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最终拯救地球的还是美国和日本
之前去看lone ranger的时候看预告片,当时想到这必定是暑期档吸金王牌,果不其然整个影院一水儿teenager,其中一半亚裔...(这是为什么?)总之看预告片的时候感觉在山寨变形金刚,电影刚开始的时候感觉是山寨奥特曼,慢慢的才发现,其实是进击的怪兽啊:在未来,一道通往现实世界和怪兽世界的门被打开,怪兽可以出入,袭击人类,人类建造出于怪兽身高相仿的高达来抵御,但其实高达对怪兽的胜率并不不高,且对驾驶员身体有损害,大概因为要与大脑相连,脑细胞会受损,且高达受伤驾驶员也会牵连,再加上造价一定不菲,最后只剩下四台高达:美国,俄罗斯,中国,澳大利亚。(为什么是澳大利亚呢?)好莱坞这么好的机会当然不会放过,趁机黑了一把。中国的赤色风暴,要三个人驾驶(说咱人多?),有三个手臂是很酷炫,但武器已然弱爆,只出现了三个锯齿轮,还有灵活度很高,还耍了一次杂技,华而不实,出场大概一分钟不到就被怪兽秒掉。俄罗斯出现时间长点,该高达体型巨大,真有俄罗斯灰熊的风范,笨重,作风强硬且驾驶员傲慢的很,被怪兽虐的最惨。最后派上了日本妹子菊地凛子,(可是你们真的让一个亚洲女“驾驶员”上路?)还好岛国有多年奥特曼打小怪兽的经验,日本妹子不负众望和男主拯救了地球,最大的槽点就是这,美国日本这对好基友真是一辈子,双双消灭了怪兽。
这片子没什么好说的,几乎没什么剧情,就是看高达打怪兽,感觉百分之90都是特效,估计看3D和Imax会爽到爆,炎热夏天去电影院消消暑看看这绚丽的电影还是不错的。有几个槽点,还是不吐不快。
1.如果给中国俄罗斯还有别的国家的高达多点戏份就好了,戏份比怪兽还少,给别的国家的武器还有装备设计的更鲜明有特色一点就好了。不过这毕竟是美国本土电影,主要照顾这些不关心别的国家的美国观众。
2. 为了电影好看,高达和怪兽肉搏成了主要环节,可是....你身上那么多高科技武器就不要露出来了好吗,就好像警察抓小偷徒步跑了一千多米了才发现自己有车没开啊!把怪兽轻而易举砍成块块的大宝剑,还有把怪兽打得血肉横飞的激光枪,还有那个冷气(液氮?)!一下子把怪兽尾巴冻住然后轻轻一打就碎掉了啊!哥哥你早用啊!武器留着生孩子吗!
3.还有就是对怪兽背景交代的太少,虽然知道你想上来就打怪兽,可起码多发些背景,在延展延展那个怪兽身体器官黑市的剧情也蛮好的吗,说道黑市...怎么香港跟无人管理一样,怪兽倒下去就被随便割肉,拿器官啊...尼玛警察呢?FBI 呢?
好了不吐了,整体来看还是部不错的片子,建议去看IMAX。
2 ) 环太平洋幕后的中国特效团队
原文地址:
http://qinyao.xyz/?p=71
25层楼高的机器人大战巨型怪兽,参合了机器迷和怪兽迷们共同爱好的元素,是万众期待的一部巨片。也许很多人不知道这幕后还有来自一群中国的特效团队的贡献。有幸参与到这样一部电影中,除了提高了自身的制作能力,也同时圆了一个热血青年的梦。在《环太平洋》中,我主要负责的是带领环境和材质部门完成工业光魔公司交付给我们的工作,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一方面需要及时地获取总监和客户提供的信息,并且准确地理解他们想要的效果,一方面在技术层面,我们也完全超越了以往的经验。
材质方面,我们主要制作了机器时钟的贴图和修理场的大脚贴图。
电影的背景虽然是一个拥有高科技的年代,但片中充满了蒸汽时代笨拙的元素,这也许是导演喜欢的风格吧,有类似宫崎骏的《哈尔的移动城堡》的情怀。机器时钟是为了计算上次怪兽袭击的时间,每一个数字都是由一个单独的面板组成,每分每秒都要经过物理翻动。我们制作了基本的贴图,最大的困难是为每一个数字制作不同的面板材质,要求每一块面板上的数字和划痕都要不同,也就是说光是那些数字,我们就制作了上百张贴图。
机器人的一只脚足以把人当蚂蚁一样踩扁,精度是我们制作大脚贴图时遇到的最大的困难。镜头不乏有很近的特写,要表现如此巨大的金属物体,我们必须准确地把握脚上纹理细节的尺寸,当人从大脚身边经过时,比例才不会显得奇怪,也要尽量凸显出机器人的巨大。
在数字背景和环境方面,我们的工作更为艰巨。
由于渲染资产的精度不可能满足所有角度所有景别镜头的要求,我们首先要做的是为每一个精度不够的镜头进行修饰,这个工作量很巨大。例如特写镜头的大手和大脚,合成部门会用现有的资产进行合成,当他们完成了大致的效果,会把单帧发送回数字背景和环境部门,由我们绘制细节。当效果得到确认,我们又会把绘制的层的序列发回合成,让他们加上新的细节。这个过程会不停地往复,直到最终的效果得到通过。
比较繁琐的工作是为大量的绿幕制作背景,工业光魔也给了我们很大的自由度,我们可以自主地为很多镜头设计并制作背景。工业光魔发给了我们基地场景的资产,很多情况下,我们能够使用现有的资产进行重新组合,跳过灯光部门直接由环境部门渲染出序列给合成部门,这样缩减了流程,从而很快速地完成一些不是最为重要的镜头的背景。
我个人独立制作环境的几个镜头中,比较重要的有电梯场和控制室外观loccent。
电影中有好几段电梯滑过电梯井的镜头,交代角色从楼顶的停机场下到基地shatterdome的过程。这个场景完全由我自己设计,客户喜欢电梯滑行中穿过电梯井里的灯光时产生的光影变化的效果,我为场景打了几十展灯,最后客户比较满意。由于屋顶下着大雨,最大的难点是为电梯顶增加积水的效果,经过了很多测试,依然很难达到真实的效果。记得遇到瓶颈的时候,nike叔(CG总监)都拿来矿泉水泼到地上让我观察。但其实电梯顶既有积水也有黑色的机油,它们有着不同的反射效果,平衡这种效果让我花费了不少时间。最后我还为电梯井里的风扇制作了简单的动画和体积光效果,特效部门也加了一些从上滴下的水,让整个画面丰富而有层次。
控制室的外观在电影中只有我们制作的几个镜头中会出现,所以客户也给了我们相对较大的自由度。控制室呈倒梯形,我根据实拍一部分控制室进行了场景的extension。客户对光的感觉比较敏感,我们要把握好场景的体积感,把每一个灯光都放到对效果有利的位置。其中一个镜头摄影机需要从控制室内拉到外边很远的地方,机器人发出的闪光对环境的光影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我首先制作了一个基本的光线环境给合成,还另外制作了一个光线层,用来模拟闪光造成的影响。当最终把机器人和场景放在一起时,这几组镜头表现得很完美,非常炫。
制作工业光魔的项目,经常有废了很大劲儿才制作好的镜头,却被导演无情地阉割了。但这就是工作,为了给观众最完美的享受,我们也会有取有舍。这个项目对Base-FX有着里程碑似的意义,它证明了我们有能力去完成这样艰巨的任务,为未来的那些更加艰巨的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 斗膽為 Pacific Rim 下指導棋!
與其寫個心得,不如談談我希望環太平洋怎麼拍:
機器人大戰怪物的部分幾乎沒什麼好挑剔的了,所以我來說說可悲的人類吧!哈哈哈哈。
ㄅ前面的故事背景介紹很多餘,應該刪掉,直接從貝特兄弟半夜兩點被叫醒或漁船發現怪獸開始比較好,因為我花錢就是看他們出動打怪獸的。背景設定可以慢慢補充。
ㄆ我完全不想知道主角阿萊因為哥哥死掉之後不願意進行精神浮動連結的內心掙扎,尤其劇中的掙扎幾乎沒力道,所以不夠煽情。應該這樣拍:阿萊想為哥哥報仇,但他的身體受創嚴重無法再駕駛吉普賽,於是這幾年天天努力做復健,希望國際聯合軍給他機會,但總是遭到否決。接下來就跟原劇本一樣,國際斷絕金源,聯合軍於是獨立,元帥因阿萊為第三代獵人駕駛員且獨立爬回海岸而找他回來。這部分也恰好可以補足前面被刪除的背景設定。因為我花錢就是看他們出動打怪獸的,馬的駕駛大機器人有什麼不好,還拒絕咧!王八蛋。
ㄇ真子是元帥養女,所以元帥為了保護她而不讓她成為獵人駕駛的劇情非常無聊,因為大家都知道她當定了,應該這樣拍:真子負責吉普賽的改裝,由於對機甲結構十分熟悉,戰鬥模擬成績也好,直接成為吉普賽副駕駛,但阿萊不信任她,直到浮動連結後,阿萊與真子的連結性夠好,才滿意這位副駕駛。當然,連結還是可以出差錯,讓阿萊看到真子的記憶,此時的戰狼探戈與剪刀怪的對決不可以偷懶藏起來,要完整給大家看看,因為我花錢就是看他們出動打怪獸的。這裡阿萊可以給真子一些安定的力量,好讓後來的情愫較具說服力。
ㄈ兩位博士與漢尼拔周的行動是電影最好的人類橋段,因為他們的話題繞著怪物再推進,所以不須更動。
ㄉ三個黃立行除了打籃球幾乎沒戲分,這是不對的,中國機至少要與車諾艾爾發合作幹死一個怪,且該稍微拍攝一下駕駛艙及戰鬥服,畢竟我花錢就是看他們出動打怪獸的,像本片只出現一秒超沒誠意。
ㄊ澳洲父子檔被EMP搞到零戰力的時候,怪物應該揍個衝鋒發現號一拳,這樣就可以打死澳洲老頭,誰要他沒繫安全帶,活該,這時吉普賽再出現幹死怪獸,HOOORAYYY!!!澳洲老頭一死,後面就不用看他跟兒子離情依依了,畢竟我花錢就是看他們出動打怪獸的,搞感情戲抱抱哭哭簡直浪費生命,且父控兒子後面打怪獸就可以大喊:「這拳代我父親送給你!!!」或「爸爸,我來找你吃晚餐了!!!」還有「孩兒不孝!!!」,情緒滿分簡直滿分,送自己十個驚嘆號!!!!!!!!!!
4 ) 我想点份法式蜗牛汉堡套餐!—简析《环太平洋》剧本
*作者已二刷,梳理了剧情结构也理清电影的主题,在影评最后面可以找到我二刷后的补充。
豆瓣上已经有一篇很好的技术评论,我作为技术领域的门外汉就不去再赘述《环太平洋》的效果有多么牛逼到尿失禁了,总而言之如果你们所在的城市有imax影院,请一定要去看imax,不看不是中国人,下辈子再当中国人!
我就小论下《环太平洋》的剧本好了。可能很多人会问,这部电影的故事还用得着去分析吗?它就没故事嘛,故事弱爆了就是打打打,完全是看特效和机器人爆开菊兽菊花的嘛!这就是这篇评论的重点,因为恰恰相反,我认为这个剧本还是足够出色的。
“你好,请给我来一份法式蜗牛汉堡套餐,配餐要地中海沙拉,饮料要红酒可乐。”暂且不论这个比喻恰当不恰当,单看逻辑,这样的要求在一家西式快餐店里看来是不合理的。同理《环太平洋》是一部复合类型片,它融合了科幻、动作、以及冒险的主类型之外,还涉及了怪兽电影(kaiju movie)、机器人电影、灾难电影等子类型(sub genre)元素,它有自己的规矩和前提。
类型电影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概念,或者说是电影从业者的基本常识。简单来说就是观众能通过海报、故事简介、片名就能大概知道这部电影所说的内容,从而决定是否买票观看。它也是电影这一商业化艺术的最基础组成概念,可以说电影这门艺术多少是建立在类型这一概念之上的,哪怕是文艺片,它也是属于剧情(drama)类型的范畴内。很可惜的是这个常识在国内近几年来才提及,而风行网的电影分类筛选还把“类型”写成了“题材”,可见中国电影从业者基础知识的薄弱……整天被一群土逼折磨得冤孽太重,不好意思跑题了。
而《环太平洋》这种概念的复合类型片都是投资极大,技术含量极高的电影,它的优先考量并不是艺术价值,而是商业价值。那么在这个前提下,越简单越容易理解的故事是它在商业上成功的前提,你总不能让一部1.8亿美元投资的动作商业电影的故事让普通观众看得云里雾里吧?
哎等等,那诺兰的《盗梦空间》怎么解释?它的剧情就挺复杂啊。《盗梦空间》同样是一部复合类型片,但它原始概念恰恰源于这个多层梦境空间的噱头,你抛开这个噱头,事实上它的故事还是最基本的动作、冒险故事核。《黑客帝国》三部曲也是同理,如果拿去matrix的概念,第一集就是传销组织下迷药骗人的开端,第二集就是传销组织大探秘,第三集就是彻底被蛊惑后誓死捍卫大本营……而《环太平洋》也有它的原始概念,就是怪兽+机器人的设定,在这个设定的前提规律下,影片的着重点已经是被钉死在战斗场面之上了。不要说创新什么的,创新在这个级别预算的电影中是极其不负责的。你一旦跳脱出类型电影的既定规律,那么别说普通观众,就连影评人也会因为你的轻重不分而不买账,哪怕是诺兰的《蝙蝠侠3》也没有创新,他只是把主要的焦点放在人物内心层面上,我们说过故事核还是一样的。
再退一步说,你认为Guillermo del Toro拍不出复杂有深度的电影吗?他可不是没有能力去把这个故事说复杂的导演,他2001年的《鬼童院》恰恰有着很曲折的故事,而且里面对西班牙内战历史的符号学隐喻更是可以写上一篇小论文。《潘神的迷宫》就更不用说了,所以了解类型片的客观因素是我们去评判这部电影剧本的前提。
那么说,这种商业片的故事就一定是简单的吗?《虎胆龙威1》的故事简单不简单?但它却是一部可以载入教科书的电影。我们所说的简单是指很多层面的,所有的故事核(或者戏剧目标)都是简单的,但是过程中的节奏,气氛,人物的塑造,事件的安排,想象力的运用缺是极其复杂的运作结构。我们来看看《环太平洋》到底有没有剧情。
剧情分析开始,让我们同步吧!
电影除了当之无愧的主角是Raleigh和Mako,但此外还有像Stacker(黑人将军)以及Hansen父子这样并不平面的人物。再往上一层,这群人因为长期相处在一个环境但有着共同目的,它可以被视作是复合人物(kind of)。
如果说这群人物唯一的威胁是开菊兽会怎样?那直接进入后半段杀怪兽好啦!在主情节(plot)之外,我们发现了次情节(sub plot),他们之间彼此构成了戏剧阻碍,如何将人物的次情节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是一个看似简单(当然,电影呈现出来的都简单)但却很困难的工作。
以下是几条主要的次情节:
Raleigh和Mako的悲惨过去,他们是否能互相帮助并顺利共同驾驶猎人机甲?*此外两人的性格也是两个对立面。Raleigh是自由随心ego的代表,而Mako则很明显的是台词中一直反复提到的服从obey。两个需要同步的驾驶者将如何协调性格的差异?*
Stacker将军和Mako之间的关系十分微妙,他一直压抑着热血的Mako是为何?
老Hansen对小Hansen的教育失败导致他对主角的敌对态度。
Gottlieb和Newton对于怪兽研究方向的冲突。
剧本里的人物一般是由冲突和选择来构建完成的。可以看到,复合角色里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和所引发的冲突。而迫使人物做出选择的威胁不仅是怪兽,还有其他层面的,如:社会、自我、环境等等。如你们在银幕上所看到的,每条次情节的高潮在影片后半段都相互影响并推动了主情节的发展直到结尾。大多数的国产电影(不是这个类型)的情节上可能是复杂过《环太平洋》,但仔细看来剧本之下要么是完全不存在这些碰撞,或者就是处理得过于幼稚。
拿我认为人物写得最好的《蝙蝠侠3》说一下。它的主角事实上很明显就只有一个——布鲁斯•韦恩,而且侧重点本身就在于蝙蝠侠对于身份的思考纠葛,给予了这部电影足够的人物深度。
我拿这两个例子比较确切的意思是:《环太平洋》2个小时里说的是两个人+一票人在同一空间有着同一目标的故事;《蝙蝠侠3》说的是2个半小时里一个人+一票人在不同时空有着不同目标的故事。《蝙蝠侠3》在二部曲和足够的时长、空间场景下相对更容易出人物,所以你会觉得更有力度。
《环太平洋》的时长(类型前提起码有40-60分钟要留给战斗,而且人物是从零开始构建)及空间集中的故事情境十分有局限性,可是在这种局限性下他们仍然完成了每一条次情节的交互影响;人物也建立起了足够用的深度,本身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所以我们无简单的以所谓深度评判高下,请理解两者是完全不同路数的剧本以及处理思路,且都是非常优秀的人物构建。
除了在人物冲突与主次情节之外,单场的写作也非常匠心独运,值得去学习。电影之所以和文学、戏剧区分开来的原因是,电影只写只拍我们所能看到的东西,内心世界的展现如果通过对白来揭示,就失去了艺术价值。而《环太平洋》里这些复杂内心层面人物之间关系的化解也符合了我们说电影视觉叙事的要素。我特别喜欢本片的剧情中点(middle point,一个把故事正负价值颠倒的剧情点),Mako在同步时去找兔子了,陷入了童年回忆,而我们跟随者她的视角去目睹了人物的过去,再结合到下意识的启动武器,回忆和现实两个空间的结合,同时剧情的危机感加剧了(一般的电影只会发展为女主角快死了的那种场景)。多么出色的视觉化表现场景,没有通过多余的对白就让我们知道了背景故事又揪心。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是这样处理的话:
Mako抽了口烟,用日式英语口音对Raleigh说:实话跟你说吧Raleigh桑,我打小的时候就遇到了开菊兽,爹娘都死了,是黑将军救了我,并抚养我长大,我觉得他就像是我爸……
巴拉巴拉Mako把自己身世讲完后Raleigh拍了拍Mako的肩膀:真是同是天涯沦落人啊,看来每个人的过去都是鼻涕都是眼泪啊。
黑将军突然出现在他俩身后一语不发,Mako冲进黑将军怀里:就让我叫你一声爸吧……爹!!!!!
黑将军留下了感动的鼻血。这时两个主角才得知他命不久矣。
See?所以说剧情弱吗?我并不觉得,它只是为了纯粹性而处理得没有那么多纠葛。相比之下可能你会觉得《变形金刚3》的剧情更复杂更纠葛,御天敌还在最后玩了一出反骨仔的戏码,但仔细想来它的复合人物写得好吗(最后大战居然让人类占了头功,汽车人是吃斋菜长大的吗?为什么电影名不直接叫human warrior算了)?有哪个场景的处理让你印象深刻?而勒伯夫所饰演的Sam就更不用说了,完全就是一个漫画式人物。所以说复杂变来变去的剧情真的会比较好吗?那就叫有故事吗?
剧本是一个先宏观设计再细节再宏观的创作流程。要把剧情处理得再纠葛一些,对于Guillermo来说不是问题,但是刚才说了,电影并不是只有一个角色,宏观大结构也是要考量到的问题,这关系到影片的整体节奏。
节奏是这部电影最大的优点,它得益于一个很流畅的结构:
*第一幕(1-23分钟):交代前情、今况然后把Raleigh送进香港基地踏上故事征程。
*第二幕前半段(23-55分钟):着重于Raleigh和Mako的关系以及其他驾驶员的冲突。
*第二幕后半段(55-90分钟):之前铺设的两只怪兽同时入侵的理论得到证实,机甲迎战吉普赛力挽狂澜。
*第三幕(90-120分钟):三只怪兽盘旋在关岛海底,情况以及到达生死存亡之际,大战开始。
人物在第二幕前半段完成了所有构建问题也全部展开,第二幕后半段就全力解决所有问题。
如果加一个男女主角因为文化差异而产生的误解以及文化隔阂的困扰呢?不是不可以,故事也会变得更加纠葛复杂,可是这并不是必须的冲突,两人之间价值最大的是他们不同的悲惨过去如何同步,小于这个价值的都可以取舍掉。那如果说把它放在前面循序渐进的去提高纠葛的价值呢?当然可以!这也是正确的处理方式,我相信原剧本可能也是这样处理的,但还是回到节奏的问题上来,在前后两大块(一文一武)的剧情结构上(导演的好莱坞处女作《变种DNA》也是这个结构),在哪多加桥段都会拖累整体节奏,只留下最重要最纯粹的就好。所以《环太平洋》里没有《复仇者联盟》中间反反复复,要顺畅许多(当然我没有说妇联不好,我也很欣赏他对于超极英雄矛盾的探索,但节奏确实算不上称心)。
而纯粹性也是上文一直在强调的,就是故事一定要简约,主题要鲜明。在创作的时候很多人往往想表达自己丰富的内心情怀并试图融进电影里,结果到头来电影成了一盘散沙、节奏一塌糊涂、煽情用力过猛、叙事主次不分。你信不信,如果是中国人来做这部电影,Mako和Stacker将军的“父女”情感线一定会拉的很长,然后Raleigh和Mako最后会拥吻在一起……
我不想纠结于关于“特效重要还是剧情重要”这种非黑即白的论证,我只想说明一个简单的道理:过于深度复杂的故事在这里没必要,你有见过麻婆豆腐里不放肉末放鲑鱼卵的吗?什么类型的电影会配什么样的故事,而什么样的故事又受限于他的原始概念,简单复杂程度又在某种程度基于它的宏观设计。说没有故事是很不客观的,是特别表面的结论。
当然这部电影的剧本也不是神作级剧本,但却是一部相当成熟并极其匹配影片类型的剧本。如果你在电影院里度过了愉快的120分钟,那就说明你是因为导演的能力以及编剧优秀的写作技巧和结构编排而得到的这段快乐时光,你已经得到了值回票价的收获,那么就请给予这群优秀的创作者们一个客观而公正的评价吧!
【二刷补充】
*上面讨论的故事强弱是针对类型既定规律的前提,而这里探讨的故事主题是针对认为故事没有深度的说法。
我注意到有些网友说电影的节奏存在着问题(文武分成两半),我个人的话并没有那么强烈的感觉,可能有一部原因在于某些观众对于场面优先的商业片的心理预设吧,就像《行尸走肉》,哪怕那场文戏写得再高明,也会有一些套用《生化危机》心理预设的影迷批评剧情无聊,这是类型影视作品没办法避免的事。
二刷时我边看电影边整理了剧情结构(具体结构时间点已经在上文有补充)。在整体检视了结构设计和主题后,我认为电影的节奏设计完全没有问题,要细说这个话题的话,首先我们要弄清楚的电影的主题。
电影的主题在8分钟处通过男主角的叙述性旁白引申出来:
“有一些事情人类无法反抗,自然和上帝。如果你看到暴风雨来临,就要赶紧离开,但是如果你驾驶着猎人机甲, 你就会觉得无所不能,你能战胜一切。”
这段主题的阐述事实上并不是一个平铺直叙的白话——而是一个命题。这个命题在12分钟时的激励事件(inciting incident,电影剧作理论名词,指打破主角生活平衡状态的事件,可以将其视为电影戏剧上的真正开端)被判定为伪命题。我们对人类制造了巨型机器类人战士就能得到无穷力量的观点过于自信,导致了我们的骄傲与失败(事实上开头4分钟的background构建部分就有提到过人类将猎人机甲和开菊兽娱乐化的自大行为),所以电影的主题很显而易见的是——人(或者说人类的情感、爱与勇气):我们为什么有资格存在这个世界上?我们与其他智能生物的差别是什么?我们的力量有多强大?
我们所看到的电影表面戏剧目标是save the world,但深层戏剧目标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主题却被大部分观众所忽略了,我们看到的前半部分文戏里的人物的冲突、对事情的选择正是主题的探讨和应证。在位置的编排上是紧随着激励事件中所提出的命题的。
为什么不在第二幕前半部分安排一些动作场面或者曲折的错误导向剧情(常见于悬疑惊悚片)来让影片更具有可看性呢?乍一看这样确实可能会讨好观众,但在总的看来会削弱情感的力量,我们也不是没有看见过这样的例子,采取讨好观众做法的商业片效果往往不甚理想,看完后你甚至还会怀疑人物动机是否足够以及煽烂情。而在环太平洋中这两个问题就基本没有出现。
在大部分人物情感次情节闭合处迎来了表面与深层戏剧线的双重高潮,这也是为什么我不赞成说第二幕过于猛烈的视觉场面让第三幕的最后战斗显得疲乏的原因,因为第三幕的价值早已转变,它承载的不再仅仅是保卫世界的价值,而还有剧中人物情感的价值。当Raleigh把氧气供给Mako并独自手动毁灭机甲的行为进入了更具象的个人行为层面,击败外星殖民者的方式不再是通过更惨烈更宏大的战斗场面,而是作为拥有情感的人类的自我牺牲动作,这无疑是用实际动作为8分钟处旁白下了电影的最终定论。
回到法式蜗牛汉堡套餐的这个概念上。《环太》它就是一个传统的汉堡包,它满足了所有食客对传统口味汉堡的既定需求,用小S的话来说它又是一个不失深度的汉堡。一个传统又有深度的汉堡事实上比那种追求标新立异的法式蜗牛汉堡要伟大得多,难道不是吗?
【碎碎念】
1:我还真不是看了几本书就出来卖的那种人,对于某些评论我就统一只回这一句话吧。
2:然后对那些只具备直线幽默感的网友的谩骂,我只能呵呵了。不过我二刷看的是普通3D,那个效果比起imax真的差的不是一点半点哦。
3:还是不得不提到观影偏见的问题。为什么大多数观众都会对商业类型片不经思考便盖棺定论的说它没有内涵没有灵魂艺术成就低于文艺片?如果不说,很多人都认为美版《午夜凶铃》仅仅是一个惊悚恐怖的悬疑故事,但有多少人知道编剧事实上探讨的是现代社会父母责任感缺失的主题?这难道不是一种偏见吗?看到大胸金发美女就认定她一定很蠢,而文艺女青年就一定饱读诗书品味不凡一样。商业片隐藏在精心设计的结构和场面之下的内涵并不一定少于纯文艺片,而对想要成为有自主思想的影迷来说,一定要懂得如何去探究它的本质,而不是居高临下的下爆米花评语。我甚至还见过有人拿《娱乐至死》作为论证去批评William Goldman的《危情十日》(Misery)剧本是一个没有艺术价值的剧本……这方面要说的东西还有很多,也许日后会专门写一篇文章来专门讨论这一问题。
5 ) 吸收日漫元素的作品不只这一部!
首先是《科洛佛档案》,监制艾布拉姆斯在接受日本媒体采访时明言自己是在拍完MI3,到东京做宣传的时候,在原宿看到哥吉拉的玩偶,萌发了拍一部美国版国民怪兽片的想法,才动手拍摄本片的。艾布拉姆斯还特意指定派拉蒙日本分公司将日文字幕的怪物名称定为日语HAKAISHA(破坏者)。艾布拉姆斯还贪心的想把哥吉拉的主题音乐放在科洛佛片尾,东宝不放版权,于是弄了风格跟哥吉拉很像的片尾曲出来。
其次才是本片,我才不告诉你吉尔默德尔托罗导演在墨西哥长大,累计看过包括横山光辉的《铁人28号》在内(制作特辑里反复提到铁人28号)的好多11区糟糕物。在2008年底为《地狱男爵2》宣传访日期间狂扫十一箱子钢普拉、手办、合金。跟押井守、高畑勋神马的都有私交,在宣传新片时离题万里地称赞伊藤润二和《合金装备》游戏的讲故事技巧。连弐瓶瓶勉这种冷门(相对)漫画家的作品都读。手里抓着浦泽直树《怪物》的美国改编权的事呢。
爲避免誤人子弟,在這裏特意記錄一下,IMDB現在的感謝名單有變化,變爲感謝永井豪、富野由悠季等人。
最终成片中的感谢名单定稿是:本多猪四郎、格里豪森
=============================
追加个人评论:
吉尔默德尔托罗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这一刻,本多猪四郎、圆谷英二、石森章太郎、汤浅宪明灵魂附体!将特摄魂注入在他的身上!哥斯拉、基多拉、卡美拉、假面来打在背后庇佑着他!德尔托罗用自己的才华和汗水诠释着什么才是真-特摄魂!
6 ) 为什么环太平洋很牛逼
首先作为一个萝卜动画的粉丝看到大大大大萝卜在imax屏幕上打怪兽很爽,不用提各种著名啊你妹梗。其次 是之前不管复仇者还是阿凡达还是变形金刚,色调都太明亮轻快了。布置也都都非常洁净、整齐,不是最合我胃口的。环太平洋的光线、布景和机设一句话总结就是硬又黑,动作的凝重大粗喘气的感觉做的非常到位。那些个粗重的钢铁部件和巨大的引擎有哥特和蒸汽朋克的感觉,之前的大片都做不出来,可能除了《黑客帝国3》。场景里印象最深的有两处,一处是香港平民区,想起银翼杀手里的街景 还一处是建造墙的工地遮蔽天空的钢筋水泥结构。
综上所述我觉得环太平洋超出我预期了。如果将来按照这个风格把40k搬上大屏幕就太爽了。
7 ) 前有古人,但暂时后无来者。
89年有个robort jox, 是超大型机器人决斗的电影,大概驾驶员在机器人体内操纵的设定是第一次吧,而且正方的机器人变坦克的设定真是好超前。
今天去看太平洋,出来之后一个字爽,相比于变形金刚,我觉得太平洋好看的地方在于打斗的力量感,美国机甲拿集装箱和货轮当板砖和怪兽对抡,痛扁怪兽的样子,再加上电影院的音效,那绝对是心潮澎湃。
一开始男主角和哥哥双人操作去打怪兽,然后被第二波偷袭,哥哥便当。我在想怪兽为啥不把机甲撕烂。
然后,主角内心创伤,人类傻逼逼的去修墙挡怪兽。主角是搬砖大军中一员,随后自然俗套的过了几年后主角回归,去当驾驶员。
(几乎所有电影里的,兽都要给个正面张牙大吼的特写,这个是个梗)
接下来女主角出场,是个日本妹,话说电影是有一点向日漫致敬,估计用了日本妹做主角吧,而且日本妹演的比较有特色,演技不错,有查过日本妹资料,居然是奥斯卡最佳女配。话说我有点脑补章子怡,和周迅如果去演这个角色,周迅要更比较符合。而且剧情也不像变形里会和男主有关系,真的是纯友谊啊。
故事还有个小支线,是讲两科学家研究怪兽的。最后研究出怪兽灭杀方法。还算不鸡肋。
在双人驾驶员测试机甲同步协调,需要共享记忆的时候,代入女主的回忆,选的小萝莉真心好看。
原来好像有很多机甲的,后来就只剩下,毛子,天朝,袋鼠国,和米帝。天朝,和毛子,据说击杀很多,不过剧情需要还是便当了,毛子机甲很霸气,同样机师也很霸气。天朝的是三兄弟,敏捷型机甲吧。那么快就便当了,泪奔。对了,里天朝三兄弟在餐厅里的时候有拿中文说主角,你算什么东西。喜感。
袋鼠国,有高达的感觉。倒数第二次打架,米帝主角光环无疑,补枪,抡砖头,甩大刀,这尼玛开挂呢啊。然后把香港砸了个稀巴烂。或许香港有他的特殊性,现在越来越多的作品都有香港出现,不过还是那个市侩的景象。
最后主角和袋鼠国去端怪兽老家,大刀抡啊抡。里面女主角发威怒斩怪兽时候会说日文 ——for my family,那气魄。
大概最后半小时基本就是当当当, 嗖嗖嗖,框框,啵啵啵啵。作为暑期档大片,我表示没有广告,又有多远文化,也不想变3那么俗套,真是良心大大的。
日本机甲动画变真人版,本土是特摄化,好莱坞则特效化,这让钢铁质感更真实,场面特效更震撼。虽是科幻系,灵魂却是复古与怀旧的,甚至有蒸汽朋克味。傻大的机甲战士是工业革命式的机器奇观,钢铁外壳与铆钉都是佐证。它迥异于流线、简约式的未来派。配乐赞。好希望打更多,废话更少
这片儿影射含义也不小吧,我大天朝的姨妈红机甲跟毛子家的简直是难兄难弟,很早就挂掉了。独留男主开着美机,女主开着日机去跟敌方单KO。菊地凛子凌波丽本色出演2333!!!另外那些什么绝地三兄弟啊,父子啊恋人未满的情侣啊……虽然剧情是弱点但这么多CP真是…………
也不知道这种机甲打怪兽的电影哪好看了?前半段无聊得都快睡着了 印象最深的也就Pacific Rim这首配乐了
超有诚意的商业片,机械设定和动作设计各种帅,日本元素是为向日本机器人动画致敬的吧。反正这片本来就不走此起彼伏的层次感路线,简单粗暴直抵高潮,还可以从头high到尾,人物塑造上的省力完全可以忽略不计。最后男女主抵头+拥抱替代一顿互咬的套路,加分!
德尔托罗应该是把自己的东瀛电影梦给圆了,最后还感谢了哥斯拉之父。变形金刚三部(估计四部)加起来跟这个比都是挠痒啊!这简直就是年度汉子电影,除了开始几分钟被灌了点背景资料,其他都基本爽哭了。不要在意剧情了同学们,打嘛!菊地凛子so hot!
一对负责搞笑的科学家geek基友,一对负责卖萌的父子人兽,还有一对花痴女加Bi男的小情侣负责纯情和战斗,其间伴随着各种卖腐的重口味组合。泥轰国的打怪特摄片升级成好莱坞的顶级特效机器人装备,燃指数秒杀卖拷贝的那群金刚,特效让人震撼掉了下巴,还在诟病情节的人肯定是失去理智了。★★★★
无接吻加一星。
《小时代》后今夏又一部为特定人群专属定制的粉丝电影。
盐水,汤爆,冷冻…blablabla…水煮,抓炒,手撕,油氽,酸溜,干煸,煎烧,擂捣,爆炒…乱炖,火燎,佛跳墙炸了。不管怎么个设定说明,很多人还是接受不了巨大机器人抡拳头打怪兽的设定,其实不就是砍瓜切菜的事?主战场香港,从上环打到中环,从海里打到天上,过瘾。世界末日就要来了,还等什么
芦田爱菜出场的时候,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为什么哭起来都这么萌!求你别长大了。小小年纪就能在美国商业大片中露脸。不知道为什么看见菊地凛子就总觉得她要露点。脸颊往里凹果然性感。电影效果远比之前看过的所有3DIMAX加起来还要好。一句话:看的我浑身都硬了。
电影工业已经发展到这一步了,小时代居然还有票房
IMAX版爽翻了!说剧情弱的你们走错厅了!这是类型片啊!
就像走进五星级饭店,上了一碗刀削面,整脸油光的吃完,心满意足的离开——仿佛忘了吃的只不过是刀削面。
枪不如剑,炮不如拳,打来打去两小时不如芦田爱菜两分钟。
如果你觉得这就是部给机甲控拍的片子所以理所当然可以没剧情的话,那你们和小时代的粉丝也没什么区别。
德托罗这破坏能力简直和施耐德卖拷贝不相上下!其实只要看开头十分钟和最后四十分钟就够了,中间都是叨逼叨且人物塑造的还不咋样。bug甚多,简而言之就是变形金刚铁侠大战哥斯拉,我和英国人民都看呆了。男主神似希斯莱杰和钱老板的合体。从中俄机甲先被灭可以看粗美帝亡我之心不死!这货还有续集哎!
这部电影甩《变形金刚》的距离大致和《金刚》甩《金刚狼》的距离差不多。动作场面单一个静中有动慢中有快就令人叹为观止。ps,大韩民国好歹也是pacific rim国家吧,被无视至此人家只好说怪兽是他们用泡菜养大的了。。。
效果不错,剧情就……
张着嘴看完的机甲大战怪兽片,CG特效和情绪冲击力如三部变形金刚加起来再乘以10,卖拷贝看了会不会放弃拍变4。那么高概念难实现的科幻故事只能搭配烂俗无意义的剧情才能成为合格的商业电影,遗憾在于香港之战把我High到窒息,以至于最后之战有点泄气。看完好想左手拿机甲右手拿怪兽坐在地上玩一整天。
剧情负分 角色与观众间没办法取得任何情感共鸣 三星全给特效 必须看imax 3d 绝对是自阿凡达以来看过3d效果最好、画面最震撼科幻片 可惜设定上几乎找不到自我:同步率机甲等神似eva+铁甲钢拳;生命之墙+跑步姿势+怪兽组织神似进击的巨人;怪兽形态神似卡普空游戏失落的星球;最后解决部分神似复仇者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