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我们应该拍什么样的电影
如果我们拍电影愿意回归现实主义,愿意脚踏实地,愿意诚实的表达人的喜怒哀乐,愿意把镜头对准真实的人。芸芸大众看到它就会想“啊!这是我的故事!”“啊!这样的英雄就在我们的身边!”那么我们我们就有力量,我们的电影就能打动人,我们的事业就欣欣向荣。 如果我们拍电影只能盲目追求生病的市场,只能固执在“爱情”,只能描绘无人感同身受的情感,只能编造天马行空一样的情节,角色冒着我们的脸以我们的名义做我们不能理解的思考行我们不能接受的事。我们就虚弱,我们的电影就是无病呻吟,我们的事业就会走向灭亡,也应该走向灭亡。
2 ) 估计看过的人很少
《围剿》,好不起眼的片名,估计最适合它的地方就是中央6套。抗日战争题材影片,不过意外的是,没有炸的烟尘四起土石乱飞,甚至全片动用的最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只是一枚日军投入农舍的手雷;也不多的远景镜头大场景,只是对在这个难以回避其悲壮的历史时刻中被影响的一家人,这么一小群人的深刻描写。故事本身很简单,杀人与报仇;中国人和日本人;一群人和另一群人。看完影片的我却想起了下午看到的一句话from《认识电影》:“一个故事如何被叙述亦是那个故事的一部分。同样的故事可以说得好也可以说的坏,也可以说得不错或极伟大,这全是看谁在说故事。”这部影片风格化的视觉表现形式,还有声音、节奏、都很有特点。有质感的音乐和音效统统那么吸引人,很有个性的一部抗日题材电影。
虽说题材严肃,影片的最后一段实在令我爆笑,俩人在山里上窜下跳,斗智斗勇。还有这部片可以取个名字叫《一把二胡引发的血案》……二胡在这片里是不可缺少的道具。看完电影后对电影里二胡的那曲子很喜欢,可惜挖不到。
有几个亮点,
音乐的安排很赞,导演也不是简单的把日本兵塑造成畜生的形象,虽然他们的确是。但是也是会想家,惦念妈妈,不会丢下同伴;在心灵寂寞和孤独难抑时会有日本的音乐相配,和咱们中国朴实群众的二胡相对。
演员很棒,个个角色鲜明刻画的入木三分。那些配角出场时间很短,却都有不可或缺的分量感,连日本兵里的翻译说中文都很专业的像外国人说中文,后来一看演员表,果然是日本人……
剪辑、表现手法特别,有一段是这群日本兵在打死了戏班的一个琴师后,请戏班来的一家人和日本兵们在自家院子里动起了手,拳脚相交的画面,被处理了特写镜头加慢动作,缓慢而有力;然后是中景镜头,前面是站着因为琴师之死而疯了的女旦演员旁若无人的唱着悲凉的曲子,她的背后众人群情激愤。背景音乐是悲怆凄凉的二胡声。还有色彩,女旦演员那鲜艳大红的戏袍,在一片灰调的服装和环境色之中显得特别跳,给整个画面增加了激烈的视觉对比。这个镜头又强调运动感又强调声音又强调色彩,实在是令我印象深刻。
总结:相当值得一看!
突然想起《钢琴师》也是我很喜欢的一部战争题材片,我好像还真的蛮喜欢战争片的。《拯救大兵瑞恩》我看了N遍+N遍。记得小时候看的《红樱桃》也很好看。你们记得么?还是学校组织看的呢。想看《辛德勒的名单》,想看这么多年,却一直没看-。-||
总之,希望World peace 吧…………
3 ) 这里的村民身手很厉害
这里的村民生活很小康
这里的村民身手很厉害
看 请戏班唱戏给双倍 出手就是2个大洋啊
看 鬼子来了 马上就是人手一个大肘子吃上了 旁边还一刚死的猪备着
这不是大山的村民 完全是地主老财
看了一半才知道 鬼子是执行特殊任务的侦察兵 那就是特种兵的素质了
结果众不敌寡
4 ) 李乃文演得真不错
刚刚在六套看的,山西话真好听,前面零星瞅了一些,从大屠杀开始看的,这个窝囊的二喜演得太好了,当然三兄弟我都很喜欢,各有各的身份、性格,偏偏稳重的大哥和最冲的小弟死了,这个窝囊的老二终于接过了枪。最有喜感的就是他干掉了倒数第二个鬼子后,围困鬼子头的那段了,尤其是鬼子头在被困的山洞里发现了水源后在洞门口跳着唱歌时,二喜困惑地来了句“疯了?”,表情太逗了。还有他听说日本人投降之后嚷嚷的那几句也爆好玩。
刚才在豆瓣搜了一下,原来他还演过集结号啊,真没注意,这部片子出彩了。
非常喜欢里面的音乐,那一把二胡拉得,百味杂陈,还特意留意了片尾的演职员表,但没看到音乐制作是谁,哪位高人能告诉我,还有里头的那段曲子叫什么。
5 ) 剿匪?剿血债?
最先关注到电影的是它与大多数抗战电影的特别。首先是视角,同样是遭迫害的老百姓,这一家是颐养天年不问世事的山里老小,当然在那个时代还会有这样一家对日本兵毫无所知的人也是奇葩,但这不能说明故事就不存在。他们用淳朴对待了世界,却被鲜血溅满了眼睛。老大死于轻易的信任,老小死于冲动的信任,最谨慎的老二也是用最笨的方法围困这群狡诈“忠贞”的日本人。他们对待日本兵的友好和单纯害死了他们,但也用这样的简单方式一个个剿杀了日本兵。
其次,相对于那些夸张的抗战片,这部电影首先用了真的日本演员,鬼子从头到尾都是日语交流。至少能听到除了“哟西”“巴嘎雅路”之外的词汇。电影表现了这群日本兵的狡诈凶狠,也表现出他们的忠诚怯懦。
第三,二胡。山里人对二胡的珍爱,以及二胡凄凉的声音吓坏这群无良大兵,二胡属不属于国粹?当然属于!二胡穿插整部电影,这也是在以往电影包括电视剧里面,我没见过的。
最后一点,在老二抱着二胡扣着头蹒跚的步履里,那辆缓缓驶过的白色的轿车始终在我脑海中不断闪现。改革开放,似乎带走了所有仇恨苦痛,似乎每个人都可以自由的在家门口坐着唠嗑。而老二为了一家老小的血债孤单了后半辈子。看到评论里面很多人说这是日本的车,作为一个不懂车的人,这是日本的车是一种嘲讽,但对于整部电影来说,我觉得不管是哪个国家的车,对于已经家破人亡老二来说,都是一种嘲讽。为何这样一次战争连这样的地方都波及毁害,究其底,是因为国家的松懈,而解放,是对中国的改革,而改革后会是什么样子,是值得现在的领导人思考的。
老百姓的苦痛不因为国家进步就该被遗忘。最后的最后,支持小本国产片。
6 ) 结尾很妙
影片的最后一个镜头很妙:
六十年后同样破落的村庄, 和蹒跚老人,一辆日产SUV驶过老人二喜的面前. 倒使我们眼前一亮.
看过的最特别的抗日片!
不起眼的 少有的 好电影!!
狗日的,我上不去,你也别想下来,我困死你个狗日的,一年不行,两年,十年,一辈子。欠了这么多血债,想跑,我渴死你,饿死你,困死你。
挺有意思的,挖红薯什么的。最重要的是,这部片是在我姥爷村里拍的,宁武县二马营,最后一幕突然发现。后来问姥爷,他说摄制组的人还在家里房顶上拍,踩坏了几片瓦。
国产好片
狗日的,我上不去,你也别想下来。我困死你个狗日的,一年不行,两年,十年,一辈子。欠了这么多血债,想跑,没那么容易。我渴死你,饿死你,困死你。——二喜这个三兄弟中最胆小的人,却成了最后幸存的一个,向鬼子报仇的重任落在了他肩上
虽然剧情进展缓慢,但是人物很出彩,是抗日题材里少有的小人物故事,不错!
2010年7月14日晚 四川省邛崃市南宝乡大胡村放映
出人意料的结局 这个片子应该叫 我把那个狗日的困死了
近年来好看的抗战片越来越少了。看那几个日本人也不容易,让我们彼此放过彼此吧。
http://www.m1905.com/vod/85915.shtml#flv
不错的小成本电影。寂静的山中不时响起的二胡声,那是复仇的前奏,令日寇闻风丧胆充满绝望。看过几年后看到电视里播仍有兴趣复习一遍。
你让我家破人亡,我和你死磕到底!虽说是简单透过老实巴交地老百姓复仇鬼子血债的故事,却揭露战争给人带来的创伤是无法弥补!二喜,有着一个大家庭!他们原本可以在这与世隔绝的乌托邦式小角落安定生活,入侵者的残暴!使这一切灰飞烟灭。最后二喜老态龙钟,孤零零的苟活。看着日系产品横财华夏,谁又为同二喜一样遭遇千万家庭讨个说法?!
考研影片分析!!
实在是。。。。。。。。。。。
感谢但丁大神^^
在电视剧《大声说爱你》里边还是很喜欢李乃文的,不过这里倒不够突出了。不过,斗牛的灵感八成源自于此吧!
戏剧性不失荒诞 电影艺术的表现 抗日本非如此 却只能如此
本来死不了的两个人,最后只剩一个了!
逻辑虽有些地方说不通,不过这部小成本的国产影片确真是成功了,把抗日题材拍出了新鲜的角度。节奏也不慢也不快,情节简单又复杂。没有八路军,没有国民党,只有简简单单的村民,高歌颂德的奉承成分很少。最后的镜头,老人在新世纪里孤独的走去,瞬间戳中了泪点。小众电影,希望看过得人多点,支持这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