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与恶的距离

台湾剧台湾2019

主演:贾静雯温升豪吴慷仁周采诗陈妤洪胜德曾沛慈林哲熹施名帅林予晞检场谢琼煖刘越逖谢丽金巴戈萧瑶于卉乔王可元刘修甫葛蕾严艺文林雨宣

导演:林君阳

剧照

我们与恶的距离 剧照 NO.1 我们与恶的距离 剧照 NO.2 我们与恶的距离 剧照 NO.3 我们与恶的距离 剧照 NO.4 我们与恶的距离 剧照 NO.5 我们与恶的距离 剧照 NO.6 我们与恶的距离 剧照 NO.13 我们与恶的距离 剧照 NO.14 我们与恶的距离 剧照 NO.15 我们与恶的距离 剧照 NO.16 我们与恶的距离 剧照 NO.17 我们与恶的距离 剧照 NO.18 我们与恶的距离 剧照 NO.19 我们与恶的距离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04 05:02

详细剧情

  「到底什么是好人,
  什么是坏人,有标准答案吗? 」
  这是由一场无差别杀人事件,延伸出的几个家庭间,不同立场、不同参与者的故事…….
  ▪ 因孩子罹难濒临破碎的_受害者家庭
  ▪ 儿子杀人于是避逃人群的_加害者家庭
  ▪ 帮死刑犯辩护而受尽谴责的_法扶律师
  ▪ 弟弟患病带给姐姐人生课题的_家庭
  这是一个,可能发生在「我们」每个人身边的故事。当事件发生,我们会选择如何面对?

长篇影评

1 ) 豆瓣9.4、IMDb 9.5,华语神剧《我们与恶的距离》荣耀收官

台剧《我们与恶的距离》上周日晚播完了。

其实早就想写写它,但还是耐住了,想播完再纵观全貌。毕竟高开低走、崩盘烂尾的案例碰到过不少了。

但它立住了!

3月24日起开播,4月21日剧终,豆瓣评分仍坚挺在9.4分!IMDb上也只是从9.6分略降到9.5分。

影视娱乐类的公众号几乎都写过它,也曾经上过微博热搜。

虽然没在大陆播出,主流视频网站上也没有,但口碑效应出圈,想看的人自然还是能找到管道,豆瓣上参与评价的人已接近3.8万。

貌似中国大陆的观众总在羡慕“别人家的作品”。

如果说“文艺片高于商业片,欧美片高于国产片”算是观影鄙视链,那么电视剧圈的鄙视链或许更具象:英剧>美剧>日剧>韩剧>港剧>台剧>内地剧>泰剧。

前不久,张震接拍大陆的仙侠古偶剧《三生三世宸汐缘》,官宣后引发了广泛吐槽,电影咖、文艺片男神,年过四旬了竟然也跟特效捉急的玄幻画风搞在一起了,没眼看啊。

但这就是大陆电视剧市场的现状。

当美剧祭出豆瓣9.8分奇幻剧《权力的游戏第八季》(注:以下分数均为豆瓣评分)、9.2分科幻恐怖剧《爱,死亡和机器人》;

当英剧呈现9.5分生活喜剧《伦敦生活第二季》豆瓣、9.1分校园剧《德里女孩第二季》;

当韩剧热播9.2分医疗剧《囚犯医生》、8.3分校园剧《美丽的世界》;

当日剧贡献8.7分刑侦剧《紧急审讯室3》、8.7分家庭剧《昨日的美食》;

当港剧推出8.0分悬疑犯罪剧《铁探》、7.0分推理喜剧《福尔摩师奶》;

当泰剧上演8.8分同性爱情剧《清明时节爱上我》、8.5分复仇爱情剧《铁石心肠2019》时,

国产剧有什么呢?

中国大陆观众面对的是再翻拍的武侠剧《倚天屠龙记》5.7分、再翻拍的奇幻剧《封神演义》3.4分、再翻拍的奇幻剧《新白娘子传奇》4.2分,难得有个都市生活剧,也是4.6分《青春斗》这样的。

大陆电视圈太迷IP了、太迷流量明星了,一再钻进故纸堆、一再毁经典不说,拍点稍微现实题材一点的,也往往是走向悬浮、不接地气。

即使前段时间火过的家庭情感剧《都挺好》,拍出了一些社会问题和严肃话题,但也是有不少强行圆满、正能量先行的可诟病之处,评分7.8没过8分这道门槛。

而台湾呢?在台剧退流行多年后,再刮过来的风已然“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去年一部8.3分的教育剧《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已经惊到我们了,对亲子关系的探讨直接而深刻;今年又来了部更不得了的,法治剧《我们与恶的距离》刚播出前2集,很多人就高呼“华语最佳”、“神剧”!

与大陆电视剧动辄几十集、每天播也得播两个月相比,台湾这两部高分剧都只有10集的体量,一周只播一天,不怕观众没耐心等。

都是台湾公视联合国际巨头出品,《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是台湾公视×Netflix,《我们与恶的距离》则是台湾公视×HBO。

台湾才2300多万人口,结果有N个电视台,电视频道据说有100多个,竞争惨烈之下自然为收视率常会有非常手段,而台湾公视相对是政治上清流的,也不以营利为要务,所以才能潜心做好剧吧。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集结了很多台湾熟脸演员,《我们与恶的距离》的卡司则更加有大陆知名度,贾静雯、吴慷仁、温升豪、曾沛慈以及2017年金钟奖最佳新人陈妤。

话说金钟奖视帝吴慷仁真是个宝藏演员,《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他也有演,9.3分的《一把青》、8.5分的《麻醉风暴》、8.1分的《下一站,幸福》等等高分作品里都能看到他。

台湾曾经是偶像生产基地,但现在也没有唯鲜肉和流量为指标了,《我们与恶的距离》是中生代担纲,贾静雯45岁、温升豪41岁、吴慷仁37岁、曾沛慈35岁、陈妤25岁,另外主要演员有37岁的施名帅、36岁的周采诗、34岁的林予晞,更别提1971年的谢琼煖、1965年的洪都拉斯和1952年的检场了。

该剧导演是林君阳,作品不多,大陆观众比较熟悉的是他执导的综艺,2016年《十二道锋味3》。

编剧是吕蒔媛,她的作品我们熟悉的有2018年的《谁先爱上他的》,提名了金马奖最佳原著剧本;2016年的《滚石爱情故事》,其中《对面的女孩看过来》那一集(女主是曾沛慈)和《写一首歌》那一集(男主是郭鑫)的编剧是她;2015年的《出境事务所》,男主是吴慷仁。

《我们与恶的距离》一开篇就震惊观众:饰演律师王赦的吴慷仁在法庭外被当众泼粪,并被电视台直播。

接着带出一起社会恶性案件,两年前台湾青年李晓明在电影院无差别杀人,导致9死21伤,该案是台湾近年来死伤最多的随机杀人案,也是电影街有史以来首起致命攻击的犯罪事件,经过漫长的调查和审讯,现在司法机关核准了死刑。而王赦是李晓明的辩护律师,一直在探究杀人动机,想在李晓明枪决之前争取时间。

剧情由这个案件引发,但每一集都有一个新的事件和衍生新话题,有精神照护机构开在社区引发居民抗议、有精神病导演闯入幼儿园、有思觉失调症男子狠杀2童、有网红少女自杀、有遭霸凌的男生报复社会杀人、有得抑郁症的母亲带儿子跳海、有机车行新员工杀死老板、有高官受贿和上汽车旅馆,等等。

这些又都和主角们发生勾连,角色之间也是各种牵扯缠绕。

所以先搞清主要人物的关系图谱,是很有必要的。

【王赦】帮扶性的人权律师,经常帮恶性案件的被告做辩护律师。

【宋乔安】品味新闻台新闻部BOSS,儿子天彦是李晓明枪杀案死者之一,还有一个读小学的女儿天晴。

【刘昭国】宋乔安丈夫,网络先驱报BOSS,之前也在品味新闻台工作。

【李大芝】原名李晓文,李晓明的妹妹,改名后进入品味新闻台,但她之前不知道宋乔安是受害人家属。

【丁美媚】王赦妻子,已有一幼女,现又正怀二胎,娘家富裕。

【应思悦】李大芝的房东,开饮料店。

【应思聪】应思悦的弟弟,不得志的青年导演,女友自杀,应家有精神病遗传史,他也被诊出患有精神分裂症。

【宋乔平】宋乔安的妹妹,精神病看护社工师。

【林一骏】宋乔平的老公兼上司,精神科主治医生,应思聪是他的病人。

【廖纽世】宋乔安下级同事,资深新闻人。

每一集的片头都以社交网络上的新闻和网友评论为转场。很有现实代入感,也感觉很真实。

虽然李晓明案是串起人物的主线,也是戏剧矛盾的关键冲突点,但其实在第五集李晓明就被枪决了。

当最强戏剧点下线,如何还能绷住,继续抓住观众心弦,把这个案子的后座力推向生活更广处、人性更深处,这很考验编剧的架构能力。

全剧名场面很多,名台词很多,请自行观阅。

剧里几乎每个人都在问“我到底做错了什么”,但其实生活要你踩坑,是不会跟你讲道理的,你能做的,也就只能像中国女排精神那样:勇敢站起来,抖一抖身上的尘土,满怀信心地继续前行。

第一集-受害者

第二集-母亲节

第三集-裂痕

第四集-病识感

第五集-罪人

第六集-枪响之后

第七集-霸凌

第八集-众生皆有病

第九集-黎明之前

第十集-未来的样子

仅只有10集,但每个主要角色的塑造都比较完整,没有单纯的功能性角色,剧情不注水、节奏快,没有奇奇怪怪的柔光磨皮滤镜,职场的戏份也不悬浮。

虽然并发事件多,但戏剧矛盾集中,都是聚焦在人生交锋,这交锋生发于各自事件立场、社会地位、职场角色和性格特点的差异所致。

重点说说王赦和宋乔安。

王赦的主要困境来自职业理想和家庭生活的冲突。

律师本是个光鲜职业,但王赦满身社会正义,总接死刑犯的案子,赚得就相对微薄了,而且每天还忙得脚不着地,自然无暇照顾妻女。

王赦的正义理念很难获得大众理解,受害人家属更难以接受,键盘侠们也将其视为帮凶,总之就是多头不讨喜。

妻子丁美媚已做了全职主妇,又在二次孕期,幸好妻子娘家境况不错,时不时能贴补些。

丁美媚勤俭持家,也很支持丈夫工作,体谅丈夫不易,在娘家处处维护丈夫自尊。但“丧偶式育儿”的日子久了,再忍让的妻子也难免心生怨怼。

应思聪当时闯入的就是王赦女儿所在的幼儿园,丁美媚大受惊吓。后来应思聪被诊断患有精神疾病,身怀六甲的丁美媚自然更害怕他这种人。加之王赦帮杀人犯辩护,长期遭网友谩骂,并人肉搜索到丁美媚的社交账号,在评论区诅咒恐吓,加剧了丁美媚每日战战兢兢。

有一天丁美媚在街头遇到应思聪,应激反应中动了胎气,导致早产,后来新生儿还早夭了。丁美媚的父亲忍无可忍,痛批王赦自私,只顾职业理想,却连自己家庭都无力照顾。

再加上王赦的当事人陆续死去,他想追寻的法治正义推进困难,王赦终于面对现实,不再做帮扶律师,而代理起报酬高的案子,例如帮黑社会大哥辩护脱罪。

丁美媚真的是个好妻子,看到丈夫接违心的案子很压抑,她主动沟通,还先坦诚自己不对的地方,剖心剖肺说开了,两人都大哭,夫妻风雨同程就不必怕前路无彩虹。

王赦退出了黑老大的官司,还把律师费都退了,继续去追寻李晓明杀人原因,并促成凶手家属和受害人家属面对面谈话——剧里这里做得很好,没有绑架人性强行圆满,受害人家属很多还是不原谅的,但彼此这么交谈过,对双方都是一定程度的释怀。

宋乔安的主要困境来自丧子之痛和行业操守的冲突。

在其他人的描述里,儿子遇难前的宋乔安是个业务能干、情形温暖的新闻人,家庭关系也有和谐。

儿子死后的两年里,宋乔安性情大变,染上酒瘾,在办公室是女魔头,在家里是悍妻,对女儿也疏于照顾,导致家庭关系紧张。

新闻业本身也竞争激烈,抢新闻、搏收视率,各方面的焦虑叠加,更加让她走不出内心阴霾。

其实她还有一份内疚,儿子出事那天她也在戏院,她对影片不感兴趣,借着接工作电话的机会独自溜出去喝咖啡,这是剧情在后面才披露的,人物心理动因更加多维。

宋乔安的自我放逐也有自虐成分在,自己的日子若过得好,觉得就是对不起儿子。这是很普遍的一种幸存者心理,《唐山大地震》里徐帆多年后面对女儿张静初也说过,“我要是过得花红柳绿的,就更对比起你了”。

在职场上,宋乔安也丧失了新闻人的初心,但还不是毫无底线,在应思聪闯幼儿园时间中,她就顶住电视台压力坚持在幼儿获救之前不做现场直播。不过当她偶然识破她一手提拔的下属李大芝就是杀子仇人的妹妹时,她派出记者跟踪偷拍李家行踪,获得独家新闻,引发李家被媒体围追堵截,李大芝和她对质时,她也强硬回怼,丝毫不觉有违新闻伦理。

后来宋乔安被李大芝多次道歉和她顽强求新生的努力触动,也眼见媒体在追逐新闻时对一些当事人的伤害,她逐渐想走出受害人家属的困囿,调整了和丈夫女儿的相处状态,并且和廖纽世携手重整品味新闻的报道模式,面对高层干涉新闻自由,她用休假来抵抗,被下放到新媒体事业部,也姿态漂亮地鼓起干劲。

贾静雯很好地演绎了这个角色,完成度较高。当大陆女演员普遍抱怨人到中年、结婚生子之后就难再接到好角色,已结两次婚、生了三个娃、近年减产的贾静雯在台湾还能有演宋乔安这种正剧女主的机会,是幸运,是保养得宜,更是实力使然。

有专家说李晓明是自恋型人格,也有人说是反社会的人格。但李晓明到底为什么杀人,最终剧中也没有想当然的编造一个答案。

人已死,他的内心隐秘也就难以复刻了。

想起前几天在新闻报道上看到一个17岁男生从私家车里钻出来,当着母亲的面跳桥自杀,网上的评论沸反盈天,但那个男生的自杀动机、当时的心境究竟是怎样,已经无人知晓了吧。

“人生近看是悲剧,远看,就是喜剧了。”最后剧情结束在三年后,给了每个主角一个光明的结局,大家都重新在人生的跑道上出发。

但观众没有被强行灌输正能量之感,更多是会感到欣慰。

影视剧都是要造梦的,全员恶人、一黑到底固然很酷,但在临摹真实社会之余,收稍时温暖一点,让追剧的观众获得一点力量,本也是职责所在。

无需去断言什么今年口碑第一华语剧了,我只想说,《我们与恶的距离》很好看,就这么简单。

2 ) 《我们与恶的距离》中有哪些台词引起了你的深思?

“为什么是我?”

“为什么是我?”

“为什么是我?”

注:《我们与恶的距离》是由林君阳执导,贾静雯、吴慷仁等主演

这是电视剧《我们与恶的距离》患了思觉失调的应思聪发出的疑问。

幸运的是故事结局走向很温暖,还了大家一丝慰藉。

但思聪的这个为什么一直萦绕在我脑海里。

满是不解。

满是不甘。

为什么?为什么是我?

01

近几年的社会事件桩桩引人发颤。

林奕含事件、滴滴事件、红黄蓝幼儿园事件、江歌事件……

我不知道这个社会怎么了。

近日我看到的只是铺天盖地的新闻报道:

“上海17岁男孩与母亲争执后跳桥”诸如此类似的标题。

注:图片来源网络

我不知道车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我也不想去想。

但是我知道,

压死骆驼的从来不是最后一根稻草,

而是每一根稻草。

02

电视剧《我们与恶的距离》里,

作为杀人犯李晓明的妹妹李晓文,也有这样一段引人深思的质问:

“你们拿被你们践踏的媒体权,任意断定人。 观众只有七岁智商,所以可以怪老板,怪收视率,怪观众,怪环境。 你们可以随便贴别人标签,你们有没有想过,你在无形之中也杀了人?” “我哥是杀了很多人,但我跟我家人连活下去的权利都没有吗?” “你们杀的人,没有比我哥少!”

注:图片来源于知乎

是的。

舆论会把犯罪者家属杀死。

也许母亲真的在车里严肃批评儿子,

可在儿子打开车门,

母亲再怎么敏捷也抓不住往下坠落的儿子的时候,

没有谁会比这位母亲更心痛!

这种痛就像有人问你为什么要亲手送自己最爱的人上断头台!

试想,当社会舆论全都转向母亲,

一味责怪母亲育人方式不对之后,

母亲的悔恨无穷,谁又能预料,她是否会以死谢罪?

而作为受害者家属在事件发生之后悲叹道,

“为什么是我的孩子”

“为什么会发生在我身上”,

这种念头即使转瞬即逝,

是否也曾想过杀死别人来换回自己家人的生命。

注:图片源于网络

我们与恶,其实没有距离。

我们不曾沟通和试着理解,便对他人自下死刑,我们没有做到善。

真的,这个世界,并不是懂得判断是非对错就可以的。

李晓明他是杀了人,是的,他该死,真的非常该死。这没错。

可是他为什么会做到杀人这一步?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啊,太少了。

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啊,太难了。

03

剧中一直主张人权的辩护律师王赦,

他一直试图走进犯罪者的心里,

希望社会上不会有下一个李晓明,下一个陈昌,下一个会犯罪的人……

他被所有人不理解,包括自己的妻子。

在极度不被理解之后,他终于对妻子说了这样一段话:

“不是每个人生下来都可以选择。 我知道接下来我这么说你会觉得很不公平,但媚,你真的很幸运…… 你有爱你的爸爸,爱你的妈妈,你们甚至不用去担心你们的生活。 可是我们跟你们不一样, 我们可能会有个爸爸因为找不到工作,每天酗酒就打妈妈, 我们没有办法好好读书,甚至没有办法好好睡觉。 我们很穷,我们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出去外面打工, 但有时候做一两个月就会被炒鱿鱼,我们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 我们是在不断地被否定当中成长的。 甚至有时候就会相信, 那些在脑袋里面说他们没有出息、没有用的那些人、那些声音, 是真的。”

注:图片来源于知乎

在工作不如意的时候,我的脑袋里也会闪过上学时老师的那些批评,父母的那些责骂。

我会觉得自己什么也做不了。

自己是个废物。

我想过死。

我真的想过自杀,想结束自己的生命。

可是天知道,这也是犯罪。

法律上这属于故意伤害罪,属于谋杀。

动念头那刻之前,我想要的只是沟通和理解。

我想要爱,

想要去爱。

在问过许多人之后,发现大家原来都一样。

恍然发现,原来真的是,

众,生,皆,有,病。

04

我们把自己包裹起来,自己舔舐伤口,我们病了吗?

我们开始不相信世界,我们开始怀疑周围的人,我们病了。

可是没有人想生病。

我想对你说说我的心事,希望听到的是回应,

而不是冰冷的“我很忙,没有空听你说”。

我想和你聊聊我的烦恼,希望得到解决方案,

而不是嘲讽的“你这算什么烦恼,人家xxx遇到更大的事都没说什么”。

我想跟你分享我的快乐,希望你也同样快乐,

而不是冷漠的“这么正常的事情,有什么值得高兴”。

你觉得我病了。

我觉得你才是有病。

我不知道这个世界怎么了。

我只看见白茫茫的一片,

我们都是穿着病号服行走的病人。

我不要这样的世界。

所以,亲爱的,

我会认真听你说的每一个字,

认真分析你的每一种情绪,

认真了解你做每一件事的原因。

你愿意同样对我吗?

我真的,想拥抱你啊。

我真的,想再次拥抱那个温暖的世界啊。

注:图片来源于知乎

05

最后,想和大家分享林奕含在订婚宴上做过的致辞演讲的节选:

(在她选择离开这个世界一年之后,我才敢去了解她的故事。)

我今年二十五岁……欸,差几天就满二十五岁了。

我从高中二年级,

大概十六七岁的时候,就得了重度忧郁症,

准确点来说是我从高中二年级开始了我与重度忧郁症共生的人生。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林奕含本人)

后来遇到一些事情就在这上面加上了PTSD, 所谓的创伤后压力症候群。 重郁症这件事情, 他很像是失去一条腿或者是失去一双眼睛。 人人都告诉你说, “你要去听音乐啊” “你要去爬山啊” “去散心啊” “你跟朋友聊聊天啊” 但我知道不是那样的。
我失去了快乐这个能力, 就像有人失去他的眼睛, 然后再也拿不回来一样。 但与其说是快乐, 说的更准确一点,是热情。
我失去了吃东西的热情, 我失去了与人交际的热情, 以至于到最后我失去了对生命的热情。 前几年我的身体状况好点,我就重考。
这几年一直处于没有工作也没有学业的状况, 前几年身体好了一点,我就去重考, 然后考上了政大中文系。 在中文系念到第三年的时候, 很不幸的,突然开始病情发作, 所以我又再度休学。 在我休学前那一阵子我常常发作解离。
所谓的解离呢, 以前的人会叫他精神分裂, 现在有一个比较优雅的名字叫做思觉失调。 但我更喜欢用柏拉图的一句话来叙述他, 就是灵肉对立。
因为我肉体受到的创痛太大了, 以至于我的灵魂要离开我的身体,我才能活下去。 从中文系休学前几个月,我常常解离, 还有另外一个症状是没有办法识字。
我知道这听起来很荒谬, 对,但就是我打开书我没有一个字看得懂。 身为一个从小就如此爱慕、崇拜文字的人来说, 是很挫折的一件事。 当然在这样的情况下我没有办法参加期末考, 然后那时候正值期末考。
我的那时候中文系的系主任就把我叫过去讲话。 我请我的医生开了一张诊断证明, 然后我就影印了很多份,寄给各个教授, 跟他们解释说我为什么没有办法参加期末考。
这时候系主任与助教就坐在那个办公室里面, 助教在那边看着我, 然后他说: “精神病的学生我看多了,自残啊,自杀啊,我看你这样蛮好、蛮正常的。” 然后这时候我的系主任对我说了九个字, 这九个字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他拎起我的诊断书,问我说: “你从哪里拿到这个的?” 你-从-哪-里-拿-到-这-个-的。
当下的我,我觉得我很懦弱。 我就回答他说:“我从医院。” 但我现在想我很后悔我没有跟他说: “主任,我没有笨到在一个,活在一个对精神病普遍存在扁平想象的社会里,用一张精神病的诊断书去逃避区区一个期末考试。 然后你问我从哪里拿到的。 从我'的屁眼啦!干!” 我很想这样说,但我没有。
所以我要问的是,他是用什么东西来诊断我? 是用我的坐姿,我的洋装,我的唇膏, 或是我的口齿来诊断我吗? 这个社会对精神疾患者的想象是什么? 或我们说的难听一点, 这个社会对精神疾患者的期待是什么? 是不是我今天衣衫褴褛、口齿不清, 然后六十天没有洗澡去找他, 他就会相信我真的有精神病? 又或者他觉得精神病根本不是病呢?

我不知道温暖传递的速度是多少。

但是我知道,我不会做压死骆驼的稻草,我要做给予骆驼能量的水珠。

你愿意和我一起来吗?

你愿意和我一起倾听世界的内心吗?

最后,我用电视剧《我们与恶的距离》的两句台词和大家共勉——

“为什么是我?”——应思聪

“可能是因为,你比较勇敢。”——宋乔平

公众号【VIP大影视圈】,一个有态度,讲深度的影评号。

3 ) 《我们与恶的距离》情节脉络+台词+剧本分析

整部剧分为十集,大体情节脉络走向是:第一集《受害者》交待主事件、受害者家庭代表和施害者家庭,第二集《母亲节》交代副事件和受害者家庭,第三集《裂痕》各方矛盾激化,第四集《病实感》开始面对和解决问题,第五集《罪人》出现转机和引爆点。(感谢@赵启辰 导演总结)。

后面五集(《枪响之后》《霸凌》《众生皆有病》《黎明之前》《未来的样子》)还没看。据说不久后剧本会出书,因此就不还原剧本了,这篇文章主要是细拉情节点,厘清剧情脉络,还原部分台词,括号内为动作,中括号为剧本分析。

于专业,这部剧的人物塑造、节奏、戏剧张力和台词都算是教科书级别的。于私心,这部剧代替我们抛出了太多犀利的质问。我还不知道全剧结束时编剧有没有给出答案,但这种敢质疑、有态度、能反思、满含悲悯之心、让每一个角色背后所代表的群体发声的作品很久没有遇到了。台湾民众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抗争和坚持才争取到了某种自由,这种自由来之不易。这个剧给了我们答案也给了希望。

道阻且长。


E01.受害者THE VICTIMS

1、由电视台导播倒计时切入法院门口做现场报道的记者。 记者:现在记者所在的位置是最高法院大楼外,两年前犯下令全台震惊的戏院枪杀案的冷血杀手李晓明,最高法院在今天早上是驳回了李晓明律师的上诉要求【王赦律师隐性出场】,维持二审判决,死刑定验。过去大家非常关注充满争议的李晓明是否符合教化的可能,由于李晓明是始终拒绝接受精神鉴定,即使法院开出了鉴定留置票,来强制李晓明接受精神鉴定,但是他却始终保持沉默,不配合相关测验,因此目前我们仍然无法查出李晓明当时犯案的动机及其当时的精神状况。所以最高法院便以犯罪事实确定以及犯案当时李晓明确实是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宣判李晓明死刑。【新闻简要交代事件脉络和争议点,穿插社会各地观众观看新闻的画面。开篇定调点题】

2、王赦律师接受采访被泼粪。

3、SBS品味新闻台播报“李晓明死刑”和“律师被泼粪”的新闻。 新闻中王赦:我还是认为必须理解李晓明犯案动机背后的脉络,才能避免类似的事情再度发生……(被泼粪)【王赦提出角色观点和背后动机,目前为止是贯穿的】 泼粪家属:王八蛋,你这个人渣,为这种人辩护,你还是人吗?【家属代表提出被害者家庭和社会大众的普罗观点。至此,两组对立的人物关系已形成:被害者家属们与李晓明及辩护律师王赦的矛盾】

4、新闻画面转为网页画面,网友观点摘要。 网友1:这家伙还没死,我们要花多少纳税钱养他 网友2:屎尿人渣代言人 网友3:大快人心 网友4:叫李晓明的都要去改名了 (留言文字的断章组成题目——《我们与恶的距离》) 【每一集开头都会播放一个社会新闻,有的和主事件并不相关,但网友们的留言和惊心动魄的点赞转发率,都是一个小小的提醒:躲在屏幕后的我们与恶的距离究竟有多远?】

5、房东思悦找大芝聊天,说自己快要结婚。 大芝平板内播放新闻:“……开枪扫射了正在观影的人群,造成总共九死二十一伤的悲剧,开枪之后李晓明并未离开现场,而警方赶到之后就立刻将他制服逮捕,本案为台湾近五年来死伤最多的随即杀人案,亦是电影街有史以来首起致命攻击的犯罪事件……” 房东思悦给大芝送便当,说自己快要结婚。大芝心不在焉。思悦离开,新闻继续播报。 新闻:“……案发之后在警方的陪同下曾经回到案发现场,公开地向社会大众及受害者家属道歉,但是李家人随即神隐至今,未再露面。”【新闻继续补充案件细节,暗示李大芝的真实身份】

6、王赦回家洗澡,撒谎掉进化粪池,怀孕的妻子埋怨。

7、李大芝结束导播进入办公区,听到总裁宋乔安大发脾气开除了一个员工。廖纽世主编过来安慰她,看到电视上在播放“李晓明”的新闻,随口问“是被这个畜生的新闻影响的吧?”宋乔安没搭腔,而是问一个女员工阿玲什么时候生产,接着接到电话,阿玲已经破水了。宋乔安疾步离开,廖主编让李大芝一起跟过去。【办公室日常,雷厉风行的铁面总裁宋乔安和深明大义的和事佬廖主编出场】

8、主控室,所有人劝阿玲赶紧去医院,但是阿玲怕耽误工作,不肯离开。李大芝迅速做出计算,“over三分三十秒,可以抽掉ltem35酒驾撞民宅”,解决了困境。宋乔安注意到大芝,让她接任阿玲的工作。 【李大芝这一句台词很短但很关键,剧情内的作用是展示能力,剧情外的作用是为本剧的真实感加分。插入一个老师说的剧作上的“冰山理论”:在电影中,观众看到的1%,编剧背后要做99%的功力。现在观众对于影视作品中知识系统的渴求是很强烈的,除了看剧情画面之外,还会有一个获得感的需求,尤其是职场剧或者专业剧,观众并不需要精通,但适当科普一些常识是会加分的,也增加了剧情实感。如果编剧在背后没有做过大量田调采访而信手胡写,会非常露怯。在此要推荐一下本剧的编剧吕蒔媛的书单://www.douban.com/doulist/113132662/看过之后会觉得,没有无缘无故的优秀】

9、王赦找刘昭国谈话。【第一场辩论,很精彩,也提出了全剧主题】 王赦:是这样的,我希望你们《先驱报》做世界各国随机杀人案的相关报道,还有台湾司法体系对司法心理学的忽视,从法律程序上来看,刑事诉讼程序里面对被害者还有被告人都有许多的盲点…… 刘昭国:王先生,你应该知道我是被害者家属吧? 王赦:知道,所以更觉得你会想知道答案。 刘昭国:你们送李晓明做精神鉴定找不到精神疾病,现在反过来开始找所谓的真相,你的目的是要让他躲过死刑,对吧?那是你的职责,我尊重,但人应该有良知吧?你要让纳税人的钱养他一辈子吗? 王赦:其实我们缴的钱早就已经在养成千上万种不同刑期的受刑人。刘先生,如果这件事情不去试着找出答案,试着去预防,您是媒体人,您应该很清楚这类的事情在世界的各个角落每天都在上演。 刘昭国:我知道每天都在上演,但我不是上帝,我没那么伟大。(起身离开) 王赦:你该不会真的认为杀戮游戏或者家庭教养的问题就是李晓明犯案背后的原因吧?难道说真的把他给杀了,这一切就会没事吗?你内心的伤痛就会抚平吗?在还没有废除死刑之前,他所作的事情是唯一死刑,完全没有争议,我也同意,可是此时此刻我有一点私心,我希望舆论给这个政府一点压力,因为这个政府很有可能因为要消除民怨或是任何政治上的考量随时要处死李晓明。刘昭国:然后呢?我是被害者家属。 王赦:抱歉,这一切都是我一厢情愿的想法,我没有顾虑到你的感受,我很抱歉。可是如果真的要探究背后的真相,需要一点时间,给他一点时间。 (刘昭国愤而离开,王赦无奈留在原地。刘昭国在工位上坐了很久,再次起身质问王赦。) 刘昭国:李晓明不配合做精神鉴定,他一出事他父母就神隐躲起来避而不见,你怎么找真相? 王赦:我想,李晓明是不想拖累他的家人才不跟他家人见面的。而李家人把房子给卖了,想要赔给你们,可是新闻媒体没有人有兴趣,你要他们如何站出来面对这个社会给他们的眼光?而现在死刑,也许是最后的机会。因为面对到生离死别,李晓明很有可能打开心防。 刘昭国:通常我是不让别人告诉我应该做些什么专题,我也诚心地相信,解决伤害最好的方法是善后跟预防。坦白说我不在乎李晓明死刑,或不死刑,都换不回我们家天彦,但我真的很想知道真相。

10、宋乔安面谈李大芝,将她升职为主编。 乔安:你还有半年就毕业,为什么要休学? 大芝:家里有事。爸妈车祸过世。 廖主编:跟你乔安姐一样。【宋乔安“美强惨”形象确立】 乔安:你是学新闻的,为什么选择做助理编辑而不是记者? 大芝:记者每天都在抢时间,抢观众想看的东西,所以比较单向片面,编辑才可以让观众看到世界的全貌。 乔安:你真的觉得现在的新闻可以让观众看到世界的全貌?大芝:不行。但这是编辑应该要努力做的。 乔安:(努力忍住欣赏脸)为什么抽三五? 大芝:那则是通稿,15播过,而且只有屋主采访,没有肇事者。 乔安:(忍不住欣赏脸,微微点头)你先来接阿玲的工作,只要对我负责就好。 廖主编:说谢谢啊! 大芝:可是,我只当助编两个月。 廖主编:这是缘分,你有贵人命。 乔安:敢不敢踏进现实的世界?【后面再看,一语双关,简直是地狱邀请函】 大芝用力点头。

凶手妹妹职场白兔+死者家属铁面御姐,上下级还隔着一个弥天大谎,戏剧张力强烈到搓手手

11、刘昭国代表报社和品味新闻台签独家报道合作,但在内容细节上与宋乔安发生争执,两人观念不同,互不相让。女儿天晴到来,才知道两人是夫妻。

12、李大芝下班,给妈妈打电话但没人接听。

13、李大芝回家,发现家里搬来一个男生,是房东思悦的弟弟应思聪。因为与父亲不和而搬出来,性格乖戾,不善交际。姐姐和李大芝聊起弟弟热爱电影但不被认可的经历。 【应思聪第一次出场是不讨人喜欢的,但能从仅有的信息中推断,他热爱的东西从未得到过家里人的支持。父亲就不用说了,姐姐思悦虽然关心他,但并未真正了解过他的内心世界,和别人介绍时只说他很优秀,但说不出他得过什么奖,甚至认为他做的事与电视新闻是一回事。可想而知,思聪在外面受到打压和委屈时,也没有任何发泄的出口。这是伏笔。】

14、李大芝想起小时候和哥哥李晓明互相玩耍的场景。 李大芝给妈妈发语音,告诉她自己升职加薪的事情,但没有任何回应。【李大芝真实身份揭露】

15、宋乔安一家的关系展现。 天晴:爸爸妈妈你们要离婚吗? 乔安:你怎么突然这么问? 天晴:因为你跟爸爸现在常常吵架,爸爸经常睡公司,就不太会睡我们家。 乔安:我跟你爸爸的个性跟理念很多都不像,也不合。所以分开说不定对大家会比较好。 天晴:大家是指谁? 刘昭国:你怎么说话没大没小?这种态度跟妈妈一样不行喔。 乔安:态度跟我一样又怎么了?你是有意见啊? 刘昭国:爸爸和妈妈现在还在讨论一种方式对我们三个人都好,但现在还没有答案,所以就先没告诉你。 天晴:为什么这种事情不会跟我讨论? 刘昭国(沉默):对不起。 天晴:所以爱会消失对不对?刘昭国:爸爸妈妈对小孩的爱是不会消失的。 天晴:骗人,你们以前也是因为有爱才会结婚生小孩,那为什么现在就没有了?

16、刘昭国和宋乔安就“离婚之后天晴跟谁”的问题展开磋商,两人互不相让,但两人都有问题:宋乔安有酗酒的习惯,刘昭国出过轨。 刘昭国躲进儿子的房间,看着玩具和全家福发呆。

17、妻子看到了王赦被泼粪的新闻,第一次提出自己的不理解和担心。

18、王赦律见李晓明。继续劝说他接受鉴定以及打开心防,但是李晓明非常抗拒,并警告他不许打扰他的家人。

19、乔安忘记了天晴的生日,但刘昭国记得。天晴对乔安态度冷漠。

20、大芝给妈妈汇钱的时候被思悦撞到,撒谎给育幼院汇钱。思悦送给大芝一个皮筋,让她把头发扎起来。

21、李大芝扎起头发,打起精神来工作,但是第一份报告就被乔安狠狠批评。

22、新闻台部门会议,宋乔安狠刚业务部。 业务部:乔安,你太过谨慎了,要赢就是要抢快啊。没有抢先,观众就跑走了,我们输快讯就是慢而已。当然啦,谨慎也很重要,上一次问卷调查,我们是七家新闻台里面信任度最高的,多亏了乔安和news把关。

23、选题会议,因母亲节临近,新闻都是围绕着康乃馨、医美、母亲节打折等等无聊新闻。

24、晚间新闻行进中,大芝接到电话面露惊讶,按开电视,发现有电视台在播报一则发生在泰国的重大爆炸新闻。不断有电视台在播送,上级也来电话催,但是SBS没有人查到任何确切的信息,不敢贸然播出。乔安思忖片刻,决定先播干稿。 与此同时,天晴一直在等乔安下班给自己过生日。看到乔安完全把自己抛在了脑后,她就自己离开了。 泰国出了更正消息,说爆炸是假新闻,所有人都大骂,宋乔安也疲惫不堪。接着看到了天晴留给自己的母亲节卡片。 上面写:我知道你不爱我,如果哥哥还在,你应该会比较开心吧~母亲节快乐!刘天彦上。

宋乔安匆匆离开。李大芝看到了卡片,廖主编向她解释,“天彦是在母亲节的前一天,在有诚戏院被李晓明枪杀的罹难者之一。经过急救之后,在母亲节当天就过世了,你说,她要怎么过母亲节。” 李大芝震惊。

25、(闪回)李家人戴口罩出现在罹难者集体葬礼外面,原本想去道歉上香,但是看到现场哭声一片,每个家属都面容沉重,宋乔安和刘昭国也在其中。李家人胆怯地站在门口痛哭流涕,不敢进去。 李爸爸:这么多人,我们要怎么道歉,怎么赔偿?

26、(闪回)戴口罩的李大芝飞奔回家,看见自家面点大门紧锁,门上写满了诅咒。她进屋看到父母痛苦地坐在屋里,诅咒电话也不断打来,门外有人丢石头。李爸爸决定把店出售,用钱赔偿死者家属,但远远不够。一家人的生活彻底坍塌。

27、宋乔安开车回家,躲在楼下喝了一整瓶酒。

28、(闪回)李晓文(李大芝)颓废地躺在床上,李爸爸让他出去买酒。妈妈回家看到颓丧的晓文再也忍不住了,推搡她去洗澡,出门,不要再这么堕落了,已经两年了。

29、李妈妈带着李晓文去改名字。 李妈妈:以后你就叫李大芝,不管谁问…… 大芝:难听死了。(愤而起身) 李妈妈:(从身后追上)你以后就叫做李大芝! 大芝:这样有什么意义啊? 李妈妈:以后谁问你,你就说你爸爸妈妈车祸死了,哥哥也死了,家里只剩下你一个人。你本来大学毕业你想要做什么你就去,妈妈没本事,只存了这些,以后你要自己想办法。 大芝:干嘛这样啊! 李妈妈:家里要死,死三个人就好了,不能连你也葬在这里。(李妈妈摘下大芝脸上的口罩。) 【老师曾说过,电影人物的名字也是他们性格和人设的一部分,名字必须要符合人物和电影本身的调性,好的名字甚至可以辅助叙事和主题的构建。简单分析一下本剧中的三个人名:李晓明李大芝王赦。1.李晓明:这个名字普通到过眼即忘,演员也选了一个大众脸,这是编剧有意为之的,因为这不是一个刑侦剧,这起杀人案并不是重点,李晓明更多的是古往今来所有随机杀人案凶手的代表,用一个普通的名字去抹杀他的独特性,甚至放大了他的普通特性,是为了让所有人意识到,李晓明可以是任何人。这也正是王赦律师的焦虑所在——把他杀了,这种案件就再也不会发生了吗?2.李大芝:专门开辟一场戏去写改名这件事并非无缘无故,这里有两层含义,第一,改名意味着“李晓文”已经死了,也必须死,只要李晓文活着,她就必须要背负这个从天而降的罪责痛苦地活着;第二,“李大芝”对于女孩来说是一个有点难听的名字,其实李妈妈完全可以给她起一个更好听的名字,但她没有,因为从她儿子杀人的那天起,她就打心底里认为,李家人余下的日子都是要苟且偷生的,但她并不想让女儿也跟着陪葬。给女儿换名字已经让她逃出去了,她甚至不敢让女儿有一个好听的名字,也许心里认为这也是一种赎罪的方式。他们不配活着,也配不上任何一点美好的东西。3.王赦:赦,字典上解释是“宽免罪过”,这个名字从始至终都在解释这个人物的所作所为。其实,王赦作为主人公是有点冒险的,因为他替罪人辩护,我们或多或少都痛恨过为杀人犯辩白的律师,但编剧把这个人物的无奈和勇敢都写尽了】

网友留言:叫李晓明的都要去改名了


E02.母亲节HAPPY MOTHER’S DAY

1、大芝起床,给妈妈发送了一条短信:妈妈,母亲节快乐。

2、电视新闻播报,小区民众游行抗议在小区内建成康复之家。 民众1:我们不是歧视,这里是一个交通枢纽,附近国中小学幼稚园都有,四处都有小孩在出入,你们设立在这里,公园没有人敢去玩,这严重影响我们的权益。 民众2:我是不知道真实接触会怎么样,但是如果看到的话,还是会希望跟小孩保持一段距离。 民众3:我是不希望在我们这个社区设立啦,因为房价跟地价都会跌嘛。 【导演说,这个新闻和民众的反应都是真实事件,当年闹得很大】

3、乔安起床,看着窗外,想起儿子曾对自己说:“妈,你看前面,希望就在云后面喔!”

4、一家人给天晴过生日,天晴和每个人都拥抱了,但唯独没有抱乔安。两人还是异常尴尬。

5、李大芝做了一锅面,和思悦讲以前家里是开面店的,思悦以为大芝想念妈妈了。 思聪出来把面端回房间吃。思悦告诉大芝,自己父亲再娶了一个阿姨,但她和思聪都不喜欢那个继母。

6、王赦夫妻同美媚的父母吃饭过母亲节,席间,王赦拒绝了岳父要他去大公司上班的邀请,岳母还送了他一身西装,王赦执意要把钱付给岳母。在交际上,王赦有些木讷,美媚更加细心体贴,帮他圆场。散场后,岳母并没有收美媚的钱。

7、乔安和刘昭国再次因为天晴抚养权的问题小吵了一架。刘昭国离开。

8、乔安因为忘记女儿生日的事特意上来道歉示好,但被天晴冷漠拒绝。

9、大芝在电脑上打下“辞呈”两个字。回忆起当年老师给自己介绍工作并教诲的场景。老师告诉她,永远不要挑战人性。不要被人发现真实身份。

老师:不要挑战人性

10、大芝给妈妈打电话,依然打不通,大芝只好留言祝母亲节快乐,说很想她。

11、大芝辞职,被乔安怼地体无完肤。 廖主编:适应不良?我看你适应得蛮好的呀。为什么要辞职呀? 大芝:觉得…会辜负长官的期待。 乔安:你觉得我们对你有什么期待? 廖主编:是有同事看你升得快,为难你?还是哪里的特派给你难看?有问题你要提出来,我们才有办法给你解决。家里有事?你家里都没有人,会有什么事情? 乔安:叫你重排几次rundown,你就不做了是不是?现在年轻人是不是都是草莓族啊?【草莓族百度百科:多用来形容1981年后出生的年轻人像草莓一样,尽管表面上看起来光鲜亮丽,但却承受不了挫折,一碰即烂,不善于团队合作,主动性及积极性均较上一代差。最大的特色之一就是工作时往往没什么定性,只要有更好玩的工作,或是较高的薪水,就会见异思迁】 大芝:不是,我是因为…怕让你失望。对不起。 乔安:你是不是有忧郁症啊?有忧郁症要看医生呀,躲起来是没用的。 大芝看看廖主编,又看看乔安,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乔安:想走就走吧,就做到这个月底。 大芝(忍住哭腔):谢谢乔安姐,那我去工作了。 大芝转身走,背后传来乔安的声音。 乔安:还想让观众看到世界的全貌,报道的全貌,你连电视台跟自己的全貌都没有看清楚你就要辞职? 大芝:对不起…… 乔安:我最讨厌跟我说对不起的人,有本事就不要犯错误啊! 大芝低头落荒而逃。 廖主编:你是不是早上五点又发信息给她让她检讨收视率啊? 乔安:我哪有那个闲工夫还发信息给她,我带着她收视率差也是检讨我自己。还辜负期待?期待都还没开始要辜负什么。

静静看你撒谎

12、吓唬背后吐槽乔安被大芝听到,下属说乔安是最近这两年才变成现在这样。大芝难过。

13、应思聪在房间里画电影分镜,耳边时常响起幻听,都是责备和否定他的声音,他不断暗示自己:我一定会把电影做出来!

14、思悦让他把音乐关小声一点,但发现思聪把整个屋子都堵得严严实实,不想和任何人沟通。

15、宋乔安冷冰冰开会,廖主编提醒她多关心一下身边人,不要像一个冰箱一样。宋乔安说,我连我老公和儿子都留不住,关心有什么用?

16、思悦的奶茶店,思悦开导大芝。

姬里姬气

思悦:我都跟来应征的人说,正常年轻人,没有人会想要在饮料店打工一辈子,可是你可以定一个期限嘛,半年或者是一年。一小时之内你要调出几杯饮料;或者是你要发明自己的创意饮品都可以呀。不是为了我工作耶,是为了你们自己。当初我开这家店的时候,房东跟我签了五年合约,我就告诉我自己,应思悦,你一定要撑过这五年你才可以说放弃,这样我才会知道我可以做到什么程度嘛。就算我结了婚也是一样,怀孕了我都不可以放弃。所以啊,你干嘛管你们长官怎么想你呀,重点是你自己怎么想的。

17、思悦和大芝回到家,思聪质问两人有没有人进过他的房间。两人一脸懵逼。

18、思聪端着摄影机在拍飞机,前女友的幻象告诉他,我相信你,这次你一定可以。

19、品味新闻台,突发新闻,有一个精神病患闯进西海幼稚园,有一班小朋友被锁在了里面。电视台上下一片混乱。

20、美媚去接女儿放学,发现学校被封锁,到处都是警察和记者,她惊慌失措不知发生何事,看到旁边有记者正在采访一个目击者,目击者大爷说,看到一个浑身脏兮兮的疯子提着大包小包进去了,不知道是枪还是武器。美媚给王赦打电话无人接听,她慌忙越过警戒线询问一个女警。

21、与此同时,王赦正在审判陈昌的庭审席上,陈昌是一个在公园里误杀别杀害两名儿童的凶手,他在法庭讲述案发经过的时候毫无悔意,甚至满脸享受。王赦连忙打断,但陈昌完全没有停下来的意思。王赦一脸无奈,没有看见手机来电。

22、SBS已经随时准备好直播连线,乔安另辟蹊径,让廖主编开临时棚,找心理专家来谈小孩可能造成的心理伤害,还有幼儿园的安全问题。另一个部门负责人过来质问为什么还不连线,被乔安怼回去,“在小孩没有安全之前,我是不会直播的。”

23、王赦赶到现场,连忙安慰妻子,周围路人议论纷纷,讨论之前的陈昌和李晓明都是有精神问题,王赦连忙制止。

24、其他新闻台都在直播连线了,SBS还在寻找精神科医生,但没有医生愿意出来。乔安沉思片刻,让导播间先连线康复之家。

25、康复之家的负责人介绍说,康复之家共有二十五位住民,十八位在,五位回家,还有两位请假,目前正在联系家属。

26、乔安还是不报新闻,精神科医生也找不到,手下急得不行,但乔安丝毫没有被影响。

27、乔安联系了做精神科医生的妹夫林一俊,软磨硬泡让他帮忙。

28、新闻直播,林一俊接受采访。 主持人:现在还在发生当中的幼稚园孩童的挟持案,您认为有没有可能是精障患者所谓? 林一俊:没有经过诊断,以及相关的心理衡鉴,是没有办法判定这个人是不是有罹患精神疾病的,而且更不能保证他有没有危险性。 主持人:假设,我们现在假设他就是一名精神病患者,所以警方在处理的时候应该以什么原则? 林一俊:百分之五,在伤人的案件当中,只有百分之五的犯人罹患精神病。而在这百分之五当中,极少数是会攻击其他人的,大部分是攻击他自己的家人。

29、天色已晚,围在幼稚园外面的记者们突然骚动起来。武警猫着腰,正悄悄接近教室。王赦和美媚不安地抱在一起,死死盯着动向。警方攻进教室,里面传来孩子的尖叫和怒吼。不一会儿,老师带着小朋友陆续走出来,人群中传来松快地掌声。王赦夫妻看到女儿小斐毫发无伤地走出来,连忙询问有没有受伤和害怕,小斐连说没有。 这时,人群再次骚动起来,相机咔嚓成一片——警方押着应思聪从教室出来,应思聪用力挣扎,大喊着“我的摄影机!我在拍片,拍不完你们知不知道!” 没有人理会他在说什么,人们的手机和摄像头紧紧跟着他移动。

30、新闻总结:今天下午的幼稚园挟持惊魂记历时将近六个小时,终于平安落幕了,被挟持的八名小朋友目前已经平安脱困,也让在外头焦急等待的家长们…(插入导播暗中叮嘱“小孩子的脸不要拍得太清楚,神经病的脸重播的时候记得打马赛克”),…年轻男子也在现场被警方逮捕,不过在逮捕的过程中,这名男子不停地挣扎反抗,情绪十分不稳定,和主编起了激烈冲突。这名嫌疑犯的身份以及他的挟持冬季究竟是什么,仍待警方的侦讯调查。 大芝紧紧盯着模糊晃动的新闻画面,面露疑惑仔细辨认,突然睁大眼睛,她认出这就是应思聪。

31、应思聪大吼着挣扎,记者们一拥而上,问他有什么话要说,但他已经被警方按进警车。王赦见后让妻女先回家。

32、奶茶店,思悦的手机不停在响大芝的来电,但生意不断,思悦来不及接听。

33、SBS部门会议,乔安布置任务,接下来要做一系列康复之家和精神病患在社区生活的困境。部下提出异议,被乔安怼回去+1,部下抗议乔安裁人太多,人手不够。

34、林一俊回到家中,原本以为有维多利亚小秘密等着,却发现妻子乔平正在一边吃薯片一边看他被采访的新闻。林一俊抱怨新闻媒体是制造社会恐慌的罪魁祸首。

35、乔安去医院看望刚生产完的阿玲,却听到阿玲的丈夫在向她抱怨自己,让阿玲产假完去离职。乔安一言不发地离开了病房。

36、刚下班的思悦一边打电话一边赶往警局。

【这一集并没有太多值得注意的剧作技巧,有些戏甚至写得有些普通。本集的线索是幼稚园挟持事件,展现的重点是应思聪的病情在家人眼皮下悄然恶化继而爆发,这一集更多地是为接下来的冲突铺陈线索、积蓄矛盾(乔安与丈夫和天晴、王赦与妻子、大芝与乔安等)。值得注意的是以宋乔安为代表的媒体反应,在一个新闻爆出之后,媒体的观点和导向作用大到难以想象】


E03.裂痕RIFT

1、开篇新闻报道带出应思聪的前史及发病原因。 新闻标题《挟持幼园案青年导演 害资方惨赔3千万》,思聪因与片方发生争执,被替换下去。这次去幼儿园是为了新片拍东西,但没有拍摄申请记录。影视圈内的相关人士对应思聪的工作和精神状况有所保留。应思聪的父亲和姐姐思悦来到警局,对着围观的记者态度强硬,表示无可奉告。

2、应思聪被审讯,王赦在一旁陪同。 警察:应先生,请问你今天是几点到幼稚园的? 王赦:不好意思,我希望你可以在笔录之中先标注清楚,因为我认为我的当事人精神状况是有问题的,之后我希望可以接受医师的鉴定。想让检察官知道一下,因为这有关乎他之后的刑事责任。其实我觉得你们可以直接调监视器的画面,大概就可以很清楚他几点到。

3、应父和思悦看思聪的拍摄素材。画面中,思聪在指导几个小朋友拿玩具枪打架,然后被突然闯进的警察按倒在地。 应父:这不就是拍电影,有什么问题啊?这国家现在连拍电影的权利都没有?莫名其妙,你赶紧把我儿子放出来! 警察:因为他没有申请,这样会造成家长和小朋友的恐慌。所以我们交给检察官决定。 两人沉默。

4、应父和思悦坐在出租车上,看车载小屏幕上继续播报与思聪相关的新闻。 新闻:闯入幼儿园的应姓青年四年前曾经获得国际影展大奖,国际影评人给他高度肯定,据传应姓导演服役时,女友轻生,导致他精神受创。退伍之后担任电影《出境愉快》的导演【捉住一个编剧的小私货,吕蒔媛曾写过台剧《出境事务所》,也是吴慷仁主演,豆瓣8.6分,推荐给大家】,传出在拍摄期间,好几次和投资方、女主角发生争执,他被撤换主要的原因是害资方惨赔了三千万元。 思悦收到大芝发来的短信,问他们为何还不回家,有些担心。思悦没有回,表情严肃。 一个细节,应父看到新闻后捂了一下心口。 【用新闻的形式解释一个复杂事件的始末或一个人的前史生平是非常好用的手段,还可以适当增加单场戏的信息含量,但一直用同一形式又会让人觉得重复,因此本剧就出现了非常多的播放介质(电视新闻画面、监视屏、手机、电脑、车载投屏、摄影机……),既不会让人觉得重复,又合理融入场景增加可信度】

5、深夜,美媚半夜醒来,摸着女儿熟睡的脸,发现已经接近半夜两点半,王赦还是没有回家。

6、在王赦的帮助下,应思聪被交保候传。应父在椅子上坐了一整夜。应继母带着早饭来看应父,看到思悦有点惊讶,说只买了一份早餐。思悦对她的态度生疏冷漠。 思聪被警察带出来,没有理睬任何人,愤怒跑走,应父和继母赶紧追上去。思悦一脸担心地看着,但还是在耐心地听王赦讲注意事项。王赦告诉他,最后是否定罪的决定权在所有家长手中,自己也是家长之一,思悦赶紧向他道歉。王赦表示没有关系,他提醒思悦,思聪的精神状况有点偏离现实,可能是有精神障碍。思悦难以置信。

官方科普

7、思聪回到家就把自己关进房间,大芝一脸担心地询问思悦,思悦把憋了很久的委屈发泄了出来。 思悦:我可以请问一下吗?什么叫害资方惨赔三千万?没有那么多,你们求证过吗?他拍了两年,一毛钱都没有拿到为什么不报?为什么你们都是报一些对他不利的新闻?这就是你们现在做新闻的品质?你不认识我们是不是?【这一段对话很有意思,被媒体暴力的当事人代表质问媒体代表,为什么不报道对当事人有力的新闻?为什么总是夸大其词?因为,媒体都是嗜血的】

8、思聪在屋子里被脑子里的幻象和幻听包围,他缩在床上痛苦不已。 制片人:不会每一个人都是李安啊,至少你不是。 应父:跟我回家!! 继母:我看你这辈子没用了。 女友:思聪加油,你一定可以的! 妈妈:如果我带着思聪,我这一辈子都不会有幸福的。 思聪泪流满面,大喊“妈妈”,但无人回应。

很多电影人都遭受过这样的灵魂拷问吧?

9、早上上班,大芝在SBS品味新闻台的大楼前停留沉思了很久,宋乔安在车里看到了。

10、王赦早上醒来,发现美媚在各方联系换幼稚园的事。王赦不解,美媚说因为不安全,而且指责他“把那个神经病放出来了”。王赦耐心解释应思聪没有暴力倾向,而且不是精神病。美媚顺势提起了让她耿耿于怀的“陈昌案”。 美媚:之前在公园里杀了两个小朋友的陈昌不也是说他想吃牢饭。 王赦:陈昌的状况不一样,那是媒体片面截取他的话,他是有思觉失调症的。他当时的情绪已经到了临界点,快要崩溃了。 美媚:你接了陈昌的案子,然后没有跟我讲,是吗? 王赦:就算被这个社会讨厌的人,他也应该受到司法程序正义的保障。并不是每个思觉失调的人都有暴力侵向,不需要这样子换幼稚园吧?你这是因噎废食,根本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两人互不相让,不欢而散。

FB投票结果,你支持哪个?

11、宋乔安和刘昭国被叫到学校,因为老师发现天晴有早恋倾向,其他家长们都知道了这件事,还开群组讨论。乔安看到了天晴和男生的聊天截图,都是天晴单方面示好男生。

12、宋乔安和刘昭国吵架。 乔安:这群人可真够闲的,不用上班,开群组,讨论人家八卦。 刘昭国:现在不是八卦的问题,而是女儿的问题。天晴跟老师相处的时间比我们两个人加起来都还多,你不跟老师说实话,老师怎么帮我们? 乔安:我女儿的事情我自己会处理。 刘昭国:你怎么处理?你满脑子都是工作,情绪也没办法控制,女儿的事情你可以处理吗? 乔安:对,刘昭国,你最公私分明了,会跟员工谈恋爱,会处理你自己的情绪,还会帮那些加害者讨回公道,废除死刑,你最了不起!【夫妻吵架错误示范1:喊全名、翻旧账、讽刺】 刘昭国:宋乔安,天彦也是我儿子,他走了我跟你一样难过,但如果不是你天天摆臭脸给我看的话,我有必要睡公司吗?再说我跟那女员工的事情我解释多少次了,还不够吗? 宋乔安冷脸,转身边走边看手机。 刘昭国:我们可不可以理性一点,谈事情就谈李晓明的事情,你找到真相,找到动机,就不会有下一个受害者了。乔安:真相永远就只会怪我们的社会体制出了问题,挪威的社会福利这么好,还不是出了随机杀人犯。我们的社会安全网,我们的教育体制,永远控制不了那些加害者你懂吗?如果杀人犯还有他们的家人都不用负任何责任,那我们家天彦呢?我们家天彦算什么? 刘昭国:所以你认为怪李晓明的父母你会好过一点,怪李晓明的父母我们天彦就会回来是这个意思吗?【夫妻吵架错误示范2:偷换概念、用不可能的假设怼对方】 乔安:我是怪我自己,我怪我自己可以吧?

13、王赦来到乡下海边,找到了偷偷摆摊赚钱的李晓明妈妈。她干瘦的身子缩在一辆大大的粽子摊车后面,看到王律师的时候明显一愣。她被晒得黑瘦,嘴巴上挂着一个黑色口罩,脸颊因为常年戴口罩而有着两道无法痊愈的伤疤。 李妈妈:晓明被判死刑是应该的,我们做人父母的没什么好说,不用去研究什么原因。他爸爸,从起床开始喝酒喝到睡着,睡觉的时候还抱着酒瓶,他能说什么呢? 王赦:但还是要想办法,找出李晓明他转变的原因,这样你才能重新面对社会大众。 李妈妈:谁想面对我们?除了你们三个律师,谁想面对我们?应该说的,我们都说了啊。 王赦:李妈妈,就算你谁都不想面对,那也不能逃避啊。你的生活怎么办?这样一直逃不是办法,这不是人过的生活。 李妈妈:我一天睡不到两小时,我一直在想,到底是哪里我把小孩教坏了。我家就在面摊后面,小孩喜欢躲在自己房间,妈妈要管吗?不是说要给孩子独立自我成长的空间吗?说他爸爸喝酒,他喝酒也就是在处理街坊邻居的事情,去争取大家应有的福利。是我们太自私、太忙,都没时间跟小孩讲话聊天,才会教出这种变态…才会教出这种变态杀人魔吗?李妈妈抢过王赦手中的推车,奋力推着。 李妈妈:全天下没有一个爸爸妈妈,要花个二十年去养一个杀人犯!王赦赶紧追上来,帮她推上了这个斜坡。 李妈妈:我去看过晓明几次,他连家里的人都不愿意见…连妈妈也不愿见……连为什么他都不讲。我不会做人的妈妈,我不知道怎样做人的妈妈,也不会做人的太太。拜托!我真的…我真的不知道……王律师,拜托不要再来找我们了,我什么忙都帮不上…… 王赦:不要放弃,不要放弃好不好?一个案件的结束,并不是判判刑就没了。李晓明他不一样…他不一样。(李妈妈再也绷不住,失声痛哭)你要振作,你要振作,李妈妈你听我说,你要振作。还有晓文啊!你想想晓文,她还那么年轻,你要为了她继续活下去你知不知道? 李妈妈:王律师,真的很谢谢你这两年这么关心我们,不过从现在开始这个世界上没有李晓文这个人。你不要跟来了!

14、大芝主动去思悦的奶茶店找她,问她可不可以让思聪接受采访,被思悦断然拒绝。

15、宋乔安因天晴和刘昭国的事而极度烦心,找来做社会工作者的妹妹宋乔平谈心。宋乔安习惯性给自己倒了一大杯酒。 乔平:姐你整天这样跟姐夫水火不容的,就算不吵架,我站在你们中间都觉得冷耶,如果我是天晴的话,我也会想要赶紧找男朋友,因为这样比较温暖。 乔安:宋乔平,我请你来是帮我解决天晴的问题,不是来挖苦我的。 乔平:我哪有挖苦你啊?小朋友的问题,多半的源头都是家庭嘛。你跟姐夫,真的要离婚啊? 乔安:是你跟我讲离婚对子女不一定不好。 乔平:我是说不一定不好,但是前提是你们要可以成熟理性的坐下来好好聊聊,比如说你们可以聊聊天彦的离开,也可以聊聊你觉得姐夫背叛了你,那你心里面的感受…… 乔安:你可不可以不要再叫姐夫姐夫,我听了非常刺耳,我跟他没什么好聊的。 乔平:宋乔安,你真的很幼稚。 乔安:宋乔平,你这是社会工作者对家人该有的态度吗? 乔平:根据我的经验,家人之间是只有在互相伤害的,没有这样互相治疗的好吧!乔安看了她一眼,没有说话。 乔平:其实姐夫这个人呢你也知道…(乔安瞪了她一眼,乔平立刻改口)刘昭国这个人呢,虽然曾经对婚姻不忠,可是他其实是一个很好的爸爸。

16、乔安鼓起勇气找天晴“破冰”,但是天晴的冷漠和抗拒又让乔安碰了一鼻子灰。

17、时间很晚了,女儿嚷着要洗澡,美媚挺着大肚子走进厨房,发现王赦答应要刷的碗还原封不动地躺在洗碗池里。美媚回头看还在电脑前忙碌打电话的王赦。 王赦:我马上洗,马上好。 美媚:我跟爸妈决定了,幼稚园是一定要换的。 王赦:为什么?我不是说没有必要吗?你为什么不跟我讨论? 美媚:你每天都忙着这些杀人犯的事情,我要跟谁讨论? 王赦:这是我的工作啊!而且你认识我的时候已经知道我是个刑辩律师了。 美媚:我认识你的时候,只知道你是个律师。 王赦:你真的以为做律师就像美国电影里演的那样吗?穿着西装在办公室里走来走去,我会接什么案子你又不是不清楚。 美媚:你现在为了那些神经病又要跟我吵架了是不是? 王赦:我没有要跟你吵架的意思,你,你是个孕妇,你可不可以情绪起伏不要这么大? 美媚:那你回答我,在你心里,我跟小孩永远都不是第一位的是吗? 王赦:这是什么问题啊?否定疑问句这样吗? 美媚:你回答我! 王赦:我当然是…… 王赦说不下去了,美媚失望地看着他。王赦沉默半晌,扣上电脑。 王赦:手给我。 美媚:不要。 王赦(轻柔):手给我,拜托。 美媚不情愿地把手递过去。王赦温柔地握住。 王赦:美媚,谢谢你给了我一个家。这个家里面有你,有小斐,还有即将到来的弟弟,你让我变完整了,我感觉我是一个完整的人,这是任谁也无法取代的。美媚:老公,一个李晓明已经够了,我不想再过之前你帮他打官司的那种日子,三更半夜电话响个不停,拿起来也没人出声,你每天只要稍微晚一点点回家我都怕得要命。陈昌的案子不要接了。 【夫妻吵架正确示范:要趁着矛盾爆发的时刻说出内心的想法,把争执变成交心,把指责变为坦诚,要以理解对方为前提,再让对方明白自己的苦衷,接着提出解决方式。这里也是借美媚之口,讲出了人权律师的悲惨处境和王赦所面临的压力】 王赦不可思议地看着她,沉默。 王赦:来不及了,我已经接了。 美媚失望,抽回了手。

18、王赦去SBS录节目,撞见了在电视台工作的李大芝。他上前打招呼,大芝否认自己是李晓文,随后离开。看着现在的晓文,王赦想起当年李晓明父母向媒体和社会公开道歉的那天。

19、(闪回)王赦和同事陪同李晓文(大芝)站在路边等待李妈妈和李爸爸到来,她戴着口罩,面容憔悴,身边有路人说笑“现在出来干什么?作秀”。路边挤满了围观的媒体和行人,警察维持着秩序。这时,一辆警车缓缓停下,李晓文摘下口罩要上前,被王赦拦下。 李爸爸和李妈妈在警察的簇拥下走出警车,记者们一拥而上七嘴八舌问着问题。 李爸爸:做错事情,我们当父母的,跟大家说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 记者1:九条人命啊! 记者2:你们是怎么教育儿子的?事先知道吗? 记者3:亲子关系不好吗? 李爸爸和李妈妈沉默,然后下跪,记者们的话筒也跟着低了下去。 记者4:下跪是发自内心的吗? 记者5:请问下跪是有人指导你们吗? 记者6:下跪不能换回九条人命! …… 两人不断地磕头,李晓文哭到崩溃,王赦赶紧扶着她。

某种形式的“埋葬”

20、王赦前往直播间的路途中,发现了大芝的上司就是受害者家属之一宋乔安。王赦惊讶,想到了两年前李晓明的庭审现场,宋乔安和刘昭国就坐在旁听席,宋乔安中途情绪崩溃,哭着离开了法庭。

21、新闻直播间,律师代表王赦和精神科医师代表林一俊、立法委员代表丁委员都坐在了访问席。新闻介绍王赦是李晓明和陈昌的辩护律师,在家中看新闻的岳父气到不行。 丁委员:这个杀害小孩呀,本来就该唯一死刑,尤其是不能任由这么多有精神疾病的病人在都会区居住,治乱世用重典,应该集中管理,不能让他们四处流窜,而且,这个《精神卫生法》强制住院的门槛太高了! 王赦:按照丁委员的逻辑,向您这样有过外遇新闻的立法委员在我们眼中是有严重道德瑕疵的,那照您所说的,乱世用重典,那对于您要予以重刑…… 主持人(伸手打断):王律师,我们还是尽快回到…… 王赦:而警察竟然可以因为舆论的压力,或是立委的担心、关心就把一个没有自伤或是伤人之虞的哈哈哥强制住院,您还认为这个《精神卫生法》的门槛过高吗? 丁委员脸色铁青,主持人赶紧圆场。 主持人:不过针对王律师刚刚提到的这位哈哈哥,他倒是这个星期除了挟持幼稚园的导演之外另外一位受到许多关注的人物,我们在今天准备了一段VCR,请大家一起来看一下。 新闻:在青村公园女同命案之后,精障患者的就医问题也引发了重视,在社区街道惊见员警与救护车,附近民众拍下眼前见到的景象(警员把哈哈哥强制抬上救护车)。在救护车旁,男子不断反抗,拒绝上车,他就是在河滨公园游荡的常客,人称哈哈哥。 主持人:当然,对于市政府这样的强制作为也引起了许多人权团体的高度反弹。我们想请教林医师的是,像这个闯入幼稚园的导演是不是符合强制住院的门槛,而哈哈哥似乎是你们医院以前的病患,他又是不是符合医院强制住院的条件呢? 林一俊:强制住院要有两个条件,首先是严重的病人,第二要有自伤或伤人之虞,所谓的严重指的是病人呈现与现实脱节的怪异思想及奇特的行为,导致他无法处理自己的事务,并由两位以上的专科医师诊断证明…… 大芝在直播间看到了林一俊的科普,若有所思。

22、大芝下班走出大楼,看到王赦早就在大厅等她。 王赦:嗨,李小姐。 大芝:你认错人了。 王赦:我可以理解你为什么要改名字,我不会告诉其他人。其实我挺替你开心的,至少你试着走出来,有了一份工作,挺好的。但你有没有想过,也帮你爸妈拉一把?让他们有重新面对生活的动力?或者试着找出你哥哥犯罪背后的原因,毕竟你知道,这不是一般的犯罪或是法律判决的问题。 大芝:全世界都说了,他是变态杀人魔!我觉得这个理由很好啊! 王赦:所以你同意吗? 大芝看了他一眼,加快步伐离开。 王赦:所以在你心目中你的哥哥是什么样的人?你难道不想知道他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吗? 大芝:他根本不跟我们见面,写的信也不回,我要怎么知道答案? 王赦:让我试着安排心理学家跟你们家人好好聊一聊,我去试着说服你哥哥,但你爸妈我需要你帮忙。 大芝:我妈跟我说,家里死三个人就够了,所以我很努力地展开新的人生,我妈说如果有人问起我爸妈,就说他们两个都出车祸撞死了。我是李大芝,我不是李晓文! 王赦:其实你知道你爸妈是在保护你,因为你现在是他们唯一能够在乎到的人,他们只剩下你一个了。是,也许你可以真的躲一辈子,不会有人发现你到底是谁。但不就是这么巧,你遇到了被害者家属!你有没有感觉就像是一把刀插在你心脏里,时刻地去提醒你,你有一个杀人魔哥哥,你是他的妹妹。如果你不去试着解决,这样的感觉会一再一再地出现,也许就是……每个人人生的课题吧。我选择当律师,我的课题是我选择了去帮助一个没有人愿意原谅的李晓明,而这个人就这么巧,他是你哥。你的课题是什么?你的家人又该怎么办?

23、宋乔安又加班到很晚,给天晴的老师打电话要晚一点去接天晴,却得知已经被刘昭国接走了。她赶紧给刘昭国打电话,却得知天晴不是他接走的。乔安一下子慌了,赶紧出去找天晴。两人沿路找了半天,终于在一个小公园里看到了独自一人的天晴,乔安上去就开始责骂,天晴一言不发,拍拍屁股起身就走。刘昭国赶紧按下宋乔安,让自己来处理。 刘昭国:跟爸爸讲,怎么了? 天晴:我想要有恋爱的感觉。 刘昭国:额,有这种感觉是正常的,每个人都可以有爱人跟被爱的权利,可是爸爸觉得这个时候应该好好念书。 天晴:你们大人真的很奇怪,凭什么你们自己不爱了,为什么我就不能爱?两人愣在原地。

24、王赦回家,发现家里空无一人,打电话给美媚却是岳母接的。

25、大芝发短信给妈妈,讲今天遇到王律师的事,但依然没有任何回应。

26、大芝回家,发现思聪正在用一把刀拆枕头,念叨着找剪辑的机器,思悦在一旁安抚着,但根本无济于事。思聪发现了大芝,把她一把拉进来,紧张地关上窗户窗帘,用刀质问两人是不是喊警察来监视自己。他抢过大芝的包,检视里面所有的东西,逼迫两人交出手机。大芝拉思悦躲进厨房,让她报警,思悦尽管害怕,但还是犹豫不决。

彩蛋:编剧的排名在导演前面

【未完待续】

4 ) 没有人是局外人

台湾与HBO合拍的社会写实题材『我们与恶的距离』,是继『一把青』和『花甲男孩转大人』之后,最想推荐的台剧。

看了前四集,想起几年前震惊台湾社会的台北捷运无差别杀人案件,以及几起幼童遭遇随机杀害之案。记得当时捷运杀人的新闻一出,立刻打开电视在各新闻台之间切换,同时手机也随时关注FB上实时的言论。当时连续看了好几小时,虽然事不关己,内心却弥漫着恐慌夹杂着愤怒的焦躁感!那些不断重复却无济于事的新闻画面与网上成千上万网民愤慨的留言,在那一刻,将台湾所有人牢牢拴在了一起。

本剧由『谁先爱上他的』吕莳媛编剧,题材虽沉重,却依旧维持出色的节奏把控,多重视角的展现也让人在观剧过程中慢慢沉静下来。

故事的时间点是在无差别杀人案发生的两年过后,此时的新闻重点只剩下凶手二审死刑定谳。而新闻之外的受害者家属与加害者家属,生活看似如常,但其内心深处从未随时间变小的巨大伤痛彷佛一颗不定时炸弹,只要一触碰,随时爆炸!

【失去一个家人等同于失去一个家庭】

剧本着重在描绘受害者家属及加害者家属在经历变故之后的真实处境。贾静雯饰演的新闻台主编,在失去儿子之后,变成一个浑身长刺、冷如冰窖之人。职场上不近人情,生活中与丈夫和女儿的关系更是降至冰点。虽然时间依然继续在走,但她的人生在儿子死后也跟着嘎然而止。那些没有出口的怨恨如同利刃,总在不经意之际戳中她的心口,同时戳向她的家人。明明不是她的错,却彷佛全是她的错!

虽然生命自有其定数,但人总是很难接受突如其来的死别,一不留神,往后的日子便全被阴霾覆盖。这道无解的人生课题,有人直到人生最后依旧深陷其中。

而加害者的家属也没有过得比较好。平凡老实的父母即便躲到天涯海角也依旧不知道儿子变成杀人魔的真正原因?剩下的女儿就算改了名字、重新踏入社会也撕不掉贴在心底的"杀人魔妹妹"标签。

想起东野圭吾的小说《信》,成为杀人犯的哥哥入狱服刑后,弟弟在外面却因为哥哥的缘故备受歧视,为了能好好生活下去,不得不与哥哥断绝关系。

虽然犯罪的并不是杀人犯的家人,但在群体社会中,"血缘"代表的还包括教育的责任与爱,而这一切都应该以"了解"为前提。父母对子女若没有足够的了解,也只能看到子女的表面。所以剧里老实的父母才会误以为安静躲在房间里的儿子一直是个乖孩子;手足之间也不是有话聊就等同于了解彼此。

虽然并非所有不被家人了解的人都会变成杀人犯,我也不认为杀人的锅应该全家一起背,然而"人性"却远比我们的理性认知更为复杂。一件人神共愤的案件,挑战的是整个社会的忍耐力与承受力,那根紧绷的理智之弦一但断裂,压垮的绝不仅是关在狱中等待死刑的杀人犯!

其实,无论是受害者家属或是加害者家属,都是案件里的最大受害者。失去一个家人等同于失去一个家庭。

关于加害者家属,也不是杀人犯一句:『不要烦我家人』,就能让他们置身事外。虽然连幸福感最高的北欧国家都有杀人魔,但一个真正有爱的家庭或许仍是社会稳固的基础。

人,也只有对家人怀有真正有爱,才不会自私自利地去做出伤天害理、泯灭人性的事。

【人性的阴暗面就像无底黑洞】

剧中吴慷仁饰演专为重大刑案罪犯打官司的人权律师-王赦。人权律师,也是目前台湾社会备受争议的一群人。「废死联盟」大多由人权律师组成。剧中并未强调王赦想帮这些重大刑犯逃离死刑,他一心希望透过心理专家与罪犯及其家人的沟通,找出他们从正常人变成反社会人格的真相。他认为执行死刑并不能改变已经发生的悲剧,重要的是该如去何预防日后可能发生的悲剧,这才是治本之道。

王赦的出发点或许是对的,但在我看来,这样的想法太过理想主义。不是每个随机杀人案件的背后都有深邃的犯罪心理,家人与朋友的不了解也未必是罪的诱因。

几年前看过一部日本电影『脑男』,电影中的那个少女令我印象深刻!女孩聪明可爱,家境富裕,与父母的感情也极好,成长过程中没有任何阴影,但她却长成一个极其阴暗的女孩。对一切无感,只有"杀人"能让她产生快感!她在有爱的环境下成长,却对人没有任何同理心,杀人的原因纯粹就是好玩!从那时起,我对人性就有了不同的看法。

虽然大多数人可以透过教育与身边人的情感付出对人产生善意,但也不能排除那些无论如何对人都抱有深深恶意的人的存在。人性的阴暗面就像无底黑洞,有时探究不出原因,每桩恶事的背后也未必都有真相。过于理想主义,无私,也会成为伤人的利器。

【思觉失调症不等于反社会人格】

剧中,藉由患有精神病随机杀害两名幼童的凶手突显精神病患长期遭社会歧视的问题。从前俗称的「精神分裂症」,在剧中一律称为「思觉失调症」。台湾每每出现恶劣至极的凶案,凶手为逃过死刑,总会声称自己患有精神疾病,要求作精神鉴定。但事实上,精神异常的凶手只占少数。而社会大众对精神病的愤怒在于这类凶手明明有犯罪事实却因特殊状况无需对其犯行付出应有的代价!愤怒与恐慌自然生出偏见。

之所以一直有类似的案件发生,原因在于大多数人对精神病没有病识感。剧里才华洋溢的年轻导演精神出现问题,可能来自遗传,也可能是女友轻生的打击造成。一开始家人皆毫无病识感,父亲认为他太脆弱受不了挫折,姐姐认为他只是压力大。

没有病识感,未能及时就医服药,就会演变成更大的问题。造成精神分裂的原因很复杂,精神方面的疾病长期被污名化也导致许多病患的家属会以自我安慰的方式忽视其严重性,恶性循环之下,精神病犯罪便成了社会的一大隐患。

如何减少这类案子的发生?这部剧提醒我们:思觉失调症不等于反社会人格,反过来说,反社会人格也不等于思觉失调症。人们重视身体的疾病也不该忽视心里的疾病,这才是真正的防患于未然。

【这是一个轻而易举就能"杀人"的时代】

每一集开头都会出现FB上网友对案件的各式评论,象征了这是一个人人都能畅所欲言的自媒体时代。然而,那些不加思索就发出去的言论依旧是从新闻媒体而来。台湾的新闻媒体拥有高度自由,众多新闻台与网络平台二十四小时放送新闻,观众想看新闻随时能看。

新闻台之间为了抢收视率,求快,遂成为第一要务。于是剧里便出现了未经证实各台却已报得如火如荼的灾难新闻,以及状况不明却直播仍在劫持中的幼儿园这样的头条新闻。新闻下标以博眼球为主,报导的角度也不以客观为要,没有新闻道德的媒体,更深深影响了这些重视实时胜过事实的大多数观众。

一直觉得这时代最大的问题在于:人们可看的信息太多,习惯眼见为实之后,思考便不再重要。

以前的人对于自己不够了解的事会持保留态度,而在这个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人一旦惯于刷存在感之后,便很难意识到自己以偏概全的傲慢,以及这样的傲慢可能对别人造成的巨大伤害!

看了四集后,整部剧的走向虽在意料之中,却也在其中得到许多思考:我们也许永远无法全面了解一个人,更不可能得知一个案件的全部真相,但却可以尝试从不同角度去看同一件事,进而产生自己的观点。

基于人权考虑,台湾社会近几年对于「废死」有诸多争议。至今,我依旧不赞成废死。我认为人权存在的前提是"你得是个人"。

是人,就得有人性。对于泯灭人性的极度之恶,唯有死刑对犯罪者才有足够的震慑力!当你残酷地剥夺别人的性命,就该付出相同的代价!这才是所谓的人人平等。

写文章时一直没想好标题,却在写最后一段时想起杨雅喆导演在『血观音』获金马奖最佳剧情片的颁奖台上说的一句话:『没有人是局外人』。

这些看似只与少数人相关的社会重大刑案,其实距离我们并不遥远。因为我们身处同一个社会,都想要一个能让我们安居乐业、免于恐惧的社会,我们也都害怕自己的家人罹患精神疾病,成为彼此与社会的负担。

只有当每个人都意识到我们不是局外人,才会对身边的人付出更多的关心,也才会去思考案件表面之外更深层的问题。如此,才可能会有一个更好的社会。

原文發表於微信公眾號: aiyung32

5 ) 《我们与恶的距离》编剧吕莳媛谈田野调查与角色塑造

夏天在台湾听吕莳媛老师讲课的那一次,其实我是逃课去的。

我翘掉了小说组的第一堂课,去了影视剧本组,因为逃课需要点时间,所以去的时候,稍微迟到了十五分钟。

吕莳媛在讲课的时候,易智言就坐在最后一排,我没认出来,以为他是一个年龄很大想学写剧本的同学而已。他老是提问,常常把吕莳媛问得有点愣住,她就会站在讲台上认真想一想,然后告诉他,“这一题,我不知道怎么答。”

最后一次,他又提问时,我终于忍不住了,准备打断他说,“这位同学你别说话”,旁边有人把我的手压住,“不用不用不用,他是易智言......",我说,易智言是谁?

非常蠢的一个小插曲。

说回正题,我并未接触过编剧行业,只是觉得好玩。

吕老师让我十分敬佩。作为一名已入行23年的编剧,如此谦逊,如此刻苦,如此认真,在写剧本的时候,去做田野调查,看很多书,采访别人,跟法庭,问律师一些“我自己都觉得很笨的问题”,跟着那个律师开庭、分享、做讲座,跟到那位律师到底还是和她熟起来,开始跟她掏心窝子讲心里话。

她还是不满足,觉得需要更多的细节,于是继续看书,做田野,继续采访。 而这些,即便是一个作为非虚构写作的人,也是应该认认真真去努力做到的,我却差得很远。 原来编剧并非是一个编故事的人,而是试图还原,试图重现,试图思考,而很多时候,很多情景和状况,让思考变得更难了。

一个无差别杀人案,网络上的谴责如潮水,她看了无数帖子,她提问,你们有在这个当时很热的帖子下面回复吗?很多人举手。因为那是台湾当地非常轰动的案件,自然有很多人举手,如果换到大陆来,想来情况也是类似的。

我们这些看客和判官,沉迷在自以为是的正义里,我们怜悯,我们同情,我们呼吁,但实际上,我们离我们所呼救的,到底有多远呢?

五十多岁的吕老师,她并没有说更多,她只是说,是很难呀,但还是要写的。

吕莳媛

台湾电视、电影编剧,曾任制作人。

2010年以《牵纸鹞的手》获得第45届金钟奖戏剧节目编剧奖,2015年以《出境事务所》再度获得第50届金钟奖戏剧节目编剧奖,2019年以《我们与恶的距离》三度获得第54届金钟奖戏剧节目编剧奖。

《我们与恶的距离》

脱胎于大量采写调查,以台湾真实案件为原型(包括2012年台南汤姆熊随机杀人案,2014年台北郑捷随机杀人事件等),在此基础上加以综合和典型化,提炼出实践中最难以处理的部分。

这部剧集是台湾地区少数由编剧先行,完成剧本之后,才对外招标制作团队的案例。原本2016年台湾公视(PTS)邀请吕莳媛开发剧本时,她打算以“八仙尘爆”为题。2015年6·27新北游乐园粉尘爆炸事故造成500人受伤、12人死亡。

但后来项目与资策会的“创新应用服务研究所”合作,新闻事件与网络留言的大数据分析成为编剧的重要参考,考虑到戏剧冲击等因素,吕莳媛将主题转向“无差别杀人事件”,即“随机杀人”。吕莳媛觉得台湾地区缺乏社会写实剧的关键。

该片的资金来源于政府财政、企业赞助、个人捐赠等。10集《我们与恶的距离》耗资4300万新台币,折合成人民币约为936万元

田野调查与角色塑造

以下文稿听写并节选自吕莳媛老师

2019年印刻文学营讲座

仅供学习,请勿商用

-关于大数据

……

我自己觉得这是两件事,我想要把它分开来谈这样子。当你去了解这个人之后,就不是(作为)媒体或者律师跟这个人相处的。那我们其他的人看到的(相关新闻)都是比较片面的。我们是不是有把握,当我们自己处在罪犯的那个生命际遇里面,不会犯同样的错误。我觉得这个是大部分人都要想一想。

后来我自己觉得,我没有一直在大数据里面(做调查),因为我提不出好的想法,没办法给很好的回馈,我不知道要怎么怎么往下(调研),所以我后来想我比较有兴趣的是,当一个媒体的抬头出来的时候,其实是影响你在下面人的想法。

我好像到那一刻,我才真正的感受到,所谓我们看到的世界是媒体给我们的。

在这个大数据里面,比如说他们给我的一这个讯息,这些帖子里面点击率和回复率排第一的是那个7万多个回应,那个帖子叫做《连黑道都看不下去...》,这就是所谓小编的能力,你在一个媒体的角色扮演上大概应该是什么样子,你会发现,其实绝大部分(网友)是恨意很多的,或者是那种给予祝福的,比如说送蜡烛送小灯泡。

下面我想提问:曾经在这个帖子下面留过言的请举手。或者有你朋友留言的请举手。

(现场很多人举手了)

所以后来我就决定我们要做大数据了,因为对我来讲,我需要的是真人接触,如果一直看新闻,我觉得那个东西对我来说有点难。所以我后来才会把媒体比重放得多一些很多。我们现在都是回头检视,当你在那个熏陶之中,可探讨的篇幅也比较多。

因为大数据会告诉你说,事件发生在媒体上的脉络。比如说,比如什么时候点击率最高,什么时候这样,过多久会怎么样?第一天讨论什么,第二天讨论什么,第三天讨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个脉络。

吕老师在课堂上

-关于内容整体

另外是内容整理。

因为我选择在两年后开始进行,那时已经是死刑定罪,它自然又掀起一波讨论。对我来讲,会觉得其实是需要花时间去跟人接触去了解,去看开庭,而不是透过媒体给我的东西。我举个例子,比如说人遭遇到挫折,犯下罪行之后,他的心理变化过程。心理学上有一个完整的阶段,第一个阶段要逃避监视,第二阶段是否认,第三个阶段是推卸责任,最后才是接受。(编辑注:即犯罪心理五个阶段①否认(失落)②愤怒③协商(迷茫)④绝望(消极)⑤接受)

然后这些东西可能不是在写作者或者在遇到家庭事务或生命变化的时候,每一个步骤都会去写,但是它会提供给你的线索,这个人的反应大概会有哪些?你要写哪个?比如说心理学上这五个步骤,可能不是五个步骤都写,可是它告诉我说可能会有这五个,我会挑里面可能最切题的。

所以那时候其实我去了很多地方,访问很多新闻媒体,但我后来决定去三立新闻台,选择它们是因为先去参观了公司的新闻台了,知道他们开会的样子,副控室的样子什么,然后我再请人帮我介绍去TVBS以及其他媒体。我觉得这个对我最大的难处不是求人,而是人家愿意让你进入到核心讨论团队中。

我请他们介绍一个类似李大芝这样的角色,让我跟她从早上进门一直跟到她下班,我看着她工作的样貌。我觉得这件事对我是最大收获,就是我必须知道,一个新闻记者每天在干什么,不然我其实写不出来。

台湾演员陈妤饰演记者李大芝

其实我在做田野(调查时),很大部分的困境是黄志豪律师的访问,我其实访问他很多次,有问题就会去问他,我觉得(编剧就是)那让我们去想象律师讲话,虽然吴慷仁很努力,但还是有一点点的落差,我觉得律师对我来说是讲话是密度很高的,你根本来不及反应。

于是我又不知道该怎么写了。每次这个时候,我就开始家里面听(采访录音),因为通常我们在采访时,(被访者)真的最后很熟的时候,人家跟你交心的时候,(你不能说)诶,把录音笔拿出来,你开始讲吧。我就会说,对不起,这只有我们两个人,只有我会听。我一直很想说,如果找人花钱听写录音还很贵,你知道吗?一个小时录音档是不是1500台币?

(学生:大陆便宜一点,一小时好像是120块。)

噢,好像更贵是吧?一小时120比较便宜一点,台币就是600,对大陆便宜,但是我的录音也是要保密的,人家给你的信赖,你不能拿出来随便谁都可以听。所以我就自己开始听写逐字稿,因为逐字稿很笨有时候你还是要调整,自己边看边写去做mark等等。

但这个过程对我很重要,(这个时候)就是我重新再去想,比如说人物可以怎么设定?

印刻宣传册上的两位老师,我真的好眼拙

-关于阅读和看剧

采访之外,我会看很多书,买很多书。我有一种“买完书就以为做完田野”的病,或是看完很快就会忘记。哎。这里面我觉得我看应该从头看到晚,应该是《正常与疯狂的天平》(//book.douban.com/subject/26874798/)这本书是一个精神科鉴定医生写的。那个时候其实对我来讲很难的事,是怎么去理解是精神失调症发病的状态。

所以我看非常多类似的书,包括《美丽境界》(//book.douban.com/subject/25818367/),这本书是关于關於數學天才約翰‧納許的故事,我看了三四遍。

另外也会看剧,个比如说日剧叫《尽管如此也要活下去》,讲述的是一家人跟被害者家属的故事,然后还有一个日剧叫《爱与宽容》。

看剧是想学习比较流行的剧式,知道现在的剧怎么走,人家已经拍成什么样,这样你就不会用太老派的写法。你们懂那个落差吗?就你要看一下现在很红的韩剧大概是什么类型,人家都已经走到哪里去了。那你还在写那个,观众想不想看?

其实结构决定了样子,角色决定我还会去想形式。到底还有没有办法,我们可以再跳一点点不一样的东西。但那个东西就是所谓的亮点。比如说《出境事务所》(编辑注:呂蒔媛2015年剧集《出境事務所》),可能在十年前还觉得虽然没人看,也不会觉得这是一个不好的剧,但是你现在再做这种剧,就不行了。

-关于故事线

说回《与恶》这部剧。

这部剧有四条交织的故事线。你们知道故事线的意思?嗯,就是人物的发展故事,比如说《与恶》的话,被害人家是一条,加害人家是一条,律师家是一条,精神病患是一条。

如果我们就这个脉络来讲故事线,过往可能台湾一些电视剧,大概有一两条就了不起,台湾的大多数电视剧上都是一条故事线在走的。这四条故事线交织彼此之间其实也是有关联的。

我也会订阅很多不同职业的脸书主页,比如说靠北xxx、书记官靠北,一定要定靠北系列(编辑注:靠北为台湾骂人的方言),因为如果订其他,你访问的都是官方的,你要订靠北才知道他们这个行业里面的人讨厌的是什么,最气的是什么?最在乎的是什么?这也是他们比较核心的人的思考模式。

然后也会参加蛮多的座谈演讲,比如说一些导演之前做律师的(电影),我研究过法官,其实他们都会不让(你采访)。因为都有隐私权问题,所以都不会让我们去跟。我们没有办法贴身去观察到他们在职场上的样子。

之前我想要做少年家事法庭,我连(检察官)办公室都不能进,连看书记官在干嘛也不行,所以我跟黄兆(音)律师,他是一个蛮冷清的人,你时常会觉得你问他这个问题问得很笨,但是当他看到我在他每次开庭时我都去参加,他去演讲我也都在的时候,后期,他就会对我稍微打开一点点心。

你在那样场合(要做什么),其实也就是拉开范围,你会认识更多相关行业的人。有时候你做采访,他就几乎没有故事,而且(讲)故事也没讲到细节,我想那是他们职业养成的关系,可是作为编剧,你还是需要细节。

课堂PPT照片

-关于现场

因为我访问不到被害人跟家属,所以我后来这一块我是买书。因为台湾也很少,那我买的是日本(书)。日本有出了三本相关的书,有两本是被害人的家属写的,另外,因为开庭不能录音,所以都得在现场用笔记。

因为法律真的太难了,所以我只跟死刑(案),本来还想要弄点民法什么之类,后来算了,太复杂,我就选死刑。所以我只跟死刑庭,那你就可以知道,(凶手当时)是怎样的心情怎样的样貌和身份讲了什么话......我这就只能全部都记录下来,你知道那个样貌,你才能回家发挥啊。

你知道怎么开庭,你才能回去想,你能发展出什么东西,对我来讲比较会怎么样,因为我需要看到那个样貌。就是说你回家在下笔的时候,你有一个空间感,对我来讲,那个空间的感觉是很重要,我不知道别的编剧了,我是这样,对。

对我来讲,在我跟死刑庭时,(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我其实有吓到,那个精神病患加害者他讲说,“噢,我在杀那个小孩的时候,她回头跟我讲,她说,你这样其实没什么用。”

这件事我非常震惊的。你们可以知道那个感觉吗?

因为其实他杀的是一个八岁的小女孩。您觉得在杀一个小女孩的时候,小女孩儿回头跟我讲,说你这样做是没有用的嘛?对我来说很震惊,我完全没有办法想象他的世界是什么样子。

然后法官问他为什么要杀人。

他就说你为什么要问我?

(作为编剧)我需要回答为什么要杀人,而不是问其他人,你们为什么要逼我这样做,这个我觉得是另外一个脉络,但是他前面那个思考其实是有吓到我的,就是其实......那时候导演不知道这场戏要怎么拍,作为编剧可能有时候你要稍微解释一下,可是我不知道,我不知道怎么解释。

然后我还有一个很震撼的场景是,当时宣判死刑的时候,我去看了那个宣判死刑的审判长。他在宣判的时候,讲到判无期徒刑的时候,以前我们每次去听,下面大概都可能坐六七个人,但宣判的那天人挤满了,门口都站满了人,宣判完毕,人全部跑光了,记者都跑出去(报道),全场只剩三个人。那一次,我真的在想,那些人他们不关心,没人要听,你宣判完他们都急着要出去,要去报道,要去写稿。

我还有一个印象很深刻的是,正常审判里,只有检察官和被告说“他没病”。那检察官说,“就是因为你没病,我才能判你刑。”他自己说,“我没病。”,其他的人都知道他是有病,但他一直在重复讲这件事。

我没办法解释,我只能把这件事呈现出来。

课堂笔记:关于大体脉络

-关于田野与现实

好,接下来就是关于田野调查与现实的距离。

因为当时我写给公司的函是,我要在12月底要交稿,于是就签约在12月底。但我来不及,因为我不知道我要写什么。所以我就告诉他们说,你看因为我要访问这些人,所以时间都一直推迟,但是没有人说,你现在要续约,就马上给你续,你懂吗?大家都很忙。

后来我还是希望他们能够让我延后一点,给我两个月再来想一下,我到底怎么写这个故事。后来我写了一堆理由,所以我其实是只给你们讲说编剧那个过程,这其中有很多很多细节,需要去做去调整。

后来我推迟到1月,接到电话说,“那学姐不好意思哈,(如果再不交剧本)已经开始罚钱了。

那时我不会知道,做了那么多功课,收集那么多资料,也会有这样的困境,因为抓不到主轴了。包括现在我也要一直面对这件事,比如说我现在在写一个社工的剧,也会有这个困难,对,这是我一直在面对

但在那个时候,我剧本里面的另外两条线已经发生了。就是怎么疗伤,以及如何预防,这是最重要的两个结构的迈入。对,这其实就是一开始的脉络,也是所谓田野后的结构。

接着,人物设定,可爱的可恨的可怜的,每个角色在职场的样貌,在家里的样貌,我觉得都是扮演着很多不同的面相。

我觉得对编剧来讲,演员也是有很多种差异,比如说,有的演员就是那种一句话都不会改你台词,一句话都不会改;有的演员则是你非要说服他那个东西,让他自己念出来有感觉。每个演员的状态是不一样的。我其实会尽量在每一条线上,让每个人的立场都不一样。我会希望他们在讲话的时候会有一些不同的角度吧。

另外就是,如果我对于一个话题感兴趣,我会先进去,先去了解,去看书,去体验,去感受,然后去写,不会去想得奖不得奖的事情。

文吕莳媛

图 明星辰

部分剧照来自豆瓣及网络

该文来自吕莳媛老师讲座

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感谢阅读-

怪鸟异形录·人物

邵琪 她的手里握着月亮|张良伊 台湾很小 世界很大

刘可 关于自由|鲁潇36条注释|匡舟 绝对理想主义

megan 森林只在夜晚出现|花椒我知道你想吃我的罐头

寻羊冒险记·访谈

王云:一个从山川草木中萌发的非虚构

一个房间·专题

朋友的书柜 1|朋友的书柜 2

不上班的写作者|有关废墟探索

作家的房间|吹手联合 13位写作的夏日书单

一个洞穴· 展览

吹手春日诗歌展|吹手洞穴诗歌展

一件小事·书评

麦克尤恩|张爱玲|门罗|奈保尔|海明

林奕含|李静睿|兔草|涩泽龙

关于吹手

收集世界上的

怪人 边缘人 异形者

这些歪歪扭扭的苹果比较甜

6 ) 光是职场戏,我就敢给满分。

八年前,我是个电视台的菜鸟记者,

通过努力慢慢升任为部门主编,

做了两年民生新闻,之后辞职去了北京,

这段经历也就封存了起来,

但当我看到这部剧的时候,

当年很多记忆都被激活了,

只能说这部剧的职场戏部分很专业、很真实!

首先是乔安娜的出场戏,那一场是在新闻直播间发生的,

那场戏的氛围给人的感觉像打仗一样,

这便是我们当时在新闻直播间的真实写照。

新闻编排软件

作为主编,要在新闻编排软件上算时长,

我们当时的新闻是34分钟,

整体片长需要控制在28分钟左右,

加上主持人的导语和串词,再加上天气预报的调整,

要保证时间刚好在34分钟,不能多也不能少。

所以作为主编,第一个要做的事挑出具有新闻价值的选题,派记者外出采访,

如果当天新闻稿子太少,一些新闻必须当天采当天出,这也让很多记者的压力很大,

除了选派选题之外,就是审核新闻稿件,主编初审,总编或制片人终审,

审完稿子后,记者或者后期就开始编辑视频了,

有的在直播之前要做好了,有的没有做好,就必须下掉,上其他的新闻,

如果已经编排好的新闻临时要换,就很麻烦,

作为一整天的新闻,就像写作文一样,需要有核心主题,需要有重点关注,

还需要写出能把所有的新闻串联在一起的主持人串词,

做完的片子需要由制片人来审核,审核通过之后才能播出,

如果有其他比较敏感的问题,或者上面领导发话这些监督报道不能播出,

也只能下掉换其他的新闻。

审核完片子,就能直接去演播室进行直播了,有的频道事直接录播的带子,

这样的话,直播风险会减小很多。

新闻直播为什么像打仗一样惊险刺激呢?

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

1、片子全都没有完全上传到系统,就开始直播了,如果还上传不及时,就必须要采取紧急措施,撤掉这些片子,重新换屯着的片子。这个时候对主编的新闻编排能力是个很大的挑战,你要重新恰整个节目的时长,用其他片子的时长去替换,还要临时改导语和串词。

2、机器故障。如果机器出现了故障了,要马上用备播机器来替换,不然就是重大播出事故。

3、新闻连线事故。如果遇到重大新闻事件,需要现场连线采访的,但是如果信号不好,或者记者现场发挥不好,主编也要补救,要不今早切掉画面补其他内容,要不让主持人临时救场。

4、导播事故。整个直播是主编、导播、技术、支持人等各个部门人员配合的,如果导播切错了镜头画面,或者切慢了、快了,都是播出事故。

同时,这部剧中有几个职场戏的处理,让我觉得很真实。

一个就是新闻编排上的讨论。

头条新闻该放热点新闻还是放重点新闻?

该剧就给出了很专业的答案:头条就是让观众进场的,必须要吸引人的眼球,所以需要热开场新闻。

而在儿童绑架案的新闻报道上,也体现了其新闻编排上的专业性。

绑架案新闻被证实后,乔安娜反应相当迅速,打算做新闻专题报道,

在这次绑架事件的基础上要再做三条,

一条是历届精神病患者的报道,

一条是找精神方面的专家解读,

一条是连线康复之家。

一般一个重大新闻事件发生之后,会进行一系列的策划。

基本的逻辑是:发生了什么(客观报道)—— 为什么会发生(深究原因,调查各方说法)—— 怎样预防(找专家)

所以从这个逻辑上看,本剧中新闻编排方式非常真实。

同时让我觉得很真实的部分就是选题会这场戏。

我们当时也会做节假日的新闻策划,

比如像剧中母亲节的策划:有关于伟大母亲的真人真事采访、还有各种母亲节街采、同时还有烦人的关系稿,这些新闻稿都是广告部的客户,不能得罪,也没有任何新闻价值,但是你不得不加入到自己的新闻编排中去。

最后说说本剧中关于新闻理想与新闻现实的关系讨论。

在剧中实习生李大芝说做新闻编辑是想让大家看到世界的全貌,

而宋乔安却挑衅地问她:敢不敢踏进现实世界?

其实新闻理想与新闻现实的差距太大了,

这也是我当年转行的原因。

记得刚开始做记者的时候,心怀着新闻理想的,

那时候第一个监督报道是关于一条路上的路灯横在路上没人管,

我分别找了灯管所、城管部门、公路管理局、交警部门、交通局,

基本上都是相互推诿,后来知道这条路还是属于交通局管,

还没有移交给公路管理局,

我拿着话筒去了交通局找到了交通局长,

问:XXX路路段的路灯被撞坏,斜放了一个月,中间有好几个撞在了上面,

为何没人来管?

对方(局长):你是哪个单位的?

后来我才知道局长跟我们台长平级,根本监管不了,

这个事就被压下来了,所有的同事都觉得我特别傻,

一个小小记者质问一个局长,真的不知道天高地厚,

后来慢慢的发现很多事自己根本管不了,

能管的事也只有楼上漏水楼下找上门这样的家长里短的报道。

后来慢慢变得麻木不仁了,

一听到有车祸,首先想到的是死了多少人,有没有新闻价值,

连最基本的人道主义关怀都省去了,

觉得挺冷血挺可悲的,于是换了职业。

干了这一行才发现:

新闻不等于客观真实,

收视率让新闻越来越夸张变质,

自媒体如同劣币,驱逐着本该真实的新闻。

真的很有幸看到这部剧,起码我们大陆职场中没有展现出的东西,

它真实还原了。

短评

-“为什么,为什么是我?”-“可能因为,你比较勇敢。”这就是我所追求的人文关怀。

5分钟前
  • 早点睡觉
  • 力荐

我们与恶的距离,就在于是声讨恶人,还是声讨恶。

9分钟前
  • 居无间
  • 推荐

這始終是我一直關注的題材,血是如何冷卻的呢?每一個孩子剛出生都跟白紙一樣,這些殺人犯一如契珂夫所說的「冷漠無情是過早的死亡」。

12分钟前
  • 水原吸管
  • 力荐

根据台湾的社会事件及律师真人原型做剧本改编,剧情相当紧凑,每一个角度的痛点都相当真实有力

13分钟前
  • Viola
  • 力荐

大陆编剧好生学一哈看看别个湾湾的现实题材就是看得很难受

14分钟前
  • 为爱鼓掌
  • 力荐

什么是正义?什么是人的权利?哪些人有权利享有?哪些人被排除在外?评判善和恶是否合用是非的标尺?媒体和公共讨论应该持有怎样的底线?社会对于个人的重塑应该给予多大尺度的宽容?——惊讶于这部剧讨论问题的勇气和理智,这种理智源自某种坦诚:既然了解了整个社会正在经历的问题,那么,我们好好聊聊看。而反观内地的电视剧市场就会清晰地感受到:不管是有意还是迫于压力,在这几年频繁发生、广泛讨论的社会事件面前,它们通通选择了背对现实、避开真相,然后,娱乐至死。

16分钟前
  • 赫恩曼尼
  • 力荐

第五集末尾部分炸裂。吴慷仁让我起鸡皮疙瘩,震撼。很多人说不喜欢他的角色,什么太过理想,我一点也不觉得。人生的多样性造成了思想的多样性。平坦顺利和睦普通的家庭出来的人怎么能理解从小在恶劣的环境中长大的人的思想和理想呢。平常的人连碰到精神病都要躲很远。因为怕因为未知。却有愿意去搞清楚背后原因和别人经历的人。我们不是这种人,但请不要妄加评论这种人。

17分钟前
  • 刘梦云
  • 力荐

台剧都玩到这程度了我们的国产剧还在玩滤镜玩美颜玩恶心!

22分钟前
  • 含光君、
  • 力荐

我想给五星 打这五星的原因是我一直希望有这么一部国产剧能关注那些可怕凶杀案后走不出案件阴影的人 终于台湾把它拍出来了 并且还这么用心的在关怀着里面那些深受伤害的人 我希望它能爆 ps 大陆争点气啊 台剧都拍得这么深刻了 结局尽管被一部分人说俗套 但是我喜欢这结局 不出意外年度华语最佳

27分钟前
  • 时青
  • 力荐

我们离恶最近的时候,是别人看不见你的痛苦,你就想狠狠报复社会,把暴力发泄在弱者身上的时候;是你看不见别人的痛苦,只把它当做猎奇谈资的时候;是斤斤计较,巴不得和身边人的困境撇清,只想保全自己利益的时候……而消除恶的唯一途径是理解,陪伴,担当,用心找到痛苦发生的源头,融化它,告诉它,我看见你了,你可以消失了。

30分钟前
  • 亚比煞
  • 力荐

从滴滴事件到红黄蓝到房思琪到胜利酒吧到更多每天刷新在微博热搜的事件,这几年关于社会刑事案件引发群众情绪和价值导向,有太多话题值得探讨了。有“刻奇”,围观者自我感动到不行并聚众煽情;有污名化,卷入事件的每个个体都即将被更大的名词代替来加入讨论;有“健忘症”和“娱乐至上”情绪,上一秒义愤滔天的群众下一秒即将被肤浅的娱乐消息吸引注意;有媒体职业道德的探讨,是否权力和金钱可以随意抹掉或支配媒体的声音。这些案件,活生生血淋淋,稍加整理都是最好的影视剧题材,也都应该借助影视作品的性质来引起更强烈、更广泛、更专业、更具有辩证态度的社会关注。台湾编剧的抱负、业务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我们看到了,大陆的编剧基本还在风花雪月和家长里短一地鸡毛里昏睡不醒。

31分钟前
  • 嘉凉
  • 力荐

终于有一部说国语的剧,不是煽动一群人对另一群人的偏见,而是剖开每一个个体,你看到的不过是每一个人的不幸。只有一种声音的世界才是恶的最佳培养皿。当我们能接纳他人身上的复杂性时,我们才会明白和接纳自身的脆弱面,看到勇气和恐惧是可以并存的,明白阴暗不会阻止美好。比恐惧更恐惧的是恐惧本身

33分钟前
  • 遐|想
  • 力荐

台剧质量都已经拍到这个深度了,国产剧还在拍什么家长里短,情情爱爱。。。。

36分钟前
  • 豆友148140114
  • 力荐

如《大卫·戈尔的一生》探讨法律和人性的矛盾,又如《聚焦》《夜行者》展现媒体人的真实写照。律师为杀人犯辩护,人们就骂他没有良知,甚至对他泼粪。其实,和发泄愤怒相比,还原真相更加重要。每件案件发生时,我们都需要一个冷静的人,能客观中立地查清真相,不包庇罪犯,也不夸大事实。记者为了收视率不播人们真正关心的新闻,而去播博眼球的新闻;为了流量和热度,还没查清真假就播假新闻,甚至可以为了发一个假新闻耽误女儿的生日;捕风捉影,以讹传讹,传来传去把导演拍电影传成了精神病挟持儿童……律师未必都是为罪犯洗白,记者也未必说的都是真的。正义和邪恶只有一步之遥,因为绝对的善和绝对的恶一样没有人性。极端的善,何尝不是另一种恶?去年一部《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今年一部《我们与恶的距离》,台剧真是让人刮目相看。

38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怕是金钟奖预定了

43分钟前
  • Joshua
  • 力荐

思聪这条线拍的太好了,我们都有类似“为什么是我啊”这种时刻,没法讲,burnout过后还是要继续。我们也跟思聪一样,需要找到一个方式自洽。新闻跟历史一样,都有自己的态度,要认识到这点,我们每个人也是立场大于理智,换做自己是被害人家属只怕会更不理智。很喜欢news哥,男人真实的善良。I’m excited for the rise of AI because it will either make my life easier or kill us all and both of those seem like pretty good options at this point.希望能向news学习,不愚蠢的善良,但也不放弃善良,把握自己度,平凡人的平凡生活已经是一张lottery了。

45分钟前
  • 姜小白
  • 力荐

我真的太喜欢应思悦了,一个女性的温柔和坚韧被发挥到了极致。就像一根单薄的皮筋,柔软却能紧紧拥抱每一个她爱的人。她说想要找一个能接受我爱的人和事物的人结婚。

48分钟前
  • 二仙桥居委会
  • 力荐

可惜,生活多半只有前9集,不见得只要努力就能有第10集。

53分钟前
  • 梧桐缺处
  • 力荐

贾静雯好美啊,看不出岁月的痕迹不拖拉节奏紧,没有十层滤镜美颜,前年的《荼靡》到这次《我们与恶的距离》,与台湾相比,越发觉得大陆剧总是这样动辄五六十集的长度,大半时间在扯皮废话都要归咎到电视行业制片人编剧的养猪流,既然随便拍拍就有收视率,剧情再烂制作再粗糙都有人看我干嘛要认真拍好剧啊?冯小刚说得对,就是有辣鸡观众才会催生出一大批辣鸡电视剧

57分钟前
  • 蒙牛莎白
  • 力荐

民众在斩草,政府在除根,媒体在浇水,只有王赦在研究土壤。

60分钟前
  • 降E大调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