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结局终注定,是站还是跪?
同样面对战败的结局,2位大佬选择了不同道路:一人妥协加入敌人阵营,另一人愤然离开异地创业。最终妥协那人被迫当众切腹,而愤然离开那人则风光后绚丽死去。
面对终将到来的宿命,我们会选择站着还是跪着呢?那一定是站着,大多数人口头会这么说。但行动却是跪着,究其原因,应该是大家并非意识到人生的宿命终将是逝去。
真英雄并非不怕死,而是他们先人一步意识到:那是人的归途。那这样的话,让人生绚丽下又何妨呢?
2 ) 一个温情的黑帮角色
北野武的影片除了冷峻凶残以外,还夹杂着人类原始的温情。
面对冲突毫不避讳的正面突破,面对人事洞悉明确的抉择,最后一次告诉丹尼你走吧,大家都要死了。又假装打死丹尼给了他一大包钱。
放走黑手党的老大。给了餐馆老板一大叠钱,说这是维修费等。
黑帮老大的暴力角色符合男性的心理预期。
完全的男性视角。道义重又不滥情,情节幽默也不做作,加上优美舒畅的音乐,影片风格清新自然。北野武用突兀的暴力、枪杀和血浆迸溅来重申这是一个严肃的黑帮片儿。主人公正面突破困局,狠辣对决式的风格为结局埋下伏笔。让人感动的是家常便饭般的厮杀中夹杂的真情,熠熠发光,耀夜如昼。
3 ) 黑帮版老人与海
先说一个细节,最后大佬放那个黑手党头头走目的是保护那个黑人能不被继续追杀,是为了让别人以为那个黑人已经被自己杀死了,后来那个头头已经说了“你连自己人都杀,真是混蛋”。
这里面的白赖和大佬选择以卵击石与黑手党对抗,我想是因为尊严,“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不可以被打败”,事实是丢弃尊严苟且偷生的也是难以被尊重的(拜把子兄弟被挑剔到切腹这种行为是上头默许的,上头早看他不爽了,丧家之犬罢了)。
面对黑手党的欺辱,大佬和白赖都选择了,有尊严地死去。
没什么好与不好,人各有志罢了。
4 ) 不只是电影——山口组和日本实录黑帮片小史
文/Shawnj
1985年1月26日,山口组第四代组长竹中正久在两名干部的陪同下,乘车来到其情妇所在的高级公寓。昏暗的走廊中,四名刺客一跃而出,向毫无戒备的三人举枪乱射。两名干部当场毙命,竹中也于次日伤重身亡。该事件史称“1·26事件”,它将业已白热化的“山一抗争”全面推向顶点。15年后,这一幕几乎被北野武原封不动移植到了《大佬》之中。
20世纪60年代,从战败阴影中走出的日本进入经济高速发展期,与之相对,电影业却无可避免地滑向衰败。为了吸引大众的关注,大映、东映等老牌公司先后对古老的剑戟片进行改良,进而创造出任侠片这一崭新类型。任侠片虽然遍地开花,却基本沿袭单一的情节。故事大抵讲述一个秉承古派侠义精神的博徒浪人或者帮派成员,基于人情抑或善良民众的利益而独自与作恶多端、卑鄙无耻的黑帮分子展开对抗的故事。与以往的剑戟片有所不同,任侠片往往将背景设在三代时期(明治、昭和、大正),以太刀和手枪的抗衡来突出传统道德观和工业现代化的矛盾。是时,学生运动方兴未艾,该类型片对传统道德的反思和追忆与青年学生乃至日本国民在喧闹时代下的彷徨焦虑暗相契合。学生们趋之若鹜,更有名人如三岛由纪夫为其高声喝彩。任侠片生逢其时,攫得十数年辉煌。
然而,随着学生运动的落败,以及情节上的乏善可陈,70年代后任侠片举步维艰。为了延续前期风光,电影公司放下身段,从那些面向男性读者的周刊杂志中汲取灵感。一时间,关于帮派间火拼、抗争的新闻纷入影人法眼,“实录黑帮片”应运而生。它将时代背景和观众再度拉近,不少故事甚至取自当下发生的真实事件。任侠片凭空想象的古典浪漫主义渐被抛弃,取而代之实录黑帮片则呈现出赤裸裸的血腥残酷之风。正邪分明业已过时,对贪婪、卑鄙的真实描写似乎更得人心。原本厌烦过度渲染黑帮血腥暴力的民众,逐渐接受这一新兴的类型,直到深作欣二的“无仁义系列”备受瞩目,甚至受到学院派的褒奖,黑帮片终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即如谈论日本黑帮片必然就会提到“无仁义系列”一样,涉及到日本黑社会也就无法回避最大的黑帮组织山口组。山口组的兴衰和日本实录黑帮片的沉浮,或许有着颇为微妙且绝非偶然的呼应关系。
战后初期
二战后,日本国内一片混乱,在经济全面崩溃的局面下黑市蓬勃发展,而三国人(日本人对旧殖民地如朝鲜、台湾民众的称呼)又在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基于此,博徒(赌徒)、的屋(贩夫走卒)以及许多无业人员纷纷组织起带有近现代黑社会性质的组织与三国人展开对抗。他们被自尊心已严重受创的国人称为“侠客”、“侠道”,这点实可谓任侠情结的延续。“侠客”们以暴治暴的手段立竿见影,当时甚至出现警察求助黑帮对付三国人的荒诞场面。凭借早期黑市的原始积累和政府的纵容,日本黑帮如雨后春笋般壮大起来。进入60年代,他们通过争夺地盘、组织卖淫、赛马赛车、经营航运和艺能公司等手段不断“肥大化”,所谓侠道慢慢蜕变成无所不用其极的犯罪集团。最典型的例子正是由田冈一雄所统领的第三代山口组。这样一个超过1万人的庞大组织前所未闻,因此他们与其他帮派以及政府发生的冲突也必然是任侠时代所罕见的。可以说,战后的日本黑社会为日本现代黑帮电影——尤其是实录黑帮电影——提供了最直接的素材,著名的抗争事件和抗争中一些“名场景”更被影人反复借鉴。
60~80年代
因势力扩张和组长继承等问题,20世纪60年代的广岛接连爆发三次黑帮的“广岛抗争”。当地大佬打越信夫和山村辰雄为了冈组地盘和组长之位明争暗斗,战况不断扩大,双方分别拜托广岛之外的山口组和本多会助阵。四处扩张领土的田冈一雄抓住这一良机,和同样心怀鬼胎的老对头本多会进行了一场遥控下级组织卖命拼杀的“代理战争”。针对黑帮日渐嚣张的气焰,广岛警方采取大规模的取缔行动,上百名组织成员遭到逮捕,其中包括与打越和山村两派皆有瓜葛的美能幸三。在狱期间,美能将自己的黑道经历及广岛抗争始末以笔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并在周刊上进行了全实名化发表。他的笔记得到了东映社长冈田茂的青睐,经作家饭干晃一和编剧笠原和夫的润色,以广岛抗争为题材的“无仁义系列”黑帮影片终于得以拍摄。在此之前,深作欣二已执导过《日本暴力团·组长》、《杀手与太》等几部带有实录风格的黑帮电影,因此得到制作人俊藤浩滋的举荐。当年在黑市与帮派分子多有接触,深作深谙这群边缘人物侠义和无耻的矛盾特性。他全然摒弃任侠片正邪二元对立的浪漫设定,通过画外音、提示字幕、手提摄影、报刊摘编等纪录片的拍摄手法,营造出别具一格的距离感和现实感。这种虽然充斥暴力却并非歌功颂德的新式黑帮片,受到了民众的广泛欢迎,甚至剧中的原型也参与到掌故的辩论中来。如剧中安排主角广能昌三(美能幸三)和明石组(山口组)干部结拜,美能即对此表示过异议。
山口组虽然未能在“无仁义系列”里占据主导地位,不过其现实中的精彩性却不容影人将视线移开片刻。说起来,他们与日本艺能界的渊源颇深。早在草创初期,组长山口春吉便在浪曲界大拓财路。至田冈一雄时代更是力捧歌姬美空云雀,而他还引发过殴打任侠片明星鹤田浩二的事件。此外,田冈神奇地奉行了我国伟大领袖“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方针,山口足兵分四路入侵神户周边县市,由西向东目标直指东京,继而成为成员超过一万的庞大组织。“无仁义系列”成功在前,影人纷纷将镜头对准这个现代的黑帮奇迹。以山口组扩张的事件为题材,东映先后拍出《实录外传、大阪电击作战》、《日本暴力列岛·京阪神杀手军团》、《山口组外传·九州进攻作战》等实录黑帮片,又以田冈一雄为原型拍摄了“山口组三代目系列”、“日本首领系列”等传记作品。前一个系列改编自田冈的自传,后一系列则将视角对准山口组壮大并四处扩张的“辉煌时期”。1964年以来,日本警方展开针对黑帮犯罪的“顶上作战”,将包括山口组在内的十个暴力团列为头号取缔对象。“日本首领系列”不仅描写了“顶上作战”时期黑帮间的斗争,还重现了田冈和警方周旋的经典对决,更提及了联系黑帮和政界的纽带式人物儿玉誉士夫(片中为大山喜久夫,内田朝雄饰演)。只不过,该系列未能站在足够客观的立场,通篇更像是歌功颂德的主流大片。毕竟田冈之子田冈满担任该系列的制作人,这与20年后风光无限的崩牙驹投资拍摄《濠江风云》颇有些相似,而他们的结局也相差无两。
1978年9月公映的《日本的首领·完结篇》中,佐仓一诚(即田冈一雄)最终成为日本黑帮霸主,风头无两,但现实中山口组的日子并不好过。就在“完结篇”上映的前两个月,内忧外患的山口组遭受了巨大的挫折。7月11日上午,从京都东映探班回来的田冈在当地一家名为“百拉米”的俱乐部小憩,结果遭到对立帮派松田组刺客的袭击。刺客鸣海清连开两枪,其中一发贯穿田冈头部。经过两个多月的调养,田冈奇迹般死里逃生。弱小却倔强的松田组因此付出7条人命的代价,鸣海清则暴尸山野,死状凄惨。这场“大阪战争”以山口组压倒性的胜利而告终。自古以来,话语权从来掌握在胜利者手中,在史上首次黑帮记者招待会上,山口组若头(副统领,通常为下任组长最有力的人选)山本健一宣读了一份词藻极为华丽的公告,文中痛陈松田组的罪恶,并出于“社会责任”的考虑单方面宣布停战。次年,田冈满担当制作人,由“日本首领系列”的导演中岛贞夫再次操刀,拍摄了名为《总长之首》的实录影片。因《无仁义之战》声名鹊起的菅原文太饰演主角八代顺二,其原型正是鸣海清。影片没有因山口组的背景将其恶意丑化,而是向观众呈现一个充满人情味的黑帮小人物。这既迎合日本国民对悲剧英雄的同情心理,也算是对一腔热血却遭到背叛的鸣海清诚心诚意的凭吊。直到进入90年代,鸣海清的故事仍不断搬上银幕。王者的光芒下,落难英雄同样令人无法忘记。一同被铭记的还有松田组,以小搏大的情节自此在黑帮片中反复呈现。例如三池崇史的《鬼哭》,就更为夸张地讲述了一个三人帮派对抗上万人大组织的悲情黑帮故事。
80年代以降
1981年,田冈王朝落幕。业已成为实录黑帮片专业户的中岛贞夫拍摄了《制霸》,为这位叱咤风云的黑道帝王奉上最后的祭奠。此时的山口组,真正进入风雨飘摇的时期。尾随田冈一雄的脚步,下任组长最有力人选山本健一病死狱中。围绕第四代组长的宝座,山本广和竹中正久展开激烈争夺。在田冈的遗孀文子的主持下,竹中成功践祚。山本广恼羞成怒,带走山口组超过一半的成员,另起炉灶成立了一和会,“山一抗争”自此拉开序幕。开篇提到,“1·26事件”将这场骨肉之战推向高潮,在山口组残酷打击及菱形代纹的掩映之下,原本人数占优的一和会不断萎缩,一度到了只有200多人的地步。最终,经关东另一大帮派稻川会斡旋,山本广登门谢罪,承诺解散一和会,长达四年的抗争才落下帷幕。
“山一抗争”不仅改变了山口组的内部格局,同时对实录黑帮片也产生诸多影响。首先,它提供了更多噱头和创意。抗争期间,曾有两个下层黑帮分子突发奇想,决定模仿神风特攻队的自杀式袭击,驾驶卡车冲击对方事务所。这一幕分别被北野武和三池崇史用在《3-4×10月》和《荒魂》的结尾;另有一组人马伪装成快递公司送货员,在敲开对手公寓大门后举枪乱射。这一幕原田真人在《顽强·诞生篇》开场即有所借鉴。以上的创意尚不足为奇,竹中正久的弟弟竹中正则堪称黑社会中最出色的编剧之一。为了从海外购买大批军火,竹中组下属的娱乐公司对外宣布将邀请迈克·杰克逊来日演出,后以违约的名义向海外支付巨额违约金,借此将军火款项转移。只可惜警方技高一筹,竹中组的计划终告破产。
第二,提供更新的故事素材。在“山一抗争”之后,以该事件为题材的实录影片接连推出。中岛贞夫立志为山口组立传,于90年代初推出《激战1750天》。村上和彦与岛津胜分别于2002年拍摄了《实录·史上最大抗争·四代目继承》和《实录·史上最大抗争·义决状2》。抗争末期,竹中正找来几名死士,持枪向山本广的住所发起冲击,为达目的他们不惜枪伤警察。这一事件于2005年被三池崇史的师弟辻裕之拍成OV电影,名为《武斗派极道史·竹中组·组长府邸袭击事件》。此外,一心报仇却在抗争之后遭到不公平待遇的竹中组,则由竹中正担当监制,延请辻裕之执导了三部由作家沟口敦的同名原著改编的实录传记黑帮片《竹中正久 狂乱的狮子》。新生代黑帮片演员小泽仁志出任主角,再现了这位短命的武斗派组长跌宕的一生。
第三,促成实录黑帮片新的分支产生。在传统的黑帮影片中,男性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女性往往沦为悲情的附庸,《仁义的墓场》的男女主角堪称这种设定的极致。而在“山一抗争”期间,田冈文子以其柔弱的臂膀支撑起充满血光的男性世界,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仍不放弃。她的表现让心怀偏见的世人颇多慨叹。在抗争初期,身为作家的家田庄子便将目光对准这群静默在男人背后的极道女性,她的采访对象多达27人,其中尤以田冈文子为主要蓝本,最终完成名为《极道之妻》的小说。小说在发表的次年即被五社英雄搬上银幕,截至2005年总共拍摄了15部,与任侠时代的《绯牡丹博徒》系列遥相呼应。作为新颖的女性黑帮片,《极道之妻》受到广泛的追捧,由此也引出一批跟风之作,如拍成系列的《首领的女人》、《极妻仁侠者》、《修罗之妻》等。
“山一抗争”之后,山口组乃至整个黑社会面临巨大的变革。由于警方的打击日益坚决,他们被迫采取谈判等方式解决争端,资金来源也慢慢转为地下或合法的实业。一和会的一位干部曾经评价,“所谓第四代组长之争,实际就是传统暴力型和现代智能型的竞争”。文子虽然选择武斗派的代表竹中正久,结局却是较一和会更为智能型的渡边芳则继承了山口组组长的位置。沟口敦指出,日本黑帮的架构是对天皇体制的映射。换句话说,日本黑帮上下级之间实际上恰为天皇和武士般绝对服从的封建父子关系,人情和义理构成极道人物最基本的行事准则。但从第五代山口组开始,组内父子关系愈加淡薄,每月上缴的巨额纳金决定一切。及至第六代时,更有许多头目因为承担不起纳金而被扫地出门。因此,特别是在1991年《暴对法》施行后,一部分日本黑帮电影呈现出鲜明的商战色彩,黑帮分子不再手持长刀厮杀,而是坐在宽大的老板桌后面指点江山,运筹帷幄。比较典型的为竹内力主演的《难波金融传·南之帝王》系列。
与黑帮的转变相似,随着大片厂体制的衰败和录影带市场的崛起,OV电影成为新兴的观影模式。更多的小成本黑帮影片直接投放录影带市场,而这也成为诸多新晋导演的成名之地。继先行者三池崇史、望月六郎之后,近几年辻裕之、渡边武、宮坂武志、横井健司等亦凭借黑帮片崭露头角。在题材和情节方面,除了商战类型外,描写平成之前大小抗争的实录片继续涌现;与山口组关联的小人物,如藤田五郎(《人斩五郎》)、夜樱银次(《实录·夜樱银次》)、山之内幸夫(《恋·极道》)、天藤湘子(《极道之月》)的故事相继得到挖掘。与此同时还出现一些带有时代色彩的改良任侠片,如竹内力主演的《仁义》和《平成残侠传》两个系列,这或许可以看作是对当代拜金黑帮的嘲讽。由于抗争的规模和数目减少,部分影人在炒冷饭之外还拍出《全金属暴徒》、《超极道》、《极道宇宙战争》这类的多元素混搭作品,从中不难感知影人及观众对雷同题材的审美疲劳。当黑帮抛弃仁义转而拜金时,这群具有传奇色彩的现代武士也开始黯淡无光。不过对于普通民众来说,倒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尾声
本文既以北野武的《大佬》开始,还是该用此片作结,以为呼应。在《大佬》的结尾,四五辆黑色高级轿车驶到汽车旅馆门前,十数名手持冲锋枪的黑手党一字排开,将慨然赴死的山本(北野武饰)打至稀烂。这一情节或来自于山口组内另一起影响深远的事件:话说1996年7月10日,山口组系中野会会长中野太郎在自家附近的理发馆里剃头,这时两辆高级轿车停在门口,车上下来六七个人对着屋内一通乱射,中野的保镖也拔枪还击。一时间枪声大作,喊叫不断。巨大的声响惊动了附近的居民,某公凭窗眺望,击掌慨叹:“牛逼啊!拍电影呢这是?!”
有时候,现实的确比电影更精彩。
5 ) 《大佬》--北野武
你大佬就是你大佬。北野武饰演的山本是全片最突出的卖点,面瘫配墨镜,沉默寡言,深藏不露,冷静克制,动作枪法步调快准狠。电影没有过多波澜起伏的戏剧性,没有过多冗余的铺垫,节奏轻简,对反派刻画得很省事,有点愣头青,可以说除山本,其他人物都不够透,乏善可陈,或者说都是为山本这个形象服务的。
帮派之间的对战,花冈家族败于久松家族,山本和坂田两兄弟因为价值选择不同而分道扬镳。前者改名坂本前来美国寻同父异母的弟弟阿健重新开始,后者加入敌对阵营,护底下弟兄性命。加藤自杀寻求小东京白濑入伙,没想反倒加速帮派覆死。坂田割手指投降,最后落下切腹表忠心的下场。阿健本是个街头贩毒的混混,大哥罩着风光一把,却客死街头。混黑社会的,命不由己,没有安全牌,胆小怯懦不被待见,勇敢冷酷也会踩坑。思维简单的Denny最后得以幸存,在山本精密的策划下,一场“杀兄弟”戏码迷住黑帮头目的眼。背上连敌人都瞧不起的恶名,在机关枪的扫射中倒下,成就更大的义。
电影想要展现黑帮手足或者武士道精神,断指切腹,射脑门,或者直面机关枪,这些人都自以为是的带着光荣和尊严。但情义也好,信仰也罢,都比较克制冷静,或者说更多的被山本的英雄个性所淹没。
镜头语言丰富了整个剧情,呈现人物意识流从而推动剧情的走向,中景非常多,近景和特写镜头让整个人物内心活动得以呈现,配合久石让的音乐,有一种人间宿命的感觉。没有宏大的场面调度,血腥暴力镜头来得短平快,对于剧情来说是果断的直接的,但本身看点不多,情感张力不足,但困在静之下,反倒有其本身的特色,展现日本克己复礼的一面,没有酣畅淋漓的劲儿,情感流动是抑制的深沉的。
有人喜欢北野武的电影,说其极致暴力下隐藏着极致的温柔,这只是一句文艺的不会出错的话。电影中我感受到的,凶神恶煞的脸下展现的温柔,是一种自我抚慰,是个人信仰的一部分。
6 ) Deadly Triangle
·补发去年12月的渣观感
·这不是影评,这只是对人物的过度诠释
·极度主观,不认同请点叉,LZ不接受任何较真行为
-------以下正文-------
北野武的《大佬》。最有趣的是山本、加藤和白濑互为因果的死亡连环——我这么说绝不只是因为MK。
加藤是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忠诚本该是种内敛自守的情感,加藤的忠诚倒有些反客为主了,以致在他的臆想中,作为尽忠对象的“山本”被赋予了某种超越其本体的意义。具体而言就是山本找个女人,加藤也要哀叹一番“大哥竟然被这样的婊子抢走”——山本自然有权喜欢随便哪个女人,加藤臆想中的“大哥”却不能如此没品。之后的“白濑事件”亦是如此,既然自己死心塌地追随“大哥”,于是“大哥”也必须值得白濑如此追随——怎么可能不呢?为了证明这一点,加藤信心十足地留下一句“大哥就拜托你了”,扳机扣下,血溅五步。
观者多将之后山本组织的覆灭归于白濑的蛮勇无谋,我以为白濑若果是这样一个货色,只怕早已死无葬身之地,何来机会祸害山本?导火线只怕还是加藤的死。理论上,这种赌命的把戏对一个正常的“经济人”起不到任何要挟作用,偏偏在充满敌意的白濑身上灵验了。可叹的是,此事的“受益人”山本起初吃了闭门羹时,其反应却不过是“当然了”、“走吧”,又何曾有一点在意。于是了然——山本从未看好与白濑的合作,条件之苛刻、态度之唐突,无非是想走个过场敷衍一下弟弟的异想天开。整件事情只有加藤认了真,留下两个素昧平生之人,来不及动刀兵便不得不匆匆泯了恩仇,对这个结果却没有谁开心得起来。
对山本而言,肝胆相照的加藤怀着一厢情愿的热忱“死得其所”,换来个不认识也从来不想要的白濑,如同在母亲染血的尸身上降临的不吉婴儿——个中滋味怎一个憋屈了得。白濑则实在是被卷进来的。当他朝着面目冷峻的山本伸出手,我头脑中刹那浮现的竟是《卡拉马佐夫兄弟》中卡捷琳娜收了五千卢布、在米卡面前跪下去的情景。早就觉得,能中了加藤这招的,也必不是个正常的“经济人”。或许正如他自白一般,一个旧式的Yakuza,为着潜藏在血管里的一丁点矜持,可以带着倨傲屈膝、带着恨意卖命,以此作为挑衅和报复。山本对此未必不是心知肚明,离群索居的时间越来越多,始终对白濑抱持着耐人寻味的冷漠与抵触;白濑则回应以麻木迟钝与无动于衷,对组织势力的扩张则表现出病态的亢奋和投入。所以后来以卵击石的“愚行”又有何意外,这本来就在白濑的计划内呀。加藤靠赌命赢了白濑,白濑又何尝不是在和山本赌命?只可怜一众不明真相的部下,平白当了牺牲品。
-------------------------------only about shirase-------------------------------
白濑“投诚”的一幕,在持续时间颇不短的镜头中,山本始终没有碰一下白濑伸出的手,白濑也始终没有把手放下。怒火在墨镜的掩盖下也变得冰冷。
山本唯一一次没有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对白濑大发雷霆,叫他不要再抽那支雪茄。白濑以一种无所谓的态度放下雪茄,山本刚离开就又以无所谓的态度拿了起来。也许是巧合——在这一幕之前,白濑对山本提到了死去的加藤。
白濑给部下们分发他的自杀药,说到“没有痛苦”时,几乎带着一种恶作剧般的笑容。然后意味深长地对山本强调“你我就不需要了吧?”这是最明显的一次挑衅。无论表象上如何顺从,这个人的本性始终是狠戾的。
白濑看到自己派去的杀手的头颅被示威式地展示在廊柱上。那一瞬间的表情变化确实是"If I have to die"和"so be it"的最好注解。说到底,加藤无心地把他逼上了死路,他则有预谋地策划了一场盛大的同归于尽。
7 ) 男人的友情是种特写——[大佬]
如果一个男人把与自己关系最密切的同性朋友称作“兄弟”的话,别怀疑,假设哪天真的有需要,他绝对会做出类似于“两肋插刀”这样的举动。在我眼里,“兄弟”是天然带着股不管不顾、甚至还有些煞气但同时又分明是亲密无间、却容不下暧昧的词。
所以,关于北野武的这部[brother],相较“大佬”这种明显港化的翻译,我更愿意它被叫作“兄弟”。
这是很明显的北野武式故事,流淌着北野武的血液,一切看来都是一脉相承的。同样有理想化的一面,有种一相情愿,但你会很乐意把这些瑕疵忽略不计,因为在我看来,没道理能为这群人的来来往往时刻揪心的同时,还非得要挑剔地找那一点点小毛病。这样不是在看电影,而是冷冰冰的分析。这样的分析不适用北野武,可以一脚踢开。
从93年开始,我就觉得北野武这个男人在变本加厉控诉着生命。曾经看到过这样一段话——这个世界上对于生命有两种态度的人,一种是热爱,一种是憎恶,而北野武显然属于后者。有很多的导演,虽然他们时时是悲观甚至绝望的,但出发点却是太过热爱生命、热爱人类;然而北野武,他对于生命的态度却是充满了不信任、厌烦、憎恨的。这种反感直接导致了他电影里无常出现的突兀暴力,所以北野武的暴力美学与吴宇森的暴力美学并不能同日而语,前者有一个更坚实的基础打在那里,而决非后者的形式美学至上。
然而[大佬]虽不是北野武出类拔萃的作品,但之中对男人友情的描摹却超过了其他作品([坏孩子的天空]诚然也是友谊第一,但这只在两个人之中体现,却不是[大佬]这样的群体性了)。在加藤去找白濑时,有这么一句相当动情的话:为了我大哥,我可以连命也不要。白濑不信,把枪递给他,却不料加藤毫不犹豫举起来,微笑着再说了句:大哥就拜托你了。一声枪响,我被那爆炸开涂上墙头的颜色震惊住了,下一秒就热了眼眶。就那短短的时间里,我脑子里不断闪回的是加藤坐在车里咕哝着说山本“不知道大哥是什么眼光”的神情,还有与人打篮球时那种无赖样,可是转眼他就成了一堆尸骨。灵台前,曾经与他嬉笑怒骂的人、不管是同样肤色、或者言语从来不通的人,在试图把枪对准白濑的时候却又被按捺住。
虽然键才是山本的弟弟,但我始终觉得,倒是山本与Denny之间的情感更为牢靠。作为头目的山本,大概身边只会有Denny一个人,会仍和从前一样轻松地与他开玩笑(并且是用英语),会告诫他不准再出老千,会把他只当作一个男人来对待而不是老大。尽管这两个人的开端同样是血流成河损失惨重,但Denny一只眼睛的受伤最终却能换来一条命,恐怕是他自己都没想到的。这个脑子似乎少根筋的家伙,他当然不知道山本揪他出来放空几枪只是为了造成他被谋杀的假象,就好比当他坐在车上以为山本留给他的那个破袋子里只是无用的几件衣服一样。但其实,等他打开来,才发现那是成捆的钱。
男人间的友情,有时你都不知道是何时成型的怎样一个基础,但却已经牢牢地树立在那里,坚不可摧。哪怕是一命换一命这种天大的招摇,在他们眼里都不过是轻快的几句话。所以加藤死了,所以山本挽救了Denny。甚至没有矫情的生离死别或情深意切的言语。山本给denny留了张字条,然而就是那临终的笔迹都不过是再简单不过的了。欠你的60块钱,连本带利还给你。Denny还能怎样?除了笑着流泪然后口口声声骂着“shit”和“fuck u”。
比起男人间肋骨叠加起来般的关系,女人的位置在电影里总会显得尴尬。无论是[奏鸣曲]还是[大佬],女性在其中有时更多起到一种点缀而不是必需的作用。女人的出现既丝毫不会影响到兄弟之间的感情,但也不会带来更多亮色,这是北野武不同于其他导演之处。“兄弟是手足,女人如衣服”的理论虽然不是登堂入室的明白论调,但实际却是确实存在的。以至于我会产生北野武安排女角不过是代表男性的另一象征——对于好色的满足而已这种观念。
我就这样被打动了。非常纯粹。北野武的镜头前从来没有多余的废话和肢体表现,他的冷静,暴躁,简约,连同妖艳的死亡一起端到你面前,还有久石让一贯水准下的产物,都是凭空渲染的刺目布局,除了措手不及和某种预感下产生的莫名悲哀,你又有什么可说呢?
文艺黑帮片,典范!
无兄弟无大佬。黑帮儒家,在这里日本人把它极端了,堪比当今天朝人的尔虞我诈、见风使舵、明哲保身,非常暗黑。北野武的镜头前没有多余的废话,他的冷静,暴躁,简约,连同妖艳的死亡一起端到你面前。8.4
一部标准的北野武风格电影,一切北野武的元素都齐了。剧情本身就非常精彩,电影手法也十分高超与成熟,长短镜头切换场景布置与安排音乐与音效的配合,都达到了相当优秀的级别。另外北野武本人亲自诠释的他心中的这个日本大佬形象,也表现得淋漓尽致,深不可测,回味无穷。可以说这是一部演员表演和电影拍摄本身都十分高级的好作品。
北野武的标准化暴力戏,自我探讨的迷茫期前最后一部集齐标签的命题作文——虽然命这个题的是他自己。另外,这部的制式太奇怪了,到底是用什么拍的。几乎都是由固定机位组成的暴力镜头还能这样出奇的干净利落,他的角度到底是怎么挑的……几段黑帮传说的套用。
北野武半僵的笑,太适合诠释电影的风格。对一些人,可以鄙薄到极致,对一些人,又能在笑里挖到非同小可的眷顾,通篇既冷酷又可爱。一将功成万骨枯,黑帮生涯起起落落,干脆快意,血腥得不知身在何方,什么都不好徒留似的。话说,那时的加藤雅也还挺有范儿。@资料馆,枪声大作,都像打在耳边般惊骇。
#资料馆#日本极道在美国支部的发展、壮大、内外纷争到消亡,保全与我并肩的brother直到最后,北野武以静制动、视死如归的范儿真的酷,寺岛进也太性感了吧!爱上了(联想到《魔幻时刻》里他类似的老二角色又泪中带笑)。镜头语言非常干脆凌厉,带着冷幽默的节奏感,两处斜角归正的画面也别有趣味。(想了下北野桑在美国的兄弟是谁,大概可以找比尔·默瑞来演。)
快速崛起快速陨落得好似斯科塞斯的故事,但搞垮他们的是一种难以言状的日本式空虚,忠君之道也像是空虚,寺岛进对北野武的爱太微妙,像空虚烂命抓住稻草。搞不过意大利帮的悲情结局是实事求是的现实。北野武魅力大,自恋得起
开膛破肚脑浆四溢血流成河,江湖路上少不了的遭遇在此一应俱全,北野武讲义气念旧情挺幽默又出手不凡的酷毙大佬形象够经典,讲的还是黑帮不归路的故事,别致精巧的构思,舒缓伤感的配乐,内敛深邃的人物,有种沉淀而残酷的美感,充满余味,超越生死的兄弟情挺动人,最后有被豪斯小弟的神爆发给惊喜到。
纯粹男人的电影!用鲜血谱写武士道精神。安静的叙述暴力,暴力使人安静,强烈的对比,实在是绝!北野武,他冷漠的微笑,木讷的射击,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完事,然后在淡然的离开。这一切,都让你仰望。兄弟,讲的是忠诚与情义,所以生与死对于北野武的世界只不过是一瞬间的功夫,两种不同的状态罢了!
北野武式暴力到极致的一种美学,简单利落决绝浪漫狠酷,无需多加考虑就是干。从跑路美国到再度崛起,辜负了日本黑帮手下的情,收获了街头混混大老黑的心。兄弟不论里外,义气看寺岛进,有型看《那年夏天,宁静的海》的真木藏人,还有久石让宿命般的配乐。资料馆胶片版,散场时好像在小西天牌楼看见了宁浩导演去开自己的车离去。
最好的北野武!黑帮火并那场戏把我震了,还有死尸拼成的那个“死”,说切腹就切腹说断指就断指说自杀就自杀一点都不含糊
两星半。可能是北野武黑帮片里最不喜欢的一部了吧,很多情节都有《奏鸣曲》的影子,“岛国黑帮片总把人描绘的跟智障一样”这一点在本片中体现的尤为淋漓尽致,掏枪动作都慢到不行,杜琪峰看了想打人。如果只剩暴力血腥的场面那我看昆汀就够了啊,兄弟情义以及那种闷骚文艺范又远不及《奏鸣曲》打动我。
让一个黑鬼看到了什么叫人格魅力,不过没学会,老二对大佬深深爱恋的心情,北野武让一群西方鬼了解什么叫 真正的黑帮 ,最后有几个死在了义气之下,一堆死在了汗颜之下,不过你还是别诠释日本精神了,保留点小骄傲是好的,你们日本还真是深不可测啊,你在嘲笑他们吗,北野武先森?
十年时间,一套班底,一个模式,从斗狠发迹到衰落。原来的小跟班长成了极恶非道里那半秃顶胖子,花火里的外星人就那么搏命了,北野武自己一成未变,极道调味都保持一致。黑手党及美国,有模仿教父又不逮的嫌疑。虽然情节乏味,人物诠释却当真好,加藤雅也的演出颇具亮点,大佬的女人显见癫狂,主配皆佳
悲剧的底色,没有所谓逃亡异国之后,重整旗鼓反杀回来的振奋人心的英雄故事,而是横尸异国的悲凉结局。加藤自杀的情节深入人心,为了保护和成就自己的大哥,没有二话,从容得仿佛吃饭一般举枪自尽,成功塑造一个有情有义的影史角色。
昨天下楼去吃生烫牛肉粉,顺便去买了个面窝。排队时看见炸面窝的师傅手一抖,那刚刚滚入热油的面团在有意和无意之间居然散开了,然后历经千万亿次劫难之后那散开的面团居然又聚合在了一起,组成了一个方不方圆不圆凹凸不平独化于玄冥的怪面窝。我当时就极为欣赏,简直到了垂涎三尺的地步。正巧前面的顾客嘴一瘪:“这还怎么吃啊?”我在后面大叫一声“给我!”果然,一口咬下去,居然比刻意炸出来的枯面窝还要焦脆。噫,北野武怕也是那个在枯禅圈子里出油锅而不染的怪面窝。你说他叫暴力美学,那我也只好把嘴一瘪“这还怎么吃啊?”
最后那重复了一遍又一遍的f*ck和sh*t以及其中微妙的情感变化,真是令人印象深刻。
深不可测,无法捉摸,有时候你分不清他究竟为什么而死,又为什么而活。难以名状,不可言说,有时候你看不懂他到底为什么痛苦,又为什么快乐。在他的凶悍背后,潜藏着某种顽皮的天真。在他的冷冽当中,压抑着某种固执的热忱。如果可以选择,北野武饰演的大哥,会是我最敬畏,也最渴望成为的那种人。在久石让忧郁而柔美的钢琴声中,一个凶狠而深情的黑道头目,在落日的余晖下悄然死去,豪迈而凄美。本片实际上是对日本黑道文化的祭奠。那是一种低沉、隐晦的文化,不论爱憎,他们会用一种沉默而极端的方式来表达,或许是赌博,或许是子弹,那是一份无需言说的情感,更是一种天真的无畏心。山本的后背纹着一尊菩萨,菩萨在纹身中象征戒律与慈悲,似乎也揭示有原则重情义的人,在如今的黑道中,注定无法存活。北野武特有的冷峻美感,很美,甚至美的有些残忍。
2020/2/13;北野武哲学核心,やくざ精神:情谊、至美(暴力)为最上,金钱、生命为至轻,且由于暴力—游戏已涵盖一切,生命除了向着死的终点(自己与他者的,分类不睿智、不含糊)前进之外别无他求。相较之下,任何其它一种哲学都显得软弱。它强大到艺术家本人未必能够遵循。这种生命是不以艺术为中心的艺术,是为了生活而生活——为了艺术而艺术的唯一可能。这是完全贵族的,但又与艺术无关,因此除了服装、做派、性格之外,都是些平常的音乐和画面。但有时画面倾斜;有时突然失去意义,在平常的现实中茫然迷失以至无需思考的永恒(用血,用血),因此北野武的痛总是那么轻,不像痛似的,快乐也那么纯,全然不似快乐。这日本人的形象早就不是日本人了,甚至不是やくざ;只属于北野武的梦罢,并十分真实。艺术的最高境界或许如此。
8/10。谦逊地承受冤苦,然后有一天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爆发,不计后果,这就是北野武式的角色反应。直接呈现结果的死尸遍地、打断鼻梁如切瓜般的音效、通过老练剪辑和画外空间的暴力联想,刺激感官又不失舒缓伤感的精神内核。出老千、打球玩闹让人感到暴雨临前的广阔宁静,死亡只是一场近乎无谓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