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刑讯者的下午

剧情片法国2001

主演:格奥尔基·迪尼克拉杜·贝利甘Ioana Ana Macaria

导演:卢奇安·平蒂列

剧照

刑讯者的下午 剧照 NO.1 刑讯者的下午 剧照 NO.2 刑讯者的下午 剧照 NO.3 刑讯者的下午 剧照 NO.4 刑讯者的下午 剧照 NO.5 刑讯者的下午 剧照 NO.6
更新时间:2024-04-11 15:44

详细剧情

  一个曾经丧失人性的刑讯逼供者.在几十年之后接受电台记者的采访重新回忆自己那段罪孽深重的过去.他以前拷问别人,现在却接受这个记者的“拷问”.在这个下午,拷问的不仅仅是他本人,也拷问了人性,拷问了整个社会制度。

长篇影评

1 ) 忏悔对人对己都是件痛苦的事

那是一段让人难以忘怀的历史,虽然在罗马尼亚的历史中只是短暂的一页,仅有四十多年的时间,但给罗马尼亚人记忆中留下的痛苦烙印却难以磨灭。在东欧各国中,只有罗马尼亚的民主进程出现暴力,然而在处死独裁者齐氏夫妇之后,暴力就在这里终止了,他们和平地走上了民主的正轨。虽然如此,罗马尼亚人对于那段历史的反思也却是最多的。最近所看的多部罗马尼亚影片,都涉及到这段历史,《刑讯者的下午》则是最新看的一部影片。
在罗马尼亚数十年的极权统治时期,充满了暴行,许多人死于这种暴行之中,几乎所有的人都有着痛苦的回忆。不言而喻,这些罪行的责任当然应该由实行极权统治的独裁者们来承担,这个国家极大多数人都是极权统治的受害者。不过,这些普通人仅仅只是受害者吗?在另外一种意义上,他们是否也是施害人?他们需不需要承担责任?这正是《刑讯者的下午》所探讨的问题。
弗兰特是个有着怪脾气的普通老人,住在乡间父亲留下的房子里养蜂。他出身卑微,然而却有着不寻常的经历:他曾经做过刑讯者,使用极其残忍的手段,逼供那些政治上的反对派。也就是说,他的手上血债累累,虽然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但毕竟曾经是个施害者。年岁的增长,他的罪孽感也在增强,现实中没人追究他的责任,不过他的良心却饶不了他。他只能靠不断地叙说往事,期冀减轻自己的罪孽。他请来了一位研究那段历史的教授和一位记者,到他的养蜂农场,向着他们忏悔自己的罪行。
那个农场的下午是沉闷的,只有弗兰特在絮絮叨叨,他所说的很多细节骇人听闻,但已经难以引起更多的反应;曾经当过政治犯的教授,大概已经见怪不怪,他除了去厕所,就是打瞌睡;年轻的女记者用录音机记录弗兰克的叙述,她似乎更关注的是采访的形式,对于弗兰特话语之中的内容,她究竟懂得多少?这个下午其实也不平静,弗兰特家族的历史此时也在农场交汇,大树下重现着另一个时空,少年时代的他弑父逐姑,现在正坐在树上注视着这场忏悔;忏悔之中电话不时地响起,老人得不停地进屋接电话;弗兰克的儿子也率领了一群愤怒的年轻人来抗议,认为他的叙述有损国家的形象,并要审判他;总是忙来忙去的盲妻最后也愤怒了,因为弗兰克的忏悔也触动了她那痛苦的过去。
其实忏悔于人于已都是件痛苦的事,忏悔者只是想减轻自己良心的负荷,忏悔的听取者或漠不关心,或也被拉入到那种痛苦的氛围之中。忏悔就是要重新揭开伤疤,对于活人是要重新面对自己的罪行,对于已经长眠的受害者,施害者的忏悔已经无济于事。罪行既已发生,就已经无法挽回,亡灵的冤魂会缠绕你一辈子,就如麦克白夫妇一样,手上永远有洗不干净的污血。寄望于仅仅靠忏悔来求得自己良心的平静,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那只是痴心的幻想。
在一个极权的社会里,人人都是受害者,人人也都有着罪孽。没有每个个体的同流合污,独裁者是无力维持其统治的。当然,有的人的恶只是被迫的无奈之举,但也有人的恶,却是主动的选择。被动的作恶,其事后的忏悔还有些真诚的成分;而主动的作恶,那样的忏悔就是一种不公平,其良心也难以得到救赎。天堂与地狱,其实就在一念之间。

2 ) 看清脆弱的灵魂之后,就不再迷惑

同样为回顾共产政权历史题材的影片,在2001年的《刑讯者的下午》里平特莱变的更加冷静,不同于拍摄《重建》时的年少激进风格,那个刑讯者的不断回忆的下午更像是一个梦或是一首诗,这部片子除了题材上的深刻,更是在时间和空间的电影美学上、在生和死的哲学命题上不断的挖掘,直到挖掘出纯粹的、惊人的深度。1965年到1989年期间,当齐奥塞斯库还是罗马尼亚独一无二的暴政者的时候,1700个人曾被雇佣为刑讯者通过逼供政治犯为生,他们当年做出了种种惨无人道的行为。当1989年齐奥塞斯库政权被政变推翻之后,只有一个当年参与了政治犯罪的男人弗兰兹.坦德敢于站出来供出自己当年的恐怖罪行。

这部电影改编自多拉.杰拉的原著,影片开始于一个女记者汤得拉和一个专攻刑讯者历史的大学老教授乘坐火车去拜访了坦德。年老的学者在火车内喋喋不休的说着一个宇宙的哲学命题,还在车窗玻璃画了一个象征生命起点的三角形,说上帝就在里面,而讽刺的是,当坦德在车站接他们的时候他正好出现在了三角形当中。刑讯者坦德努力想通过坦白罪恶来洗净他良心所受的折磨,用幻想般的图景重演他的童年、少年时的记忆,并且也提到了外部世界对他当年行为残暴的、不宽容的回应。经历了一个下午反复拷问良心的过程之后,坦德也在最终发现渐渐的基本上没有人会对这个国家曾经发生的可怕历史保持兴趣(尤其是那个呼呼大睡的老学者显然对这些真实的历史一点兴趣都没有),并开始相信一些过于阴暗的历史还是就让它们存放在记忆的灰尘就好了,而门外正站着他的小儿子,带着一群喊着爱国主义口号的人站在门口想要“审判”他,面对这个场景我们不知道是否依然应该回顾过去,又是否应当憧憬明天,无论如何,怎么对待痛苦的历史它都将是永恒不变的,甚至无可避免的轮回重演,比如坦德的小儿子和当年的激进革命分子并无本质不同,只是改头换面的重新出现在新的历史当中而已。

在镜头语言方面,《刑讯者的下午》在长镜头可能选择的最佳机位上可是费尽了心思。有一个非常显露导演功力的镜头。镜头在屋内横移,而老教授、女记者和坦德坐在屋外的院子里,镜头滑过窗户,跟着窗外坦德的瞎眼妻子移动,最后定格在窗子后,前景是一个电话。随着电话的几次响起,坦德愤怒的走向镜头,接了电话,又走回院子。换言之,室内空间与室外空间,通过大窗户这个透明媒介,在大段的镜头叙事中,成为调度的核心轴线。

影片还有一个想当出彩的地方,就是让一个天使般的男孩放在树上,他在叙事中被设置成坦德当年的形象,他静静的注视着院子。当坦德开始回忆当年他杀死父亲,和村里小姑娘的友谊的时候,这些回忆在大橡树下被一一重演出来,并由这个男孩扮演,众人静静观看这些独幕剧似的的故事,让这种叙事显得不再枯燥,因为灵魂中的自己在观看和被观看。

3 ) 《刑讯者的下午》:哪里没有大清洗?

  吕西安·品特莱的电影集买了好久了,今天才看了其中一部《刑讯者的下午》,2001年拍的。片头第一个漫长的火车车厢内横移过各色乘客的镜头马上让我想到贾樟柯《三峡好人》的第一个横移过各色轮渡乘客的镜头。影片剧情极为简单:夏日的一个下午,白发教授陪一位年轻女研究者乘火车前往偏僻的养蜂人农庄录音采访当年被政府雇佣的刑讯逼供者。刑讯逼供者和一个患青光眼的妻子一起过着贫穷简陋孤独的生活。他回忆了自己少年时代弑父弃姑的往事,然后开始诉说自己怎样卷入大清洗的刑讯逼供,众多轻易道出的细节让人头皮发凉。随着剧情的展开,罗马尼亚五十年代大清洗的历史被揭开一角。老人的陈述使得现场空气越来越紧张,并且不断穿插超现实时空中的过去场景,尤其反复插入“少年时期的刑讯逼供者”骑在树上注视这他们的录音访谈。异样的氛围下,终于刑讯逼供者的妻子爆发了,他的儿子也带了一大帮年轻人愤怒地来搅局。终了,刑讯逼供者道出自己的心里话:他希望通过不断的诉说得到解脱。傍晚六点,教授和女同伴踏上返回的列车。

  罗马尼亚电影在最近一些年大有爆发趋势,前边看过几个年轻导演的作品,很厉害。而吕西安·平特莱则被称为“罗马尼亚国宝级”电影大师,和年轻人拍的片子不同的是,他把深邃的目光犀利地投射到十分遥远的年代里——比如《刑讯者的下午》涉及到的1950年代的历史背景,那是年轻辈导演的父母出生成长的年代。

  找到一些资料,其中有关于1950年大清洗的。罗马尼亚的大清洗和苏联情况不同,和别的社会主义国家也不同。若说相同点,都是排斥异己——党内的“右派”。

  如下内容为我整理的大清洗路线图:

  【社会党成立】

  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在罗马尼亚获得了发展,与此同时,也开始出现工人组织。工人运动的发展和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导致1893年成立了罗马尼亚社会民主工党。1899年因部分领导成员脱党,该党自行解散。部分党员于1910年重建工人阶级政党,改称罗马尼亚社会民主党。1918年社会民主党又改名为罗马尼亚社会党。

  【社会党被篡】

  1918年后,共产主义小组为按列宁主义原则建立政党而进行斗争。1921年5月8~13日,罗马尼亚社会党召开了第一次代表大会,大会决定将社会党转变为共产主义社会党并参加第三国际。大会选举格奥尔基·克里斯泰斯库为罗共第一任总书记。1922年10月,罗共举行“二大”,决定把党的名称改为罗马尼亚共产党。

  【右派另立山头】

  罗共成立后,原社会民主党内的右翼分子分裂出去,另组社会民主党。

  【国王说话了】

  1938年国王卡洛尔二世实行独裁统治,取缔了政党、工会和一切进步的群众性组织。1939年和1940年两度与希特勒德国缔结丧失主权的条约,为此失掉了特兰西瓦尼亚。

  【安东内斯库夺权反苏】

  1940年9月,代表罗马尼亚大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的政党国家自由党和国家农民党在德国法西斯的压力下,推翻了王室专制,建立了安东内斯库军事独裁政权。1941年6月22日,罗军队参加了反苏战争。

  【两党联合推翻政府·“823胜利”】

  1941年5月,罗马尼亚共产党和社会民主党达成协议,建立工人统一阵线。8月23日,安东内斯库被共产党掌握的王宫卫队逮捕。此后,全部军队掉转枪口反对纳粹德国。


  【国王退位】


  1947年12月30日,国王米哈伊一世被迫退位,君主制被废除,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两党合并】

  1948年2月,罗共召开“六大”,决定罗马尼亚共产党同罗马尼亚社会民主党合并,改名为罗马尼亚工人党。在13名政治局委员中有10是原罗共领导人。

  【对右派的大清洗】

  1948年统一代表大会后,到1950年,罗工人党暂时停止发展党员。在这段时期里,对党员进行了普遍的审查,共清洗了20多万人出党。此时,罗工人党有59万多党员。1948年6月罗工人党中央全会决议以“放弃对剥削者进行阶级斗争并主张同剥削阶级进行合作”,经济上鼓吹资产阶级的自由贸易政策为由,撤销了司法部长帕特勒什卡努的职务并予以逮捕,(1954年帕被处决。1968年4月罗共中央为其恢复了名誉。)他是“大清洗”的首批受害者之一。

  【一党独裁时代·党天下】

  1948年到1965年,罗马尼亚党天下。这一时期党内为集体领导的制度。

  【一人独裁时代·家天下】

  1965年齐奥塞斯库上台,改党名为罗马尼亚共产党。通过长达十年的努力,1974年齐奥塞斯库成功地清除异己,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成为“总统”,开始了长达15年的家天下独裁统治。

  《刑讯者的下午》说的就是1948年到1950年之间,影片主人公被党指使参与刑讯逼供的过程。

4 ) 东欧的过去是我们的现在

这是一部反思社会主义的电影。电影不沉闷,回忆部分出现了魔幻现实主义,不过主人翁讲述时候很散,也许是要突出重点的原因。片中出现的年轻人像文革的红卫兵,他们穿着罗马尼亚国旗做成的衣服,打着爱国主义的名义,穿着冒牌阿迪达斯,做出像文革时期的批斗样子,但是现在已经不是社会主义时期,他们并不能批斗,就用恐吓,语言,行动(把鸡头割开扔进主人翁的院子)的凶残手段,值得一提的是来批斗的是主人翁的儿子。主人翁跟妻子的关系有点像社会主义统治者和他们追随者的关系,追随者一直被压迫,但唯命是从。片中的教授一直在睡觉,他也是那个年代的过来人,受害者,明显这个学者并不想回忆起痛苦的日子。女记者的询问语气很坚定,像逼供,看来她有做拷问官的天分。

这部电影拍摄在2001年,电影背景也在2001年,离我们很近,作为一个经历过社会主义国家的人,电影里面看到的到处都是 身同感受。就连 打着爱国主义的旗号,冒牌的阿迪达斯等等都有着如此惊人的相似,这些已经被世界公认是不正确的行为,这些社会主义的过来国家都已经在反思了,为什么我们却不能判断出今天我们这些行为的对错呢?不难啊,这并不难啊,比较一下,思考一下便能辨别真假了。没有看过东欧或者俄罗斯的关于这一类书的人就不能知道他们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了,没有正常的分辨是非的能力了。知识够多才不容易被人欺骗,知识丰富信仰才会坚定。

短评

因正视罪行而沦为新一代保守分子千夫所指的罪人,其忏悔却被受害者以最轻蔑的方式拒绝。被重现的都是在只关心罪行的采访者眼中“无关紧要”的成长往事,暴行却被隐藏在文字中仅供观众想象,而对于那些曾有过相似历史的人们来说,这一切甚至根本无需想象便已足够可怕。

6分钟前
  • 字母君
  • 推荐

观影盘点期,看过留脚印

8分钟前
  • 丁一
  • 还行

影片的主题还是很不错的,但是我不喜欢这么闷的电影。3.5星~~

10分钟前
  • zzy花岗岩
  • 还行

多拉·杰拉原著改编,讲述一个齐奥塞斯库独裁时期的刑讯逼供者坦德,在几十年之后接受电台记者采访重新回忆自己罪孽深重的过去,随着剧情进展,罗马尼亚50年代大清洗的历史亦被掀开一角。1.坦德试图通过反思罪恶实现自我内心煎熬的救赎,在有如独幕剧的幻想图景中重演少年记忆。入梦般闲散的诗意镜头(横移长镜的精妙调度),以超现实的交错时空讽喻人性无常,反复淡出的直视镜头诘问社会体制。2.新旧左派的执行冲突、探讨生命起源的对叠三角。(8.5/10)

15分钟前
  • 糖罐子.
  • 推荐

9.4;终于悟到淡出的剪辑手法是为了表现昏睡

16分钟前
  • 冰山李
  • 力荐

真到事情上也都很机动。也不是责怪,也不是认错就能完满解决。

17分钟前
  • 一"一
  • 还行

居然没注意到长镜头的存在

18分钟前
  • 冰淇淋的滋味
  • 还行

罗马尼亚大清洗刑讯者的忏悔,一个人需要多大的勇气才能面对自己过去的罪恶?即使多年之后主动揭开疮疤又有谁会在意?同时惊叹于导演对历史的尊重和调度功力的强大,仅仅一个场景,充分利用起了每一处空间,魔幻主义场景连接现实与回忆,符号与构图升华主题。

22分钟前
  • 推荐

仅仅口述就能让人惊心动魄毛骨悚然,比起布加斯基的[审判],这部电影冲击力甚至更大。一切文革电影在这部片面前都是纸老虎(大约不包括[枫])。平特莱有意借用魔幻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对切镜头很是讲究(直视摄影机-外反拍主观镜)

27分钟前
  • 胤祥
  • 力荐

没有了“动感”的平特莱,流于焦急的反思其实无味

32分钟前
  • 枯川满
  • 还行

台词,演员没有音乐,但估计有也不知道能加哪儿教授好像飞屋环游记那老爷爷。。。。。。。= =

36分钟前
  • _
  • 推荐

这部做的不错

37分钟前
  • 左胸上的吸盘
  • 还行

鑒定結果,我和平特萊老頭實在是沒有緣啊。你一切都是偷來的,在一個和我們相似的國家里,這是多麼光榮的!

41分钟前
  • 667DJP
  • 还行

在平静的缓缓叙述中潜藏着波澜起伏的懊悔、愧疚、残酷的得意和自暴自弃夹杂的复杂情绪,表现了一个作恶者的暮年心态。现实与虚实不分的回忆交织在,纯真的少年与树下老刑讯者的反差令人喟叹

45分钟前
  • 燃烧的暹罗猫
  • 力荐

很有力量 形式看起来很简单 却运用的很好 使得片子不是纯谈话 更有电影的表达方法 内在的框架紧凑 张力十足

50分钟前
  • 板扎蒙古龙
  • 力荐

刑讯者在冷酷的述说中逐渐构建出一个阴森可怖扭曲的暴力空间,这种暴力从开始的微小膨胀成巨大,甚至失去了目的性,只是一味扩张。想象拷打会让观者产生一种不寒而栗的惊怖,恐惧到反胃的程度。形成男主这种残酷心态的潜在缘由也许来自成长中的暴力阴影,它的迫害和宣泄是会传染的病毒,蔓延出去,成为受害者的噩梦。男主少年时期的心灵创伤片段与他当下叙述的阴郁场景并置,仿佛超现实回魂;反复打断采访的电话铃,意味着阻断对罪恶的反思。对异己者摧残这样的暴力顽疾可能会反复发作,是整个社会的隐痛暗伤。仅仅口述就能让人惊心动魄毛骨悚然。一切文革电影在这部片面前都是纸老虎。平特莱有意借用魔幻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对切镜头很是讲究(直视摄影机-外反拍主观镜)

51分钟前
  • 海纳百川
  • 推荐

看起来像个不错的片,可惜看得太不认真了……

55分钟前
  • 橙子换马甲
  • 还行

一个被环境塑造的疯子丧心病狂地为旧时代的左翼服务,最后被新时代的左翼虐待。如小说般平淡的镜头语言,诉说着内心波澜起伏的故事。

60分钟前
  • 光影如画
  • 力荐

“我就欣赏的是她接受我这种恶毒的性格。”——刑讯者的亲密关系

1小时前
  • 高玉宝
  • 还行

刑讯者在冷酷的述说中逐渐构建出一个阴森可怖扭曲的暴力空间,这种暴力从开始的微小膨胀成巨大,甚至失去了目的性,只是一味扩张。想象拷打会让观者产生一种不寒而栗的惊怖,恐惧到反胃的程度。形成男主这种残酷心态的潜在缘由也许来自成长中的暴力阴影,它的迫害和宣泄是会传染的病毒,蔓延出去,成为受害者的噩梦。两个有意思的地方:以男主少年时期的心灵创伤片段与他当下叙述的阴郁场景并置,仿佛超现实回魂,产生一种压抑的反观和病态的回望;反复打断采访的电话铃,意味着阻断对罪恶的反思。对异己者摧残这样的暴力顽疾可能会反复发作,是整个社会的隐痛暗伤。

1小时前
  • 漩涡之外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