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片记录了西部非洲的乡下青年到城市打工的经历。许多尼日利亚青年离开位于内陆的家乡来到沿海国家象牙海岸打工,许多人在首都阿比让的平民区落脚。本片主人公是一位仿照美国电影明星取名爱德华·罗宾逊的年轻人,他在摄影机前讲述自己及其同伴的故事。The film depicts an ordinary week in the lives of men and women from Niger who have migrated to Abidjan, Cote D'Ivoire for work. After a short introduction by Rouch, "Edward G. Robinson"-Omarou Ganda, who like the film's other subject-collaborators plays himself under the name of a Western movie star-takes over the film's narration, recreating dialogue and providing freewheeling commentary on his experiences.
《我是一个黑人》电影剧本
文/(法)让·鲁什
译/唐珍
校/徐昭
编者按:《我是一个黑人》(又名《特雷什维尔》)是法国“真实电影”的创始人让·鲁什创作并导演的一部影片。让·鲁什原是一个人种学家,曾长期在马里、尼日尔、象牙海岸等地研究非洲黑人的部落种族、社会习俗、生活方式和宗教信仰,拍了一系列的纪录片。五十年代起,他开始摄制由黑人演出的纪录性故事片。《我是一个黑人》是1957年他在象牙海岸的阿比让郊区新兴城市特雷什维尔拍摄的。拍摄前,他曾和一些年轻的尼日尔移民生活了六个月,因此对他们有透彻的了解。他不仅熟悉他们的日常生活,而且懂得他们的思想状态。已故电影史家乔治·萨杜尔很重视这部影片,说它是一部“真实而无拘束地”反映现实的故事片,“它所表现的五六个尼日尔年轻人象飞蛾被亮光所引诱那样被城市生活所吸引的故事,是一个典型的当前社会现象,因而远远超出了一般故事之上”。法国进步评论界认为这部影片揭示了非洲的现实问题:殖民地的残酷剥削,土著的无产阶级化,城市化带来的弊害,西方文化对非洲的腐蚀与破坏等等。
据法国《电影前台》杂志介绍,这部影片具有独特的电影语言。观众一方面可以“看见”人物无声的语言,同叫又可听到后期录音的语言(如画外的解说词、冗长的独白以及混杂在城布噪音中的许多人的说话声)。观众从银幕上“读”到两种文字:形象表演和语言表达。两者几乎各自独立,但又凭借一条有力的纽带互相拧在一起,这条纽带就是与人物语言和画面形象相呼应的内心独白与解说。如影片主人公罗宾逊对自己的梦想、回忆或幻景的独白与解说,他忽而梦想自己成为拳击冠军,忽而幻想自己成为桃乐赛的丈夫,忽而回忆童年时期在他的故乡的欢乐生活,而现实对他来说,却永远是个悲剧。
让·鲁什在这部影片中还第一次使用了即兴创作的方法,既不规定故事情节,也没有事先写好的对白,而是让那些尼日尔的年轻人自由地实地演出他们的生活。因此法国老影评家让·德·巴塞隆尼称它是第一部“即兴电影”。实际上,这部影片可说是法国“真实电影”的第一部作品,1958年在巴黎上映后曾获得“德吕克奖”。
除《我是一个黑人》之外,让·鲁什摄制的纪录性故事片还有《河流之子》(1952),《疯狂的主人》(1955),《人类的金字塔》(1960),《夏日纪事》(1961),《惩罚》(1963),《雅加尔》(1968),《渐渐地》(1971)等。
阿比让·外景·白天
景1 前景中一个坐在马路上的男人的全景。我们只看见他的脑袋和肩膀。左面是一辆卡车。后最是一座房屋和几个行人。
卡车向后景右方驶去,与另一辆卡车交叉而过,随即消失。画面充满嘈杂的声音:汽车喇叭声,发动机声以及其它无法辨别的声音持续到景21。
解说词:(画外音)每天都有一些年轻人……
景2 全景,镜头稍俯,显示马路上的三个男人的侧影。中间是景1中的那个男人,另外两人躺在地上。第四个身穿汗衫的人走近他们身旁坐下来。
解说词:(画外音)……象影片中的这些人一样,来到非洲的城市里。他们抛弃了学业……
景3 全景,镜头稍仰,单独拍出最前面两个躺在地上的人。
解说词:(画外音)……或者家庭,试图过现代的生活。他们对这种生活一无所知,然而却跃跃欲试,他们代表着……
景4 半全景,与景3同。但摄影机稍远,面向正中,框入后景中面对摄影机的第三个人。
解说词:(画外音)……流行在非洲新型城市里的一种病态现象……
景5 与景7同,前景中一个男人的半全景,他仰躺在地上,头朝右方,画面右侧局部框入他的一个同伴。后景中蹲着景1中那个人。摄影机面对后景自左至右摇拍,显示出一座带走廊的房屋和一队穿短裤、正在行进中的士兵。
解说词:(画外音)……青年人失业。这是一代被夹在传统生产关系与……
景6 一条伸向远方的马路的远景。左方是一堵墙,好象是货栈的围墙;右方是马路、车辆和行人。
解说饲:(画外音)……机械化生产方式,伊斯兰教与酗酒之间的年轻人。他们尽管还没抛弃信仰,却醉心于……
景7 一条两旁栽有棕榈树的马路的半全景。小汽车和卡车(似乎还夹杂着公共汽车)来来往往,络绎不绝。解说词:(画外音)……拳击和电影这类现代的偶像。
景8 前景中一座楼房的下部全景。楼房正面墙上有“酒吧间”三个字。在露天凉棚下的柜台前有一个男人支着胳膊。后景是人群。摄影机自左至右摇拍,拍出后景中旳人群、两座楼房和停在那儿的几部汽车,其中有一部是两马力的小汽车。
解说词:(画外音)六个月来,我一直跟随着一小群人……
景9 远景,黄昏时分的湖面景色。后景是栽有树木的湖岸,右方的湖岸上竖着一根电线杆。摄影机自左至右摇拍,然后仰拍一根高压电线架。
解说词:(画外音)……一些从尼日尔移居到阿比让特雷什维尔的年轻人,我建议他们拍部影片,在片中由他们来扮演……
景10 远景。公路上的一座混凝土桥。汽车和双轮马车从桥下穿过。
解说词:(画外音)……自己本来的角色。这样他们就能够做到随心所欲,畅所欲言,于是我们就即兴拍摄了……
景11 公共汽车里一个小伙子的大半身左侧近景,他抓着一个吊环保持着身体的平衡。
解说词:(画外音)……这部影片。他们当中有两个人。一个叫埃迪·康斯坦丁。他在扮演一个名叫莱米·柯雄的美国联邦警察时,演得如此逼真(景12 镜头向右俯拍从黑暗背景照射过来的车灯灯光),以至在拍片过程中,被判拘禁三个月……(景13 远景。与景12同,但车灯灯光增多)对另一位名叫爱德华·罗宾逊的人来说,这部影片却成了显示他真实面貌的一面镜子,因为他曾经参加过印度支那战争,由于打了败仗,被他父亲赶了出来。现在就让他——这部影片的主人公——向观众说话吧。
景14 全景:一系列被车灯灯光照亮的路牌迅速从黑暗里掠过。摄影机自左至右摇拍,最后停在一块标有“特雷什维尔”字样的路牌上。罗宾逊从背景深处走到画面左方,他朝路牌举起双臂,然后转过身来,用右手敬了一个礼。他满面笑容地转向摄影机,右手插在裤袋里。
罗宾逊:太太,小姐、先生们,这里就是特雷什维尔!
景15—21 在固定画面上展开片头字幕。景22,23与景14同(全景),但镜头较近。前景右方是面对镜头满面笑容的罗宾逊。我们看到一道灯光从路牌的两个支柱中间穿过。画面稍稍左移,重新框入罗宾逊,他用右手指了一下路牌,向观众挥挥左手,从路牌下面进入后景。我们听到车辆行驶的嗓音及辨别不清的其它声响。
罗宾逊:我们终于来到特雷什维尔。特雷什维尔!我们要让你们看看这个城市的生活,亲眼看看它的模样。
景24 远景:石栏杆的全景。透过栏杆的空当儿可以望见天空。摄影机垂直摇拍风景。前景是石栏杆围绕的埃伯里耶环礁湖。后景是树木葱绿的湖岸。歌声起:
环礁湖畔,
玫瑰飘香,
爱情激荡着我们的心。
阿比让,
每当人们提到你的名字,
我们心中就充满美好的回忆,
阿比让——环礁湖,
啦,啦,啦,啦,啦……
歌声持续到景30和31。
景25 一所建筑物的全景。前景似乎是一座纪念碑,后景是湖面和平坦的湖岸。一个人沿着石栏杆,从右至左穿过画面。
景26 稍稍仰拍一棵树顶的全景,接着摄影机从左向下摇拍景物。右边是一条蜿蜒伸向葱绿树木的沥青马路。右后景是一些掩藏在绿树丛中的房屋。左边是湖面。
景27 稍稍俯拍的远景:位于前景的停车场附近有一些现代的建筑物,背景是湖面。
景28 稍稍俯拍的远景:另外一些建筑物。背景是一片葱绿的树林。
景29 稍稍俯拍的远景:隐没在树丛中的房屋。背景左方是另外一些房屋,右方是湖岸。
景30 稍稍俯拍的远景:百花盛开,花枝下面是一条两边有人行道并停着一辆小汽车的马路。镜头接着向左上方移动,显示另一些房屋、树丛中的棕榈树、大海和向大海伸出的两条土堤。镜头向左平移,显示一条舌形陆地及连接这块陆地和马路的几座桥,然后停在一座现代楼房上。远处可以依稀看到特雷什维尔的市容。
景31 仰拍的一座现代房屋的全景,接着摄影机自上而下摇拍,到房屋底部时,罗宾逊又出现在我们面前。他朝着稍向后退的摄影机走来。画面响起卡车马达的起动声。
解说词:(画外音)就在阿比让的这条马路上,我第一次碰见了爱德华·罗宾逊。
罗宾逊:不。我虽然叫爱德华·罗宾逊,可这是我的别名,嗯……是我的伙伴们叫出来的。他们这样叫我是因为我挺象一个名叫爱德华·罗宾逊的人……
景32 全景短镜头,以站着的罗宾逊为中心,他背后是马路,右方是与景31相同的房屋。后景中还有一座房屋和几辆停在那里的小汽车。罗宾逊朝镜头走来。镜头后拉。当他成为半身近景时,我们只看到右方房屋的边缘。
罗宾逊:……他在一部电影里出现过。我不说我的真姓实名,因为在阿比让,我是外国人。(画面响起妇女和孩子们喧哗的声音)
景33 罗宾逊的逆光右侧影全景,他穿过一条马路,头向左转,以至无法看到他的面部。镜头随着他向右移动。后景是一座平顶房屋。屋前立着一块路标,上面写着“火车站——向左,王宫——向右”。路标前立着“马泰尔”白兰地酒的广告牌。罗宾逊转身向左,抬头,从左方走出画面。摄影机随之向左移动,逆光拍摄他的背影。他轻快地走着,在与一个穿白衬衫的人交叉而过时,他使劲瞧了对方一眼。一辆小卡车驶过,将他遮住片刻。
解说词:(画外音)罗宾逊不说出自己的真名,是因为在阿比让,他不过是个外乡人。他出生在阿比让以北两千公里外的尼日尔首都尼亚美。他和成千上万搭伙而来的同伴一样……(画面仍然响着妇女和孩子们喧哗声)
景34 右前景中面对镜头的罗宾逊的全景。他身后是一块写着“禁止驶入”的路标。后景是一条马路和陡峭的路坡。前景左方是另一个人的大半身右侧影。他穿着贴身汗衫,头戴一顶白色的帽子,手握一把短桨,注视着向他走来的罗宾逊。罗宾逊向镜头走来。那个划船的人离开,向画面左方走去。镜头右移,又框入后景中的那条马路,远处有几个行人和一个戴头盔的正在指挥交通的警察。摄影机推向面对镜头的罗宾逊成特写镜头。
解说词:(画外音)……是为了寻找发财之路。因为在尼日尔……(继续传来喧哗声)
景35 全景:罗宾逊的背部特写。摄影机跟拍他向画面右方移动,然后拍摄他左手插在裤袋里,迈着轻快的步子向矇眬的景色中走去。
解说词:(画外音)……人人都说阿比让是金钱之都。
罗宾逊:(与解说词的最后几个字叠音)可我,他妈的,口袋里只有二十五法郎!别人却有成千上万的!
远处传来锻锤敲击声、汽车喇叭声以及嘈杂的说话声。这些声音一直延续到景37。
景36 全景:前景右方罗宾逊的左半身侧影。后景是一座搭着脚手架的楼房。摄影机跟随罗宾逊向左摇拍。他身后有几个穿短裤、戴帽子的男人。摄影机向上摇拍到楼房的顶端。此时我们在前景左方看到一堆瓦砾。
解说词:(画外音)可罗宾逊还没有在这儿找到一个固定的工作……
景37 十字路口全景。前景中有两辆卡车交叉驶过,当其中一辆在后景中消失后,人行道上又出现了罗宾逊。他背后的一所房屋上竖立着一块“可口可乐”的广告牌。
罗宾逊向前疾走,随人流穿过马路。摄影机跟随他向左摇拍,他在卡车、汽车和行人中行进,几乎走出画面。
解说词:(画外音)罗宾逊和他的大部分朋友的想法一样,希望能在贸易公司里工作……(汽车行驶和人语的嘈杂声)
景38 罗宾逊的左侧近景。摄影机跟随他向左摇拍,他背对摄影机,穿过一道土堤,朝人群走去。人群中有的人已登上靠在码头上的一艘小汽船,有的正要上船。后景中可以模模糊糊地看到特雷什维尔市景。
解说词:(画外音)……或者在“高原区”市政机关里当个抄写员。可是他找不到这样的工作,为了生活,他不得不干临时工。
罗宾逊:(紧接解说词)为了活命,没法子,我当了临时工。……唉,真是他妈的,日子越来越糟……(嘈杂的听不清楚的谈话声延续到景50)
埃伯里耶环礁湖·外景·白天
景39 全景:汽船上有几个男人面对着镜头。另外有三个穿白袍的男人正要下船。后景是湖面。
解说同:(画外音)特雷什维尔市建立在……
景40 半全景:前景中是背向镜头的罗宾逊。他跨上停泊在比码头稍低的湖面上的汽船。镜头向左摇,拍摄罗宾逊朝一个上面堆满篮子、洗脸盆和旅行袋的船舱走去。他抽着烟。镜头向右摇,拍出汽船前半部和前景中的一根缆绳。
解说词:(画外音)……埃伯里耶环礁湖的对岸,罗宾逊要到那儿去,必须乘船。乘一次船的票价要……
景41 船舱内部的半全景。舱里挤满了人,乘客在一片乱哄哄声中寻找座位。
解说词:(画外音)……五法郎。他身上只有二十法郎……
景42 半全景:前景中有一只挂着两个救生圈的小艇。一个人逆光坐在右边。后景是一座桥。
解说词:(画外音)……只够买一天的食物。(杂乱的人声中夹杂着打锤声)
景43 罗宾逊的左侧影特写镜头。他用胳膊支着下巴,开始独白,直到景50。
景44 汽船在湖面上行驶的全景。镜头先向左摇,然后垂直向下,显示后景中的湖岸、房屋和横七竖八的小船。
景45 罗宾逊的特写镜头。他保持着景43里的姿势,注视着远方,把一根火柴放到嘴上。
景46 湖岸和行进中的汽船的全景。镜头随颠簸的汽船抖动着。
景47 罗宾逊的左侧影特写镜头。他用胳膊支着下巴,注视着远方,脸上露出沉思的神情。他朝右转了转身,然后回身坐下。
特雷什维尔市·外景·白天
景48 面对镜头的特雷什维尔码头全景。几间木屋显露在绿荫之中。摄影机向右推拍,显示码头,一只大船和一只小船。人们正在拥上小船。背景深处是一座货栈。镜头右摇,拍出罗宾逊乘坐过的那只汽船。
景49 全景:一个用木板搭成的小码头。小汽船停泊在前景左方。罗宾逊轻捷地跳上码头。摄影机跟随他向左摇拍。他走在一个端着盛满东西的搪瓷盆的妇女后面。接着他快步走到那个妇女的前头,后面跟着那些刚下船的乘客。画面上人声嘈杂,夹着刺耳的汽笛声。
景50 全景:背向镜头的罗宾逊。前景中凌乱地停放着许多自行车。另有几辆自行车停放在后景左边一堵矮护墙的周围。罗宾逊走到岸边护墙旁,把双臂撑在护墙上。后景是一条碾压过的土路和海。
罗宾逊 (在景43至50中的独白)唉,我的天,生活真不容易。日子过得叫人伤心,可是有的人住得舒服,吃得饱。他们真是上帝的宠儿,能住上三层洋楼。我呢,只能在它的角落里安身。我也是特雷什维尔市的居民,可我住过的都是茅棚小屋。这些房子……嗯……造得比那些楼房差远了。我们的生活和他们的真是天差地远。特雷什维尔市!是的,这就是特雷什维尔市!
景51 全景:在市区地图上一只拿着透明尺的黑手。手的食指从上至下移动着,当地图上出现“特雷什维尔”几个字时,食指从画面移开。
解说词:(画外音,与《阿比让的环礁湖》的歌声叠音)特雷什维尔市只有二十年的历史。过去这里只是一片沼泽地,如今建立了这座街道纵横、酷似组约和芝加哥的城市。
景52 全景:一块面对镜头的路牌上面写着:“2号路7号街”。它遮住了一个男人的大半个身影。另一个男人跑到画面右方停了下来。
解说词:(画外音,延续到景55)罗宾逊住在9号路。他每天回家都要经过特雷什维尔的主要街道——12号街,十央商场就位于这条街上。
景53—56 每个景中都有一个标明街号的路牌——“3号路8号街”,“4号路9号街”,“5号路11号街”,“1号路12号街”。同时画面上响起《恰、恰、恰》这支歌的歌声。到景56,摄影机向右摇,拍出12号街和特雷什维尔的中央商场。
景57 全景:中央商场,人群和摊棚。镜头跟随罗宾逊向左摇拍,罗宾逊在人群中快步走着。《恰、恰,恰》的歌声延续到景69。
景58 一块面对镜头写着“5号路15号街”的路牌的半全景。镜头向左摇,显示后景中一块木广告牌,上面写着:“芝加哥制鞋厂制作与修理皮鞋,邮政信箱5874号,特雷什维尔市5号路15号街。”
景59 一家百货商店的半全景,商店门前的牌子上写着“专卖巴黎货”。
景60 另一家有石栏杆的商店的半全景,商店的牌子上写着:“圣日耳曼衬衣店专售阿布杜·拉菲高级衬衫,邮政信箱6816号,特雷什维尔市”。
景61 半全景:一座百叶窗关闭着的楼房上的一块红字招牌,上面写着“皮加尔”几个字。
景62 半全景:背景左方一家服装店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布尔米什服装店”。一个穿白衬衫的男人站在店门前,观看街上过往的行人和车辆。店门左边停着一辆自行车。一辆四马力的汽车从店前驶过。
景63 一家理发馆的半全景。理发馆的招牌上写着“好莱岛理发馆,K.卡布隆与PH.库阿纳联合经营,专理卡西诺、圣地亚哥、扎泽佐发型”。
景64 半全景:另一家店铺的正面,店铺招牌上写着“准时钟表修理店”。前景是两个男入的逆光头影,他们从右至左穿过画面。
景65 装饰在一家饭馆正面墙壁上的一幅壁画的半全景,上面画着一个混血女人的半身像。在她头旁印着“为您效劳”几个字。镜头垂直上摇,停在画中女人的两只手上,她手里端着一盘引人食欲的食物。这时我们看到她穿着一件背后打结的围裙。
景66 一家酒吧间正面墙上的另一幅画的半全景:从画面上我们只能看到一个白人牛仔的肩膀以上的部分。画的左边写着:“这里是罗伊·罗杰斯酒店”。
景67 另一幅墙画的半全景:画着一个牛仔,他正用缰绳拉紧一匹嘶叫的马。
景68 一家电影院门前一幅招贴画的半全景:招贴画上画着一个头戴帽子的女人和一个坐在独木舟上的女人。在她们中间写着影片的片名:《巴格达的红鹰》。
景69 如前景。画面上是另一张电影广告,上面的片名是:《联邦军……西部地区的正义伸张者》。
景70 全景:贴在面向镜头的后景墙壁上的两张电影广告,上而的片名是《蜘蛛的归来》和《你往何处去?》。一个背对镜头的男人,一边看广告,一边向画面外的什么人指点着第二张广告。另一个男人背对镜头在他的货摊旁忙碌着,在这个露天小货摊上,摆着各色各样的商品。一辆汽车自右至左穿过画面。
景71 远景。镜头右摇,显示街心的一群人,其中夹杂着一些儿童,他们正在围观一辆翻倒在地的摩托车。后景是一些房屋。画面上传来撞击声和射击声。从后景中传来车辆的行驶声和人们的喧哗声。
罗宾逊:(在撞击声和射击声停止后)啊,又出车祸了!特雷什维尔常出车祸!
景72 全景:镜头推向似乎要散开的人群和一个站在摩托车旁边的警察。前景马路上有一些散落在地的东西。车声、人声延续到下面的镜头。
罗宾逊:对我们来说,汽车的寿命不过两个月……
景73 一堆废铁的全景。镜头稍向左摇。
罗宾逊:……就在这两个月里,乱子出了真不少。
景74 全景:一条两旁都是低矮小屋的斜坡街道。镜头向左摇,我们看到罗宾逊和一个朋友走上这条伸向后景的街道。几辆汽车驶过。罗宾逊站在一扇挂着帘子的前,向看不到的一个人打招呼。
罗宾逊:嘿,卷毛狗!“卷毛狗”是一些女人,她们给人玩一次可得二百法郎,年纪小的可得一百法郞。……晚安,太太,今晚我过会儿再来。……她们都有钱,我却身无分文。
景75 全景:后景是一摩木板房,门开着。门槛儿上坐着一个赤膊的男孩,他在观望街景,接着向右转身,瞧一条狗从他身边经过。
罗宾逊:我能做什么呢?穷光蛋一个,他妈的!连玩卷毛狗的钱都出不起!
特雷什雄尔市·外景·白天
景76 另一条街的半全景。罗宾逊在街上走着。镜头左摇,跟随罗宾逊经过几家橱窗里挂着缠腰布的商店。他在一所房子的门前停下来,同一个男人握手。两人都是侧面近景。
罗宾逊:我到家了,到了我们“尼日尔人同乡会”了。
景77 全景:一所木屋的正上方挂着一块木牌,上面写着“尼日尔人同乡会”。
罗宾逊:在这所房子里,至少住着我们的二十来个人。
景78 近景:罗宾逊的一个朋友迎面走来。他低着头走近摄影机,又走到街心。摄影机随之向右摇,拍出他头向右转的特写。
罗宾逊:(画外音)只有在这间木屋里。我们才能体会到……
景79 特写转半全景:景76中罗宾逊的那个朋友的左侧特写镜头。画面上只看到罗宾逊搂着他脖子的一只手臂。他们随摄影机向右摇拍的方向走进屋内,消失在黑暗之中。
罗宾逊:……尼日尔人的友爱。
外景·夜
景80 全景:在黑色背景的左上方出现一个白色的法文字:LA SEMAINE(星期)。右上方有几点光亮。白色的字下有一支蜡烛,它的微弱的火焰正在逐渐增大。白色的字消失了。现在我们可以看到蜡烛的上半段和随风跳动的火焰。周围一切都隐没在黑暗之中。
解说词:(画外音)在一个星期的每一天里,罗宾逊和他的朋友都在为工作而奋斗。他们有的是“扛包”的,不管扛的是什么,能挣多少钱;有的是“拉生意”的,专门在公路车站上招揽旅客坐出租汽车;有的是兜售加纳棉布的小摊贩;有的是搬运热带木料的码头工人;还有象罗宾逊和埃利特那样做“打短”的,听雇主的使唤去做一切苦力。然而不管干什么,晚上一到,他们就会在玩纸牌中重新分配他们白天挣来的钱。
市内·外景·白天
景81 仰拍的全景。摄影机向上摇拍一座搭着脚手架的建筑物。两条木板随着绞车的转动徐徐向顶端上升。最后,我们只看到与蓝天相接的脚手架。
罗宾逊:每天如此!瞧,还是新起的永远造不完的那层。
画面响起不知是卡车还是起重机的发动声,其间还时时传来一只鸟的叫声。
景82 仰拍的全景:摄影机向上拍一堵面对镜头、用碎石砌成的墙。镜头垂直向上,然后向左摇,停在一座漂亮的大楼的正面顶端上。
罗宾逊:唉,每天都有一些新东西,一些奇妙的东西出现,可是在我的生活中,既无新的东西,也毫无奇迹,生活对我来说一直是凄凄惨惨的。这里是我的两个朋友,两个老伙伴。(画面上仍然是卡车或起重机发动的声响)
景83 远景:前景是一条小路和一块空地。空地上蹲着一个男人,离他稍远的地方还站着一个男人。后景是一些楼房。
景84 一条土路的全景。路当中插着一块写着“滚压路面”的木牌。木板后面有两个赤膊穿短裤的男人正在往一条绳子上挂桶子。他们背后的一块牌子上写着:“注意,前面正在施工”。后景是一块空地和杂乱的房屋。两个男人中的一个正拎着一桶泥土,走向马路边的土堆上倾倒(镜头向左跟随他摇拍)。画外传来解说词,至景95止。
景85 全景:前景中堆满铁桶的码头和木面。这是我们在景49中已见到过的那个码头。前景中还有几个搬运工人。后景是湖岸。搬运工人头顶货包,正朝码头方向跑着。
景86 罗宾逊到特雷什维尔时乘坐过的那艘小汽船的全景。前景右方有一个搬运工人。后景是阿比让码头。搬运工人从右方走出画面。
景87 停在前景右方一辆小卡车的全景。车旁站着几个人。后景是个货栈。罗宾逊的朋友小朱尔举着一只手,似乎在指那辆卡车。
景88 全景:前景中的小朱尔指点着他身后的卡车,另一个人从左前景进入面面,手上拿着一本登记簿,有几页纸翻开着。一个旅客正要爬上卡车。
景89 半全景:卡车驾驶室的上半部,上面用油漆写着“上帝保佑”几个字。靠挡风玻璃的右侧,贴着一张BP公司的广告。
景90 半全景:另一辆卡车的驾驶室上半部,上面写着“阿泽佐”几个字,这是给卡车起的名字。车上旅客都已坐好。
景91 半全景:又是一部卡车的驾驶室的上半部,在同样的位置上写着“泰尔赞”几个字。
景92 一辆红色汽车的右侧面全景。揋影机向左摇拍汽车驶出画面。画面右方出现两辆并排停着的汽车。其中一辆的后车门上支着一个人的胳膊。后景左方可隐约地看到一座楼房。摇拍停止时画面显示出另外许多停放着的汽车。
景93 半全景:泰尔赞坐在方向盘前的大半身左侧影,他的头和手臂伸出车窗外。他戴着太阳镜,左手向上指着什么。前景右方出现一个背向镜头的乘客。泰尔赞立即把脸转向方向盘,坐好。镜头向左摇,拍出那个乘客打开后车门爬上这辆出租汽车。画面重新框入左边的泰尔赞。汽车发动,向左拐进一条两边都是铝皮顶房屋的街道。
景94 一个出售棉布的小摊棚的半全景。棚下站着埃迪·康斯坦丁。他向一个堆满缠腰布的圆凳走去,从中拿出几条搭在手臂上,然后又放到肩上,朝摄影机走来。
景95 埃迪·康斯坦丁的右侧特写镜头。镜头右摇,框入较远的景物。
解说词:(画外音,贯穿在景84—95中)这就是罗宾逊的同伴们。他们当中有一大部分人是扛包的,什么包都扛,什么地方都去,而不管报酬多少。罗宾逊真正的好朋友,都和他一样,原来是尼亚美学校里的学生;他们为求发财致富,来到阿比比。小朱尔是“拉生意”的,为出租汽车招揽顾客:“上我的车子吧,这是最舒适最美观的一辆!”泰尔赞是罗宾逊的另一个好朋友,他的工作比其他人得意:是开出租汽车的司机。埃迪·康斯坦丁呢,是他们当中最得意的一个。他干的是小商贩。他到库马西、阿克拉、加纳等地买来成匹的棉布,再拿到特雷什维尔卖给时髦的年轻人。
景96 短镜头:走到街中间的埃迪·康斯坦丁的半身近景。摄影机跟随他摇拍,然后让他背对镜头离去。
埃迪·康斯坦丁:(开头几句话不是法语)我埃迪·康斯坦丁,精力永远旺盛……(他又吹口哨又唱歌)
景97 半全景的短镜头,拍出面对镜头的康斯坦丁在马路中间行走。他跨上右边的人行道,走到前景右方在沿墙堆放的一排木箱上支着胳膊的桃乐赛跟前,杷布拿给她看。
埃迪·康斯坦丁:啊!桃乐赛·拉姆尔,你要不要买几条缠腰布?
景98 短镜头,把布送到桃乐赛面前的康斯坦丁的左侧近景,接着镜头稍移,对准正在展开缠腰布的埃迪·康斯坦丁。
埃迪·康斯坦丁:我真想送你一些缠腰布,送你一些库马西的漂亮缠腰布。如果您想打扮得更入时点儿,就买库马西的缠腰布吧……
景99 桃乐赛面对镜头的半身近景。她微笑着,把脸转向右边背对镜头的埃迪·康斯坦丁(局部框入)手中的布。康斯坦丁把布不停地卷起又展开。
埃迪·康斯坦丁:……多么漂亮的缠腰布!
桃乐赛:我没有钱!
埃迪·康斯坦丁:这样的布半匹要两千法郎。因为你长得太漂亮了,桃乐赛·拉姆尔,我只要一千五百法郎就卖给您……
景100 笑容满面的埃迪·康斯坦丁的大半身左侧近景。
埃迪·康斯坦丁:……多了不要。请你瞧瞧这里边……
景101 同景99。镜头稍向左移,突出埃迪·康斯坦丁。
埃迪·康斯坦丁:……这些漂亮的缠腰布是57年的流行式样。如果您要买的话……
景102 半全景:前景中桃乐赛的部分身影。埃迪·康斯坦丁走近她,重新叠好一块厚布,轻轻拍拍桃乐赛的脸蛋,把布递给她。
埃迪·康斯坦丁:……如果您要打扮得时髦,如果您想在“沙漠酒家”跳个痛快,如果您想让小伙子们都爱您……(嘈杂的人声)
桃乐赛·拉姆尔:(与嘈杂声叠音)可是要一千五百法郎呐!
景103 开头与景102同。桃乐赛低着头,手捂着嘴巴。前景右方有一个男孩子瞧着眼前的一切(景深镜头)。
埃迪·康斯坦丁(画外音)……如果您想让大家都围着您转……(嘈杂的人声)
景104 开头与景102、103同。康斯坦丁笑容满面,桃乐赛的手仍然放在嘴上。从后景中可以模糊地看到那些闲人和行人的身影。康斯坦丁把两只手放在墙上,就势搂住桃乐赛。桃乐赛笑着把脸埋在两只手里,康斯坦丁拿开她的一只手。
埃迪·康斯坦丁:……库马西的缠腰布多漂亮!啊,啊!桃乐赛,你长得多么美!我想跟你说的就是这个,等会儿我还要对你说……
景105 近景:左方是桃乐赛右侧险的一部分,右方是康斯坦丁满脸微笑的大半身左侧面。
埃迪·康斯坦丁:说真的,嗯……桃乐赛……
景106 面带笑容的桃乐赛的大半身左侧面特写镜头。
埃迪·康斯坦丁:……我对你说实话吧,我爱你(他唱起歌来)
踏着探戈舞的旋律,
我向你走来,亲爱的,
啊,阿比让,
我的爱情……
景107 先是康斯坦丁接着又是桃乐赛的特写镜头。康斯坦丁摇头晃脑地唱着。
康斯坦丁:(继续唱到景111)
当人们提到你的名字,
环礁湖畔的阿比让啊!
多么美好的旅居地方!……
景108 半全景:右方局部框入康斯坦丁的大半身背影。左方是笑嘻嘻的桃乐赛的大半身右侧影。康斯坦丁手托着桃乐赛的下巴。
景109 康斯坦丁和桃乐赛的特写镜头。康斯坦丁晃着脑袋。镜头稍稍向左移拍。
景110 含笑的桃乐赛的正面特写镜头。
景111 康斯坦丁的正面特写。
景112 半全景:右方近景中康斯坦丁的左侧影。桃乐赛而对他站着。康斯坦丁搂着桃乐赛的肩膀,拾起落在地上的缠腰布,拉着桃乐赛的手,和她一起背对镜头离去。
埃迪·康斯坦丁:嗯,这就对了……好,就这样,我们去聊聊。拉姆尔,到我家去,您知道我多么爱你。到我家去谈生意,我还要给你半匹布做礼物呢。
景113 全景。镜头稍俯拍漂浮在水面上的几根木材。一个赤膊男人正用斧头砍一根联结木材的绳子。他身后站着的另一个男人,双手叉在腰上一动不动地看着他干活。
罗宾逊:(画外音)如果说埃迪·康斯坦丁能够得到所有他所爱的女人的话……
景114 俯拍的全景:镜头俯拍正在往水里扔绳子的邮递员(罗宾逊的另一个朋友)。他的双脚踏在两根木材上。
罗宾逊:(画外音)……对我当邮递员的朋友来说,那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
景115 手持绳子的邮递员的半全景。他艰难地拖着一根木材。
解说词:(画外音)在尼日尔,邮递员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邮递员,可是到了阿比让,他却成了拖木材的苦力。(背景声响:起重机或卡车的马达声持续到下景)
景116 俯拍的中景:镜头俯拍蹲在一根木头上的邮递员。他拽着绳索。镜头向上摇拍他站起身来,脸朝画面外,对什么人说话。
邮递员:(独自至景120)亲爱的朋友,我有这么多的活儿要干,从没有得到休息……我们一直生活在无底的深渊……深沉的大海里……我们为这些木头受伤流血。
景117 全景:靠在一堵矮墙上的三个人。他们用手指着正在干活的工人。
景118 半全景:稍稍俯拍站在木材上的邮递员的左侧影。他向左转身,面对着摄影机,两手打着手势。
景119 半全景:摇拍一节木头,一根绳索和一个挂钩。绳索和挂钩把木材牢牢捆住。
景120 全景:镜头稍稍俯拍巨大的木材。景117中见到的那个人向左推动一根木材。镜头向左摇拍,被推动的那根木材挤进木材堆里,和别的木材并排在一起。
景121 全景:一辆大油罐车,上面写着“BP炼油厂”几个字。油罐车自左至右驶出画面后,我们看到后景左方有一条马路和一座现代楼房。一个戴头盔的警察从右至左,又从左至右来回踱着步。
罗宾逊:和他们不同,我是……
景122 全景:前景左方背对镜头的罗宾逊。他穿着一件一直拖到小腿的破衬衣。右边停着一辆卡车,车上已坐满乘客。后景左边是一座房屋。罗宾逊穿过大街。镜头稍向左移,卡车后部巳不可见。罗宾逊在几乎走到面对镜头的人行道时取下裹在头上的缠头布。又一辆卡车从前景左方驶向右方。镜头稍向右移,拍出站在后景中的罗宾逊。他离开人行道,朝卡车驶去的方向走去。
罗宾逊:……码头上的短工,嗯……这就算我的正式工作了。非干不可,要活命呀。我只好去当这种“打短”的临时工!
画外解说词开始,直到景129。
景123:全景:景122中见到的那辆汽车的尾部(在前景左方的位置上)。后景是景122中出现过的那座房屋。屋前坐着几个人。有几个乘客(都是男的)正在下车。
景124 景123中那几个坐着的人的全景。镜头向右摇,显示罗宾逊离开汽车,向右方走去。
景125 坐着或站在街上的几个人的全景。后景是一座楼房的墙。
景126 近景:左方是罗宾逊的右侧影,他的朋友埃利特面对他站着。
罗宾逊:(与画外解说词叠音)埃利特,你好吗?
景127 半全景:埃利特的正面近景。他背后是景125中的那些人。
景128 半全景:画面右方局部框入埃利特的半身背影。稍远的地方是罗宾逊(近景)。他头上又绕上了缠头布。这两个伙伴背对镜头,手挽着手,朝镜头向右摇的方向离去。
阿比让港口·外景·白天
景129 全景:马路当中两个朋友的侧影,他们的脸转向摄影机。镜头向左摇拍他们穿过马路。一辆卡车从他们身边驶过。两人在一个挂着“停步”字样木牌子的岗哨前停下来。还有一些打短的临时工也停在那里。他们当中有一个戴贝雷帽的军人。
解说词:(画外音,贯穿在景122—129中)罗宾逊是一个打短的临时工,一个按日计算工资的干粗活的临时工。在特雷什维尔,劳动力是不成问题的,至少对那些雇主来说是这样,因为他们能从那些大量无事可干的听人使唤的人中找到他们所需要的劳力,也被是这些打短的人!罗宾逊的另一个好友埃利特也是个打短的。打短工的临时工没有工会组织,他们享受不到任何社会资助。短工们没有正式职业。对罗宾逊和埃利特来说,寻找工作已成为每天的冒险。(随着最后一句解说词响起了一个警察的哨子声)
景130 全景:前景左方是一个戴盔帽穿短裤的警察。他背后站着一群人,当中有罗宾逊和埃利特。他们好象在等待什么。警察转身,从左边走出画面。周围响起警笛声、口哨声,还夹杂着听不清的说话声。
景131 半全景:前景左方面对镜头的罗宾逊和埃利特。罗宾逊挥动着手臂,在争论着什么。周围的声响(汽车喇叭声、哨子声、听不清的谈话声等)持续到景174。
景132 全景:前景右方是罗宾逊和埃利特的大半身背影。面对他们的是一个警察的大半身左侧影。警察和他们相互对视着。后景是箱子、缆绳等物。罗宾逊抓着埃利特的手臂,两人好象要离去(镜头稍向右移),在他们身后露出码头入口处的大铁栅栏门。
景133 全景:前景左方是一个手持警棍背对镜头的警察。后景仍然是景130中的那些人,在他们中间可以看见罗宾逊和埃利特。警察朝一辆缓慢驶来的汽车走去,向坐在车内的人敬礼,接着转向罗宾逊和埃利特,镜头向右摇,跟拍他们离去。
画外解说词开始,至景136止。
景134 全景:后景中码头,楼房近旁的罗宾逊和埃利特。一辆满载麻袋包的卡车自左至右穿过画面,遮住了他们的身体。
景135 几艘船只的桅杆全景。镜头从上至下,然后向左摇拍,显示在一个麻袋垛旁的罗宾逊和埃利特。他们抓住一个麻袋包,把它抬起来。
景136 与景135中末尾相同,但画面较近。镜头向左稍摇,对准正准备拎起另一只麻袋包往稍远的另一个袋垛上堆放的罗宾逊和埃利特。麻袋包上印着C.F.A.(非洲法属殖民地)的字样。后景中可以看到一艘船和一些参差不齐的桅杆。
解说词:(画外音,贯穿在景133—135中)如果罗宾逊和埃利特今天找不到工作的话,那也没关系,他们的尼日尔同乡们会替他们干活。因为在非洲,不是谁也饿不死,就是大家都饿死。但是今天,罗宾逊和埃利特终于成功地走进了这个码头的禁区。
罗宾逊:(画外音)啊,不管怎么说,还是能碰上几天有活干!我们扛的麻袋都是……
景137 稍仰的全景:镜头对准左边面对埃利特的罗宾逊的右侧影。他们抬着一只麻袋把它放到上一镜头中的那个麻袋垛上。
罗宾逊:……装船运往宗主国的咖啡。
景138 稍俯的全景,镜头对准左边的罗宾逊和右边的埃利特的背影。两人都俯身在麻袋垛上。他们立起身来,又抬起一只麻袋,镜头垂直向下摇拍他们把麻袋包放到第二个麻袋垛上。
罗宾逊:(对埃利特)干吧!干吧!就这样干!抓牢它,亲爱的,我们生来就是干这个的!
景139 另外两个也在扛麻袋包的工人的半全景,摄影机向右摇拍半圈,拍出两个工人抛出麻袋所形成的弧线。画面惭隐。
罗宾逊:(画外音)瞧,瞧那玩意儿!
景140 全景:停泊在码头上的一艘船和一辆装着一袋袋咖啡的小拖车。拖车随镜头向左摇的方向离开船只。
罗宾逊:(画外音)这玩意儿不错吧?可我们生来……
景141 全景:上一镜头中的那艘船此时已移至后景。前景中的咖啡袋此时正放在一块平板上,由一个转动的绞车吊上船。前景左方有一个当监工的赤膊男人。画面稍向左移。镜头垂直向上摇拍上升的咖啡袋,直到它们超出画面。
罗宾逊:(画外音)就是为扛麻袋的,麻袋!麻袋!它们压在我们头上,成了我们份内的活儿。这没什么,对我们来说,生活就是这作,扛包,活命……(画面上嘀起汽笛声直到景146)
景142 半全景:镜头对准三个坐着的男人,其中一个靠在集装箱上,好象睡着了。
景143 半全景:前景左方罗宾逊的半身特写。他旁边是一个穿着汗衫背对镜头的苦力。在罗宾逊后面可以看到埃利特的脸。后景是景140和141中出现过的那只船。画面向右稍移。罗宾逊从右边走出画面,同时另一个苦力的背影出现在画面上。
景144 全景:在前景左方罗宾逊的大半身背影。后景是空无一人的码头。镜头向右摇,显示那只船和埃利特。两个朋友背对镜头走出画面。这时一对欧洲人夫妇和一个小孩面对镜头出现在画面上。他们朝镜头走来。又有两个欧洲人从右边进入画面,朝罗宾逊和埃利特的方向走去。在后景中可以看到一个靠在船侧的麻袋垛。
罗宾逊:(说话声或多或少压过汽笛声)唉,中午了,是下班的时候了,该去短工饭店了。短工饭店是专为我们这帮打短的人开设的一家饭铺。
景145 半全景:一群围着一个水龙头冲洗的人。在后景中可以看到码头上的建筑物。
罗宾逊:(在一片嘈杂声中)这是专门为穷鬼们开的一家饭铺。等会儿您们将看到我们俩人只有一盘饭。……
景146 稍稍俯拍的近景:罗宾逊俯身在一只水桶上洗脸。镜头垂直向下摇,拍出正用一根浇花的橡皮管洗脚的罗宾逊和埃利特。
罗宾逊:(一直在一片嘈杂声中)……我们出去以前先得把手洗干净……(汽笛声,略停片刻)先洗手,再洗脚。我可不愿使那些女人看了害怕……
景147 全景:罗宾逊和埃利特正在穿凉鞋。罗宾逊抹抹脸,然后走出画面(镜头左摇跟拍)。埃利特则朝前景右方走去。
罗宾逊:……那些卖饭的女人!喂,埃利特,快点儿,该到那儿去了。嘿,你认得其他几个女人吗?你知道,我只认识今天在那儿卖饭的那个叫玛丽雅姆的女人……
阿比让街道·外景·白天
景148 全景,背对镜头的罗宾逊和埃利特一前一后走着,镜头向左摇跟。接着他们离开摄影机,进入一条繁华的街道。许多自行车和轻便摩托车越过他们驶去。后景右方有一座楼房,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C.F.C.L(“象牙海岸航运公司”)。
罗宾逊:(仍在一片喧闹声中)……她卖的米饭不坏。你要不快点儿,那就(以下含糊不清)……你活该买不上。快点走吧!那些警察在入门处用脏话骂你,为什么在出口处不拦住我们呢?因为他们知道我们下班了……
景149 前景右方面对镜头的罗宾逊的半全景。前景左方有一个骑自行车戴盔帽的警察。摄影机跟随他们向左摇拍。罗宾逊走近摄影机,把手放在嘴巴上,转身朝镜头笑笑,接着又背对镜头走开,警察也随之离去。
罗宾逊:走吧,走啊!你瞧这帮人都去了,嗨!(以下一段话听不清)但在到那儿之前……
景150 罗宾逊和埃利特的左侧影半全景。他们已穿过街道,走进熙熙攘攘的行人之中。镜头向右摇,跟随他们到另一条人行道。一辆从右向左行驶的卡车把他们的身影遮住了片刻。他们在一些摆着一盒盒的核桃、可乐果和香烟的摊子前停下来。埃利特买香烟。
罗宾逊:(说话声中夹杂着车辆行驶的嘈杂声音)我要买五法郎的香烟,五法郞足够了。瞧,我们手头有四十法郎呢……
景151 对准前景右方罗宾逊左侧影的半全景,在他身后的埃利特正在直起身来。两人都把手伸向摊贩。
罗宾逊:……对,快点付钱。他们都到那儿去了,咱们走吧……
景152 挤满行人和自行车的街道全景。
罗宾逊:……他们都到那儿去了。在这儿的都是有钱人……
景153 面对镜头的罗宾逊和埃利特的半全景。摄影机推拍,他们朝镜头走来。
罗宾逊:……他们回家去吃饭……
景154 同上景,但画面较远,可以看到其他行人。摄影机向右摇拍罗宾逊和埃利特走到一些遮着阳伞的商人面前停下来,然后他们背对镜头进入市场。
罗宾逊:(画面上又啥起杂乱的人语声)……不是骑自行车,就是轻便摩托车,还有坐汽车的,可我们这些短工呢……
景155 短镜头,对准罗宾逊和埃利特的正面全景。罗宾逊在镜头左边。
罗宾逊:……只好去短工饭铺,因为我们无家可归!
景156 对准一盘米饭的中景。画面上只看到一个人左手拿着盘子,右手用汤匙盛饭。镜头向右移,显示另一盘刚盛满米饭的盘子,右下方前景中还有一只较小的盆也盛满了米饭,一只手懒洋洋地出现在盆的上面。
罗宾逊:我们买二十法郎的饭……
景157 半全景:罗宾逊和埃利特的半身特写。其中一个人似乎在口袋里摸钱。
罗宾逊:……就够了……
景158 半全景:不知是罗宾逊还是埃利特的一只手,正端着盘子向卖饭的女人伸去。
罗宾逊:(他说话时,卖饭的女人也在说着我们听不懂的话)给我两只场匙,我不是单独一人……
景159 稍俯的全景,镜头对准蹲在那儿卖饭的女人。她略抬头,面带笑容,向着画面右方。镜头向左方稍移,对准卖饭女人的一只正在用勺盛饭的手。
罗宾逊:太太,您知道我还有一个朋友和我一块儿吃饭。
景160 全景:稍稍俯拍蹲在地上同在一个盘子里吃饭的罗宾逊和埃利特。
罗宾逊:我们俩。两人一块儿吃(以下一句话听不清)……您知道,这样吃饭,不会吃得太多,不是吗?
景161 全景:放在案板上一块块摆成堆的面包。
罗宾逊:其他人,比如说,那些有钱人……
景162 对准面包和一盒盒堆起来的沙丁鱼的全景。
罗宾逊:……他们要买的面包是十法郞一块,沙丁鱼是二十五法郎一盒……
景163 对准盛满薄荷糖汁摆放整齐的玻璃杯的全景。
罗宾逊:……一杯薄荷糖汁……
景164 对准盛满糖汁的玻璃杯的全景,但镜头较近。后景是两瓶糖汁。
罗宾逊:……卖五法郎一杯!而那些更有钱的人……
景163 放得更近的同样杯子的全景。后景中有一个穿着汗衫,带着一副惊羨或好奇的表情瞧着这些杯子的男人。镜头向左摇,对准三瓶被称为“最上等美味饮料”的柠檬水。
罗宾逊:……可以拿出十五法郎来买一瓶柠檬水!
景166 全景:面对镜头的一座房屋。埃迪·康斯坦丁倚立在房屋右边的一棵树上。房屋右侧的一张广告上写着“DEE型起重机”。康斯坦丁看着广告,接着向右走去,镜头向右随摇。他走到一家饭馆门前停下来。饭馆墙上贴着一些招贴画、“可口可乐”的广告和一块写着“食品精美、服务周到”字样的告白。他走进饭馆,靠门右手有一个头戴软毡帽,嘴叼香烟的男人(象美国黑色片里的人物)正要坐下。
罗宾逊:(画外音)想当美国联邦警察的埃迪·康斯坦丁可和我们不一样,一个联邦警察用不着去短工饭铺吃饭。他要到食品精美、服务周到的饭店吃饭。
景167 对准饭馆正面墙上的一幅广告画的半全景。广告画上画着两个笑容满面、身穿侍者服装的男女半身像。女的头顶上写着“食品精美”几个字。男的头下方写着“服务周到”几个字。
罗宾逊:这里的份饭是七十五法郞一份,可我们俩吃一份饭才花二十法郎。
景168 半全景:市场上的罗宾逊和埃利特正在买可乐果。两人俯身货摊,他们的手伸向可乐果。
罗宾逊:(画面又响起汽车行驶声和混杂不清的声响,直到景171)吃过饭后该去买些可乐果做饭后小吃。
景169 对准罗宾逊和埃利特的全景。比上一镜头较远。罗宾逊为右侧影,埃利特为左侧影。他们的背后是摊贩和顾客。摄影机移向左方,拍摄他们离开市场,朝摄影机走来,接着镜头右摇,跟拍他们在前景中向左方走出画面。
罗宾逊:三个可乐果就花了五法郎!现在嘛,该去休息休息了……
景170 一条马路的全景。远处可以看出一些建筑物。画面右方是一块指示一条铁路的木牌。马路上挤满自行车、汽车和行人。镜头稍向右移。
罗宾逊:(画面上的汽车行驶声越来越清楚)……回不成家了,因为还没回去,时间就过得差不多啦……
景171 全景:在一座有阳台的小楼前,罗宾逊和埃利特的背影。两人脱掉衬衣,到人行道的荫凉处躺下,躺在几个已经睡着的人的旁边。
罗宾逊:(说话时夹杂着鸟鸣声)人行道旁、机器旁边、树木和芒果树下的荫影里都可以睡人,要睡就睡在这些地方。再过两个小时,还得打起精神干……
景172 在前景右方逆光坐着的埃利特的半全景。摄影机随他躺下去的动作缓缓向左摇拍。已经躺下的罗宾逊把脸转向埃利特。两人都是逆光躺着。罗宾逊在打呵欠。
景173 躺在地上的罗宾逊的近景。他的头朝右,脸对镜头,左手放在嘴上,打了个呵欠,晃晃脑袋,合上了眼。他的左手落地时,摄影机向下摇拍他展开手指的手。
罗宾逊:该睡了。现在,我可以做梦……
景174 一条两旁是树的街道远景,街上有许多汽车在往来行驶。一个男人手里拿着衬衫从左边进入画面。他到一裸树边停下来,把衬衣搭在树上。
罗宾逊:(画外音)……梦见有一天我交了好运。我和别人,和所有的人,和那些有钱的人一样,也想有一个女人,一所房子和一辆小汽车。
阿比让港口·外景·白天
画外解说词开始至景176止。
景175 对准大海的全景。远处是隐约的海岸线。前景左方是一只停泊的小船。船身上写着“阿锡尼号 阿比让”。接近后景的右方是另一只正从海面上向左行驶的小船。它消失在第一只小船的后面。
景176 全景:右方是背对镜头的罗宾逊。左方部分地框入埃利特的头、肩膀和手臂。后景是满载麻袋包的双轮大车。摄影机向右摇拍这两个朋友,他们正朝早晨曾在那儿干过活的那艘船走去。摇镜头拍出船的艏柱和成排的桅杆。右方后景中可看见海港中的一艘轮船。
解说词:(画外音,贯穿在景174—175中)两点钟,又开始干活。埃利特和罗宾逊又要去找寻他们的朋友“麻袋”了,罗宾逊看着那些从世界各地开来的船只,告诉埃利特说,他已见过这些船只,因为他走遍过全世界。至少他是这样大言不惭地说的。
罗宾逊:(接解说词,对埃利特说)要是我跟你说关于这方面的事,你保准不相信。我这辈子什么没见过!我差不多到过……
景177 码头全景。右前景中是麻袋包。麻袋包后面有三个大铁桶。前景左方放着一块船舱板。几个码头工人站在麻货包后面。后景中有一艘船。镜头朝上摇,拍出船只的名称“皮亚韦一的里雅斯特号”。船甲板上满是乘客。在前景的右方可以看见另一艘轮船的侧影,但看不凊楚这艘船的名称。
罗宾逊:……欧洲所有城市。你见过卢阿纳吗?……
景178 前景左方水上一艘船的船头全景,船名是“卢昂一加布里叶尔号”。船头放着一堆绳子。画面稍向右移,框人码头。
罗宾逊:……我曾在那儿呆过!……
景179 全景:对准甲板上的栏杆和清晰可见的救生浮筒、缆绳以及正在滚动的大绞盘。
罗宾逊:……我什么都见过!什么都知道!……
景180 稍微仰拍的一艘船的前甲板全景。一个穿制服(帽子和衬衣)的海员把手支在船舷上。船身上写着:“罗什福尔一拉罗歇尔”。
罗宾逊:我,什么船我都见过!汉堡!这是座美丽的城市!……
景181 一艘与景178中“卢昂一加布里叶尔号”位置相同的轮船全景。船身上写着“汉堡一埃利西施罗德”。船首插着一面旗。
罗宾逊:你知道这些城市里的人吗?好,我可以跟你说说他们的事,还有女人!嗯,我什么都经历过……
景182 “奥斯陆一林斯坦因号”的半全景。画面位置与上一镜头中那艘船相同,但比上一艘船较近。镜头向左摇,显示出这艘船的更大部分和码头、铁桶以及正在干活的工人。
罗宾逊:比如说我在奥斯陆,老兄,就什么都干过!至于女人的故事,那就更多了。我不和你说,你也会明白……
景183 全景:另一艘停靠在码头的船只,杂乱的人群、货包和铁桶。
罗宾逊:是什么!……人们爱听的故事!我在这方面很顺利……
景184 全景:岸边上背对镜头的埃利特和罗宾逊。镜头向左摇,跟拍他们走到缠着一根粗绳索的缆柱前面,在缆柱上坐下。
罗宾逊:……不,坦白地说,很成功。我跟你说很成功,亲爱的埃利特,现在我在这方面毫无办法,因为我成了一个苦力。原来我可不是卖苦力的,我系着领带,衣服笔挺!我原来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呢!
景185 罗宾逊在前景左方中的右侧影的半全景(取景与景184末尾相同,但距离较近)。在罗宾逊的脑袋后面是埃利特的脑袋。两个人比手划脚地说着话,但埃利特的话听不清。
罗宾逊:嗯,我那会儿才十八岁。来,快过来,我应该使你弄清楚是怎么回事!你看见那些东西吗?那是花朵……
景186 俯拍的全景:镜头对准扔在水中的被海浪轻轻荡漾着的花朵。它们看去好象是在黑色的背景上点缀着的一些白色的和红色的斑点。
罗宾逊:白种女人就爱这些花!她们最喜欢这样的花,啊,这些花……
景187 罗宾逊与埃利特的半全景(取景与景185同,但距离较远)。罗宾逊的双腿现在已可见到。两个朋友还在比比划划地说着。罗宾逊立起身来,埃利特跟着他从左边走出画面。镜头左移,拍出前景右方埃利特面对镜头的大半身左侧影。
罗宾逊:埃利特,你信不信?这些花,她们就喜欢这样的花!有了这些花……
景188 全景,前景左方是罗宾逊和埃利特的大半身背影。后景是海,远处是一条海岸线。他们登上码头,向一只大船走去,镜头缓缓右移,跟随他们摇拍。
罗宾逊:……你就用不着花钱了。要知道,有了这些花,你准能成功(此时汽笛声起,语声听不清)……去试试吧,亲爱的!
特雷什维尔市·外景·白天
景189 罗宾逊、埃利特和一个男孩的正面全景。他们面对镜头走进一条繁华的街道。镜头缓缓向左摇跟罗宾逊走出画面。埃利特走近镜头后,也向前景左方走去。他身后的那个男孩挥动着一根小棒。解说词开始,到景192止。
景190 对准前景左方埃利特的背影的短镜头。后景中是一些闲逛的人。埃利特朝前走着,发现罗宾逊把手放在嘴上成喇叭状。另一个男孩从前景左方进入画面,嘴里吮着小棒。
景191 一个男人面对镜头蹲着的半全景。镜头先朝下然后向左摇,显示出一张上面放着一堆钞票的苇席。那个蹲着的人正在给一伙打牌的人发牌。
景192 上一情景的半全景,取景略有变化。发牌人现在背对镜头蹲在前景右方。那堆钞票放在他的身旁前景中。他的左臂上搭着一只手。在后景左方有一只手正在摊开扑克牌。
解说词:(画外音贯穿在以上各景中)晚上一到,所有的伙伴们就在“尼日尔人同乡会”里聚会。这些人当中有的有工作,有的没有工作,他们在一起玩牌,为的是机运可以把几个人挣来的钱重新加以分配。
景193 半全景:与上景同,但摄影机向左移动。纸牌继续从一只手传到另一只手。
景194 前景左方一个坐在地上、手里捏着牌的人的半全景。他突然把牌摊开。
罗宾逊:八百法郎,这要干多少天的活儿啊!……
景195 俯拍的半全景,对准苇席当中的那堆钞票。钞票周围是几只手,几只胳膊和一些纸牌。几只手正在理牌。
罗宾逊:……等于干四天的活儿!……
景196 打牌者上半身的半全景。前景右方是坐在他们当中的罗宾逊。一阵紧张过后,所有的脸都带着一种松弛下来的表情转向那堆钞票和扑克牌。
罗宾逊:(向埃利特)咳,老兄,这笔钱可真不小啊……
景197 对准埃利特放在钞票堆上的双手的半全景。镜头向左摇,拍出他双手抓钞票。镜头垂直向上摇拍埃利特和搭在他肩膀上的泰尔赞的手。埃利特微笑着,手拿钞票离开画面。
罗宾逊:埃利特,你赢了。不错,干得不坏。埃利特,干得很好,走吧,埃利特,别听他的,别听他罗罗嗦嗦没个完。走吧,快走吧!让这个煤气工人在这儿吧。走你的吧,走吧!……
景198 埃利特站在街上的全景,脸转向站在人行道上的一个棉布商。埃利特跑步走开,棉布商似乎做了一个踢他一脚的动作,然后举着双臂,回到原来的地方。远处的埃利特又一次回过头来。
罗宾逊:唉,老兄,我玩够了,我的手气总是不好……
景199 还蹲在那儿的玩牌者全景。他们当中有罗宾逊。他抬头,站起来,镜头向右摇,跟拍他向坐在人行道边的一群孩子走去。他走到他们当中坐下来。
罗宾逊:我嘛,手气总是不好,交不上好运。现在该去瞧瞧那些小丫头了。(对孩子们说)啊,是的,谢谢。
景200 同上景,画面更近,罗宾逊坐在前景左方四个小姑娘身边。其余的孩子站在他们身后,个个嬉皮笑脸。他们正在听罗宾逊说什么,不时地用一只眼瞧一下摄影机。
罗宾逊:(对孩子们)啊,你们现在都好吗?你们知道,我真想把你们都娶来!(孩子们的笑声)
景201 近景,一个小姑娘的特写镜头,她的脸转向左方,带着美丽的微笑。在她身后,另一个小姑娘头向右稍倾,似乎想把眼前发生的事情看得更清楚些。画面稍向右移。
罗宾逊:如果你们都是女孩子,我就把你们都娶来。
景202 上景中第一个小姑娘的特写镜头。她把手放在嘴巴上,一直微笑着。我们先看到她的侧面,然后是正面,后来又回到她的侧面。
罗宾逊:(对那个小姑娘)唉,等等,别走呀,等我两分钟……
景203 稍俯的近景,对准一个大眼睛的略带惊异神情的男孩子。另一个年龄稍大的男孩子用手背搂着他的脖子。年小的男孩子向左转过身来。
罗宾逊:(对小姑娘,画外音)……如果我去码头的话……
景204 前景左方一个戴白面纱的姑娘的右侧半全景。她的眼晴向上望着,前景右方是露出上半身的罗宾逊。
罗宾逊:(对孩子们,画外音)……唉,现在没法子,如果我有小玩意儿,小礼物的话……
景205 一个面对镜头咧嘴笑的小姑娘的特写镜头。
罗宾逊:(画外音)……嗯,那我准给你带来,我还要给你带些……
景206 近景,前景左方一个赤膊孩子,手里抱着一个婴孩。他朝画面左方瞥了一眼。
罗宾逊:(画外音)总而言之我想有些钱才行。
景207 景205中的那个小姑娘的近景,她身后是景203中的那个男孩子。镜头稍向下移,使男孩子的形象更加清晰。
景208 全景,镜头稍俯,象景200那样对准四个男孩子。罗宾逊和另外几个人坐在他们身后的人行道上。罗宾逊站起來,穿过街道,镜头左摇跟拍。他走到一个坐在一大堆钢盆中间的妇女面前停下来。他朝那个妇女微微弯下身。
解说词:(画外音)那些女孩子都是“尼日尔人同乡会”女主席加多·丁姆蒂姆太太的女儿。大家都叫她“妈妈”,她总是有一些煎饼……
景209 半全景,镜头稍俯,对准钢盆,其中一个盛满煎饼,另一个盛着滚开的油,放在一个名叫“马达加斯加炉”的小炉子上。
解说词:(画外音)……为身无分文的饿汉们准备着。
景210 近景,在前景左方面对镜头而坐的丁姆蒂姆太太。她穿着一件滚边的精致连衫裙,头上缠着一条和她的衫裙相配衬的头巾。耳朵上垂着漂亮的耳坏。她微笑着说话,但她说的话听不清。
景211 挤满行人和自行车的12号街全景。街上人声嘈杂。
景212 街上离镜头最近的几座房屋和汽车的全景。汽车来往的噪音。
罗宾逊:(画外音)六点钟了,该去12号街……
景213 “欢乐酒家”正面上半部的半全景。在“欢乐”这个字下面还写着“舞厅”一字。
罗宾逊:(画外音)……“欢乐酒家”的时候了。我要到那儿去跳舞。
景214 一幅墙画的半全景,在竖写的大字“酒家”旁边,画着一个女人的半身像。她戴着一顶牛仔帽,这是个印第安和白人混血种的女人。
罗宾逊:(画外音)我不是一个舞蹈家。舞蹈家是些幸运的人……
景215 全景,前景左方穿着衬衣的罗宾逊的右侧影,镜头右摇跟拍他向前走去,走到另一幅墙画前停步。镜头上摇,显示那幅画上一对跳舞的欧洲人?
第24届法罗岛电影节第5个放映日为大家带来无人知晓单元的《我是一个黑人》,下面请看场刊影评人们毁誉参半的评价了!
@仔龙
让·鲁什首创用田野办法重构影视,用异域者的姿态,抛弃一切既有的社会身份,进入非洲部落居民的日常生活。喜欢这种饰演自己的伪纪录片手法,也算电影史的一个突破。
@OUTIS
纪录片手法讲述主角的故事,碎碎叨叨的独白描写着主人公的心理世界。在58年拍出这种作品感觉蛮超前的。
@Spy Liu
具有开创意义,剧本写得也很好。
@子夜无人
很难不联想到三和大神,但比较起来,60多年前的他们生活里还有拳击、跳舞、斗车、爱情,而今天在我们这里,是无数未来无可言说、人生早早丧失可能、故乡回不去此地留不下哪里都不属于我的人,日复一日地发烂发臭。我很难判断这到底是因为客观上今天面临着更剧烈的贫富差距和社会撕裂,还是因为这部电影的创作本身用了尊重而非怜悯的动机,就像结尾那句话,“都不重要,也许我们很快就会幸福。”
@像音片碎
随心所欲
@Sally Bowles
终年如夏的象牙海岸,汗水黏湿飞扬的尘土,欢乐的男男女女。我在尘土里投掷着我一贫如洗的身体,和不为任何人在意的一生;只有太阳、尘土和河水的眷顾,从童年一直照到我往后的日子。
@非有想非无想
一开始有点儿像黑人版三和大神,后来有被黑人兄弟乐观的生活态度所感染,蛮有意思的
@西红柿鸡蛋糖
拍摄和记叙角度有其在自我时代的开创性,剪辑流畅。
#FIFF24#第5日的场刊将于稍后释出,请大家拭目以待了。
传统纪录片向来将自己标榜为“客观如实”,要求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保持明确:被观察的客体服从于超验的主体判断,而作为记者或民族学家的观察者,需要通过间接话语为自己保留叙述的上帝视角——不受任何限制的客观的权威性。这样才能从一种超验的、理念的视角宣称这种客观叙事模式是对现实的“真实”还原。但是鲁什在“真实电影”的实践中认识到他的存在必然会改变他的调查对象,因此他邀请与他同住的被调查对象加入他的田野调查,作为教师来引导鲁什以当地人的方式理解本地智慧。《我是一个黑人》中,鲁什邀请当地的青年担任角色,并让这些青年实际参加电影的拍摄,甚至自行撰写角色剧本,或干脆即兴表演故事让电影中应当被-讲述的角色自行讲述自身的故事。角色的表演构成了一种自由间接话语:本应当讲述他人故事的讲述人自己变成了故事中的演员,通过主观的表演/视角去述说一个虚构的故事。在自由间接话语中,在一种主客观视角的混杂、融合中,摄影机的运作与角色的客观环境密切相关,以至于摄影机的“客观”视角被角色的内在与外在状况所改变。每个视角都通过摹仿而伪造成另一个视角,而被摹仿的视角也因为在摹仿中的变型而成为另一个被伪造者。因此,“Ego=Ego”的主客身份模式崩塌,取而代之的是通过虚假的强力所不断生成的“我是他者”。一个真实角色的生成发生在此刻:当这个角色开始自己讲故事,也即“制造虚构”时,当他“明目张胆”地创造属于他的人物时。这是因为当被殖民者自己开始讲述关于自己的故事时,他就不再是殖民者口中所谓“真实”的那个故事的主角,不再是任由殖民者虚构并讲述的一个客观的、无能动的对象,在他讲述自身时,他自己也成为了“他者”,因此,在“我是他者”的过程中,他获得了虚构的、生成的强力;同时,被他所讲述的虚构的故事,由于本是基于他自身经验而生成的,因此在这种虚构的背后蕴含着丰富的真实。
虚构的力量是一种生成的强力。在鲁什的真实电影中,角色是真实的人,有着确定的身份与过往历史;但是他们参与了自我创造的过程,他们的虚构打破了之前固定身份的平衡,从一种确定的角色向着未来尚未指定的生活方式涌动。对于鲁什,角色的自我创造是电影结构的一部分,一个虚构生成了,既概括了“之前的”真实情况,又描绘了“之后的”全新的变形方向,可以说,鲁什的电影拍摄过程是在生产现实,而非再现现实,不是表现真实的电影,而是激发电影自身的真相。
8.0/10。①非洲:来大城市打工的年轻黑人们的回忆、娱乐日常、理想/幻想、挣扎、面对的残酷现实等。②旁白有两种,一种是导演对风土人情的旁白解说,另一种是男主自己解说自己人的第一人称旁白。这两种旁白的视角不同,一种是外来人视角,一种是自己人视角。最终虽平衡地挺好,但影像力量无疑被大大限制。另外,作为传统故事片(当然,这整体上是纪录片【有剧情扮演成分】,不过材料组织的方式是传统故事片式的)本片叙事较松散,扣0.5。③有趣的是,本片旁白的口吻、粗糙的画面质感与有力的摄影、大量的手持/随意剪辑/通过旁白连接起时空连续性破碎的剪辑、充满活力的配乐等合在一起营造了一种自由而又充满生命力的气质。虽然这些技法的运用与组合也许不够系统,但很可能影响了后来的法国新浪潮与左岸派并被后两者完善+发扬光大。
Oumarou Ganda此后自己成为了优秀电影人这一事实的意义超越电影本身。Rouch将殖民者的Travelogue中诠释素材的工作交还给了素材的主角,但这并不等同于讲述故事的自主权转移。Rouch在旁白中所指的“梦”与几位年轻人心中的想象终有差别。
摆拍部分很精彩
象牙海岸的打工青年的“纪录片”,声音和画面的分离,多个人物在旁白中解释画面,犹如对自我影像的一次审视,而从印度支那战场回来的主人公却早已迷失在身份与生存之中,他怀念着尼日尔的童年时光,却不得不在阿比让的码头与麻袋为伴消耗着青春,让·鲁什记录了短短的工作日,却展现出一个充满了欢乐与轻松的周末时光,有海滩的嬉戏和舞厅的斗舞,有一个遥远却真实的拳击手的梦想,也有一个青梅竹马的美好爱情故事,但现实却又是如此地残忍,女孩早已沦落风尘,而拳击手却要面对难堪的失败,他打不赢白人,大海连通着外边的世界,却禁锢了此地的人,他们也终究找不到未来的目标,如可有可无般地存在着,大量的摆拍镜头出现在这部“纪录片”中,却让人不会感到虚构与真实的对立,也许故事背后的挣扎与困惑才是最真实的吧,这一点让·鲁什并没有去隐藏
【2019年1月10日-北京电影学院-单万里老师课堂放映讲解】法国真理电影(来源于《电影真理报》以及吉加•维尔托夫的电影眼睛派)。触媒的早期形式,导演本身的主观参与,将影片内部的事件与人物有机的结合处理。将拍摄对象当做演员来看待,拍摄对象也将自己当做电影明星。
啊好蓬勃又鲜活的生命,骄傲的痛苦,得意的挣扎,c'est la vie的影像实体。旁白其实function as reactive commentator,是对画面这种原始素材的rearrangement,和Jazz aesthetic一样。甚至可以说Rouch作为导演已经不是主导,内容是在记录的图像下完成推进的。一小时,一日,一周里的游荡真实,not determined by the white creator,but the PEOPLE inside the frame。又及,能以白人身份把移民者的“他者自叙”讲到2022看都深触内心的地步,无疑在那个年代是极其惊人的成就。
声音和画面若即若离制造了一种迷幻的氛围,讲述者身份不断切换,配音和旁白的交叠,映射出内心和现实的奇怪舞步。越来越意识到非洲不是一个简单的地理名词,每个地方都有复杂到无法解决的问题缠绕,尼日尔的青年在阿比让会思乡,非洲有白色的监狱,黄色的沙漠,红色的土壤和绿色的森林。令人困惑和矛盾的也是非洲,上万年的历史被代代相传的口述史遗忘重塑,没人知道100年前的真相,让·鲁什在码头游荡的镜头和奈保尔看到的西非毫无相似之处,被奴役的俾格米人在雨林深处无所不知。如果说跳水的镜头是充满希望的结尾,那老兵的控诉就好像当头一棒,提醒这片土地上还有尚未化解的坚冰
第一人称话唠式独白,纪录片式手法,自由随性的影像。影片反映男主所代表的群体经历战争、贫困、打工、无力改变、短暂狂欢后的理想梦碎,呈现其在欲望、想往、挣扎、回忆、痛苦、妥协交织中的生活状态。败在残酷现实中的底层非洲青年,只有在酒吧和海滩上来不及一样地寻求着片刻的释放,而这种欢乐带着毒辣,重新烙红了他们的焦虑,接下来的酷烈仍然会撕裂幻想,炙烤身心。尽管歌舞中的狂劲麻醉精神,但虚无迷茫的未来正延伸成一场空,他们的阶层翻身记,貌似已无书写的可能。。
三星半。电影赋予了纪录一个主体,即客体不是被纪录,他们可以决定讲述什么,但在这样的处境之下,你丝毫没有怀疑故事的走向有任何的不同,即使他是叫着一个电影明星的名字。虚构是真实的部分越靠近真实,年轻人迈向自由,创作者走向创作自由,双重加持下,看到了一个殖民地居民的生活是什么样的真实电影。
在wiki “Breathless”页面下的一句话“Godard's original title for the film was Moi, un blanc ("Me, a white man"). ”哈哈~
让·鲁什名作,犹如一位人类学家凝视着非洲年轻人的生活,即兴演出成分很明显,喜欢的年轻美丽的女孩,节奏欢快的舞蹈,沙漠酒吧里一醉方休,欢愉的周六周日仿佛美梦一场,一到周一就原形毕露,街边的午睡,两人一份的饭食,经历过战争,那些居住在12层楼房的富人是不是更接近上帝呢,虽然生活太苦,然而幸好还有曾经美好的旧日时光,孩子们都在河边戏水,母亲们在浣衣,幸好还有好兄弟。总体气氛相对积极,非洲年轻人们太有音乐细胞了,摇摆的灵活的腰肢,身材颀长,才意识到那些古老的岩壁上画的小人如此活灵活现 @文苑楼 #法国纪录片经典展# (2015年就标注了想看,今日终于得见,拷贝还那么好,感谢王老师)
#FIFF#具有开创意义,剧本写得也很好。
给黑人/土著以声音,回归想象的美好,互动的创作。
8- Jean Rouch 发起的集体即兴名作。在完全他者视角与完全第一视角之间的另一种可能,虽有虚构也值得一观。时代夹缝里做着淘金梦的异乡人,为法国而战为生存挣扎在短工与短工间奔波,周末游荡在酒馆外在混战白人情敌的泥地里“做自己”,节奏上佳。梦想着大洋彼岸的繁华世界成为白兰度与拳皇,而“没有电影拍我们” “做个黑帮混混也比劳工强”。ps 此片2年之后非洲17个国家摆脱殖民独立,包括此片所在地前法属科特迪瓦,以及年轻人的祖国前英属尼日利亚。pps. 反殖民印度支那战争1945-1954,约2w非洲人应召参与镇压前期占比约1/10 (sigh
爱德华罗宾逊的旁白如辩士一般解说着这部以他主导的现实主义电影。影像与声音两条异质平行的线,在某些时刻交汇时形成了巨大的光辉,扎根真实影像,通过画外旁白来自我剖析,梦想、现实、回忆,不同时间的空间汇聚于电影所制造的同一空间中,因太过遥远而看不见的东西,因太过接近又被蒙蔽了的东西,全都被展示了出来,直达爱德华罗宾逊的内心。
黑人兄弟太好玩了!那天大众论坛嘉宾说她看让鲁什电影时觉得像一面镜子,虽是别人的故事,观照的却是自己的内心。今天看的时候我想,她的意思可能是一种观察的方法,让鲁什的镜头让观众能够去思考“为什么这样拍、这事如何看”。在小孩跳水那儿结束也挺好的,但最后说替法国打仗回来却如此也很重要。
#法国纪录片经典展#导演带着猎奇的主观心理拍摄,镜头设计精良,两个男人打架的戏码代入感极强。街道上有小车,岸边有邮轮,红灯区有美女,可没有一样是属于鲁滨逊们。幻想成为有钱人,睁眼等着自己的却只有裸露了后背的破衬衫,片子要是再花点时间讲阶级差异就更有意思。
大量减少了前期基于人类学与社会学的民族志影像捕捉,仪式性的“猎奇”行为展演也接近消失,转为了当代都市影像下的舞会场景,只留有更现代的非洲年轻一代的痛苦城市化进程。在场程度也与后期的《夏日纪事》不同,根据本身自述去构建素材,模糊纪录片与剧情片的界限,从自我发声的站位上喊出“我是一个黑人”,因此爱德华·罗宾逊成为列入作者的人,而非一个简单的旁白语音与之后纪录片惯常出现的被访者。银幕构建事件更接近弗拉哈迪,一种现实事件的搬演呈现,而非之后真实电影直接来源的维尔托夫,诉诸现实影像的揭露视角。问题在于现实与成片的关系,在处理素材时有多少是之后再造的,当超过一定比例之后,纪录片或许改叫剧情片的为好,不谈声画分离关系下明显后期摄制来匹配声音的影像,就中段女性看向镜头的那一场已经完全脱离纪录片的领域了。
在夏日纪事之前,还没有同期声。sexual worker在镜头前露出乳房的主观镜头,原来是巫山之春惊鸿一露的鼻祖。
9.影片最特殊的地方在于,原本作为被摄对象的爱德华·罗宾逊,因由他对这部生活观察流的纪录影像的实时评论也被剪入音轨,从而凭空多出个双重身份。一个是成为并肩让·鲁什的影片创作者,另一个则是站在非洲主体性的立场,也就是非洲观众的视点来解读文化现象。正是这一做法,影片得以呈现出那些被现代等级制度所隔绝开的西方观众因东方主义的认知偏差,而无法想象到的乐观充实与浪漫憧憬。文化殖民作为影片最为突出的文化现象,西方现代生活风尚已在不知不觉中被非洲社会自觉接受并内化。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