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感觉问题很多
首先,每个人都是真正的罪犯(女医生不算,她是见死不救;法官不算,判案正确),都杀过人,受邀住士兵岛,主人家确没有出现,到处都有恐怖歌谣的相框;然后死了两个人,丢了两个小人相,听到唱片机留言;这种种经历无法让人产生联想?女主一再提醒,把小人和童谣联系起来,不能够产生推理?当时最简单的推理结果是:1:10个人中有凶手;2:凶手是第十一个人,必然在岛上!他们完全可以分享信息、收集安全的食物(医生可以简单检测)、摧毁可疑的药物(致幻、安眠、毒品);罗杰斯提供所有房间钥匙包括万能钥匙等,统一摧毁,晚上几人同住,轮流休息;白天23人一起行动,生火找救援,或收集木材造船,或找凶手。
他们给我的感觉就是在等死,信息互相不传达,探长知道吸毒男氰化物中毒死--不说;将军一个人在沙滩等死;罗杰斯还要继续做管家,继续服务杀人犯;一个个不查线索,不找救援,不关心食品安全(罪行被披露后,按歌谣死人后还敢吃罗杰斯做的饭菜)。行李重要吗?有必要收拾吗?等船的功夫不能做点别的事?老太太跟女主卷毛线,另外几个就一直吵着“你是凶手!我不是!你才是凶手”,这要脑残到什么程度?想死就别拍什么电影啊,不想死能不能想点办法?
作者这手里的10个人,除了回忆就是回忆,根本没有带脑子上岛;回忆里还是鲜活的、残暴的、邪恶的、愤怒的、无情的各色人,到了岛上都成2蛋了。你管离最近的岛多远,你管东西南北,你管划船出去会不会死,你管狼烟会不会灭,难道在岛上混吃等死很过瘾?
看了不少阿婆系列的电影,这一部真的很差!故事情节一塌糊涂,画面拍的特别好,就是没有一个人物是活的。
如果我知道我将要面临这样的死亡安排,在有能力的情况下,能跑就跑,能求助就求助,实在没有任何办法后,我宁愿自杀!
2 ) 没有人逃得过人性黑暗面的猎杀
【本文涉及许多个人观点仅代表个人立场轻喷么么哒】
【有大量剧透请注意】
初中迷恋推理小说不能自拔的那段时间,很中二地觉得自己是一个推理小说研究者。为了了解更多作家的风格和特点,什么类型的推理小说都买来看过,更不用说是阿加莎.克里斯蒂这样的推理女王。
看了她的《东方快车谋杀案》《尼罗河上的惨案》等等一些作品,却唯独没有看,她享誉最多,最为经典的《无人生还》。
当时苦苦寻求合适的译本而未得,读书计划一推再推,后来对推理小说的热情淡却,也就渐渐淡忘了那时的执念。
这次听说BBC翻拍了《无人生还》,推理魂又燃了起来,一口气看完剧,恐惧紧张之余有感慨,再加上最近拖延症缓解,发了说说安利后,又想写老掉牙的长文章来评论该剧,遂有下文。
我最喜欢的作家,甚至不用加“推理小说”这个定语,是埃勒里.奎因。深受他的荼毒,我一直觉得,推理小说应该是硬邦邦实打实的,凶手是谁是侦探和读者一起通过全部展现在纸面上的线索一起推导的,这才是推理小说。
所以我一直觉得阿婆的推理小说不够味儿,因为总有些诡计被阿婆用叙述上的模糊略过,这让我觉得不公平,也让我怀疑这“推理女王”是个虚名。
后来我渐渐明白,奎因也许就像他笔下的侦探,看破世事,只追求推理的绝对快感,而往往遗忘了人的社会性这个问题。
而阿加莎.克里斯蒂,她是入世的。有人死了。这是既定的结果。重要的不是人怎么死,谁杀了他,而是为什么杀。
为什么杀,这探讨的大概就是人性。
《无人生还》之所以经典,不是因为它的诡计多卓著,而是因为它在一个极端封闭的情况下,演绎了人性内心最大的丑恶和绝望。
似乎有很多豆瓣的旁友觉得这部剧略显一般,可我觉得它挺赞的,真的,精良。
首先,从演员的选择上说。男主扮演者Aidan Turner的脸+身材,他出场时略带邪气的一笑,再加上挺拔的西服和低音炮,从商业角度上说,剧组就胜利了。多少少女在看到他的那一刻想舔屏啊(难为情,这也包括我自己)。而女主的扮演者Maeve Dermody乍看让人觉得憔悴而老气横秋,紧蹙双眉似乎总在睥睨众生,在海里游泳的镜头看上去并不纤细倒显得丰满有力,可越到后来,你越会觉得Maeve把克里索恩小姐演活了。她把这个憔悴女子的敏感多疑,面对心仪男子时的热情奔放以及为了生存孤注一掷的绝望,还有一次次欺骗男人时那竭尽全力的魅惑的笑容,全部展现出来了。哪怕最后剧情反转让人惊叹她的冷酷,可我却由衷的为她鼓掌。
不只是男主和女主,其他角色的扮演者的演技不也一样爆表?我一直记得当老唱机播出对10位来宾的指控后,警官先生竭力否认的样子。满脸的不屑和鄙夷,语调坚定而凶狠,说出那句“我和他的死一点关系也没有”时,眼睛却躲开了。
这一躲,流露出了一个做贼心虚者纯粹的恐惧和怀疑,强作冷静实则慌张不已。那一刻我忍不住想站起来给他的扮演者喝彩。演得太好了。实在太传神了。
还有一位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宗教狂热分子老太太。她的扮演者成功表现出了一个自信冷漠不知悔改,痴迷于宗教,外表和善实则尖刻高傲的老太太形象。反正,我看剧的时候一直希望这个老太婆早点死掉,就是这么成功的刻画。
说完演员,再来说说制作的精良。BBC的纪录片和剧之前也看过不少,一直觉得腐国配乐真是牛掰到不行的存在。在《无人生还》当中,肃穆、缓慢又诡异的配乐给全剧的悬疑色彩增色不少。半夜看剧的时候,妈呀那个音乐简直吓坏宝宝了......
当然,如果你关掉声音,《无人生还》对于诡异恐慌感的塑造依旧是强到不行。大部分镜头都用冷色调表现,时不时镜头一个切换转而拍摄阴沉的天空,泣鸣的海鸟,又或者是黑夜中的走廊和别墅全景,什么环境描写渲染气氛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烘托人物内心情感,这部电视剧简直是对语文环境描写作用题教科书式的阐释好吗!!!看的时候宝宝真的要自带速效救心丸好吗!!!
片中少有的暖色调集中于女主的回忆。是的,回忆是温馨而美好的,BBC用大量的慢镜头和零碎的片段表现女主回忆的浪漫,而这大写的浪漫却是对女主因爱痴狂的冷酷内心的反衬和讽刺,是对现实的嘲笑和衬托,哇又是一道语文大题的教科书阐释。
在我看来,《无人生还》给镜头和时空切换都做得很棒,当主角斩钉截铁歇斯底里地说“我真的没有杀人那个控告是对我的污蔑”的同时,镜头上展现的却是主角如何残忍杀害他人的画面,讽刺意味深重的同时又交代清楚剧情,偶尔回忆闪现后出现此时此刻主角苍白的脸,深刻表现出了主角的心理重负和内心煎熬。
毕竟是BBC,制作水准在我看来,真的很高。
最后,主题表现。《无人生还》最让人质疑的,就是它将原著的推理味道进一步弱化,而把对人性的刻画和剖析放在了至高点。这样的处理,更加深全剧的绝望。
其实无人生还的结局真的可以避免。如果大家在第一次死难出现后选择团结一致,而不是互相指责,因为自身所处立场和所怀有的成见相互鄙视相互猜忌,有太多次死难可以避免。如果最后女主不是歇斯底里崩了男主,也许她不至于面对法官却毫无还手之力只能再次抛出魅惑笑容玩勾引男人的把戏。
可怎么可能呢?人类是偏见的动物啊。死到临头都放不下那点高傲和成见,前脚互相安慰关起门来给每个人都贴上标签,前一秒怀疑这个人后一秒怀疑这个人,多么可笑,多么苍凉。
而如果是我们呢?如果是我们落入这步田地,我们真的可以相信其他人吗?
这是个不敢让人回答的问题。
也许我也会像女主那样,不惜杀死信任自己的人,不惜保守自己丑陋的秘密到最后吧。
人有时候就是这么自私利己而虚伪,我们在屏幕前唏嘘,嘲笑的其实也是自己内心的某个角落,某个里人格。
什么是善,什么又是恶。法官杀死了9个背负人命却逍遥法外的家伙,他似乎是善。可他又是个和连环杀人犯心灵相通的人,他是个可以在观看死刑中获得快意的人,他似乎又是恶。9个杀人凶手,他们本应是恶,可他们在生活中扮演着合格的妻子,合格的老师,合格的丈夫,他们在困境前无能为力,让人为他们揪心,而提心吊胆,他们那么无辜,看上去那么“善”。
善恶的界限早已模糊,法律的评判标准也是人为制定。真正绝对的,或许是法官和男主笃信的,凡事都有因果报应。
“从我杀人的那一天开始,我就一直等待这一天的到来。我知道,我一定会因此而死。”
这是男主带着微笑说出的台词。
可最后,在只剩4个人时,在情欲的灯火中,男主又轻轻搂住女主,说:
“死亡是为他人准备的,而不是为我们。”
男主背负着21条人命,血债累累,可我觉得他最单纯。
他满不在乎地承认唱片里的控告是真实的。他满不在乎地承认自己有枪。
他那么轻易爱上了魅惑的女主,他那么轻易把自己的后背暴露在她面前。
他固执地相信岛上有第11人,凶手不会在他们10人之间。
他固然勇敢敏锐而机智,可他太坦荡。他坦坦荡荡地面对人性的阴暗,面对死亡的命运,相信人人都有一颗澄明的心,他相信危难中擦出的爱情火花,他相信女主。
他不知道粉饰与包裹,所以最后,他被最懂得粉饰与包裹的女主射杀了。
多么讽刺,有多么真实。
菲利普.隆巴德,一个理想主义者的死亡。
而女主,克里索恩小姐。她太美了。魅惑之美。阴险之美。神经质之美。为了爱的男人,她不惜杀死自己的学生。困在岛上,她以脆弱的外表和绝望的眼神博得人们的信任,她在情况愈发危险的趋势下袒衣露体勾引男主博取支持,又在生命即将不保时果断提出和法官合作同时嫁祸男主。
冷酷卓绝,蛇蝎美人。
最后还是逃不过一死。
克里索恩小姐,你爱过雨果先生吗?你爱过菲利普吗?你爱过谁吗?
克里索恩小姐爱的,兴许还是她自己吧。
人类不是,都是这样爱着自己的生物吗。
无人逃脱,无人生还。
逃不脱的,是那最深的绝望和极度的,利己吧。
3 ) 太失望了
1.9个成年人收到陌生的信件就傻呵呵来到岛上,比收到法院的传票还乖。少来一个人就使得凶手的计划失败了。
2.9个人逐个被杀,几乎都是冷兵器一击致命,没有搏斗,凶手(高龄,且患有绝症)毫发无伤。在那个年代,难道是黄飞鸿附体了?还要符合预言诗的顺序和死法
3.弱智警察丝毫没有发挥作用,好歹也要把大家组织在一起分成2组,轮流休息。不许单独行动,这样生存的几率大一些
4.最后两名死者,男的死于意外,女的迷迷糊糊自己上吊去,看来预言诗附带诅咒效果啊
5.编剧,你是不是光想着让法官背黑锅,忘记交代一下他的杀人手法和过程啊,毕竟真相只有一个
4 ) 这剧的评分正如那些自以为是的装逼犯一样可恨
就这?还经典?一大堆人跪舔??不好意思,可能是我不配看,不配跟你们的思维同频。不要拿阿婆的小说来说事,小说是小说,剧是剧。阿婆的地位毋庸置疑,这部同样也是阿婆众多小说中名列前茅的经典之作。但请不要混淆,既然作为类型片推出,那该有的基本逻辑、细节就必须要有。毕竟没看过小说的人是绝对占大多数。而不是给那些自以为看过原著,看过那么几本推理小说的人假自嗨。明明剧就那样,还在那沾沾自喜的装逼道:欧我的上帝,这部剧可太精彩了,立意可真高,我真是一早就看出法官是凶手呢,我可真棒!我呸,不是我吹,就你这?叫你去玩剧本杀,你都不知道谁是谁呢🙂。三集看下来的唯一感受就是故弄玄虚、毫无逻辑的鬼扯。没有任何推动情节的细节、没有任何值得回想的线索、没有任何合理的推理,甚至连基本的逻辑都没有!整剧就是人一个一个死了,最后凶手是其中一个假死的人,结束!什么玩意儿!就这么说吧,最后凶手要换成任何一个死的人(除了死相难看内脏都漏出来那种)假死,都成立!反正也没过程,而且十个人压根就没有任何动机、时间线、死亡线索指向、职业优势(对了,他们五花八门的职业就是摆设)。所以谁是凶手都没差!你说每个人都是童谣式特定死法,既然都知道内容,做好防范、销毁跟童谣有关的东西,会死人??你说你们全部守着餐桌上的小人,会死人??你说你们一半人站岗、一半人休息,轮流交替,会死人??基本情节都是硬伤,其他就更不用说了!哦,对了。有人说这不是推理片,重点是揭露人性!我一口盐汽水喷死你!揭露你大爷的人性。真要主旨是揭露人性,这部剧也不至于拍得这么不伦不类,毫无重点!好,有人要说了,这是悬疑片,那你告诉我悬在哪?疑在哪?每个人都死得莫名其妙,天亮了,人死了。锣响了,人死了。人不在了,人死了。没了。这部剧只有悬梁没有悬疑!好,又有人要说,这是紧张刺激的惊悚片?你告诉我,除了故弄玄虚死去的小孩出现外,惊悚在哪?紧张在哪?刺激在哪??您是没看过惊悚片????他们说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行吧,那您去看看《逐梦演艺圈》,应该也能看出你的哈姆雷特!浪费三个小时时间就这样,你们也请带着你们的自以为是继续装逼。不要杠,杠你就是那个装逼犯!!
5 ) 浅谈一点对无人生还的理解(含剧透慎入)
先摘原著里被溺死小男孩的舅舅在酒吧里跟法官聊天时说的一段话吧
他说:“您说得对,谋杀并不像大多数人心目中的那种概念:在食物中下点毒,把人们从悬崖上推下去以及诸如此类的勾当。”
而这所有的一切发生过之后,处理这起案件的警官又是这么说的,“欧文先生插手的正是法律无法触及的这些案件。”
阿加莎在这本书里希望探讨的大概是在法律触及不到的灰白边缘,谁来为道德保驾护航。所以书中无论是那两个佣人对老妇人的“照料不周”还是将军给背叛自己的下属执行的特殊“任务”抑或是隆巴德在战争中拿走所有粮食而导致土著们活活饿死都是钻了法律的空子。每一件案件的背后都有一个知情人最后这些事件才能够传到法官的耳中。人们了解真相,但又无能为力,没有人能将凶手绳之以法,甚至于时至今日,我们依然难以以一种确切的口吻说出片中的几位主角就应当被判以死刑。就连书中最有正义感的法官都只是在知道自己已经去日无多之后才放胆决定给这几位主角们进行一场审判。
反观几位主角,在死亡通告发表之后,他们明明可以全然否定一切,说自己压根并不认识通告里提到的人,毕竟在场的人们都互相并不了解底细,否定一切并不失为一种简洁明了的方式。然而他们此时的反应非常值得玩味,他们就好像站在了如同站上了被告席一般,神经质地为自己利用法律的空档进行了一番自我辩护,装出一副绅士淑女的嘴脸说服别人同时也在安慰自己可笑的自尊,所有人中看起来最满不在乎的隆巴德在描述自己的时候也依然用“不够绅士”这样轻描淡写的字眼和“人人都会在危难中保全自己”来为自己开脱。
如此看来,阿加莎的对主角们背景模糊的设定,的正是全书的精华和引发读者思考的地方。然而剧中对这些重要的细节并没有进行保留,而是改编成为了显而易见的暴行,这样一来这些被选中的人与普通犯人的距离就被明显缩短。
编剧们似乎也正是因为这些被改编过后的故事丧失了一些可被探讨的价值,所以着重笔在了女老师的身上,如果没有最后一幕,不给这部剧打五分确实是过分严苛。可惜,最后一幕,女老师在自己强烈的求生欲下向法官寻求和解的时候,观众们的思考或许便很难从对女主的丑恶嘴脸的反感和正义审判邪恶的快感中深入下去了。
最后还有几点是个人认为小说比影视剧更加细致的地方。例如小说里法官杀一共杀了十个人第十个人不在岛上,法官是事件开始的时候场面的有力控制者,还有并非医生向他来寻求帮助而是他主动要求结盟(看到有人吐槽说医生来找他是状况外不可预计的事)在小说的尾声部分法官的自白中,法官是相信凭借三个线索,警官们是有可能破解真相的。然而讽刺的是警官们只是进行了事实判断,并没有设身处地的思考当时的状况下每个人物做出怎样的行动才是合理的(如医生的结盟),这样一来,警官们又一如往常与真相失之交臂了。
以上就是我看完之后的思考,因为小说看完的年代久远,观剧后感慨比较多也就是再粗略扫过一眼,所以整篇影评肯定有很多漏洞希望指正。
另,推荐看过剧又对阿加莎感兴趣的同学看下原著,没时间的话看一下尾声也好,非常详尽对法官犯罪的整个构思进行了叙述,还有罗杰疑案,也是非常从中会能找到推理的乐趣的。
6 ) 电视剧版所最欠缺的,是动机的自圆其说
因为是 Agasha Christie 的作品,《无人生还》得到了不一样的推崇和热度。电视改编尽到了小屏幕前的惊悚改写,演员表现可圈可点,不失为一部不错的犯罪迷你剧。
然而,
And Then There Were None 能够成为 Agasha 的经典作品,并不仅仅因为精巧的情节设置(何况电视改编中的细节修改,冲淡了整个作品的主题,下面会详细提及),“性本恶”的主题挖掘和延伸才是最吸引人的部分,构成了故事的起始和发展。
在原著小说里,Agatha 创造了一个极度嗜血、酷爱谋杀却有着异常正义感的角色,字里行间传达着:
那些作为或非作为而导致他人死亡的人
与明明白白的犯罪一样,理应受到惩罚
#而电视剧版,仅仅用一句 U r all guilty 就打发掉了呀#
Agasha 创造的这个角色与 Dexter (嗜血法官)不一样,这种正义感不是后天培养,而是陪随着杀戮感一并而来的;与 Hannibal 也不一样,因为他对无辜者的受害存在着深深的同情。
电视剧对于每个受害人的背景改动,反而将凶手的这个动机弱化了。
电视剧与原著对比,Mr. & Mrs Rogers 用枕头令其雇主 Mrs Brady 窒息而死/Mrs Brady 病发而不及时用药,反而故意浪费时间去寻找医生,General Mcarthur 亲手杀死了妻子的情夫、自己的得力下属/指派其去战场(受死),Lombard 为了钻石而杀害 21 名原始部落人员/在危机关头独自逃跑留下他们等死……
书中的这些背景设置都在描述着一个非主动的谋杀行为,虽然罪犯双手并未沾满受害鲜血,但实实在在地将受害人推向生命的尽头。
电视剧版本或许考虑到让观众更快地进入剧情,将这些人的杀人动机明显化,反而弱化了作品的深度。
电视剧中以 Judge Wargrave 和 Vera 的一段话来揭开谜底,看似完成了全剧的高潮,但总给人一种牵强附会的感觉。
不仅作案动机无法令人信服,大家最感兴趣的作案过程也没有很好地解释。
How was the Murder Committed?
其实书上有一大段看似非常没有必要的对案件的重述,极大地帮忙了读者进一步了解凶手是谁。最后由凶手自己的一书坦白,大家才真正恍然大悟:
1.警察内部是非常清楚 Seton 是于死有余辜的,即使他表现得可怜楚楚。所以在这 10 个人当中,只有一个人不是隐藏的罪犯,而这个人就是追捕罪犯的凶手。
2.第二个线索来自于诗歌的第7条
Four little soldier boys going out to sea
A red herring swallowed on and then there were Three
Red herring 在英语谚语当中有“声东击西”的意思,Armstrong 的死并不是字面意思上与海有关(red herrring 也有红腓鱼的意思),而是代表着他的所作所为,包括被杀,都是被某人某事所利用,意向误导信息。
而在当时的情况下,也只有最冷静的人才有能力去诱发 Armstrong 的信心去协助做出种种行为。
电视剧版本将 Armstrong 描述成为精神高度紧张、容易抓狂,这些特征在书中都是发生在 Vera 身上,常理来说会更加合理,甚至将那响彻全书/剧的一巴掌的角色都对调了。面对 Rogers 的死亡,在书中 Vera 全面崩溃狂笑,是 Armstrong 的一巴掌将 Vera 拉了回来,而剧中则是 Vera 打了 Armstrong。
3.第三个线索则是象征性的
头上的红色印记寓意为 Cain 该隐,而作为亚当与夏娃长子的该隐则是不死身份的象征。#喜欢吸血鬼的同学应该也知道,其中一个传说就是说不死之身的该隐就是使用黑魔法的吸血鬼始祖#
Agasha 对于每一个细节的设计和描述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理由,下面举几个书中出现,但在电视剧中有所变动的细节:
1.受害人的死法
譬如书中 Emily Brent 的死法由针孔注射毒药,窗外无来由的小蜜蜂除了让人抓狂之外,也着实加深了读者对凶手执着于“完美谋杀”进一步认同。但电视版则改粗暴地改为由笔(或是铁丁)插死。
2.死亡顺序
对于各人死亡的顺序也未能很好地给出解释,不知情的观众可能会觉得仅仅是按照那一首美国歌谣的顺序,但在书中 Agasha 为凶手赋予了非常强烈的爱憎分明的道德感,从而决定了各人死亡的顺序,他将他认为人性最为恶劣的受害者留到最后,为了让她/他最大限度地承受对未知未来的恐惧感。
泯灭人性并未出现在 Agasha 的书中,因为凶手始终相信人性本恶,但并不相信无辜之人值得为之受累。
3.第10个受害者
凶手并不把自己算做第 10 个受害者,书是的第 10 个受害者是作为中间人的 Morris ,而电视剧中也并没有提及到。
4.手枪的隐藏位置
这也是最容易受到大家诟病的一个地方,电视剧中手枪和万能钥匙的隐藏是放在一个狼头的装饰品里,你是当受害者瞎了是嘛……书中手枪是被凶手隐藏在那数不清的罐头食品中的其中一个里面。还有那新增的万能钥匙梗也是没有发挥什么特别的作用呀~~~~~
5.谜底揭露
与电视剧中凶手和 Vera 对话不同,书中 10 个受害者一直到死都不知道凶手是谁。
其实,原著已是一部非常完整的电视剧剧本了,所以BBC编剧所做的一些改编实在觉得没有太多的必要,强烈建议看一下原著,最后一段凶手的文字真是起到点睛的作用,让人对这个杀人犯起不了一丝的惧意,他就是一个可爱、有原则、有坚持的完美犯罪天才呀~当然,前提下是你没有做过亏心事。
个人公众号:DramaMatters
我最爱的团灭式童谣杀人事件。不知道评论里那些说推理强大的人是如何看的,如果不看原著,从推理角度来说,那改编的这个剧是一点推理都没有的,杀人手法什么的都是一团迷。可是气氛渲染成很阴郁的美,剪辑零零散散却拼凑的很紧,几次闪回也很英伦,所以当成一个普通的带点惊悚的故事片算是不错了。
有点失望,虽然拍得很美,演的也还可以,但是没有拍出我期待的悬疑感。故事都这么熟了,拼的就是谁拍得惊心动魄。Kili帅爆还裸加一星。
Aidan那么帅才是最大的罪过吧= =
警方结论:凶手是提利昂·兰尼斯特(kidding【他们把屋子搜个底朝天的时候小人儿藏在哪儿?知道歌谣里有熊就不能早点把熊扔海里?!但爱蛋实在太美,一人独担两颗星❤
大家肯定都是给我隆巴顿帅死的
结局真是简单粗暴……
扑通一声拜倒在真诚耿直理智的Mr Lombard的真空毛巾裙下,看完了也没觉得他到底有多坏,窝还以为他不会狗带的,毕竟颜即正义,orz
截成三段彻底毁掉了原著层叠渐进的恐惧,结尾处理非常不喜欢,一点完美犯罪的意思都没了。内在美学也自相矛盾,一方面表演舞台痕迹重,却并没有利用好语言来营造氛围,反而弄了花里胡哨的慢镜剪辑,使整体效果非常做作。Aidan第一集根本认不出,后来卷毛就不自觉地冒出来了哈哈哈。
人在做,天在看,多行不义必自毙,不信抬头看,苍天饶过谁。
阿婆的小说,听着这口英国腔就已经四星推荐了。阴森的小岛画面,就想看着这帮人怎么一个个死在上面。感觉自己有些变态......必须五星推荐
阿加莎的原著无可挑剔,距离神作还有一步之遥。这部剧好就好在短小精悍,若是拍成美剧估计至少10集,大陆剧至少40集。
隆巴德上尉真是太帅气了!很可惜,没有在剧情里体现一下完整的歌谣。
为什么所有悬疑片主角们都不懂得出了危险大家要抱团行动才能增长战斗力的道理。
所有人守着那一盘子小人不就行了……
颜值高的人活的久。
比起柯南 道尔,我果然还是更喜欢阿加莎 克里斯蒂。推理毫无瑕疵,关键是没有塑造名侦探在里面装逼,只有复杂的人性
我就说隆巴德眼熟,原来是Kili…
艾丹帅出宇宙 整个行走的荷尔蒙
其实在阿加莎影视作品那个体系内属于拍得很好的了,但是这种东西现在看来还是不免陈旧单调,从一个反面说明对这样的作品做表现风格的现代化是多么重要,神探夏洛克的走红不是偶然的。
完美主义者一定要按照套路出牌的设置,人要一个个死,小人要一个个撤,这时候玩家没有吃喝拉撒全在一起,没有抱着小人不撒手,就是不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