白相当精彩:J吊上了“金龟婿”,在家苦等电话不来,G说“也许是他发现你说谎,然后一走了之了呢?”J立马发飙“你能不能别提我撒谎了?!好吧,我确实编造了些事实,省略了些细节,但是总体上,我的情感、想法、我的幽默……这不就是我吗?”是的,这些都是她,也是“上流社会”需要的印记。只要隐藏的好,这能叫欺骗吗?这叫机智啊!是急才啊!只是倒霉的是她碰上了个政客,政客需要的是吉祥物。甩了J并不是因为J的欺骗,实在是因为J连危机公关都不懂,之前的烂账都摆不平,被拆穿了还居然“可耻”的情绪崩溃,就以这素质以后成了国会议员夫人还指不定捅什么篓子呢。所以赶紧以道德卫道士的姿态甩掉J拉倒。

在社会框架里撞的头破血流的J最后把希望放在继子身上,想从人伦处取些温暖,但是怎么可能呢?你只不过是个玩物,你曾给孩子的不过是些游戏币,他都出局了,能给你的也就是最后一击而已——“他让我幻灭,但我更恨你。”可怜的J,到这时候还不懂得继子的恨从何而来,还在哭着说“我很后悔我在那一刻做的”。好像不打举报电话她就不会疯了?唉。唉。唉!

任何社会,都有阶层。只要是人,就时刻处在阶层的桎梏下。但是,人之所以是人,之所以能创造阶层而后又能超脱,是因为生命的完整性与神圣性。阶层提供了某种生活的标准,但标准不是用来框定生活。一个健全的人,是有能力在任何标准下艺术化的生活,而不是只靠本能——何况这是社会强加给你的本能——去生活啊。这种能力,不就是佛家讲的人人皆有佛性吗?

遗憾的是,J成为健全人的可能性一直在被自己、被他人、被社会消磨着,而自己又没有觉悟的能力,终成大祸。至此J冲破了Woody预设的电影框架。感谢cate把J塑造成这样一个血肉丰满的女人,这并不是简单地“装疯扮傻拿影后”可以概括,她让电影再生长了!J的痛苦不再成为一种简单地对某一阶层的嘲讽,她用崩溃让观者去看人不能破框而生之后的悲苦。在影片中,几乎所有的人都成了本能驱动者,设置种种桎梏让彼此成为路人,哦,不,最后连路人也做不成了。

5 ) 《蓝色茉莉》剧作拉片笔记

《蓝色茉莉》是伍迪·艾伦在2013年执导的一部美国电影,主演凯特·布兰切特凭借此片荣获了第8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

记得第一次看这部电影是在那年奥斯卡刚刚过去,当时我并不了解伍迪·艾伦是谁,倒是被凯特·布兰切特精湛的演技所吸引,至此便成了“大魔王的粉丝”。

然而,在如今重看的时候,却发现伍迪·艾伦的剧本如此精妙,Jasmine这个人物像是剥洋葱般一层层褪去优雅华丽,只剩下可笑的虚荣。我很难说伍迪·艾伦对剧本里哪个人物有同情,情节与情节之间严丝合缝,过去同现在平行展开,在遥相呼应中形成了绝佳的讽刺。喜剧中的笑点永远是来自于人物或情节前后的落差,这部电影便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凯特·布兰切特 饰 Jasmine

莎莉·霍金斯 饰 Ginger

在这部影片的剧作设计上,近乎每一处都在体现“落差”,这种落差并非直接展现,而是通过片段与片段的拼贴,达到了讽刺的效果。

6 ) 放不下的自己

年少时总会有这样的梦想,长大之后要去见见世面,过更好的生活;当生活渐渐“物质化”了之后,年少时的梦想被各式各样的时尚包装着,在觥筹交错之间,仿佛觉得这就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直到这种幻觉,最终被生活所打败。直到这种幻觉,最终只是一个泡影。

Jasmine并非一直沉浸在幻觉中,只是现实的无奈,让她更为挣扎和难过,以至于无法直视。她试着去做点什么,去学点什么,但是这些并不是她所擅长的,这些看似有意义的事情并没有让她从一种失落的情绪中得到缓解。最终当她再次施展自己的交际手段,试图回归过去的生活状态时,却被意外所打败,刹那间一切的幻像再度化为乌有。

Jasmine所经历的,我们通常称其为“落差”。巨变越是剧烈,落差就越加明显,大多数的人在挣扎过一段时间之后会渐渐适应新的生活,而总会有这一些人,是永远无法完全适应下来的。因为或这或那的原因,他们放不下自己,无法接受自己必须承受的转变,在不同的环境面前试图延续自己从前的状态,从而与身边的人显得格格不入。

环境的转变和自我的转型总是一对互相缠绕的共生体,对于自我的定义从来都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当一个人身处于某种状态太久的时候,突然的环境变化总是有些措手不及,尤其是当梦想幻灭、必须面对现实的时候,内心的争斗通常会伴随着失落与傍偟的情绪,以及心中略带不甘心的怨气,然后随着各式各样的打击渐渐消散。

这部影片最难把握的是情绪,而凯特女皇把细致入微的情绪刻画的入木三分。

7 ) 这不是最好的Woody,但是最出色的“女王”

纽约实实在在是Woody Allen 的主场,要不是朋友英明的提醒,我已经忘记电影票有时候是需要预定的。周五晚上的Lincoln Plaza Cinema 果然是座无虚席,略小的屏幕仿佛故意和大流背道而驰,不放iMax 3D之类专放“文艺片”。开始的trailer广告是意大利电-美国影节的简介,一幕幕的Rossellini, Fellini, Antonioni 的黑白镜头很妙的酝酿好了气氛。然后铺面而来的是Cate Blanchett 神经质的喋喋不休,Woody Allen 式的喋喋不休,令人百听不厌忍俊不禁的喋喋不休。还没过3分钟,我自己知道黑暗中我已经微微扬起了嘴角,同时舒展开了这倒霉而疲惫一周紧锁的眉头。


这一定不是Woody Allen 最好的电影,没有奇妙绝伦的剧情故事,没有冲出银幕变活的明星,没有Woody亲自入场的喋喋不休,没有Talk to the camera,没有拌嘴儿能完爆Woody的Diane Keaton,没有大美女Scarlet Johansson,没有前几年弥漫着的迷人欧洲文艺秒杀美国土财主的调调,也没有穿越时空的大作家一块爬梯顺便传道授业;这是一部Cate Blanchett 女王在荧幕上独立支撑的电影。金发碧眼的女王就算家道破落了,也还是拎着她的Birkin 穿着Chanel外套用Fendi钱夹坐头等舱使唤人搬运Louis Vuitton行李。She does look like a million bucks, and she looks good! 我不知怎么很邪恶的想起了年前很火的国产电影《北京遇见西雅图》里面汤唯的扮相,好好的气质女神硬生生的被弄出了一身淘宝范儿,估计二奶小三们看完后回家肯定特高兴自己相貌气质完胜汤唯吧, lol。走题了,接着说Cate 女王的演绎,从开篇的喋喋不休,到哆嗦着吃安定、自言自语,再到对下流社会如见到老鼠似的打心眼的恶心,到遇到高富帅后仿佛回到“王座”后的游刃有余、优雅高调、欲迎还拒,再到意识到自己的虚伪虚弱依旧幻想活在旧世界后无声的啜泣,要是电影学院不给个小金人真是天理不容啊!恍然发觉原来冷艳高贵的女王不只是外貌和气场,而是骨子里的入戏!

看Woody的电影,怎么也得说说电影里的段子,老话痨对于自己的看家绝活当然毫不含糊,火候拿捏的是不肥不瘦不干不腻入口即化。这次的对象是米国(特别是纽约)的富裕阶级,用政治哲学系教授J. Hacker 的话说 “The stinky rich”, lol. Cate 女王颐指气使的告诉妹妹她的行李叫“Lueee Vuitton”,Cate 女王说自己来自纽约后,很自然的加上了一句 “Park Avenue, actually”, 又是全场爆笑!其实布鲁克林不少地方的房价其实已经直逼曼哈顿了,不过既然是老牌New Yorker 的电影,当然要再调戏一下Brooklyn喽。“上流社会”的做派被Woody Allen 一股脑的拿出来开涮当笑料,当女王失去一切虎落平阳被犬欺时的去工作的各种笨拙又是阵阵笑场。女王心有小鹿但故意多等电话响几下,接电话后故意让高富帅等等十秒,而其实自己捂住话筒喘几口大气恢复镇静,又是一阵低笑。不低俗无聊但也不晦涩难懂的笑点,中产阶级大众能接受笑话的幽默,也算是小老头的招牌了吧。Woody Allen 深谙中产阶级比下有余的优越感以及对上流社会的暗中向往,老谋深算玩得不愠不火。说到这儿想起来某次看Daily Show 时Conan 说了句特别深刻的话:“其实每次笑得时候,都是在自己不当真只当看戏,但你知道有些人当真会那样。”再一针见血不过了!没吃过猪肉总见过猪跑,“Park Avenue,Actually.” 的语气腔调真真是存在的。

绕来绕去,总要是说回电影的主题,就像小时候春游、运动会、参观科技馆完要写作文总结中心思想一样,逃不掉。不过与其说Blue Jasmine是批判被涮得厉害的富裕阶的物质和虚伪这一明显命题外,我觉得电影实际上是在更广泛的讽刺人的自私和虚伪。Jasmine的妹妹,跟着姐姐去party后认识了的胖大叔踹了脾气暴躁的拉丁裔男友,和原本有矛盾姐姐瞬间打成一片。结果发现胖大叔是有妇之夫后,和拉丁裔男友重归于好对自己的出轨只字不提,而两人把矛头都直指“装腔作势”的Jasmine。这样的“虚伪”和Jasmine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只因为他们不是利益阶级,没有那么些趾高气扬、装腔作势的派头?相比之下,我反倒是觉得Jasmine本质上更率真。Jasmine为了不想让高富帅知道自己落魄的真相,故意在电话里扯由头让高富帅不去她寄住的妹妹家去接,挂电话时瞬间明白了自己的虚伪做派,泣不成声。对于知道自己虚伪但为了达到目的不得已而为之的“真小人”;和站在道德高点毫无自省之心,然而行事时该瞒该骗毫不含糊的“伪君子”(且这“伪君子”对自己的行径是真心实意的浑然不觉),敝认为“伪君子”远不如“真小人”可爱。

“伪君子”和“真小人”的话题演绎得有些远了。回到电影 Jasmine 和 Ginger这一对姐妹,其实当时脑子里想到更多的是“敏感”和“不敏感”的对比,“有故事”和“没故事”的对比。大多数人,注定是浑浑噩噩日子一天一天过,没有那么多故事的,安于现状。普通人的日子真的没有什么不好,稳稳当当安安静静的一辈子;毕竟敏感的Jasmine那种大起大落支离破碎的生活不是所有人都消受得起的。不过我们毕竟不是行尸走肉,哪天夜里突然醒来,发现自己的心已经被日常琐碎磨起了层层老茧,自己这半辈子的故事一张纸就能写完,会不会也怅然有所失呢?

ps 看完电影后,应景的要了杯Blue Moon
pss Woody Allen一定是借鉴了不少《欲望号街车》吧

短评

茉莉的真实与虚伪就像硬币的两面,伍迪用双时空架起这两面并产生因果效应。反射出空虚、善于伪装的贵妇的内心世界,被虚荣心搞的的濒临崩溃,在她所谓的"loser"面前,她自己才是真正的loser。故事碎碎平平淡淡,情感凄凄惨惨戚戚,全仰仗凯特女王的演技,预祝圆满封后。

6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还行

伍迪·艾伦一刀切开了大苹果的冷酷内核。女主让人联想到《欲望号街车》,只不过挖苦取代了怜悯。布兰切特贡献了神乎其技的表演,虚荣与衰败同时呈现在她七情六欲的脸上,今年的女主单元实在太惨烈!缺点是,剪辑太生硬了...

10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08/17/13 Alhambra14:1、请记住铁律:不作死就不会死;2、小老头继续不正经,内心不强大的人看多了会对婚姻失去信心;3、平行闪回叙事貌似成了固定套路?还好片子整体风格比较工整;4、布兰切特这表演冲着今年奥斯卡影后去了啊;5、悲剧的原因不是财富,是性格

14分钟前
  • davekozg
  • 推荐

非常纠结,在冷酷与怜悯之间无所适从。Blanchett的表演无懈可击。看一个人在镜头前从内心深处被生活摧毁非常难受,但我还是喜欢老头子的冷与黑。镜头愈发洗练了。

15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伍迪艾伦这一回真是出人意料地杀人不见血,你会宁可看Jasmine哭,也不忍心看她笑。女王这次表演的复杂程度大致相当于《丑闻笔记》加上《天才雷普利》,脑残粉表示,值了!

16分钟前
  • 猪大腿
  • 力荐

剧本好赞,不用花里胡哨的技法、无需高升立意,也能讲述一个狗血流俗的好看故事,这就是老头的魅力;女王活脱脱一个女版神经老头,每根皱纹都充满演技,虚荣、脆弱、折腾、谎言、自私、势利,如附真身,不要批判她才是真正的loser,她一定会东山再起,野心和品味就是通行证。

17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林肯广场电影院不出意料的满场,小老头电影的笑点就是多且秒,眼泪都快笑出来了。同样都是"上流物质女"「虎落平阳」的故事,我们拍出「北京遇见西雅图」不得不说从编剧到导演演员比伍迪艾伦的新片差太多了!ps 凯特布兰切要是不拿奥斯卡真说不过去!!!

18分钟前
  • Macmania
  • 力荐

Woody Allen最好的电影之一,剧情和台词都精打细算恰到好处,Cate的每一个微表情都如此可信,至少拿下一个提名。这一个可怜的可恨的自大的聪明到家的傻女人,却也有可笑的自尊和顽固的底线,这就注定了她无法圆融攀附,终究作茧自缚。

20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推荐

其实凯特·布兰切特的表演与以往有很大不同,虽然偶尔能闪出昔日的阴沉气,更多时候则是伍迪艾伦赋予的神经质,这也是蛮新鲜的体验。倒觉得剪辑很有趣,也很大胆,有一种恶意插入的蔫损坏,打破情绪或是延伸情绪。并形成讽刺。除了对富人的嘲讽,还有就是女人本身,茉莉对哈尔的依赖,三句话不离哈尔。

21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凯特·布兰切特演了一场“伍迪·艾伦模仿秀”,就像被小老头附体了,感觉这片子应该归类为灵异片,不是谁被小老头附体都可以像杰西·艾森伯格那么自然。剧本的各种对照用的很工整,故事也借鉴了一些经典老片的影子,结局也处理的不落俗套,女王大人的模仿秀也很了得,但相比前作也就及格而已了。★★★

23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在《欲望号街车》上,被《万箭穿心》的,不只一朵白兰芝,还有一个李宝莉,如今又多了一支蓝茉莉。

26分钟前
  • 芦哲峰
  • 还行

非常有趣的一部电影,故事简单但不单调,出色的人物塑造让整片神采飞扬。尤其是Cate塑造的这个可气可恨又可爱的女主人公,尖酸刻薄,无知自大,还自命清高的目空一切,当失去身边所有东西时,她那幅自言自语的惨样子,活脱脱的人间悲剧,可又让人忍不住窃笑--是她自己把自己塑造成这么一个莫大的笑话。

27分钟前
  • 饮歌
  • 推荐

一年一度的伍迪艾伦终于上映啦,这次不像前几年连续的喜剧,倒是相当严肃。“茉莉”是一位沦落的阔太,影片用穿插叙述的方法描绘了她前后天上地下的生活片段。笑料十分“纽约”。当然这个角色是可怜又可恨,布兰切特太棒了,走路昂首挺胸的样子惟妙惟肖,生气的时候说话眼神都在发抖。一定会提名

30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不是每个人从云端跌落,都能面对现实脚踏实地。我爱这明晃晃的阳光,这油画般的景色和这神经质的女人。

32分钟前
  • 清久
  • 推荐

牙医收入挺高的你再考虑一下。

35分钟前
  • friendbeast
  • 推荐

就喜欢这种无力抗争的故事。它就像长期盘踞在我心底的难题:为什么我人不坏,从不想害人,却最终无处可逃,成为命运的傀儡?

36分钟前
  • 赫恩曼尼
  • 力荐

尽管布兰切特演得够好,设定又够讽刺,不过剧情铺陈得挺无聊。像茉莉这种故事早已讲过,也没讲出新意,一切太清楚无碍,没有回旋空间。对茉莉,连同情都很难。她的可悲,在于自知却打死不认,只能以碎碎念缓解人生的尴尬。这部如果有中意之处,就是旧金山的散漫,适合无无聊聊过日子。茉莉来错地方了。

39分钟前
  • 时以星
  • 还行

伍迪镜头下没有简单的女人,对我们来说这也许只是部“喜剧”,但对某些人来说伍迪又将他们批得血淋淋。故事本身精彩,只是剪得不够妙。不过布兰切特演得非常到位,每条皱纹,每滴汗水都是戏。完整地塑造出了伍迪镜头下的另一个经典女角色。

43分钟前
  • icebloom
  • 推荐

I feel awful...really...想起粉红女郎里男人婆对万人迷说的,女人花点心思搞搞经济独立又不会死。成也太聪明败也太聪明,姐妹花两人的表演都超级抢眼(Cate真是用生命在演啊),中间笑点不少,继《赛末点》后终于再次被伍迪艾伦的剧本征服,去年《爱在罗马》我几乎是快进过去的。

48分钟前
  • CharlesChou
  • 推荐

Woody Allen表面沿襲實則顛覆《慾望號街車》,讓角色統統有別過往,使用的最大技巧是“移情”,縱使茉莉虛榮傲慢觀眾仍同情其處境(她老公是騙子),但在最後一刻連這“移情”也被逆轉打破,那種悲劇性比《慾望號街車》更甚。布蘭切特不遜於費雯麗。p.s.:intercut剪輯大膽實則縝密,佩服

50分钟前
  • 五色全味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