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律师,陪审团,媒体,专家,群众
案情:一对夫妇带着两个儿子和一个九个月大的女儿去公园夜宿,女儿被野狗叼走。母亲面临谋杀亲生女儿的指控,最后还被判了终身监禁,直到5年后,才翻案。
律师:讲求诡辩,那些简单的问题,他们可以用无比复杂的句式问出来,复杂到需要考虑至少10秒。这对夫妇面临这样的提问,几个月的时间。再正常的人也要疯了。大概,这就是律师的目的。
陪审团:他们没有任何专业知识。他们只是根据自己的想法来举手表决。当大家直觉上,她是有罪的,那么她就是有罪的,无需任何证据。说白了,他们就是群众心理的代表。
媒体:媒体只管怎样播出,才能获得最高的收视率,他们只关心这个,这是我们的共识。他们的报道,不完全是假的,是在真实的采访上添油加醋,往让群众感兴趣的方向上引导。他们完全不顾及受害人的隐私,心情。
专家:案件审理过程中,请了很多的专家。这些专家做的报告是很严谨的,但都是不肯定的,都是模糊的,不能下任何判断,只是说有可能。但这样的判断,在法庭上,却作为了完全肯定的依据。他们其实也是群众的一部分。
群众:如果发生这种事情,大部分群众都会认为是父母杀害的,野狗叼走婴儿,这是多么离奇的事情啊,所以群众宁愿相信是母亲谋杀的。他们会找很多证据来证明这件事情,跟事实无关,只是为了让自己相信。专家和媒体就是给他们证据的人。案件的真实情况,他们也不关心,只要结果是按自己推断的来进行的,就可以了。吼,你看,我们的推断是明智的,就应该这样。
至于,无辜坐牢的母亲,和这个家庭受到的创伤,又有谁关心呢。
2 ) 天使 魔鬼
想看这部电影很久了,找了很多时候都没找到,那天居然cctv6良心发现放映了这部电影的译制片,又是一个被媒体推到风口浪尖,最后使之成为人民众矢之的的故事,梅丽尔把这个母亲独有的坚强表现的异常坚不可摧,在承受丧女之痛,还被公众谩骂,这个女人没有软弱哭泣,把她母性里的倔强甚至有些冷漠表现让人错愕,以至于公众无法理解她到底是天使还是魔鬼,梅丽尔拿捏的十分准确,当所有人都想要看到你软弱的时候却异常坚强,虽然她不如法国中尉女人里的分饰两角,不如索菲的抉择里的超高表演技巧,这部电影里的她发挥的地方不多,但是在收敛的演技里更多体现这个母亲的隐忍,戛纳影后实至名归
3 ) 众口铄金
根据真实故事改编,襁褓幼子离奇死亡,是兽袭还是人为,紧凑的剧情和演员极富张力的表演帮你剖开这个震惊澳洲的著名案件。梅姐强悍的演技早在80年代末就驾轻就熟,那眼神时而很杀,时而柔情如水。“集体疯癫”和“公众狂欢”是最恐怖的杀人武器。
4 ) 暗夜哭声 愚昧就在窗外
澳大利亚大红岩,嗜血的野狗,失踪的婴儿,喋血的婴儿连体裤以及几年后登山者以为死亡所发现的另外的婴儿外套……悬案诡异而扑朔迷离,但以常情观之,则荒诞不经。
看完电视台插播广告的《暗夜哭声》,恍然觉得,才不过是几十年前的事情,大众和媒体以及权力机构竟然表现的如此愚昧不堪。
好奇和偷窥的大众竟然会如此疯狂地围猎一对刚刚失去孩子的父母,舆论近乎追杀,媒体煽风点火。
所谓法医和技术鉴定本来就有局限性,却成为判罪的终极证明。一个伦敦法医的鉴定和一个狡猾而巧舌如簧的律师让一桩偶然的不幸事件成为一桩骇人听闻的谋杀。
面对突然泛滥起来的媒体,琳蒂的内向,倔强和不讨好大众的态度更加雪上加霜。这里看不到宽容,只是猎杀。
2012年6月12日,琳蒂终于在法律意义上被还以清白。而影片中没有演的部分是,获释后,她和丈夫便劳燕分飞,各组家庭,只是相约誓言要一起洗刷冤屈。
看完电影夜里一点多了——暗夜的哭声,谁是野狗?谁是婴孩?谁在哭号?这是人性的暗夜,可惜的是这样一幕幕总在上演。
愚昧并未远离,特别是暗夜里,更要警惕自己的内心起念,保持觉醒。
5 ) 垃圾电影
这是我看过最无聊最垃圾的电影,最后竟然还没说谁杀的,眼睛要瞎了,垃圾垃圾垃圾垃圾垃圾垃圾垃圾垃圾垃圾垃圾垃圾垃圾垃圾垃圾垃圾垃圾了
6 ) 「Quotes」
「A lie goes round the world while truth's still putting its boots on.」
「These people aren't interested in facts. 」
「If he can't say what happened, how can he say what didn't happen?」
「Something my heart tells me is a fact. Other people don't think so.」
「We're talking about my baby daughter. Not some object!」
「I am the way I am and the jury will have to get used to it.」
「This is ridiculous. It's ridiculous. I love you. I can't be without you.」
「I don't think a lot of people realise how important innocence is to innocent people.」
很适合当下国内的观众看,分享一下当事人的心情,鄙视一下不负责任的媒体
電影所探討的應該是宗教與法律的衝突,以及信仰與輿論的對立。我其實很不喜歡這類被冤枉的故事,因為看完總覺得堵得慌。梅姑很年輕但已經有了成為教科書的潛質。唯一不給力的是CCTV6的中文配音。
本片对无良媒体的批判、对如乌合之众一样的民众的嘲讽无疑是值得深思的,即使是今天的网络环境也依然如此。但电影本身觉得稍显平淡,有点可惜,前面的故事还算环环相扣,后面半个小时左右的第二次质询会,除了梅姨的演技外,就没有太厉害的地方。PS.事件结束于1988·9·15,本片上映于同年11·03,这稍微让人怀疑这部电影本身,也是在蹭热度
1. 法律的正当程序绝非万能,但绝不可少;2. 法庭辩论过程中的凌人表现往往弊大于利;3. A lie goes 'round the world while truth's still putting its boots on.
清白对于无辜之人的重要性~~ 比梅姑演技更为彪悍的是这真实事件本身~~~
勉强及格。谢皮西回归澳洲,感觉明显回血了。电影改编自真实案件,一家人去艾尔斯岩石露营,襁褓中的小女儿被野狗叨走,夫妻俩因为自己“七日复临派”的信仰和媒体推波助澜成为杀害自己女儿的嫌凶(《血战钢锯岭》男主也是这个教派的)。电影直接搬演了当时的真相(露营地还有很多目击证人),这让之后的庭审戏几乎没什么悬念,这也导致那些律师精神拷打当事人的戏挺难看的。电影并未着力在庭审双方的角力上,反倒有两个方向很突出,其一是包裹全片的澳洲风土人情,随时都有各种龙套角色围绕此案在各种场合争论、下注、诅咒,电影的色调也像澳洲干热的气候,这种粗鄙躁动又充满生命力的感觉,正是长期以来澳洲电影的根。其二是斯特里普的演技,作为西方演员,她不可能像中国演员一样为女儿的死嚎哭,更多演绎出这角色带点孤傲带点冷漠的不讨人喜欢的劲儿
真人真事一刚``````
四星半。梅姨少有的不演而演的电影,一开始野狗叼婴拍得是很厉害的,她塑造了一个情感印象取代了自己小动作丰富的表演,这种抛弃正好扎入到一个全新的角色,中段以后影片完全就成为她表演的基石。
哦也,这一片才真正是梅婶的胜利。片中的案件,似乎前两年又有重演。一对夫妇去葡萄牙还是西班牙度假,小孩跑丢,死了。最后判来判去,认定是妈妈干的。不知道那个案子翻过来没有。西方人的希腊神话和圣经不是白读的。。。陪审团的这种想象力,我认为若换作中国的好公民是不具备的。。。
▤「A lie goes round the world while truth's still putting its boots on.」「Something my heart tells me is a fact. Other people don't think so.」「I don't think a lot of people realise how important innocence is to innocent people.」
“我不认为很多人认识到清白对无辜的人多么重要...”一场引发全民关注和媒体质疑的悲剧事件背后,是人类的愚蠢和自以为是,还是法庭上对道德审判的盲目与无知。一部基于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从剧情简介上就足以为之震惊了。斯特里普的表演也令人动容,但是中间部分调查段落还是有些冗长~
开头说的有点多了,进入案件之后,故事就很精彩了,背后反映的问题挺多,首先是表现吃瓜群众和记者对案情的态度值得反思,其次这又是一次陪审团制度的反例,以及庭审对于被告同时也是被害人的二次伤害,最后是男性又一次先于女性崩溃了,当然这不是他的问题
4.2/5 惊喜之作。看时悲愤郁结在胸口,人类无下限——祥林嫂竟可能被人告上衙门,说她凭什么证明是狼杀了阿毛,而不是她献祭了阿毛。Ps.喜欢梅姨看到人山人海的记者时,似乎不合时宜地笑了一下的那个镜头。
并没有确切证据,怎么就能判母亲有罪?即便当时没有野狗杀人证据,总也可能是他杀~~
人们对事实不感兴趣
一部不为人知的梅姑作品,澳洲电影。某天在影院台偶然看到。令人心碎的电影,由真实事件改编而成。出神入化的Meryl Streep。
看了半天 野狗把孩子叼走了。。 一个真实的故事
值得记住的一部澳洲经典,很多学者都称道,当然是很精英的批判视角啦。不过,首先这部片的现实原型意义堪比"药神",是当时同步发生着的社会事件/媒介事件。其次,可以明显地看到彼得·威尔后来的经典《楚门的世界》直接使用了本片的修辞和蒙太奇(比如片尾的"换台",在本片里是大用特用逸趣横生),只是这部片子是直指媒介和(大众传媒时代)后真相的现实题材。人物的塑造也不是一般的律政片,梅姨的"做自己"和山姆·尼尔的崩溃牧师角色,给漫长的庭审戏增加了破多看点。总之是一部值得参考的影片。媒介议题的引入,比起我们翻拍什么《十二公民cosplay》要好得多。
梅姨的澳洲口音也学得极好。从到了澳洲就听到好几段这样的案子,无辜的人受冤枉,有罪的人被轻判。感觉很多澳洲人真是吃多了撑的,闲得难受。澳洲媒体也恰恰是迎合了这种无聊趣味。如今这种媒体风格风靡全世界。阴谋论肆虐,无知者装正义,但是却草菅人命的情况实在太多了。澳媒对现代社会中打着正义的幌子,张扬满足人类社会阴谋论的欲望,和闲得蛋疼的粗俗有不可磨灭的贡献。
絕望的母親。堅強的母親。偉大的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