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欧特尔是一个谦虚的农民,生活在一个贫穷的村庄,在一个不确定的久远的时代。他想娶可爱的皮多卡,但她严厉的父亲不允许。幸运的是,淘气的恶魔巴萨鲁夫在这片土地上游荡,并向他提出一个交易……
苏联导演伊利延科的代表作,也是他电影和摄影才华的集大成之作。因为伊利延科当过帕拉杰诺夫的摄影师,所以影片可以看到很多《被遗忘的祖先的阴影》以及《石榴的颜色》的影子。但是影片甚至在象征得罪运用上甚至超过了《石榴的颜色》,可以称得上是象征主义电影的巅峰之作。
但这部伟大的影片在国内却鲜有人知,豆瓣也只有7.7分,可能得原因就是背后的象征含义隐藏的过深。
一、构图
帕拉杰诺夫的电影受欧洲绘画艺术的影响很深。在画面构图时经常采用一种文艺复兴时期的封闭结构,人物才门框等画框内,就像拉斐尔的圣母画。同时有很多才用的对称构图,从而实现画面的稳定平衡。所以就像《石榴的颜色》中很多人物都是在站在门框中,周围的物品摆放成对称的结构。而人物一般很少动作,保持这种构图的美感。
伊利延科也继承了这种构图传统,影片中有些构图就采用了封闭和对称结构。
二、色彩
帕拉杰诺夫导演的色彩和构图不同,更多的是受文字复兴之后的巴洛克时代的绘画艺术的影响,喜欢使用鲜艳饱和的色彩。即造成强烈的视觉刺激,也符合自身的民族服装特点。
而伊利延科在此基础上走的更远,甚至把很多动物都涂的五颜六色。
同时也会在镜头中增加很多装饰,一方面增加画面的美感,同时也暗含象征意义。
三、摄影
影片对世界电影发消息做出的最大贡献在于他对于电影摄影技巧的更新。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第一个是在《被遗忘的祖先的阴影》中的高速移动镜头。它打破了现实主义和形式主义的界限,在不同的空间中跳跃,但却让观众觉得是每个空间彼此相连。另一个是过度曝光镜头的使用,增加了电影的魔幻色彩。
四、剪辑
影片部分继承了苏联的蒙太奇传统,运用了省略性剪辑,即增强喜剧效果,同时也暗示作为S旦的化身,他可以做出超越常人的举动。
五、象征和隐喻
影片中这个红脸大汉代表着S旦,他蛊惑人心,以此实现自己的目的。
他带领人们狂欢,完全不受宗教戒律的约束。所以象征着基D教的牧师对他们开始批评,但他用枪把牧师吓得跑到树上,开始按照他的要求学布谷鸟叫。暗示了宗教势力的懦弱,屈服于世俗的武力。
S旦在柳树下遇见了女主,他便爱上了她。
窗外蓝色的光烘托出恐怖的氛围。S旦出现,咬着女主的手。女主手上的戒指暗示着S旦向她求婚,这是魔鬼的求婚方式。
女主在与男主野外欢好之后,内心陷入了极度的悲痛。因为S旦的求婚,父亲要她嫁给她不爱的男人无法与男主长相厮守。这里导演用高速平摇的同时进行剪辑,让女主在同一个空间中的不同位置出现,诉说着内心的痛苦。整段蒙太奇都可以看成女主的内心世界,所有的台词都是她的内心独白。
接着是男主的内心独白。他因为贫穷而无法和女主在一起,这让他陷入了深深的自我否定。白马代表着圣洁的上帝。他向上帝祈祷,但白马脱缰而去,上帝将他抛弃。他想赢回女主,但是却看不到希望。
男主来到酒馆,里面有很多鸡。鸡象征着光明和复活,所以在鸡在基D教中也代表着耶S。而墙上的石榴和鱼在《石榴的颜色》中也出现过。石榴代表着信仰,而鱼象征着耶S的神迹。而S旦却不合时宜的出现在这里,其实已经暗示了影片的主题:基D教其实和S旦没有区别,它的教义就是在诱导人的堕落。
在山上滚下的风火轮象征着地狱之火。
男主受到S旦蛊惑去采传说中的蕨菜花。第二张图中的很多手暗示着受到蛊惑的人不止男主。
蜡烛是基D教举行仪式时的道具,驮着蜡烛的蝎子暗示着基D教信仰的基础是有毒的。之后蝎子幻化成了一个男人。
绿色的过度曝光形成了一种强烈的魔幻氛围,暗示着男主进入了一个魔幻空间。男人丢下一只猫,猫变成了一个美女,美女又变成了一个老妇人。她是S旦的情人,她指引男主要想看到黄金,必须喝人血。
在之前的镜头中,女人就已经出现。她可以变换成年轻女人、老妇人、猫三种状态。
被骗走的小男孩出现,男主受到惊吓来惹反抗。
画面变成了金色,暗示男主被金钱的诱惑迷惑了双眼。
男主角举目四望,看到了圣经、羊头、圣像、圣杯。羊头是S旦的象征,而圣经、圣杯、圣像是基D教的象征,暗示着基D教和S旦没有区别,圣经里写满了对金钱的欲望。
男主终于对小男孩下手,为了得到金钱。
画面变成红色,是鲜血的颜色。小男孩变成了取之不尽的摇钱树。
男主赶紧跟女主相见,满屏幕的金色落叶象征着他得到的金币。
男主跟女主在小岛上举行了婚礼,小岛中间的教堂代表着基D教信仰。
S旦出现,将圣杯教给男主,然后将面包里割出了血。暗示着男主的财富背后流淌着小男孩的鲜血。
蓝色的滤镜表现出男主内心的惊恐。船代表着信仰,船开始摇晃暗示着他内心信仰的动摇。
高速平摇镜头中,以牧师和天使为首的人们开始嘲笑男主。这是男主的想象,因为里面出现了没有参加婚礼的小女王。
村民开始盖房,三个天使出现在房梁上。他们蛊惑村民去怀疑男主财富的来源,村民不厌其烦,最终开枪将他们打跑,只留下值得稻草人。基D教本应劝男主浪子回头,但却和S旦一样蛊惑人心,怂恿人们排挤男主。稻草人更是直接暗示了信仰的虚假。
S旦派了小恶魔来刺探军情,想看一看男主的情况。结果小恶魔们都惊呆了,竟然还有这种姿势,只能落荒而逃。墙上的双鸟象征着爱情,暗示着爱情可以战胜一切邪恶。
接着野外空镜头和男主行为组成的蒙太奇说明男主开始杯弓蛇影。他害怕有人抢走自己的财富,开始自我封闭。
这个镜头更是直接暗示了金钱造成的男主粉内心的封闭。
吹笛人是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在他的指引下小男孩的灵魂出现,又勾起了男主的恐惧。
他开始祈祷。蝎子驮着的蜡烛再次暗示了基D教的教义是的根源是有毒的。
接着是一个旋转长镜头。猫头鹰象征着恐惧。在镜头旋转的过程中,背景的图画越来越抽象,越来越后现代,暗示着他内心的恐惧逐渐加深。
女主在出门的时候看到村民在天使的带领下嘲笑他家的财富。高速平摇镜头链接着不同的空间,共同构成了一个女主目睹的景象。这里的天使依然暗示着基D教的教义不过是对人心的蛊惑。
男主用刀拉小提琴,他的内心已经沉浸在暴力和对于失去金钱的恐惧中,再也没有了艺术的热情。
接着他回想起了那一天酒馆里的记忆。发出鸡叫手持圣杯的老板代表性耶S。
男主冲出酒馆,对着野外的教堂祈祷。侏儒牧师不仅把他拒之门外,更是直接群起而攻之。
直到S旦出现,他们吓得跑到了树上。再次暗示着宗教面对权力时的懦弱。
在《带黑色标记的百鸟》里曾经说明过这是乌克兰传说中的神鸟,他降落的地方说明存在着明显的邪恶。而女主为了驱除邪恶,在鸟窝上用树枝做了些一个十字,之后狂风大作。暗示着基D教的信仰本身就是虚假的,无法驱除内心的邪恶。
时光荏苒,男主对于金钱的欲望逐渐膨胀,甚至出现幻觉。
他内心开始封闭,甚至将女主隔绝在外。羊头代表着S旦,圣杯和十字架代表着基D教,石榴象征着信仰。此时他的内心的信仰已经开始出现了分裂。
S旦将他带到野外,牧师和天使带领着人们开始对他进行审判。
他被带进了风车中,摇钱树摇落的金币被碾磨成金粉,慢慢将他掩埋。暗示着对于金钱欲望的膨胀早晚会将系列的灵魂淹没。最后金粉却变成了沙子,暗示着金钱不过是带不走的尘埃。
少女们围着火跳舞,这是对于S旦的崇拜。
男主的内心已经到了崩溃边缘,当猫变得老妇人出现时,他将斧头掷向了她们。暗示着他彻底将虚假的信仰斩断。
小男孩出现,房屋开始燃烧,最后男主化成了灰烬。最终他还是因为被金钱蒙蔽了双眼而做出的恶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女主去找教会复活男主。S旦带领随从开始追击。平行剪辑增加了追击的紧张感。航拍的镜头表现出S旦的人多势众和女主的弱小无助。最终她还是被擒,而男主的骨灰也随风而逝。
接着女主醒来,火灭了,对于S旦的崇拜结束了。
女主回忆起和男主相遇时的美好画面。手中的镰刀和前面的意象形成了并置。
小女王出巡,手下事先摆好了房子和树,并按照女王的命令立刻跳舞。而女王有黑人女仆,整个马车都是黄金制成。讽刺了统治阶级的奢侈无度,以及当时官场的形式主义。国家正如最后一张图中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女主终于抵达教堂。但焦糖味安全帽没有想象中的庄严神圣,反而像地狱般阴森恐怖,圣母的神像也充满了不协调的感觉。再加上诡异的配乐,集中讽刺了基D教的信仰。
女主把包裹男主骨灰的白布曹国伟在一个老头的头上,所有人信徒都惊呼神迹,然后开始疯狂去抢女主的白布。暗示着基D教信仰的自欺欺人,将平常之人神化成神迹。男主作为有罪之人成了耶S,他的裹尸布也成了圣物。
女主把斧头放在胸前的十字架上,代表着彻底斩断了信仰。
结尾时女主的回忆:他和男主一起拉着信仰的大船,男主死后她一个人继续拉船,最终筋疲力尽。
而当她斩断了信仰的绳索,却能够和男主开心的生活在一起。
我跟磨坊主闹翻了。
真是太糟了。
不是很糟糕啦。
为什么?
我找到了一个戈比。
真不错。
不是很好。
为什么?
它变形了。
真是太糟了。
不是很糟糕啦。
为什么?
我买了些坚果。
真不错。
不是很好。
为什么?
它们烂掉了,里面有虫子。
那真太糟了。
不是很糟糕啦。
为什么?
一头野猪吃了它们。
真不错。
不是很好。
为什么?
一头狼把野猪吃了。
很漂亮的镜头语言。
比《被遗忘祖先的阴影》更加的充满民间传说的野性,镜头充满创意,很难决定说那个年代竟然能拍出这样的东西、还是应该说只有那个年代才能拍出这样的东西
帧帧美如画,布景、构图、色彩无可挑剔。那段林中用镜子反射,和真实空间互动,形成一种模糊空间的长镜头直接秒杀我,如梦似幻,玩得太高级了。乌克兰民间故事,关键是看呈现手法和形式。
体验极差,放片子的人有听障吗?耳朵快被震聋了。中间还有一段曝光过度,在白色里找白影,费眼睛。对这种民间传说本来就不感兴趣,这电影还神神叨叨地炫摄影技巧,好无聊。
中间有一段是直接用了负片吗omg视觉与精神状态上都十分激进的一个片子,我好像又对乌克兰诗电影有了新的认识,好喜欢女主角在树林中的哭诉。
祸福相依,运动总是绝对的,静止总是相对滴
寓言《伊万库帕拉节前夜》的剧情是十分晓畅的,这个与恶魔谋金钱的故事把孩子/未来当作筹码杀死,故而必须诞下斧头,砍断恶魔的脐带,才能长成完整的人。乌克兰诗电影的镜头语言太有想法,本片尤其在剪辑上足见功夫。
作为一部取材自乌克兰民间故事的东欧超现实主义作品 不要试图搞懂他到底在讲什么或者有何寓意 享受这个调调就行了 摄影 布景 镜头想象力等各方面都可称神作
7。乌克兰民族风
明明导演是用负片和过曝效果表现男主被魔鬼和金钱蛊惑的精神状态,你瓣用户说胶片质量差…
丈夫因贪婪而死,妻子为其重生而赎罪。看完影片恍如做了一场奇异的梦。
观于北京电影节,果戈理的故事改编,事实证明,诗电影就别想讲故事,讲故事就别搞诗电影,屋里的装饰画画得不错,我喜欢水上婚礼的梦境,还有最后两个镜头,一群受苦受难的人想让基辅的圣母流下虚假的眼泪,他们抢光了真圣母的包裹,真圣母的泪落在了斧子上,少女拉纤的时候用斧子斩断绳索,一切回到从前。
跟乱世英豪,上帝难为一个类型,这种电影剧情难欣赏,看看漂亮的镜头就好了。有很多镜头真的很叫绝。
作为乌克兰诗电影的一份子,伊利延科的电影通常从线性故事中提取零散的场景,并以视觉化的诗意和象征主义呈现。感觉这是迄今为止他最怪诞的一部作品了,它综合运用了自由形式的魔法、超现实主义和滑稽剧元素。虽然这部由果戈理小说改编的极度碎片化的电影使用了各种民间传说故事的元素,但主要故事涉及一个男人爱上一个女人,而女人的父亲将她嫁给了一个有钱的朋友。深受爱情折磨的男人发现自己被一个恶魔般的形象所诱惑,恶魔承诺如果他愿意牺牲一个小男孩,他就会得到黄金。贪婪和疯狂攫住了他。印象深刻的场景:洞穴中黄金和暴力的幻觉;人们以倾斜或平行的姿势漂浮在地板上,与动物玩奇怪的游戏,比如把蜡烛放在小龙虾上(恶搞帕夏节传统河上漂烛习俗),把猪扔下烟囱;克隆村民举着一模一样的树在小屋前为欧洲的小君主跳舞。总之就是非常神奇!
伊里延科的大多数作品也醉心于乌克兰的民间传说。
美的美的。
3.0。11th BJIFF天幕新彩云巨幕厅。1.即便是修复版,原胶片也磨损严重,画质也依然很差。2.果戈里小说改编,中间一段加入负片效果,大银幕看不寒而栗。3.各种怪力乱神。与真正的长镜头诗电影还是有差距。
伊利延科导演的代表作,也是他电影和摄影才华的集大成之作。可以看到很多老帕的影子。但是影片甚至在摄影技术和象征的运用上甚至超过了老帕,可以称得上是象征主义电影的巅峰之作。红脸大汉代表撒旦。他因为爱上女主而蛊惑男主去采摘传说中的蕨菜花。男主为了金钱迎娶女主而杀害了小男孩。最终他对金钱的欲望越来越大,让他的内心逐渐封闭,将女主隔绝在外。在小男孩的复仇之火中化成了灰烬。对于金钱的勿忘我无限膨胀只能自取灭亡。而本应该劝男主回头的宗教却带头排挤男主,将他推向深渊。讽刺了宗教信仰的虚假,蛊惑人心的教条与撒旦无异。女主去教堂复活男主,见识了宗教的真面目,彻底了斩断了信仰。信仰的大船让两个人筋疲力尽,斩断信仰的纤绳反而可以收获幸福快乐的生活。戈比变形了。坚果烂掉了,里面有虫子。野猪吃掉了坚果,狼吃掉了野猪。
3.5,迴旋溶接,裝飾,壓平,神話,檸檬多。
holy sh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