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我暂时决定不为Jane担心了,毕竟她已经死了
一直觉得Jane的作品一成不变,人物设置差不多,剧情差不多,地方差不多~我看过一个视频感叹如今的信息时代,说一份纽约时报的信息量超过了Jane时代一个英国庄园中的人一辈子接受的信息量。难为Jane了,她本身就生活在几乎一成不变的环境中。
特别是在了解了Jane自己的“婚姻史”之后,我更是开始把她当做一个抗争而输给现实的人,只能把美好的幻想赋给小说中人物,这种人经常把作品看得和命一样——这也是我尊重她作品的原因。
后来我看电影时已经摆脱不了Jane那孤独的脸了。就比如mansfield电影开始,小Fanny在庄园的小房间里哭,突然来了个天使一样的男孩逗她开心、给她大堆纸写好多东西——是个人都能看出来,男孩这些作风是Jane虚构出来的。仿佛是她从小到大一直都在独自哭泣,想在作品中给自己的投射(也就是那个和Jane关系暧昧不清的女主)一丝慰藉。再就是,每次都是个HappyEnding!我真是受不了了,每次看到最后男女主终于走到一起时,我总在想象Jane写下这幕时如何悲叹自己的命运……
99版的Mansfield Park,我从Fanny突然回到家的那一刻开始喜欢。
突然发现这部作品里有好多和以前不一样的地方。Jane的想法好像在变。她开始看透好多东西。
尤其明显的是导演故意玩弄的两句台词:
It could have all turned out differently.
But it didn't.
还有我第一次在她的电影里听到这样的话:
man doesn't die for love out of stage
她意识到自己对戏剧的热爱不会给她的一生带来什么戏剧性,终是把少女时代那种非现实的憧憬埋到了最心底。
在这类台词下看得出她一种释然——于是我开始相信,我不必老觉得她可怜了,她写HappyEnding时说不定只是会心一笑(至少她看破了红尘后人还是阳光的,像个菩萨似的施恩于小说中的人物)。
再者就是,Jane的眼光好像变得历史性了。电影开始的两个母亲,到Fanny,再到电影末尾出来个长大的妹妹。一种“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感觉油然而生啊。一切过去的阴霾,都因为有新一代人的希望而不能永远霸占我们的上空。说说这两个老女人吧。看到Fanny的妈妈,一个只为爱结婚的美丽女人,尤其这部戏里和她姐妹是一个演员,可以看见她为了爱被现实折腾地尽显沧桑,美丽只在蜡黄色的脸皮下偶尔放出点光芒;另一个在庄园里懒洋洋地坐着无所事事。我想说这两人都是悲剧啊。这两个女人的命运虽然在电影开始前就定下,但她们的戏在我看来是这电影里最出彩的,这两个人把Jane想说的都说了。现实的无奈,无聊的快乐或清醒的痛苦。Jane选择了终身不嫁拿写作养活自己。
说到选择,发现Mansfield作品中的女主角虽然还是以前那么模范,有主见,但她显得比以前作品中的女主迷茫些——尤其是她一度答应了嫁给Henry,我无法想象这种傻事发生在Elisabeth和Elenor身上。
还有比较震撼的就是Fanny毅然离开庄园,选择回家寻找慰藉,但回家屁慰藉都没有寻找到,“现实”两个字向她直接杀杀过来,带着家里随处可见的四害、慵懒的以前代表着“爱情”父亲、母亲疲惫的脸见到女儿一点母爱没有而是担心Fanny住下带来的不便、哇哇乱叫的孩子等等。Fanny能不哭么。不过后来,Henry来吃饭显脏时,Fanny在一边自嘲式地偷笑,真是太有趣味性了(这段Henry还是很可爱的,孽缘啊)。这些场景我都不曾见过。
另外,她貌似已经在思考自己得不到的爱的婚姻之外的东西。故事开始变得有些阴暗,甚至有时代大背景埋在下面(这里的黑奴解放运动),但电影里挖太浅啦,和南方北方怎么比啊~
总之呢,看了mansfield park,仔细想想之后,Jane也成长了,我不要再为她担心了,多看看她都像了些什么吧。
PS
一成不变的人物设置包括:
一位女性意识觉醒,有决断力的女子(基本所有女主)
一位稍显古板的正人君子(Darcy,Branden)
一个终无好下场的浪荡帅哥(不用介绍了)
一个在婚姻上屈服于金钱的美丽女性(Charlotte,Maria)
一个受过高等教育但心肠稍微蛇蝎的美丽女性(Bingley妹妹,SS里的Fanny,女Crawford)
很尴尬地承认原著我一部都没看过,好像没有资格谈论她是不是>_<
2 ) 太扯了!
这部戏我看了以后心里挺堵的。说白了吧,原著的意思让电影毁得差不多了。
倒是萨义德处心积虑阐述的帝国主义奴役殖民地的理论它接受了个十足十。
喜欢奥斯汀的人都知道,范妮是她笔下所有女主人公中最柔弱最不起眼一个,在书的前半本,范妮的形象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坐在角落的表妹。范妮身体虚弱,性格内向,羞涩,逆来顺受。。。哪里是电影里那个彪悍女的样子。到了后半本,范妮开始被注意,注意,是“被注意”,范妮其实还是那个范妮,只是因为两个姐姐离开家了,她被重新发现了。范妮总是被动的,不管内在美还是外在美,都是不张扬的。
范妮的可敬可爱在于始终坚守内心的道德准则,不被诱惑;坚定的去爱,哪怕得不到回应。范妮高贵的是心灵,她不可能身处那样的家庭地位,社会地位还去激烈的反抗什么。曼斯菲尔德对她来说是家,那里美好的自然风光是她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姨夫一家就算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也是家人,甚至比父母更亲。所以说什么范妮要打破禁锢,逃离曼斯菲尔德这个大鸟笼,要解放黑奴,认为姨夫给自己介绍对象是要卖掉自己,暴风雨夜打马狂奔发泄不满。。。纯属扯淡!
奥斯汀不过想塑造一个道德完善的淑女,她从不强调自己的存在,只是默默的坐在我们身边,用最不露声色的方式给我们安慰和鼓励。
所以如果导演真的想讲一个女性觉醒进而奋力反抗的故事,我请他先脱下奥斯汀原著改编的外套。把这类故事留到妇女大解放,红色大革命的时候去讲!
3 ) 挠墙的片啊……
看完了,我墙也花了.
我看不下去05版的P&P,但我看完了这一部。
我想是因为在所有的六部小说里,我最不喜欢的就是<曼斯菲尔德庄园>,所以再怎么改得面目全非都不会太心疼。原著里我总觉得芬妮和艾德蒙的满口大道德简直伪善得令人发指。但是出于对奥斯汀的喜爱,这部原著小说我好歹在七年中的不同时期老老实实地看了三遍。每一回我都对芬妮和亨利“圣母与浪子”组合的未能配对成功婉惜不已,因为这两位要处得好,那样这个世界上就多了一个有原则但不刻板的女人和一个浪子回头心智健全的雄性。以及,原著中的托马斯爵士我倒认为是全书中唯一可爱的人物,他虽然专制守旧但也公正权威清醒理智。看吧,在这部改编里,我看到了什么啊……囧~~~~~~~~~~~~~
童年时代的芬妮那双滴溜乱转的大眼睛就让我有了不祥的预感,而事实证明我的预感是很准确的。芬妮进入伯特伦家的第一个镜头是一个仰拍,芬妮和姨妈的身高看上去是一样的,嗯,这就是幻灭的开始啊啊啊~~
亲爱的芬妮同学本该是棵寄人篱下的可怜小白菜,腹中纵使油锅般地沸腾脸上也是纹丝不乱低眉顺眼。您看吧,穿越了穿越了,女主角们纷纷穿越了。Jesus!!她,读书写作雄辩滔滔;她,深夜骑着马儿雨中狂飚;她,拥有舒适的物质生活心中牵挂的却是受奴役压迫的黑人同胞;她,她,她就差挥舞着自由平等解放人类的大旗大喊FREEDOM~~~~同志们,出身寒微但自尊自强的简爱穿越了,聪明自信活泼好强的伊丽莎白穿越了,谁说女儿不如男的地主小姐谢利穿越了,Becoming Jane里那个文学女青年居然也穿越了……好热闹啊……看,穿得我HLL地囧到了……
这本书里如果非要找个HC的对象应该是亨利•克劳福德吧?照书里描写的,橄榄色的皮肤,中等个头,算不上漂亮但举止潇洒,喜欢运动,属于耐看的花花公子型。这里面是什么啊,明明就是个水滑滑的油耗子嘛。还点烟花放鸽子,那一刻我直感觉后面要是出现什么床戏之类的我也不奇怪了。天啊,我卑微的心愿真的实现了!还是露点的,囧啊,我太不CJ了……
年轻人们排剧的情节是书里的重头戏,从中可以看出他们纠结复杂的情感关系和微妙的人物性格,非常精彩,这一类的描写使得《曼斯菲尔德庄园》几乎成为奥斯汀小说里最为精密复杂的一部。这种波澜不惊但风云暗涌的笔触是奥斯汀的精髓啊精髓,在这里却轻轻一笔带过。好玩的是玛丽找芬妮帮她对台词那段,玛丽嘴角含春,手在芬妮身上无比暧昧地摸啊摸啊的,还有,后面芬妮在汤姆床边找到的那本速写册子里,一个黑奴跪在衣衫不整的托马斯爵士身前,还靠那么近……呃……这暗示了什么咩?(捂脸,看,我又不CJ了)在片子结束后,我查了下导演的其他作品,哦,《夜幕低垂》啊,我仰天大笑三声……谁?谁敢说我不CJ?
其实,我只想说:你们要拍古装青春偶像剧,可以不扛奥斯汀的名头么?如果,如果你们一定要这样,可以找个看上去比较耐死的女主角么?囧TZ……
4 ) 失望至极
好吧我先原谅女主角BH的身材和眼角遮不住的皱纹,再原谅她脱离原著住胆小低调的性格,再原谅男主角迷茫的感情,再再原谅掉配角们毫无个性的演出。小说原著篇幅宏伟,短短110分钟无法再现原始情景是可以原谅的。Henry折腾了个烟花鸽子在fanny家门口也就罢了,fanny对henry说yes那段简直不可原谅!!!看到这里就完全再看不下去了,大致的往后快进了一下,大致是玛丽安把亨利勾引私奔走的,于是就有了小说中的大团圆结局,要说小说中的结局本已经给人够仓促了。浪子亨利的形象一度在小说中得到改观,难道电影为了表达这一点就需要让芬妮对他说那个yes么????完完全全把奥斯汀的作品变成琼瑶剧了。这是最不可接受的一点!!!!!!
5 ) 英国的林妹妹,最终还是走出了大观园
《曼斯菲尔德庄园》有点象红楼梦,虽说房子小了点,人物少了点,但那种封闭小环境下表哥表妹的设定很相似,宝哥哥和林妹妹,也都能在书中找到相对应的存在。
女主角叫做芬妮,跟林妹妹一样,她小小年纪就背井离乡,住进了表亲家的豪宅。
林妹妹进贾府是因为母亲早逝,这芬妮父母双全的为啥要寄人篱下?这事,说来可就话长了:
芬妮的外婆生了三个女儿,大女儿嫁给托马斯爵士,住在豪华的曼斯菲尔德庄园。二女儿嫁给一个牧师,依附着姐姐生活。小女儿,也就是芬妮的母亲,为了爱情嫁给一个穷小子,生了一大堆孩子,生活每况愈下,最后,竟连最基本的体面都维持不住了。
大姐动了恻隐之心,就把小芬妮接过来照顾,一来替妹妹减轻负担,二来也帮自己找个陪伴,于是,林妹妹和宝哥哥就在曼斯菲尔德庄园中相会了。
芬妮从未见过这么漂亮的房子!初来乍到的她小心翼翼,不敢多说一句话,不敢多走一步路,唯恐露了怯被别人笑话。
事实证明芬妮是多虑了,这一家子有钱人并不是那么难以相处。大姨妈生了四个孩子:大表哥汤姆,游戏人间的花花公子,基本上不在家中。两个表姐,茱莉亚和玛利亚,也不是那种目空一切的富家千金。
至于二表哥埃德蒙,他对芬妮一见如故,从一开始就释放了自己最大的善意,他关心她,爱护她,就像一缕光,照亮了她晦暗的人生。(没错,这男主角也是大户人家的二儿子,跟咱们的宝二爷刚好对应)
花开花落,年复一年,时间过得飞快,不知不觉间芬妮就长成了一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开始为了终身大事而烦恼。
她和埃德蒙青梅竹马两情相悦,但他却并非芬妮的良配,为啥?因为二表哥没有钱!按照当时的英国法律,大表哥是爵士唯一的继承人,得到豪宅和全部家产,身为次子的埃德蒙一无所有,娶个富家女,才能继续过着上流社会的体面生活。
芬妮的情况和他类似,居移气养移体,现在的她,看起来就是一个标准的大家闺秀,偏偏又没有大家闺秀的丰厚嫁妆,高不成低不就的很是尴尬。最好的选择,就是赶紧找个金龟婿把自己嫁了。
两个没有收入的人,在一起后要靠什么生活?爱情又不能当饭吃,芬妮的爹娘就是个现成的反面教材。所以,姨夫姨母都没有亲上加亲的想法,而是张罗着给他们找对象(越有钱越好)。
以他们的社交圈来说,这个目标其实不难实现。看过简.奥斯汀的人都知道,那一场场的舞会,那些没完没了的下午茶,都是适婚青年展示自己的绝佳场所,很快,亨利和玛丽兄妹就自己送上门来(这下可好,英国的薛蟠和宝钗也出现了)。
玛丽看上了埃德蒙,亨利也对芬妮一见钟情,他们很有钱,更重要的是,他们一点也不介意跟一个没有钱的对象结婚。
如此佳偶自然受到了家长的热烈欢迎,向现实低头的埃德蒙,很快就和玛丽出双入对,面对亨利的追求,可怜的芬妮真是左右为难:拒绝吧,她也知道这是自己最好的机会。接受吧,她心里还是对二表哥念念不忘。
落在姨夫的眼里,就觉得这姑娘很有些不识抬举:锦衣玉食的把她养大,反而让她忘了自己的出身,为爱结婚什么的,是她一个穷姑娘该考虑的事吗?在儿媳妇的人选上,他还是更看好玛丽,在苦劝芬妮未果后,他一怒之下就将芬妮逐出了曼斯菲尔德庄园。
姨夫的想法很简单:读了太多的爱情小说,让芬妮变得不切实际,过于理想化,在外面吃点苦头,自然就知道了金钱的重要性。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芬妮回家以后确实很不适应,四面通风的陋室和举止粗俗的家人,都让她如坐针毡的度日如年。她不是不后悔的,但,嫁给不爱的人她一样会后悔,既然这样,她还不如跟随自己的本心。
芬妮和姨夫的角力,本来还要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直到有一方低头为止。但大表哥的病危,让埃德蒙突然有了上位的可能,激动之下,玛丽也渐渐露出了人性中不那么美好的一面。更要命的是,亨利和已婚的大表姐私奔了,用他的不靠谱,证明了芬妮的选择是多么的靠谱。
一片混乱中,姨夫又重新发现了芬妮的好,她的冷静,她的善良,她的温柔大方,在关键时刻总是能给他以莫大的安慰,原来,这才是儿媳妇的最佳人选。
意外的是,大表哥后来居然又痊愈了,玛丽真是枉做小人。守得云开见月明,几经波折,芬妮和埃德蒙的婚事终于水到渠成。
英国的林妹妹,最终还是走出了大观园,埃德蒙找了一份工作,钱不多,却足够养活自己和老婆孩子。回首前尘,芬妮真是感慨万千,荣华富贵终成过眼云烟,只有爱,才是她在这座豪宅里的最大收获。
最后,让我们来总结一下芬妮姑娘的取胜之道:第一,她很坚定,永远知道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第二,她很健康,离开豪宅后一病不起的话,自然也就没了下文;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爱情对芬妮来说并非生活的全部,感情受挫后,她仍然准备带着一颗破碎的心坚强的活下去——越是这样的人,越是容易在爱情路上笑到最后。
反面的教材是林妹妹,对她来说,爱情就是生活的全部,离开贾府的话,哪怕是嫁给北静王,估计她也是活不下去的。爱的如此没有退路,对自己,对被爱的人,其实都是一种极大的负担。
6 ) 简的爱情观和亲情观决定人物一生,不可逆袭
moon 22:47 2013/6/16
《[曼斯菲尔德庄园].Mansfield.Park.1999.DVDRip.DivX.[ED2000.COM].avi》完。
蛮欢乐的结局设计。“我想有可能有不同的结局……可是没有。”
米勒年轻时真的就是奶油小生一枚啊!安德蒙唇彩一直用的橘红,十分想咬一口!不过相较之下,还是《爱玛》时期更加可口,成熟靠谱经不起诱惑但又重回道德底线的绅士有木有~
青梅竹马,刚好彼此也都没在青春期过后长歪,于是彼此U r the only one I've loved. 如果你选择我,我们将无比幸福地过一辈子。
这样的感情我就算了,没办法望其项背,就以后留给子孙们作期待吧。
原来贫贱夫妻百事哀。芬妮的妈妈说,记住,我就是为了爱情而结婚的。
亨利其实看起来也没那么坏——看他那恋爱前订婚后的无限浪漫欣喜、对芬妮家里的状况爱屋及乌和被悔婚后怨念的小眼神——如果芬妮真改造成功的话。可惜女主作为清醒理智的强人一枚坚决认为这样的人骨子里就轻浮到不可救药,到让自己做恶梦,号称没有安全感,于是认定切不可用自己的婚姻来拯救这枚好不容易回头的帅哥——和《劝导》里最初不坚定的女主有什么本质区别?!于是,他们姐弟最后就被彻底划分在“坏人”堆里,和另一对“有相同嗜好”的轻佻夫妻“结局定然不可改变!”地和谐在了一起。
不过话说这倒也引起了我对身边略轻浮的某人的反感。本以为是自己太保守来着。但是我确实不喜欢这样,你干嘛弄得跟每个人都很熟贴的样子。好吧,我也像简一样理想化了。
解救黑奴放弃棉田什么的让我以为这才是这部作品因简·奥斯汀突然改为社会写实风了后被人称道的缘由。但这略略一过,感觉也就是三次出现的事儿,那儿的音乐有点惊悚高调而已。
啊啊,结局的现代风已经刮完了,小笑一下。不过原著就是这么“人之初”认定的所有人么?为什么有的人可以改变如某男爵,而有的人就从此堕落下去不可超生如悲剧男二?
比《劝导》好一点。所以多一星,没办法。谁让言情剧里还算八错呢。
7 ) 此庄园不是彼庄园
把小说改编为影视作品,最基本的一点就是要忠于原著。可这部电影完全是背道而驰了:这个范妮还是简.奥斯丁笔下的女主角吗?已经面目全非了。另外,服饰有点怪,演员选的也不靠谱,特别是女一号,风采全无,很没有感觉。所以,它不是简奥斯丁的那个庄园,只是另一个毫不相关的庄园。
8 ) 或许这是一部作者电影
虽然号称改编,却更像是一部作者电影。
除了绝大多数角色气质跟原著对不上,连性格都是对原著的极大颠覆之外,本片有三个关键词:
1.三角恋:
展示范妮性格的重要情节和内心活动全都删除,集中展现她是如何如何被两个不同类型的男人喜欢。非常强调浪漫,比如亨利·克洛弗德在楼下等着看一眼再告别,雇人放完烟花放鸽子等等。然而放鸽子是一种不讨喜的行为,吓了范妮一跳,范妮生气了,所以先答应他又反悔,以放鸽子回报。可能这就是以直报怨吧。
2.手撕和欲擒故纵:
范妮手撕姨妈Norris太太还给了个胜利的特写镜头、手撕玛丽·克洛弗德、手撕亨利·克洛弗德,并且通过先答应后反悔的方式展示了她对男人欲擒故纵的技巧。非常具有创造性。
3.情欲:
本片从不同角度和维度展示了情欲的泛滥程度。埃德蒙在马车上枕着范妮半裸的胸脯睡觉,范妮目睹亨利和玛利亚在曼斯菲尔德庄园里的爱情动作现场,以及汤普森爵士与黑人的虐恋春画集(NP、男女、水旱、前后、捆绑、鞭打etc.)。全是别出心裁的锦上添花。
女性解放+LGBT+种族问题。。多么闪闪发光的标签,一个都不能少,一个也没落下。顺带蹭了一下《猜火车》的热度,从中找了个主要演员来当男一号。
另一方面:
范妮是奥斯汀小说中最具沉静之美的一个角色;
范妮与在海军服役的哥哥威廉的手足之情,是奥斯汀对自己两个当海军的兄弟的曲折表现;
《山盟海誓》这部戏中戏在原著中具有互文性,折射相关角色性格,因此篇幅很大。
这三大特色,几乎完全没有。别的细节不提了。毛病多如筛子,不值得细说。
所以这更像是一部作者电影,借《曼斯菲尔德庄园》的皮,装进了导演自己的浪漫梦想——
导演(也是编剧),帕特丽夏·罗兹玛 Patricia Rozema,当时41岁左右,特意选取了一个三十多岁的女人,通过对剧情和性格的大改,来投射了她想象中自己应该经历的爱情:“我,就是范妮;埃德蒙和亨利代表的两类男人,都爱我,只爱我”。
值得注意的是,一方面她无视30多岁演员表现17、8岁少女因而布满眼角和脖子的皱纹,不肯稍微化妆修饰(这是要顽强地保留自我形象吗?);同时却又对男性主演过度修饰,3年前由于《猜火车》走红的约翰尼·李·米勒 Jonny Lee Miller在本片中饰演的埃德蒙亦即男一号特别引人注目,很多时候,他口红涂得跟鹦鹉似的,还好脸没没有涂白到让人联想吸血鬼。
。。凡此种种,或许可以表明,过于活跃、缺乏节制因而或许会显得非常不恰当的性幻想,有可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到一个人的创作,哪怕ta只是作为导演(编剧)去改编别人的作品来拍电影。只是这种强行嫁接的情色,由于来得莫名其妙,并不具有观赏性,顶多折射出创作者本人的某种情感、心理和精神状态,而已。
在我有幸见过的奥斯汀作品改编影视中,本片奇巧程度目前居第一。特意写这几行字Mark一下。
我真是无法想象那些演员怎么就能在无铺垫无内心戏的情况下,突然把角色态度来个180度大转弯的,花心男变专情少,痴情汉变无情人,心机女变白痴女,理智爱情至上女变拜金结婚脱贫女...怎样的自我麻痹啊,我看的三观颠覆,浪子回头多琼瑶啊却莫名回正剧。拍的像迷你剧,女主太老相了,伪善二人组挺搭
简奥斯丁果然是千篇一律,跟琼瑶阿姨一样写来写去男女间那点儿事,关键是还脆弱的一塌糊涂,除了最爱的那部李安版《理智与情感》,其余都看的意兴阑珊,以后不再看了。
纠结于三星还是四星,大概还是倾向于三星吧。实在是改编有点过头了,每个人的形象都放大了,病弱的Fanny?不存在的,甚至还和Mary有点橘(两版的两人都很像啊!不用选择恐惧了是吧。竖琴仍然瞎几把弹,摔);Edmund这么铺垫挺好,27岁的叔真岁月静好,但是睡在大胸上我是真的无语;接受Herny的求婚还热吻再悔婚?嗯?书里面可是拒绝了又拒绝又拒绝;私奔拍出实质当唐顿老爷假的是吧?还有姨夫-小黑人-Tom这条线,太抓马,老爹对儿子说的话堪比王子之吻;甚至亲妈和Lady都是一个人演的。导演还是野心太重,99年这么拍片也太不给大IP面子了。咱好好拍家长里短不好么?!好好拍自私一家人批判社会嫌主题不够宏大是伐……私心,水灵灵的Sophia Myles好可爱好可爱,把烟花与鸽子献给她~
我不得不说,这种原著改编果然还是BBC的老班底拍的最有味道,就好比是同样出自BBC的【傲慢与偏见】。很喜欢女主,选角选的异常合适。打算去读个原著,简·奥斯丁果然是我在名著上的各种软肋。“我以为结局会有所不同,但是,其实并没有。。。”
我要是10年前看這片子,大概就要一見Jonny Lee Miller誤終生了。就和當年第一眼看到Colin Firth一樣。
Frances O'Connor演珍奧斯汀女主角年紀是大了點,但這不是每個女演員的夢想嗎?她詮釋的也算是不過不失啦。比較微妙的是Jonny Lee Miller在這部把自己的壞孩子形象洗掉了……
觉得Crawford姐弟很出彩,男女主演都太矫情,女主角的妹妹很不错!
can't help following all the austen things...
摄影和剪辑真是天才故事依然老套 但是演员都很不俗
我始终不对fanny抱好感.Edmund 也挺奇怪,并不招人喜欢。
好吧,有几处闪光- -而且好文青好言情呀
Fanny不应该是青春少艾气质超群么,演员选得也太粗糙了,倒是小演员非常出彩让人眼前一亮。改动不少,但原著本身就不是什么有趣的故事,女主又是个不讨喜的死圣母道德帝。
用JaneAusten的小说改编的电影作为2012 跨年夜最后一部影片,觉得无比温暖,尤其是Fanny对爱的坚定与执念,让我觉得2013一切皆有可能。99年版的亨利,是最佳版本的亨利。寄予未来:“想跑就尽快奔跑吧,只要不晕头转向。
又一部被改的面目全非的电影
昨晚看曼斯菲尔德庄园,改编自奥斯汀作品里不算著名的一部。不出名有不出名的道理,这故事也的确无甚吸引人之处,除了有情人终成家属的结局还算美好,女主角长的粗粗拉拉的,包子脸有几分神似玛利亚凯莉,她对花花公子亨利欲拒还迎答应了又反悔的反复态度也令人生疑,倒到让人对亨利陡生几分同情…
把原著魔改的特别厉害的一版,但是与07版相比,这版简直太棒。而与原著道德小说相比,99版更像一部爱情剧,没有突兀的告白,没有突兀的拒绝,没有突兀的变心,只是多了些纠葛与欲爱还休,将四角恋情处理得很微妙。超级喜欢这版的Henry,他是真心地爱着Fanny,真的很心疼他,最后不但被女主甩还被奥斯汀黑一把。好在男主选的帅,颜值给了我很多安慰。
Everything could have turned out differently,but it didn't.老式做派的人生哲学啊= =然而她如果选了Henry就是另一意义了吧。猜CP猜得我好累而且我预感不会喜欢原著。不知道奥斯汀在写这些故事时心里又是什么呢,有点悲凉。
简奥斯汀的理想主义视角,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浪漫结局。相比于诺桑觉寺,成为简,理智与情感,最喜欢的还是凯拉奈特利的傲慢与偏见。正巧看完人工智能才发现这部女主居然是同一个,笑起来嘴角的弧度还真是蛮迷人的
Henry其实是个多么好的孩子啊,就这么被女主给毁了....
英伦古典剧一如既往的优美,可是这里的范妮实在太过自私,除了她爱上的男人,难道别人就没有心、不会痛了吗?追求真爱可以,但她没有任何权利伤害别人,有钱不是可耻的,贫穷也不是值得炫耀的清高,更何况她其实耐不得贫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