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之华

爱情片大陆2018

主演:周迅秦昊杜江张子枫邓恩熙边天扬吴彦姝谭卓胡歌胡昌霖李春明穆龙刘靖宇高炳然白素娟刘思博常海波李勇刘笑语赵芙丽建圳郭德诚王靖宇孙萍李泽宇仇硕康艺涵李昊芳王子璇王远达于建波张俊宇

导演:岩井俊二

剧照

你好,之华 剧照 NO.1 你好,之华 剧照 NO.2 你好,之华 剧照 NO.3 你好,之华 剧照 NO.4 你好,之华 剧照 NO.5 你好,之华 剧照 NO.6 你好,之华 剧照 NO.13 你好,之华 剧照 NO.14 你好,之华 剧照 NO.15 你好,之华 剧照 NO.16 你好,之华 剧照 NO.17 你好,之华 剧照 NO.18 你好,之华 剧照 NO.19 你好,之华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1-01 00:07

详细剧情

  生死离别,红颜薄命。告别了命途乖离的姐姐,袁之华(周迅 饰)带着些许落寞的心情和丈夫以及姐姐的儿子晨晨踏上归途。临走的时候,她从外甥女睦睦(邓恩熙 饰)手中接过一封邀请函,这是姐姐袁之南初中同学会的邀请。在久别重逢的老友欢聚环境中,被众人当作之南的之华无法坦然道出姐姐去世的事实。她选择先行离去,途中却又与姐妹俩的旧相识尹川(秦昊 饰)重逢。在此之后,之华以姐姐的名义给尹川写信,重温青葱时代的记忆。与此同时,待在老家的睦睦和之华的女儿飒然(张子枫 饰)接到了尹川的来信,出于对母亲过往的好奇,她们以稚嫩的笔触写了回信。
  喧嚣匆忙的电子时代,两代人分出三地,重绘他们逝去的岁月人生……

长篇影评

1 ) 岩井俊二拍《情书》的遗憾,用这部新片弥补了

《你好,之华》,

是岩井俊二导演的第一部华语电影,

由陈可辛监制,周迅、秦昊主演。

这是一个关于有情人错过30年再相遇的故事,

上映之前,

就已经获得2018年三项金马奖提名,

被称为2018年度最后一部值得期待的电影。

1995年,岩井俊二拍摄的《情书》,

成为初恋纯爱片的经典,

时隔23年,

再次拍摄一个有关信件传情的故事,

他想借此弥补当年拍摄中的一些遗憾。

周迅演唱主题曲《样子》

影片借由周迅的歌声说出,

“我问生命,要些答案;

可是生命,没有听见一般…….

没有回音,是生命的常态。”

自述 岩井俊二 编辑 张锐嘉

我的妈妈在中国大连出生,所以我对中国一直有种特别的情感。这次,我回到母亲的出生地,拍了我的第一部华语片,《你好,之华》。

《你好,之华》讲了一个关于错过和再相遇的故事。

周迅饰演的主人公之华,替刚去世的姐姐之南参加了30周年初中同学会,却意外邂逅了中学时期爱慕的男同学——秦昊饰演的尹川。

尹川喜欢了之南30年,却始终没能在一起,而之华现在也已有了幸福的家庭。

尹川和之华机缘巧合下开始互通书信。三个人学生时代的故事,通过书信的展现逐渐清晰。

电影最大的看点就是之华的恋情了。之华比姐姐更早遇到尹川,初中时就喜欢他,但尹川却喜欢上姐姐之南。

因为年少的嫉妒,之华把尹川写给姐姐的情书都藏了起来,却被尹川发现了……

张子枫饰演年轻之华

虽然后来大学时,两人重逢了,但已为时太晚。

再后来的之华,与别人相恋、结婚、生子,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却在重逢尹川后,又情不自禁地想接近他,以姐姐的名义与他通信……错过真是让人回忆过去的最大契机啊。

电影里有一段关于人生的解读:“我们每一个人,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走在自己独特的人生道路上。也许有的人能实现梦想,也许有的人不能。人生有艰难的时候,也有痛苦的时候……”

这段话既是之南中学毕业典礼上的发言,是尹川为之南写的小说的结尾,也是尹川给之华的回信。

我觉得我们现实中的人生也与电影里的一样,人生中的每一件事都是一个奇迹。

眼前的幸福可能会招来悲剧,悲剧反过来又会带来幸福,然后又变回平凡的日常。这些事情循环往复,喜怒哀乐才是人生。

电影《情书》片段

其实早在1995年,我就拍摄了一部关于通信的电影《情书》。

我拍摄新作品时,喜欢回顾以前,会把之前作品中没实现的想法延续到后来的作品中,弥补之前的遗憾。时隔23年,可以说《你好,之华》是对《情书》的一种延续。

比如这次以葬礼开篇,也是延续了《情书》中女主角在雪地里参加丈夫三周年祭日的开篇。

电影《情书》片段

《情书》里,女主角在雪地里捡到一只死去的蜻蜓,《你好,之华》里,之南的孩子在路边捡到一只死去的小鸟。

《你好,之华》延续了《情书》的唯美和青春,却比《情书》更温暖明亮。之华在妈妈家给尹川写信的那个场景,我让整个片场充满了光。

以姐姐的名义写信的之华,沐浴在阳光下写道:“你好尹川,你还记得我妹妹袁之华吗?她不太引人注意,如果你已经忘了也不奇怪。”

这一刻,我觉得有一种时光带来的释怀感。希望观众看完这个影片时,会觉得很暖心,很幸福。

《你好,之华》的拍摄故事

1995年拍《情书》的时候,写信还是一个人们常见的沟通方式,但现在都没人用信沟通了。所以现在再拍摄关于信的影片,构思和心境都不一样了。

《你好,之华》剧组合照

在来中国拍摄这部电影之前,我很少离开日本,最多就是去夏威夷度假,平时能见到中国人的机会估计只有在横滨的中华街了。这次,我结识了很多中国优秀的电影工作者和演员。和大家这样邂逅,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岩井俊二、周迅、陈可辛拍摄宣传海报

最初我把剧本发给陈可辛导演的时候,他说让他想起当年在香港看《情书》时的心境。后来我们一起斟酌剧情,一起解决剧情中因为中日文化差异带来的问题。影片的名字定为《你好,之华》,也是陈可辛导演的提议。

周迅看到剧本后也是一拍即合,在片场我们经常用微信交流,她发给我中文,我用微信翻译理解了意思,再用日语回复她,挺有趣的。

真怀念大家一起拍戏的那段时光啊。

MV里,周迅向空无一人的观众席轻声唱起:

“我问生命,给些感叹;我问生命,要些答案;

可是生命,没有听见一般…….没有回音,是生命的常态。

印象最深的,还是我们三个人一起拍摄电影主题曲《样子》的MV。周迅穿着一身蓝绿色长裙,从中学演讲台后面走上来,我在旁边弹钢琴,陈可辛演奏吉他。

这首主题歌,曲是我写的,词是音乐人吴青峰填的,正好道出了人生无常的感叹,也是电影里我想表现的东西。

岩井俊二在《你好,之华》片场

一人身兼编剧、导演、剪辑、作曲

片子里的10首配乐都是我自己写的,我还特意邀请了《情书》的钢琴配乐老师中村由利子,来进行钢琴弹奏。她是影响我音乐生涯的老师,当初写《情书》剧本的时候,我耳畔一直会想起她创作的音乐,可以说是灵感之源。

岩井俊二微博发布和中村由利子合照

除了作曲,《你好,之华》里我还同时担任了编剧、导演和剪辑,每个职位都有每个职位的难处。创作一个故事并展示故事有趣的地方,难;怎样把想好的故事用电影呈现出来,也很难。

到现在为止,我拍摄的都是自己的剧本。因为我了解自己写的剧本,会很清楚对每个角色、演员应该有怎样的期待。

但如果导别人写的剧本呢,又要以怎样的基准来判断?所以我很想尝试导一部别人写的剧本,和演员、主创们一起讨论对剧本的理解。

岩井俊二在主题曲《样子》中演奏钢琴

永不结束的青春

青春期是我创作的最大源泉。在那之前,我就是只对甲虫、怪兽、奥特曼感兴趣的普通孩子,但那时候内心总是充满着莫名其妙的热情。

20多岁进入社会了,不确定的事情越来越多。到现在我还坚信,只要回忆起人生的前18年,我就能完成一个作品。这可能也是我创作中青春片居多的原因吧。

上大学后的前两周,我内心充斥着可以独自一人的喜悦,完全不感到寂寞,不知道这么高兴的事情在我一生中还能有几个。那时候我一无所有,所以没有什么可失去的,但也正因为从零开始,才什么都可以做,才可以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

《瑞普.凡.温克尔的新娘》片段

电影《烟花》剧照

《瑞普.凡.温克尔的新娘》的创作过程,我花了很多时间散步,边散步边冥想,去寻找自己的内心世界。

《情书》里回忆的那段,是我听着我学生时代一直听的音乐,不断回想14岁写成的。

追寻到更早,《烟花》还有大学时代的作品,都是从14岁的记忆中捞出来的。

今年我55岁了,我记得20年前总是会想:“啊,我上岁数了”、“青春结束了”,可现在回头一看,20年过后,生活也没结束啊。

既然如此当初就应该做些更疯狂的事情,并且把每件事做好。也请大家一定要将“青春没有完结”这个想法保持下去。

《情书》回忆片段

拍电影是件非常开心的事,辛苦是难免的,可做什么不辛苦啊,至少可以活在当下,下一次都不一定再有机会了。所以每次拍新的作品我都当作是最后一个来拍,把每件事情做好。

我最讨厌别人说 “我好期待你的下一部作品。”这就像有人说期待你的下一次人生,可人生只有一次啊,下一次的人生不那么容易到来的。有人说要着眼于未来,但我觉得人生的焦点应该放在当下。

2 ) 叩问时光匆匆,你的青春住了谁?

23年前,一部《情书》成为了小樽这座北海道小城的名片,令无数文艺青年们魂牵梦萦。片中藤井树重回校园用宝丽来Alpha1拍下教室与操场的情节,掀起了宝丽来相机的风潮,成为史上最成功的电影植入广告之一。《情书》堪称现象级的成功,也让岩井俊二的名字被中日影迷铭记,成为青春片的旗帜性人物。 23年后,在智能手机普及的今天,故事的发生地从北海道迁移到了中国大连,而《你好,之华》依然“念旧地”以书信作为载体,讲述的依然是两个时空下的双生花故事,依然是暗恋与相逢,依然是遗憾与错过。

片中不难看出导演对《情书》的自我致敬,书信中出现了“你好吗我很好”的经典台词,尹川持着相机重返校园的情节也与《情书》相似。 但与《情书》不同的是,《你好,之华》的情感表达更为温润与成熟,岩井俊二并未执着于讲一个动情的纯爱故事,而是用《燕尾蝶》式的群像去刻画三代人的情感框架,最终将几条线收为一股,看似平淡无奇的情节,在临近尾声的念遗书场景中,却积累出强烈的情感宣泄。《你好,之华》像是导演对《情书》的一次回望,也是对《情书》的深挖与拓展。

回望岩井俊二的作品,他独具一格的影像质感,不仅源自于唯美的摄影和灵动的配乐(这既得益于与老搭档们的默契合作,也是岩井俊二出色的审美体现),更要归功于他最大的杀手锏:身为男性,却对女性的情感和心理有着细致入微的洞察力。

《四月物语》里,松隆子一遍遍地骑着单车经过熟悉的街道,飘落的樱花沐浴着春风,见证了一段渴望又胆怯的暗恋。

《花与爱丽丝》里,海风中散落一地的扑克牌和纸杯做成的芭蕾舞鞋,藏满了隐秘的少女心事。

《情书》里,少年藤井树扣在少女藤井树头上的纸袋,小小的恶作剧立即鲜活地刻画出懵懂的青春情愫。

《瑞普·凡·温克尔的新娘》里,诡谲多变的类型片拼贴和连环反转的骗中骗剧情,包裹的依旧就选择自由/压抑的女性自白。

即便是跳脱出“小清新”标签的《梦旅人》《燕尾蝶》等作品,女性角色仍是影片的核心。

日本和台湾亦涌现出不少模仿意味浓重的青春题材作品,却难有能够望其项背的。其中的大部分作品只是依样画葫芦,长镜头配上ins风滤镜,逃不出甜腻糖水片的窠臼。这些作品空有其形,而没有学到岩井俊二作品中的情感表达——自然清新与矫揉造作之间往往只是一墙之隔。 再看看近年来,国内院线出现了一批挂着情怀却充斥着狗血情节的青春片,《你好,之华》对于大陆的院线市场而言,可以说是一股清流。因为,关于青春的话题,相逢和告别,圆满或遗憾,无论多么肤浅稚气,都能打动正在经历青春和曾经历过青春的人。而文艺腔之所以令人反感,是因为无病呻吟,是因为矫揉造作。岩井俊二镜头下真实而青涩的故事,永远都能够唤醒观者人生际遇里的点滴触动。

回落到《你好,之华》本身,片中同样不乏专属于岩井俊二的动情时刻。 之华笑着对扈老师说:“你知道我暗恋的男同学有多过分吗?”一瞬间阳光斥满了房间,还有被塞得满满的突然袭来的回忆。笑盈盈的语气里,带着几分不甘与怅然,她想起了30年前,偷走她目光的少年,一起分享过的水果罐头,帮他转递的几封情书,还有为他流过的眼泪。即便是片中只有寥寥几笔的角色,人物的情感依然鲜活。无论是与扈老师夕阳恋的婆婆,还是深夜出逃时突然恸哭的小侄子晨晨,都各得其所,不喧宾夺主,成为群像故事的一部分。 在制作动画长片《花与爱丽丝杀人事件》前,岩井俊二曾应邀为招聘杂志《TOWNWORKS》拍摄了一组动画短片《城镇青年》,算是练笔之作,却也能瞥见几分端倪。短短五六分钟的作品,却个个余味悠长,清新隽永。小小的片段之外,似乎还有很多的故事未完待续。

《你好,之华》也并非岩井俊二第一次尝试非日语影片了。 《纽约,我爱你》中格格不入的短片,或是有些走火入魔的《吸血鬼》,无疑都是失败的产物,从日语语境转为英语语境带来的不适尤为明显——但这个问题似乎是东亚导演们的通病,即便是王家卫、朴赞郁等大导在好莱坞试水时,同样难以摸索到个人风格与欧美制作班底之间的平衡。 然而在去年年初,岩井俊二为雀巢拍摄的韩国广告片《昌玉的信》,让我看到了导演身上更多的可能性。短小精悍的家庭小品,由几个稀松平常的生活碎片所组成,爆发点精准狠。虽然是韩语对白,却能让任何一名东亚观众都看到自己家庭的影子——因为岩井俊二欲说还羞、绵里藏针的东方式情感表达,放在整个东亚市场都是具有普适性的。《你好,之华》的中文语境移植同样是合格的。张子枫和周迅的出色演技功不可没,前者将文艺腔台词念得自然不造作,后者第一次去演绎一个平凡的中年主妇,都值得称道。

久未开嗓的周迅,也为影片演唱了主题曲《样子》。

有些事 像是有安排 有些事 却来得突然 一如那个 名之为缘分的家伙 青春的影 兜兜转转 流进人群 聚聚又散散 回望过去 是否转错了弯 有些人 奔跑得太快 而有些人 却慢了半拍

这首歌,或许就是对《你好,之华》,对岩井俊二,对青春最好的注脚。 而我也十分庆幸,青春里住过一个叫岩井俊二的导演。

3 ) 院线团 | 岩井俊二失败的中国本土化?

本文为微信公众号「风影电影纪」日常栏目「风影院线」中《你好,之华》一期。

作为岩井俊二的第一部华语片,《你好,之华》自发布海报以来便广受华语影迷圈的关注。

当影片在今年激烈的竞争中获得金马女主、女配与原创剧本的提名时,这种期待无疑又上升到了新一层次。

11月9日上映以来,《之华》票房成绩远不如预期,在豆瓣也仅获得了7.3分的评价。

其实,本期风影院线的评分也出现了两极分化的态势,这其中又有何原因?

岩井俊二的日式风格在中国故事中的本土化,真的失败了吗?

综合评分 5.8分

冰红深蓝

8.5分

1. 岩井俊二首部华语片,果然没有令人失望。那些因错过而无法挽回的遗憾,因一个个选择而导致的无奈与伤痛,或而会烙印在每个人心中,多年以后却至终能拿得起,放得下。

2. 岩井俊二继续书写青春恋情,但这回却延拓至老中青三代人的爱情,视角宽广了,情感亦厚实了。而熟悉的身份替换(包括一人饰二角)、信件与图书馆母题,亦是《情书》的变奏。

3. 大量仰拍、广角与柔光镜头,完美营造出了青春往昔的质感。而围着身处青涩恋情中的少年环绕数圈的镜头,则恍若悦动起舞的心灵,透现着纯洁与真挚。

4. 几位演员的表演均无可挑剔,尤其是张子枫,将爱而不得的怅惘与忧伤之情诠释得淋漓尽致,而胡歌饰演的自甘堕落却仍偶有反省自思之心的渣男也足以服众。

5. 妙笔:尹川(秦昊)了解真相后,独自走过街头时经过的电焊光。

6. 影片尽管聚焦一个处于瓶颈期的落魄作家与一群各有酸楚与匮乏的人,却终归赋予了我们在直面人生的死角之余继续前进的力量,一如多次复现的点睛毕业演说词所言,我们每一个人,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走在自己独特的人生道路上。也许有的人能实现梦想,也许有的人不能。

犹在镜中

8.5分

真好啊。依然是执着于自我书写,一些情节点总有往昔电影的影子,也还在两生花的执念里不肯走出,那段三人在路口的交汇,用了非常熟悉的旋转镜头,那不正是曾经击中我心灵的《两生花》里克拉科夫的广场旋转「发现」镜头嘛。若从「影响的焦虑」入手,能读出许多像之华一样生活在阴影下少年的爱恋,对此我深有体会,所以差点看得泪水涟涟。

但岩井俊二不像贾樟柯,他还是坚守在他观念形成阶段(formative age)时的主导媒介书写方式,之华弃手机不用也可的态度说明一切。而写信这种历时已久的书写方式,让人不执着于埋怨身体在时空下的脆弱性,能够细细回味字里行间的绵长情感,也许对方执笔许久却难以书写,这正是催酵爱情升温的触媒——足够的距离和想象空间。电影描绘的便是这一层次的空间,美好如初。对了,头像曾在任务栏频繁闪动的那个人,你还好吗?

渡口无边

8.0分

事实证明,日影的那套调度和节奏,放在国内完全是行得通的,只不过本土化到了落地层面欠缺了点地气,造成了一些情感上的错位,和人物塑造上的失真。生活被音符化而构建起一首散文诗。许多互文和自我致敬,内核是困境、错过还有遗憾。时空、时间的叠加与延续,利用信件这个载体,对过去追忆、和解并且释然。幸的是故事烂漫而残酷十分,在东北取景的电影,却故意没有拍雪。我们依然缺少这样的电影——叙事娓娓而来,带有感知生活的灵气。

奥特小曼

7.0分

岩井俊二里不算好也不算差的作品。电影的空间感非常迷糊,时间感也做的不明确。在剧本结构上,几位主线人物串起的各个年代表现的宿命感却没有真正立起来,只留下一堆情绪,且因为人物众多,很多角色塑造在我看来是很单薄的。虽然在中国化方面做了很多尝试,包括以上海大连这些日本人最熟悉的中国城市为背景,但在剪辑和叙事上更贴近《瑞普·凡·温克的新娘》的朴素,镜头感也同样,所以还是一个很「日式」的电影。信的传递做了一个很好的理由,而这种仪式感与纯情感也是我们所喜欢岩井俊二的原因。邓恩熙很惊艳我,就像《燕尾蝶》里的伊藤步一样。人的命运是不可知的,在错过中,我们有喜悦的笑容,也曾流下了悔恨的泪水,但从来不曾忘记,那点亮了时光的你。

二十二岛主

7.0分

看的很亲切,影片大部分都在家乡大连取景,那海报上的海应该也是大连的海吧,想家了。日系温情影片的常见体系,藉由一件小事,进而探寻一个人或几个人的人生。名为《你好,之华》,但真正的主角是成年后就没有露面的之南,这种隐线叙事更增添了一种别样的神秘感。不仅有姐妹与爱慕者的羁绊,还延伸到了对于死亡、生活等各层面的思考,最打动我的就是孩子和老人这两条线,虽着墨不多,但当中的含蓄颇值得玩味。

今年看了两部姐妹故事小演员找同两位的电影,这一部明显比《光之声》表现更好,这不仅是张子枫和邓恩熙的成长,也是故事本身营造的良好效果。秦昊造型别致,隐约间能看到岩井监督和陈可辛的影子,也就明白这样设计的用意。刚刚从周公子的如懿形象中出来,初始可能会有些不适应,但这个敢爱敢恨的之华,可能更符合她自己的性格,表演也更流畅。

南山路上

7.0分

自然,细腻,真诚,巧妙,这在华语片中也属少见。在岩井俊二所有电影中属中规中矩之作。从本片开始宣传以来,很容易让人以为岩井俊二这次无疑为市场而拍,但显然不只如此。合拍片并不好拍,拍差了就会像本片宣传所用的说法那般娇柔文艺。

但事实恰恰相反。从这部影片中可以看见导演与某些「协议」的「博弈」,并掌握了主动权。岩井俊二对人物、台词与情感的拿捏保持一贯的高水准,而让众多角色(各中文演员)都纷纷出彩、多面开花,对于岩井俊二而言也是少见的挑战;一些已有固定形象的演员在影片中也实现了突破。各角色互为镜像,相互映照,散而不乱。各部分细节,如场景的布置、道具的设置、人物的衣饰均非常耐看。

YQY-Vader

6.5分

水土不服主要是集中在一些台词上,接连的也影响了部分演员的表演。关键之处在于这个故事不是水土不服,而是它放之四海皆准,日本、中国能用,甚至嵌套进一个欧美环境下似乎也是没问题的,整个电影缺少一个大的时代背景,放在中国语境下却看不到任何中国气息。当然了,岩井俊二这一套还真的牛逼,从影像质感到叙事节奏都能吊打一众国产青春片,这点非常服气。

徐若风

6.0分

在岩井俊二的作品里算不上最优行列,但也不差。里面的「时空信息传递」、「替身与错位」,看似是《情书》的反面,实则挖掘的是家庭代际的空间,引出稍显过满的群戏——每个角色都存在互文关系。演员方面重点夸下金马提名的张子枫,没想到她竟是戏眼,两次落泪都是因为她。

欢乐分裂

6.0分

以「信件」为时空传承/缝合的中介,串联几组人物的关系架构,代际的身影叠加;「你好吗?我很好。」双姝设定,图书馆场景,飘起窗帘旁的写信,几十年的错失与遗憾,追忆徒然与最终释然,极具岩井俊二特色的元素依然充溢,但嫁接到中国土地如此违和与尴尬,家庭戏虚假,念白尴尬矫情,几乎不见任何现实成分的踪影,充斥着臆想的美化与想当然,求求大神千万别再来内地拍戏了。

字母君

5.5分

自我致敬有点过头,张子枫周迅各加半颗星。估计是岩井不懂中文还偏要自己剪的缘故,连NG条都用上了。剧本非常糟糕,虽然除了角度和落点外与《情书》并没啥区别(不过并不太同意这片是「《情书》换壳翻拍」的说法),但情节从头到尾说不通。废戏一堆,人物念台词的动机基本都源于日语逻辑,脑中不自带日语吹替根本看不下去。但更令人不敢相信的是居然连岩井俊二都拍了个乌漆墨黑长镜头…… 拍哪儿不行干嘛偏要提升难度拍八十年代大连呢?别说大连了,连中国都不像,中国哪有这种单排座位哦,年代感真不是给演员换件土衣服就能凹出来的啊!中国转学生也非得要坐神之座位也是谜之恶趣味……在《你好,之华》面前《相爱相亲》的本土化程度已经可以封神了。

第七大陆

5.0分

一次时刻保持尴尬、从表演到故事情节再到人物塑造全面不在调上的失败汉化作品,很明显的证明了换了环境还去玩老一套是行不通的。

杨清宇

5.0分

学生会主席之恋,太魔幻了。不得不说,影片所描绘的真挚人格是绝大部分国产电影做不到也学不会的。但是,除了岩井俊二标志性的镜头语言,从具体人物到宏观架构全部难让人信服。如果说导演一厢情愿的通信设定还可以忍受,那么他对大陆人文尤其是80年代中学形象的刻画则彻底失败了。我们看到的是一张张处于平行时空的脸,时代的印迹只体现在服装和道具上,时代变迁所附带的老中青三代的个体阵痛完全要靠脑补。以毕业宣言作为句号的交叉剪辑简直惊掉我的下巴,这还是那个对边缘群体给予最大关注的岩井大神吗

Caligari

4.0分

对于当下和80年代环境的还原看似是挺用心的,故事本身也挺喜欢,但是人物角色都太中空了,最终呈现的再真实也是一个非本土的东西,各种视角转换撑不起来,对其中的情感表达没有任何接收。看的时候一直想换成陈可辛执导会不会好一些,听说还要拍日版,也不敢多期待。

迦南

4.0分

在中国岩井俊二形式的一套也许会有人追捧,但内里把日本的环境换成中国完全行不通。故事从一开始写信的起因来说就无法令人信服,连带着几乎所有的演员都不说人话,令人尴尬。

寒枝雀静

2.5分

台词是机翻的吗???套个年代的壳就有真实感了吗???有《情书》万分之一好吗???演员们在岩井俊二的世界里越真实,这种岩井俊二臆想的真实和中国两个年代现实生活的矛盾就越剧烈。最终除了防腐剂味浓郁的劣质怀旧一无所有。今年除了《无问西东》在影院里白眼翻得最多的一次。完全看在周迅的份上给一星半,没有她真的难以想象会是个什么鬼效果。(所以涛涛依然是最棒的)

天马星

2.0分

这部电影太可怕了,这么多好演员却都不说人话还故作姿态,胡歌作为唯一说人话的演员戏份还那么少,整部影片感觉就是内心枯萎的岩井俊二为了重拾青春而发出一声叹息,太轻太浅薄。除却剧本上的单薄,情感上的混乱,表演上的尴尬,铺满整部影片的音乐也非常可怕,以至于最后二十分钟如坐针毡,唯一一次片尾还未出就迅速离场,向片尾所有工作人员致歉。

近期华语片评分速览

《阿飞正传》8.3分 《狄仁杰3》7.7分

《米花之味》7.6分 《阿拉姜色》7.4分

《暴裂无声》7.1分《影》7.0分

《我不是药神》6.8分《大世界》6.5分

《江湖儿女》6.4分《邪不压正》6.2分

《唐人街探案2》6.2分 《宝贝儿》6.2分

《动物世界》5.9分《你好,之华》5.8分

《后来的我们》4.5分

本栏目其他豆瓣文章

《阿拉姜色》:完胜《冈仁波齐》,排片却不到1%?

《影》:张艺谋真的回春了吗?

《宝贝儿》:这部电影活该差评?

《小偷家族》:对东亚传统家庭观念的挑战

4 ) 一鸡两吃,江郎才尽的岩井俊二就是这样消费他庞大的中国粉丝的

感谢豆瓣网友的目光如炬与宽容,对我在首映当天的一篇急就章文章给予热烈关注,短短几天内获得四五百位网友的支持,相信我的判断不是孤立的。当然也有不少网友反驳我,认为影片完全没有问题,是我们这些认为烂的观众没有鉴赏品味。

点赞称有用的朋友多达474个

所以这几天我又回想了一下影片的整个剧情发展与人物逻辑,很抱歉,仍然不得不说《你好,之华》根本就是一部无病呻吟空洞矫情的电影,岩井俊二一厢情愿的想克隆自己过往成功影片元素,企图汉化后加以复制贩卖,目的仅仅是为了消费他的庞大中国粉丝群体而已。

任何一部影片,无论是文艺片还是商业片,起码的逻辑与人物行为动机都是不能缺少的,这不能够用是否文艺腔就可以逃避的。《你好,之华》首先在编剧上就先天存在着太多的不可能。

1、故事从姐姐之南去世后,妹妹之华去参加姐姐的同学会开始。首先,妹妹去参加姐姐的同学会本身就有些奇怪,这样的动机本身就不是中国人的常态,一般情况下都会忽视这张邀请函吧,毕竟也没有必要特意去现场告诉大家姐姐去世的消息了,顶多也就是回信报一下死讯。暂且理解成周迅想要重温一下中学时代的美好时光才赴约吧,这是第一个比较违背常理的行为。

2、这样久违的同学会,一般的流程不应该是先签到留名吗?所以只能解释为周迅版之华刻意隐瞒身份假装是姐姐,这是第二个违背常理的地方,因为刻意隐瞒需要很强的动机,周迅为什么要假扮姐姐参加其同学会?冒名顶替姐姐参加同学会很好玩吗?这是一个正常的四十岁以上中国女人会做的事吗?这个角色让人完全无法理解。

3、所以只能脑补是一入会场就有某个同学把她错认为姐姐之南了,那么周迅也就顺水推舟安然入席了,问题是影片没有提姐姐和妹妹是否一个年级一个班的,但姐姐妹妹不是双胞胎应该没错。所以姐姐的同学会,为什么有人会把妹妹错认为姐姐的?而且其他同学都没有质疑的?全班眼瞎吗?而且这也是很容易被同学们戳穿的事情,随便聊一下同学往事就露馅了。

4、继续脑补,如果假设周迅版之华出席动机是为了见一下中学时暗恋的秦昊版尹川,那我也可以勉强接受。但问题之一是,她如何确认尹川一定会来?为了一个如此不着边际的念想而刻意假扮姐姐出席同学会,仍然不是一个正常中国中年妇女能做得出来的,而且什么样的初恋暗恋能让一个四十多岁中国女人,在三十年后仍然不惜冒名顶替不惜隐瞒姐姐死讯,心心念念想着去撩三十年前的暗恋对象?难道是她现在的老公每天对她家暴?或者人如屠夫完全不是精英型的落差?然而并不是,她的老公人设是一表人才的杜江,去掉摔手机那段,全片中杜江压根是个暖男,对老婆温柔体贴,对长辈迎来送往,小孩出事后忧心忡忡奔来波去,根本是标准的五好丈夫。这样看起来,周迅完全是吃着锅里的想着碗里的渣女嘛。所以这是岩井俊二想要塑造的之华形象吗?

5、同学会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周迅离开了,这时秦昊追出来想要约周迅再聊聊,然后被拒绝了。后面提到秦昊其实一开始就认出周迅不是之南,而是之华了。秦昊扮演的那个角色可是在中学阶段一直喜欢之华,并且苦追了好久的人设啊,而且当时因为妹妹的阻扰,还绕了好大一圈,所以秦昊应该是非常讨厌妹妹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此时应该是秦昊戳穿周迅谎言的最好时机。好吧,就算当时秦昊碍于对方的面子,没有立刻戳穿周迅,但也无法解释,他在收到周迅不断的来信之后,还一直情深切切的回信,配合这个讨厌妹妹演戏,这哪里是一个正常的中国老男人做得出来的事情?

到这里,短短同学会一场戏中,里面所有角色人物的行为逻辑都是有悖常理的,一个人出现意外,那可以说是戏剧设置,但所有角色都违背常理,那就说明编剧完全是想当然,这就让人怀疑岩井俊二到底有没有好好了解中国人了。

6、接下来,更加奇葩的设置了,秦昊在同学会后追出来给了周迅一张名片,任何一个正常的现在中国女人,即使不用手机的即时通讯比如微信联络,都会以邮件的方式联络吧?怎么会使用信件这种古老的方式的?不知道平邮的送达时间根本不可控,并且丢失率很高无法查询吗?给人的感觉是强行复制《情书》的信件模式。问题是日本人写信仍然是到现在都非常普遍流行的方式,得益于日本邮政高效的收发系统与日本人的传统习惯;但是中国人真的没有几个正常人会还手写信件来沟通了啊,你当然可以说几亿中国人肯定也是有人写平信的,不是不可能,你要说一个情窦初开的中学生要通过手写信满足自己的幻想去和未尝谋面的笔友交流,那是可以理解的。但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年妇女,你要是没有充分的背景与细节去描述这样特定的罕见行为者,无论哪个观众都会认为是扯淡的。

7、而且手机被砸了之后,微信也是有网页版的,周迅明明也是可以通过电脑继续与秦昊保持联系的,更何况中国女人手机坏了压根不是一个事儿,分分钟直接买新款好不好,断断不会因为这个理由改为写信件联系的。当然周迅说了,是因为老公网络能力超强,也许会通过手机查到她的人际交往。可是通观全片,既没有提她老公杜江是干什么的,后面也完全没有表现杜江是网络高手的细节,那这句台词是什么意思?是说周迅为了给自己写信而编造的理由吗?那不明明白白是说周迅是心机婊嘛,只能认为手写信件就是周迅找借口慢慢撩秦昊的设置了。

8、然后是杜江,作为周迅的老公,他已经和周迅生了一个十四五岁的张子枫,两人已经是老夫老妻了吧?在周迅同学会后偷看手机就算了,还因为一条暧昧短信就发飙砸了手机,这哪里是中国老夫老妻的做派?正常的中国中年夫妇,已经是熟悉到懒得说话,懒得看对方手机了,不是对方手机跳炸了,老公拿着手机打游戏根本动都不会动一下,而且人到中年的杜江竟然不加班也不出去应酬,这样的中年老公本来就是罕见极品吧?也不知道是怎么样保持精英身份的。因为一条暧昧短信而发飙砸手机的,只有新婚燕尔的小夫妻或者情侣才会如此不成熟,而且杜江还必须是小肚鸡肠的控制狂家暴男人设,然而并不是啊!!!

9、然后是两个小辈,都应该是9000岁的人设了吧?起码的礼仪应该是知道的吧?收到寄给已故母亲的信件,拆开看还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这个家庭没有父亲,但是假托母亲的名义回信就断断无法理解了,正常的情况下,不是应该直接以女儿的名义回信,然后告知真相吗?即使是在张子枫的怂恿下,即使是之南的女儿因为看了尹川写给母亲的信和书籍,而产生好奇心理,假托母亲名义写回信,也是属于非常强烈的越距行为,任何一个正常的少女也断断不可能如此添乱,既不符合角色的性格也不符合角色的逻辑。

7、秦昊其实在大学阶段是已经和之南成为情侣了,然后被胡歌横刀夺爱,为什么秦昊当时没有去追回之南?有一种可能是,秦昊其实从来没有和之南成为情侣过,这样才能解释为何他在分手后还写了一本《之南》的代表作,所以从始到终都是秦昊一厢情愿的暗恋之南,所以才能解释秦昊为何一直耿耿于怀,三十年后甚至到北方去追寻之南。但仍然是很让人疑惑,为何一定要等到同学会后才去找之南,之前的三十年,他的同学都消失了吗?他这三十年一直独身是圣人吗?完全是奇葩嘛。

8、再细想一下,秦昊写的《之南》这本书是如何到之南手中的?为何不在送书的时候表白?之南收到这本书是什么时候?已经和胡歌在一起了吗?为何没有任何回应?婚后如此不幸,正常情况下应该是之南想方设法联络秦昊叙旧吧?而不是妹妹之华。所有情节都完全不可考。

算了,也是不想吐槽了,总之这片子里面的槽点不要太多,数不胜数。周迅、秦昊、杜江都是好演员,还有剧组中其他老的小的,都是表现出色,尤其是两个小演员,演少年尹川的边天扬与演少年之南的邓恩熙,无论表情还是肢体表演都拿捏精确表现到位,而那么多优秀的演员,在岩井俊二的努力下,在如此不合理的剧本塑造下,大家齐心协力一起打造了一坨看上去华丽的。。。。。

明年岩井俊二的日本新片《最后一封信》是全日本班底的全明星豪华阵容

看上去,岩井俊二完全不打算理解中国人,也完全没有想表现中国人的故事与情感,所以《你好,之华》是一群貌似中国人的角色在中国土地上演的日本人才会干的事情。我不想揣测岩井俊二拍摄此片的动机,但是当我看到他明年的另一部电影《最后一封信》的内容梗概,也是有些惊讶,这难道不是典型的一鸡二吃吗?难道岩井俊二就是为了来消费中国粉丝才拍《你好,之华》的吗?

(附录《最后一封信》内容梗概:岸边野裕里(松隆子)在姐姐远野未笑的葬礼上,遇到了姐姐的女儿远野鮎美(广濑铃)。无法接受母亲亡故的鮎美,也无法打开母亲留下的最后一封信。裕里参加了要和大家报告姐姐往生的同学会,巧的是,她的初恋对象镜史郎(福山雅治)也来了,两人在一封封书信的联系中串接起三人当年的故事。)

但是我更难以明白的是,在这样一个完全是中国演员组成的剧组中,为什么没有一个人指出剧本的不合理之处,周迅、秦昊在表演的时候难道完全不动脑子吗?监制陈可辛也是完全没看剧本吗?陈可辛好歹也是拍了那么多年大陆的现代戏了吧?

联想到刚看的NHK纪录片《活出树木希林》,里面展现了一个细节,树木希林在拍摄《小偷家族》的时候,一直很困惑,为什么奶奶这个角色可以容忍这个家庭不断有新的陌生人加入进来,她对是枝裕和说她想不通,问了利利弗兰克,也说不知道。是枝裕和在听到这样的反馈后,才加入了奶奶去前夫家要钱的段落,并且籍此将奶奶的前史背景全部补充进去。为什么《你好,之华》中的周迅秦昊就没有这样做呢?

猫眼到昨天晚上的票房数据

豆瓣的评分现在稳定在7.2分

所幸的是,《你好,之华》上映五天,票房仅仅5300万,豆瓣评分也从初始的7.8分暴跌到7.2分,看上去不但过亿无望,而且岩井俊二在中国的人设也将从此崩坏,这又是何苦来呢?

5 ) 所谓青春就是那个令人心动的季节,我想让自己的整个人生都是青春!

看完《你好,之华》后,我陷入到强烈的怅惘中,这是一种混合着忧伤和迷茫的复杂情绪。我没法把这种情绪描述得特别清晰,因为它本身就是暧昧不明的,代表了多种可能性,就像电影本身一样。

有人说《你好,之华》绚烂地展现了一个凋零的生命;也有人说它演绎的是错过和遗憾;于我而言,它既是一首对青春的赞美诗,更折射出了中年人的无奈和平庸。

我曾写过一段话:“衰老的标志并不是头上多了根白发,眼角增加了一道皱纹,而是你开始接受自己浑浑噩噩地过日子,不再挣扎、没有激情、还觉得人啊不都是这么过一辈子的嘛!”

我们祝愿别人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其实是祝愿对方永远都有感受生活的热情,而不是麻木地度过每一天。我们歌颂并赞美青春,是因为青春代表着活力和无限的可能。就像电影中,之南在中学毕业典礼中所说的那样:

“相信中学时代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都将是终生难忘,

也无法取代的回忆吧。

如果你问我未来的梦想和目标,

我一下子也没法说得特别具体,但是我觉得,这样也好,

这恰恰说明我们的未来有无限可能,我们的人生选择丰富多彩。

我们在场的每一个人,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走在自己独特的人生道路上。

也许有的人能实现梦想,也许有的人不能。

人生有艰难的时候,也有痛苦的时候

在那样的时候,我相信我们一定都会想起这个地方。

这个让我们觉得自己的梦想还有无限可能的地方。

这个让我们所有人都平等,尊贵,闪耀的地方。”

岩井俊二说,所谓青春就是那个令人心动的季节。那么中年呢?我想,大约就是很难再让人心动的季节吧。

中年生活大都聚焦在眼前的苟且上。有一次我去武汉玩,排队买油条夹烧卖时,正巧听见两个大学刚毕业的女孩聊天,她们饱含激情地控诉着单位30来岁的中年同事们脑子里只有房子、车子和孩子,简直无聊透顶。

作为一个30多岁的中年人(我觉得自己还是青年人哇),我听得心里很不是滋味,但也暗自庆幸因为穷又单身,所以没有房子、车子和孩子,满脑子想的还是诗和远方,因此侥幸逃过了被年轻人嘲笑。

可看看身边那些有房有车有孩子的中年朋友,也理解他们的压力。毕竟上有老、下有小,每天睁开眼就有一堆的账单等待支付,他们不得不向生活低头吧!有人曾总结,公司的领导从来不敢骂90后,因为这些年轻人挨骂了会辞职;但骂80后就没事儿,他们被骂只能忍着,不敢轻易跳槽,怕槽没跳好,变成了跳楼。

认命的中年人脸皮会变得越来越厚,哪怕被人指着后背说,看,他活得好像一只狗啊,也只是笑一笑,狗有什么不好呢?大家都喜欢狗。那些能感受到中年危机的朋友反而是没有向生活妥协的人,他们害怕自己人生的可能性会越来越窄,才会有危机感。

可无论认命还是不认命,中年对大部分人来说都意味着:梦碎的时刻。年少时我们都能轻狂地说出自己的梦想,因为无知者无畏。人到中年后,大部分人在现实的啪啪打脸下清醒过来,明白梦想终究不过是一场梦罢了。

《你好,之华》里那个穿着白衬衫、红裙子、扎着马尾辫拥有无限可能的美少女之南,人到中年后发觉她的可能性是嫁给了一个家暴自己的丈夫,最后她选择亲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之南的妹妹之华在中学时代暗恋转校生尹川,尽管被拒绝了,那种属于青春的心碎却让她铭记一生。后来,她嫁给了一个程序员,还生了一个女儿,可她不会想到丈夫只因一条发错的信息就摔碎了她的手机,还把妈妈接到家里小住,并牵回家两条大狗,作为对她的惩罚。一地鸡毛的生活里,给尹川写信成了她逃离的出口。

少年尹川打得一手好篮球,写得一手好文章,被自己所爱的女孩夸赞:“将来,你一定会成为作家。”他果然当上了作家,还写出一本叫《之南》的书,可人到中年后,却身陷失去创作激情的泥潭里,还被人亲人嘲笑,你在上海呆了这么多年,究竟都干了些啥。他的情敌,也是昔日恋人的前夫也讥笑他:“人生很复杂,不是你随便扒拉扒拉就能写清楚的。”

《你好,之华》其实该叫《你好,青春》或者《你不好,中年》。

虽然岩井俊二迷恋青春,希望自己整个人生都是青春,可他依然对中年人手下留情了,这也是电影治愈系的地方。

影片结尾,之华和丈夫和好了,看得出来,丈夫还是很爱她的;尹川也在探访昔日恋人的过程中找回了写作的冲动;而之南,当孩子们读出她的遗书时,我们发现她选择自杀,其实是对生活的一种反抗,她要将生活这只笔握在自己手里,而不是任由生活宰割。

哲学家罗纳德·德沃金曾说,无论我们面临怎样的局限和阵痛,都希望保留自己作为生活篇章作者的自主性。这是人之为人的精髓。自主使得我们每个人负责根据某种连贯的独特的个性感、信念感和兴趣,塑造自己的生活。它允许我们过自己的生活,而不是被生活所驱使,这样,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在权利框架允许的范围内,成为他塑造的那个自己。

最后,愿大家都活成最好的样子。

6 ) 看见,被看见,相互看见

虽然无法活成被你看见的样子,但是也会活成自由灿烂的样子。

——致之华

立冬时节,在北京电影学院看了岩井俊二导演的《你好,之华》。上一次看岩井导演的电影,应该还是大学时代寝室小影院的《情书》与《关于莉莉周的一切》。许久不见,今番这个故事,依然还是能够拨动我心中最细的那根弦。比起故事,比起剧作手法,这部作品最打动我之处,仍然是那份从心中汩汩流出的情感。以至于走出剧场,不得不感叹一句:这悲欣交集的人生啊。

我想起契诃夫《海鸥》中的那段台词:“我一天比一天更了解,问题不在形式是旧的还是新的;重要的是,完全不是为想到任何形式而写,而只是为了叫心里的东西自然流露出来才写。”

自然流露出来的情感,乃至每一个细微的情绪,从开篇便揪住我,一点一点地将我带入每个人物的生命。

【看见,被看见,相互看见】

从之华参加姐姐的同学会开始,眼泪止不住地流。

为什么去参加姐姐的同学会?之华给了一个答案:为了告诉大家姐姐去世的消息。但只怕,这是一个连自己都不相信的理由而已。

想要被看见,哪怕是万分之一的可能性也好,被看见,作为之华,现在的这个样子。

呐,你知不知道,从前那个灰头土脸的自己,已经成为了当年姐姐的样子。现在的我是美的吧,如果当年的你,看到的是现在这样的我,故事会怎样写呢?

如果说之华心中还有期待,那或许是期待一个来自尹川的答案:为什么?是因为我不够美?是因为我不够好,不够优秀吗?以及期待一种可能性,重来一次,你会不会爱上我?

之华不是不知道,其实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哪里有什么为什么。一切关于尹川为什么不喜欢之华的理由,都只不过是之华一个人的附会而已。真相是即使重来一万遍,尹川还是会喜欢上之南,还是不会喜欢上之华。

哪怕我,已经活成了姐姐的样子。

之华看见尹川的那个瞬间,仅仅是那一瞥,我的泪水就落了下来。万千人之中,一眼就能看见他。暗恋的样子是最美的,大概便是因为发出去的光芒不会被接收到,所以只会反弹回自己的眼睛里,留下双倍的光芒。

看见你,但不能被你看见。

被误认为之南之后,她的断然离别,她在会场门口的蓦然回首,黯然伫立,都带着一股隐忍而决绝的姿态。而全片中我最喜欢的一场戏,便是之华在公交车站,之华以为尹川将她误认为之南的那场戏。

尹川到底有没有将之华误认为之南呢?如果没有误认,为何对之华告白?难道只是为了成全之华而演的一场戏么?导演说,虽然尹川也想说:你是假的吧?你是之华吧?但想到之华一直是那种一遇到尴尬情况就会逃走的女士,就忍住没拆穿了。

于之华,那可能是一生中最绚烂的一次体验吧。有没有一个瞬间,你爱上了我,哪怕仅仅是作为姐姐的替身而已?

如何评价这几场戏的表演?似乎一切语言都已经苍白,“羚羊挂角、无迹可寻”,也难以仿佛一二。种种次第、层层境界,诸般名相都化作虚空,在我心中留下的只有感受,单纯的感受。

所以,我无法评价表演,只能说出这几场戏中,演员塑造的之华这个人物,在我心中留下的感受。

那便是,当她低下头去取包的时候,当她推开身边的女同学,一遍一遍推说路远的时候,乃至她在会场门口的一回眸,一伫立,都“不是别的什么,而是灼痛。”(引自公众号“四幕喜剧”)

(表演痛苦,要表演到什么境界呢?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痛苦或悲伤的时候,如果身边有人的话,一般会想办法强压下去。而演员却只能把痛苦和悲伤调动出来,因为演员没有角色那么悲伤,也达不到角色那么痛苦的程度。 如果角色表现出五十分的悲伤,而演员也努力调出了五十分,表面上看起来演员已经和角色一样悲伤了,但是在我看来远远不够,那就是因为角色的悲伤往往是已经经过压抑的……他表现出了五十分,也许内心有一百分。 所以只有当演员入戏很深,真正化身为角色的时候,才可能内心有一百分的悲伤,压下了五十分,表现出五十分……这个时候,才能真正做到和角色合二为一。所以这隐忍压抑的表演,却走过了之华全部的心迹。)

这满满溢出屏幕的,又甜蜜,又灼痛的滋味,到底是什么呀?明明这么多年过去,心底已经淡然了,为什么看到这里还是会哭呢?

而车站那场戏,我心中留下的感受是:巨大的两情相悦的快乐,欣喜,以至于狂喜,却不得不压抑和克制下去,以及那份独独属于之华的,注定求而不得的灼痛。原来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之华,三十年不变的心意,还是不能被你看见。当年不能,现在也不能。这层层的感受交织在一起,一直延续到后面的很多场戏。

(二刷看到这段,尹川向之华道别的时候,之华点点头,郑重其事地,带着仪式感微微欠身,向尹川道别。这个道别的分量击中了我。为何如此沉重,因为这是之华,一个自始至终不被认出的“陌生女人”,向尹川的诀别。当年的之华兴致勃勃地带着梨罐头,黄桃罐头去尹川家,名义上是给尹萌的,其实只是找一个借口给尹川吃吧。85年,对于一个,刚上初中的女孩子而言,一个罐头的分量是何等沉重呢?因为喜欢你,所以只想把整个世界都塞到你的手中。可惜尹川对之华目瞎耳聋,他看不见。)

写信。

写信的之华,样子很美。暗恋的样子是最美的,因为不被知道,所以有了加倍的喜欢。层层叠叠如同片云堆积的白色笺纸、仿若幽情郁结的蓝色指甲、一笔一笔似乎蚕丝交织的回文小字,这一切意象都勾勒出这几场戏的气质。“鸾镜与花枝,此情谁得知”,你这样美,却不能被他看见。

而寄信的之华,更有一种破釜沉舟般的坚定。“请将这封信寄到上海。”一如当年双手奉上那封告白信时的清坚凛冽。

而当尹川以一种猝不及防的姿态出现在扈老师家门口,之华在扈老师家中上穷碧落下黄泉地寻找一支口红的样子,也令我动容。

说说尹川和之华的最后吧。嗯,那或许真的是最后了。之华说:写小说可不容易,在我心里边,你可是很厉害的。

能将这份心意传递出去,就足够了吧。

以上便是之华线上最令我动容的几场戏。其他人物行动线尤其是尹川线,也颇有打动我之处,但也许是同为女性的缘故,对之华这个人物有着更深的共鸣。所以看之华的时候,也落泪最多。

不被之南看见的尹川,不被尹川看见的之华,乃至不被扈老师看见的婆婆……这一切的暗恋、单思,都化作一封封书信,以一种飞蛾扑火灰飞烟灭也要呈递到你的面前的姿态,向被看见的那个人飞去。

而千言万语,落到笔下,都化作一句“你好”……正如周公子所言,你好,便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沟通吧。

所以影片的结尾,看见的,被看见的,都相互看见了。

之南和尹川相互看见了。那本小说,之南看见了。之南留给睦睦和晨晨的遗书,就是尹川的文字。这是之南给尹川的一个答案:这就是我心目中,最好的样子。

尹川和之华相互看见了。“你好,之华”,就是尹川给予之华的一个答案吧。这个答案,无关爱与被爱,只关乎如何活下去。

呐,之华,我看见了你。虽然有的人能够实现梦想,有的人不能。虽然有的人能够两情相悦,有的人却求而不得。但是没有关系啊,只要在这条道路上继续走下去就好了。关键是,不论走过哪一条路,都是自己的人生。你,我,都是一样的。

即使无法活成当年你心目中的姐姐的样子,也一定会活成自由灿烂的样子。那是之华自己的样子。

PS:写一些个人感受。

看完电影有写信的冲动,上一次写信是在什么时候呢?上一次写信是写给谁呢?啊啊,我清楚地记得,虽然不知收信的那个人是否还记得。

想起很多关于书信的诗。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首映礼见面会的时候,每位演员都对自己的角色说了一句话,愿你活成……的样子。每位演员所说的,都无比契合人物的心境。于是我很期待周公子会对之华说什么。当时我觉得,没有什么可以对之华说的,如果有的话,那便是:愿你活成当下的样子。周公子说的是:愿大家都活成自由灿烂的样子。

人和人聚在一起,却不必然相互看见,相互听见。

也许我们终其一生所求的就是被看见。所以当少年尹川向之华道歉的时候,我感觉到这是多么温柔的一个人。他在为之华的不被看见而道歉。

尤金奥尼尔说过,人与人之间的羁绊,是唯一的实体。其余都是风中的灰烬。

而这,便是《你好,之华》让我看见的,人与人之间的声气相通。

之华:尹川,我看见了你,你看见了我吗?

尹川:之南,我看见了你,你看见了我吗?

看见了。看见了。看见了。

只要看见,就足够了……

导演说:对于之华来说,尹川就是明星。在日本有很多偶像的“追星族”,其中也会有很多是主妇。我就是以这些形象为模板的。

所以首映礼的时候,周公子说:我是岩井导演的粉丝。胡歌说:我是岩井导演的粉丝。秦昊说:我是岩井导演的cosplay扮演者……主持人说:今天是粉丝见面会。

片名为什么叫做“你好,之华”?因为在她黯淡乏爱的少女时代从来没有一个人会对她说一句你好,之华。活在姐姐的光环之下,之华被无限度地忽略乃至存在感几乎为零。

所以这篇文章是写给之华,也是写给当年那个不被看见的自己。

那么,你是被看见的人,还是不被看见的人呢?

导演是温柔的人,他对每一个人物的悲悯深深打动了我。之华平凡么?同学会舞台上的她,仍然扣扣索索,无法像当年的姐姐一样坚定沉稳,妙语连珠。尹川平凡么?也许是的,他除了《之南》连一本小说都写不了。无论之华还是尹川,都不是世俗定义的成功之人吧?但他们分明是有光的。

剧里的人儿平凡黯淡,剧外的人儿光芒万丈,如同之华的昨日和今朝。今日的她终于闪闪发光了一回,但当年。

那光芒,谁看见?

我想说,如果我在,我可以看见。

哪怕再黯淡也好,之华也有之南无法盖过的,光芒。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光明的。

补充二刷感受:始于爱情,终于人生。

初看对于每个人物的爱情深深共鸣,二刷看出更多的人生况味。张超这个人物在我心中挥之不去,以及他那句台词:人生啊,不是你随便扒拉扒拉就能写清楚的。

第三代人物的线索,也在我眼前渐渐清晰起来。如何以一种直觉的肯定面对生活?如何直面生死、生命中的种种无常?如何放下执念?如何获得勇气?爱情、自性、勇气。故事在三代人之间流淌,而主题也呈现螺旋上升的态势。

最后尹川和之华放下了执念,不再执着于求而不得的痛苦,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睦睦、飒然和晨晨终于敢于直面,这无常的人生,这弄人的造化。获得了勇气。

何冀平说:人们常常问我,为何小小年纪,笔下就有这样多的苍凉。

那么这句话我也想送给导演。或许是由于心性敏感的缘故,所以对这世间的无常,会有更深的体会吧。

所以导演笔下的人生啊,如露如电,如梦幻泡影,白云苍狗,沧海桑田,有如许多的苍凉感……

而冲破那层世事无常之苍凉感的,是尹川在之南遗像前上的一瓣心香。那是我们每个人的,心之光。

再次补充:初看我也觉得后半段剧情比较沉闷,但今日,我忽然被后半段的力量击中了。

特别是之华在暗夜中追着晨晨爬上长长的阶梯,最后抱住晨晨,回到家后教他哭出来,自己也哭了出来。这一段戏简直揪住了我的心。

暗夜的阶梯中,她爬得是那样气喘吁吁。人生或许也是这样一段西西弗斯的阶梯吧,如许无奈,令人无措。但只要向上爬着,就有希望。或许累了,或许中途停一下,但不会放弃。

如果说之华这一段戏,给我什么样的感受,那便是“治愈”。

尹川对睦睦和飒然的影响,也不言而喻。

所以尹川和之华,这两个情场失意的人儿啊,他们给了第三代人真正的光芒。

大抵好的电影,关键的段落都是有些“象征主义”的,有着非常华丽的形式感,人物的某些行动高度凝练,成为一个具有丰富象征或者说隐喻的程式。比如说,这部电影中的之华写信,之华爬楼梯……

首映礼结束之后有一个见面会,当时秦昊说,这个电影里面发生的一切都是真事,所以没有不合理。如果觉得不合理,可以问导演。

我初看也觉得有很多剧情似乎很不合理,但是细思之下,又能想象出很多种可能性。导演拍得太隐晦。所以在我心中留下了很多谜团。

尹川的信害死了之南?尹川究竟有没有一个瞬间爱上了之华?之南临终前究竟有没有一个瞬间爱上了尹川?

以及,什么叫做错过呢?是指尹川错过了之华?之南错过了尹川?就像歌词中所写,有的人跑得太快,有的人慢了半拍,有的人先知先觉,有的人后知后觉。还是指,他们错过了这样一种可能性呢?

期待导演的解答。

公众号:龄官(lingguan1123),主要发布原创剧评,欢迎关注。

7 ) 你好,矫情鬼们

1995年的《情书》跨越了二十多年依然是全世界文艺片影迷心中的神作,想想当年,多少人用“藤井树”做笔名,多少人热爱上了写信,多少人一听到岩井俊二的名字恨不能用所有华丽的辞藻诉说自己对他的喜爱。

没错,《情书》就是一部伟大到可以影响一代人甚至好几代人的文艺爱情片,一部当之无愧的殿堂级作品,而影片的出色也让岩井俊二在之后23年的创作生涯中再也无法超越。

岩井俊二和北野武、是枝裕和、园子温一样是日本当代并不多见的个人风格极其强烈的导演,甚至可以说是自成一派的独特创作者,他所描绘的情感,他所关注的青春,他所展现的思考都以一种独树一帜的方式开创了自己的文艺标签,当然,必须实话实说的是在《花与爱丽丝》之后,他就江郎才尽了。而在之后的十几年中,他所做的唯一的创作基本上就是重复自己,重新讲述自己的故事,然后渐渐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今年,这部号称岩井俊二个人风格集大成者的电影作品《你好,之华》基本上为观众呈现出了导演至今最严重的创作车祸现场。

岩井俊二导演、陈可辛简直、周迅主演,在影迷看来,这完全就是一个神仙阵容,而《你好,之华》也被给予了《七月与安生》之后最佳文艺剧情片的期待,在一系列外国导演在中国大陆拍片遭遇滑铁卢之后,如此的组合让人感觉很难失手,不过,他们三带来的这部《你好,之华》却我度过了如坐针毡的两个小时。

《你好,之华》看得出来是岩井俊二基于《情书》和《花与爱丽丝》而创作的全新故事,一边想要用浓重的个人风格以及大量来源于自己以往作品的元素唤起大家的文艺情怀,另外一方面又想整合中日的优质资源实现一次艺术和商业上的双赢。

不过,就现在的口碑和票房表现上来说,这两点显然都已经彻底失败,除了那一个个打了鸡血(也可还能收了钱)的影评人集体捧杀,我个人还真没看到几个真心实意的好评。

《你好,之华》是一部非常做作、矫情、刻意并且毫无真实感的假文艺片,一个包装得无比精致但是内在空洞无物的花架子,或许,是我自从《北京遇见西雅图2》、《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以及《摆渡人》之后看过最让人恶心的电影,说实话,这部电影被称为文艺片其实是对于文艺片最大的不尊敬。

其实,《你好,之华》讲述的故事非常简单,并且非常容易拍得真挚感人,简而言之就是妹妹之华在姐姐之南自杀之后阴差阳错地和当年自己暗恋并且和姐姐有过恋情的男生尹川通信,然后一步步回顾青春的情愫,面对现实的迷茫的故事,很容易看出来影片结合了《情书》的解构和《花与爱丽丝》的人物关系,只不过没想到,最终呈现的效果变成了正正得负。

在我看来,《你好,之华》讲述的故事从一开始就已经无法自圆其说,而之后的时间,导演采用了一种更加让观众无法理解的叙事手法不断地加大故事、人物以及情感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并且在最后用一种小学生作文点题的方式强行总结收尾,可谓是看得人膈应至极。

影片的故事以之南的葬礼为开端,以30年同学会上之华与尹川的再次相遇为情节的触发点,以通信作为人物之间沟通并且呈现在回忆的手段,结果,放在了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影片非但没有给通信找到一个合情合理的理由,还让影片中的所有角色以及他们的生活方式完全脱离了现代社会,呈现出了一种八九十年代不中不日的尴尬之感。

与现实间巨大的割裂感在影调上就已经注定了影片的悬浮之感,而故事上的矫情造作更是加深了这种悬浮感,让人甚至产生了这是一个叫做矫情星球的平行空间发生的故事。

回想一下《情书》的故事,女主角和藤井树的通信传递的是自己所爱之人当年一段不为人知的暗恋,有惋惜,有失望,但是更多的还是关于成长和爱情本质的思考,没有人会觉得男版藤井树是一个大猪蹄子,也没有人会觉得女版藤井树过于矫情,观众们看完之后只会感叹原来最美好的爱情即使跨越时间和生死也具有让人感动的力量。影片接触两个重名的角色,一段情感上的秘密连接了三个人的心灵,这也使得每个角色的内心都经历着什么,而过去的故事也在逐渐改变着什么,这也就是“情书”的作用。

而纵观《你好,之华》中所谓的通信,且不说这个行为的合理性有多少,放在之华和尹川这两个人身上并没有呈现出任何的作用两个人通过通信说的都是自己早就已经知道的事情,别说什么过去隐藏着什么秘密了,就连之华在这个故事中的存在意义我都没有看出来,甚至到了影片后半部分视角混乱的情况之下,周迅饰演的成年之华彻底沦为了一个人形立牌。

影片中的回忆部分既有尹川和之华通信所聊到的部分,也有尹川与之华与之南的女儿们通信所写的部分,更有尹川与之南前夫以及他所书写的小说通过台词讲述的部分,而这些部分简而言之就是一段老套的姐妹爱上同一个男人的故事,而过多的视角切换以及毫无意义的留白使我到最后也没有明白这段爱情建立的缘由以及它让人感到嘘嘘的原因,而且最可怕的是影片中对于少女之南与之华的姐妹情几乎是毫无涉及,通篇都没有任何可以让人感受到姐妹情的情节,我也是无力吐槽了。

如果影片只是一个双时空设置的回忆美好爱情的故事,倒也不至于到创作车祸的地步,影片最大的问题还是来自于导演自己无法消化的野心。影片不仅仅想要把《情书》和《花与爱丽丝》做到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地步,岩井俊二还试图用一个追忆的故事塑造一个家庭的完整形象,并且讲述家庭中每一个成员之间的小心思和暗藏的白色谎言,但是,除了主线人物以外,其他的角色都被讲述的支离破碎。

搞黄昏恋的奶奶,被母亲自杀阴影笼罩的小侄子,在小说中寻求着父爱的小侄女,莫名其妙忽然冒出个暗恋对象的女儿,还有情绪不稳定犹如神经病的丈夫,等等角色的出现让整部电影尤其到了后半部分的时候异常混乱,甚至也因为导演想要给每个角色都有一个情感的出口让影片久久不能结束,一点点压榨着观众对于影片的耐心,当然,我看到一半就已经彻底崩溃了。

其实说到底,影片给我的感觉就像秦昊的这张剧照,虽然你一眼就知道他是秦昊,但是过度的柔光和磨皮让人深深地感觉到这个秦昊不真实,不存在,甚至都失去了本人应该具有的魅力。

《你好,之华》在对于现实的表现上毫无建树,对情感的展现上毫无说服力,在电影叙事上毫无章法,就像是导演采用了过度的柔光和磨皮一般。

对不起,这不是文艺片,也不是文艺片应该有的样子。

只希望有朝一日,岩井俊二可以走出没完没了的个人崇拜,如果这是你觉得自己最好的样子,我无fuck说!

8 ) 命运的虚线与实线

岩井俊二的影片总是给人很干净的感觉。这干净首先体现在画面上,色彩清淡却不乏层次,构图简单又充满意蕴,尤其是用到极致的自然光,让再残酷的故事都变得柔情。随后则体现在故事上,岩井俊二的很多作品似乎都能归类到爱情片里,但故事的内核却又总是无关情爱,从邂逅到错过,从分裂到和解,兜兜转转,最后总要回归到角色内心的成长。《你好,之华》里,中年之华和中年尹川在同学会上相遇,如此俗气的重逢,却没有发展出狗血的爱欲纠葛,情感深刻却不黏腻,清新又不矫情,真是干净极了。

电影中的故事发生在中国,启用的都是中国演员,讲着普通话台词,但《你好,之华》给人的感觉依旧很日系,是标准的日本文艺片配方——考究的长镜头,清澈的打光和布景,细致入微的情绪,点到为止的男女之情。取景地是颇有日本味道的大连,在岩井俊二的镜头下,竟都有了几分北海道的感觉。大连是个可以让灵魂停下来充电的城市,湿度恰当,阳光充足,上空时而漂浮着浅白的海雾,街景复古又不乏时尚,最适合生产暧昧的情愫。观影前,会隐隐担心日本导演的中国电影难免水土不服,看罢电影后却松了一口气,台词自然,故事贴近生活,并没有什么违和感。映后交流会上,岩井俊二也说,为了拍出更贴近中国人的电影,他曾骑着自行车在大连的大街小巷反复穿行。

几年前开始,影视剧掀起忆青春热,初恋情怀一时间成为八零后、九零后的集体记忆。《你好,之华》也在追忆往昔,也在讲初恋,却并不刻意怀旧,影片把目光放在了之华——女神身后那个平凡的妹妹身上。之华是之南的妹妹,从小活在姐姐的光芒之下。姐姐成绩优秀,外貌娇美,又是学生会成员,走到哪里都能成为众人目光的焦点。身为妹妹的之华对此既自豪,又自卑,和暗恋的男生尹川在一起时,制造的共同话题也都是姐姐。她给尹川偷姐姐的照片,充当尹川的信使,践行着情窦初开的少女才会有的成全之举,傻气、卑微却壮烈。尹川爱慕之南,给之南写了很多情书,每一封的开头都是礼貌又热情的“你好,之南”,而之华和观众从始至终都在等一句“你好,之华”。

总是被当成绿叶,再粗枝大叶的人也难免失落。一定有无数个时刻,之华渴望成为姐姐,享受被众人目光包裹的感觉。她不是没有机会在同学会上宣布之南的死讯,但是被误认成姐姐这件事让她高兴得忘乎所以,微小的虚荣心得到满足,儿时的愿望得以短暂成真,于是干脆将错就错,在四十多岁的年纪终于过一把“女神”的瘾。灯光从头上倾泻下来,她瑟缩着肩膀,双手发抖,讲话结巴,一双大的出奇的眼睛里几乎要溢出光芒。

中年后的之华对尹川是否还有爱恋之情?不好说,也不重要。文章开头就讲过,岩井俊二的故事之所以干净,就在于表面讲爱情,内核却总是无关男女情爱。这样恰到好处的分裂与疏离,让影片中的角色变得轻盈。他们为情所惑,却又不成为感情的囚徒;他们用情长久而专一,却又不会任其发展为愚蠢的执念;他们没有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孤勇,而是把这份珍贵的感情当做穿墙术,让自己在危机四伏的世界中柔软地穿梭。

之华重遇尹川后,开始冒充之南给尹川写信。手机被摔坏是她选择手写书信这种原始通讯方式的起因,但更重要的是,书信因时效性低这一特征,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反而充满了仪式感,它更加私人化,更加令人期待。之华主动放弃网络通讯工具,实际上是主动选择暂时从这个高速运转的时代里掉队,因为掉队,她反而获得了某种表达的自由。与其说之华是在尝试与尹川重建联系,不如说她是在灰暗的现实里凿壁偷光,这凿出的孔洞很小,透过来的光不足以成为生活的光源,但是可以用来神往,用来憧憬,这对一个中年人来说已经足够奢侈,所以她一封接一封地写,写家长里短,琐碎心事,一个字一个字地将自己从庸常现实中救起,却从不期待尹川的回信。

映后交流会上,有观众问岩井俊二心目中的青春是什么。他说,青春就是一次邂逅,一个瞬间,一些回忆吧。这些答案其实早已写进了他所有的作品,青春是永恒的主题,初恋是挖掘不完的宝藏。对于普通人来说,生活大部分时间,都是黯淡苍白的,但有一些人,一些片段,却能将这灰扑扑的日子点石成金。“闪回”是个电影术语,却充满了美感,往事介入现实时,仿佛有光闪烁。因此,片中从没有出现成年后之南的形象,观众所见,都是存在于主角们记忆中的浑身发光的少女之南。之南不再只是一个角色,她成了一个符号,一个传说,她与故事中那些人的灵魂发生碰撞,并悄悄地在他们命运的地图上画下了虚线。而之华,有血有肉,脚踏实地,她沿着姐姐埋下的虚线找到了尹川、睦睦、晨晨、飒然,找到自己,并切身将虚线描成了实线,从姐姐身边的配角活成了自己生活里的主角。

因为故事以书信为线索展开,因此不少人称此片为中国版《情书》,但实际上,《你好,之华》并不是《情书》的翻版,两部电影在故事与角色塑造上都有着不小的差异。《情书》描绘的是初恋,更轻盈,更纯粹;《你好,之华》除了讲述初恋情结,还试图探讨生死、家庭、抑郁症等沉重话题,悲伤气息绘挥之不去。距离《情书》上映已经过去二十三年,《你好,之华》很像是岩井俊二对自己二十三年来作品的一次回顾。熟悉岩井俊二的影迷,很容易就能在片中找到其旧作的痕迹。似乎《你好,之华》的选角都在有意和他过去塑造的形象靠拢。年少时的尹川多少有点像《情书》里的柏原崇,年少时的之南身上有很多《花与爱丽丝》中苍井优的影子。唯独周迅,独一无二,她不像任何人,任何人也不像她,在岩井俊二的镜头里,她自然且自由,怎么看都好看。

周迅出演此片时已经四十四岁,身上有明显的时光碾过的痕迹,但依旧轻盈灵动,脸上不加遮掩的皱纹非但不触目,反而越看越觉得优美。她出道至今,情感历程坎坷,却不因此在脸上增添一缕怨恨的线条,而是把每一道皱纹都变成了岁月颁发的功勋章。在这个年纪接下之华这样的角色,时机不早不晚,很像一场奇妙的缘分。许多时候,会恍惚感到周迅与之华合二为一,她们共同经历喜怒哀乐,共同洗净铅华,共同在四十多岁的年纪里重新让自己的生活闪烁光彩。无论是周迅还是之华,都在向观众展示,成长是美好的,老去也是优雅的,正应了海报上的那句宣传语,“愿你活成最好的样子”。

什么是最好的样子?影片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却暗合了片中反复出现的之南的毕业致辞——这样模糊的状态也很好,让人充满期待,让人觉得“我们的未来充满无限可能”。就像大连上空薄薄的海雾,暧昧不明,但雾散之后,或许是更加明朗的风景。

短评

外衣是你好之华,里子是再见之南。

6分钟前
  • 男娼起义
  • 还行

张超这个角色的自省能力超过他的阶层了

10分钟前
  • 轮子到底滚不滚
  • 还行

看预告片觉得寡淡单薄降低了预期去看,没想到更加失望,心里是很遗憾的,同岩井俊二的某些单薄的作品一样,贩卖一个情绪却单薄的可笑。大故事是好的,也动人,可惜没有更好的细节填充,特别像已经有了许多虫洞的连衣裙。我最不喜欢的处理是视角问题,以之华进入,后半段却直接旁落到尹川,将周迅晾在一边,这种转移是很不舒服的,再加上演员的配置,周迅演这个线索角色是天生吃亏。执行层面里,首先剧本的本土化做的很差,书信这么重要的核心,没有想到聪明的办法让它成立,剧本也没有在这种元素上真正的起到故事至关重要的作用,信、情书、遗书、小说这样文字道具通通都只是他们本身,没有深深嵌进故事最重要的情感里。场景也很荒,依赖于生活讲故事却非常失真,尤其三十年前。许多场戏其实应该更有“人气”,现在变成了为了干净而干净。演员们也无亮点

12分钟前
  • Morning
  • 较差

导演自己编的剧,就是这么一气呵成!棒!配乐好评,从开场的在殡仪馆的配乐至结尾字母的配乐,都很棒!张子枫演技好评,周迅演技好评,胡歌演技好评。演晨晨的男孩演的不错。温亲,但又告诉我们人生终有必需面对的事情。强烈建议,能把那个毕业典礼的演讲稿发一个完整版出来。

15分钟前
  • WeiYi
  • 推荐

几乎没有带着任何的既定印象和期望去看这个片子。少年时代情书留在我印象当中的画面是白和粉。现在在看你好之华,画面则是平淡的灰。这是一个中年版以及老年版的情书,也是少有的从头到尾周迅都在做配角的故事。如果说情书给我们的印象是纯爱,那么这部电影留给我的印象则是无奈。而在成人的世界里面,不强求,顺其自然,或许就是最好的安排。岩井俊二依旧维持了音乐和感性的双水准,故事里桥段设计的精妙,毕业宣言从头贯穿到始终。在不同的情境下,同样一段发言稿却仿佛有了生命一般焕发出不同的意义。因为周迅,所以五颗星推荐。胡歌在里面奉献了少有的欠揍型表演。哈哈哈

19分钟前
  • 小川叔
  • 力荐

3.5 在岩井俊二的作品里算不上好,但也不差。里面的“时空信息传递”、“替身与错位”,看似是《情书》的反面,实则挖掘的是家庭代际的空间,引出稍显过满的群戏——每个角色都有互文关系。演员方面重点夸下金马提名的张子枫,没想到她竟是戏眼,两次落泪都是因为她。

20分钟前
  • 徐若风
  • 推荐

人生啊不是随便扒拉扒拉就可以写清楚的啊,可是我就是要活成一首漂亮的散文诗!台词几乎一半都有笑点!周迅一如既往的好,胡歌很惊艳,邓恩熙真是美出了一片天!

24分钟前
  • Himno
  • 推荐

映后问答环节,问出了自从看到海报就搁在心里的问题:周迅涂那种蓝颜色的指甲油有什么用意?导演答,指甲油是周迅自己的选择,他也很喜欢。片子的好处、各种美好细节都是岩井流常规操作。其实之南这个人物的人生选择不太能捋得顺,但周迅张子枫胡歌的表现都那么好,集体扛起一颗星。音乐都是导演自己操办,就像小说作者自己配插图一样,不管技术怎样,感觉一定是最对的。最后发现演职员表中,赫然就有一个名字叫“之南”,我和身边的姑娘都小声惊呼起来。那是那晚感觉最奇幻的一刻。

29分钟前
  • 张天翼
  • 还行

一部关于错过的故事,色彩非常美,胡歌也有参演,看完电影满脑子都是胡歌演的那个张超,一个傲娇的渣男,佩服胡歌的演技。

30分钟前
  • 醒了吗
  • 力荐

这个片子充分说明了《情书》要是没有柏原崇会多无趣,没有柏原崇你给我个刘昊然也行啊,对着那个土味男同学我完全召唤不出青春回忆好吗!而且秦昊浑身上下也散发着一种难以言喻的猥琐气质(感觉给之南上完香后简直会从遗物里顺走一件内衣撸一辈子),要听他每天给我朗诵刚写好的小说我情愿被胡歌杜江家暴一下吧,信女要从今天开始双手合十静静等待日版的福山雅治了!

33分钟前
  • 王大根
  • 还行

留白部分给了人无限的遐想,人物塑造给了人深刻的印象;岩井俊二有一种独有的灵气和直觉,知道在何时进入细节何时转向广阔的世界观然后何时在切换回细节,对影像的嗅觉也是敏锐的,在《情书》中的遗憾和心心念念都集中在了《你好,之华》里。开头的葬礼和结局的“情书”首尾呼应,是对生命惋惜也是向死而生。在电影的落地上陈可辛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摄影和选景甚至部分演员的状态以及情感的共情会让你恍惚这是一部日本电影,但人物面对的困境却让人回到现实。胡歌的人物留白和父母一辈的情感以及两代孩童之间的某种情感链接是本片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亮点,而正是这些看起来是闲笔的情节却在关键时刻迸发出了非常强大的能量。期待岩井导演的那本延伸小说。@181101·Beijing

36分钟前
  • 二月鸟语
  • 推荐

用《情书》&《花与爱丽丝》的元素讲了一个全新故事,同样的书信沟通、暗恋甚至感冒,《情》的「身份错位」在《你》再度出现,通过几组关系拓展开来。真正的主角是成年后的之南,虽没有出现却无处不在。在手机时代,以信为媒介,没有产生距离感,能讲得通。

39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还行

现在人到中年的周迅就和如懿一样,不争不抢,沉稳自由。在别的演员满脸刻着“我很会演戏”的时候,她在钻研“纪录片式的表演”,她的表演越来越细微,越来越不着痕迹,见好就收,一点不贪,看起来毫无企图心。之华这个角色就像陈可辛说的“她不像《如果爱》里的孙纳,是有的演的,之华根本没的演”,因为人物太生活化了,太平淡了,更像是个配角。这样的角色和如今的周公子就这么完美地贴合到了一起。

42分钟前
  • 王筱驴
  • 推荐

飒然暗恋着同桌,但她不愿意说出来;之华表达了爱慕之心,仍然也没能修成正果。你说或不说,你都是他故事里的配角,毫不起眼。尹川和之南是初中同学,大学又再一次相遇,终究是有缘无分;婆婆想和英语老师再续前缘,可对方却不解风情。三个时代,四段感情,有过暧昧和相爱,又归于错过和遗憾。再深的感情,也抵挡不住缘分的交错。之华被尹川伤了心,尹川又失去了之南。张超伤害了之南,又得到了另一个人的爱。相爱未必能够相守,爱过也未必能爱到最后。结婚不意味着幸福,能让你幸福的人你却没有和他结婚。于是,你还是想着那朵白玫瑰,那个床前明月光。你写过动人的情书,也写过精彩的小说。但人生很复杂,不是你随便扒拉扒拉就能写清楚的。

45分钟前
  • 朝暮雪
  • 还行

作为导演的第一部华语电影,我对这份答卷表示非常满意!熟悉他的影迷会知道他写起剧本非常随意,我也做好了再看一部“瑞普凡温克尔的新娘”的心理准备,但这次他为中国观众准备了一个既非常岩井俊二又很完整易懂的故事(可能也归功于陈可辛监制的把控吧)。周迅原来也可以演这样“普通”的角色啊,看了那么多古灵精怪的她,之华居然可以演得那么舒服。还是要表扬剧本,每个人的故事穿插融合,毫无生拉硬凑感,人物都立体了故事也完整了……不太会说好话,但真的还能喜欢岩井俊二30年。

49分钟前
  • 全是奶
  • 力荐

把现实中粗鄙丑陋的一面打磨抛光,只萃取精华。岩井俊二非常文明,压着拍,抻着拍,让角色们悄悄说谎,彼此成全,含蓄留白,各个体面,也让电影本身透露出高级的疏离感,虽然手法是转基因嫁接。

52分钟前
  • shininglove
  • 推荐

张子枫值得金马女配的提名!邓恩熙真的很水灵!胡歌是个惊喜,很帅,演技也好。所有演员都很不错。整部电影还是偏向日系。

55分钟前
  • BAzINGA
  • 推荐

太失望。后半段的故事线乱成筛子,岩井俊二还知道自己在讲什么故事吗?水土不服严重,怎么能指望日本导演拍出八十年代的年代感呢?睦睦对尹川那一番突如其来的表白心意像横生出来的怪胎,这走向太奇情了,看了一本书就幻想中认爹了?

58分钟前
  • 后自愈
  • 较差

7,仍然非常岩井俊二的风格,包括细腻的情感与好听的音乐。导演仍然用他的方式讲了一个慢故事,挺难得的。其中有几场戏的处理非常厉害,演员的发挥也很棒,包括张子枫,也有明显的提升。

1小时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1.很纳闷张超是何方神圣能从尹川那里抢走之南,直到看到胡歌是张超,我就懂了呀!2.很好奇东北也能找到这么清新的小街道,原来导演是选择性的遮住了场景才拍出了这个效果 3.请问剧里之华的私服是什么品牌,好好看!!最后很开心现场见到岩井和周迅~

1小时前
  • 弥生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