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这不是影评,只是观后感-到现实中寻找圣山
看完圣山后,冲击力很大,久久不能平复,导演好怪,好大胆,好伟大。
不敢说这是一篇影评,只能算是观后感。
观影前没了解过导演,也没了解过剧情,完全是在朋友的推荐下,尝试一下。
我不敢说对该电影的解读,知识面远没有该导演的水平,很多场面、片段都看不懂,但电影给我的感受,却是如此的深刻。
剧情简单来说,是主角和其他8个人在导师的带领下,寻找圣山的旅途。
但整个观影过程,却变成了观众(或者说我)寻找圣山的过程。
电影充满很多诡异荒诞的镜头,一开始,只觉得电影诡异,很多宗教的要素,加上诡异的配乐,有种邪教的味道;给我的感觉是怪诞。
到后来,越来越多的讽刺,隐喻。像基督的主角的各种遭遇,让人深刻感到导演是赤裸裸的在讽刺宗教,特别是基督教。在主角上高塔遇到导师或者叫术士前,仿佛都在隐喻当地的社会或者历史现象(猜测,对墨西哥历史不了解)。
主角在导师的指引下开窍了(原来只是屎,却可以变成金子;所追求的金子,其实只是屎),然后引出另外8位同伴,一起踏上追求圣山的旅途。而介绍这8位代表社会上不同职业,代表不同星星的同伴时,又是一场更大的黑色幽默,将人类社会各种现象讽刺得如镜头前一样荒诞离奇。电影看到此处,感到导演真的非常大胆,前面将宗教信仰弄了一番,现在将人类社会都拿来开玩笑。(其实很多场景和镜头都无法理解,对星相学或者说占星术不了解,不知道代表什么,后来百度一下原来导演还深刻研究过塔罗牌,难怪电影如此“怪诞”)。
介绍完同伴,其实电影已经播放了一大半。在开始走上找寻圣山的道路前,要抛弃尘俗。圣山是什么,诸如“求道”,“成仙”,“成佛”,“长生不老”,“得道”,等等的概念,都是圣山。也许精神达到一定境界,就是找到圣山了。抛弃尘俗,抛弃自我,纯粹追求精神境界的提升。
然后电影到了更怪的地方(由于前后没有什么逻辑可言),电影到这里的各种场景画面,好像在解释真理,万物归一,生死循环,自然的规律,倾听世界,感受世界,放弃自我,没有自我,埋葬自我,生与死,回归虚无。
但这里有个场景,只有8个人,没有主角,因为主角没有完全放弃一切。
在上船前,导师还教导主角,想像基督一样施奇迹行善其实只是干预世界本身的运行,不一定带来善果。在船上让主角完全抛弃过往抛弃朋友。
终于到达圣山,却是更大的一场黑色幽默,一个更大的讽刺。圣山上一片欢乐,各种服饰各种时代的人,以墓地为圣山,在叙述着对圣山的错误理解。还是没有到达目的地,只有继续旅途。
接着的旅途更加艰难,接受艰难拥抱世界,要真正的抛弃自我,抛弃肉身,抛弃感觉。
在最后一段道路,出现各种死亡的幻觉,也许是对生前种种的忏悔。
最后,只要在山顶干掉“他们”,就可以到达真正的圣山。
此时,导师告诉主角不需要导师,自己是自己的导师,让主角杀死自己,但主角砍死的却是祭品。然后导师告诉主角,那个带着猩猩的女人只因为爱着主角,一直跟着他们过来,导师让其放弃所谓的圣山,可以藉由爱达到不朽,似乎是在告诉大家,爱,其实是另一处圣山。
在其余人登上圣山却发现上面的人是假的,导师告诉他们真正的秘密,或者说真相,凡人永远只是凡人,不会长生不朽,不会成为神,旅途并没有终结,永远不会有终结,旅途在哪里?终点在哪里?这里只是电影,我们要回归现实,旅途在你们的现实生活中,不要沉溺与幻觉,在自我的生活中寻找各自的圣山。
回顾整个观影过程,原来是一场“寻找圣山”的旅程。导演的确是伟大的。
2 )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座Holy Mountain
看一部电影真的很不容易,下载,失败,再下载,再失败。为了看到这部电影,真是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今天看到了,感觉很特别,也不枉我对这部美国七十年代的超现实主义题材的限制级影片有过这么大的期待。大部分人应该没有看过这部电影,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这部电影反应的东西,我也只是一家之言,因为我觉得这种电影放在任何时代都是一种刺激,但每个时代的人又会有不同的理解,那么我们言归正传吧(严正声明:基督教信徒,守旧者,宗教神学者,心理承受能力低者建议不看这部电影和我这篇评论,本文仅为个人观点,不喜勿进)。
不得不说,Alejandro Jodorowsky是超现实主义Cult片的大师,他的想法、手法、艺术表现都具有独特的魅力。The Holy Mountain于1973年上映,回顾历史,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在积极地与前苏联进行着冷战,越南战争;而美国国内经历着反主流文化/社会革命,反战运动,女性主义崛起,太空探索等等。由此自然可以看出,本片独特的觉醒反叛精神,这也是我觉得最具吸引力的地方。
影片一开始,两位女性便在一个看似圣神的地方接受者某种神圣的仪式。而正切入正题的时候,一个酷似耶稣的男人躺在一个污秽不堪的地方,被一个残废的侏儒和一群孩子用石块砸醒,男人和侏儒便结伴进入了一个堕落,诡异的城市,这里便非常讽刺,将耶稣刻划为一个肮脏污秽的凡人,他回到人间看到的景象都是人性的最阴暗面,而那些阴暗面又被无限的放大:满载血腥尸体的运输车,随意当街杀人以及性交的士兵,五颜六色的血液,以及从身体里释放出的诡怪的物品,用蜥蜴和蛤蟆演绎基督教传播的血腥史,将假眼挖出放于妓女之手的老人,满屋纸质的耶稣像,亵渎耶稣的神父等等种种。这些画面都不堪入目,令人作呕,杀戮,滥交的景象,丑陋混乱的社会,毫无秩序与道德可言。男人经历着一切,看到了一切,直至他勇敢的爬到一个塔顶,得到了一个炼金术师的教化指点,术士将他的粪便炼成了黄金,男人接受了洗礼,与术士等另外9个人踏上了前往圣山,寻找长生不老术的道路。一路上,各怀欲望的几个人将自己的欲望禁锢,而导演将每个人丑陋的欲望直观的表现出来时,我自己不禁为之一震。而回过头来当术士介绍自己选中的那几个门徒的时候,他们心中的那种丑陋的欲望已经有了一些表现,他们有着不同的职业,而他们从事的职业都是那些职业里面最阴暗最荒谬的一角的无限放大。艺术家随意亵玩真人艺术品的身体军队军官竟然阉割一个年轻的士兵,并对其进行彻底的洗脑,武器制造商将武装战争融入孩子的玩具里,生活用品里。这确实会令观众反感不适。
细细想来,这几个人只是这个混乱社会的代表,术士认为他们代表了太阳系的九个行星(当然现在只有八个了),他们是命中注定的朝圣者,为了净化自己净化世界而出发前往圣山,得到长生不老术之后,来管理这个世界。其实他们的失败是必然的,说的玄一点,他们本身有着丑陋的欲望,肮脏的灵魂,不可能实现,而现实的来说,哪儿有长生不老术,这只不过是一个亘古不变的美好愿望。我对宗教研究不深,可我想,这应该是“异教末日”的表现,他们崇尚的都是荒唐无端的学说,对科学,政治,道德直接无视。
本片那些大量的宗教意象和桥段,必然的也有很多亵渎宗教的部分,我本人并不信仰任何宗教,但将宗教作为一种文化的了解,我还是略懂一二。用中国人的话来讲,这部电影过分的离经叛道,颠覆传统,实在是荒诞无稽中的战斗机,可这也是其魅力所在。看这部电影的人无非有两类,寻找刺激和感受艺术,这部电影里拥有血腥的残肢,恶心的爬行动物,疯狂的人群,裸露的性器官,还有很多令人不适的镜头和画面。可到最后我的感觉是,我在灵魂,信仰,欲望,人性这几个词语里面徘徊,我都想不到有什么理由去批判那些令人不适的画面,它们只是用一种夸张的手段表现出一个扭曲荒诞冷漠无情的想象世界,仅此而已。
当那几个朝圣者站在圣山的顶端时,最后的救赎没有出现,屏幕里渐渐出现了摄影机,道具,工作人员。这似乎像我们传达了一个讯息:孩子,你所看到的那一切只是电影,现实的生活并不是电影。Alejandro Jodorowsky用一个略显独特的方式将我们这些投入的观众瞬间拉回现实,那一切的荒诞无稽,光怪陆离统统消失的无影无踪,但也会让你分不清,你会疑惑,这是电影的结局么,还是电影里的电影?那个所谓的终点是虚构的象牙塔,那么那个世界呢?这个世界呢?走进去,你会看得很彻底但又会迷失,走出来,你会看得更通透。
如果有一天我们的世界也充斥了电影中的那一切,这四样东西,又会剩下什么呢?影片有一个很不起眼的小点,就是一直带着一只黑猩猩跟随着朝圣团队的妓女,在我看来,真的是无限的讽刺,人类最后本真竟然回归到了一只黑猩猩身上,我们将丑陋的面具抛弃之后竟然是一只黑猩猩。这也正好的让本意不适的观众会不由自主的跟随着主人公踏上朝圣之路,也是希望获得自身的净化和洗礼。然后观众们在观影结束后就会如我所说豁然开朗:哦!原来,我们就是那只黑猩猩。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理解。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座Holy Mountain,不是说你带着丑陋的邪念去追随那些美好的理想,只是说欲望真的是一个很奇怪的东西,它需要人们来权衡。很多时候人们都无法平衡欲望和人性,道德,信仰,灵魂之类,稍微走错一步就会步步都错。记得在看《搜索》的时候我想到了这么一句话:让座是道义,不让是权益。其实很多时候都会有这种两难的选择,真的很难。不想用The Holy Mountain 扯出什么中国社会的现实问题,这不是我的初衷。
当你闭上眼,你看到一片黑暗,当你睁开眼,你看到一片混乱。我们不必再纠结于那些限制的画面,那不是生活。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座Holy Mountain,可我们都是凡人,朝圣的路该怎么走,只有你自己知道。
Sean Mark
2012.12.9.
3 ) 唯有生活
《圣山》对这样一部具有极大隐喻的超现实主义电影,想要看懂全部,几乎是不可能的,就连导演也可能懒得再解释。有些东西其实,只要心里明白就好,就好比你可以把一切都看成是狗屎,你也可以把狗屎看成是金子,无所谓,没有什么是一定的,佛说,都是幻想。
人想要活的舒服一些就需要幻想,放下自己。纵欲到最后得到的,只能是更大的空虚和痛苦,就连孟子都说要清心寡欲,儒释道,三家的共识。唯有忘我的境界里才能得到,至高的愉悦,那是一种放弃后的轻松和超脱。
就像电影里烧了钱,忘了自我,放弃心魔,才有可能达到圣山,到达你的目的。
但是,导演并没有在到达圣山的地方停止,为什么?
因为,这一切都是虚幻的,没有什么长生不死,宗教只不过是对现实的逃避,没有什么圣山,就想那个导师最后所说的,这是一场电影,其实我们什么也没有得到,宗教,也是一场欺骗。
这就是最后的启示,基督教,道教,佛教......所有的宗教都是一样的,不都是在圣山上,披着白色的外衣,其实里面空无一物,问题是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克服种种的磨难非要到达这里呢?
圣山是没有的,也是不需要到达的,尽管人们在到达的路上有的以为诱惑半途而费,有的可能会丧失性命,他们那些意志坚定的走到终点的人是一样的。即使什么都放弃了,到达无我的境界,人还是要活着。
活着,这就是生活。活着就必需要死亡。
逃避生活,逃避死亡,都是不可能的,凡是说可能的都是在说谎。
所以最后,我们还是要回到这个充满荒诞的世界里,死亡,战争,杀戮,贫困,还有其他,一个要不能少。
4 ) 超现实与现实
#PCC# #World Cinema#
还是很难想象把超现实主义贯彻这么有条理,这种视觉化的表达还是太震撼了,而且也在最后又做出如此突破。开场就感觉到了一股《一条安达鲁狗》的气息,苍蝇印象可太深了。宗教战争被描绘成青蛙和蜥蜴的战斗还是很有趣的,尤其在战斗最后降下的血水,而到最后从耶稣背十字架到致敬的《哀悼基督》都可以看作是一种对于圣经的解构。而12个“门徒”和“人”的出现就引导到了另一个故事。
两个升天的“耶稣”,进入“圣山”。走过彩虹那段儿太美了!搭配上符号学和神秘主义风格(图形感觉可以拆解成共济会,尤其是炼金术和神秘主义者部分)进入镜中世界敲碎石头那段儿太艺术了。
九大行星追求永生。金星的男权,生产床垫及对女性的物化,假脸也是对人性的一种解读。火星感觉则是对对男权的另一种讽刺,以女性代换男性为背景,展现的依然是男权社会对于暴力和性的执着与渴望(画作《加布里埃尔姐妹》也对照了火星带着的两个女伴)。木星的性爱机器则是对物的人化,甚至最后的小机器人… 土星开场就让我想起了费里尼,本质却有些奴役整个社会的感觉。后面还有对纳粹主义,运动和资本洗脑等的超现实表达,也都非常有特点。
影片中把讽刺进行的非常彻底,上到男权战争,艺术教育,资本宗教,下到美国记者,屎尿屁,阳具崇拜等都从非常超现实的角度进行了可视化描述。整部电影的超现实风格对比圣血看都更加有结构性,剧情也更清晰,但这种结构利于叙事却也会减少超现实的表达。本以为结尾会很难处理,但没想到却是如此的突破,从超现实走入现实再次走入现实的层层递进让影片收尾简直绝了。
5 ) 简单解析一下里头的隐喻意象
故事的主要情节线索很简单,一群苦行者抛下尘世凡欲,“究竟”的过程。纷繁复杂的是色调和隐喻。影片中,导演杂糅了神秘学、佛教、基督教、巫术萨满等一切神神叨叨的“宗教性”成分,其实追求的都是同样的终极、真相。当然,最后走向圣山的旅程剖像佛教或印度教苦行僧的受难追求真理之旅。
开头穿插着四个场景:耶稣复活、纳粹屠戮、狂欢祭仪、罗马饕餮。复活的耶稣甚至不会说话,以吼叫的方式表示情感,是人类最原始的状态。因此在苏醒后,他碰上了四只残缺、还没长成的“本我”,在他的带领下,见识到了暴乱和性构成的、迷乱狂欢的世界。这里有很多明显模仿宗教场景的片段,包括十字架上的基督、哭泣的圣母等。耶稣是反对塑像的,他们借了小偷的形体,塑了耶稣像,宗教的“欺骗性”显而易见了。
受金钱蛊惑的基督小偷爬上高塔,与炼金术士决斗,他拔出了小偷背后尘世的污秽,将他的屎炼成金子,并邀他一同踏上寻找真相的旅程,并向他介绍了另外的同行者。
简单记录一下不同星球的几位苦行者背后的隐喻:
金星
机械复制时代的世界。人类由工厂制造,从衣着到样貌都是程序化的、同一的人。一切都是假的一切都是自以为想要、自以为选择多样罢了,颇有《美丽新世界》的感受。当然,性欲被着重强调。
火星:
这是以性欲为王的世界,将人变回野兽的世界,新一代沉迷于绚烂的流行文化和暴力(像是20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 ,Rock and roll 、佛教(禅宗)、基督……他们都可以作为武器使用。潮流可能都是反抗的武器,当时美国社会所谓不同文化的“百花齐放”,可能更深刻的内蕴在于“反抗”而不是建构。
木星
丈夫和妻子一起生活的世界,看起来像是欧洲的布景,表面正常的家庭背后是出轨和糜乱(多像文学作品中所谓的“上流社会”)。博物馆的场景可能讲的是当时后现代艺术的潮流? 用身体作为展品,背后是性欲崇拜(博物馆后有一群祭拜的人)。甚至创造了“love machine” 连机器都在做爱,奇怪的装置艺术。给欲望涂抹上奇幻色彩,放在博物馆展出,也多像消费主义包装、美化、陌生化原欲,变成一桩桩令人眼花缭乱的生意。
土星
所有者说“my customs is children”这是一个看似“迎合”孩子的世界,开篇出来的是小丑狂欢与侏儒圣诞老人,马戏团和玩具工厂是这儿的核心构架。吊诡的是,工厂外站满年迈的持枪军人,工厂里制造工的都是老人,而生产出的“玩具”都是枪械。表面上,孩子狂欢呼闹,老人的静默驯服,但掌控实权的背后统治者都是老人。主人公在孩子面前是滑稽嬉笑的小丑形象,在工厂里却摇身一变成精英女政治家。孩子自认为掌握了世界,创造了新文化,事实上他们只是被引诱和统治者,流行文化决定了他们应该喜欢什么。他们花了五十年洗脑,将孩童改造成了军队,让他们认为自己可以为荣誉而战,营造“自愿”的幻象。商业文化的洗脑和文化侵蚀大约走的就是这个路子。
天王星
他是星球的主人,但却是被奴役者(老女人对他说 窗子太小 他不喜欢),他是总统的 fictional adviser, 要拯救国家的贸易,生活在金钱至上的世界。宴会的feast是占满了假人的蛋糕,人吃人的资本主义时代。
海王星
这是个颇斯巴达式的世界,众人无脑的呐喊狂欢状态暗示着:这儿有且仅只能有一个大脑,极权统治下的世界。男孩需要把生殖能力阉割掉 献给最高者,“learn to believe in me ”宣誓效忠,像是古代领主掌握全族的生殖权。大屠杀场景,男人们在这儿热衷于宣扬、展现、练习暴力。
冥王星
他是个建筑师,当然,不过是以更gentle的方式贩卖暴食和性,即人的原欲。
他们焚烧掉金钱、肉身等“相”,踏上苦修之旅,走向自然,寻找圣山。一路上面对受难、死亡,经历各种宗教祭仪,历尽艰险。在圣山脚下辨清言语的真相、 打破世界的幻象,各种甜蜜的陷阱,躲开了各种花言巧语的“holy mountain”,最后一关是面对自己内心最深处欲望与恐惧,性欲、金钱、暴力等,同行者一个个失败。在航船上基督小偷抛弃了他那残缺不全的本我,从放弃金钱、肉体、原欲、到最终砍掉了那个外在的“相”,终于走到了圣山。
在此导演站了出来,向观众展示“reality”的真相:走出电影、推翻布景、拉大远景,让观众回到我们的现实,全剧终。
有关于宗教的,尤其是塔罗牌那一块的无数暗示我可以说是全部看不懂,对其他的宗教隐喻也一直半解,但不影响我体验到里头的奇幻感。这确实是属于视觉时代的艺术,场景色彩的视觉冲击力极强,语言和情节的重要性几乎被降到最低,直观直感带来的震撼和冲击最重要。
6 ) 山之巅
疯魔佐杜,听其人其事
如果不是入坑多年且走偏的猎奇向影迷,很少会有人知道亚历桑德罗·佐杜洛夫斯基的大名。而这个名字早就被无数邪典电影拥趸钉在了B级片CULT片的“耻辱柱”上,顶礼膜拜。这位癫狂的老爷子创造了无数令人发指的超现实影像画面:燃烧的钢琴、吃花的少女、喷勃的血泉、欲求不满的轰隆机器、成群结队的异装癖、数不胜数的畸形人……初次观摩佐杜的电影你一定要做好足够的思想准备,乖张妖孽的声画以及不合常理的叙事结构会摧毁你构建多年的电影观,甚至可能颠覆你的人生价值观。
祸害江湖的老妖孽究竟是如何养成的?这还得从佐杜儿时说起。他出生于智利的海滨小镇托科皮亚,童年没有给他留下他多美好的回忆(详细参看2013年佐杜拍摄的自传电影[舞蹈现实]),为了逃避现实他沉浸于写作与诗歌创作之中。大学辍学后,他开始学习表演与戏剧,尤其是默剧表演。佐杜建立了一个自己的剧院,演出不需要剧本的即兴哑剧。1947年,他离开了智利去到了法国巴黎继续钻研哑剧艺术,师从哑剧大师艾蒂安·德科鲁。1957年,他第一次拿起了导筒自导自演了一部超现实风格的默剧短片[被分离的头颅]。影史上著名的超现实主义导演让·谷克多非常喜欢这部作品并且亲自给这部短片写了推荐。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佐杜在墨西哥创作了近百部的戏剧作品。
1967年,他将自己一部话剧剧本拍成了长片电影[凡多与丽丝]。佐杜的首部超现实主义长片亮相墨西哥阿卡普尔科电影节,直接逼疯了在场的所有观众。报纸和舆论长篇累读批判佐杜,疯狂的处女作[凡多与丽丝]遭到墨西哥禁映。佐杜没有屈服,凭一己之力几乎摧毁了当时整个墨西哥电影工业和审查制度。用他自己的话来讲,“我自己拍电影,凭什么有人要在那指指点点?这能拍那不能拍,我想拍什么拍什么!”
1970年,第二部长篇[鼹鼠]问世,这一次掀起的轰动不仅限于墨西哥,以地下录像带的放映形式这部影片也火遍了北美欧洲电影圈,堪称午夜电影的鼻祖。多亏了[鼹鼠],世人真正见识到了他的惊世才华,也正是多亏了[鼹鼠],披头士主唱约翰·列侬对佐杜佩服的五体投地,这位最伟大摇滚歌手说服了自己的经纪人亚伦·克连给佐杜洛夫斯基的电影事业投资了100万美金,用于拍摄自己的下一部电影。于是乎,就有了这部惊世骇俗的电影[圣山]。根据官方推测[圣山]的总投资大约为150万美金(初期预算仅有75万),这是墨西哥电影界当时投资最大的一部电影。
怪力乱神,观邪典耶诞
亚历桑德罗·佐杜洛夫斯基在成为导演之前潜心多年研究戏剧和表演。不仅如此,他还是一位倍受尊敬的学者,在哲学和宗教学术领域都有很高的造诣。迄今,佐杜著有23部哲学及宗教学术论文和大量相关文章。尤其在宗教领域,佐杜通晓基督、犹太、佛学、禅宗、萨满、塔罗等各种门类的宗教。痴迷塔罗牌的他还根据古老的马赛塔罗牌构建了一套精神治疗法Psychomagic,用于从潜意识中治疗心理创伤。所以,[圣山]可以看作一部佐杜声音图像图像具象话的宗教哲学论文,无数的宗教学、神秘学、塔罗牌符号充斥影片。他自称自己是“无神论神秘主义者”,说白了就是大神棍。
影片伊始,伴随着诡异的音乐响起,批着黑色斗篷和带着黑色帽子的神秘人端坐中央,两旁分别坐着他的两个女随从,周围的墙体上布满了整齐的黑色十字架图案。神秘人缓缓擦拭身边的器具,为两位随从剃度剪发,字幕慢慢升起,片名映入银幕[圣山]。仪式感十足影片开场,奠定了整部影片神秘主义的邪典气息。而这位神秘人不是别人,正是导演佐杜自己,他就是影片的上帝。
影片剧情围绕着耶稣诞生展开。[圣山]里的这位并耶稣并非是一位全知全能的上帝使者,佐杜将其塑造为一个愚昧无知、失语、神经癫狂的小偷。影史上有着无数亵渎《圣经》、亵渎基督的电影,诸如德里克·嘉曼的[塞巴斯蒂安]、大蟒蛇剧团的[万世魔星]、马丁·西科塞斯的[基督最后的诱惑]等等。但能做到像佐杜这般彻底颠覆和摧毁神性的,只能说无人能与其匹敌。(虔诚的信徒请勿观看本片,以免引起不适,特此提醒)
这位史上最反耶稣的小偷耶稣衣衫褴褛躺在灰尘仆仆的地上,脸上满是苍蝇和泥土。镜头切换,耶稣身边散落着空空的酒瓶,此时正在失禁。一位断胳膊缺腿的畸形侏儒路过,擦去他脸上的污垢和苍蝇。一群光着屁股的熊孩子跑来,拔掉了耶稣手上长出的花,将他架起绑在十字架上,向他扔石头。从“石刑”中醒来,耶稣赶走了熊孩子,他和侏儒两人共同享用了一根烟,并且成为了好朋友。
告别蛮荒村镇,两人共同向城市进发。城市也并是个非先进文明的地方,同样怪象林立。军用卡车运送着堆积如山的尸体,带着面罩的士兵枪毙着成排的学生,贵族名流纷纷向剥皮的兔子下跪行礼……游客们倒是热闹,拿着相机各处拍个不停,小偷耶稣帮游客拍照赚到了他们的“第一桶金”。他俩加盟了路边的“蟾蜍与蜥蜴”马戏团,今天上演的节目是“征服墨西哥”。被穿带上华丽埃及服饰的蜥蜴端坐纸质的金字塔模型之上,迎接身披十字军盔甲的蟾蜍来犯。伴着雄壮的《第三帝国军歌曲》,“十字军”势如破竹已绝对数量上的优势压倒“埃及异教徒”,顷刻间血流成河,金字塔炸裂。演出很成功,小偷耶稣和侏儒又赚到了他们的“第二桶金”。一处商店正在表演耶稣受难记,小偷义不容辞扛过了十字架,“第三桶金”唾手可及。老板请小偷耶稣喝酒,大醉之后,老板将他的身体和脸翻模制作石膏耶稣模型。一觉醒来,在堆满自己耶稣石膏像的仓库内,小偷耶稣恐惧惊叫,愤怒地砸坏石膏像。小偷耶稣扛着最后一个石膏像,带着侏儒继续流浪。一位瞎子神父拒绝承认耶稣石膏像是小偷耶稣本人,伤心欲绝的小偷耶稣吃掉了石膏的脸部。他用红色和蓝色的气球倒调起石膏像升向天空,地上的芸芸众生静静地看着这次升天。众生聚集广场中央,那里有一座高耸的方尖塔,来自顶端的钩子会放下食物和黄金,人们贪婪地索取。小偷耶稣攀上钩子,登上方尖塔准备一探究竟。
佐杜构建了一个屠杀、滥交、强权、亵渎神灵的混沌世界,小偷耶稣在其中迷失自我。不要太在意或者刻意去解构影像中的宗教内涵以及折射的隐喻,甚至连导评音轨中佐杜自己都懒得去一一解释。就这么拍,就这么邪典妖怪,影史上最猥琐最不堪的耶稣就这么诞生了。影片创作之初,披头士的另一位成员乔治·哈里森也是佐杜的脑残粉非常想饰演主角小偷耶稣,但是剧本里许多大胆的裸露镜头让他望而却步,佐杜坚决不同意使用裸替,最终乔治·哈里森只得放弃不了了之。导演佐杜洛夫斯基,就是这么任性。
圣山之巅,感入世谏言
[圣山]分成两个篇章,方尖塔之前和方尖塔之后。高耸入云的方尖塔,即是通往天堂的巴别塔,里面住着通往真理的引导者——片头的神秘人导演佐杜本人。影片的前半段彻底的拆解摧毁了小偷耶稣的信仰和三观,而之后将是一个重新构建的过程。带着匕首进入方尖塔的小偷耶稣对神秘人心怀敌意,两人展开搏斗。小偷耶稣被定身,神秘人从其颈后割下一块邪念的肿瘤(恩,一只蓝色的章鱼)问道:“你想要金子吗?”,“是的!”小偷耶稣终于说出了他的影片里的第一句台词。
神秘人和随从给小偷耶稣沐浴焚香精深完毕,此后影史最为离奇Cult的一幕即将发生。神秘人亦是一位炼金术士,他命小偷耶稣在器皿中拉下一坨屎,在一个极其复杂的炼金器具中加热、蒸馏、提纯、淬炼、结晶,这坨屎最终转化为一块金灿灿的黄金。佐杜念白了他最牛逼的台词之一,“你是粪便,你可以将自己变成黄金。”天生我才必有用的简单道理,用一坨化腐朽为神奇的黄金大便讲出来,足够超乎想象,这也成为佐杜其最为著名的Cult意象。
在通体玻璃的密室内(你甚至可以注意到穿帮的摄像机),神秘人告诉小偷耶稣万物皆有灵魂,之后又用塔罗教导他如何创造一个灵魂。“去了解、去挑战、去索求、去沉默”,“秃鹫攻击牛的力量等同于牛回馈秃鹫的力量”,“鱼想着它们的饥饿,而不是渔夫”……神秘人还同时集结了另外七位精神斗士,一行九人将前往传说中的圣山。圣山,是印度的须弥山,是道士的昆仑山,是喜马拉雅的卡拉库姆山,是哲学家的山,是蔷薇十字会的山,是圣十字若望的卡巴拉山,是一切传说的终极之山。他们将去寻找山上的九位不死老人,袭击他们获取征服死亡的永恒秘密。烧掉了各自的财物和代表自我的蜡像,放弃一切,九人一心,从容上路。
一路上,他们共同经历灵与肉的折磨,虚无与现实的顿悟,解放自己的思想,踏上了达莲花岛,圣山的所在地。他们抵挡了来自莲花岛驿站的各色欲望诱惑,攀爬过陡峭的悬崖,直面迷宫花园里死亡幻觉的恐惧,到达圣山之巅,直面九位不死老人。走进跟前才发现,传说的不死老人都是木偶,唯一的活人便是他们的引导者佐杜他自己,所有人放声大笑。他们只是凡人,世间也并没有长生不老的秘密。佐杜说道:“但至少我们获得了真实。我们开始于神话,现在我们要回到现实生活,不过这个生活是真实的吗?不,这只是电影!摄影机往后拉!”
好一个“摄像机往后拉”,佐杜简单粗暴地打破了电影的第四道墙,整个电影摄制组灯光、采音、摄像以及其他工作人员纷纷进入银幕。所有人都紧紧地盯着银幕,“我们是影像,是梦,是照片。我们不必留在这里!囚犯!我们要打破幻觉,这是魔术!”九人起身,掀翻了圆桌,“再见了,圣山。真实的生活等着我们!”众人纷纷向远处走去,影片缓缓落幕。一出迷幻邪典大气磅礴的苦旅冒险,最终落于回归现实的哲学命题。佐杜洛夫斯基用整部影片构建了一个终极信仰,结尾处十分狡猾点破这一切只是影像梦中的虚妄。摧毁信仰,消解一切,芸芸众生依旧被所有的虚妄蒙蔽双眼,被欲望所困,受尽磨难。
[圣山]的迷幻、邪典、反宗教、超现实表现手法形成的影像风格和视听语言,即使放在其上映40余年后的今天,依旧是超前先锋无人能够代替的诡异作品。亚历桑德罗·佐杜洛夫斯基和他的[圣山],在CULT片领域所达到的高度,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人们竞相遥望山巅,却从来有人能逾越这座高峰。
原载于《看电影》2014年12月下,有修改
7 ) 电影:让人致愚不若让人致幻 更妙的是打破这致幻虚妄回归凡间枯燥现实
圣山胡乱笔记:
开场两女孩与赤裸的真理
第一段,原始世界,主角意识的萌动
主角是愚人,蟾蜍是自我,无腿无手的侏儒
绿鸡小孩
美国人民被强暴却很享受
体制代表的生化警察射击与死者胸口的小鸟
蛤蟆对决变色龙与美国十字军灭印加帝国(第三帝国歌曲)的屠杀
基督被出售与猪油基督群
黑纱妓女与恋童癖,基督的信徒是妓女
士兵就是平民平民就是士兵
红蓝气球和阴阳
第二段,神秘世界
金钱欲望驱动上吊钩走入炼金术士的塔 划破处女膜走入神秘世界
炼金术士是主角的神性 术士点穴
象征符号大集合
蓝血与瘤子里的章鱼是抛弃过去
黄金如粪土
术士能砍开石头取晶石此乃无欲则刚
九
第一维纳斯 自恋,美
珍珠是sperm,同性。。时尚武器与对罪恶的梅花
第二 百万富翁,无胸的妻子,耳朵可卡因
抽象艺术人与机器,机器的人欲化
第三 Saturn,吃小孩
老人工厂给孩子制造玩具也就是武器
第四bird
没有肚脐眼的胖女人
第五 纳粹,去势,屠杀
第六 建筑师 棺材一样的楼群与没有人性的现代建筑
圣山挺进
每个人最大的恐惧展现
击碎幻象,走入真实。。。我们只是凡人,电影也只是幻象
这是道家内丹派一路的思想修炼 甚合我意
8 ) 从《圣山》看佐杜洛夫斯基的美学
智利导演——亚历桑德罗·佐杜洛夫斯基(Alejandro Jodorowsky),也许是当今世界上最具有想象力的导演之一,也是我最喜爱的导演之一。著名影评人柯布曾这样评论他:“ 佐渡洛夫斯基是过去四十年虚构电影历史的转型之主:他比布努埃尔更诡异,比大卫·林奇更变态,比费里尼更深奥。”(BenCobb. Anarchy and Alchemy: The Films of Alejandro Jodorowsky[ M ]. Creation Books, 2006.)确然,佐杜洛夫斯基作为魔幻现实主义电影的领军人,创造了许多令诸多电影人都鞭长莫及的邪典(Cult)神话。因此,这里以《圣山》中小偷进入高塔后,直到点粪成金为止的片段作为赏析的切口。
开头是一座高耸的方尖碑直入云霄,电影的主角,一位酷似耶稣的小偷援绳而上,脱离了尘世的喧嚣,钻进了方尖碑顶端的孔洞。接着,镜头切换,变成了圆形的平衡性构图,观众也随着机位的转换进入了方尖碑的孔洞里面,和小偷成“对视”的状态,小偷与观众呈对话关系的“互观”。接着,当小偷划破纸墙一跃而入后,就仿佛进入了另一个空间,另一个世界。画面由圆形构图转向半圆形构图,色调按光谱的顺序依次排开深入,从外到内依次是冷色调至暖色调,随后摄像机又转到了对面,色调从外到内就变成了暖色调至冷色调。可以说和西塞罗的审美观完全匹配:“美是事物各部分的适当比例,加上颜色的悦目。”在这样的构图框架下,我们可以看到在椅子上打坐的,身着白衣的炼金术师(这个角色由佐杜洛夫斯基本人扮演),椅子两边是两头羊,身旁站着涂满犹太教符号的女人。两根烟囱呈黑白二色,画着周易中的乾、坤二卦,右侧是一匹骆驼。背景音乐是佛教的钟声和诵经声,赋予场景一份独特的灵性。整个镜头呈现出极度概念化、符号化的特征,又蕴含毕达哥拉斯所崇尚的和谐之美。佐杜洛夫斯基很少用台词,而非常擅于把握形式层来对观众造成强烈而纯粹的感性冲击,观众似乎也随着这样的场景而沉入平静之湖的水底,静观其变。
之后,是小偷与炼金术师的决斗。背景音乐伴随气氛的紧张变成了激烈而本土化的的墨西哥手鼓声。在炼金术师施法断绝了小偷的邪念之后,他询问小偷是否想要金子,小偷点头,场景变换。后面的情节就是一系列的仪式,仪式的内容大致是炼金术师将小偷的粪便变成了金子。场景变化后的第一个镜头是俯拍的角度,这样的镜头在《圣山》中有非常多,大多是圆形的构图,对应影片“眼”的主题。在之后的有些镜头里,佐杜洛夫斯基甚至还会旋转摄像机以构造一种“万花筒”式的视觉奇观。
相信看到这里,观众们都不难看出佐杜洛夫斯基电影里的一个重要元素:宗教。现代性文本的超验结构乃是他电影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实,佐杜洛夫斯基并不是导演出生,而是哲学宗教学出生。他在圣地亚哥大学“学习哲学,心理学,数学,物理学或医学”(Hoberman J. and Jonathan Rosenbaum, El Topo: Trough the wasteland of the counterculture[C].The Cult Film Reader. ErnestMathijs & Xavier Mendrix.Open University Press, England.2008. p286),还自己研究了“佛教,印度教,犹太教,超现实主义,基督教,尼采和空手道等”(BenCobb, Anarchy and Alchemy: The Films of Alejandro Jodorowsky[M]. Creation Books.2006. p17)。但他本人却是个无神论者,乃至反宗教者。“宗教正在毁灭这个星球。教堂在拿钱,牧师在骚扰孩子。这是世界上的一种疾病。”(BenCobb, Anarchy and Alchemy: The Films of Alejandro Jodorowsky[M]. Creation Books.2006, p133)佐杜洛夫斯基在采访中这么说到。所以,几乎他所有的电影都体现着反宗教的文本。这部《圣山》是他“亵渎三部曲”中的一部,讲述耶稣的故事。另外两部分别是《鼹鼠》(El topo)和《圣血》(Santa sangre),分别讲述的是摩西的故事,和丢弃圣经接受审判的故事。短片中有个镜头,是小偷坐在炼金术师为之准备的玻璃罩里,形象和构图完全戏仿安格尔1811年的油画《朱庇特与忒提斯》,而坐在众神之王朱庇特位置上的角色却是个小偷,这就构成了一种反讽。
再比如炼金术师将小偷的粪便变成金子的片段,炼金术师用写有文字的皮条将手臂和双手缠绕起来,这与犹太教教徒在举行仪式前用《妥拉》(即《摩西律法》)将自己包裹起来的行为非常相似。但佐杜洛夫斯基却将这种神圣的仪式与粪便联系起来,所表达出的无疑是亵渎。在他2013年的自传体影片《现实之舞》(La danza de la realidad)里,主角的父亲感染了黑死病,危在旦夕。主角的母亲一边唱诵灵与肉的赞美诗,一边排泄在了父亲的身上,称尿液为“圣水”,竟治好了父亲的绝症,这样的情节和《圣山》里的炼金片段有着相同的内在动机。所以当佐杜洛夫斯基以一种庄严圣洁的态度来将秽物与仪式连接在一起时,他几乎也亵渎了所有这些宗教。他不是为了亵渎而亵渎,而是通过亵渎来使之改变,来使它们的信徒改变,来使观看电影的观众改变。正如他本人在1971年的一次采访中所说:“我相信人类活动,无论是政治、艺术、科学等的唯一结局就是达到一种开悟的状态。我借助电影所做的事就像大多数北美人借助于迷幻药一样。”(Harrod, Horatia. “Alejandro Jodorowsky: Meet the World’s Most Eccentric Filmmaker”[N] .The Telegraph August 23,2015.)佐杜洛夫斯基想做的,是摧毁现代人类原有的精神依赖,他不在乎宗教是否人本化,是否理性化,他用自己独特的审美将自己的艺术变成了新的宗教,变成了一种反宗教式的宗教。这想必是和他大学时期修读尼采有着密切联系:上帝死了,当代人需要审美。美如何获得?佐杜洛夫斯基的答案是:来看我的电影吧!
佐杜洛夫斯基的电影美学,既有宗教转向的方向,亦有哲理层的思考。1953年,他曾来到巴黎想要与超现实主义创始人安德烈·布列东(André Breton)接触。期间,他结识了法国戏剧理论家安托南·阿尔托(Antonin Artaud),后者“残酷戏剧”的理论对他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该理论主张把剧院变成教堂,把戏剧比作瘟疫,经受它的残忍之后,观众得以超越于它。可以说,佐杜洛夫斯基一生都在践行着这一宗旨。结合他的“亵渎”宗教观,就使得他的片中经常出现残忍或引起观众不适的画面。比如短片中挖掉小偷脖颈上瘤子的镜头、排泄行为及排泄物的镜头、不加遮掩的裸体的镜头、令小偷窒息并呕吐的镜头,都会引起部分观众群体的反感。但这在佐杜洛夫斯基看来是一种“净化”,一种亚里士多德式的戏剧观。佐杜洛夫斯基也用残忍或恶心的镜头来“激起(观众的)哀怜和恐惧,从而导致这些情绪的净化”,将人的内心加以销毁和重建。他说:“对于每一个新的画面,都伴随着自我改变、自我毁灭、自我新生……然后,对于观众——那些去看电影的观众,他们必须被暗杀、死亡、毁灭,当他们离开电影院时必须是作为一个新的人。”(Harrod, Horatia.“Alejandro Jodorowsky: Meet the World’s Most Eccentric Filmmaker”[N] .The Telegraph August 23,2015.)他用一种表现苦难的方式来启发观众去“感悟”,使之达到全新的境界,让他们投入到影片中,再将其抽离出去。佐杜洛夫斯基认为这是一种疗愈的手法,是一种“神经美学”。正如《圣山》的结尾,是佐杜洛夫斯基作为自己本人,而不是作为炼金术师在告诉观众:“我们只是凡人,人类永远都是凡人。就算我们获得不了长生不老,但至少我们获得了真实。我们开始于神话,现在我们要回到现实生活。不过,这个生活是真实的吗?不!这只是电影!”、“我们是影像、梦、照片,我们一定不要留在这里,囚犯!我们将打破幻觉,这是魔术!再见了圣山,真实的生活在等着我们。”此刻,佐杜洛夫斯基又将自己置身于规则管理的话语之外,将自我的存在、导演身份的存在作为一个延伸的电影,“跨越时间,而正是这种时间结构,显然是由记忆维持的,它为体验的意义、‘生命’的内容、‘存在’的内容提供了支撑”(Eakin, Paul John. Living Autobiographically: How We Create Identity in Narrative[M]. London: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2008,p47.)。难道观众不知道自己在看电影吗?在佐杜洛夫斯基本人出来推翻了《圣山》的神话之后,观众对于“看”电影行为的认识也有所提升,对于“存在、真实”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观众作为审美主体,超越了单纯的情感激动,超越知性、理性的理解,而以整体的生命承担应对审美对象——《圣山》,敞开的终极的、原始的“道”境或“存在”层面的怀抱,圣山是不存在的,人人都知道它是电影里的虚构,但同时,圣山也是存在于每一位观众内心的。
ps:本篇亦参考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传播学院徐颖颖硕士学位论文:《亚历桑德罗·佐渡洛夫斯基电影研究》。
超现实画面铺满屏幕,但是却如此美丽,想像力十足;重口味场景随处可见,但却会忍俊不禁,有十足趣味。在被佐杜洛夫斯基创造的虚幻景象所折服,视其为神圣存在之时,他拉远镜头,将电影的虚幻与观众之间隔着的玻璃猛地打碎,之前创造虚幻立刻幻灭,画面里的变成真实无比的现实,那我们又变成了什么呢?
一部七十年代大型装置+行为艺术的实验长片。视听效果超赞!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去了解,去挑战,去索求,去沉默。足够了。
电影中寻找圣山的过程,跟西游记很相似。要达到最终目标,都要经历艰难险阻,抛弃一切私欲,最终才能寻找到真理。只不过影片最后说的:我们是影像、梦、照片,我们不一定要留在这里,囚犯!我们将打破幻觉,这是魔术!再见了,圣山,真实的生活等着我们。
完全具象完全写实绝无任何魔幻超现实之真艺术电影。
布展没灵感,就来看《圣山》;画画没灵感,就来看《圣山》;建筑设计没灵感,就来看《圣山》服装设计没灵感,就来看《圣山》;首饰设计没灵感,就来看圣山;化妆没灵感,你还不看《圣山》
实验电影,电影实验,结尾从超现实拉回现实的转场有点好笑...
1.繁丽,奇绝,诡艳,妖魅,生猛。前后风格与叙事看似割裂却以成长-反成长的求索之线贯穿,前2/3是俗世乱象中的沉沦/成长之途,以魔幻现实主义+表现主义风格对各种敏感现实议题作辛辣反讽,后1/3为自然灵修里的飞升/反成长之旅,由原始主义+超现实主义风格呈现领悟自性、破除幻象的过程。2.色彩与配乐极佳,既有许多符号化的跨文化&神秘学图像拼贴,又不乏对称、中心、圆形等齐整明晰的构图,契合于影片的仪式化气调。3.大量变焦推拉(搭配硬切跳切),起到揭示与惊诧作用,片末拉远一镜更是大胆到极致,令人震悚到无边。4.作为墨西哥影史耗资最高影片,幕后精彩万分,过程险象环生,近乎全业余演员,无替身,在现实体验中把捉真实。5.蜥蜴蟾蜍殖民战争,高塔子宫,炼粪成金,模塑偶像,人机融合,玩具/宗教枪械,各色血袋,机器高潮孕育。(9.5/10)
它让其他电影看起来像弱智
1.导演绝逼飞大了之后拍的;2.导演是天才;3.每一帧静态画面都是绝无仅有的超现实主义作品;4.那动态画面就是绝无仅有的行为艺术了;5.无法超越的神片;6.这种导演只能产生于拉美裔;7.不推荐,因为可能大部分人会觉得闷,但喜欢的会看到泪流满面,无法自已……
佐杜洛夫斯基这脑洞开的也太大了吧,从第一个镜头将开始呈现令人乍舌的影像奇观,绝对是象征与结构爱好者的最爱,殖民主义的过往,当代的宗教、政治、经济、艺术都逃不过导演反讽的魔掌,而最后结尾这个魔掌猛然扇向了观众,虚无的幻象不过是眼睛对思想的欺骗,超现实主义却可逃避这一切
没有导演解说字幕的同学就不要看了。导演把自己的想法分割成许多片段,每个片段替换为一个隐喻。
这……简直就是为了齐泽克拍的
看完电影后电脑黑屏了一分钟,暂时不太想把它看作一种巧合。
给佐杜洛夫斯基倒立磕头!打破第四面墙的一瞬间登时尖叫,到底是什么样的勇气让他这样坚决地自我毁灭,几秒钟内摧毁了整部电影,并且告诉我们,为了打破幻觉,不仅要甘愿跟随电影苦行,还要亲手丢弃电影,因为这一被我们用来抵达真实的工具,恰恰是虚假中最虚假的?当然,人类对这样向死而生的信心早已并不陌生:在亚伯拉罕向上帝献出以撒的时候,信仰的自反性就在神话和传说中种下了种子(无独有偶,这一幕也到达圣山顶前的告别仪式上重现)。而一个更好的例子则是《金刚经》中佛陀所说的筏喻,“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佐杜洛夫斯基的神力也就在这里,在以精神分析,超现实主义,反乌托邦为表的西方符号系统下,是自然神论,神秘学,大乘佛教,天方夜谭式奇观的泛东方哲学作为骨肉,再加之西班牙语使用者对传说特有的敏感,影史的一味毒药从天而降。
从邪典氛围的混乱末世→到寻求终极智慧的朝圣之旅→再到摄像机后拉是影像、梦的终结回到现实的幽默启示。帕索里尼和布努埃尔的神髓附体,庞杂的意向可以说是冠绝古今的,政治、社会、宗教(八卦、炼金术、太极、圣地)、生物、性欲、权利、元素。一个影迷放弃看电影选择回到生活的最后一部电影
我只能认真的捧着酱油瓶经过一下
如果说每个电影是一场梦的话,圣山无疑是我做过最狂野最疯狂最肆无忌惮的梦,而这个梦却只有一个最纯粹的目的,就是让我醒过来。
著名 tripping 影片之一。都说每个人的一生该用一次LSD,配着这个片子看,有趣的经历。
不管别人说什么这是邪典影片典范,大师中的大师。我看就挺像一坨屎的。一个隐喻接一个隐喻,导演自high,但我觉得他自己都只是浮光掠影的在罗列堆砌,自己不见得真懂。像个骗子,骗了投资再忽悠观众。
这种电影注定有人爱死,有人恨极;情节晦涩难懂,各种隐喻象征,建议所有拒绝隐喻者,可将此电影做现代装置艺术和造型艺术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