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照

野马分鬃 剧照 NO.1 野马分鬃 剧照 NO.2 野马分鬃 剧照 NO.3 野马分鬃 剧照 NO.4 野马分鬃 剧照 NO.5 野马分鬃 剧照 NO.6 野马分鬃 剧照 NO.13 野马分鬃 剧照 NO.14 野马分鬃 剧照 NO.15 野马分鬃 剧照 NO.16 野马分鬃 剧照 NO.17 野马分鬃 剧照 NO.18 野马分鬃 剧照 NO.19 野马分鬃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5:39

详细剧情

  即将大学毕业的阿坤(周游 饰)正站在大学和社会的分水岭上,他像所有急于驰骋的少年一样,迫不及待要好好闯荡一番。拿到驾照后,阿坤邂逅了自己的二手吉普车,本以为它会给生活带来新的可能,但它却将自己带到了人生的另一个路口。在这段荒腔走板的日子中,阿坤逐渐意识到了成长的代价和生命的无常。

长篇影评

1 ) ?

作为一个电影作品,既没有审美娱乐功能,又没有教化意义,花两个小时去窥探一个脱离社会实际的弱智傻逼的人生,你告诉我这是反类型,就是要人物没有成长,还想让观众共情?谁的青春这个样子?自我娱乐的无病呻吟,呵呵。这评论还得超过140字是吧……真的不想再对这种侮辱观众的智商的影片作出更多的评价,哎。

2 ) 爱上一匹野马,可我的家里没有草原。

爱上一匹野马,可我的家里没有草原。——对未来的迷惘与妥协 一匹野马在一所传媒大学里狂奔,马蹄将腐朽脆弱的制度和文凭,踩的粉碎。 1.学历与社会的思考 大四的左坤和胖胖室友童童即将毕业却还要重修挂科,一件四四方方、黑暗狭小的录音教室,古板无趣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让左坤无处安适。在学校外实践进组学习到的东西,却远远比在这间束缚他的思想自由的大学教室里学到的,更多更深刻。这些让如野马一般羁傲不驯的左坤和决定他学历的“艺术院校”的腐竹教育制度,撞了个头破血流,最终看破现实,自我和解。 2.爱情与“面包”的抉择 女友为了挣钱去迪士尼乐园,这里的迪士尼乐园也是乌托邦的幻想。从第一次女友当车模兼职,在停车场里坐在左坤的车上拍照时说拍不出那样的感觉,像坐在公交车上,转头看向车窗外,一辆辆豪车和左坤的破车对比,更给女友心理上施加了层层想法。以至到后来,女友的父亲和左坤见面,施加压力,想让左坤报考公务员,再到最后女友和左坤分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结果,而且一件件一桩桩的小事层层叠加,让两人最终关系破裂。 3.社会与业界的乱象 ①第一次左坤被交警查到,叫代驾来开车,穿“警察制服”的“代驾”帮左坤开出一段距离,再下车自己走回去,向左坤索取了几百块钱,讽刺了当下现实中社会治理体系基层的黑暗和不法行为。 ②左坤被拘留,他的父亲到监狱里保释,和一个警察谈话内容,是两方利益的交换,墙上挂的“天地正气”四个字和监狱里犯人们抱头蹲下,摆成“感恩”队形,都极为讽刺。 4.独立与自主的女性形象 影片中最主要的女性角色共有两个,左坤女友阿芝和女演员伊琳。 阿芝想要去迪士尼,但为了实现这个愿望,她一个人去挣钱,从车模,到高端聚会领班,再到酒庄剪彩以领导人角色教训另外两个女孩。三个角色的转变,也表现了阿芝在社会的洗礼中不断成长。 女演员伊琳在进组拍戏的过程中,一直受到导演的性骚扰,但也都圆滑地一一化解(有外界帮助,如左坤的出场相救)。伊琳在进组拍戏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自己这样那样的麻烦要处理,刚刚离婚,独身一人带着孩子,还要自己外出挣钱,也都体现了作为一个女性面对生活,克服生活难题的积极形象。 但总归来说,这两个女性形象,并不是完全的独立自主的,而是掺杂着男性角色帮助的成分在其中的。但导演展现的女性积极应对生活,独立解决问题的根本想法是值得肯定的。 写在最后: 魏书均导演的这部《野马分鬃》,关于影片名字,个人猜想和太极招式“野马分鬃”有一定联系,在监狱内犯人练太极的镜头段落中,犯人们的太极招式就叫做——野马分鬃。据了解,魏书均的下一部院线电影《白鹤亮翅》将于2022年上映,由王景春,易烊千玺主演。《野马分鬃》,《白鹤亮翅》,两部影片的名字都出自太极招式,前者的平遥影展版海报和后者的豆瓣预告海报中,影片名字四字也都由相同风格的黑白笔墨的字体书写。 期待2022《白鹤亮翅》。

3 ) 分鬃的野马,被放生的吉普车

第四届平遥国际电影展的行程如今已经结束,魏书钧的《野马分鬃》是我目前个人最喜欢的国产影片。 因为电影在之前入围过戛纳,所以在观影前我就已经默默调高了自己的预期,但看完之后影片给我的感受依然能够用惊喜形容。

电影从主角学车考驾照开始。其实现代人学车和古代人训马是类似的程序:训马者用鞭子和缰绳告诉马儿该往左还是往右,听到“驾”时该奋蹄,“吁”时该止蹄;驾校教练则用交规和粗口训练学员踩油门和刹车的时机以及倒车入库的要点。 驯马和学车这两种行为本身并无问题,甚至都是很有必要的,毕竟马儿不经训练就会伤人,人如果不学交规直接开车上路就会变成危害社会安全的马路杀手。

关于驯马,我们或许还能指责其中不道义的部分:毕竟马儿不是生来就必须让人骑的,人在驯马的过程里,多少会做些伤害马儿的事情,以让其违背天性。 但是对于人来说,“遵守规则”是一件天然成立的事情,如果把我们的人生当作一个游戏app,那么我们每个人在脱离子宫产生自我意识之前,就已经自动勾选了那个“已详细阅读以上规定并同意”的按钮。

人类身上的社会属性,让人天生就无法像其他动物一样获得全然的自由,不管你能否感受得到,规则就像是一个人体里虚无的器官,平时我们或许感受不到它的存在,然而一旦我们要是想要像左坤那样不顾规则全凭本心行事,那么虚无的器官就会变成体内巨大的结石,让你感到绞痛,我们对于《野马分鬃》的共情也正源于此。 电影的片名“野马分鬃”是太极拳中的一式,气沉丹田,双手抱圆在胸前,手往左或右一送,便能抚平刺头野马炸裂的鬃毛。太极之于中国人,不光是武术套路,更是人情套路和处世哲学,在生活中和职场里,会“打太极”的人总是要比别人活得更恣意更舒服的,而那些不按套路不受规训执意要当野马的人则总会被社会饱以一顿又一顿四两拨千斤的老拳。

《野马分鬃》的男主——周游饰演的左坤就是这样一匹桀骜不驯的野马,在电影中,社会规则与人情套路对人的约束和主角对自由的向往这一组矛盾关系,也共同构成了这部电影的叙事核心。电影的叙事主线讲述了一个青春迷茫的故事:录音系的大四学生左坤因为频繁顶撞老师导致必修挂科无法顺利毕业,而无法适应电影圈游戏规则的他在片场里也格格不入处处碰壁,即将毕业踏入社会的他似乎找不到自己的前路会在何处。然而和一般的青春片不同的是,这部《野马分鬃》讲述的不是一个成长的故事,反而是一个自由的灵魂被阉割和规训的故事,因此当电影结束时,我们不会因主角得到了成长而感到心情愉悦,反倒会陷入到一阵热血已凉的怅惘里。 导演在电影中构建了一组意味盎然的意象:在城市拥堵道路上龟速行驶的小轿车、左坤的那辆二手老爷越野车以及在草原上自由自在奔跑的野马。

在这三种意象之中,那辆二手越野车处在一个不左不右的尴尬位置:它高大的底盘设计、皮实耐操的车身、强劲的马力全然是为了野外的复杂地形而生,但是这些在城市不仅不是优点,甚至还显得有些格格不入,拥堵的交通让其全无施展本事的余地,硕大的车身连找个车位都难,和奔驰宝马法拉利们相比,它也无法起到彰显车主身份的作用。 但在不属于城市的同时,它同样也不属于草原。越野车虽然是为了越野而生,但它同样难以摆脱它身为一台机器的身份,它得加油才能跑起来,不像草原上的马儿那样吃草就能活;草原上的牧民们或许有给马治病接生的本事,但如果那辆二手越野在草原上抛锚,恐怕也很难叫到救援车,而且按照最后左坤卖车时的成交价,修理和救援的费用加起来可能要大大超过车本身的价格。

这辆吉普车几乎就是左坤的精神镜像:就像是吉普难以适应城市的道路,左坤也难以与社会和片中的种种规则和潜规则共处;左坤在精神上向往着草原,但是那里也没有属于他的毡房和马群,他那双握收音杆的手估计也握不了套马杆。

而这也注定了他所追求的自由注定了只能是一场必然会醒的梦,当不成野马的他也只能被捋平鬃毛,装上马鞍,成为一辆在城市里遵守交规按照导航行驶的车。 电影也在结尾处给左坤举行了一场精神上的割礼:身穿囚服的主角低头往下望,看到了一群和他一样身着囚服的人缓缓打出了一式野马分鬃,又匍匐在地上,用臣服驯良的姿势摆成了“感恩”二字,由上及下的俯拍镜头,也加倍放大了其中驯服的意味。 他们在向谁低头?之于左坤,是那些试图驯服他的人,或者说那些人身后所代表的社会规则。那一刻他会不会想,如果他不和老师顶撞、听自己女朋友爸爸的话去考公务员、陪女朋友去迪士尼而不是去草原、老老实实的考上一本驾照、像那位导演一样学的人情练达左右逢源,自己的人生会不会过的更好?也许他自己也得不出答案,也许这两种生活也都很坏。看到这儿的我几乎被电影致郁。 但最终,导演还是在片尾用一段独白让他做出了选择,主角心中的残念化成了一匹破碎的野马,在银幕上不连段的奔跑。但电影也并没有安排一个彻底灰色绝望的结尾:当知道这部车有可能会被转卖到牧民的手里用以牧羊放马后,主角将吉普车贱卖给车贩子的举动多少有着一种放生的意味。 我不愿将这一情节解读为主角对过去自我的断舍离,我更愿意相信那是一种他对那辆吉普车——他精神的化身的一种成全,也许在真正的草原上会有一处吉普车的乌托邦,吉普车的油箱永远盈满,也不需要考虑抛锚的危险,每天都能和野马与牛羊一起,永远自由的奔驰下去。

回到了北京后,我听闻了贾樟柯在群访中官宣,从下一届开始平遥国际电影展将交给平遥政府,目前的团队会从影展退出,政府会寻找新的团队来继续承办影展的消息。 关于团队的退出,贾樟柯给出的理由是“希望影展可以摆脱贾樟柯的阴影”、“希望能够在影展高点的时候退出,即使培养出新的团队”。 但当这条消息出来后,我脑海中第一件出现的就是今年平遥藏龙单元四部影片《裂流》、《妈妈和七天的时间》、《不止不休》、《汉南夏日》被紧急撤映的事儿。面对这样的局面,影展最终还是把藏龙单元对应的费穆荣誉奖中最重磅的三个奖项颁给了这些“不被允许放映”的电影——《妈妈和七天的时间》拿了最佳影片、《不止不休》拿了最佳导演、评审荣誉被颁给了《汉南夏日》。这样的结果,颇有一些像野马不愿被戴上鞍辔的意味,而贾科长的这波激流勇退,也有一丝左坤卖掉吉普车的悲怆感在。 那么,在失去了贾樟柯改由地方政府操办后,平遥影展又会有着怎样的未来? 念及此事,我的眼前又出现了《野马分鬃》里的那条近乎凝滞的汽车河流:车辆们以近乎抛锚的状态横亘在马路上,沉闷的空气里,剩下的只有徒劳的鸣笛声和车里情绪暴躁的人们。

原文首发于“奇爱博士讲电影”,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4 ) 《野马分鬃》的别名:《水仙花自传》或《厌女症大赏》

已经很久没有看过集恶心与无趣于一体的电影了。一般来说,难看的电影要么恶心,要么无趣,因为恶心的话至少不乏味,无趣的话至少不傻逼。所以从这一点来说,这部电影也是挺难得的。恶心的主要来源是建立在深深的厌女症之上的自恋,而无趣也是因为导演的自恋而被攥紧的画面,导致时间——空间都充溢着议程控制,掐死了每一个可能诞生灵光的瞬间。

电影试图表达的对体制的厌恶和对规训的愤怒是虚假的,并不存在真正的批判和反思。除了周游脑袋后面鬃毛般飘逸的长发外,男主和“野”可以说毫无关系。绝大多数时候,他的眼睛和身体都是空洞和虚无的,很难让人感受到他内在的情感与思考。比如片头在驾校的暴力,与其说是对规则的反抗,倒不如说是让“男主是一匹野马”这个印象成立最简单、也最便捷的方式。

如果类似的情节最多算是依赖符号和隐喻的一种取巧行为,那么让女性成为社会结构性压迫的化身就不得不让人质疑导演对女性深深的恶意。可以说,男主生命中主要的矛盾和反叛的动机似乎都是由两位女性角色带来的,电影一直在暗示他的痛苦、迷茫和无措与他的母亲和女友对他融入主流生活的期待是分不开的,至于母亲和女友的痛苦、迷茫和无措从何而来,导演似乎并不关心。毕竟,就连一个买考卷的男学生的侧脸都可以有超过十秒的近景镜头,他的母亲却只能作为模糊的剪影或紧锁的大门存在,童童喜欢的女主播更是只能作为手机的直播画面和车窗外模糊的身影存在。

我们可以从男性的口中听到张宝霞严肃传统、女主播嫌贫爱富,可我们看不到她们的脸,更别说她们的心。可能女性对导演的镜头来说就是美杜莎吧,仿佛直视她们的双眼就会被石化。对展示女性清晰面貌的极度吝啬,一方面把女性的困境和世界隔离在外,另一方面将女性具体的形象降格为抽象的符号,两方面互为助力,共同完成了整部电影中女性的缺席,乃至于对女性的贬抑。

除了镜头语言上对女性的回避,剧情推动上更是彻底将女友这个角色工具化。她的每次出现,似乎都在给男主施压,投向豪车的一瞥、古板迂腐的父亲,还有包括喜欢迪士尼在内的种种设置,都让她成为男主所鄙夷的一切的集合体。这种投射当然可以被解释为社会事实或是个体经验,但是这里有一个不是蠢就是坏的悖论:如果导演压根儿没有意识到女性也是社会结构性压迫的受害者,这些内容就只是肤浅的、毫无自反性的个体经验;如果他意识到了这一点,这种强投射关系就相当于完全放弃对社会事实的深度剖析,而去选择最廉价、也最精明的方式唤起观众对现实的回忆。

这可能就是它之所以又平庸又令人生厌的原因,或许也是为什么男主这个角色为数不多摆脱空洞和虚无的时刻都和向女友借钱修车或者泄漏母亲考题这种自私行为有关的原因吧。男主的不讨喜在导演格外精密的控制下更是达到了惊人的程度,要么空洞和虚无,悬浮到仿佛不在场,要么自私和矫饰,做作到让我想打人。说白了,这片子表面上很接地气,充满了对生活细微的观察,但实际上它的视角是非常精英和男权的,它不在意《地球人》和迪士尼背后的资本运作机制,更不在意体制同时对男女两种性别施加的规训。

一切的虚伪和造作,在电影的最后抵达了顶点。本来野马在无声中奔腾还有可能为它已经被挤压到密不透风的灵性空间保有最后一丝延展的可能,可这时,存在感极强的音乐响起了,配上男主用略带忧伤的语调徐徐道出的独白,真相大白了呀。那就是,男主压根儿不关心自己的情绪(不是情感)之外的任何东西,正如导演压根儿没打算爱自己之外的任何人。

5 ) 长大前的最后一次疯狂

马上《野马分鬃》就要上映了,很高兴这匹野马终于能和大家见面了。最初知道魏书钧导演是在拍摄《野马分鬃》前,那年由他执导的电影《延边少年》刚刚在戛纳国际电影节获奖,我被这部电影海报的冲击力以及电影所表达出的视听语言所吸引,觉得他是一名非常有想法、有个性的导演。后来真正见面就是在《野马分鬃》的时候,第一次与导演见面,两人聊了很多关于彼此的人生规划、经历、爱情观和价值观,甚至两人对于“左坤”这个人物在当时就已经有了初步的构架。魏导说,想找一个在学校里最社会,而在社会上又有学生感的人,他的这个想法让我觉得很特别,而他想要通过电影镜头表达的,也正是我内心一直渴望去塑造的。

《野马分鬃》不同于一般的青春片,除了爱情和亲情,这部电影里还谈到了价值观甚至是生命观,它的层次性更加丰富,内核也更加凸显,就像电影里表达左坤与老师和同学相处模式的戏份,其实一方面也在暗示着当他走出校门后,与社会上人们之间的相处模式,有些自我、甚至可以说是自大,导演在透过一个事物去表达更深层次的内涵,这非常巧妙。而在人物造型上,我们大胆尝试了马鬃头,我也第一次学习了吹小号,第一次在镜头前唱Hiphop,Hiphop是魏书钧导演电影中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对于我来说则是个挑战,我的搭档童童是个专业rapper,为了不拉胯,除了拍戏我也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练;另外一个全程陪伴在我身边的“老伙伴”就是那辆报废的吉普车,这也是我人生第一次学驾驶旧吉普车,它带着我们驰骋在山间、在草原上,虽然有无数阻碍,这辆吉普车却一直陪伴着左坤一路前行,通过它左坤在寻找着自己内心想要寻找的目标,它同时透露着一种野性,这是我认为这个人物最有魅力的地方,也是这一路拍摄中令我感受最深刻之处。

谈到疯狂,至今为止,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仍然是草原上那一望无际的黑。有一次,夜里拍摄全程都很黑,我们的车陷入一个坑里,录音师、摄影师、我还有对手戏的女演员都坐在车里,当时其实并没有觉得多严重,只是觉得车一直在往下陷,等车稳定我们下车后,发现山下的几十位工作人员一窝蜂向我们狂奔,大家都在问我“没事吧”,那个坑太大了,有三米深,现在想想也是有够疯狂,确实有点后怕。还有一场戏我们在开车的过程中聊到生命,聊到死亡,“人在死亡之后究竟是什么样?就是像现在这样无尽的黑吗?无尽的黑之后又是什么?”那场戏要从两个男孩之间很兴奋地谈论突然转到死亡,那个情绪上的转折在表演上其实是很难摸索的,后来甚至把车灯也都关掉了,前方出现的仍然是那片无尽的黑夜,令人害怕甚至有些绝望;对了,还有蒙古包的那场一镜到底的戏份,虽然呈现在银幕之上的画面很简单,但这个尝试也是极其疯狂的,因为想要拍好它就涉及到了光、摄影、现场所有工作人员的调度,想要以一镜到底的形式拍下来都是难度极高的,也充分展现了导演的能力。

在我看来,左坤这个人物应该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的大学生们的心境吧,当他们走出大学校门的那一刻,他们与左坤一样,对未知的社会充满向往与充满好奇,他们想要大展拳脚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却发现并没有那么简单。他们希望被人理解,被人接受,但即使是生活中最亲近的人,思想上也不可能永远保持一致。家是我们避风的港湾,父母希望我们永远风平浪静,但我们想要的却是闯荡自己的天地;朋友之间也是如此,一旦步入社会,各自的生活令每个人疲于奔命,彼此的距离也终将渐行渐远。

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曾经历过迷茫的时刻。我从十五六岁就开始出来打工,做过很多份工作,在市场扛货、帮人站柜台卖货、在酒吧卖酒、做过客服,做淘宝模特时拍一套衣服十块钱,还记得最多一天我拍了70套衣服赚了700元,尝试经营淘宝网店和自己的品牌,请了几个客服天天跟他们开会,后来无意中被饶雪漫挑中做过书模,也曾做过摄影助理、灯光助理……就这样一天天过到了二十二三岁的年纪,有天我扛着包在一辆公交车上,一瞬间有束阳光照在我脸上,就在那刻我萌生了想法,想要找到一件自己真正想去做的事,突然就想到彻底搬到北京做演员。刚来北京的时候,我和朋友两人租了一间房间,每天对着电脑搜索工作信息,我开始从话剧团的群演做起,有一幕两幕戏我就上去露个脸。那时的我连普通话都不会说,只会讲南京普通话,所以当时的导演第一次给了我一个有名字的角色,叫做“江苏”。再到后来,因为跟着朋友一起去试镜,试中了人生第一条士力架广告,开始了我不断地试戏之路。那时跟着一个群头试戏认识了凯哥,他是做广告casting的,后来也成为了我的好朋友 。那段日子我一直疯狂在试镜,或许有一些人不喜欢试戏,但一条广告我可以去试七、八次,只要有一线机会我都愿意去尝试,感觉那个机会就像是从牙缝一点点挤出来的。我当时也还没找到人生目标,就是想要生活,想有机会去拍摄,觉得那是我生活中应该拼尽全力去做的事。就这样通过试镜我开始拍剧情广告,在广告行业机会也越来越多起来,有一年我拍了100多个广告,印象里常常是彻夜在拍摄,每天飞行在去不同城市的路上。或许我的表演课堂是在社会,也或许就在一次次试镜拍摄的片场吧。直到突然有一天,我不再想继续拍广告了,想成为一名真正的演员,那段时间我停下来,拒绝了所有广告拍摄,我又开始去影视剧的项目里试镜。从电视剧里客串两三集,再到有了第一个主演的角色,有了第一次拍电影的机会参演《青禾男高》,就这样继续一路不停见组试戏一路拍摄,2017年遇见了电影《龙虾刑警》,2018年遇见电影《大人物》,因为电影《镜像人·明日青春》获得了人生第一个电影类的奖项,那一份肯定让我对自己有了信心和能量,我好像看见了那个目标的影子,我就想继续一路拍下去。之后的那个夏天,我又再次遇到一些困境……直到在18年底遇见了《风犬少年的天空》,杀青回来见导演试镜遇见《野马分鬃》,还有后来的《迷雾追踪》、《人生若如初见》……在去年,因为“这匹野马”我在平遥经历了梦一般的时刻,获得最佳男演员,感觉自己离目标似乎又近了一些,这些也激励着自己更加努力吧。演员是我想干的,能干的,是我表达自己,释放能量的一个工作。我很多次对着镜子问自己:这是我喜欢干的吗?我能坚持多久?但每次都坚定地回答,这应该是我这一辈子唯一想干、唯一坚定的事情。

阿坤跟我的表达相似之处,其实有一部分也是我通过角色去表达那时那刻的真实感受吧。比如说他要去一个地方,可以不管不顾的自己一个人,就像我不管不顾地来到北京,当时没有考虑到一切后果,就是来了北京,阿坤就是不管不顾地去了草原。电影里有句台词,说那录音我们学了四年,到底怎么弄,他说就按这个,按这个就这么简单。对,就这么简单,这可能也是我当年对于很多事情的理解吧,就是很直接,或者说很简单片面吧,觉得一切事情都可以搞得定。还有就是,可能身边的人终有一天会离开你,不管因为什么事情,都还要学会独自面对这个世界。没有所谓的永远陪在你身边的人,这些都是当时拍摄时我与角色共同的感受。

在爱情上,我认为左坤是一个内心非常疯狂的男孩,面对爱情,他异常的真实与单纯,有着自己的追求,不会因为女友就轻易放弃自己的追求与理想,可能大家看上去他还是那个自私和自我的男孩,但年轻人不就应该是这样吗?当你有一天开始变得成熟,什么都考虑周全,不再自我,身上的棱角逐渐被磨平,有了更多的承担更多的责任,也许就意味着你已不再年轻。这也是我认为左坤这个角色最有魅力的地方,他的这份自我,也会随着时间的历练慢慢成长,这也是年轻人转变为成年人的过程当中最真实也最有魅力的地方。

我和魏导之间的情感很难用一句话来表述清楚,杀青时的场景到现在都还历历在目,记得当时我和他说“我真的非常不舍得,我尽力了”之后两个人相拥而泣。我们非常努力地在认真做一件事,虽然不知道这件事的结果是好还是坏,但我极力想要通过这个作品来表达我想展现的东西。整个拍摄过程中,我们有太多美好的回忆,也有太多难忘的回忆,通过这次拍摄也让我们成为了非常要好的朋友,甚至可以称得上半个家人,希望未来我们能够一起继续前行。

6 ) 不理解

以我现在的心态和阅历我有些理解不动。是我的原因不是电影不好哈哈哈哈。影片想表达的我也没有去刻意搜过。但我接收到的讯号无非是理想和现实,校园和社会,这些纷杂交错的对抗。我不太理解男主角在影片里的种种行为。作为学生,在校园的体制内就顺利完成学业,这是应该的事情在我看来,可笑又幼稚的是他和老师的对抗中我看不出个所以然来。作为成年人,恋爱关系中双方也是需要彼此努力的。都说男主的女朋友太现实,太物质,可是没有物质连修车的钱都没有。通过卖试卷去挣钱,连累到自己母亲工作,整个行为下来完全就是不负一点责任。这就是野马吗难道?我可以理解,以男主为代表的有才华有能力但因为教育体制所束缚,但既然有规则就去遵守规则,如果有所不满意也可以选择不被其所束缚。至于关于感情线上,宣传中常讲到的,给不了你想要的怎样怎样,我并未看出他所做出的任何实质性努力。青春的模样有很多种,没有必要夸大一个二十几岁了还在叛逆期的迷茫少年。

或许导演有自己的想法,但总的来说我觉得的好电影是看完之后有所共鸣和感触的,或者说主题鲜明地在表达一种特定的东西。然而我看完之后却是和大众的感觉一样,啊这。。。

7 ) 大四焦虑

可能是因为看大四焦虑多了层共鸣,最后感动得过分,网络热曲恰如其分,野马最终出现的时候,我已经不去听画外音说些什么了,音乐很够了。

拍得很优美,除了内景速切外景我不太理解以外都好。车是个太棒的载体,无数黑夜中的光影镜头都有不一样的美,我尤其喜爱结尾送车的运镜。电影的节奏给了关注声音的空间,与“录音”的设定契合。

元素堆叠得很精细,布景精心,有杨德昌的感觉了,比如在他老家里的柜子上摆着豆瓣电影日历。

不明白为什么不更现实一点,把“电影学院的故事”划掉,换成“中传”的故事,会有更大的冲击吧,对顶尖学府的模样窥见一二。

戳到了也是这个年纪的我关心的一些点。挥发掉的天真,现实的迷幻。学校有些可笑的教育,刻板又优渥的老师。几类人(北京本地,县城官二代)的状态,及他们的追求。如何出口伤人,任性地对待感情。年纪轻轻就沉沦在“规则”带来的便利... 你快去考北京公务员吧!

看到结尾的饿了么小哥我彻底崩溃,有这么个电影真好。瞥见了自己大学四年来丢失的一些,那些奶酪被搓下去的碎屑。

短评

电影名字真不错;看到结尾,就像是我高中写作文时发现偏题了,专门在结尾点个题。

4分钟前
  • 我先矛盾 //
  • 还行

灵气是有的,作为青春片抓住了迷茫的精髓。但也有膈应之处不吐不快(起初怕自己拳打多了反应过激,结果连男生都说明显感受到片子厌女)。追不到或处不成的女生统统都打成虚荣拜金,但从来不反思自己几斤几两,面目粗陋、冲动易怒、眼高手低、投机钻营、不负责任,还自比野马美化这些劣根性?辱你马了。

5分钟前
  • 喻鸣
  • 还行

杨德昌系电影。与《阳光普照》就是一对儿。所有演员状态都特别好,哪怕只有一场戏的演员都是如此。最具分量的是,对人物骨子里被无可名状理想召唤出来的不知所措感,把握得很准确。荒谬感的分寸也可以,有冲击力。瑕疵是有些细节还是可收束一些,结尾好像是不知道怎么结束才好。意象的植入像套路式文末总结。3.5

6分钟前
  • LOOK
  • 推荐

在玻璃上贴黑车膜,与生活偷情就不用管现实。在草原上举收音杆,把理想录入就不用管未来。大学的最后一年,我报名了不会参与的公务员,戴上了不属于自己的学士帽,像在舞台上吹不响小号的演员,在草原上不会奔腾驰骋的野马。我曾对这世界充满了野心与期望,却在电台里听到地球人的瞬间,顷刻溃不成军。

7分钟前
  • 西楼尘
  • 推荐

2020涌出来一堆讲述如何拍电影的电影,数量可能不下十部。《野马分鬃》以二手越野车和内蒙古野马做意象符号的勾连,加上cue一些导演大家的名字,尤其是对传媒大学电影教育和剧组油腻开工的揶揄,引到评论人士和影迷现场叫好——就如同片子里学个电影搞出莫名其妙的感觉良好。然而后半段,刺头、叛逆、不满的青春焦躁,似乎在草原上,彻底失去了优越感的方向。

10分钟前
  • 木卫二
  • 还行

电影好在三点,一是名字,二是海报,三是真实。前两点让我决定去买票,第三点决定它会被骂。一二不再赘述,三真实在男大的冲动、鲁莽,真实在男大眼中的女生是拜金物质的,真实在男大眼中的女性存在的原因就是围绕自己转满足自己欲望,真实在男大的世界中只有兄弟肯为自己两肋插刀,真实在反叛父母反叛一切。以往批判男性作品中的女性只为了推进剧情,这片里的女性却连剧情都无法推动,她们只是不明所以地出现,然后上车先自拍、看向豪车流露羡慕、陷入情感纠葛、抽烟再主动亲吻男大。这就是男大的真实想法,这就是男大的全部世界。过于流于表面的情绪,再多的王家卫也无法拯救。

14分钟前
  • 白堕
  • 还行

#4th PYIFF# 9分。藏龙+“戛纳2020”+男主,正常年份应该是一种关注单元。看片时一直会想到的是[风柜来的人][童年往事(后半段)]和[恋恋风尘]。非常难得的一部既不矫情又不煽情、而且能够引发强烈共鸣的“大四”青春片。[里斯本物语][听见天堂]之后很少见到的以录音师为主角的影片,有着难得的幽默感,讲了许多电影行内的、也颇具迷影梗的笑话(cue了王家卫、侯孝贤和洪常秀),不少还是下了心思的三翻四抖;而在青春片这边,要算在《草样年华》这个颓废青春的脉络里,颓废迷茫与躁动的梦想和荷尔蒙混在一起。导演在人物刻画上有着精准的白描手法,略略几笔就写得生动而真实,更重要的是“说人话”。影片调度很见功力,不少长镜头的设计令人印象深刻,与吉普车有关的很多调度都很精到。结尾若能更干脆利索些会更好

17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无法共情,男主角真是太烦人了,年轻愚蠢又固执。电影里只有浪子,没有回头,连反思都没有。有一些小设计比较有意思,但观众为什么要花两个小时看卢瑟搞砸史?建议剪短半小时。

22分钟前
  • 歌辞
  • 还行

越野e族就是汗血野马,无因的反叛裹挟于自由(跑下去)和规则(停下来)中,悬崖勒马被视为是种成长,“野马分鬃”的狱中操阵型是彻头彻尾的被驯化。视听与表演自然且自洽,对年轻人的彷徨有细致描绘,跟随角色踏上一段发现自我的旅程。

23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推荐

小城青春隔了一二十年还是有挺大不同,北京青春怎么隔这么多年还是一个味儿啊。以及,直男是否都是不嫖娼不青春(

28分钟前
  • 王大根
  • 还行

3.5;片名嵌合着主题表达,并且在剧本各个层面都紧扣「马」的意象,在出现“野马分鬃”招式的那一刻,所有年轻人的游荡、彷徨、迷惘、愤怒、出走都有了来处,这不是内地青年的无因反叛,而是在集体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反复规训中小心触碰到的边缘。心中藏着一片草原,渴望奔逃的愿望自茧破出。这样的“青春片”放在欧洲或日本都很常见,于内地电影来讲却甚是罕见,这般注重情绪感染沉浸的片值得鼓励。时有冷幽默,生活赠与你的笑和哭一样多,所谓魔幻大抵如此。结尾独白减半星,帮助观众提炼中心思想没啥意思。

32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还行

一方面,看到它久违地呈现出当代大学生的某种真实生活,另一方面,又感到这种真实并不耐咀嚼。只不过,我们这种乖学生的四年更加无聊,更加没有讲述的必要。假如向内开凿的处女作必然带有自传性质,那么魏书钧交出的答卷代表性地展现了一代新导演的干涸。对剧组的揶揄足以令我捧腹,但去年华语影坛泛滥成灾的元电影,都无法大面积地取悦影迷,而只能给对影视圈抱有幻想的观众祛魅。长镜头调度花了心思,不过趣味也就止步于此,相比“导演”反复提及的洪尚秀,制作在内核面前显得太过铺张。最大的问题是把所有人物都变成男主角成长的背景板,哪怕塑造相对立体的胖子也只是他的影子;而一众女性则纷纷落入刻板的男性想象之中,被叙事和镜头双重地推远(少见中近景)。去内蒙的愿望,进而带出的绝望,和去满洲里(《大象席地而坐》)比起来,显得力量全无。

33分钟前
  • 晚不安
  • 还行

4.5 挺有意思,魏书钧在年轻导演这一波人里算是最接地气、最有烟火气的,100首歌的专辑也能拍,监狱也能拍,生活经验比起那些留洋的半吊子多了不止一星半点,实在是难能可贵。但与此同时,他又可以跟你来点儿电影和生活的关系,拍着艺术电影却不吝于讽刺所谓的艺术,丝毫不惧怕在片子里谈论当下,不惧怕谈论生活本身,懂得生活的失意与诗意,不故作深沉无病呻吟。演员调教得也好,不来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表演都很实,调度也有想法有执行力,虽然总体上看还称不上是美学,但就这个年龄段的创作者来说,已经是初具规模和体系,某种程度上讲,也是侯孝贤-贾樟柯一脉的传承者。

35分钟前
  • 圆圆(二次圆)
  • 推荐

我总算知道为什么各大电影节如此钟爱这部片了,那么多电影行内的梗自娱自乐玩的出神入化,业内人士能不爱吗?反倒是主要的剧情无限趋向于稀碎,最有意向可挖的车,也没有被镜头语言高度照顾到位,啥亲情爱情兄弟情一夜情少数民族情都往里头装,装来装去把圈内人都哄乐了,你让成千上万的普通观众咋办?一边想着再野一次结果啥啥都放不开手脚,想替导演说他故意为之表现克制我都没有这个脸。苦等了一年,期望无限拉高,失望再一次粉碎了我的好期待。

36分钟前
  • 小金
  • 还行

剧本满满当当,视听技巧也不错,内核却是非常单薄,无论叛逆或迷茫都轻飘飘的。男主站在大学到社会的十字路口,一脚想要生风一脚想要随波,结果形成了尴尬的劈叉姿势——恰似这部电影本身。比较有意思的是拍摄文艺片的拍摄,洪常秀看了估计会呵呵...

39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还行

有点吃惊大家会被如此肤浅的表达所满足,很不怎么样诶

40分钟前
  • 剃刀头
  • 较差

看完这部电影,就觉得天赋这东西可遇不可求。魏书钧导演的这部电影有着真正国际化的创作视野,他的视听语言修养太好了,对艺术电影的创作也有自己的见解和风格。这个剧本展开故事之后,选择了去写大量的生活细节和人物的状态,非类型片式造故事的写法,这种创作思路已经秒杀很多同行了,而且铺垫的各种细节在剧作框架的构建上又用的很到位,类型技巧人家也是很懂的。但影片最厉害的是导演太会拍人物的状态了,看不见任何用力的痕迹,极其流畅自然,我相信能把状态和情绪拍成这样需要天赋。以后哪天遇到一个文学性强主题更严肃的剧本,魏书钧这样有天赋的创作者迟早会炸出圈!

41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大学毕业才姗姗来迟的青春期,一个集自负、自私和不自知为一体的大男主。在矫饰的人物行为背后,导演没有对其动机做出哪怕一点点推演和挖掘,于是这种无处溯源的叛逆症候则沦为单维的橱窗展示。嘲讽他人的力量一旦不能落到自反,则更像是肤浅的嫉妒。视听上是剧场思维,多使用中近景配合摇镜,强调镜头的起幅落幅,通过局部视点搭配多层次人物调度推进叙事。场景还原的功力十足,但极限也就是投入地观看,难以到达浸入地共情。(整体蛮厌女的,不知道女性观众怎么想)

43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较差

来这的第一件事

47分钟前
  • 机器人帕克
  • 力荐

一名大四男生的狂野梦想与破碎现实。不愧被戛纳看上,电影拍得很轻盈、轻巧,有很多设计又不显刻意,始终萦绕着一股淡逼、迷茫、混不吝、小幽默、小确丧,是我喜欢的气质了,周游还真适合这个角色。导演对现场即兴调度、非职业演员、情绪氛围的掌控很厉害,拍出来比原剧本还要精彩许多。同为中传毕业生,对片中每个虚焦的背景都太熟悉了,想起在学校上课拍作业的时光,也能get到很多脑回路,觉得格外好笑。“环境音是什么啊?”,“你喊”,“环境音是什么啊?”妈的我笑成傻逼了XDD//2021公映重刷,补上了一直没看到的结尾。我知道这部电影代表不了所有人的青春,只是恰好很能触发我共情的特例,但这就够了,我仅代表我自己喜欢。世上也没有导演能拍出所有人的青春吧,毕竟每个人都太不同了,还是很羡慕魏书钧的年轻、有才、有机遇。

50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