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HD

零点定理2013

科幻片英国2013

主演:克里斯托弗·瓦尔兹梅兰尼·蒂埃里大卫·休里斯卢卡斯·赫奇斯马特·达蒙蒂尔达·斯文顿本·卫肖桑吉夫·巴哈斯卡鲁伯特·弗兰德

导演:特瑞·吉列姆

剧照

零点定理2013 剧照 NO.1 零点定理2013 剧照 NO.2 零点定理2013 剧照 NO.3 零点定理2013 剧照 NO.4 零点定理2013 剧照 NO.5 零点定理2013 剧照 NO.6 零点定理2013 剧照 NO.13 零点定理2013 剧照 NO.14 零点定理2013 剧照 NO.15 零点定理2013 剧照 NO.16 零点定理2013 剧照 NO.17 零点定理2013 剧照 NO.18 零点定理2013 剧照 NO.19 零点定理2013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16 10:54

详细剧情

  在一个“奥威尔式”(Orwellian)的受严格统治而失去人性的社会,国家的上层建筑为了监视人民控制思想,将眼线散布在生活、工作场所,甚至网络上。克里斯托弗·瓦尔兹饰演一名性格古怪的计算机天才Qohen Leth,然而生活本来按部就班的他注意力却渐渐为一系列“虚拟性骚扰”所分散,并且“领导人”叛逆的儿子也让他头疼不已。为了搞清楚这些问题,智慧超群的他开始实施一个神秘的计划……

长篇影评

1 ) 《零点定理》:生涩难懂的脏科幻

不管社会发展到科技多么先进,物质多么丰腴,我们仍然会被物质所束缚,科技的便利与发达让人越来越没有了隐私,看似文明的社会却带给人们越来越空虚的精神世界!探索未来文明世界的科幻电影都为我们展现着一种消极的悲观色彩,越来越发达的科技,越来越充裕的物质,却越来越难以填补人们内心世界的荒芜!特瑞吉列姆用他近乎癫狂的想象力创造了一个看似自由却有着永远无法挣脱束缚的世界!他尽情的讨论着自由,宿命的不可抗拒,用阴暗的画面与倾斜的镜头展现着人们虚无的精神与潮水般的孤独!看着色彩斑斓的世界却感受不到一丝的和平与宁静,哪怕躲在阴暗的角落里也找不到一丝属于自己的空间与世界!电影几乎在一个阴暗幽闭的空间里为我们展述所有的剧情,看似简单重复的画面却给人一种脊背发凉的感觉,无时无刻全方位的监控几乎让人处在一个极度白色恐怖的环境之下,哪怕有一丁点自己的选择都会有人跳出来指责!人类的精神世界几乎是一片空白,唯有不停的工作才能让精神得以解脱,可是不断的催促与追赶几乎把人逼迫到崩溃的边缘,如何打破这样的生活成为导演为我们埋在电影里的一个冷峻的思考!

电影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科技公司雇员的机械人生,每天重复枯燥乏味的工作让他几乎没有了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每天围绕着工作几近把自己逼迫到了崩溃的边缘,直到有个女人走进了自己的生活进而改变了自己的人生!电影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未来文明世界的走向,科技不断的发展却造成了精神文明的缺失,物质文明的发达却让人们的精神世界日渐变得荒芜!人们开始疑惑人类存在的意义,可是早已习惯了的生活方式难以让人得到改变,习惯用发达的科技来进行交流的人们反而不能应对真实生活中存在的感情!为了改变这种生活在自己一个人的世界里的生活困境而开始寻求打破这种可怕的魔咒!可是荒芜的精神世界里连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都没有!而自己的人生似乎只能这样不停的沉沦下去!导演似乎用一个孤独症患者的遭遇来剖析整个社会的黑暗与残酷,他将整个社会背后的事实隐藏在电影创造的阴暗空间里,他尽情的嘲讽与戏虐着看似文明的未来科技的发展,却不断的沦为统治阶级进行白色恐怖统治的工具!

电影给人感觉很难以理解,我们无法揣测与定位导演具体想要表达的意思。生涩难懂的寓意总让我们摸不着头脑,我们尽可能的去理解也只能找到导演想要表达的部分答案!导演在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迷幻世界,他尽情的施展与戏虐着自己的那份黑色幽默,虽然只有短短37天就完成了电影的拍摄,可是如果想要我们真正的去理解这部电影的寓意,还是需要花上一段时间!导演就是习惯在自己的电影里创造各式各样的疯子,也许是因为疯子才能更好的去展现我们普通人所发现不了的丑陋与罪恶!电影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一个黑暗脏乱的空间里,幻想的暖色调与现实的冷色调折射出导演对真实社会表样的反差,看似美好绚丽的梦境里充满的都是空洞虚无的黑暗,越来越发达的科技文明却掩盖不了虚弱空洞的精神世界!

拥有超高演技的实力派演员,嘎纳影帝克里斯托夫瓦尔兹并没有在电影里有很高的突出表现,他那惊艳的光头照型与神经质表演虽然是电影的亮点但没有突出精湛的演技着实是一种遗憾!马特达蒙的一头白发很是颠覆,却总让人误以为是菲力普霍夫曼的再现!电影寓意深刻但生涩难懂,平淡无奇的叙事着实让人感觉无聊!电影彻头彻尾让人摸不清头脑,最后的结局也让人满生狐疑,不明用意!导演就是喜欢拍这种大众理解不了的电影,有兴趣的可以看来研究研究!

2 ) 一个科学宅男的证明之路,留下来的全是思考

0等于100%贯穿整部电影所说的,简单的来说有就是无,无就是有,一个事实存在的东西我们要证明一下为什么这个事实存在,这种对于真理的追求值得赞扬不过对于这样的痴狂真的有点乍舌。电影说的就是一个科学宅男的证明的存在事实的过程,各种后现代的风格展现,看似美好却总有一种莫名枷锁让人闯不过气,特殊的场景设定和人物设定加上满屏幕的数学公式看的真是醉了,不过整体风格画面还是很有趣的。
电影到最后说了不知不觉的结束了,感觉没有完整的故事发展情节,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看的云里雾里的,电影出来出彩的画面以外其他的我个人的水平有限看不出来什么,感觉真是醉了,不知道导演在展现过程中有没有那种像男主那样的纠结。
一句话说感觉:节省时间,生就是为了死,死就是为了生,ok收官大家看影评就好不要看电影了

3 ) 假晦澀,真裝逼

不是把一個程式設計師的生活放在20xx年,就是一部科幻電影了好嗎?
不是抓了幾個監視隱私的情節,故事就會拉高到《1984》的層次好嗎?
也不是抓幾套諱莫如深的對白,故事就會逼近於《城堡》《審判》的境界好嗎?

甚麼都是次要的,只有刻劃孤獨程式師的生活細節才是首要的。
在劇情中,一個類似程式設計師的宅男兼處男華茲先生,被公司指派了一件解開他聽都沒聽過的「零點」理論的Case,從此從公司戶變成soho戶在家工作。因為他很宅,所以身旁沒有朋友當然也沒飯局;因為他處子,所以連公司派來給他「紓壓」的外送魚妹都碰不得一根手指。自閉男活得無趣,也對工作沒有想法,他人生唯一的熱情,只有期盼一個神蹟,就是某年某月在電話那頭會有個Mr.Right突然打給自己帶領自己脫離這枯燥乏味的程式師生活。
除生活細節之外,在《明日定律》中,反烏托邦城鎮僅是美術師展示其場景物件融合古今的名目,高度發達的科技生活僅是導演軸射其假想未來概念高端的引子。人物徹底扁平,情節略顯鬆散,最關鍵的劇情核心,主角切實欲解的神秘理論「零點」(The Zero Theorem),也不過是個為了隱喻而明喻的玫瑰花蕾。骨子裏要談的主軸絲毫沒有未來之感,只是生活。
也因此,即使導演堅持拍成了一部科幻類型,反烏托邦背景,存在主義式主題的電影,各種隱喻訊息塞得片子滿滿,《明日定律》電影的任何科幻設定概念在我看來皆不值得影迷分析過度。

最大的主軸設定「零點」理論是電影的核心--或許該說,揭櫫「零點」理論的過程是劇情之所重。
零點無庸置疑是種隱喻,人生在世,你我的工作內容都可能是另一套尋找「零點」理論的過程。
「一個人類過著沒有意義的空乏生活,得到的報酬是證明人世果真沒有意義的神諭。」這便是《明日定律》為了隱喻而明喻的玫瑰花蕾,刺骨人活著必須要想辦法找出自己的價值。它想傳遞的是:工作是假的,工作再辛苦換來的不過是證明工作是假的的證明。
「零點」理論能證明是宇宙間的一切皆毫無意義,時空有無莫不是南科一夢的轉瞬火花。
主角被上層管理階級指派了新的工作,便是soho在家專職證明這套理論。主角沒天沒夜的算邏輯,打程式,日夜顛倒吃喝不順,賠上了整個生活品質,也連帶失去了人生的意義,於是主角慢慢成了成了「零點」理論所指設的對象內容,他是個生活沒有意義的存在。
我們辛勤為公司賣命或為客戶奔波,除了薪資報酬以外,其實我們從不知道付出的這些放諸整體社會後,有何重要;職位變高,薪資優厚,我們卻仍舊在並不是為了讓我們自己開心的事情上,賠去了年少的歲月,青春的健康,家庭的溫度。
麥特戴蒙在片尾叼走了主角華茲付出畢生的「零點」理論成果,然後解雇。不管華茲如何抵抗,敲爛了整個辦公中心的電子設備,也都無濟於事。僅因麥特戴蒙是老闆,便能輕易毀滅一個凡人華茲曾經定義自己人生的全部,扔擲自己生命的方式,便是他的工作。
這是人類社會體制蜂翁的天平失衡,分工的崩解。要知道「為了證明沒有意義這件事情的意義」而工作這件命題本身就是正當有意義,遂成了悖論(這也在劇中由富二代之子隨口提出),悖論解套的方式是:意義只屬於少數人,那便是最頂層的階級,喚為企業主或領導人的權貴巔峰。
「零點」理論證明的是宇宙時空,宇宙包含了人類社會,當身為人類的我們慢慢感受到自己是一枚大社會的小齒輪,卻無從看清整套大社會的引擎運作是為了奔向何方而沸騰時,荒謬的迴圈於焉形成。
要怎麼解脫一切皆無意義的「零點」迴圈呢?
老子會說去機心,莊子會成大宗師,佛家會談捨有無。這部電影則沒那麼高端的花樣兒下海一玩,主角華茲幹的就是回憶起過去,然後開始做起自己從來不敢作的事情:看著夕陽西下。這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情,卻是一件切切實實的大改變。
華茲不再需要等待虛構的電話鈴聲,不需要某個英雄來拯救自己脫離生活得無趣;只要自己跨出了不同的第一步,一個人的內在宇宙便會完全顛覆無常,「零點」的零便再無力量,轉而成了「明日」之前。

《明日定律》這套發展,別想成士郎正宗那種硬底子至極的未來文職生涯。甚麼佛學心理學認知科學0=1科學永生的議題,花槍而已。
《明日定律》更像是一齣舞台劇,一樁辦公室情境劇。
它替上班族泡一碗心靈雞湯,溫柔勸告你我這些社會人士:要改變就要有勇氣。沒做過的事會使人成長,不敢做的事將讓人突破。所以,多出門散散步,泡泡妞吧。如此罷了。
至於觀眾喜不喜歡導演如此別出心裁的「科幻碗公裝雞湯」,就考驗影迷對科幻題材的喜好深度,又或著是,對片中幾位名號大牌卻多屬客串的群星們(Christoph Waltz、Matt Damon、、Ben Whishaw)的喜好程度深淺了。

4 ) 人间乐园/冥界景象

这部电影如果除却散布在电影里纷纷扰扰的艺术的象征和宗教预示,完全就是个很无聊的电影,如果再除去看似睿智的对白和零点原则的悖论探讨,基本可以沦为一个三流肥皂剧。

先说下故事的主要情节,一个未设定时间线的某个未知时空里,一个每天等着某个神秘电话的程序员(其实我更愿意称他为数学家),在屡次要求见老大后。最终在部门主管的趴上得偿所愿,与此同时也认识了女主。光头男主屡遭女主调戏,渐生情愫,甚至想与女主发生关系。而另一边,大Boss派了他的儿子去帮助男主在程序工作上的进展。而在和女主,Boss的儿子之间的双线发展下,男主开始了改变,不论是饮食或是信仰上。并最终在破除对大Boss的崇拜下,砸烂了系统,跳入黑洞,达到了彼岸。

先说电影里的艺术意象和宗教元素。人间乐园和冥界景象是两幅Bosch的代表作,即Le Jardin des délices 和 Visions de l’au-delà(有兴趣的可以去谷歌下两幅画)。Bosch是Flamande画派的开山鼻祖,他的作品的粗看极具装饰观察性,细察下,他的画作往往人物繁杂,有一个自成一系的宇宙观,而主题则总是围绕宗教展开,特别是末日审判这个主题。
电影里的设定可以分为两部分,宇宙黑洞和人类社会。相对应冥界景象和人间乐园。电影里,萦绕在男主人公脑海里的黑洞画面,Bainsley和他一起畅游在他脑里的时候,两人在黑洞边游走,最后被黑洞吸入,几乎是借鉴了冥界景象里的构图。而最后的场景男主打破一切,跳入黑洞,是敢于面对死亡,进入冥界。这个场景又加入了些混沌哲学理念,黑洞收缩,宇宙爆炸,又是一个新轮回。宗教意味明显。人间乐园的意义,就好像电影里的人类社会设定。在一个未知的时空里,科技非常发达,人们的生活极其依赖网络,与此同时,一切也都在大Boss的监控下,所谓的Mancom公司。Big Brother的设定,是直接出自奥威尔的那本著名的1984,而间接的形象,早就在几千年前刻在历史里。即上帝的设定。Big Brother即上帝。什么样的人,可以让你心甘情愿地相信且甚至觉得被他关注是种荣耀,也只有上帝这个设定。而Mancom公司的标注,除了在中间的马特达蒙的形象外,还有上帝之眼,也就是那颗监视人类的法眼。而在Big Brother里是无处不在的电视机和广播,在电影里,是遍布全教堂的微型监控,随时随地督促工作的电话和即时被服务器扫描的电脑。

有趣的是,电影选择在一个哥特风格早期的小教堂取景,且内部装修,可以看到各个时期的风格壁画或者雕塑。仔细注意了下,电影场景里那个红色躺床是和画家David的Portrait de madame Récamier里同款(几乎,一般来说可能是路易十六风格或者帝国时期风格。),不过画里家具是蓝。而红色躺床后面是面破败的壁画,一副是罗曼时期风格,另一幅是哥特时期风格。教堂里圣母像则是巴洛克风格,最奇葩的是教堂的彩色玻璃居然是新艺术风格,进门的黑白相间地砖则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装饰风格。整个教堂场景可以说是,一种折中主义的尝试,通俗点,混搭。或者,可以理解为大杂烩。一个住在教堂里的宅男,床搭在管风琴的音管上,床头挂着一副哥特晚期风格的Pieta, 圣母哀子像,把教堂的受洗池做洗碗池用,将礼拜堂处理成工作室。

宅男几乎足不出门,这么多年在家中,不是玩Dota,而仅仅是为了等待一个电话,来自未知的招呼,那个他等待多年的声音将会告诉他的人生使命。这个形象设定,让人很难不把他和修道院的僧侣所联系起来,特别主角造型还是个光头。女主的设定,就颇带Marie-Madeleine的味道,援交女对应妓女的职业背景设定,与男主的纠缠情节,原来居然还是大Boss付钱来考验他。

Bob,电影里大Boss的唯一的儿子。虽然是个小屁孩,但身兼巨任,负责说出导演交待的各种对白用以点醒Qohen。作为一个对自己名字非常执着的程序员,电影里说的最频繁的台词就是名字的拼写,但他很容易地接受了小屁孩送给他的代号,Q。而后,男主拒绝Bainsley的示爱,Bob与其在公园里的对话,引起Q的思考,完成使命。当晚回家,Bob突然生病发烧,被男主放到浴缸里降温。Q发现Bob昏睡在浴缸中,并把Bob从浴缸里拖出,这个突然的情节可谓是宗教寓意明显(可以对照耶稣复活的绘画作品或者Bill Violad的艺术视频Emergence.) Q用尽一切力量将门挡住,但是Bob还是被那两个白衣保镖带走,鉴于保镖长的奇葩,还是不要联系成天使的好。

回到电影情节里,Q的程序员的工作内容,更像是数学家,不停地计算,如果一个参数错误,之前的成果可能就会被推翻,在电影里即做好的电子模型也会瞬间倾塌。大Boss在听到Q的抱怨后,委派给Q的工作任务是探索一个被称为Zero Theorem,即零点准则。需要Q没日没夜的忙活。Zero Theorem,一个百分之百和零接近的东西,即是没有。什么都没有,才是完完全全准确的零。几乎可以说,Q摒弃正常人的生活,去追求一个无限接近零的东西,即是追寻“空”,即一个悖论。在数字模型上,是完全可以综其一身的追寻,可以抛弃爱情,专一工作,去接近一个虚无的概念。而之后,Bob在告诉Q,根本不会有电话打来,告诉他的人生使命,Q开始怀疑人生,小屁孩再告诉Q,Zero Theorem的答案就是”无“的时候,他只是抵触的,并且不接受。而最后经由大Boss之口,再复述这句话时,他不信到信,再到信仰的蹦塌。就像后面的片段里,他把系统电脑砸了,巨型处理器的管子拔了,可系统还是能自动恢复。一个看似无法摧毁的东西,用小铁锤一砸,整个系统即分崩离析。(暗喻苏联解体或柏林墙的倒塌?)大Boss临消失前,告知Q,选他只是因为他是个循规蹈矩的人,给予他这个工作任务,他会一直努力完成。一个人在追寻一个无意义的事物时,他的人生就附有了意义。

看完片子,会发现,导演废了好大力气,原来就是讨论混沌哲学,且还让Waltz亲自示范跳进黑洞。其实,20世纪末出现的混沌哲学,东方一句话搞定,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有和无,就仅仅在一念间,退一步海阔天空。于是乎,Q找到了他的彼岸。



N.B :如果硬要给这部电影定性,我个人的见解,必须划到装逼片一类。马特达蒙的造型是按Karl Lagerfeld设计么?老佛爷如果挂了以后,达蒙一定是演老佛爷最佳人选。连Mancom上大Boss的Poss也是学老佛爷学得有模有样。还有Tlida再次丑角演出,龅牙,光头唱Rap都出来,请女神慎重牺牲自己。

5 ) 这片看起来是舒适的

整体没有刻意故弄玄虚,没藏着掖着什么东西,置景和服饰也挺蒸汽,对话内容简单易懂,很合适打发时间。音乐...,没啥音乐,没啥也挺好的,那种一到高潮瞎瘠薄放配乐的还不如这一直说话来的好。3星吧,第一观感蛮ok,二刷就不了。

这为啥要凑够140颗字才行?唉,是我没第一时间找到短评的锅。话说豆瓣是没有短评么?少来这里不太懂唉

6 ) 典型英式电影,充满了各种哲学思考

影片名:零点定理
主题:探讨人生的意义
内容:讲述在近未来的人类生活——高度监控和无隐私状态下、机械化的工作(犹如游戏机式的工作)、精神上的高度空虚。主人公Q一直在等待那个能告诉他人生意义的电话,而过着毫无意义的生活。他渴望得到与众不同、独一无二的自我实现,却在紧凑而压迫的对“零点定理”的论证中濒临奔溃,随后在与应招女郎和管理者儿子的接触下,慢慢重新追寻人生的意义。
探讨的问题:
1、人生的意义?
管理者一直在试图论证的“零点定理”,即宇宙的产生和灭亡是一个一次性的过程,由一个奇点而产生的空间时间,最终也将被一个超级黑洞吞噬,一切的东西都是毫无意义的,即是一切归零,0=1。那么人生又有何的意义呢?一切都将消失殆尽。
2、宗教/信仰的作用?
影片中提到的有佛教、基督及各种新兴的宗教,都试图给人生的意义下一个定义,而这些对死后的信仰,是否使得我们如影片中所说一般,忽略了眼前的美好,而过着毫无意义的生活?
3、反乌托邦的社会
科技的发展、物质的极度丰富,是否能填满空虚而寂寞的精神?alone和lonely又是如何区分的,在满是人的氛围中,是否更让人感觉孤单呢?
4、爱的作用?
对应影片中,即是应招女郎的作用?给Q的人生带来如何的意义?
5、英剧的情景设置
与《黑镜》中某个故事的设定及其相似:近未来每人居住在一个盒子中,上班内容是对着各种电视节目踩着健身单车,极致的娱乐化社会。其各自的同异在哪?

7 ) 零点定理:有些赛博颜色的“油渍车库”未来中的混沌哲学思考



特瑞·吉列姆的“奥威尔三部曲”最后一部,继“妙想天开”“12猴子”之后的最终章就是零点定理。它延续了“妙想天开”的反乌托邦世界:受监控的 生活,机械的工作,无处不在的人群意识控制。主角Qohen就是那么一个小棋子式的人物,等着一个电话,追求无法追求的真理。在这个世界里有遥不可及却四处潜伏的“管理”,用电光纤就能做情色生意的女郎,虚无又反叛的电子神童。虽然依旧延续着反乌托邦世界的老生常谈,但却不乏一些播撒在片中的各种新哲学思考,并由一种依旧充满吉列姆情调但却崭新的美学尝试


--吉列姆式美学新的火花

虽然继承了“妙想天开”的精神,但零点定理中描写的世界已经从妙想天开描绘的20世纪近未来移步到了21世纪的近未来。霓虹色彩的狭窄杂乱街头,奇异的工作装置和主人公所住的古旧却又未来的废弃教堂。比起刻意做出未来感的新异建筑和太空感的服饰与电子用品,零点定理的世界更像是染上赛博未来色的“油渍+车库”摇滚。近未来的世界混合着被抛弃的上世纪过去和颇有信服力的未来预想。那些破旧涂鸦的墙上装满的显示屏广告版,流动着股市情报跟垃圾广告,那异样的好似游戏厅但充满闭塞感的工作空间和派对上老旧被抛售的旧房子。人们用ipad一般的电子用具照耀着自己的脸,公园的巨幅赞助商及繁多的禁止事项提示板。反乌托邦的概念非常的明显,却使用了崭新的美学方式来进行表达。也许是电影受限的成本和短暂的37天拍摄时间,反而造就出了这么一个特别的未来空间。零点定理虽然在资金上远不如12猴子,但在视觉空间跟科幻新概念上都丝毫不逊色,谁说科幻美学只能存在于大片的前提呢?就像吉列姆自己提到过的,现在的电影跟真实的社会一样,贫富差距悬殊,只有商业市场和极度低成本的草根电影。对于打破这种现有状况来说,零点定理也迈出了相当的一步。


--奥威尔、人生的意义,爱是否能胜过一切

零点定理像一只半熟的鸡蛋,混沌不确定的内核散播满了各种不同的思考,就如电影中尝试证明的混沌世界一样。其中作为奥威尔三部曲最后一部,反乌托邦的题材自然是 片中不可缺的元素,然而比起主题,反乌托邦只是以自然的生活背景中体现,或有时似有似无的从主人公Qohen的嘴中吐露出。
“理论上说我们都是孤独的,就算是在充满人的环境里”
片中也讨论着人类思考的永久话题:我们为什么存在?我们从哪里来又去到哪里?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这让人不禁想起吉列姆的巨蟒时代,“布莱恩的一生”“人生七部曲”,尤其在片子的前半,诙谐幽默的对话种掺杂的人生探讨有着巨蟒曾经的影子,而整部片子主角不停尝试证明的“零点定理”就是为了证明一切皆无意义,但电影本身并不全是虚无主义的论调。
还有就是描绘社会中人只痛苦的电影经常会讨论的主题“虽然人生像屎,但有了爱就能活着”。不无例外的,主角Qohen的苦闷生活中的一丝光明就是与金发女郎的虚拟约会,甚至让他想放弃对一切的执着和忧虑。爱是否能战胜生活,片中也并没有答案,只是相比"妙想天开"的彻底绝望,零点定理的结局给了个模糊的希望而已,好比宇宙和生命只是黑暗和虚无的一个小错误所产生的一样,爱仿佛也只是规条世界中的一个小误差。


--规列混沌产生利益/混沌的代价

片中印象最深刻的几句引人思考的话之中,最记忆尤深的就是马特达蒙饰演的“管理层”所说的话。Qohen一直在做得程序并非为了证明“一切皆无”,而恰恰相反,是“无中生有”。就像管理层说的,将无序排列出有序有很大的利益。在人人追求“多余价值的利益”“事实结果”的世界里,将“无”变成“有”是最大效益方式。而一直在用系统性的方法去证明混沌的东西本来自身就产生了悖论。事实上“0”与“1”就是对混沌规列的最大例子。无法用定理描述的宇宙,才能达到真正的混沌。最相似的哲学理论恐怕就是道家的“阴阳”,阴与阳就像无和有,有中带无,无而生有,循环相合就是混沌的世界。虽则喜欢明确答案的人会无法接受“零点定理”不深挖也不下定论的半熟状态,将电影看成一种半成品也不为过,然而这种半成品状态又反而是零点定理的特色,这种无法自理的发散性思考又何尝不像混沌世界的实态。

“人们总顾着追求人生的意义,死后的世界,却忘了过现在的人生”
--虽则没有明确的声音,但这句话恐怕是整部片子最意图性的提醒,就如同结尾一样,Qohen毁灭了规律机器,不论是真实存在的还是他“灵魂”内部的,在茫茫黑洞中,寻找“爱”这个小失误,也许才能找到当下的快乐。


8 ) 摆脱红尘,遁入虚无

特里•吉列姆“奥威尔三部曲”的前两部《妙想天开》和《十二猴子》,均以深刻的寓意、个人化的表现手法著称,在叙述上把握住了大众的兴趣,不会太通俗,也不至于太艰涩,刚刚好叩动心扉。到了收官篇《零点定理》,他却一反常态推出了一通拒人于千里之外的自说自话,而且不像硬科幻,多看几遍也无法豁然开朗或若有所悟,对于提升逼格无丝毫益处,更辜负了大批粉丝对吉列姆的期盼。

在认真欣赏了一遍《零点定理》后,我几乎放弃了追索其涵义的努力。在对量子力学、哲学和混沌理论一窍不通的前提下,试图进入主创的思维层次只能是一种不自量力。而且,互联网上的一些评论已经基本涵盖了影片的表达企图,足够令人获益匪浅。这并不意味着作为门外汉,观看本片就是浪费时间,至少吉列姆招牌的视觉美学没有令人失望。他以一种崭新的风格呈现了他历来热衷描写的反乌托邦世界。《零点定理》不是注重视觉享受的特效大片,但毫无疑问是一部适合用来“看”的电影。如果人人都抱着这样的期待,而不被那些没头没脑的情节、云遮雾罩的对白所困扰,这部影片在社交媒体上的口碑一定会大有提高。

曾经有影评人将吉列姆电影归为“脏科幻”,我觉得更合适的称呼应该是“廉价科幻”。就是说,不管花了多少钱,片中那些场景、道具、衣着服饰,总透着一股子地摊货的味道,当然,这正是吉列姆想达到的效果。不像《妙想天开》《12猴子》的暗色调,《零点定理》一眼看去五光十色,但精心营造的庸俗廉价的品味仍闪烁在每一个场景。游戏厅一样的工作房凌乱而闭塞,主角居住的旧教堂仿佛随时会漏雨而散架;街景也是一样迷幻,天空蓝的不真实,街道像是舞台搭景,走到哪里都会被广告和涂鸦包围;到了虚拟实境越发显出人工痕迹,水底景观犹如巨大水族箱,远景像是古旧的科幻片采用的风景画,海浪几近CGI,阳光灿烂到无法直视(后来果然能拿在手中玩),而云朵仿佛油画家的手笔;男人披着材质反光的风衣,套着透明雨衣般的工作服,女人身着丑陋的裙子,头顶艳俗的假发,打扮的像三流应召女郎。一切都很廉价,太廉价了,而这种廉价与缤纷斑斓的色彩并置,显得越加突出。

另一对被并置的是来自工业时代和信息时代的科技产物,互相杂拌制造出一种强烈的不协调感,兼具蒸汽朋克和赛博朋克的美学特征。片中处处充满了跨时代的对比,老掉牙的教堂,无处不暗藏摄像头;电脑机箱外观简陋臃肿但工作起来又挺酷;电话的提醒功能挺前卫,但没有来电显示,连铃声都那么传统,还需要拨动古老的操作杆;最显著的莫过于虚拟实境功能,不亚于《黑客帝国》和《盗梦空间》的逼真梦境,但进入时却必须穿着一件可笑的戏服,一下了格调大滑坡,制造出令人发噱的效果。通过种种比对,吉列姆手法轻灵地揭开反乌托邦世界的面纱,其在美学上的造诣,不但没有廉颇老矣之叹,反而比早年更鲜明纯熟。

反乌托邦电影为了打造可信的世界面貌,通常耗资不菲,《零点定理》的成本并不高,但由于场景非常局限(其中三分之一都在教堂里打转),因而能把每一处细节都打造得精益求精。我读过的几篇影评中,有一篇指出片中最点题的台词,“理论上说我们都是孤独的,就算是在充满人的环境里”,这句台词让我想起另一部科幻悬疑片《地铁迷宫》“我们生活在一个无人肯聆听的时代”,两部非主流的高智商电影,分享了同一个“摆脱红尘,遁入虚无”的主题,甚至结尾也不无相似,作为一个影迷,能见证这样从主题到趣味的握手,也是难得而幸福的体验。(文/方聿南)

短评

Jazz版的Creep还蛮妖~其余真无聊

3分钟前
  • 伯樵·阿苏勒
  • 较差

类似《巴西》,但是更加晦涩,更加偏执,也更贴近《1984》。

4分钟前
  • 谢谢你们的鱼
  • 推荐

一部能看出批判和吐槽的作品,但是设定和化妆实在是对我的三观打击有点大。码农式的发展完全失去人性,原本以为能接受日复一日的生活节奏的人,到最后也忍不住爆发了一波。这个悖论真心让人心塞。看到很多熟悉面孔,TerryGilliam的号召力还是很不错的,让我想起泰伦斯马利克。7.5/10

7分钟前
  • 赤井秀一的帽子
  • 推荐

神叨片,风格替代逻辑,看完也混沌莫名,想不起来扯了啥

12分钟前
  • boks
  • 还行

疯子拍给傻子看,正常人最好靠边站。

14分钟前
  • 芦哲峰
  • 较差

没太看明白 光顾着欣赏Lucas Hedges的脸了 出落得这么帅!!小伙子前途大大滴好啊!!(速速搬砖砌墙头)卡司强大到Rupert Friend和Lily Cole只在广告牌里打了酱油 Tilda女神的龅牙牙套我看也是拿不下来了 另外贯穿全片的唯一一首歌是Creep 你们感受一下

15分钟前
  • 给我个电话亭,我要拯救地球!
  • 还行

真正的天才不需要靠字幕反复出名字来自我标榜,片子就是一张智商分数表,看到地球上高智慧的作品,好服气好膜拜好欣慰啊!!

17分钟前
  • 文文周
  • 力荐

维修工人,情趣护士,编程少年,披萨,侏儒,心理。美术设计炫目,宅男在解方程,生物遥测链接,大量室内对话,你仍是个工具,照片黑洞壮观。

21分钟前
  • 小哒1
  • 推荐

对科幻无感,且俺智商低。。严重怀疑俺不是少数~~

26分钟前
  • ahlchpnm
  • 还行

这个电影告诉我们没有来电显示多可怕。

27分钟前
  • 小李嘛批
  • 还行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28分钟前
  • Edwin
  • 力荐

所谓“文学气质”就是男主从头至尾都在质问tell me what's meaning of my life...这让看上去花里胡哨的片子瞬间变得清晰单纯。一直在等待别人打电话告诉你生活意义,在这等待中,却一直过着无意义的生活,却没想到往生却是另一番桃花源。还是在说个人在国家机器里的位置和存在感啊

33分钟前
  • 阿廖沙
  • 推荐

我都很佩服自己看完了竟然,简直浪费生命,又是存在主义理论辩驳,不知道外国人多爱纠结这个,存在本身到底有没有意义这么深奥的话题不能好好拍么,用了一堆自以为是的隐喻和夸张的表现手法,让人完全摸不到头脑,最后两话完事,这才不叫烧脑,这就是导演矫情,反正没什么天赋就对了。

35分钟前
  • 憧憬
  • 较差

假晦澀,真裝逼。不是把一個程式設計師的生活放在20xx年,就是一部科幻電影了好嗎?不是抓了幾個監視隱私的情節,故事就會拉高到《1984》的層次好嗎?也不是抓幾套諱莫如深的對白,故事就會逼近於《城堡》《審判》的境界好嗎?

39分钟前
  • 焚紙樓
  • 还行

直面牛逼,恒星闪耀。。。

40分钟前
  • 小白无禁忌
  • 力荐

自“巴西”之后,再次的满分神作,开头的几秒就很喜欢了,男主拒绝妹子那段之后还以为他会追上去却没有这段还是很意外的。

45分钟前
  • 高尔吉亚
  • 力荐

构建了一个严肃的世界观,故事转而将重点放在了一个中年男人的孤独上,即使有着一些天空行空的城市细节和想象力,也依旧很难让人感觉到深刻,因为它的框架已经死在了狭隘的两性关系里,而不是男人和极权组织的对抗。它有一个很玄的理论,一个第一眼很高逼格的世界,可惜不耐看。★★

50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较差

段位太低看不来

51分钟前
  • 芥末蘸酱
  • 较差

试图否认自身平庸的中年男子,独自一人对抗着世界的虚无,最后发现戈多是假的,爱情是假的,什么都是假的,砸烂一切之后彻底堕入混沌幻象。虽说监控私隐这种事情很有现实背景,但处理得这么装X的也是好久没见过了。这是一个悖论,需要别人告诉你生命的意义这件事本身就证明了你生命的无意义,而追求探索的目的是希望证明生命的无意义这件事又有什么意义??顺便求一双没有看过Christoph Waltz的肉体的眼睛。

53分钟前
  • 胖丁桃
  • 较差

简介完全不对。。故事又是各种符号元素杂烩剧情太晦涩自己太low没懂就不打星了。。倒是映后老爷子出来交流时精气神好的不得了还一个劲地调戏观众,大概再神棍十几年不是问题。看到标签里都是本猫就想说他其实只打了半场酱油戏。另外就Tilda女王形象太毁了有几次出场观众都笑疯了。。

57分钟前
  • Steamed Punk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