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送你一朵小红花》的上映,来聊聊易烊千玺,以及他的表演究竟好在哪里。
在《少年的你》之后,易烊千玺已经毫无疑问是00后一辈演员里最优秀的那一个。
但在喜欢他表演的同时,我还是有些担心的,因为《少年的你》有它的特殊性,存在和易烊千玺之间互相成就的一种“创作命运”,当时我也写过,小北这个人物恰恰好捕捉到了易烊千玺身上转瞬即逝的,介于少年和成人之间那那种微妙的气质。
这个时间点的重合性,可能错过一点儿,就不是那个味道了。
《送你一朵小红花》里的韦一航,人物年龄和小北其实很接近,都是在即将成年的高考前后,在某种程度上和小北有一定重合性,但又有很多不同。
易烊千玺在里面的表演非常好,甚至于可以说远远超过了和他演对手戏的刘浩存,这种似而不同,让韦一航成为了和小北一样成功的角色。
他们之间的共性,大概可以概括为“坏学生”——都是18岁左右,成年之际,有点叛逆和与众不同,还没有褪去学生的青涩,又还在张望着成年人的世界。反正绝不是那种乖乖的模范三好生。
具体到《送你一朵小红花》,这个学生并不仅仅指韦一航的职业身份,同时也是心理意义上的,这也是为什么易烊千玺能把这个人物把持得如此之好的关键——
他在学习害怕。或者更具体一些,他在学习“怕死”。
(本文发于我的个人公众号“闵思嘉”,欢迎关注,传送门://mp.weixin.qq.com/s/Sp5t5izaOffNTcpYirqnEA)
《送你一朵小红花》说的是两个脑瘤少年的故事,脑瘤意味着这个故事离死亡很近,拍过《滚蛋吧!肿瘤君》的韩延还直接把它作为了「生命三部曲」的第二部,所以这个故事和“死亡”有着紧密的联系。
说到怕死,会觉得是个特别虚的东西,谁不怕死呢,但还有大把时间的年轻人,对死亡其实是很难有概念的,也更难怕死。
但病人不一样。
所以你让健康的、风华正茂的易烊千玺去演一个怕死的癌症病人,这事儿其实挺难办。
但易烊千玺用他的表演做到了,怎么做到的呢?就是上面我说的,他演出了这个坏学生,去“学习怕死”的过程。
这么说可能有点漂浮,我慢慢举例子说你们就明白了。
先来说“坏学生”的部分。
片中易烊千玺饰演的韦一航和刘浩存饰演的马小远虽然都是病人,却成长在两种完全不同的环境。
韦一航父母恩爱,对他的病也特别上纲上线,连吃饭都要按抗癌食谱吃,这导致韦一航一直被保护得很好。
但保护的另一面是压力,预告片中韦一航说的话,就是对这种压力的回应——
你们这么不顾一切来救我的命,只会让我觉得我是个负担,我一点都不感激你们,我再不逃出去喘口气,我还不如去死呢。
这段戏里,易烊千玺的表演也是非常厉害的。
看影像你能发现他有点口齿不清,像是大舌头。这一方面是因为,在片中他疑似复发,又在进行检查,从身体状况上来说,可能是会出现口腔溃疡这类情况,就是会说话有点含糊。
一段补充,这里的前情是韦一航在吃饭,他嘴里是含着饭的,从表演的连贯性上来说,含糊不清也很符合情景。
另一方面则要放到这段戏的情境下来看。韦一航为了能和马小远去看自己一直梦到的那片湖,又不想给爸妈增加经济压力,就跑去试吃精神类药品挣钱。
结果被爸妈发现,爸妈气他本来就可能复发,还拿自己身体玩命,更不能理解他为什么非要去看个湖。
于是就有了好几个点。
第一是上面说到的,复发状态带来的身体原因。
第二是他在试吃精神类药物,狂躁、情绪不稳定、甚至导致口齿不清可能都是药物副作用。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这是韦一航长期被过度保护,积累下来的精神压力,在这种状态下,人等于是弦崩断了,之前的情绪像是火山喷发,是不假思索、口不择言的。
用一个词来形容很合适:“泄洪”。
前面的那些病、药物作用带来的身体反应,是物理层面的表演,而刚才我说的那些心情,就是易烊千玺在心理层面的表演。 韦一航在这个场景里说的话非常难听,他自己也深知说出这些话对父母的伤害和攻击性有多大。
体现在易烊千玺的表演上,他又把这种对外的、发泄般的、他自己内心也极端痛苦的伤害,转变为了对内、对自己的伤害。所以我们看到了易烊千玺在这段表演中那些充满痛苦的表情,咬嘴唇,用手指着自己的鼻子。
在说那句“我一点都不感激你们”的时候,他几乎是咬着后槽牙说的。这表明了,在说这句话的时候,他内心经历的痛苦,一点不比他的父母少。 但他依然选择释放自己心中这种情绪。这也是为什么我说这个角色是“坏学生”的原因。
这就必须回到传统中国教育中来说了,韦一航身处的这种状态,中国父母很爱用四个字来批评:“不知好歹”,或者再换三个字,叫“为你好。”中国孩子都太懂这样的压力了,父母们当然是好心,但是他们都太用自己的标准去套在孩子身上,限制孩子自己的喜好和选择。
一句“为你好”,是无数中国孩子的童年阴影。 因为韦一航不懂父母的用心良苦,不好好在家治病还想着往外跑,他当然不是听话的好学生。
父母这样为了韦一航省钱治病,垫桌脚的餐巾纸、父亲开完专车后回家的第一泡尿、母亲在菜市场掰下的菜叶子和省掉的一毛两毛,他却对父母这种付出倍感压力,还要逃出去“喘口气”。 这不是“白眼狼”的坏学生是什么?我们有多懂韦一航父母的“难”,就有多理解韦一航的“坏”。
因为无数中国孩子,都有过这样的成长经历。 从他的“坏”这里,我们刚好就可以说到他的“怕”。
影片的另一个主题,其实可以说是韦一航这个坏学生,学会“害怕”的过程。
理论上说,韦一航身为病人,是怕死的,但他一开始并不是那么明白自己为什么害怕。但我觉得,在最初设定的时候,韦一航这么酷的男孩子,是不会觉得自己害怕、怕死的。
他是在遇到马小远以后,才开始慢慢明白这些事,学会“害怕”背后的那些东西。 易烊千玺演出了这个学习害怕的过程。 第一个阶段是“抵触”,他不想去参加病友会,在认识马小远之后对她冷嘲热讽,又口嫌体正直地关注了她的微博。
这就是典型害怕的第一阶段,一面好奇,一面又条件反射地远离,因为病友群直接代表了死亡之前的那个阶段。 等他发现自己喜欢上马小远以后,又经历了好几段少男恋爱的过程,易烊千玺也把这个阶段里的那种跃跃欲试、吃醋和兴奋,都把握得很到位,他演绎出来的那种“新鲜感”和“生命力”,是在遇见马小远以前没有的。 但想要再继续靠近马小远,他就不得不去挖掘自己不敢接触病友群体,又对马小远欲拒还迎的原因了。
然后就有了雨夜表白的那一场戏。这场戏可被作为易烊千玺“学习怕死”演技的另一个重点分析。 这个场景里,易烊千玺喝了酒,又是一次说话吞字的表演,有一个小动作是在一直在玩手指。
我猜这可能是易烊千玺给角色设计的特点,他自己也在采访的时候说过,这个角色作为病患的特征,就是紧张的时候会有一点点手抖。 然后他一点点对马小远说出了自己这么做的原因,喜欢坐角落,走路把边儿,是因为不想和别人产生联系,怕“刚把心掏出来自己就死了。” 易烊千玺的这段表演,有很强的疏离感。
他站得离马小远有有一段距离,眼睛也并不是一直盯着马小远看,说的话文字内容虽然很丧,但在那个场景中却是最炽热的情话。
这种“正面情绪”和“负面表演”之间,构成了一种极致的反差。
易烊千玺应该是完全进入了韦一航这个人物,才在这个如此热烈的场景中,用了一种那么冰冷的表演方式。
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说,这也非常符合这个角色一直以来病人、离群索居的状态,因为他并不知道如何去热烈的、积极主动地表达正面情绪。 另一个关键点在于,在这段表演里,易烊千玺说了大段大段的独白台词,他的表演里,做了一种“不回应对方”的处理。 通常我们在说重要的事情的时候,比如表白这种事,都是要积极看对方反应的,再根据对方的反应来调节自己的状态,表演更是。 所以我们经常会说一个演员的“节奏”不对,很多时候说的就是这种“接收到对方反应”——“给出自己反应”状态、时间、张驰度不对。 但易烊千玺掌握住了这个表白的特殊性。
这是韦一航第一次积极主动,在他此前的人生里他也并不知道怎么表达这样热烈的情绪,再加上“病人”的身份,他就只会一口气说下去。
同时,他也非常“害怕”马小远拒绝,对于认识她就等于重新活了一次的他来说,这种“害怕”可能和“怕死”差不多。 这是韦一航学习“怕死”的第二的阶段。
在这场戏以后,他也终于理解了自己,解释了自己不合群的那些行为逻辑。
与其说他是怕死,不如说他是怕产生了联结又断开,这是一种基于个人存在意义上的恐慌,还没完全触及到死亡的层面。所以在这段戏之后马小远骂了他的自以为是,也很合理。
然后就是第三阶段,上面说到的那个,因为试药被发现,和爸妈吵架“我还不如去死呢”的时候。 在这个爆发点上的韦一航说出了自己的痛苦,也一点点把自己内心深处最不愿意面对的恐惧、和灰色地带挖掘出来。 他最怕的不是死,而是怕自己成为这个家的负担,怕自己在儿子和癌症病人的身份之外不再拥有第三个身份。为了逃避这种害怕,他甚至可以去当一个不听话的“坏学生”。
更重要的一点是,韦一航之所以能对父母发飙,之所以能为了攒钱跑去试药,是因为他自己是个病人,他处理自己的问题已经够麻烦了,也就很难再去代入“身边人”的感受,去体认那种重要的人即将离去的害怕。 他并不懂这一层死亡的意义。直到遇到马小远,并爱上她之后,他才从“病人”,转换为了“身边人”,慢慢地“学习”到了这种害怕。 讲到这里,你应该也就明白了我在一开始说的那个学习害怕的含义。 在影片的结尾,韦一航这个人物最高弧光的时候,就是因为马小远,让他真正学会“怕死”的时候。
当一个“病人”开始怕死,他的“病”或许也就好了。
再回到一开始说的“坏学生”这个点上来。
我觉得,这应该是现阶段,属于易烊千玺的一种戏路。 这个“坏”,刚好也可以作为易烊千玺之所以有于其他00后一代流量偶像,并能成功转型演员的一个解释。 你们应该也发现了,如果要总结现在的流量偶像们,那就是他们真的太“乖”了。
在“偶像失格”的焦虑下,一言一行都不能有丝毫偏差,连恋爱都不被允许。正能量的、向上的,积极的,才能成为偶像。 在这样的背景下,易烊千玺在银幕上的“坏学生”形象,和他银幕下的彬彬有礼,在非必要时刻又对传统娱乐圈有点“出世”的状态,让他显得尤为不同,也尤为真实。 韩延就说,自己注意到易烊千玺,就是因为在一次活动上,在不需要社交和公关的时候,就会自己缩在角落里,所以他觉得易烊千玺和韦一航很像。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偶像其实也是一种演员要去扮演的角色。
青春的艺人们要演好这个角色并不容易,每一步都在踩平衡木。 但偶像这个角色没法一直演下去。 有的人演偶像演久了,也就再难学着去演其他角色,更不知道如何去演其他角色。
明白这点的易烊千玺,很早就在学习当演员。
或者说,如今已经是一名演员的他,正在学习着演更多的角色。
本文发于我的个人公众号“闵思嘉”,欢迎关注,传送门://mp.weixin.qq.com/s/Sp5t5izaOffNTcpYirqnEA
抱着易烊千玺的光环去看的,第一篇影评写到四百字的时候自动清除了,先不说什么原因吧,回归电影本体,作为抗癌题材,无疑是一大热点,但,作为抗癌电影,电影开场韦一航的性格像个“神经病”,孤僻不算孤僻,就表现出不屑于整个世界的态度,人物形象坍塌,第二,马小远和韦一航的故事线过于紧凑,马小远的行为不着边际,没有过多交集的烘托,两人感情线就摊在了面上,电影播放至31分钟,人物形象坍塌,剧情紧凑,导演镜头语言切换不明,背景音不合,当然,这并不是声画对立。有一说一,电影本身电影画面感很强,但总体感觉更像是一部mv,剧中唯一的惊喜就是夏雨和朱媛媛等戏骨,在电影中所有的情怀中,夏雨一出场一切都不过如此,故事后段刻意煽情实在是无趣,尤其是朱媛媛吼路人那段,真是浪费了一段好演技,剧情偏差不齐毫无来由,全靠演员们的演技支撑着,长达一个小时的时间没有表达出主旨,全为最后五分钟韦一航的独白作铺垫。
总体来说,电影本身故事性不强,感情线很突出,后段刻意煽情,但剧中演员演技可圈可点,(除了韦一航开场口齿不清,台词功底不够),但电影画面感不错,主角养眼总体顶多三星。
在2020年最后一天看到《送你一朵小红花》,无疑是幸运的。
电影和现实在那一刻有了独特观照:2020年的世界如此的不令人怀念,生活中有那么多的不容易与不顺遂,但即使人生如此这般艰辛,无数人都依然在努力地活着。
就像诗人食指所写:那些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
成长的韦一航值得一朵小红花,乐观的马小远值得一朵小红花。
生活中每位努力认真生活的人,都值得一朵小红花。
熟悉韩延导演的观众都知道——他喜欢并擅长打破现实与虚构的界线,将真实与虚幻巧妙的通过主角的想象巧妙呈现给观众:《滚蛋吧!肿瘤君》里脑洞大开的漫画家熊顿:即使患病治疗,还幻想着跟帅气的主治医生来场浪漫的恋爱;《动物世界》里,主角郑开司幻想自己身体里住着一个小丑。
到了《送你一朵小红花》中,除了有韦一航看到的梦幻未来世界,更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是韦一航和马小远两个癌症少年互相安慰、互相鼓励,在现有的条件下模拟周游世界平行时空的蒙太奇呈现。
生活给了我一击,我却对他做鬼脸,这是属于导演韩延的浪漫表达!
韦一航幻想着环游世界,但身体情况不允许。于是,温柔善良的马小远便借充分利用生活里的场景和道具,满足了韦一航这诗与远方的情感诉求。
在菜市场里,感受热带潮湿的雨气,鲸鱼在周围游荡,在天寒地冻的冷库中,他们体验南极探险的乐趣;在喷泉中,两人手牵手自由地跳动,感受委内瑞拉大瀑布;在建筑工地上的沙土堆里体验撒哈拉;在顶楼面排风筒旁边,感受极地天气的呼啸;在充气的泳池里,带着墨镜喝着椰子,感受来自夏威夷的热烈;在一层又一层的旋转楼梯上,将冰块往下缓缓丢落,然后闭眼倾听,感受溶洞中水滴落下的声音;在缆车上,带着电焊工的面具,感受火星落日... ...
这一桥段创意十足又十分美好。韩延通过这种架空现实和想象的方式来呈现相濡以沫两个人的苦中作乐、互相扶持鼓励可谓极度浪漫,十分美好。
生活即使不尽如人意,但人,依然可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有这样一句话你一定不陌生:只要心中有海,哪里都是马尔代夫。
平凡生活中其实也能有诗和远方,就看你是否有一颗诗意的内心和善于发现的眼睛。同样半杯杯子,有人看到还有半杯,有人看到只剩半杯,你的心态,决定你的看到的世界以及你的体验。
诗意地生活,是一种美好生存状态与乐观积极的心态。想要去探险,不一定非要到达那里才算到过,只要有一颗热爱生活与旅行的心灵,你就可以诗意栖居于大地之上。
韦一航和马小远因为身体原因无法到达远方,但他们通过生活场景的构建和亲身感受与想象,辅之以两人的爱与鼓励,到达了心中的远方。
我们的现实生活何尝不是如此:也许你工作紧张,没时间周游世界,但你依然可以在自己住的房间里,眺望远方;再或者,看朝阳初升,夕阳西下;也可以去体验高空中的明月,穿堂而过的清风... ...
生活或许平凡,但我们可以用自己的想象将它变得诗意浪漫。
诗意栖居是什么?诗意的栖居就是《送你一朵小红花》中的韦一航和马小远俩人以超脱世俗的心态融入平凡甚至有那么点不近人情的现实生活。
毕竟,一个人拥有此生是不够的,他还更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
作为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电影,《送你一朵小红花》各方面都十分成熟,它聚焦于抗癌群体,但却不滥用苦难,前半部分甚至有不少喜剧情节和段落,逗观众哈哈大笑,然后通过让人熟悉又产生共鸣的叙事和情节递进,一点一点把观众带入到更深层次的故事中。
真实,是《送你一朵小红花》带给所有观众的直观感受。
这里,既有青春懵懂少男少女的恋爱细节,也有让人产生深深共鸣的父母亲情。
韦一航,一个被癌症困扰的男孩。
他,孤独且自闭,走路喜欢挨边走,坐公交车必须缩在最后一排,不想跟任何人产生联系。他怕刚把真心掏出来,就死了......
他像刺猬一样,用刺将自己包裹起来。
突然出现的马小远就像照进韦一航惨淡人生的那道光,让他周围的世界变得温暖和明媚。
在渐渐接触中,韦一航慢慢喜欢上了这个生活里突然出现的闯入者。
少年恋爱的小心思在电影里的呈现是如此真实细腻:接到马小远微信好友申请时,韦一航下意识的反应是打开对方微信头像,放大仔细看看这姑娘长相,然后通过。这个细节真实反映了大多数男孩在接受女生微信申请时最真实的第一反应;
同时韦一航真的是口嫌体正直,嘴上嫌弃人家微博名难听,结果呢,反手就悄悄关注了马小远的微博,并偷偷看她的直播。
真实的除了两人的爱情细节表达外,还有父母对孩子的舐犊情深。
父亲周末偷偷去看专车,一点点攒钱,为了给儿子凑那旅行基金;复查结束后,当得知儿子状况不理想后,面对路上乞讨的人一边声嘶力竭的控诉生活的不公平,一边处于母亲的立场捐出100元大钞;一大家子人吃饭的时候,父亲情不自禁地落泪;为了给孩子治病,家里许久没有添置家具,桌子腿短了,垫上一层层的废纸接着用。
从琐碎日常到角色生活,导演韩延巧妙借助生活化场景,一次次将情绪扎进观众心里,不煽情,但作为观众的你却总是被感动,一切是如此自然真实,你能从中得到深深共鸣。
电影里的那些人那些事,何尝不是我们见证或者曾经历过的生活。
作为一部感人的暖心故事,《送尼一朵小红花》不是撕裂了生活所有悲伤给人看,反而是那些笑中带泪,面对困境、认清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的人们最令人难忘和动容。
《送你一朵小红花》上映了。
韩延执导,易烊千玺、刘浩存领衔主演,朱媛媛、高亚麟主演,夏雨特别出演,岳云鹏友情出演。
导演曾经执导过《动物世界》和《滚蛋吧肿瘤局》,班底有流量,有老戏骨,还有三料影帝夏雨,可谓是实力雄厚。
然而,亲自去电影院体验了2个小时以后,才发现这是一部打着抗癌幌子的爱情片。
是的,你没有看错,这部爱情片加上“抗癌”和去掉“抗癌”这个元素,对于剧情并没有实质的影响。
易烊千玺演绎的是一个患癌男孩韦一航,遇到了一个相信平行世界的女孩马小远。
他们谈起了恋爱,一块旅行,一块赏星空。
剧情和《滚蛋吧肿瘤君》非常像,但却没有前者的高度。
想要搞笑,设置的都是老梗;
想要煽情,却太过刻意。
感觉导演想要表现的很多,但是最后却什么都没有说。
这个题材挺好的,本来可以好好讲述一个故事,比如有一些真正的泪点,就是去世女儿给父亲点的外卖,父亲在路边,哭的撕心裂肺。
老戏骨的演技真的是全方面吊打啊!
这个故事为什么不能好好讲一讲呢?这不比讲述主角乏味无聊的爱情戏更能够引起人的共鸣。
面对死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但是忽略了身份,一股脑的沉浸到恋爱的氛围中,那直接做成粉丝向电影,把男女主角拍的美美的就好,为什么还要加“抗癌”的噱头呢?
瞻前顾后,导致了电影节奏的拉胯和主题的偏移。
我在电影上映之前,看过韩延导演和易烊千玺的采访,说的是他们有聘请专业的医学方面的专家指导。
但是两个经过了很多次化疗的人,你的体能哪能支撑你去旅游甚至出远门?
稍微有点尝试的人,也不会做出这样的设定。
直面生死,是一个终极问题,也是一件很沉痛的事情。
“生之绚烂,死之静美。”
《小红花》的宣传资料上写的是“我们要的是真正的想象死亡随时可能到来,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爱和珍惜 “。
这个主题是没错的。
生死不是儿戏,是每一个家庭都不愿意去揭开的忌讳和伤痕。
也许,是为了迎合流量明星的粉丝,主创编写的故事,却过度的浪漫,弱化了本应该有的态度和氛围。
所以,才会有很多的观众看的昏昏欲睡,粉丝们拿出手机一直录屏的现象出现。
和电影口碑拉胯的,还有观影体验的差。
没有点映,当然,这样的质量也不敢点映了。
坐在电影院,几乎全是粉丝,看到易烊千玺脱衣服,看到偶像说话,大呼小叫的。
完全不顾及旁边人的感受。
粉丝在各大平台上的五星维护,清一色的“送你一朵小红花”,“哭死了”。
影评平台上除了情感的宣泄之外,几乎看不到一条有实质内容的干货影评。
在资本和流量面前,各种清高的评分网站也“弯下了腰”。
一部适合低龄人群看的,也能在粉丝的刷屏之下冲上了7.9分,和优质港片《拆弹专家》都是一个分数。
但是你仔细看就能发现问题了。
正常的7.9分评分的"P形"在《小红花》跟前是不存在的,它是“F形”的。
31%的人打出了5星好评,最终的评分也只有7.9分,可见刷分已经超过界限了。
为了打分,四个平台还要全部“做一遍”,不仅自己做,还要发动所有认识的人和家长一起做。
还有高赞评论闹出笑话的。
这两位网友,点赞量一个上千,一个上万,结果是一模一样的内容和内容。
都是自己的“妈妈患癌去世”。
敢情为了维护偶像,连“妈”都不要了。
追星追到了这个地步也是悲哀。
总体来说,这是一部偏离抗癌主题的粉丝向爱情电影。
尽管有水军的粉丝的盲目维护,仍然抵挡不住路人真实的口碑。
现在的观众不是傻子,没有人会在上映当天去为一部电影买单,都是等到口碑稳定之后,才会选择是否值得这个价格和时间成本。
写这篇文章,也是为了让观众们看到真正的声音,要不然你误入了粉丝清一色的无脑夸中,你会怀疑自己和她们看的是不是同一部电影。
按照正常的轨迹,这部电影的评分会大幅度下降,除去水分,真正的评分应该在6分左右。
当真正的大潮褪去之后,才知道谁在裸泳。
无意在微博中看到电影的简介,没了解多少,但“抗癌家庭”这个名词勾起了我深深的回忆,久久不能平复。相对于《我是药神》想表达对社会现象的大爱,而这部电影,我更希望看到的是抗癌家庭下的生活百态,回归“家庭”,能让观众感受不一样的温情,引发对家庭关系有不一样的思考。
对于“医患关系”一直很容易占据热播,但我觉得“亲患关系”更让人纠结。"亲患关系”一层是家人之间的情感牵绊,另一层是具有法律义务与公序良俗原则的社会关系。在抗癌过程中,比起短暂的“医患关系”,漫长的“亲患”长跑应该更受到关注,很想看这一类题材的电影。
没有一种爱是能无条件地付出,家人也不能。
我的爷爷在我未上初中前,已确诊癌症末期。因为当年,我还小,很多事情记不清。只记得自从他生病以来,一直悠闲自在的和蔼爷爷,突然变成了一位悲观寻死的陌生老人,这种变化,一直刺激着我的回忆。
爷爷确诊后,他就搬去叔叔家住。叔叔一家很早就搬到市里生活了,在乡下留了间屋。可能是农村的封建思想,爷爷的病不会传人,但他与家里人还是坚持分开住,他自己住一屋,餐具也是分开用。一开始,我还不明白这一点。叔叔家与我家隔得很近,我经常能见到爷爷,也没在意。但后来爷爷性情越发冷漠,感觉慢慢地变得不太一样了。
后来,病情越发严重,每一次,他从医院住一段时间回来后,有很长的时间,家里的关系都特别紧张。我经常听到爷爷因为病痛忍不住发出来的叫喊声。到最后,我们不再安排他住院了,听说是爷爷脾气大,医生老抱怨;在家里最舒服,方便照顾之类……其实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家里没钱了。
以前真什么都不懂,觉得家里一直不富裕,所以爷爷病后,对我生活的质量也没改变多少,为什么就不治了。到长大了,才知道父母当时的压力实在太大,叔叔已在厂里借责十几万了。90年代的十几万,是一笔巨款。最后,一直对抗病魔的爷爷也累了。
他真得累了,在我小学毕业前一周左右,爷爷叫上我与弟弟,将两个新买的公鸡闹钟、历史书籍作为遗物送给了我们,没几天在家里自缢了。其实这一天到来之前,他已经尝试了很多种自残方式,像吞烟叶等,每次都被我奶奶发现了,及时阻止。经过多次的折磨,家里长辈也有共识,他过不了这关。但等到那天真得到来,全家人还是无法接受。记得,那是大热天的中午,他关上了大门、窗户,上吊了。我们当时及时叫上邻居当过兵的哥哥爬上二楼进去,但还是救不活。他终于还是走了。
他走后,改变最大的就是我奶奶。奶奶以前有着一把乌黑的长发,喜欢系辫子,炒得一手好菜。她不会骑车,去哪里都要爷爷带。爷爷出世后,她好像变得越来越懒,越来越没主见,慢慢开始她记不起事情,连回家的路都忘了。
而我的父母,在我印象中,爷爷生病以来,他们一直很疲惫。爷爷葬礼那天,我记得妈妈问了我一句:“我是不是一位称职的儿媳?”
本来平平无奇的一家,有着普普通通的生活,但一遇到生死离别,还是会很容易改变一个家庭,特别是经历漫长的抗魔长跑。患者受不了身体的痛苦,亲人也熬不过精神的折磨。
长大后,我一直在想。当时我们是否真正明白到爷爷的需求。爷爷当时是有多痛苦才会选择这么极端的方式了决生命!而我们当时是否能真正明白他的感受?尽管到生命的最后,我也想给他短暂生命中带给一些生活的阳光,如果这样,他是否能快乐一些?
当人长时间处在压抑生活中,精神最容易崩溃。抗癌过程中,除了考验患者本身外,对家人们也具有极大的考验。见着所爱之人步向死亡,却无能为力,更无发向患者表达,一直隐忍着,太痛苦了。患者总站在弱势的一方,他们需要被照顾、需要被怜爱,但同样照顾你的家人,他们也需要被患者了解、关爱。爱是平等的,不是用道德、义务去绑架的。
最后,我为所有的抗癌家庭打气。当不幸降临到你身边的时候,学会真正爱自己、爱家人,对自己说:这一切都会过去,要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寸光阴。
(谢谢网友的点赞与回复,我与弟弟是龙凤胎,在重男轻女很重的乡村,爷爷却是最宠爱我的人,如果有下辈子,希望与爷爷再次相遇。这一生,我会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给我爱的人,我爱的人带来温暖与幸福。我们一起努力!)
短短2分多钟的MV吸引我走进了电影院,庆幸没有错过这部我心中的“年度最佳”。 整个故事以“年轻病患”的视角和方式来讲述抗病家庭和年轻病人的经历与成长,生命对于他们才刚刚开始,但就好像就要结束。题材虽然沉重,但被爱环绕着的韦一航,有父母的全力关心支持,有亲密关系的温暖支撑,有一众病友的齐心打气……传递出来的却是温情、积极向的东西。易烊千玺自然细腻的演绎,将一个充满了生活气、少年感、人情味的少年摊开在你面前。 不得不说,天赋这东西是可遇不可求的! 易烊千玺的眼睛、眼神里传达出来的东西真是一次次地打动到我——小北的眼睛里满载着少年意气,眼神里的锋芒呼啸而来;一航的眼睛里则是似水柔情,脆弱敏感的眼神中诉说着千帆过尽后的慷慨和悲悯。他的这个角色是千万人中的一个普通人,却因为患癌而有所不同。这个人物有一种挣扎感,是个矛盾体——他想逃离、想叛逆、想放弃、想冒险,却不知出口、不晓方式、有牵绊、有顾虑……他将自己禁锢着,时刻有种挣扎的感觉。贯穿整部电影,他的姿态一直是有点含胸驼背。坐在老马家的沙发上,靠在医院的墙上,坐在自己家里都是这样,甚至趁着酒劲儿拍打铁门,门被打开的那一瞬间,他微微地瑟缩着往后退……足够多的细节,人物才能立起来,观众才能信你,同你共悲喜。 当然,一部成功的电影除了主角光环之外,其他人物的立体感也是很重要的。看完电影之后,我的感受就是"全员演技在线"!
最后,不得不对韩延和这部电影的主创竖起大拇指,能拍这样一部电影,聚焦在“得了绝症的年轻人”这个特殊群体身上,让我相信——他们心里有着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和身为电影人的使命感!一如推广曲所唱 “那是一朵不痛的花,是我们给彼此的称赞,从此我有一朵不痛的花,陪我去湖海山川。” 这部不那么压抑的片子,用松弛柔软的方式告诉我们——要憧憬生活,要珍惜当下,要勇敢地爱,要放肆地笑……带着儿子来看的首映场,他挺喜欢的
“在那两周之中,我体验到的完美时刻和完美日子要比我在生命中最后5年体验到的还多,或许,如果我的生活能以诊断之前的方式延续5年,我的完美时刻和完美日子也不会有如此之多。审视一下自己的时间表,你能在未来看到完美日子吗?或者说,你的完美日子是否正藏在某处,而你需要想办法将它们解锁出来呢?如果我让你以打造出30个完美日子为目标,你能做到吗?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多长时间呢?30天?6个月?10年?还是永远都不可能?我觉得,自己在一天中活出了一周,在一周中活出了一个月,在一个月中活出了一年。”
千玺弟弟的演技长进好大
刻意煽情,剧情尴尬,如果不是四字弟弟,这剧人应该很少,题材很好,表达很尴尬,有部分小细节 还是有感动到,比起少年的你 这个让我有太多失望了
两个人台词都一般般 更觉得四字需要靠人带戏了 少你真比这好
演的啥玩意啊 一星高亚麟一星朱媛媛 易烊千玺为什么每句台词结尾都跟个气泡音
剧情演技都一般又老套,一分扣在跨年要看死人一分扣在强行蹭lgbt热度
给两个演员,给爸爸妈妈
有点失望 剧情真没啥亮点 看到旁边哭的稀里哗啦我腔都不敢开
两个小时的电影,为了鸡汤而鸡汤。
疾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有战胜它的心。承袭韩延导演《滚蛋吧!肿瘤君!》又一最新力作,香港金像奖最佳新人四字弟弟领衔主演。一朵小红花,串联起无数个与病魔抗争的个人和家庭。死亡面前,我们能做的,是保持希望和珍惜,用爱发光,战胜病魔。温情而现实,绝望又充满希望,是对2020最好的总结,也是对2021最好的期许。
一幅徐徐展开的自画像,无须加诸过多的戏剧注解,更与励志鸡汤无关。易烊千玺再次证明了他对于表演的超群领悟力,他几乎走向“演”的反面,不追求爆发,而是小心翼翼地隐藏,用紧绷的身体和躲闪的眼神靠近一种充满敌意的留恋,那里既有情窦初开的清澈,又有千帆过尽的沧桑。有那么多闪烁其词和言不由衷的时刻,唯独表白是坚定的,因为那一刻,他不再惧怕袒露自我,也不再纠结于得到还是失去。
有人变成除了失去他都不会害怕的母亲,有人变成不吃红烧牛肉饭也能饱腹的父亲,有人变成把组织病友群当成救赎的恋人。明白这世界最缺的就是魔法,依然相信,有你就可以走遍科罗拉多和喜马拉雅,遍地的牛羊都是奖给我的红花。饮下这不共戴天的冰水,敬你那义无反顾的烈酒,命运操蛋,却因为你值得珍惜。
演技不错 剧本不太行
可能这一年过得太丧了吧,这部电影看得我情绪波动特别大。其实片子就讲了两件事,一个关于亲情,一个关于爱情。人为什么会这么多困扰,终究是因为有牵挂的人了。前半部分是轻松的青春爱情片,后面则开始走心感人了。易烊千玺的角色还挺可爱的,会被他那种有些装酷的直男萌感所打动。而刘浩存在第一次的时装戏,也让我们完全看到了她特别青春和活力的一面,是真的让人心动的女孩。不过,最打动我的,应该还是亲情吧,每次看到父子关系的戏总是会被感动。归根到底还是那样,人生真苦啊!可能唯一的遗憾就是,后面收得不是那么顺畅,当然,对待这个问题,我也是无解的。
小红花是韩延明显的转变,从一定要讲自己想讲出故事,转变为了为人间讲故事,为众生讲故事。某种程度上的开窍。电影中有大量在平常之处见感情的细腻表现,润物细无声,非常动人。国产电影需要《送你一朵小红花》,尤其是2020年的最后一天,能在年末的寒潮里送来一股温暖,也要送给这部电影一朵小红花。
在这个特殊的年份的最后一天看这部电影,思考生命的意义。剧情吸引人,演技在线,达到预期。
有类似经历的人一定会感同身受得在电影院哭出来,敏感无助纠结如韦一航和吴晓昧,生病的人与死亡面对面站着,身边的家人和朋友是爱和力量来源。可是爱也会伤人,“我看着你们这样我还不如去死”,韦江一个巴掌给了韦一航,中国式传统父子别扭又沉默的爱却通过伤害宣泄出来,真实到流泪。
【2020.12.31】有点尬,看来演戏还是要有人带。【2021.01.01】各位妹妹不要過來教我做人,影評是我的真實想法,作為四字粉我也希望他在影視上能有更好的作品,但有《少年的你》里精彩的表演在前,《送你一朵小红花》里的表現就感覺並沒有太令人惊叹,“喜歡”和“嚴格要求”二者之間並不衝突。另:你可以說我的欣賞能力很低級,但請不要在私信里口吐芬芳暴露你素質不高的事實。【2021.01.06】3號廳影評:“而是他的高水平和高起点,决定了我们更苛刻的审视。”——弟弟加油,你能行。
“没发光的路灯想冬眠。”
跨年有这样一部电影上映真是再好不过,首先是大众层面的好看,一部非常流畅、情感饱满的商业片,其次它的主题——跨过难关,积极拥抱生活也很符合2020年的社会情绪。韩延导演有了上次《滚蛋吧!肿瘤君》的经验,各方面处理都更加成熟,将癌症、死亡这样中国人谈之色变的字眼引向温暖和力量,不去刻意做病情展示,更注重探讨患者的心理疗愈、每个人与家庭与社会之间的情感纽带。其实就算不讲癌症,这样的故事也有更广泛意义上的治愈作用。除了雨夜、家宴等肯定会成为泪点的戏份之外,片中其实很多小的情节也很戳我。比如韦一航和妈妈在卧室整理照片那段,母子俩互相坦诚了心底最害怕的事情,只有当他们向对方袒露出自己的软肋时,才互相理解了彼此。爱是很复杂的东西,有时候爱就是亏欠,就是负担,所以爱才沉甸甸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