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迷与狂》:现实版“中国合伙人”
国产青春题材电影从《阳光灿烂的日子》开始走红并一炮打响,随后逐渐沉沦,近些年才有抬头趋势,像《致青春》、《匆匆那年》、《同桌的你》等都有不错的票房成绩,“怀旧”其实一直是一种流行风尚,每个人都曾年轻过,年轻时都曾有过不堪回首的经历和往事,虽早已时过境迁,但每每想起,心中还是唏嘘不已,随着青春题材电影的上映,到影院里“致青春”、“怀旧”也成了一种新风尚。随着青春题材票房的大卖,相似题材一窝蜂上马,导致题材的同质化日益严重,青春题材电影开始涌现出固定套路,如:打架、喝酒、打胎……,以至于前阵子上映的《万物生长》和《左耳》因为没有打胎情节而被备受赞誉,而《迷与狂》则是一部另辟蹊径的电影,与时下最热们的“青春片”不同,该片并不局限于呈现年轻一代的风花雪月、儿女情长。你侬我侬,而是巧妙地将感情戏一带而过,用大量的篇幅聚焦于青年人的奋斗与拼搏、光荣与梦想。围绕姜潮、蒋雪鸣、王厦扮演的三位初出茅庐的大学毕业生的工作与生活,讲述了他们不堪回首的求职之路、充满辛酸的入职历程、以及追逐梦想的创业之旅。
本片是由颜廷录编剧并执导,颜廷录虽说是一位新晋导演,但年纪并不小,在现实生活中已经当了爷爷,生活阅历广阔、社会经验丰富,这也使他的作品不空、不虚、不泛、不假,每一个镜头、每一个桥段都饱含着深意,而且在影片整体的取材、取景、选角上,把握准确,引发了观众,尤其是大学生的强烈共鸣。
三位主演姜潮、蒋雪鸣、王厦,都是影视圈的“小鲜肉”,这次组成了“鲜肉天团”共同出演,尽管他们演技还有些稚嫩,细节的表达上没有大咖演绎的传神到位,但他们都是难得的完完全全的本色演出,不浮夸、不做作、不空想,所展现的都是现实生活中的真情流露,三个人就像好哥们一样,互相包容、不离不弃、相互扶持,抱团取暖,共同面对来自社会、工作、生活上的艰辛和压力。
片中的三位信心满满的毕业生,在面试的路上荆棘前行,用头破血流来体会求职的艰辛,如:被中意的单位拒绝数次、走错面试单位被嘲笑、两个月的实习期合同、等待半天却无果而终、先回去等消息就是告诉你没通过……;这才仅仅是开始,当历尽千辛万苦求职成功后,还有更大的磨难等着他们:上班第一天被下属来了个下马威、销售任务完不成被领导批评成了家常便饭、苦于找不到对口单位只能从事重体力和低薪水的送货工作、突发的灵感被领导一票否决、做好人好事被理解为乱搞男女关系……;现实生活就像一把刀子,把他们伤害的体无完肤、遍体鳞伤。千疮百孔,使他们慢慢体会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反差。
现在自主创业和众筹特别流行,火的一塌糊涂,像自己开店、几个人合伙做生意等比较普遍,片中三位大学毕业生,在职场摸爬滚打失败后开启了自主创业模式,拉下脸像父母伸手要钱,筹得9万元钱,全都买了甘蔗,抛弃自尊,当上商家,进入市场开卖,这只是刚开始,还要考虑进价、售价、市场管理费等诸多因素,时不时吆喝吆喝、搞个促销、请人来唱歌跳舞助阵,这还不算完,同行的刁难、挑拨、价格战、无理取闹、甚至大打出手,尝尽是非曲直、人情冷暖,体验到挣钱的艰难和创业的不易,充分还原现实生活,堪称一部现实生活版的《中国合伙人》。提到自主创业,尽管马云创办了阿里巴巴和淘宝网,马化腾成立了腾讯,俞敏洪建立了新东方,但他们的成功都是极少数的,成功率那也就是十万分之一或者是百万分之一的样子,大多数人还是以失败告终,其实年轻人自主创业无可厚非,趁着年轻奋斗一下、努力一把、打打鸡血、疯狂一回是可以接受的,成功了无可厚非,失败了那?能接受得了吗?片中更多展现的是一种创业失败后的“挫折教育”,这种“挫折教育”在书本上学不来,在校园里学不到,只有靠自己在创业的失败中不断总结、体会、改进、努力,直到最终战胜失败。挫折是弹簧,你弱它就强。人的一生会有起伏、历经坎坷,不会总是一帆风顺、一马平川,所以适当的像片中那样进行“挫折教育”有利无弊。
总的来说,《迷与狂》是以当代大学毕业生的求职、就业、创业为主线,是一部面向大学毕业生求职、创业的百科全书,是一部朴实无华、题材新颖、弱化情感、充满教育意义和现实生活意义的青春题材电影,在当下这个浮夸的只注重票房的电影市场里难能可贵。本片对大学毕业生的自主创业和“挫折教育”做了细致的阐述,对大学毕业生的求职、就业和创业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2 ) 好看又好运的男人才有青春
前阵子看李玉与范冰冰第N次合作的影片《万物生长》,看之前曾经被影片的“最真实的青春”而有所期待,但看完不得不感慨:这是冯唐的“最真实的青春”吧,而对于大部分的普通人来说,距离“最真实”还间隔着1000个李玉和范冰冰。反而是日前在影院看的这部由新导演颜廷录编导的《迷与狂》,勾起了内心深处更多的共鸣,这也才是普通人的“最青春”的写照!
影片开始于大学毕业前夕,三个大学时代的好友叶肃、张一闲及黄大中满怀着对于青春、对于前途的梦想与憧憬,踏进了社会,但青春的豪情壮志在现实面前几乎是不堪一击,即使是为了尊严而坚持了很多天终于得以得到了原本很期待的工作,但工作的现实依然是距离原本的梦想很遥远,更何况,原本是大学时代就拍拖走到一起的叶肃与女朋友李雨馨,也在现实的面前越走越远,而叶肃、张一闲与黄大中又想着自己创业,从在街头摆摊卖甘蔗开始,但创业的道路也并非是原本想象的那么一帆风顺……影片中的三个年轻好友,就像是很多当代刚毕业的大学时的缩影:青春,有梦想,家庭背景一般,想要靠自己的双手努力工作,得以实现自己的梦想,但现实总是很残酷的摆在前面,即使是要自主创业也面临着重重的困境……
这几年内地电影十分的流行青春片或者喜剧片,初生之犊不惧虎的颜廷录并不简单的重复别人的类型模式,而是努力呈现出一个更加真实的青春写照。就以与前阵子的话题性青春片《万物生长》、《何以笙箫默》的对比来说,《迷与狂》里的青春无疑是更真实更残酷的。《万物生长》里的韩庚虽然也曾经历了女友的分手、红颜的不辞而别,但这何尝不是每个人的青春都会多多少少的相聚别离呢,而当韩庚再度回到银幕中时,已经是功成名就时;《何以笙箫默》也直接的省略掉了大学毕业后到功成名就的这段青春期的奋斗史,演员在努力的想要说明“我很痛苦”,但这种“痛”难以给人共鸣,反而是多了几许的笑点。相比之下,《迷与狂》则不再回避青春期的残酷奋斗,有笑也有泪,更有梦想在青春面前的残酷的痛!相对于《万物生长》或《何以笙箫默》的那种哥成功了、然后回首青春来说,《迷与狂》表现的是年轻人在踏入社会时的迷惘、无助,以及夹杂在其中的本真、善良等。
另外,新导演往往是选择青春片或者喜剧片作为导演生涯的首部作品,而《迷与狂》里虽然也夹杂了些许的笑点,但影片在类型的选择、题材的处理上,也都胜过不少的新导演的喜剧片。恶搞喜剧或者小人物的夸张化喜剧是常见的,而《迷与狂》里的三个主人公并非是那种生活在底层的小人物,影片也以有笑有泪的方式探讨了他们在步入社会后的酸甜苦辣,面对爱情、面对事业,还有面对未来等,影片也不会去刻意的夸张某些笑点,反而是让人在跟随着人物的言行,笑或共鸣。
以导演颜廷录本人的成功经历来说,大可以像《中国合伙人》般讲述三个大学好友的“合伙人”成功学,但颜廷录还是避开了这种过于地摊文化的成功学,而是直面真实而残酷的青春史,带来青春期的现实的阵痛与梦想的共鸣。
3 ) 现实版“中国合伙人”
国产青春题材电影从《阳光灿烂的日子》开始走红并一炮打响,随后逐渐沉沦,近些年才有抬头趋势,像《致青春》、《匆匆那年》、《同桌的你》等都有不错的票房成绩,“怀旧”其实一直是一种流行风尚,每个人都曾年轻过,年轻时都曾有过不堪回首的经历和往事,虽早已时过境迁,但每每想起,心中还是唏嘘不已,随着青春题材电影的上映,到影院里“致青春”、“怀旧”也成了一种新风尚。随着青春题材票房的大卖,相似题材一窝蜂上马,导致题材的同质化日益严重,青春题材电影开始涌现出固定套路,如:打架、喝酒、打胎……,以至于前阵子上映的《万物生长》和《左耳》因为没有打胎情节而被备受赞誉,而《迷与狂》则是一部另辟蹊径的电影,与时下最热们的“青春片”不同,该片并不局限于呈现年轻一代的风花雪月、儿女情长。你侬我侬,而是巧妙地将感情戏一带而过,用大量的篇幅聚焦于青年人的奋斗与拼搏、光荣与梦想。围绕姜潮、蒋雪鸣、王厦扮演的三位初出茅庐的大学毕业生的工作与生活,讲述了他们不堪回首的求职之路、充满辛酸的入职历程、以及追逐梦想的创业之旅。
本片是由颜廷录编剧并执导,颜廷录虽说是一位新晋导演,但年纪并不小,在现实生活中已经当了爷爷,生活阅历广阔、社会经验丰富,这也使他的作品不空、不虚、不泛、不假,每一个镜头、每一个桥段都饱含着深意,而且在影片整体的取材、取景、选角上,把握准确,引发了观众,尤其是大学生的强烈共鸣。
三位主演姜潮、蒋雪鸣、王厦,都是影视圈的“小鲜肉”,这次组成了“鲜肉天团”共同出演,尽管他们演技还有些稚嫩,细节的表达上没有大咖演绎的传神到位,但他们都是难得的完完全全的本色演出,不浮夸、不做作、不空想,所展现的都是现实生活中的真情流露,三个人就像好哥们一样,互相包容、不离不弃、相互扶持,抱团取暖,共同面对来自社会、工作、生活上的艰辛和压力。
片中的三位信心满满的毕业生,在面试的路上荆棘前行,用头破血流来体会求职的艰辛,如:被中意的单位拒绝数次、走错面试单位被嘲笑、两个月的实习期合同、等待半天却无果而终、先回去等消息就是告诉你没通过……;这才仅仅是开始,当历尽千辛万苦求职成功后,还有更大的磨难等着他们:上班第一天被下属来了个下马威、销售任务完不成被领导批评成了家常便饭、苦于找不到对口单位只能从事重体力和低薪水的送货工作、突发的灵感被领导一票否决、做好人好事被理解为乱搞男女关系……;现实生活就像一把刀子,把他们伤害的体无完肤、遍体鳞伤。千疮百孔,使他们慢慢体会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反差。
现在自主创业和众筹特别流行,火的一塌糊涂,像自己开店、几个人合伙做生意等比较普遍,片中三位大学毕业生,在职场摸爬滚打失败后开启了自主创业模式,拉下脸像父母伸手要钱,筹得9万元钱,全都买了甘蔗,抛弃自尊,当上商家,进入市场开卖,这只是刚开始,还要考虑进价、售价、市场管理费等诸多因素,时不时吆喝吆喝、搞个促销、请人来唱歌跳舞助阵,这还不算完,同行的刁难、挑拨、价格战、无理取闹、甚至大打出手,尝尽是非曲直、人情冷暖,体验到挣钱的艰难和创业的不易,充分还原现实生活,堪称一部现实生活版的《中国合伙人》。提到自主创业,尽管马云创办了阿里巴巴和淘宝网,马化腾成立了腾讯,俞敏洪建立了新东方,但他们的成功都是极少数的,成功率那也就是十万分之一或者是百万分之一的样子,大多数人还是以失败告终,其实年轻人自主创业无可厚非,趁着年轻奋斗一下、努力一把、打打鸡血、疯狂一回是可以接受的,成功了无可厚非,失败了那?能接受得了吗?片中更多展现的是一种创业失败后的“挫折教育”,这种“挫折教育”在书本上学不来,在校园里学不到,只有靠自己在创业的失败中不断总结、体会、改进、努力,直到最终战胜失败。挫折是弹簧,你弱它就强。人的一生会有起伏、历经坎坷,不会总是一帆风顺、一马平川,所以适当的像片中那样进行“挫折教育”有利无弊。
总得来说,《迷与狂》是以当代大学毕业生的求职、就业、创业为主线,是一部面向大学毕业生求职、创业的百科全书,是一部朴实无华、题材新颖、弱化情感、充满教育意义和现实生活意义的青春题材电影,在当下这个浮夸的只注重票房的电影市场里难能可贵。本片对大学毕业生的自主创业和“挫折教育”做了细致的阐述,对大学毕业生的求职、就业和创业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4 ) 一场关于青春的无奈
青春片泛滥,谁都想分得一杯羹,于是,近期又有一部关于青春的电影上映——《迷与狂》。
导演颜廷录本是企业管理界的一位专家,跨界操刀青春电影,除了姜潮,一群全新面孔的演员,导演拿着这些人又打出了哪些牌。
带着疑问,走进影院,看完整部电影。
从最开始两个难配趴在阳台上看走过的美女同学,我以为,又走进了一部烂俗的青春片,但接下来的情节,也算是略微看到一丝惊喜,并没有外界传说的那么烂。
当然,在青春片烂大街的今天,你要再讲出什么新意确实有点困难,所以,整部片子的基调依然逃不开,学校追女孩-毕业-租房找工作-男主感情出现问题-男主男配工作出现问题-男主难配一起创业-创业中发生各种小故事-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结束。
这片基本没有逃脱这个套路,要讲的无非也是青春无奈,友情可贵,梦想有的时候是结果,有的时候只是过程,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发生的友谊才最为珍贵。
所以,为了讲这个故事,本片也采取了很多的方式,我觉得,整体画面还是可以的,但有些部分有点过于雷同,比如卖甘蔗那里,卖一会,回家讨论一下,卖一会,回家讨论一下,反倒是三个人找工作那块,有点意思,也显示导演对于营销环节的一个熟知度,其他的,较为普通。
既然故事没有太多可以唠叨,咱们就说说幽默这块,这片在宣传时打出“保证让你情不自禁地笑,但不保证你会偷偷地哭”,在整部片中,确有不少笑料,几个配角戏演得比较足,比如那个胖子老板,比如那个大舌头配角,还有那个屌屌的男配,也挺搞笑,情节的设置给了影片一些小小的增色,让人不觉得过于乏味。
在演员的演出方面,女主出现的次数并不多,基本就是来配戏的,而男主姜潮很有型,两个男配刚才说了,那个演“华哥”的在形象上符合要求,但配音可能欠缺一点。
整体而言,这片作为初出茅庐之作,能够上院线并且获得一定排片,实属难得。其实,对于青春,每个人有不同的解读,《左耳》是一种,《万物生长》是一种,可能《迷与狂》也是一种,我们都拥有自己的青春,过好每一天,可能才是最重要的。
5 ) 《迷与狂》:收起祭奠之心,开始经历青春
近年来,青春电影仿佛雨后春笋,成为导演和观众拥趸的火热题材,从《小时代》系列的光怪陆离,到《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爱情祭奠,从《匆匆那年》、《同桌的你》的青涩回忆,到《左耳》的青春文学伤痕,荧幕中的青春电影画面总是带着男女主角们校园里逆光的面孔,和擦肩而过时候的大雨倾盆,走入观众的视线,开始时候是纯净如玻璃,后来便是青春碎片,“堕胎”、“渣男”、“小三”、“拜金”……这些元素似乎已经成为了青春电影的标配。爱情的失败,青春的早夭,观众在为主人公不能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惋惜中,开始了赋新词来说愁的口碑推动。但是,纯爱标签和浮华背后,自然还会有另一股新的祭奠青春的调调来冲淡悲伤,何必为青春伤怀,其实青春就在自己经历中。
青春片多是在祭奠时光,我们总能在每部青春片中看到“墓志铭”:在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说“青春是一场远行,回不去了。青春是一场相逢,忘不掉了。青春是一场伤痛,来不及了。”;《何以笙箫默》中深情地说“爱,不将就”;《左耳》中说“甜言蜜语,说给左耳听”……我们为青春买单,也为偶像买单。冷门的青春电影《迷与狂》也在5月这个毕业季里奉献了一场青春纪念,导演是从事企业培训出身的颜廷录,主演也不是大腕云集,而是姜潮、王厦、蒋雪鸣等带着青春滞涩的新面孔。青春片终于不再是明星脸的扮嫩和穿越,而就成为了身边的路人甲,和你在讲述自艰难的创业梦。
影片中,叶肃(姜潮饰演),张一闲(蒋雪鸣饰演),黄大中(王厦饰演)为了爱情与梦想,毕业后决定留在大城市打拼。合租房屋开始找工作的经历缩影了毕业生求职中的种种状态:西装革履去准备面试,却吃了闭门羹;遭遇其他人的冷嘲热讽;对求职岗位的过高追求;从闭门造车到走向市场联系客户;输在求职的“潜规则”怪圈里;自我想法和能力的无处施展……那个吃着早点赶着公交车的年轻人,似乎就成为了我们身边的甲乙丙丁。求职艰辛,辞职之路也是令人深有体会:有为了尊严辞职,有为了兄弟义气而放弃工作。在一系列的现实和内心挣扎后,三位好基友决定自己决定自己的前途,于是化身“奇葩甘蔗男”开始了创业之路。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期间发生了一系列让人亦哭亦笑亦怜的创业旅程。创业中遭遇经济危机,打拼中也曾路见不平,也曾竹篮打水,在卖甘蔗的市场里唱歌揽生意,在风雨中运送货物,但是叶肃、张一闲、黄大中依旧继续在城市里摸爬滚打,为自己的青春画着圆圈。
《迷与狂》中有年轻人对于事业和爱情的迷茫,叶肃和李雨馨的爱情线穿插其间,校园的神仙眷侣到步入社会的分道扬镳,没有山盟海誓、没有太多的花前月下,他们之间的距离在李雨馨开着跑车来接叶肃的时候便开始了。在人生开始起点,还来不及谈情说爱的时候,不同的起跑线就将各自世界拉开了风水岭。他们的爱情分分合合都轻描淡写,甚至一个小误会就再没有在影片里着墨解释的空间,走着走着,便很自然地散了。
没有轰轰烈烈的口号,没有大牌明星陪你致青春,《迷与狂》更像是一出纪实片,支离破碎地展现着初出校门的年轻人的迷惘和张狂。相比于以往青春片的老套路“男女主角一开始总是冤家对头,在经历重重误解之后最终走到了一起;配角则是可以被牺牲的角色,并且承担起默默祝福或备胎的角色”。《迷与狂》跳出谄媚,提升视角,走出青春的小感怀,走出封闭的、梦幻般的校园想象,再现了现实中领导的尖酸刻薄、路边大婶的冷嘲热讽、情敌的暗中陷害……这一出更加现实版的“致青春”,终于不是在祭奠青春,而是青春正经历,我们还是正禹禹独行向上攀登的蜗牛。
6 ) 《迷与狂》:残酷而真实的青春
前阵子看李玉与范冰冰第N次合作的影片《万物生长》,看之前曾经被影片的“最真实的青春”而有所期待,但看完不得不感慨:这是冯唐的“最真实的青春”吧,而对于大部分的普通人来说,距离“最真实”还间隔着1000个李玉和范冰冰。反而是日前在影院看的这部由新导演颜廷录编导的《迷与狂》,勾起了内心深处更多的共鸣,这也才是普通人的“最青春”的写照!
影片开始于大学毕业前夕,三个大学时代的好友叶肃、张一闲及黄大中满怀着对于青春、对于前途的梦想与憧憬,踏进了社会,但青春的豪情壮志在现实面前几乎是不堪一击,即使是为了尊严而坚持了很多天终于得以得到了原本很期待的工作,但工作的现实依然是距离原本的梦想很遥远,更何况,原本是大学时代就拍拖走到一起的叶肃与女朋友李雨馨,也在现实的面前越走越远,而叶肃、张一闲与黄大中又想着自己创业,从在街头摆摊卖甘蔗开始,但创业的道路也并非是原本想象的那么一帆风顺……影片中的三个年轻好友,就像是很多当代刚毕业的大学时的缩影:青春,有梦想,家庭背景一般,想要靠自己的双手努力工作,得以实现自己的梦想,但现实总是很残酷的摆在前面,即使是要自主创业也面临着重重的困境……
这几年内地电影十分的流行青春片或者喜剧片,初生之犊不惧虎的颜廷录并不简单的重复别人的类型模式,而是努力呈现出一个更加真实的青春写照。就以与前阵子的话题性青春片《万物生长》、《何以笙箫默》的对比来说,《迷与狂》里的青春无疑是更真实更残酷的。《万物生长》里的韩庚虽然也曾经历了女友的分手、红颜的不辞而别,但这何尝不是每个人的青春都会多多少少的相聚别离呢,而当韩庚再度回到银幕中时,已经是功成名就时;《何以笙箫默》也直接的省略掉了大学毕业后到功成名就的这段青春期的奋斗史,演员在努力的想要说明“我很痛苦”,但这种“痛”难以给人共鸣,反而是多了几许的笑点。相比之下,《迷与狂》则不再回避青春期的残酷奋斗,有笑也有泪,更有梦想在青春面前的残酷的痛!相对于《万物生长》或《何以笙箫默》的那种哥成功了、然后回首青春来说,《迷与狂》表现的是年轻人在踏入社会时的迷惘、无助,以及夹杂在其中的本真、善良等。
另外,新导演往往是选择青春片或者喜剧片作为导演生涯的首部作品,而《迷与狂》里虽然也夹杂了些许的笑点,但影片在类型的选择、题材的处理上,也都胜过不少的新导演的喜剧片。恶搞喜剧或者小人物的夸张化喜剧是常见的,而《迷与狂》里的三个主人公并非是那种生活在底层的小人物,影片也以有笑有泪的方式探讨了他们在步入社会后的酸甜苦辣,面对爱情、面对事业,还有面对未来等,影片也不会去刻意的夸张某些笑点,反而是让人在跟随着人物的言行,笑或共鸣。
以导演颜廷录本人的成功经历来说,大可以像《中国合伙人》般讲述三个大学好友的“合伙人”成功学,但颜廷录还是避开了这种过于地摊文化的成功学,而是直面真实而残酷的青春史,带来青春期的现实的阵痛与梦想的共鸣。
土豪我来了,521约起~~
导演是一个培训师
屎片
笑点高,故事拉的太长了,什么是梦想?是事业?爱情?
毕业生,很一般的电影。
很不错的一部青春励志片,毕业即失业,求职与创业,剧本真实,清新脱俗,语言风趣,情节感人,兄弟情深,形象丰满,性格鲜明,音乐更佳,只有部分剧情狗血和粗糙。青春不仅要有冲动,更要有恒心和毅力,要针对目标努力奋斗,才能获得成功。多一句:乱撒网般地打推销电话只会让对方讨厌受骚扰,没什么收益,反倒取得更坏的效果,被厌恶被辱骂,而应该下功夫针对特定人群有艺术有研究的推销才能收获成功。
烂烂烂片
刚毕业的大学生对生活的迷茫和人生的狂妄
一看见爱情 青春 梦想这仨词儿就想爆粗口 习惯性的 条件反射的 难受= =
真正以大学毕业生现实命运为题材的黑色幽默电影 真实地反应他们“追求自由 桀骜不羁”的青春 主要讲述了怀揣梦想的三位大学生面临着毕业后的职业选择 在经历过应聘 上班 辞职等一系列现实与内心的挣扎后 决定自己掌握自己的前途 化身奇葩甘蔗男 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上演一出让人亦哭亦笑亦怜的创业旅程
哈哈哈哈哈哈
影片也以有笑有泪的方式探讨了他们在步入社会后的酸甜苦辣,面对爱情、面对事业,还有面对未来等,影片也不会去刻意的夸张某些笑点,反而是让人在跟随着人物的言行,笑或共鸣。
敬请两会关注一下我的评分
电影
不用看就是烂
挺不错的
无聊透顶,三个屌丝一台戏!
啥
故事还有点现实意义 讲了大学生毕业后找工作的艰辛 不过故事讲得比较粗糙 观赏性不强
其实题材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