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HD

一命

剧情片日本2011

主演:役所广司青木崇高竹中直人满岛光永山瑛太市川海老藏新井浩文波冈一喜笹野高史斋藤步平岳大中村梅雀

导演:三池崇史

剧照

一命 剧照 NO.1 一命 剧照 NO.2 一命 剧照 NO.3 一命 剧照 NO.4 一命 剧照 NO.5 一命 剧照 NO.6 一命 剧照 NO.13 一命 剧照 NO.14 一命 剧照 NO.15 一命 剧照 NO.16 一命 剧照 NO.17 一命 剧照 NO.18 一命 剧照 NO.19 一命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1-09 00:05

详细剧情

  17世纪初叶,经过长时间的攻伐兼并,日本战国时代落下帷幕,转而进入了德川幕府统治的时代。和平降临,取而代之的是大批武士流离失所,为生计所苦逼。在此期间,有的浪人请求在显贵门前剖腹以保存颜面,有的人因此得到留用,也有的得到物质资助,但其中不乏借此敲诈的宵小之徒。某天,名门井伊家迎来了名叫千千岩求女(瑛太 饰)的年轻浪人,为杜绝这股邪风,井伊家假戏真做,逼迫千千岩以及其不体面的方式悲惨死去。原以为这会令敲诈的浪人们望而却步,谁知不久后另一位名叫津云半四郎(市川海老藏 饰)的中年武士前来求死……
  本片根据泷口康彦的小说《异闻浪人记》改编,该故事曾于1962年由名匠小林正树搬上银幕。

长篇影评

1 ) 一命不是切腹

就个人理解,《切腹》和《一命》应该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作品,只是碰巧讲了同一个故事,却用了完全不一样的手法与侧重来凸显各自的命题。

《切腹》就像大提琴,用粗狂的白描方式构造精神层面的虚伪的武士道,毫不躲避地直白呈现,大概只有那个时代的导演和演员的技法才能如此直观准确地让人理解那层藏匿在直抒的笔墨下的情感,彻底地打破那虚伪的铠甲,不需要细节也可以共情,是非常雄性视角的故事,让我联想起的画面是高畑勋辉夜姬夜奔的粗犷。

《一命》则不然,像涓涓细流一般的小提琴演奏,所有情感都是工笔画的细节呈现,不论是猫还是糕点还是鸡蛋,都是用来烘托悲剧的铺垫。这个故事即便不放在江户时代,从结构上讲就是一个让现实毁灭幸福的悲剧,越美好的生命毁灭之后就越动人。很多狗血剧也是这个套路,好在演技和叙事有加成。所以很多人去比较两个作品对比武以及最后切腹情节的处理我觉得是不合理的,我想导演可能更想与之对比的是吃下蘸血的糕点,是回光时最幸福的一幕。这种仿佛女性视角下的故事是无法跟前者比张力的。

拍摄时代不同,风格不同,主题切入点不同,前者侧重极致地毁灭来打破武士的虚伪面具,后者用极尽对活着的渴望来渲染生命的美好。无需比较二者皆值得推荐。

2 ) 生存

太残酷了。
其实是白描的世界,体现在日本人身上会让人有错误的感觉——这只是日本。没错,这是日本,但不只是。
每个对日本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日本的耻感文化,人们根深蒂固的观念就是不要麻烦别人,麻烦别人很抱歉,很耻辱。也正因此,许多悲剧的开端都显得很低调隐忍。而无论怎么隐忍,事情的发展到最后却总是以极端惨烈的方式收尾。正如切腹,何其残酷。不仅刺入,还要横拉,肚破肠断。问题是这个法子一时半会儿是死不了的,所以还要麻烦劳驾别人帮忙介错。
早说过,一些事情不是不重要,而是被夸大了。比如战争、荣耀、武道。而真正回到根本的东西却被人们忽视抑或羞于提及。没有比生存和更好的生存更重要的事了。要做到这件事,已经需要你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要用尽自己的智慧和辛劳、不管你愿不愿意你都要顶天立地——谁没有脚踩一块实地睡没有头顶一片天空呢?!而这不是什么可以选择的,事实上是没得选择。试问,除此之外,你还有更好的选择吗?!
绚丽的具足其实不过是一具空壳,就像所有其他看起来灿烂绚丽如繁花着锦烈火烹油的事物一样,无非虚幻的假象。关于这一点,电影已经表达地很清楚了。倒是最后主人公以一把竹刀力敌数十人的情节不好,败笔。
四天王中的井伊直政算是躺着中枪吗?不重要了,是任何人都不重要。

3 ) 一命——人性光辉的温存

每一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哈姆雷特,同样每一个看这部电影的人心目中,都会有属于自己对于这部电影的理解。这就正如一部大片,有的人喜欢看特效,有的人喜欢某导演,有的人喜欢某演员,有的人喜欢剧情,有的人喜欢拍摄手法等等。我们无法为一部电影的好坏进行评选,只能为自己心目中这部电影打分

我没有看过之前的《切腹》,所以也无法比较这部所谓的翻拍比之前那部孰优孰劣。但是就这部电影而言,让我始终由一而终的一个信念就是-人性。导演通过影片带给我最直观的印象就是,在人性面前,所有的东西已经变得微不足道了。

影片开头很简单,就是通过半四郎的举动引出整个剧情,通过叙事的手法将整个剧情呈现给观众。其实让我觉得很有印象的一点是在影片早期和后期,半四郎有句类似了无生气的“哦”字对白。那种语气一出,刹那间让你有总毛骨悚然的感觉,第一次出现的时候,让你感觉到是一种已经在冥界边缘的感觉,第二次出现的时候,是已经抛身出去的信念。

导演始终用温情大于杀戮的镜头在向我们叙述着一个故事和一个信念,在人性面前,我们什么都可以放下。武士的尊严、男人的自尊、父亲的威严、丈夫的气魄等等。影片没有什么打斗镜头,相反在刻画人物内心性格和面对人生抉择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心理面反而让影片的内涵表现的淋漓尽致。

一个经历过战争洗礼的武士,因为主公没落而落魄度日,与后期影片出现的那些没有经历过战争却鼓吹着自己高高在上的武士荣耀的家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尤其是后期半四郎用竹刀就将他们震吓住之后,面对一个人的半四郎,反而带着精良刀具的所谓武士家臣却无一敢主动攻击。由此不难看出一个道理,总是有那么一群不学无术的人,靠着响亮的名号来掩饰自己的无能。

影片其实有几个地方是给我很深刻印象:

一、求女去请求切腹的时候,家老赏给他的糕点那一段,导演用了接近一分钟的剧情去刻画这个画面,这对于120分钟的电影而言,这块糕点的出镜率还远远高于那些路人甲、家臣乙等群众演员,开始的时候真的不理解一个将要切腹的人,为何看到一块糕点会表现出欣喜的形态和导演为何要在这块糕点上落墨如此之重,然后后面的剧情则很好的给出了答案,关于糕点的出现,就是剧情的前中后串联的其中一个切入点。尤其是那一句“我觉得两个人一起吃比较香”,让我们体会到,身为武士的半四郎身上并没有单单存在武士的优越性,更包含了他对儿女深深的爱意,而正是这种爱,让求女也是善良的成长,这也是为什么当有甲州屋掌柜要娶女主角的时候,半四郎不答应反而半夜跑去问求女是否愿意娶自己女儿的原因,一个善良有爱的人,才能给他的女儿带来幸福。而到了影片后期,看着女主角将求女用死获得赏赐的糕点哽咽着吞进去的场景无比悲哀与凄凉,为什么要有这一段,其实也许导演是想借糕点带给我们一个信息,那吃进去的,可都是满满的爱啊,尽管那个糕点有丈夫的血与泪,但是归根到底,这个糕点,其实就等于说明了一件事,为了她和孩子,丈夫可以付出所有,包括生命,所以那吃进去的每一口,都是丈夫对自己满满的爱。

二、求女的刀具;众所周知,武士刀对于武士而言,就是生命。一个没有了刀的武士与死人无异。虽然片中没有着重在这一块,但是细心的观众肯定会留意到,影片初期半四郎曾经去拜访过求女的父亲,当时半四郎看到求女父亲在擦拭刀具,曾说了句,“哦。。。和在下的完全不能比啊”以此来表达对求女父亲获得主公赏赐的“兼定”刀的羡慕。这把“兼定”除了是把名器,更是身份的象征,虽然影片没有交代,但是从后面求女第一次拒绝典当老板要求典当佩刀的要求可以看出,求女身上的刀具应该就是其父传下来的,而其中一个镜头是求女左手紧紧的握了下他的佩刀,由此可以看出,那个除了是武器,更是家族的荣誉。因为早期其实我们知道求女不像传统武士,更像是一个读书人,所以肯定刀具给他的意义没有传统武士那样至高无上的,但是他一个读书人却以武士自居,最大的理由就是那是属于家族的荣耀。但是当女主角病重的时候,求女却义无反顾的将刀具典当掉。由此可以证明,在生命和人性面前,无论是武士尊严还是男人的自尊抑或是家族的荣耀,一切已经变得不重要了。

三、猫。猫在剧情里面有两只,一只是求女落脚的破庙里的流浪猫,也隐射了求女所处的生活是落魄的,就跟流浪猫没区别,下雨的时候漏水,唯一的高位摆满了书籍,而人只睡在地板上,由此可见求女渴望通过自己的学识改变生活但是又无能为力的窘境。而流浪猫的死亡,似乎也预示着灾难对于这个家庭所带来的困苦,女主角看到猫如同感触到自己,所以伤感无比。而第二只猫出现在半四郎打斗中和最后家老让下属把事件处理好的场景中,无论外面打斗如何激烈,那只猫始终雍容华贵般卧在毯上,这就好比这大名或者掌权者一样,无论下面如何惨烈和水深火热,对于他们而言,没有丝毫影响,同时也映射出社会也如此,出身好,哪怕你没本事都能和那些家臣一样过着安逸的生活,而出身不好,哪怕你身怀绝技,都只能穷困潦倒度日。也有点像我们当下富二代、官二代和农二代工二代的差距。

四、铠甲和木刀。铠甲在剧中代表着权力、荣誉、地位。也就是代表着大名门不可侵犯的权益,而半四郎后期为什么要用木刀而不用真刀,其实意义更大的在于他是想为死去的女儿、女婿、外孙讨回属于他们的尊严而已,因为其实就算你拿真刀,也不可能自己一个人就推到整个大名府,更不可能推到整个日本阶级统治的弊端,所以木刀和铠甲代表着自尊和荣耀。用木刀让敌人为之胆怯,让铠甲为之受损,其实就是在于讽刺那些没有真才实学的家臣只是因为跟了个好大名而故作清高,其实内心根本没有真武士的坦荡荡,所以就算真刀在手,他们也是惧怕手持木刀的半四郎。

后语:其实导演翻拍这部片子,不一定要原汁原味,因为如此一来,翻拍就变得没有意义。况且翻拍经典,不容易超越,唯一可以尝试的,当然就是只有原著中所薄弱的环节如何能够在新作中强化而又收到效果而已,从这方面看,《一命》已经做到了导演想要表达的东西了,至于观众是否明了,就要看每个人怎么看待这部电影了。

刀没有好坏、在好人手中就是救人水火的利器,在坏人手中就是杀人的凶器,所以我们在绯村剑心那里也知道,曾经杀人如麻的剑心,哪怕是到了后期,也没有放下刀,唯一不同的是,他后期的信念变成“假若在这染满鲜血的刀以及成为牺牲品的生命背后,有个谁也可以安心生活的新时代,我会——替天行道,仗义杀人”。

《一命》没有鲜血直流的画面,没有刺激无比的格斗场景,更没有提醒武士道尊贵无上的刻画。有的,只是对人性内心最温柔一面的叙述,有家、有爱比起所谓的尊严,更值得我们拥有,跟爱相比,一切——都不那么重要了。

4 ) 道德观是约束自己而非他人的

我很喜欢日本武士电影,里面有现代社会特别是中国社会缺少的一种精气神。《一命》略有区别,它不是通常武士片那样弘扬武士的忠勇以及扶强抗暴的侠义精神,而是对武士精神及至所有公共道德的反思。

故事中到底是谁错了?千千岩求女为救妻女假言切腹妄图骗取同情后,遭众武士逼着假戏真作,并用最残忍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性命,众武士维护了武士的声誉,但千千岩因为一句谎话断送性命算不算公平?如果说有错的话,错在哪儿?三个充当介错的武士起初是有严于律人宽于待已的嫌疑的话,片尾三人的切腹又让这个命题并不成立。千千岩固然有错,但他为救妻女走投无路又怪谁?一句起因尚可谅解的谎言活生生逼死一条人命,一个丈夫、一个父亲、一个女婿,最终导致一家三口同赴黄泉路,代价是不是过于惨重了?

思来想去,最后我认为错在于众武士对武士声誉的错误认识上了。自古以来,公共道德是众人合力捍卫的一种标准,时间长了大家就都忘记了这种标准的由来。所谓公共道德,是先由个人认同,然后推广至大家认同,而成为默认的行为处事标准,而非先有标准再去约束个人。道德这东西,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你认同它,它就对你有约束力,如果你不认同它,它就是一个屁,因为它根本就不存在,它对任何其它人来说都不具有强制执行力。但众武士却本末倒置,用自以为是的标准强行约束他人,从而造成人间残剧。

津云半四郎用竹剑和生命为代价想证明只是执行道德的人如果自己达不到武士标准的话,就无权处决别人的性命,他推倒了武士偶像就以为为女婿讨回了公道,却不知在那三名武士相继切腥后,武士偶像自然也顺理成章重新站了起来。这肯定是津云半四郎所料想不到的,因为错的不是道德本身是否合理,而是道德在什么范围内才适用。

我不知道导演是不是这样想的,但我是这样想的。总觉得亚洲电影都有很重的责任感和悲情意识,导致电影总是惨淡收场,也许莫不如让津云半四郎真刀真枪杀个血流成河来得痛快,评价估计也会更高些。

5 ) 追逐神作的影子

按:图文版在此 http://i.mtime.com/fjs/blog/7361984/。豆瓣日志的贴图系统实在太让人崩溃了,只能贴点文字作为备份。

《一命》说是《切腹》,其实看下来,差别还是很明显。有故事、人物和细节上的改变,也有美学形态上的变化,有些改得好,有些不好,有些则是好坏参半,下面按照线索分别来说说。

一,家老

这一版改动最大的,我以为是御家老斋藤这个人,原片中他是个私心炽重,深沉残暴的家伙,在处理事情上看起来貌似比泽泻等人稍微持重些,其实只是身居高位必备的矜持,立场上并无分别。而在新片里,他成了个跛子,(或许因此)对弱者颇有同情心,在目睹千千岩求女竹刀切腹的惨状时,居然亲自下场介错。这个人物的改动看起来无关全局,而且让反派更“有人性”了,然而我却觉得不但不甚高明,还是这一版最大的败笔。

桥本忍写原作剧本,据说是从一幅画得来的灵感:一位武士身处大海的漩涡中央,端坐不动。《切腹》是一个正邪分明的故事,讲的是一个潦倒的浪人代表自己一家,挑战整个幕府的壮举。这从津云半四郎批评削藩的言辞中就可以看出,井伊家是德川幕府的功臣,在片中代表的是得势的武士集团。津云半四郎坐在洒满日光的庭院中,沉着应战周围阴影中如潮水一般的家臣因此成为影片中最具象征性的一幕,充满张力的画面令人难忘。

旧版的井伊家是没有好人的,只有职位的不同,这既切合了小林正树左倾的批判意识,也让剧情充满对抗。而新版这么一改,剧力顿时松弛很多。不信我们比较一下两片的开头部分。

旧版的开头,津云的入画是背影,先闻其声,再见其面,让观众对此人充满了好奇。家老召见,镜头随着浪人走进深深的廊道,充满象征意味。会客室中,家老背后的景深暗示此人的城府,背光代表身后的权力(自然,这种解读一向是要结合剧情进行,并无定法)。至此完成正邪双方的初步刻画,观众的视角,始终是站在津云这一边的。

而新版中,密谋的是以泽泻为首的邪恶三人小集团,走入会客室的是家老,观众看着腿脚不便的领导跑来接待一个上访群众,同情的是谁可想而知。而室内戏中,家老背后的景深被大大削弱了,代之以一棵优雅的病树,光线柔和,加上肉头肉脑的役所广司当然比歪嘴三国连太郎儒雅得多,这个人物的讨喜不言而喻。而津云呢,或许自知这样的处理不够突出其形象,于是三池在他一出镜就给他来了个云淡天高的英雄大仰角,可这也挽不住本该属于他的同情分哗哗地流向御家老。

这条不伦不类的“双雄路线”导致了结尾的另一处改变。原版在杀阵开始后,突然切进屋里,给了家老一个特写,阴晴不定的脸上,明显是在担心事情没法收场,危及自己地位。新版没有,最后家老还跑出来给津云捧了个哏。这样一个发怒,一个发飙,只看过新版的观众没准会觉得只是这俩人只是闹了点误会,要是当初大领导不是耳根子软,亲自过问一下小头目的非法行径,不就什么事都没了吗?两个阶级之间你死我活的斗争变成了不乏人情味的个别事件,批判力度被大幅减弱。

家老的温情还有别的体现。求女被逼自杀前,新版让他冲向家老乞讨三两银子,而最后家老真的让杂役给他家里送去了,不仅如此,剧情还安排杂役后来还告诉津云,家老劝解过此事。跟酷吏满天下的我国比起来,真的算仁至义尽了。而原版送尸体回家的是砍头三人组,还当面嘲笑过求女,给津云复仇埋下了更充分的伏笔。

海老藏的演技我以为是没有问题的,原版的津云更豪放,他更内敛,属于风格不同。仲代达矢当年只有三十来岁,论演技其实也还未见精纯。对比一下两人演绎腹黑的恍然大悟状,“哦”的一声,就能看出风格的差别。海老藏的声线很有特点,不错。

二,切腹vs一命

原版中的男人们除了被津云砍死的几个龙套之外,都是死于各种原因的切腹,构成了一个多侧面的事件集,彼此呼应,阐释着切腹制度中被实践的各种正义和伪善。而新版既然名为《一命》,可谓“各种死法,都是一命”,着重刻画的是赴死之人的心情和反应。

原版的千千岩阵内,是主动为主公顶罪切腹的,而新版则是病死,跟武士制度的关系削弱了很多。

原版的美穗之死,没有正面表现,新版把她和孩子的死都浓墨重彩地拍出来了,而且集中在求女尸体被送回家的那一夜,这个改动我觉得很感人。美穗取出求女“带回家”的糕饼给一家人吃的一幕,看得人几欲落泪。把女人的“一命”也纳入了武士之争的视野中,我以为是新版的亮点之一。

三池的“一命”还博爱到了动物身上,1小时07分55秒插进来一个死猫的镜头,大概是某种恶趣味吧。

作为影片的重头戏,千千岩求女竹刀切腹的场面被处理得更血腥更直白,这跟三池改编《十三刺客》是一个路数。瑛太演得确实不错,看得人肉疼,这种“挣命”的场面,与“一命”的主旨也是配合的。

津云半四郎最后居然没有切腹!这个我绝对不能原谅。不管三池有什么新想法,这个故事本身就是围绕切腹展开的,首先作为一个经历过战阵的老武士,津云应该比谁都更具这种荣誉感,其次他上门挑战井伊家的目的,就是羞辱他们身为武士的怯懦,切腹应该是对自身武勇的终极展示,不可能选择被人乱刀劈死。这是新版最大的败笔。

三,叙事

新版的叙事不如原版,主要是不够聪明。

原版的叙事,是首尾呼应,气韵贯通的一个整体。从对历史记载的质疑开始,以证伪史书结束,以“讲述”为框架,中间对故事的“展现”视角多样,节奏精巧,值得再三品味。对官方历史的批判与《斩》、《柳生一族的阴谋》等片如出一辙,充满了六七十年代如火如荼的反抗精神。

而新版的叙事,以“展现”为主,比起《十三刺客》里心急火燎地用字幕交代主旨的做法,三池这次明显稳了下来,除了交代时间地点之外,别无字幕。这样的效果是批判权力和反思历史的力度弱了,当然,如果三池他就是想展现生命的价值和抗争的意义,那么这样的做法也不错。但“展现”带来的一个问题就是主旨不清,原版通过打扫战场和旁白,清楚交代出了剧本的意涵,津云的身影与铠甲叠合的镜头更充满了解读的丰富多义性。而新版特地加了一场主公回城的戏,目的只是为了让斋藤报告“甲胄修缮好了”,不客气地说,简直是笨蛋到家。最后一个镜头如果是六七十年代的导演拍,最起码也应该是领主端正坐在画面正中,背后是铠甲,群臣匍匐鞠躬才对,充满威势。新版的最后一镜,实在压不住阵脚。

剧情中间的叙事,新版的节奏也有问题。原版的“故事会”是被分成几段来呈现的,津云开始讲述自己的故事,是在家老派人去请泽泻的间隙。讲了一段之后,来人回禀异状,双方骤然剑拔弩张,在津云的要挟下,大家又回到原位,继续开讲。在今昔、张弛两方面都有一个节奏上的转换,看起来悬念十足。而新版则是竹中直人的角色(话说这个甘草角色到底是起个什么作用呢?)仅仅从下人口中得知异状之后,就由津云开始了长达一个小时的讲述,既不合理,节奏上更是笨拙到家。

当然——我又要说当然了——跟桥本大神的原作拼叙事,问天下,几人能够啊?

四,视觉风格

原版是黑白宽银幕,对线条、阴影和景深的使用出神入化。选个最简单的说,家老背后是一个大大的“井”字,井伊家“横竖都是二”的流氓特性得到了昭然若揭的展示(呃,认真的同学请将这句跳过),而新版中被换成了一个巨大的暗红色家纹。这其实集中代表了两个时代视觉风格的变化。

新版的风格在预告片中就可以体会到,一是庞大建筑带来的压迫感,二是阴暗的室内打光,三是赭红色的运用。

第一个特点其实旧版也在用,不过主要是通过纵横交错的线条来实现的。目的都是一个,就是突出权贵阶级的压迫,这点新旧版并无不同。

第二个特点值得注意,旧版和同时代的大多数时代剧一样,尽量提高室内的照明度,办法除了室内打光之外,还有日本电影特有的招数:隔扇门。日式建筑的“墙壁”是可以移动的,很容易拍出层层叠叠的景深来,同时也给室内“舞台”以适当的点缀和烘托。这是日本时代剧导演千锤百炼出来的民族美学风格,最近一次见到,是在山田洋次的《母亲》中。


新版的办法是反其道而行之,不但很少拉开隔扇门构景,甚至还故意把门扇都涂成黯淡的灰黑色。求女一家人自杀的夜景堪称登峰造极,在帐幔的遮掩下,观众必须运足目力才能看清演员的表演。三池的这种追求从《十三刺客》就很明显,我有时甚至怀疑他拍夜景室内戏除了烛光没有别的光源。只是不知大银幕上看3D版会不会有所改善。


第三个特点主要是用在庭院戏的拍摄中,赤红的家纹和椽柱都突出了权贵嗜血的本质和生存斗争的残酷,这当然是黑白旧版无法使用的手法。经典翻拍的意义,庶几在此。


在《十三刺客》引发的争论中,就有人对三池的这种翻新不无微辞,我是完全赞同三池另辟蹊径的。技术在进步,当年拍不出的细节,现在可以拍了,当然是好事。当年只有黑白二色,所以只好在构图、线条上做文章,现在有更多种手段了,跟旧版拼经典风格不但不智,也失去通过翻拍探索剑戟片新路向的意义。三池改编经典的策略是尽量少乱动剧本,多革新技术,我觉得这个思路是正确的。

五,杀阵

这个是要单列出来说的。我以为新版的杀阵远不如原版。

原版的杀阵放在当年,说不上特别好,本身小林也就不是个特别注重感官刺激的导演,但有想法、切合剧情、符合真实这几个关键指标都是合格的。

例如风的运用,津云与泽泻在草坂决斗一场,大风把浪人的乱发吹成焦墨涂就的狂草一般,令人过目难忘。庭院里的杀阵戏也有疾风吹过,象征暗流汹涌的对峙终于化作风云骤起,让人胸襟为之一快!新版的这前一场戏与文戏相比并无新元素加入,后一场加入雪花,效果还不错,不过本该出现的白茫茫大雪真干净的场面却未实现。


再说杀阵设计,新版也很失败。旧版紧紧抓住津云这个老武士身经百战这一点,给他设计了独特的剑法,貌似空门大开,实则左右逢源。又设计了独特的打法,在击败泽泻一场中,他翻过刀背击断对手的剑刃,在庭院以一敌多,他踢起碎石扰敌,都是不拘一格的实战打法,他的对手中不乏高手,但论战斗经验远不如他,所以才能被他打得灰头土脸。而新版中,津云身为老兵的这个特点完全没体现出来,给人感觉他就是武功高而已。

最后井伊家的杀阵,原版拍得很有层次,院中-议事厅-贮藏甲胄的房间,每一关都有新人物加入。议事厅的众家臣起立一段尤其令人难忘,层层叠叠的剑阵如同车轮一般次第逼近,充满了恐怖的形式美感。而浪人的搏命仿佛是要撕开这铁幕,放进一线光来。最后铁炮的介入蛮横地终结了老武士的抗争,好武士死于枪下,是剑戟片中经常出现的母题。

新版让老武士用千千岩求女的竹刀替他复仇,庭院部分结束时,给了大野和另一个蛮横的武士一个镜头,展现他们的狼狈,大概是代表女婿在说“瞅瞅你们这些武士大人的怂样”的意思吧,算是有所呼应。可转过来想想,津云这么做未免也太托大。既不符合人物身份,也不利于营造真实的剑斗场面。原版充满血汗味道的生死之搏成了优雅的象征性复仇,对此我只能说:呵呵。

影片的配乐非常棒。原版武满彻的配乐走的是简约风格,关键处点拨几声,提神醒目。而新版坂本龙一的配乐旋律性更强,千千岩求女与美穗在书馆会面时的吉他伴奏,结尾小提琴混尺八的配乐,我都很喜欢。

综合说起来,《一命》的改编不乏亮点,特别是在闪回部分,对人情的刻画反衬出了生命的可贵。与此相应,削减了津云控诉削藩的部分和旁白的批判。看得出三池是想漂白影片的阶级斗争宏大主题,突出人性和真情。如果说《十三刺客》是在“放大”原版的话,那么《一命》就是在“缩小”原版。按说策略无分高下,只是从结果来看的话,我个人觉得技术上的各种探索都值得肯定,至于剧本,桥本大神的作品还是能不动就不动的好。

最后,所有这些比较,都是以剑戟片三大神作之一的《切腹》为参照系的,不要拿《一命》来跟现在的小清新武士片比,那些不是剑戟片,没有可比性。神作固然不可追,但敢于追逐神作,这份雄心已经足够傲视同侪。实在断不了横向比较的念想的话,不妨放宽视野,看看去年同为翻拍经典武侠的3D电影《龙门飞甲》——那就是另一个更大的话题了。

6 ) 切腹

故事本身确实是非常悲伤,熟悉历史或者对身边人的生活有所体悟的话,这是一个到处都在发生,人人都可以产生切肤之感的故事。另一个让人悲伤的原因是,这些都发生在老实 、本分、善良的好人身上,他们无力还手。这就让悲伤上多添了一层悲凉。在这悲凉之中,还有勇气和尊严闪烁着光芒。

求女假言切腹为救儿子,最后被逼只能残酷的用竹刀切腹。津云假言切腹,只为控诉求女的悲剧,揭露井伊所谓的武士精神的空洞和脆弱,知其不可为,亦用竹刀来复仇,大战井伊家武士,那段武戏设计的略微粗糙,它承担的精神力量应成为剧情推到的高潮,而最后津云切腹应为最后的高潮,却被几个武士乱刀所杀。最后三个受辱的武士的切腹,应为耻辱切腹,在求女和津云的切腹光芒下显得暗淡无光。

叫《一命》明显是为了避讳切腹语义上的残酷感,通片都在说这是切腹,让一命的改动显得非常多余。后来注意到这是翻拍自小林正树1964年的《切腹》。我知道老片肯定整体呈现的更加完美,但实在没有心力再看一遍了。

7 ) <一命>

大热天看完这部电影心里哇凉哇凉的。第一次在大银幕上近距离地看瑛太。之前有顾虑说为嘛这片要3D啊,又不是好莱坞科幻片。事实证明我太多虑了,影片3D效果非常好,满山的红叶,飘落的雪花,配上坂本龙一的音乐,让人身临其境的感受到悲剧气氛。之前有说某人为了表演切腹的镜头做了很多功课,看到电影之后更深切地感受到了他的役者魂。央求苦苦央求时的悲哀和无奈,在切腹现场拿刀时颤抖的双手,一刀一刀插进腹中时的痛苦和坚持,面对妻儿时超级亚洒西的笑容,一点一滴再细微的表情都表现得如此真实,即使是只有背影的镜头,也能通过声音感受到角色的心情。市川海老藏的表演很有张力,一声声的诘问何为武士魂直指人心,另外,能有满岛桑来演美穗真是太好了。A太和满岛桑的对手戏非常好看,温馨又苦逼。整部电影都是泪点。不管有生之年能否见到生人,作为A太的饭,能一直看到他用心地诠释每一个角色,给大家带来好的作品,就觉得非常幸福了。以上。

短评

最激动的地方是《一命》片名还有主创名字以3D形式打出来……市川海老藏的眼睛太小了,一半仲代达矢的神韵都不及。以翻拍的成就论,三池这回不成

3分钟前
  • 木卫二
  • 还行

当初看完《切腹》真是好一阵子激动,真心喜欢。拿三池的版本与之相比有点欺负人。求女的切腹场面很三池,看着也很折磨。用了很大笔墨写几人的回忆,好处是最终的惨剧很打动人,不过有点破坏节奏,还把整部片生生分成两部分。津云半四郎的杀阵不是很过瘾,最终没切腹我很生气。

4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近期最喜欢的一部电影,三池崇史最近翻拍成瘾,从《十三刺客》到这部《切腹》的翻拍,明显一部强过一部,相比《十三刺客》,《一命》的镜头,故事都更好。

7分钟前
  • 哈酷
  • 推荐

不好意思,我没你们懂电影。

9分钟前
  • 李阿宋
  • 力荐

片长比之《切腹》缩短了10分钟左右,导致极其经典的郊野对决一场被删除,取代之三家臣的草草切腹收尾。片中还有几处明显的改动:家老变成了跛子,求女之父非切腹而死,津云之女未染黑齿等等。总的来说《一命》和《十三刺客》一样,显示了三池崇史向前辈及百年经典的致敬态度,而所交答卷亦值喝彩

10分钟前
  • 枯川满
  • 推荐

白碎石庭院的雪中打斗真令人叫绝。当父亲发出了正聋发聩的质问时,原本晴朗的天空顿时阴暗下来,这是有意为之还是只是有趣的巧合呢?

15分钟前
  • snowark
  • 推荐

贫贱夫妻百事哀。一条人命值几钱?武士的荣耀是什么?觉悟只是但求一死。翻拍作品也依然见功力,前面闷头的铺垫到后面看来都是味道,重头戏感动坏了。2011年就是瑛太×满岛光之年。

17分钟前
  • 王海
  • 推荐

翻拍致敬吗?剧本不错 顺便看看女主

22分钟前
  • 日音日音月半了
  • 还行

反复切腹和舔鸡蛋,这样恶趣味显然是某人加进去的私货;以阶级论固然左倾,但以历史论福岛家似乎并不值得同情,被削藩显系正则咎由自取,片中主角还眼红井伊这样的谱代,没灭你们就不错了好么;最后,翻拍经典总是吃力不讨好的。

23分钟前
  • zitsunari
  • 还行

比62年的差遠了

26分钟前
  • Die Katze
  • 还行

很少见从这样人性化的角度来描写武士,也不常见谁将武士道之虚伪揭露的淋漓尽致。群起而攻一个手握竹刀的人,杀死一个赤手空拳的人,战败后就惶惶无助,受到侮辱就拔刀切腹。武士道的忠勇不过如此。这是一部很悲哀的电影。不要去比较,一命是一命,切腹是切腹。后来者有他自己的思考与认知。

30分钟前
  • Craft Bear
  • 推荐

倒塌的赤甲,殒灭的一命。羞辱的隽永,真道的永恒。构图考究,故事简单平和但结尾起劲。

34分钟前
  • 你的益达
  • 推荐

想不到3D化的切腹挺到位的

36分钟前
  • ng
  • 推荐

真汉子跟假武士什么义勇仁礼诚忠克还是算了吧不要了那么心酸呢,真讽刺

41分钟前
  • B超
  • 推荐

好虐的十五刀。。。@ume 上海电影节

44分钟前
  • Ume
  • 推荐

三池最幸运之处是生在日本。5颗星。

48分钟前
  • 泥巴
  • 力荐

多说几句:这片节奏比较慢,相对于《十三刺客》来说风格上比较收,其批判性没有小林正树那个来得强和直接,但是在一些细节上他加入了不少更加有内涵的东西,如果没看过原片的初次看这个故事,定不会失望;看过原片的,细心品嚼,自能看出不少韵味,虽然此片很多地方做得也不够好过于做作和直接

51分钟前
  • 谋杀电视机
  • 推荐

三池老师换了种方式表达暴力

52分钟前
  • eel
  • 推荐

满岛光就这样渐渐从上野树里手里抢走了瑛太。。。

56分钟前
  • K
  • 还行

除了海老藏偏于清秀压不住场外,其他大小角色选择都十分得当。撇去3D的噱头,三池已经有勇气抛去他在《十三人刺客》里还不忘炫耀的小聪明;文戏吃重,但剧力之弱也是其先天不足所无法避免的。所幸在节奏上已有所进步。最后允许我穿越一下:洋贵!双叶!你们俩终于走到一起了!为啥又要生离死别?!

57分钟前
  • shawnj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