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着导演观众来到巴黎展开一场充满悬念的旅程。一个拥有四个不同名字与身份的男子引出四段风格迥异的故事:有关爱情、欲望、犯罪和时间。
第49届戛纳电影节(1996) 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入围) 拉乌·鲁兹
三星半,拉乌鲁兹的电影迷宫。
风格并不算是怪异,同列者有比格斯·鲁尔纳、阿托姆·伊格杨甚至欧容。对于保守主义观众,此片或有一个更好的片名:“《四个非道德故事》”。四重身份对应涵照的四个现代性寓言——《神圣车行》(也许还有《致命女人》)似乎不谋而合——人类学(的)、历史、(欲望)生产和资本主义。
鲁兹仔细地指出四个篇章在影像词源上的同构和它们被讲述时所必然面临的无意义(第四片段旁白:“贞洁,巴西干果树…这些多重语言双关语,隐藏着魔幻般的神秘”)因为其概念的本身其实是被虚构的。滑动变焦与胶片后期完成的夸张间离的观影效果并不能因为导演拉丁后裔的身份而被归纳为一种“南美的魔幻现实主义”,相反,这些错觉安排试图带来的意义是:提示观众一种影像手段和影片文本之间的分开和二者的互文性——用打破现实性的非常规手法注释出文本的基础建立在一种假定性之上。
事实上,四个片段的展开不过是毕加索式的四个观看位面,维克多斯教授、流浪者、商人路西·埃尔曼德和男仆…马斯特鲁尼每一次从上述人格中突然醒来和再次进入,或被铃铛激发,便都佐证了上述寓言的虚无性质——偶然的时空中间断性的“绽出”。
最终观众无法确证这样一个故事是否是被影片中主角所编造而成,鲁兹的目的已然达到,他制造的一个叙事的“容器”,而这个容器中各个片段的真伪和似是而非的有机联系都是未说明的。当然,此片也有简单的读法——一部希区柯克式的精神分裂报告;或,把它理解为一部德西卡式作品,毕竟有老马哥的存在——这完全可以是另一部大秀其亚平宁性魅力的《三艳嬉春》。
由播音员讲故事引出四个巴黎怪谈故事,奇幻、悬疑、爱情、欲望充斥其中,四个故事相互关联层层递进。导演拉乌·鲁兹的视觉风格让人炫目,影片大量使用镜子这一元素,甚至是镜中镜,解构起来相当烧脑,精分的感觉。最后我想说,看了一遍真心没有读懂这部电影的深意,自我调侃,智商真是硬伤啊。
奇妙又狡黠。
不是我这个级别的观众可以理解的。
太妙了!赏心悦目啊。一个个故事和人物逐渐呈现、交错和丰富。外星人讲故事的方式叫人太兴奋了。外星人跟芙芙全家交情真是太好。Chiara亲吻MM的脸颊说我有小孩了,MM笑得多甜。戏外Chiara是在1996年12月31日生下Pierre Thoretton的儿子,而MM刚好是12天前去世。
影片把类似梦境中的时空和身份紊乱放在非梦境的现实世界中,其光怪陆离并非源自视觉,而是故事本身。同一个人物间不同身份的对立产生的荒谬感和非逻辑性的戏剧转折替代了传统叙事下逻辑性的戏剧张力和冲突,能让大部分观者得到一种新奇的感觉。人物形象的统一是片子最大的成功之处;在这种情况下,人物身份扩得再大都不会被指责为形散。但电影也并未跳脱大多数类似影片之嘲讽和批判的主题,且大多数情况下流于表面。
法国大概是逼格最高的国家了,为了Melvil好不容易下载到这片,却陷进导演的奇谈怪论,天马行空里出不来。我看豆瓣大神分析的头头是道,可我却不知所云,忙着翻译英语字幕就应接不暇了,我还要分析台词背后的寓意,看得真心好捉急阿好捉急
用镜像构图制造视觉魔术,诡秘的故事不受现实逻辑的束缚,但其内在又是紧密连接的。多重身份,几段人生,双关语,回到单独的每个故事,多少都有点现实的讽刺性。是个好的游戏,但回味不多。
构造迷思确实是天马行空,然而过分萃取的匠气冲淡了故事本身拥有的张力,四星。PS :一如既往费脑
几个故事有连结,但同为一人还是没太明白。看得我的确是有些懵逼,这个得刷几遍才能捋一捋。
走入拉乌鲁兹的影像,像被吸入《穆赫兰道》里那个神秘盒子。正因如此也打开了异世界的闸门,在那里时间和空间 ,变成了能操纵的流体,角色身份,命运,可以随时被重新书写。四重奇境,从现实出发,慢慢将观者引入幽冥空间,从而完成一次有关命运的思考和书写。
看过留脚印~
不错,但还不能算他最令人困惑的电影
马俏罗最后一次银幕亮相还是喜感十足,演了很多角色,过足了瘾。“不要意大利里拉,谢谢”
条理分明但过于先锋
还以为是个奇幻故事,原来疯的只有一个人。技巧耍的有点过头,故事本身不够精彩到撑起这个设定。
看不懂
故事中的故事,嵌套梦境,套娃结构,剥到最底层,原来四个互有关联的“午夜一千零一夜”,是现实和幻像机锋交错而成的天方夜谭;廿年南柯梦、公墓夜游人、神秘的铃声、线索归拢谜底揭晓,四段式奇谭密密箍箍织成神游太虚;最喜欢第一段“被吞噬的时光”。
年纪大了,这种神抽抽废话太多节奏太慢的电影实在看不来咯,虽然马塞洛瞪大眼的样子还是那样可爱,虽然巴黎风情还是那样迷人。
melvil 当时叫个稚嫩阿
解谜电影,短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