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红玫瑰与白玫瑰的爱与救赎之路
【一】————最好的总不在自己这?————
我们是不是总是习惯坎坷,然后对面困难解决困难,当幸运真的降临时,反而会先觉得:噢!真的是我吗?难以置信!人的主观意识里是不是总有些自卑,觉得最好的总不会落在自己头上,总在别人那儿。
1.【双生姐妹花篇】 《深夜前的五分钟》里每个人都有这样主观意识:最好的总不在我身边。最明显是双胞胎姐妹,她们经常互换身份,在互换里已经迷失了自我,明明彼此都有着优越的先天条件和优渥的生活条件,却总羡慕着对方,红玫瑰觉得自己是蚊子血对方是白玫瑰,而白玫瑰也觉得自己是白饭粒对方是红玫瑰,都不幸福。缺乏自我认同,都想成为对方,带有精神分裂倾向。如玫也说过,只要想,她们的确完全可以成为彼此······
2.【天伦篇】天伦已经和如玫走到一起,却仍对若蓝有莫名的情愫,在海难里唯一生还的是如玫,这对他来说是多么大的幸运,他却总怀疑活过来的是若蓝,开始抗拒如玫。
3.【阿良篇】天伦告诉阿良,他觉得生还的是若蓝,在天伦和如玫(or若蓝)的感情破裂后来阿良守在了如玫(or若蓝)身边,阿良深爱着若蓝,这也是多么大的幸运,可是阿良却在吻了如玫(or若蓝)后,说她是如玫。阿良是这部片子里最为矛盾的人物,他知道人不应该缺乏自我认同,却不能控制自己意识的倾向。他说前女友因为贪恋五分钟被惩罚而去世(抑郁症之类的?),当他看着若蓝也在犯着同样的毛病的时候该有多心痛呢?我看你若稀世珍宝,你却看自己如稻草,我该怎样才能唤醒你?若蓝。
【二】————到底是谁活下来了————
其实我认为活过来的就是如玫,她没有撒谎,红裙子是天伦误会若蓝是如玫后误送了给若蓝,所以若蓝的遗物里有红裙子,而海难回来的如玫为什么也会有红裙子,影片的设定里她们有特殊的心灵感应,总喜欢同一样东西总不约而同穿同一件衣服,如玫的红裙子可能是出于心灵感应或是看到若蓝有一件的缘故自己买了一件,所以当天伦说红裙子是他送的时候,如玫很诧异。还有海难广播飞到阿良身边的蓝蝴蝶也在隐喻若蓝已逝去化蝶。
【三】————爱和幸福是很主观的————
影片的开头已经点明主题,手表的价值在于主人的一念之间,不止手表,我们所拥有的的价值都在我们一念之间,你觉得你所拥有的是幸福那你就是幸福的。
幸福和爱都是很主观的东西,只有相对没有绝对。就像若蓝和阿良讨论他前女友拨慢的五分钟那里,上海比东京慢一个小时,而他前任把钟拨慢了五分钟,如果中国的时间是a,那么日本的就是a+60,前女友的是a+(60-5)=a+55,乍一看好像占了五分钟便宜,可是换个角度和上海比较,日本比上海快了60分钟,而自己就只比上海快了55分钟了,这样好像又没占到便宜了。这段转换角度的对话很有意思。
【四】————爱与救赎————
1. 【若蓝】
最先发现自己掉在主观意识里看不到爱与幸福的是若蓝,若蓝在和如玫一起去毛里求斯旅行后,重新审视自己和如玫的关系,换了一个角度看世界,看到了自己的幸福和有一个双胞胎妹妹的幸福,这点在她给阿良寄的信里可以得到证实,如果说之前的阿良是大备胎的话,在若蓝给阿良写信的时候她已经真正的爱上了阿良,他善良又深爱自己,还那么合拍,他就是我的幸福啊,怎么能不爱呢?还有她在教堂里对如玫说:“我们一起为如玫祈祷吧”。因为这是若蓝已经醒悟,需要得到救赎的是如玫。若蓝用那只慢了五分钟的表换玫瑰念珠的行为意味着救赎,她已经得到救赎走出了主观意识陷阱。而她在海难发生时把玫瑰念珠给如玫是希望如玫也能得到救赎。 (那串珠子一般人不叫它十字架,叫玫瑰念珠,是用来念玫瑰经的,玫瑰经是天主教敬礼圣母的经文,里面恰恰也有关于耶稣救赎的内容,电影镜头两次特写教堂里的塑像,那是圣母玛利亚在俯看世人,这一切绝对不是巧合。)
2. 【如玫】
如玫的确最后得到了救赎,只是来得比较晚,如玫和爸妈一起吃饭那场戏里,如玫还没有看清,她爸在听到天伦的怀疑后,只是试探性的喊了一声若蓝,那声若蓝明明只是疑问性的,她却觉得爸妈其实是想活下来的是若蓝(这段刘诗诗演得不错)。如玫和阿良深夜里相处后,她早晨看到的那本诗集来自一位叫佩索阿诗人,这位诗人擅长用不同的笔名写作风格思想彼此迥然相异的文学作品,一生有72个名字。这里也寓意着姐妹两因为缺乏自我认同想成为对方而导致的精神分裂倾向。这本诗集一定给予她极大的启发,她离开上海再一次去了毛里求斯,她、用玫瑰念珠换回了手表,并把时间拨正还回给阿良,影片的结尾时如玫远去的背影,意味着得到救赎的如玫重新开始人生的旅程。你问我,如玫怎么可能就凭一个表和玫瑰念珠就能知道若蓝的想法,在影片的设定里,她们本来就是想法很相像的双生子,所以如玫才能猜出若蓝的心思。
【五】————珍惜触手可及的幸福————
在我看来这片子从爱与救赎的主题出发,和我们探讨了在主观和客观之间,人的意识该如何自处,最后回归一个充满希望的结尾。不要快五分钟,也不要慢五分钟,整整好的活在当下,珍惜身边的幸福。深夜前五分钟的距离,是你想留在昨天或是迈步向明天的距离。
PS:
最后夸一句,这片子制作很精致,光打得不是一般的牛,太美了,有个阿良的镜头,镜头一直拍着阿良慢慢移动,一会阿良的面容是清晰的,一会又被头顶的光满笼罩,蒙蒙一片,就像阿良的心思,时明时暗。爱和幸福都在一念之间,这部电影好不好看也在观众的一念之间,有人觉得它是一杯平淡的白开水,也有人觉得这是一杯酷暑中的清茶,是一阵夏日里迎面而来的微风,让你情不自禁的回头,在追寻夏日微风的踪迹里回望自己走过的人生,看到自己的爱与幸福,然后淡然一笑。
第一次写影片,写的不好也请多多包含哇0 0
对于这种注重细节的电影,欢迎大家一起讨论O(∩_∩)O哈!
天!有人说我是水军!谁能告诉我,我能去哪里领钱!
我在很偶然的情况下看了《深夜前的五分钟》,而它恰巧又是我所喜欢叙事方式,所以我为它写下了第一篇影片。
《深夜前的五分钟》和《挪威的森林》有相似的地方。
《挪威的森林》是我最喜欢的小说之一。
《挪威的森林》在我看来,也在讲一种微妙的潜意识:我的亲人爱人离开了这个世界,我怎么还能好好的开心的活着。这点在直子身上体现得很明显,我认为她的患病和最后的自杀都和这个有关。小说里日常的看似无关的生活叙述其实都在有意无意的和我们讲述或探讨这种潜意识。
《深夜前的五分钟》也是,“最好的总不在我这”缺少自我认同这种意识也一直贯穿在看似平淡的叙事里,形散意不散。开头点题,结局升华,中间把思想隐喻在平淡的叙事里慢慢展开,光线,场景,一些小物品,演员的表演台词等等也配合得很好。这就是我喜欢这部影片的原因,我并没有无缘无故的给这部片子四星,我始终在努力的阐述说明我喜欢这部电影什么地方,能不能给点尊重,如果想反驳我是水军,请从内容上反驳,请不要因为它是我的第一篇影评就把我说成水军。
作者:@Jin靖靖
2 ) 【我爱的是你是你,还是只是你】看一场细节大师行定勋娓娓道来的爱情,佳作
行定勋:“我所追求的,真的是日常生活中细小的部分。人心的变化、身影、内心感情的发现,这些细节,我认为本多先生的小说是符合我的追求的,经历6到7年的时间,反复推敲,最终成就这部作品。”
【演员篇】
刘诗诗——若蓝、如枚、若蓝OR如枚
“我从来都不曾是我自己,我想要的生活总是被她抢走,我希望如枚能消失,可是我又是谁?”
“我现在的幸福是若蓝带给我的。我们偶尔交换角色,这样就可以享受双倍人生了。你们很希望回来的是若蓝吧。”
“不要留下我一个人。”
三浦春马——阿良
“不要消失。我喜欢你。”
张孝全——天伦
“你究竟是谁?我爱的是如枚。不要再把我卷进来了。”
【剧情篇】
若蓝和如枚是同卵双胞胎。同卵双胞胎有这样一个定义——接受完全一样的染色体和基因物质,性别相同且就像一个模子里出来的,性格的50%的因素是先天遗传基因,不因环境有异。有时甚至连自己的父母都难以分辨。影片初期会有种错觉,妹妹更大胆热情而姐姐却是深沉内敛,但随着剧情慢慢的推进,两个人所共有的性格开始慢慢的融合,就像影片中如枚说的“只要我们两个想,你们是分不出来的”。行定勋导演用这样一个镜头来展现两姐妹交换的人生:秋千起时,两个人衣服的颜色交换,但当镜头转换的时候衣服的颜色又会变回来。几起几换,当局者迷,关局者迷。若蓝一直希望能拥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哪怕只有五分钟,也要得到一个可以进入与如枚不同的世界的答案。如枚却觉得为何一定要分出你是我我是谁,能拥有一场双倍的人生,何乐不为?
影片3/5,在一场毛里求斯的船难里,姐妹只回来了一个人。
阿良喜欢若蓝,喜欢的是若蓝给他的感觉。天伦爱如枚,爱的是她是如枚。阿良和天伦都不能分辨回来的是若蓝还是如枚,天伦选择怀疑,逃离纠葛,退出他们的婚姻。而阿良即使不能确定,但却在她说“不要留下我一个人”时,给了她一个拥抱一个吻。
其实回来的不论是妹妹还是姐姐,两个人都会带着对对方的一份愧疚,于是自然而然的便会活成对方的样子。把我想成她,离开的其实是我,这样会不会少了罪恶感。这也是刘诗诗说为什么其实她演的不是两个人而是三个人的原因。但后来活下来的那个人重回到了毛里求斯,去那个祈祷过的教堂,放回十字架,拿回阿良送的手表,得了透彻。
就像导演说,这并不是所谓的开放式结局,他想要观众看完影片得到的思考也并不是大家在讨论的“回来的是姐姐还是妹妹”。影片的宣传语是“从故事中苏醒,在真爱里着迷”。朋友在看完影片时说了这样一句话,刘诗诗在电影里就是一部戏。我问他为什么这么说,他反问我你不觉得抛开所有的男主角剧情场景都不要,若蓝和如枚他们两个都是活在对方与自己交错的故事里不就是一场戏剧吗?我很诧异,诧异的是说出这么难以理解的话的这位朋友以前说过,他国产片只看《熊出没》,但仔细想想又不诧异了,毕竟这位朋友国产片只看《熊出没》。
而我所看到的是,阿良是那份着迷的真爱。阿良说回来的是如枚,原因是在“姐姐”或“妹妹”从医院里醒来的第一时间,抓住的不是他的手,所以不是若蓝。但是当他所认为的如枚,在若蓝经历过的同样的场景里以同样的姿态做着同样的事,他困惑了,不知道自己看到的是谁。但与天伦的决绝不同,阿良不动声色,反而用温柔包裹对方所有的不安,他爱的不是若蓝不是如枚,爱的是他爱的样子。这就是纯爱,纯粹的爱。
影片中两次提到了一位诗人的作品。第一次是阿良用蹩脚的中文念了几句,牛犇爷爷对他说这本书写的很好。第二次是灾难回来后的若蓝或如枚翻开了那本书,上面写着“人不会爱上任何别的人。”
【片段——男女花痴篇】
三浦春马从泳池里出来的时候,边上的女朋友直接来了一句“好想推倒他,必怀正面上我”。*——*
刘诗诗解开泳帽,目光往这边一转的时候,心颤了几颤。~_~
石桥上长镜头拍的那场戏,刘诗诗饰演的若蓝声音哽咽的说是不是我消失就可以了,春马轻轻的把她抱在怀里,特别温柔的说了一句“不要消失”,我这边就泪如雨下,旁边的骂我痴线,我就觉得太戳泪点我骄傲。想起张起灵吴邪。囧。
刘诗诗半扎起长卷发,随着特别性感的音乐扭动跳舞转过来的瞬间,朋友特激动的说,从没见过这样的刘诗诗啊,我一直觉得她是九天云来着。回来的路上说起这段剧情,他说那首英文歌很“骚灵”,刘诗诗跳出来的性感,不多不少刚好。
一位很感性的朋友说 ,我想做刘诗诗,怎样才能办到。我说你投回你妈肚子里重新生一次搞不好一个大运做到了。他说那算了我还是下辈子当空气吧,谁都离不了我。
其实我目前还是有很多细节困惑。阿良听到失事新闻的时候,飞到他身边的那只蓝蝴蝶,是若蓝,还是若蓝曾经的束缚。是若蓝的话,那回来的是如枚。是若蓝的束缚的话,那回来的便是若蓝。
【电影票房浅谈】
至少在中国,票房不会高。
会拿奖。
抛开明星粉和明星黑,普通的人观影归来大多会是两种反应。第一种“太慢了电影睡着了或看不懂这讲的是啥?”第二种“我到现在都无法平静,每一个放慢的细节都会让你觉得不可错过,这电影回味深远人性探讨意义深刻。”
我们不说谁是谁非。毕竟《情书》也会有人觉得太慢睡着了,《泰坦尼克号》也有人觉得瞎扯太难看。
《东邪西毒》的票房不能跟《东成西就》比。《一代宗师》的票房比不上《泰囧》。 前者探的是意义,后者是过的开心。
《深夜前的五分钟》,得之我幸。毕竟目前在中国的电影行业,很少有这样一次机会,或者几十年内不会有这样细腻的镜头,去让你缓慢的、深刻的去静下来思考——爱。
【题外话】
电影的细节处理特别好,镜面上的人影,玫瑰的颜色,钟表走字的声音。
画面很美。基本上画面每一帧截取,不需PS都可以直接拿来当海报 。
回来后看了看豆瓣的短评,心里是很气愤。
很多并没有看过电影的人,他们不在乎你剧情是什么,也毫不在乎其实你究竟演得有多好,但就针对演员,各种肮脏字语的话都说得出来。这样的人,只能说,你觉得你自己只是在键盘上逞了一口舌,实则是拉低了整个中国影众素质。
我们说国内拍的不好的只为圈钱的商业片,没有导演的诚意,那我们骂他应该。但对于《深夜前的五分钟》这样的构思了7年细节大师的诚意作品,不说值得无数中国电影人细细揣摩,但至少不应该因一己对演员之私,而语言侮辱。
这是对电影最起码的尊重。
谢谢观看。
3 ) 深夜前的五分钟做回了自己。
在微博上第一次看到这部电影的介绍的时候就种草了,倒不是看过原著,也不是钟爱导演,只是想知道刘诗诗+三浦春马的结合能拍出什么样的电影来。当然,也还是蛮喜欢三浦的,看过他的《恋空》和《我存在的时间》,但是感觉他在这部剧里又是那种略颓废驼背驼背的形象···
言归正传,因为在微博上转发得到了一张免费的电影票,于是就兴冲冲的和小伙伴去看了,一直没有什么手气的我,感觉这应该就是和它的缘分。看完电影回来已经是将近12点,但我们三个还在兴奋的讨论着剧情直到2点才睡着,所以不想失眠的朋友最好不要看夜场了。影片用缓慢而温柔的镜头慢慢的拉开序幕,昏黄的色调和上海复古而典雅的老旧楼房让我一度错觉这是一部文艺爱情片,不过是在叙述一对同卵双胞胎和两个男人的故事,又何来悬疑、推理?
于是,在影片过渡了这么久之后,一场毛里求斯的旅行带来了意想不到的转折,没有人知道谁死了,但是如玫回来了。是不是真正的如玫,只有她自己才知道。这时候,前面看似若有若无的铺垫才显得尤为重要,姐姐和妹妹之间的区别就在于会不会游泳、谁的头上有伤疤?在前段导演告诉我们的是,姐姐若蓝会游泳并且头上有伤疤,可是她却从没将伤疤掀过给阿良看,这让我们在后来对于如玫说伤疤在自己头上时产生了深深的疑惑。两姐妹总喜欢说一样的话,买一样的东西,穿一样的衣服,偶尔还互换角色,有时候甚至连天伦都分不清自己的女朋友究竟是谁,所以即使他说如玫把头上的伤疤给他看时,到后来他都不知道那个是不是真的如玫,也许给他看伤疤的那个如玫恰好是互换过了的若蓝,其实伤疤一直都在若蓝头上。
两姐妹的性格截然不同,如玫热情奔放但其实内心沉静,若蓝温婉尔雅内心却深藏暗涌。若蓝不会争,那些被如玫“抢走的”东西,但其实她只是静候时机,夺回一切。就像她对阿良说的总是希望如玫有一天能消失,以及阿良送给她慢了五分钟的手表时她说自己能否在这错开的五分钟里做一回如玫。所以在她离开的前一天若蓝在电影院前被人误解为是如玫,甚至也被曾经深爱的天伦误解为是如玫被温柔对待时静静的享受着这一切不回绝。最后她穿上了天伦送给她的衣服,在镜子前做出了一个要摘下自己的面具的动作,我就感觉到,从毛里求斯回来的若蓝一定就不是若蓝了。
回来的是如玫,但我认定她就是若蓝于是在她身上寻找若蓝的样子。演戏其实两个人都会,因为若蓝曾经说过她的梦想是演员,这就不难解释天伦也认为回来的如玫演戏时多了一分让人琢磨不透的隐忍。可是若蓝太想成为如玫,于是在毛里求斯昏迷的时候脑中过滤掉了一切关于自己的记忆,只留下了自己从如玫那听来的故事而拼凑出一个如玫来,就像后来天伦实在忍无可忍对她说那些都不过是蹩脚的台词而已。因为自己是如玫,所以认为自己不会游泳,于是她在泳池的时候任凭自己沉了下去,但我不觉得她就真的不会游泳。所有的一切都是已经人格分裂的她逼出来的如玫,她时而是若蓝时而是如玫,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活在两个世界里。在被天伦抛弃了之后去到阿良的钟表店时,她的动作以及语言和之前的若蓝巧妙重合,似乎寓意着若蓝的慢慢浮现,在阿良吻了她的时候,她哭了,许是找回了原来的若蓝,找回了对阿良的爱,于是被唤醒了回到毛里求斯寻找答案。在毛里求斯的教堂里,若蓝曾经将阿良送给她的手表与十字架交换,当时的她其实是爱着阿良的,并且希望在回国后做回自己和阿良好好过,但后来被自己潜藏的人格所占据,其实十字架一直在若蓝的脖子上,只是她认为自己是如玫也就不知道十字架的来由以及不知道那件天伦送的衣服。
所以从始至终,我都认为回来的是若蓝只不过被自己的人格曲解成了如玫,在深夜前的五分钟,她回到了阿良身边,并且把手表上的时间调回了正点,是因为她只想好好的做若蓝,再也不要扮演如玫了,也恰好与她在那本诗集里念的那首《没有人爱任何别的人》照应,24点已过,她会重生,她只爱自己,只要做回自己,就够了。
由于自己局限的文笔和逻辑方式,只能分析成这样了,只想在没有更多的影评出来扰乱自己的思绪时写下它,虽然还是有几个细节无法理解但大概的思路就是这样了,终于能好好吃饭好好睡觉了~T T 这真的是一部充满着诗意和哲学的好电影,并且我认为大陆没有一个导演能拍出这样的电影,有机会的话会再去看看这个导演其他的作品。
4 ) 《深夜前的五分钟》电影的价值由你决定
14号看的点映
看完这部电影给我最大观后感的感受就是: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部电影的最终价值其实是由每一个观影人自己决定的
首先,我个人觉得这不是一部爆米花电影,这部电影一如日本某些电影一样但是又不尽相同,看起来更像是一部艺术品,需要你慢慢回味,在看完影片几天之后,我才慢慢动手写下这个可以称之为观影后感的不专业影评,之所以没有在看完之后急着动笔,是要利用几天时间来消化自己观影过程中的更多未确定的部分感想。这部电影的最大魔力在于我看了之后在家里回味起某些情节,会有一种顿悟的感觉:啊,原来当时看电影导演这样设计的原因是这样的啊,给我这样一种惊喜的顿悟感,足以让我觉得值回票价了。
五分钟这部电影里有很多细致的慢镜头和一些寓意深刻的小惊喜,比如我刻意留意了一下,剧中钟表行的老式收音机放过两首歌,一首是崔健的《花房姑娘》一首《化蝶》看起来无关痛痒的歌曲,实际上在观影的时候我会觉得很惊喜,整部电影虽说是发生在现代,但你仿佛有一种旧上海时期的朦胧感,非常细腻和怀旧,日本导演行定勋没有让人失望,每一个画面都是很考究的细节呈现,当然如果你真的在观影的时候将这部电影看进去了的话。
值得一提的是看电影CAST的时候我特定留意了一下五分钟的音效,惊喜的发现音效是九次金马奖得主杜笃之做的 ,这部电影其实没有多少流行歌曲做点缀,但你会觉得每一个音乐节奏都恰如其分。
看到幕后音效之后我又百科了一下五分钟的其他幕后人员,发现幕后人员都不容忽视,作曲:半野喜弘,日本著名配乐人,代表作《海上花》、《千禧曼波》。美术:周欣人,多次入围金鸡奖,代表作电影《秋之白华》、电视剧《情深深雨蒙蒙》。摄影:中山光一,日本知名摄影师,代表作品《下弦之月》、《重金摇滚双面人》
所以说在摄影和美术以及作曲方面,这部电影都有小惊喜。
再来说说电影本身,有点剧透哦。
《深夜前的五分钟》是由著名日本导演行定勋执导的根据本多孝好《午夜前的五分钟》改编的悬疑推理爱情电影,导演行定勋想必大家对他的《在世界中心呼唤爱》和《大暴走》都有很深刻的印象,与书本不一样的地方是,这部电影将故事背景搬到了上海,从行定勋导演的这部影片中,不难看出他的上海情怀,故事开始是童年时候的双胞胎姐妹如玫和若兰小时候在荡秋千的情节,这一开始其实为后来故事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PS:姐妹两的衣服其实也有意义,姐姐若蓝以蓝色连衣裙出场,妹妹如玫以红色连衣裙出场,话说我观影的时候看到这一幕,只想说:自古红蓝出CP啊,姐姐妹妹“相爱相杀”的戏码够过瘾,哈哈
电影镜头第二幕是在上海一个钟表行,男主角三浦春马饰演的钟表修理师阿良出现,接着他去了游泳馆,而也就是在游泳馆,男主角阿良遇见了由刘诗诗饰演的双胞胎姐姐若蓝,而若蓝找到了阿良帮忙买礼物,也就是这样的相遇故事开始发展起来。
刘诗诗饰演的双胞胎姐妹若蓝、如玫是一对性格迥异的姐妹,有着一样的面孔却完全不一样的性格,一个热情一个内敛,这其实不是刘诗诗第一次饰演双胞胎角色了,有过演双胞胎的经验,在演戏的时候她将能姐妹两迥异的性格诠释的游刃有余,我自己尤其喜欢妹妹如玫在跳舞时的那一段,以及作为演员的她在表演阮玲玉的经典作品《神女》时的那几幕,第一次见刘诗诗民国旗袍装吐着烟圈抑或是拿着啤酒瓶砸人的桥段,有一种难以名状的惊艳,另外我个人是喜欢刘诗诗在影片中的原声的,略带沙哑的声线总觉得挺适合这种带一点点文艺基调的电影。
再说说由三浦春马饰演的男主角阿良,我只能用善良专情和呆萌来形容这个角色,影片里好几个笑点都是三浦春马的角色带来的,印象尤为深刻的是当张孝全饰演的电影制片人天伦询问阿良,最喜欢什么电影的时候,阿良答《Totoro(龙猫)》引发一片笑声,此外还有几个地方,就不一一赘述了,总之,三浦春马将阿良呆萌的形象表现得很好,同时他骑着电动车载着刘诗诗在马路上行驶以及在钟表行房间教刘诗诗用日语说一些表达爱情的小细节,都会给人一种单纯美好的感觉。
哈哈 至于马必怀这次在电影里有没有让刘诗诗怀孕呢,我只能透露一点,两人有“床戏”,但是不是你们想的那种床戏啦O(∩_∩)O 怀没怀上,看完电影你就知道啦。
老戏骨牛犇饰演的表匠师傅也可以说是电影里的一个亮点,印象很深的是,影片中有一个男子将他父亲生前一直戴着的手表拿来修理,男子问表匠师傅:”你觉得这个表值钱就帮我修,不值钱我就不修了“
而牛犇饰演的表匠师傅看了一眼这个男子回答道:“其实这个表的价值是由你决定的”
这一幕看起来极为普通的场景,却给我很深刻的暗示,我自己觉得这是一种在中国乃至全世界普遍存在的孝道的暗示,父亲感情的无价胜过了钟表实际的价值。
这是一部悬疑推理爱情电影,但是与一般悬疑推理电影的不同在于,他不会给观众很深的压迫感和紧张感,你甚至会觉得故事的发展很轻松,但是故事的后半段你一定会在不知不觉的沉侵在剧情中,因为后半段,两姐妹有一个人意外去世了,但是所有人都不知道究竟去世的是哪一个,因此在观影结束以后,你会发出这样的疑问:到底活着回来的她是若蓝还是如玫?
说到这里,我想到了今年看过的另一部电影《催眠大师》同样是悬疑推理,催眠大师最后给出了答案,而五分钟的最后并没有。
或许电影的答案在每一个人自己的心中,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开头说的五分钟给我的一个感受就是: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如果观影时有同去的小伙伴,我想电影结束后,你不妨问问TA,看看究竟你们观影后心里的疑问和答案是否一样啦
5 ) 若蓝所拥有的五分钟,我们所遇见的未知节奏。
如果我说这部电影没有一个多余的画面,没有一处多余的音效,这样会不会太主观?如果主观的推荐,可以引起你的质疑,进而去电影院里用120分钟去验证,那我就继续主观下去吧。 关于电影本身。 导演的镜头感稳定从容,虽然是心理悬疑片,却走的温暖清新的路线。 画面方面,没有着力渲染上海新旧时代的地标,而是用旧城区的老房子来渲染出舒缓的节奏。辅以对小城之春,神女的致敬,电影的背景设定就既富有地域性,又不带棱角,而且有种静与动的协调。 光与影的效果,还有钟表走字的声音,搭配得恰到好处,有种隽永的味道。 画面虽然舒缓淡定,但是一点不冗沉,那些微小的细节,在导演的镜头中,都极有张力。 关于演员。
阿良聪慧而平和,温柔又坚定,自闭却治愈。(2020.7补几张组里保存的图)春马就是这样的少年吧。
只能说,一个好导演一部好电影,是可以成全一个演员的。 偏个题,忠烈杨家将中的仔仔真是让人耳目一新,熟男的成熟坚毅,在他演的别的剧里真的难以想象。 在深夜里,刘诗诗算是进入状态了。 这一次的双生花,不像步步惊情里那样依赖于人设的巨大反差,而是在细微处见不同,声线的起伏,表情线条的动静,都颇具辨识度。 至于性格方面,也和步步里的脸谱化完全不同。表面上若蓝淡泊无争,如玫处处先声夺人。其实通过眼底流露出的纠结,如玫的傲娇自有其单纯,而若蓝的隐忍却心潮暗涌。 关于内容。 用五分钟的落差,去追上另一个世界,去步入另一种人生。这是阿良告诉若蓝的。从若蓝惊喜却迟疑地问真的行吗之时,后续的情节恐怕就已经展开了吧?我认为回来的是若蓝,所以,若蓝追上了那五分钟。 所以,若蓝是幸福的,因为有个自闭的治愈系少年愿意用五分钟来包容她。 愿意等着她,哪怕她走上没有他的道路,他也不会让她一个人。 关于剧情。 开放式结局是导演留给我们的一个思考点,对此,剧中人做出了不同选择: 面对未知和被包裹的真相,天伦的反应是我们大多数人都有的:怀疑,反证,抗拒,逃避。 但是阿良选择了用温柔去包裹迷惑以及不确定的生活,等待真相自己浮出或者演变。 那么,回来的到底是谁? 虽然剧中故意设了几个坑,想增加悬疑性,但我倾向于是若蓝。 这片没有双女主,若蓝就是唯一女主。整个故事说的就是女主在时光的机缘巧合中,过上了与她最初的愿望相左的人生,于是她一直都在猜测在设想如果继续最初的人生会怎么样。 命运恰好给了她这个机会,让她可以与她的愿望迎面相逢,所以她抓住了这个机会。 但是最后她发现,既然时光已经把她塑造成现在的样子了,她还是继续现在的人生比较幸福。 依据如下 1.剧中费尔南多.佩索阿的诗句应该是推动情节的一个key word: 没有人爱任何别的人 他爱在别人的身上寻找属于自己的东西 如果别人不爱你 你不要烦恼 他们感觉你是谁 而你是一个陌生人 做你所是的人 即使从未爱过 在你的自我里是安全的 你只经受少数的悲伤。 伴随着这首诗,若蓝/如玫做出决定性的选择,回毛里求斯换回了手表,并且校准了时间,不再需要那五分钟的落差。 推理剧都是要排除各种迷雾的。 拿电影宣传语来论证,谁苏醒,就是谁回来。最后苏醒过来的是若蓝的内心。 如果回来的是如玫,那么从书里顿悟之后,应该是会主动走向天伦的方向才对。 至此,回来的肉身只是一个载体,承载着愿意苏醒的灵魂。 2.在表象上,如玫跳舞那一段的小性感真是单纯又张扬。 后来拍神女的那一个,倒是内心曲折迂回才能扮演,所以倾向于回来的是若蓝,因为若蓝是表面温和被动,内心却细腻偏执的性格。 这里还有一个可以验证的细节:最初四人聚会时,如玫说过两句话,一是若蓝更适合演戏,一是其实若蓝更自由。 然后张一白导演评论回来的神女时,说了一句:如玫变了,变得更自由了。 两个自由,正是验证回来的是若蓝。 3.海难消息传来时,阿良眼前的蓝蝴蝶应该是若蓝的象征,但是象征内心还是身体并不确定。 也可能若蓝的本心想回来阿良身边,但是若蓝一直有心结,她认为如玫总是抢先一步拿走了她的人生,现在,终于有一个可以拿回自己人生的机会在眼前,会不会想试一试? 所以蓝蝴蝶从教堂飞到阿良眼前,其实是若蓝放弃初心,但是难舍阿良,所以让本心来寻找阿良。 4.阿良应邀去判断回来的是谁,看见准确的订婚钟,是很失望的。 在海难之后的医院里,他还不能确认回来的是谁,所以只是黯然离去。这一次,他再次确认,不管回来的是谁,反正都只想要做如玫。 所以他对对天伦说:她在医院抓住了你的手,这,就是一切! 言外之意会不会是:我愿意包容她,她选择什么,就成全她。 阿良的温和包容的性格是很难爆发的,但是他唯一的一次爆发就在去确认了若蓝之后。 这里就引用回复里般若筒子的判断: “全片阿良只有在这里 情绪激动 其实应该讲有些愤怒 至少有些生气 若蓝的选择以及天伦的不珍惜” 有筒子认为订婚钟是准确的,所以验证回来的是如玫。我不这样认为。 我认为是刻意校准的。 毕竟若蓝/如玫是准备好了才迎接阿良的检验的。 阿良走后,镜头单独给了若蓝/如玫,表情复杂地看着钟。 在若蓝的人生里,应该是不会和如玫分享五分钟的秘密,因为这五分钟代表她想要的没有如玫存在的世界。 所以,如玫不知道五分钟的秘密,因此不用特别在意时间。那个漫长的对着钟的镜头就没必要存在。 5.在海难之后,导演有意挖陷阱,营造出一种一个肉身承载了两个灵魂的状态。就是刘诗诗宣传时所说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境界。 其实如此相似的两姐妹,与其说是两个不同的灵魂,不如说是一个人的两个自我。 这两个自我在去毛里求斯之前,始终互相分享,也互相争夺。为此陷入相爱相杀之中。 关于结局,一种说法是若蓝的自我先顿悟了,让分裂的自我合二为一,所以若蓝肉身化蝶。 因此若蓝的灵魂顺利进驻如玫的生活,所以回来的,虽然是如玫的肉身,其实是若蓝的自我。 为什么回归的肉身既失去了如玫的活泼张扬,又失去若蓝的沉静,变得有点阴郁,还有点歇斯底里? 可能有人认为,如玫觉得自己抢夺了若蓝的生命,所以负疚,因此要活出若蓝的人生来。 但是, 在与天伦决裂的那场戏里,她被推倒在地,支撑着抬头,质问天伦:你从一开始就没有爱过如玫! 这里的语气,我觉得不是问号,而是感叹号。 那种神情,不仅仅是悲哀,愤怒,而是一种不甘。 为什么不甘?因为她起初以为是天伦选择了如玫,但是在天伦最终摊牌之前,与她对视,问她“你是若蓝对不对”时,她眼神里有些百感交集。 然后被推倒之后的质问,更像是终于验证了自己的想法,证明如玫真的抢走了自己的人生,天伦爱的应该是自己。 6.但是,当与天伦决裂,电影也换人了,从如玫那里继承的人生,又全部还回去了之后,若蓝开始疑惑她到底是谁。 当她在阿良的店里醒来,请求阿良不要留下她一个人时,那种熟悉的感觉,让阿良忍不住要自我提醒一下了,于是他轻轻确认:如玫? 可是若蓝却蓄满眼泪地缓缓自问:我,不是如玫吗? 这也是一种自问。不是已经欺骗自己欺骗到以假乱真的程度了吗?不是连会游泳的本能都已经被掩藏了吗?为什么在面对本心的单纯而宽容的爱时,又有了那么熟悉的感觉? 最后,若蓝终于认识到,她不应该再纠结于以前被拿走的人生,也不应该沉浸于现在被取回的人生,她只应该成为全新的并且完整的一个。 所以,若蓝换回了表,并校准了时间。因为她决定跟随事故之前的初心走下去了。 那时候的她,本来已经决定珍惜现在的每一刻,不去怨念不去计较不去假想了。但是一次事故,反而让一个可以洗刷多年怨念的机会送到眼前,所以她迷惑了,做出了违背初心的抉择 现在,终于可以坦诚面对自己的每一刻了。 这应该就是最终的苏醒。 我对肉身的判断,经历了若蓝-如玫-若蓝的过程。最后一次判断,主要基于两点。第一是导演花絮,在解释若蓝跪着祈祷时,解释说:“主人公在忏悔”。 第二,若蓝心里压抑的希望如玫消失心思,一直让她自己都害怕。所以最初和阿良定情的聊天中,她先是说出内心的隐秘的恶念,接着就反省,这样的自己是不是应该消失。 但是,自从天伦错认她,并送她衣服开始,她就变了。她发觉她完全可以胜任。 随后她穿上那件衣服决定和如玫去旅行,告别阿良的时候,表情复杂。之后她先回房间,面对镜子,做了一个缓慢以手覆盖全脸的举动。 此前和此后,若蓝也有面对挂钟试图沉浸到另外一个世界的表情,但是和这一次不一样。这一次更像是一种决心。 关于结局,我很喜欢天残娘在回复里说到的(容我引用一下): “表校准回来了,我猜想是它写给阿良的信里说,她既不想快五分钟,也不想慢五分钟,记住这一刻就好。 所以,这应该算悬念解开了吧,这只表象征的若蓝的回归,而若蓝也巧妙地和把自己和前女友区别开来,让阿良记住~” 不管如何,剧情讨论并不是我最关注的,我喜欢的是这部电影,并非一个谜底。 关于值不值得去看。 电影最开始有男人拿着父亲的旧表,很随意地来问:值得修就修,不值得就不修了。 师傅沉吟一会儿,才回答:它的价值,取决于你啊。 是的,对父亲的怀念有多大价值,都取决于你。 电影里那男人也立刻端肃了表情,说“那还是修吧!” 电影也是一样,叙事流畅,色彩温暖,画面干净,一切都是舒缓从容的。没有酷炫特效,没有奢华取景,没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没有剧烈的听觉撞击。 不诱导,也不宣告,不愤怒地抗拒,也不热烈地宣扬。但是拍摄手法如此细腻,画面温和而有张力,貌似不着痕迹,但是又刚刚正好。 值不值呢?取决于你。 对于那么多一星评分,虽然尊重每个人的看法,但还是略有遗憾。 电影可以只是找乐子,但也可以是别的什么吧? 引用一段导演的话吧: 行定勋:现在想让电影在商业上红起来,电影需要非常好懂。但电影不应该是这样的,通过看电影,应该可以让人发现某种自己不知道的节奏。比如说现代的我们,在接触到之前所说的电影时,会受到冲击到的人和不会被受到冲击的人,我想二者果然是不同的。有时,看到和自己节奏不同的,异常的东西时,自己的世界就能扩展开来。电影应该是这样,所以这个电影我特别重视使用安静并且缓慢的节奏进行了演绎。 看见短评的给分,忍不住要矫枉过正一样给五星了。 如果我们不能认真地对待那些认真的电影,留给我们的就只能是各种低俗的笑梗,各种拙劣的桥段,各种贩卖视觉却失去思考的电影了。
6 ) 《深夜前的五分钟》:感谢日本导演行定勋带给华语影坛这样一部唯美文艺片!(三浦春马好帅好可爱!三浦春马好帅好可爱!)
《深夜前的五分钟》:感谢日本导演行定勋带给华语影坛这样一部唯美文艺片!(三浦春马好帅好可爱!三浦春马好帅好可爱!)
文/列文
真不知道这应该算是中国片还是日本片,编剧、导演、摄影指导、音乐都是日本人,日式影片的氛围极为浓厚;但投资方是中国的,影片也基本上都在上海取景,除了三浦春马之外,刘诗诗、张孝全等主演配角都是中国人,对白也基本上是全程中文。非要分辨清楚的话,应该说是以国际化方式打造的华语片吧!而日本著名导演行定勋通过本片,也相当于给中国导演上了一堂如何拍好唯美范儿文艺片的课。让人感觉在此类影片方面,中国导演和日本导演的差距真心是全方位的,日本导演那种对艺术的细腻敏感与精准把握,以及扎实的艺术功底,都是中国导演难以望其项背的。我们唯有通过本片认真学习、不断努力,才能有希望拍出达到人家这种水准的片子。此外,本片的故事也不拘一格,不落俗套,看海报像是爱情片,看片名像是惊悚片,片中也用到了双胞胎、身份互换等悬疑惊悚片的常见元素,但看到最后发现这既不是惊悚片,爱情片也只能说是勉强靠得上,很难归入某个常规类型,还是笼统地称为情感片最适合吧!但类型元素不鲜明并没有影响影片的可看性,相反,整部影片从头到尾都包裹在极为令人舒服的舒缓唯美节奏中,三浦春马、刘诗诗在片中也美得超级养眼,更有大量有韵味的细节让人倍感受用、心潮起伏,但其实片中并没有什么大起大落的情节、激烈的情感戏也很有限,但就是这样的一部似乎没有什么卖点的影片,正是通过大量韵味无限的细节,带给人完美的观影体验。当然,欣赏本片需要在你休息充足、精神饱满,这样才能真正体味到本片在慢节奏、静美学中的魅力。
《深夜前的五分钟》这个片名解释起来稍微有点复杂,三浦春马扮演的钟表店学徒阿良,他的前女友爱把手表调慢5分钟,这样仿佛是占了时间的“便宜”,感觉自己还追得上时间。而当女友故去之后,这个习惯也被阿良所继承。而刘诗诗扮演的若蓝在游泳馆跟阿良偶遇,请他帮忙挑生日礼物进一步相识,第二次在游泳馆相遇若蓝请他到餐厅答谢他时,他才发现原来若蓝有个双胞胎妹妹如玫,挑的生日礼物就是送给她的。两人从容貌上真的很难分辨,只是在性格上若蓝内敛娴静,如玫主动性感,而且如玫作为知名模特,在往演艺圈发展,还有一个知名的制片人男友天伦,显然光芒罩住了姐姐若蓝。两姐妹表面上关系融洽,但心底里有宿怨隔膜,在一次姐妹间的较劲中,若蓝负气出走,向阿良倾诉心曲,也让两人关系升级到恋人阶段。而若蓝也了解到了阿良“手表调慢5分钟的秘密”,她表示也希望自己的世界能慢5分钟,这样她也许能追得上如玫的世界了。阿良专门做了一块表送给若蓝,也是调慢五分钟的。后来若蓝跟如玫一起出国旅游,结果发生意外若蓝去世。如玫的性格也因此大为改变,跟如玫结婚后的天伦越来越感觉眼前人不是如玫而是若蓝,于是让阿良前来辨认,阿良是否也能分得清呢?
单看剧情介绍的话,你可能会觉得本片的卖点是身份悬疑,是阿良与若蓝的爱情,这么说也没错,但真正看过影片细细回味的话,似乎并不尽然,因为身份悬疑直到影片最后四分之一的剧情才真正引人关注,而阿良与若蓝的爱情对手戏也十分有限,真正散发魅力的是整个故事,或者说是讲故事的方式和情感氛围,或者说是导演充分运用电影这种艺术手段讲故事的独特魅力。影片从头到位都是典型的日式慢节奏,在习惯于“吃快餐”的观众面前,这种慢节奏叙事往往是不受欢迎的,但导演行定勋却通过慢节奏来最大程度地捕捉细节韵味、营造镜头美感,让人感觉影片的每一个镜头、演员的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刻意突出的细微动作、甚至在安静环境中的背景声,都在这种慢节奏以及艺术感浓烈的影像氛围中,蕴含着强大的引人张力,甚至让人感觉影片的一切一切都闪烁着美感的光芒,让人完全陶醉于其中,产生的观影愉悦之感完全不亚于观看节奏强劲、场面刺激的好莱坞大片。通过影片,你能看到导演将一颗宁静真挚的艺术之心投注到影片之中,从而让影片的构图、光影、表演、情感都染上一层唯美的艺术气息,这种感觉的影片也许还能在某些台湾导演的身上看到,但在追名逐利、浮躁喧嚣的内地影坛是再也看不到了。也许只有日本的社会环境和影坛氛围,才能孕育出这样的导演,而由这样的导演催生出这样的一部影片吧。拍出这样的影片,一需要心态、二需要技能,无疑这两方面都是中国导演普遍欠缺的。所以要感谢日本导演行定勋,在华语影坛还不具备生产这种影片能力的情况下,为华语影坛带来这样一部唯美的文艺片。
本片演员的表演同样值得称赞,其实就是指三浦春马和刘诗诗两人了,张孝全戏份较少可以忽略不提了。三浦春马在本片中简直让人帅哭了,再加上呆萌可爱的表情和体贴温柔的暖男气息,尽展日式帅哥的独特魅力。而且能看出三浦春马为了塑造这个角色真的很拼,首次拍摄华语片且有大量中文对白,普通话的发音和流利能达到这样的程度,印象中没有任何日本本土演员能够做到。此外他为了演好钟表店学徒,每天专门抽出两小时学习钟表修理,所以片中他修理钟表的许多场景真的很有说服力。刘诗诗是人气当红不让的电视剧红星自不用说了,这两年在影坛发力,无论是《绣春刀》还是本片中的表演都魅力独具,女人味十足。而本片中一人分饰两角更是一大突破,精准地把握到若蓝和如玫两姐妹在气质上的差别,并将之鲜活地演绎出来。而到了后来两姐妹只有一人生还身份莫辨之时,刘诗诗也传神地演绎出角色身上的迷离朦胧气息,让观众也迷惑于她到底是谁,再加上她本身的独特美感以及演绎情感戏的充沛感染力,让人感觉她在本片中的表演值得拿一个奖。此外,三浦春马和刘诗诗两人的气质和对手戏也格外搭配,来自两个国家且首次合作,在银幕上却让人看不到一丝对手戏的生疏感,而是充满甜蜜与浪漫,堪称2014年迄今为止华语影坛最佳情侣档。
电影、美剧实时点评请关注我的微博
http://weibo.com/dusheliewen
一部注定口碑两极分化的电影 也是我至今唯一一次全程大多数时候都皱着眉头 认真思考 不想和身边的人交流的观影经历。观影氛围太糟 熊孩子吵吵嚷嚷 真想关掉周围的声音 安安静静的看电影。这电影好不好 取决于你 你想看热闹 还是看电影。
原来大家黑刘诗诗是有原因的!!! 演技不能忍!!!
回来的到底是谁?若蓝?如玫?说实话我还是不太确定,但我觉得天伦有一句话说的挺实在的,她自己一定知道。她觉得自己是谁就是谁,做自己就好(ps画面真的很美很温暖,唯一一部能让我感觉温暖的悬疑片)
刘诗诗开口说话简直是在折磨人
好看。刘诗诗很美。慢了五分钟的世界,等你发掘
四星半。行定勋不亏是神级导演,细节帝,几无废笔,每个细节都有意义,特别烧脑,国产电影里少数值得二刷的片子,还需要看一遍在确定一下再来写长评;不知道为啥突然这么多黑刘诗诗的,就这部影片来看,女主表演难度挺大,感觉刘诗诗的表演获个提名不为过。
需要点智商,有点耐心才能品味的电影, 浮躁的心是欣赏不来这种电影的。
好厉害。。。还是没看懂。。不过真的是帅哭和美哭了;另外在一开篇就认出来是上海取景的感觉蛮好的,喜欢那样的上海小弄,发现几乎所有取景好像都有去过的地方还蛮好的;最后是确实名导演的手法很能吸引人,虽然还是未能完全看懂,不过很有吸引力!感觉在“一个人咖啡”和它之中做出选择还是蛮对的
终于见识到诗诗的演技了。。。烂成这样就不要每次都演俩人了好吗!三浦春马的中文其实说得很不错了,就是不知道跟哪儿学的儿化音,出戏妥妥儿的。
诗诗以后慎重选戏呀!
从让时间追着自己走,到最后把握住此时此刻,一对双胞胎早已模糊了彼此,即使其中一个死去,另一个也能替死去的那个继续活着,两个其实就是一个,一个其实也就是两个,为什么还要纠结谁是谁。
三位主演太美型了,是我喜欢的类型。所以不得不给四星。电影节奏缓慢,像钟一步一步在走针,倒也契合影片氛围。
真是一部慢慢的悬疑片,旁边的妹子一直在强调:这是一部悬疑片。前半部分有点枯燥,但是后半段的双生疑云越来越严重,每次心里所形成的推断都会随着情节的展开不断被推翻,直至最后几近崩溃和分裂状态。影片看到最后,我觉得谁是若蓝谁是如玫根本不重要了,而三浦在乎的也不过是当初那个女孩。
女主演真的不得行。角色设置也有问题,阿良听不懂“等会儿有时间吗”,而竟然会看书上的诗。天杭转变有点夸张,铺垫不够。见面会感觉大家都很疲惫,尤其是张孝全,眼神飘忽很不自然,但这也是一种帅啊!三浦春马真的很用心,演什么都演得很像,取决于他功课真的都做得很足!
当我用我这个代号来进行对话的同时,你的代号也是我,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是否意味着 你就是我,而我也就是你?我生从何来,死往何处?我为何要出现在这个世界上?我的出现对这个世界来说意味着什么?是世界选择了我,还是我选择了世界?
节奏太慢,画面不错,三浦春马还挺可爱的,女主一言难尽。
画面、音乐非常日影非常美,其实故事也很日影,我还蛮喜欢这种内核特别拧巴的故事的……节奏也是真的慢,这片不适合电影院里看,适合在家闲着没事放放,LSS这里被拍得还算清新,但台词太出戏,春妈颜美,不过这些都打不过张孝全,嗷嗷我还是爱大叔那套,苏得来~
日本导演的作品向来以细腻见长,运镜很美、音乐也很好听,但故事节奏太缓慢绝对是在考验观众的耐性。刘诗诗全程面瘫,台词功底也是差的惊人,给影片大打折扣。后半段悬疑铺陈不够,观众反而被冗长的台词磨光了兴致。其实最后活下来的到底是谁已不重要,双胞胎已经活成了彼此。。
导演是一个非常注重细节的人,电影每一帧画面都很美,故事不落俗套,看完觉得值回票价。
画面一星,日本小鲜肉一星,张孝全一星,刘诗诗真是烂泥扶不上墙,台词弱爆了分分钟出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