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娃是一个7岁的傈僳族孩子,他对于姐姐娜香每天能和小伙伴一起溜索过江读书好生羡慕。妈妈坚持要娃娃等爸爸回来带着才可以溜索。可是在外打工的爸爸总也不回。
终于,没能抵抗住来自对岸的诱惑,瓦娃独自偷偷溜索过江了,看到了心仪已久的学校!没想到,瓦娃溜索过江的秘密居然被第一次来家访的聂老师戳破了!是聂老师送来的那双红雨鞋把瓦娃留在了家里。
他答应妈妈和姐姐:有了这双鞋,他就不再偷着溜索。
第二天一早,懂事的瓦娃又把这双漂亮雨鞋还给了姐姐。
日子就这样平静地过着。谁也想不到,因为赶着给弟弟送一双新鞋回来,姐姐娜香失手从溜索上坠落江中……
这是一部值得放给全班看或者陪着自己孩子一起看的一部电影,现在很多孩子不知道好好学习,珍惜学习机会,要知道在遥远的怒江,一个个求知若渴的孩子们都是用生命在学习,知识和梦想在彼岸,他们每天都要冒着生命危险,手握滑绳,从家到学校,从学校到家。山里的孩子很质朴,里面处处能感受到瓦娃和娜香的姐妹情深,城里来的老师送娜香一双新雨靴,尽管娜香很喜欢,但还是送给最爱的弟弟了,弟弟也很懂事,第二天在娜香临上学时,给姐姐穿上,“班上的同学都有新鞋子,我可不希望你光着脚去上学,”后来支教的老师给弟弟买了一双让姐姐带回去,不幸的是,姐姐带着老师新买的鞋子,滑绳过江的时候,鞋子从不大的书包里掉出来,娜香为了去抓鞋子,手脱离了滑绳,身子失去平衡,掉进了汹涌的怒江。后面桥修好了,瓦娃也上学了,唯独没有了姐姐的陪伴。里面看到的更深层次的问题就是山区教育,山区的基础建设亟待需要国家大力支持和发展,希望大家多帮帮山里的孩子们!
同事让我帮忙找这部电影,找到视频后,顺便观看起来。这是一部特别让人共情的电影,关注山区的发展、边缘人的教育、儿童的心理,节奏张驰有度,前期有小欢乐,夹杂着心酸,后期非常煽情,一条索、一座学校、一双鞋、一座桥……承载着太多太多,国家当下除了发达地区经济的追求,也不能忘了那些后进地区的需求,他们也有追求进步的渴望与权利。里面的亲情也很感人,姐弟间的深挚感情让人动容,一举一动都是那么的真实,其中丝丝缕缕,使我不由得想到与自家弟弟的成长画面,真是难以忘怀。
之所以打五分,是因为这个电影,真的很好看。 讲述的是山村孩子瓦娃和她的姐姐的故事,大家应该都知道山区的孩子想上学不容易。 这个故事很真实,瓦娃的姐姐去上学是滑铁链去的,稍有不慎,就会掉入深河。 瓦娃非常喜欢学习,也是一个聪明的孩子,有一次他偷偷跑去上学。 她的妈妈始终不允许他去,怕他会死去。
在山区的孩子们冬天穿的是拖鞋,冻得缩手缩脚,可还是坚持不懈的学习,她们想学知识是那么难。后来,从城里来了一位老师,是她不嫌弃这里,在这里从教,她喜欢这里,喜欢这里的孩子们,她自己亲自出钱为孩子们做了新鞋。
连医生都不敢滑的铁链,可这位老师敢,她滑过铁链去了瓦娃家,意外的发现瓦娃竟然是那个偷听讲课的孩子。
瓦娃的妈妈因此打了他,因为瓦娃的妈妈年轻的时候滑铁链,差点丧命。
瓦娃很喜欢姐姐的新鞋,想要穿,可是家里只有这么一双,姐姐还要上学,可是他不给姐姐,但他也并非不懂事的孩子,他抱着鞋睡了一晚,然后第二天亲自给姐姐穿上了。
姐姐去上学,回家时先去了卖东西的小店,她要给家里买一袋盐,看到那里有卖一双漂亮的鞋,她很想给弟弟买回去,可是她的钱却不够。
老师看到,帮她给瓦娃买了一双。
瓦娃的姐姐滑锁链回家,可是,悲剧在此刻发生,装进袋子的鞋掉了,瓦娃的姐姐伸手去抓,可是锁链却断开了。
瓦娃的姐姐坠落到了河里。
许久都没有消息。
瓦娃只找到了那双鞋。
许久之后,山区修了一座桥,瓦娃终于可以走路去上学了,可他的姐姐永远的离开他了......
质朴而灵动的表演令影片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尤其是扮演姐弟的两个小演员丁嘉力和阿娜木龄,丁嘉力扮演弟弟瓦娃,阿娜木龄扮演姐姐娜香,片中姐弟俩真情流露的感人细节充斥在整部电影之中,温暖而隽永。影片的风格平缓克制,注意细节的真实细腻,以一种不动声色的姿态来展露导演的感情,镜头简单扼要,但是震撼的效果却丝毫没有打折扣,细微之处也处理得细腻而有味道。[4]影片以原汁原味的构思、独特的儿童视角,谱写了一曲人性最纯美的爱。
看到这一幕幕感人的画面,我的内心被震撼着,生活在大城市的我们,条件优越、交通便利、不愁吃、不愁穿。有时走一-点路也不想,打车.上学,甚至父母煮的饭菜、买的衣服、鞋等不称心,还责问父母不会买东西,强烈要求在买,山区里的孩子们没天天不亮就走路上学,而且溜索很危险,常年是那两件洗的发白的衣服和四.季不变的凉鞋,与他们相比之下,我们真是太幸运了,但我们却身在福中不知福,吃要好的、要穿名牌、要喝饮料、住要高档,不比学习,而讲物质,不讲节约、而讲奢侈。
同学们,我们要学习山区里的孩子,要学习山岖孩子们那吃苦耐劳的精神,要学习山区孩子那团结和睦的风格。
这部电影中最感动我的部分就是姐弟情深的场面。弟弟很爱姐姐,每天的玩伴也只有姐姐一个人;姐姐也很爱很爱弟弟,姐姐也从来没有欺负过弟弟;两个人和睦相处,情深依旧,真的是很好很温暖的一部电影了。
然后想到了我自己的弟弟,少年时候打架的场面;而且我每一次都不想带着自己的弟弟一起出去玩,所以我每一次都把我的弟弟给气走,让他去找我妈妈,少年的我真的是坏坏的,如今的我也是坏坏地吧,一点点没有道德感,没有责任感。
但是我的不快乐,已经不容许我有道德和责任了,如果我不小心有了道德和责任,想必我会即刻死去,阳光晴朗,万物生长,而我却选择了死亡。
因为村子里面的新来的老师,给每一个小孩子送了一双雨鞋,弟弟也很喜欢,也很想要,但是老师并不知道这个家里面是有两个小孩子的,于是弟弟就非得想要姐姐的雨鞋。弟弟说如果把雨鞋给了自己,自己就不去偷偷溜索了,于是姐姐就说:“给他嘛!”但是最后上学的时候,弟弟看到溜索的少年们全部都有一双崭新的雨鞋,而自己的姐姐穿着拖鞋的时候,就把雨鞋重新给自己的姐姐穿上了。而且还用自己的衣服袖子,给自己的姐姐擦擦脚,他真的是可爱到爆炸。然后我就觉得,此处真的应该手动@我弟弟,我弟弟别说给我擦擦脚了,我弟弟连盆洗脚水都没有给我端过的。
弟弟是一个很聪明的小孩。姐姐说:“我们这里要建桥。”弟弟说:“什么是桥?”姐姐:“......”解释了半天。
弟弟:“哦,我明白了,桥就是水上的路呗。”
弟弟:“为什么我们这里好?医生要走?阿爸要走?城市里的人还不来我们这里?”为什么我每天如此不幸福不快乐,还要过这样的生活?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我每天都要压抑着自己?为什么我每天都要这样子对待我自己?为什么?为什么?我很不快乐。
最后姐姐为了拿到给自己弟弟的一双“18.5”的鞋子,丢掉了自己的性命。她也许永远想不到自己是因为这样才丢掉了生命,因为“18.5元钱”才丢掉了生命;但是这“18.5”元钱,又是无价的,是姐姐的生命,是姐姐对于弟弟的爱意,是姐姐对于弟弟最诚挚的爱意,是那么的温暖,是那么的让人心情澎湃。
电影看完的那一刻,我的不快乐又继续洋溢起来了,此消彼长,毫无办法。
看之前以为因为缺乏交通工具而走路上学,看后发现原来走路上学是个理想。
连着看了两场儿童电影,《人间童话》是笑中带着心酸的批判纪录片,《走路上学》是红着双眼看完的纯朴亲情之作!
姐弟情,贫穷的悲剧,走出大山的愿望
这部电影我得好好讲讲,因为我看哭了,初一的时候集体在学校报告厅观看的。全片每一帧都那么真实,印象最深的是:一往如常的溜索过江回家时,娜香为了保护书包里的新鞋,不让新鞋掉到江里,结果绳索嘣地一声断了,她不幸跌入怒江,再也回不来了...娜香跌入江中的那个瞬间我永远也忘不了,眼眶不由自主地湿润。当我以为其他同学也会有所触动和我做出一样的反应之时,我竟然听见他们不绝于耳的笑声,感觉那个时候只剩我在惶惑:What?你们在笑什么很好笑吗?拿别人无奈的痛楚当玩笑?最无语的是,散场的时候,我眼角的泪渍还没擦去,被一个同班同学看到了,他就笑嘻嘻地跟我说,不是吧,这种电影你也能看哭,这有什么嘛,你也太多愁善感了。听完这一番话,我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只觉得他,以及在娜香跌入江中时放浪大笑的一众同学,都是面目可憎的。
我只看过11分钟半的版本。。但是那个版本看的我湿了。。两个娃儿一点也不萌,但是比任何日本萌小孩都可爱。是个好故事,希望能看到完整版
“学校里每个人都穿新鞋子,我姐可不能光脚。”小演员真棒
很细腻,简简单单的影片,深刻的姐弟情,对于大山里走不出去的无奈和祖国日益强大的实力,描写的很到位。姐姐和弟弟的演技秒杀一大片流量明星。
新中国六十华诞之际,尤鸡鸡遇到了旧凉拖,它们之间发生了缠绵悱恻的感情。好吧我终于认清了自己跟‘学者’之间的差距。三颗半为丁嘉力。
演员一股昆明腔,听了略出戏,另外,剧情有一些造作
电影的制作和故事整体还算满意,不过部分情节发展个人觉得有些刻意,比如姐姐娜香在商店买盐看了双男鞋,因贵买不起准备要走,转身就看到聂老师,然后聂老师好心买下那双鞋送给她弟,接着娜香溜索时不慎坠江……这一系列剧情转折编排痕迹偏重。考虑到《走路上学》也算是一部公益宣传影片,最后略显突兀的结尾就情有可原了。片尾曲《一路》:刘子豪作曲,彭臣作词,成龙主唱。
好像是獲獎的影片?真實故事改編。主題不錯,景好,演員(我指小朋友)難得也這麼好,可惜整體的功利和說教性太強。曹曦文完全臨時演員的水準,和小朋友差遠了。片尾赤裸裸的希望工程宣傳片直接把片子質量拉低好多,浪費了小朋友真實純樸的表演啊。
又被感动了T.T。。。我真是个好孩子~
以一个故事宣传了希望工程 但是导演在将道理的时候并不是依托的这个故事 而是依托的这家人之间的爱 姐姐对弟弟的爱 弟弟对姐姐的爱 母亲对孩子的爱 父亲对孩子的爱 一家人对奶奶的爱 在中国传统思想中 家人和亲情占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导演通过此来表达影片的思想 自然非常容易引起共鸣 非常有教育意义的
很不错,有味道
既有伊朗电影的神韵,又兼有国产主旋律的关怀。
和他们比起来,我们上学条件要好的多啊。溜溜锁啊,看着太危险了
自了汉的情绪有可能是因为对体制的过度厌恶而产生的消极情绪 体制也把主旋律毁掉了 道理放在文学上一样 王朔在旧语言旁新开了一桌 结果后来人学不会学不像--即使这样 也嫌弃旁桌的菜难吃 即使有前清御厨的这个事实 对不对
好难过,姐姐因为捡红色鞋子掉入了河里去世了。
小演员棒,颜色构图美
小姑娘好可爱。女老师好像刘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