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枪

剧情片大陆2002

主演:姜文宁静伍宇娟刘小宁魏小平石凉

导演:陆川

剧照

寻枪 剧照 NO.1 寻枪 剧照 NO.2 寻枪 剧照 NO.3 寻枪 剧照 NO.4 寻枪 剧照 NO.5 寻枪 剧照 NO.6 寻枪 剧照 NO.13 寻枪 剧照 NO.14 寻枪 剧照 NO.15 寻枪 剧照 NO.16 寻枪 剧照 NO.17 寻枪 剧照 NO.18 寻枪 剧照 NO.19 寻枪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7-29 04:38

详细剧情

  马山(姜文)是西南地区某边陲小镇的一名普通警察,某晚参加妹妹婚宴时因喝得酩酊大醉被人送回家中,次日早晨醒来时,他发现从不离身的配枪不翼而飞。意识到偷枪人可用枪里的三颗子弹杀人时,马山不禁毛骨悚然,当晚所有参加妹妹婚礼的人都成了他的怀疑对象。
  在对重点嫌疑人,卖“羊肉粉”的刘结巴、送他回家的周小刚、突然出现在周小刚家的旧恋人李小萌(宁静)一番追踪后,马山依旧没能理出任何头绪,而对李小萌的怀疑里,又混杂了极为复杂的感情,此又导致其妻怀疑他移情别恋。正在这时,李小萌在周小刚家被人用枪打死,马山作为嫌疑人被拘禁。经过一番冷静思考,他终于将乱麻捋顺,开始了寻枪之路。

长篇影评

1 ) 解脱之死

关于《寻枪》结尾马山死了没有,这个问题可能会显得业余,但鉴于有人说他根本没死,如此一来,我这个关于死亡的电影专题就没必要讨论《寻枪》了。

结尾是这样的,马山终于找到了丢失的枪,但是拿枪的那个人偏要去找那个开假酒厂的报仇,马山用计将枪里的两颗子弹逼出来,这样他自己便中了两枪,那人慌了,过来看,马山立马把那人拷住了。我们看到马山昏迷,然后镜头一转,马山一脸解脱的笑沿着铁轨走来。这明显是超现实嘛。

这部电影绝不是什么警匪片或悬疑片,要不那个偷枪的怎么会到最后才出现呢?影片压根就不关心枪到底到了谁手里,被用来干了什么事情。整部电影,就是围绕一种情绪,酝酿生发,暴动解脱。这就是一部极度情绪化的电影,以致于每一个镜头都不是现实,而是完完全全马山的心理。中国电影现实主义的积淀深厚,但极度缺乏超现实主义。陆川的才华不可小觑,当然我总觉得这部电影带有异常浓厚的姜文式风格,黑色幽默,生猛劲道,创意十足。

你也可以说它是喜剧,它的情节很简单,就是单线发展,丢枪寻枪寻回枪,但是你又会会觉得它复杂,镜头运用复杂以致有些眼花缭乱,人物表演复杂每一个人都生动立体。它是虚虚实实的,它是光怪陆离的,因为人心就是虚虚实实光怪陆离。

我们都有丢失某样东西的时候,这东西可能有形可能无形,东西丢了之后是茫然不知所措,还是麻木毫不在意,抑或急火攻心上串下跳,马山显然是后一种,其实这也是最理想的一种。但是我们从导演的拍摄手法上来看,寻找过程充斥荒诞色彩,不断怀疑,不断否定,不断发毛,不断幻想,到最后可能连最初寻找的意义都忘记了,于是就一根筋了,不管怎样都要把东西找到,你说马山那是爱岗敬业吗,那是胆小怕事吗,那是忧心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吗,都不像啊。他就是为了寻找而寻找,如果真让他就那么找到了,物归原主了,那就毫无意思了。他不但要把枪找到,最重要的还有要注意枪里的子弹,枪如果拿不回,就要想方设法把子弹逼出来,哪怕把子弹逼到自己的胸腔,也算成功了。

所以这看起来是一部简单粗暴的电影,实际上却是一部玩味简单粗暴的电影。一种简单的寻找,怎样导致一种粗暴的结局,寻找的代价是什么,寻找成功的界限是什么。所以马山必死无疑,这代表代价;而后来那个诡异的笑,实则是在替我们询问界限的位置。马山的死还算是沉静,死得其所,因为他认为他成功了。

当然这是一部理想化的电影,至少马山去寻找了,并且努力寻找,导演还是愿意看到寻找的发生的,只是他还关心寻找的过程,寻找的结果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

2 ) 马山杀人的幻觉和真相

首先要感谢@WillRious同学的推测(如果没有看的童鞋推荐先看):
//movie.douban.com/review/5798135/
觉得非常有道理,又倒回去看了些细节,补充几点。下面是按时间顺序写,我主观的想法也标出了,其它应该都是导演要表达的:


[杀人当天白天]

1. 陈军描述婚礼上的马山:“从来没见你喝过那么多酒,真正有凶气。”

2. (主观)老树精出现前,有一段战争戏:马山以前参过军打过仗。参考美国影片,杀人犯十有六七是越战回来的老兵。另,周小刚的兄弟,也是马山的战友,战死沙场。

3. (主观)周小刚住的地方叫“白宫”,老树精特意提起,应该不是随便起的名字(马山在表彰会上回忆各个人讲的话,也重复了两遍“白宫”)。每个人自有理解,不过度解释。

4. (主观)周小刚让马山在自己的车里找丢了的东西,没找到。这前后的对话里,解释了一些马山的杀人动机:“我(周小刚,和李小萌一起)这不是乘人之危”,“你身上还有什么东西,你的bp机都是局里给的”,“要帮忙找我”。

5. 周小刚开车走之后,马山独自站在原地,有一段幻想:
有人突然带个姑娘骑摩托车经过,这个情节分三个镜头,拍到摩托车的第一个镜头,姑娘是红衣服,后来再拍到他们,变成了蓝衣服,然后马妻从墙角出来,和马山打招呼。
这组镜头因为在同一时间同一场地,拍摄会一起拍,服装组不会出那么大的纰漏,不是穿帮,是刻意而为,意思应该是马山前后换了女人。再加上后来马妻出现得莫名其妙,配了迷幻音乐。说明从周小刚走后,整段都是幻想。

6. 马山在一条很窄的小巷里走,遇见结巴给县领导送羊肉粉:这一整段也是幻觉。
对话的时候,小巷通出去是个大院,实际等马山走出去,遇到所长,场景是另一条路。而仔细看他们对话时作背景的大院,和马山刚走进这条巷子时,背景一样(都是一个两层的废屋,窗户上带两个窟窿,右边是扇黄门),意思是,马山一直在狭窄的想象空间里来回走。
这一场的几点补充:
a. (主观)走进小巷前,不是直接走进去,而是先错过了,马山又回过头来,走进小巷。增加悬疑感,强调了这条巷子是特别的。
b. 结巴说,我遇见你就不结巴了。(如果是一个结巴为家人报仇杀人,剧情也完全成立,何必加此一段)
c. 在小巷里走的时候,用的是迷幻配乐,剪辑有多处跳接,时间上不是连贯的。
d. 走进和走出小巷时,背景墙上唯一不同是一张红色的纸,排除了“马山自己掉头走回来”的可能,小巷是想象空间。




[杀人当晚]

1. (主观)老树精说李小萌:“你不喜欢她的时候,她非要你喜欢她。你喜欢她了,她又跟别人跑了。” 可以理解成杀人动机。

2. 离开老树精家,半夜马山开摩托车找枪,和自行车追小偷,拿到假枪。这整段也是幻觉:
a. 马山半夜上路,看见亲友站在路边,妻子儿子向他挥手道别(联想到之前莫名其妙的升孔明灯一场,可能是马山在祈福),此时背景红黄灯光交替(不是路灯),又用迷幻音乐。
b. 前方有人拿着枪,在雾里走进光明。

然后就是自行车追小偷的一段。看怎么切入这段的:有个主观的晕眩镜头,倾斜着对向路面。

c. 在山路上,“小偷”在前面骑车,马山身边飘过来一辆自行车。(此时有个夸张的飞机音效,个人觉得是表示晕眩) 。
d. 骑车追人这段,几个场景平行剪辑:平地大路上两个人并行骑车;环山公路上一个人骑车(主观镜头,路牌上限行速度不断提高);矮树小公路上两个人骑车。
e. 在自行车上质问小偷的最后,用了个镜头,叫Dolly zoom,又叫vertigo镜头(因希区柯克的vertigo迷魂记而得名),是摄像机倒退时,用变焦镜头增加焦距,保持被摄主体大小不变,但背景效果晕眩:典型的幻觉镜头。
f. 马山问有没有偷枪,小偷果然就有枪,不是很奇怪吗?
g. 这段之后再也没有出现这个小偷。这段结束后直接切入在家和老婆在一起的夜景。
h. 后来唯一出现假枪的场景,是最后一场,马山和哑巴搏斗,也在幻觉里面。唯一提到假枪的,是马山在床上向老婆坦白枪不见了,老婆说,不是在吗?马山说,那是假的。

(主观)我的猜测是:这是杀人前最后的心理斗争,小偷是有良知的自己,杀人念头和内心良知齐头并进,双方周旋了好一阵,良知试图打消杀人念头,最终没成功。
这么一想,再注意了一下两人的服装:马山偏黑,小偷偏白。个人观点。




[马山被哑巴杀]

1. 马山既然出计,要引诱凶手出来,为什么不穿防弹衣?还给老婆和儿子送东西?

2. 刘哑巴开枪射中马山。同时警察到马山家破门而入,发现周小刚,问“马山呢?”。这时警察已经破了案,发现是马山杀的人,所以最后赶到火车站。(周小刚被马山封住了嘴,那是瓶子个什么道具没看清楚,如果设计捉凶手,何必折磨周小刚)

3. (主观)注意马山和哑巴两人的服装,又是一黑一白(此前哑巴之前一直是淡色条纹衣服,马山或周小刚都没有穿过这件白衣),所以猜测又是黑白小人在马山脑里的抗争,小黑人本想打死周小刚,最后没杀成。个人观点。

4. 马山最后的笑,如果只是抓住哑巴,自己连命都搭上了,有什么好笑的。




[开场]
另外从写剧本的角度,开场是最重要的:

开场马山起床,马妻要他教训儿子。小孩能犯的错多得去了,但编剧偏偏选了“男孩第一次看到女孩下体”,“这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事情”。这个故事从一开始就是个男女情爱纠纷戏,不是假酒故事。
并且马山从楼上下来,老婆睡楼下双人床(床上有很多女人内衣):夫妻分床睡。

如果硬要说意义,应该是“人民警察也可能开枪杀人”的假设,不管他表面多优秀,是不是受过表彰。
另外还有一点,战争扭曲人心吧。



顺便找出了原著小说,
//www.douban.com/group/topic/21734425/
虽然改编了很多地方,但哑巴的角色(在小说里是“何树强”),都和马山本人有很多关联,印证了马山和哑巴是同一个人。

3 ) 死去的如梦初醒,我猜测真相

看完我的复制粘贴你就会明白很多了,再结合他人和自己的见解,我补充了几句,当做狗尾续貂吧。本来想看看这部传说是DV拍的电影,没想到发现了这么大的秘密:中国牛逼的电影也很不少啊,尤其能瞒过光店总局大见天日。 “““《寻枪》此片气氛诡异,虽然是陆川作品 ,却有强烈的姜文个人印记。开篇晃动的 镜头和快速凌厉的剪辑手法把观众带入了 一种恍惚而焦灼的情绪感受中,这就奠定 了本片的基调。整部影片充斥着明显的臆 想情结,第一人称视角的大量运用更使这 种主观感觉愈加强烈。 我认为,臆想——是这个片子对付审查和 考验观众智慧的手段。 用一段大白话,我可以先把我理解的影片 总结如下: 马山在妹妹的婚礼上见到了久别的初恋情 人,发现了她和别人的暧昧。失去常性谋 杀了她,最后心理压力过大,自杀了。整 个偷枪寻枪的把戏只是为了掩人耳目而编 造和臆想出来的。 马山在骗群众,导演在骗观众。下面让我 来一一解析吧。 事情发生在一场婚礼上。 从事后陈军的描述中我们得知,婚礼上,马山特别兴奋,到处敬酒,“从没见过你 喝过那么多酒”。奇怪了,婚礼是马山妹妹 的,而婚礼上最兴奋的,却是马山。为什 么?因为,他看到了他久别的初恋情人李 小萌。 他不但看到了李小萌,还应该看到了她和 周小刚的暧昧。于是,礼单上李小萌的名 字被人涂掉了——影片始终没有交待这事 是谁干的。反正不可能是那个没有动机的“ 凶手”刘结巴,最可能只能是马山——他那 个时候就动了杀机。 在马山醉酒后,是李小萌、周小刚和老树 精开车送他回的家。老树精事后说自己当 时在开车,不可能偷身边的马山的枪。可 是,他却说“两只眼睛同时看到了”李小萌和 周小刚暧昧的动作——这是不真实的。影 片中,看到暧昧动作用的是第一人称视角 ,视线是仰角。从看脚部到看脸部,这种 视角运动根本不符合正在开车的老树精的 视角,这分明是当时醉歪在前座的马山的 视角。就是说,是马山看到的二人暧昧举 动。 第二天,枪就不见了。 第一个知道“真相”的老树精对马山说了句: “你的嫌疑最大”真是一语中的。 在周小刚家门口,李小萌第一次以甜软得 让人心颤的声音出现了。马山的神情是痴 呆的,眼前闪过李小萌以前的模样,明显 处在一种臆想状态里。在离去时,马山听 到李小萌叫他的名字,一回头,门关着, 没有人。臆想。 *个人*期间门口出现一个穿着雨衣挑着扁担的人,出现过两次,而后来出现在周小刚后面的是马三,后来李小萌被枪杀也是被雨衣男杀死的,这就是一种简单的暗示:马三就是凶手! 然后他找到了周小刚寻他的枪。第一次和 周小刚对话时,马山说周小刚拿了他的东 西。周小刚第一反应那“东西”指的是李小萌 ——其实这是正确的感觉,虽然被马山否 认了。 他的枪遍寻不获,事情一筹莫展。 这种时候,他满脑子应该想的是什么?对 ,应该是枪。可是影片不是这么告诉我们 的。 马山在洗碗的时候,脑子里想的全是 李小萌,还情不自禁地喊出了声,还喊了 好几遍。这是不正常的,他当时最大的问 题是寻枪,他脑子里应该想的是枪,为什 么想的全是李小萌?因为,失枪根本是他 设的骗局,他一心想的,就是李小萌。 那天晚上,命案发生了,李小萌被杀。 当晚,马山睡下后曾有一个梦境:梦里他 听到李小萌叫他,然后看到去李小萌家的 路,然后看到李小萌亮着灯的窗口,然后 听到一声枪响——马山就醒了——谁说这 是梦?谁说这不是真实发生的事? 事后在拘留室,马山老婆曾说马山那晚上“ 确实有一阵时间不在床上”,马山自己也说 不清去了哪里。这还不够明显?不明显再 看看影片:影片里,那个晚上,马山床头 的灯关了两次,又亮了两次,为什么?谁 开的?还不是他自己!他晚上出去过,他 做了那样一个“梦”。 马山老婆离开拘留室后,马山神情木然地 对着墙壁用手作手枪状开了一枪,这个镜 头意味深长。 审讯室里。唯一的目击证人周小刚在描述 现场时,说李小萌看到他身后有人时,是 笑的。这很奇怪:这种情况下应该惊讶或 害怕,为什么会笑?这只能证明,她看到 的是一个熟人。她认为这个熟人和周小刚 两个人一齐来的,而刘结巴显示不会是她 的熟人。 很重要的一点是,在指认凶手时,一看到 身穿雨衣的马山,周小刚的第一反应就是 说:是他!就是他!!可是,当雨衣掀开 ,他看到是马山时,却改口了。影片为什 么要这样设置?那是要告诉大家:其实周 小刚的第一感觉通常是对的——在他把“拿 了我的东西”理解成是李小萌时和在他指认 凶手是马山时——他的第一感觉都是正确 的。 如果凶手要杀的是周小刚,只要补上一枪 就好了,根本不需要另找机会。实际上, 凶手要杀的不是周小刚,根本就是李小萌 ——其实在原著里,凶手要杀的就是:李 小萌。 马妻应该是知道凶手就是马山,她在案件 发生后,表情一直沉重而阴郁。她问马山 李小萌死了他难过不,然后扒在马山身上 说对不起当初不应该吃醋。最后问到枪里 还有二颗子弹时,她盯着马山问:还会出 事么?这一切都可以证明,她应该知道枪 就在马山手里。””” 再补充几点<含借鉴>: 有网友说电影的一个bug:一个警察一般都有俩手铐,既然周小刚被马三铐在家中,那在火车道旁边怎会又拿出手铐擒住张结巴? 可这正是说明了以上见解的正确:这是臆想的,符合不符合时间马三可没想的这么周全,所以两个手铐不见得不可能啊,哈哈…… 从妹妹的询问中出来以后,直接找到张结巴问他拾到枪没,当时就感觉很突兀,但是也没太注意,现在想想,是不是导演的故意?哈哈。 而结局明显看到,马三起来了,手上没有手铐,地上没有张结巴?人呢?想出来的人还有什么啊。 而且马三一再强调,枪没有丢,只是不见了。确实,枪一直在马三手里,只是没有让我们看见罢了。

4 ) 我抓捕的罪犯就是自己?

看完电影,综合一点各家之言,我写一下我对这部影片的结论。可能写得挺长,请耐心阅读。
为了更加明确时间、事件,制作了一张表格。


我们都有丢失某样东西的时候,这东西可能有形可能无形,东西丢了之后有时茫然不知所措,有时麻木毫不在意,抑或急火攻心上蹿下跳。我们从导演的拍摄手法上来看,寻找过程充斥着荒诞色彩,不断怀疑,不断否定,不断发毛,不断幻想,气氛诡异,开篇晃动的镜头和快速凌厉的剪辑手法把观众带入了一种恍惚而焦灼的情绪感受中,这就奠定了本片的基调。整部影片充斥着明显的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色彩,第一人称视角的大量运用更使这种主观感觉愈加强烈。
下面,我基本按照影片中的时间顺序来分析。
首先,在影片开头,讲了他儿子的作文“男生和女生太不一样了,这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事情”,这是一个很强烈的性的暗示,而马山对文的评价是“不错”,这也说明在马山的内心深处是认可性、承认性的,但是,妻子,也是一个老师对此作文的评价是“流氓”,这也是现在绝大部分老师家长们会有的反应,同样也是社会主流价值观(性压抑)的体现,这里就已经隐含了一种冲突,与后面马山对妻子无法产生像对小萌的那种激情、看到小萌会有无法遏制的欲望、最终和妻子无法走到一块相合。
儿子的作文引发了他内心某种欲望。女友李小萌抛弃了他,随着时光流逝,他只好把这种欲望压抑在了心底,履行自己作为一个成年男子的义务,娶妻生子,当一个好警察,但是昨天晚上小萌的出现,以及儿子的作文,让他恍然发现,那么久以来,他丢失了一件很重要的东西,在这里,他的思维欺骗自己,那样东西是枪,之后有很长一段他找枪的镜头,这段镜头显示的情绪起伏非常剧烈,事实上,也是表现了他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然后,是妻子责骂他“神经病”、“没文化、没知识、没水平,只晓得打人”和儿子哭着“你只知道打我”,加上一堆散落的弹珠,蕴含着一种浓重的怅然若失的情绪。结合影片最前面他妻子叫他起床那一段,我们可以从镜头中感觉到,马山对妻子粗暴态度的一种不满,在妻子和儿子眼里,他可能只是一个会打人的莽夫,他体会不到那种细腻的、温柔似水的爱情和尊重。这时候出现了一片黑暗中一颗弹珠闪着微光的画面,弹珠代表着一种青葱岁月的跳动的激情,而在成年马山茫然黑暗的世界中,那颗闪着微光的弹珠又是什么呢?然后又立马切换了一个手枪的画面,马山再次欺骗自己,他失去的是枪。
枪丢了以后,在所长办公室,他对着一把空的椅子认罪并保证自己会找回枪的,这里就让我们很疑惑了,为什么他不对着所长本人说呢?这里说明了其实他潜意识中是知道自己没有丢枪的,所以没必要对着所长本人说,但是为了欺骗自己他丢的就是枪,他犯了丢枪那么一个严重的错误,所以他在所长办公室,用一个这么严肃的地方,对着空椅子自导自演了那么一场戏,他,努力地压抑自己,不是不忐忑、不恐慌的,所以他拿帽子的手都在颤抖。
再后面儿子提醒父亲“你的东西是不是昨天晚上掉在姑妈婚礼上了”,这个片段就非常荒诞了。首先,那声“爸”,出现的古怪,一开始只闻其声、不见其人,配合着一大段天空和屋顶旋转的视角。其次,儿子出现的地方和时间古怪,怎么会在房顶上呢?早晨还在家里挨打呢,之后立马出现在爸爸工作单位了,他难道刚才跟着爸爸那么快的步伐来的?大白天的不去上课,跑到这里来,就为了说一句话?三,儿子说的话古怪,刚才儿子还哭着“你只知道打我”,后面那么快,就懂得帮爸爸排忧解难、分析问题了?瞬间脑洞大开了?一切迹象显示了事情的不同寻常,说明了这只是马山的臆想。
之前马山责问儿子有没有偷他东西时,儿子从裤袋里摸出了一包烟。再结合前面的作文,这里,儿子是一个向往着成人世界、对性欲有懵懂的好奇和追求的少年,其实马山看到这样的儿子就想起当年的自己,只是那个自己早已被他压在内心深处了。这里,儿子就代表了他的这种潜意识,而这种潜意识在他刚压抑完自己以后再次出现了,并且在他的意识里叫嚣着“你丢的东西,就在昨天晚上姑妈的婚礼上呀” !
马山去询问妹妹和妹夫,妹妹说:“反正有五十几个人,我跟青山都认不到。”这就不符合常理了,摆喜宴,妹妹作为新娘,婚礼礼单她该是知道的,婚礼现场该是一桌一桌都去过的,怎么会有五十几个人都认不到呢?妹妹打电话向别人再次求证“谁送马山回去”的时候,马山说“挂起”,为什么要“挂起”呢?如果别人知道谁送他回去的,他不就得到他想要的答案了吗?所以事实是马山本来就不想知道答案。
“昨天晚上来了好多人我也不晓得,你挨着哪个坐的我也不晓得,哪个送你回去的我也不晓得,最后哪个走的我也不晓得。”这太不正常了!所以这场对白,马山是真的,妹妹和妹夫的人也是真的,但是他们的回答都是马山臆想出来的,他们真实的回答被马山的主意识给歪曲了,而真正一遍一遍强调“不晓得”的是马山他自己。
马山走的时候,青山问:“哥,想起哪样?告诉哪样?”这个问题简直太愚蠢了!从表面看蠢得无可救药!有种格格不入的怪异感!但是我们还原一下真相的话,我觉得应该是这样,马山询问妹妹和妹夫,妹妹和妹夫不是不晓得,是实实在在的把答案告诉马山的,看马山不说话,所以妹妹在接电话的时候,想再次向别人求证一遍。但是马山让她挂了,走的时候还说:“好,想起来告诉我。”于是青山就奇怪了,刚才问的时候不是把答案都告诉你了吗?还要想起哪样?告诉哪样?啪,一下就对上了!所以,这整场对白,妹妹和妹夫的话中只有接电话、青山最后的话、妹妹最后送礼单的话是真的,其他都是马山臆想的、是假的。
他碰到了卖羊肉粉的刘结巴,与结巴刘在城门口的对话,说明,马山杜撰出了结巴刘的一切,工作、家庭背景、社会关系,都是他的主观思路,他想让结巴是什么,结巴就是什么。结巴一碰到他就不结巴了,所以这是他幻想了一个嫌疑人对象给自己,再次暗示自己真的只是丢了枪而已。
之后,一个黑衣男子(陈军)帮他分析:“凭我的直觉,你不是醉……是兴奋,就算是真的醉了,你也不可能丝毫都不记得”,这句话真相了!马山一直用醉来掩饰自己,他当然不是完全醉了,也不是完全忘了,而是刻意地遗忘了!刻意地抹除自己那段时间的记忆。婚礼上,警察马山特别兴奋,到处敬酒,“从没见过你喝过那么多酒”。奇怪了,婚礼是马山妹妹的,而婚礼上最兴奋的,却是马山。为什么?因为,他看到了他久别的情人李小萌。但是这种兴奋是不正常的,所以他企图灌醉自己,麻痹自己的神经,让自己忘却自己看到了什么,于是酗酒。黑衣男子还说他“真正有凶气”,我琢磨了一下,这里的“凶气”应该不是指他那时就想杀人,而是说他那时有一种狂放肆意的热情,还拼命喝酒,和平时大不相同。
他去找老树精(即老蒋),老树精一开始无意之中说中了他枪丢了,这和下面,老树精无意说中马山也有偷枪动机相应,都是一语中的。
说到昨晚送他的人时,陈军只说了老树精,老树精又只说了周小刚,都没有说全送他的那三个人。陈军和老树精都是知道真相的(看后面就知道),这说明马山的这两个朋友很可能约定好了,因为他们知道马山曾经对小萌的感情,所以要向马山隐瞒李小萌回来了的消息,即使李小萌来了婚宴,也不要让马山注意到。而老树精是因为马山枪丢了,才不得不透露了送的人还有周小刚。
老树精让他去白宫找周小刚,门一开,小萌出乎意料地出现在了他的面前,这时候现实逼得他不得不直面他心底的那种欲望,他仿佛看到了以往的那个小萌,眨着妩媚多情的眼睛看着他,用甜腻的嗓音说:“我是小萌,我回来了。”再对比现在,小萌依然妩媚、依然妖娆、依然那么美,住在洁白的屋子里,像当年他作为一个少年时,心里的那个梦一样。但是,这间房子是另一个男人给她的,她虽然妩媚地看着他,但嘴里说的都是另一个男人,她的情人不再是他,也永远不会是他了!所以他只能痴痴地望着她,一句话都说不出来,而最初敲开门的目的早就忘得一干二净,直到小萌说:“你是不是来找周小刚的?他不在家。”他才反应过来,有点呆滞地立即说:“好,那我走。”但是他是多么希望他走的时候,小萌能像从前一样叫住他,用那种甜腻的嗓音呼唤他:“马山!”但是没有,他回了头,那扇门却已经关了。
之后有一个细节——当他离开时,镜头里出现了一个穿黑雨衣遮住头挑着菜篮子的人,这个人的出现很不和谐,因为当时天上根本没下雨。尔后周小刚看见马山走远方才蹑手蹑脚出现,周小刚走了,这个提菜篮的却在后面无声无息地跟了上去,还给了个慢镜头。(注意!看电影后面就知道,刘结巴从未穿过黑色雨衣,整部影片中,在案发前,只出现过一个明确穿了黑色雨衣的人,马山他自己!)之后周小刚吹着口哨,放心大胆地走着,却平白无故被马山发现了,马山是怎么发现周小刚的?他明明已经先一步走开了啊?结论就是马山其实并未真正离开周小刚家门前,他人性的黑暗面,在见到小萌后,就压不住地翻上来,那个黑暗面是那么地嫉妒周小刚,所以他再次折回,想逮住周小刚。周小刚出来的时候,伴随着一段很响的电视音:“国家一如既往地遵循中阿两国领导人达成的发展双边关系的政治原则,进一步推动中阿友好合作……”这说明马山就潜伏在白宫旁边很近的地方,所以大门一开,才能很清楚地听到里面传出的电视音,这分明是马山的视角。他一路尾随周小刚,要杀了他!但是他仍是成功压制住了那份黑暗,他想起了他是人民警察,于是他恢复了警察的样子。
然后他看到了周小刚,第一次和周小刚对话时,马山说周小刚拿了他的东西。其实周小刚的第一反应也是正确的,马山想找回的东西的确是小萌,他拿出钥匙给马山说:“你有空,你就过来,我不反对。”那个时候,马山盯着钥匙看了好久,但是他成功抑制住了自己,掩饰说:“把车门打开。”继续演自己找枪的戏,来欺骗自己。但是在车门都打开以后,马山有仔细检查吗?没有。他只是站在一旁很随意地看着,因为他知道车里面不可能有枪。周小刚走的时候轻蔑地说:“你身上有什么东西好拿的,这个BP机还是公家给的。”看,人家周小刚有白宫、有意大利西服、有车,你马山有什么?又有什么能给小萌的?这句话明显刺痛了他,所以,马山这时候的脸色非常难看,他嫉恨了。
后面有个镜头,他的妻子穿着黑色衣服贴在墙角看着他,就我感觉,这又是臆想,因为在周小刚离开后,周边突然响起了诵佛声,诵佛声代表了一种慈悲、仁义的概念。然后是一辆摩托车突兀地飞一般地从马山身边擦过,转过街角,马妻出现,说话声音很空洞,走路姿势也透着不真实的飘起来的感觉,而且,大白天的,她都不去上班吗?突然就出现在这里了?这一切都很古怪。因为是他臆想出了妻子,为了压制自己的那份恨意。妻子问他:“你在做哪样?”是的,他都已经结婚了,有老婆孩子了,所以他再嫉恨又有什么用呢?又要做哪样呢?难道杀了周小刚吗?警察不应该都心怀仁义吗?
后来他经过一条小巷,这里出现了一群小孩,我觉得,这群小孩的出现,不像有些人说的,是无关紧要的因素,恰恰相反,它很重要!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那群小孩和他儿子的年级差不多大,最重要的是都是女孩子(其实当初我看到这里的第一个反应是,罗四妹在不在其中)。这几个女孩子都梳着一角辫,一蹦一跳地走着,洋溢着青春气息,那么活泼那么生动!这条小巷就好像他的人生路,曾经也有一个那么活泼生动的少女从少年的他的人生中路过,可惜,他没能抓住她。所以他在那群女孩子路过后,仍然回头凝望着她们,注意!这里马山是回了两次头,两次!表现了他是多么的不舍、多么的怀念那个她啊!
还有,我觉得这群小女孩也是马山的臆想,因为现在的时间是在早晨到中午之间,上学时间已经过了,放学时间还没到,按理是不可能出现这么一群小女孩的!
弗洛伊德在《性爱与文明》中写道:男人在贞淑贤惠的妻子面前,性冲动(性行为)会拘束,在其它女人面前,反而无所顾忌。正常人一般看不起放荡不羁的女人,他们敬重的是贞淑贤惠的女人。而奇怪的是,这种人的态度却恰恰相反,对他们来说,女人越是轻浮放荡,就越使他们爱的发狂,同这种女人相爱,往往使他们魂销骨酥,不能自拔。他们觉得,只有这样的女人,才是谓一致的爱;但一旦爱上,又要求她们对自己忠实。这种爱情免不了经受一段奇特的折磨……
所以,马山也许是爱着他的妻子的,但是他更爱李小萌。他在妻子面前没有性冲动(妻子向他求欢的时候,他没能做下去)。而影片中,罗四妹也好、李小萌也好,都属于那种不知检点的女人,这可以从儿子送罗四妹东西罗四妹就给儿子看身体、小萌说“我就嫁人了”、周小刚说“她一个单身女人”“我是替别人照顾她”等等得证。而恰恰是这种淫乱的女人更容易引起男人的欲望。马山在当年对小萌也许只是像他儿子对罗四妹那样的好奇和单纯朦胧的性欲,也许对小萌并没有爱得那么深,但是这种性欲和浅爱在经过多年的压抑、和妻子爱情的对比、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假想、淫乱的女人更易引起性欲等多重因素的叠加之下,发酵得越来越深刻、越来越扭曲,以至于马山愈加没法压抑和克制了。
之后他好像是在专找小巷走,含蓄地表现了他也许在期待着能在人生路中,能与当年的那个她再次相遇!这时,他的主意识已经意识到不对劲了,于是他的那个臆想对象又出现了——刘结巴!就像同志们说的,刘结巴去给领导送餐(我觉得他就是在去的路上),但是碗里却都是空的,而且一看到马山,结巴的病都好了,这就明显不正常了!刘结巴的出现是为了给他自己施加派出所的压力,正如结巴所说,“县里来领导了”。嫌疑人对象又出现了,马山又可以正常地压抑自己了。还有,这儿,送餐表明时间已经到了中午。
但是,在派出所的颁奖会上,他发现自己已经完全融入不了公安的那种高度荣誉感和责任感的氛围了,他脑子里想的全都是“寻枪”,所以他急需进一步抑制自己,事情到了这里,他终于与所长本人说了枪没了,他需要所长、局长,用指责他、骂他“犯罪”来进一步给自己施压(他的确“犯罪”了,他克制不住自己的欲望)。后面,他反复强调“枪不是丢了,是不见了”,为什么电影中要反复强调这句看似无意义的话?就是因为,马山潜意识中其实是知道枪没有弄丢的,但是他的主意识为了压抑欲望欺骗自己枪没了,而刻意地抹除了枪的记忆,和那次婚礼一样刻意地遗忘了一段事实,所以对他来讲,枪的确不是丢了,就是不见了而已。
电影中,局长说:“一般老百姓根本不晓得枪怎么用,说白了就是枪放在他面前,他也不晓得枪怎么用……”所以这一段也暗合了开枪的不是普通民众,在这么一个小山村,只有警察,是会用枪的。局长把马山的警服收了,所以他连最后能和周小刚比拼的那身警服都没了,他真的只剩了枪了。
妻子教育儿子不要看电视的时候,他也不管、一声不吭,因为在洗盘子的时候,他脑子里想的全是李小萌,想起了在婚宴上,猝不及防撞入视线的轻拂着头发的婀娜的侧影,还情不自禁地喊出了声,喊了好几遍。失枪根本是他设的骗局,他一心想的,就是李小萌。他妻子的话,从某种角度来讲,真相了!“马山,你太不要脸了!堂堂人民警察,儿子都八岁了,还轻轻呼唤着别个女人的名字,你太不知道羞耻了!”妻子的这句话刺激到了他,是的,他不能这样。于是他回答:“不是。”他掩饰自己,也再次欺骗自己:“我出了件事,本来要对你说,就是怕你难过,你要想晓得,我可以告诉你真相。”他又压抑住了自己。结果妻子又告诉他:“你喝醉了,还是人家心痛,亲手把你送回了家。”他非常吃惊,说:“怎么没人告诉我呢?”他想起了陈军刻意涂去了的李小萌的名字(妹妹给他礼单时,就说了是陈军整的),他想起朋友们似乎都有意无意地向他掩饰小萌的回归,为什么要这样?于是他说:“我要出去一趟。”他急着要去质问他那两个最好的朋友,为什么不告诉他小萌回来了?不告诉他是小萌送他回家的?他又快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了。就在这时,他听见妻子在身后急切焦灼地叫喊:“马山,马山!”她绝望苦涩地呼唤:“马山……”这里,他在门口徘徊了好久,终于停下脚步,转身,对妻子说:“我晓得我的工作太多了,我可能不是一个好丈夫,不是一个好父亲,但是我没做过对不起你的事,从来没做过。”这既是强调,又是对自我的宣誓,绝不能背叛妻子,要管住自己。
但他还是去问陈军了,因为妻子道破了小萌送他回家的事后,他对小萌的感情已经从潜意识中跳出来了,那些情意清晰地印在他的主意识中,他已经无法控制了:“李小萌在镇上你晓不晓得?李小萌在婚礼上你晓不晓得?那李小萌送我回家你晓不晓得?”陈军:“晓得。”但是他明显心虚了,你没有问我,我又为什么要告诉你,这是一个很明显的故意隐瞒的态度。马山:“你为哪样要把李小萌的名字从礼单上涂掉呢?”陈军:“这个问题我不想说。”意图被戳破了,所以陈军只好避而不谈这个事,情急之下想出了眼前暂时不接受马山盘问的借口:“再说,你问我,我就要跟你说?你是哪个?你是警察?你穿起警服是个警察,你警服一脱,你哪样都不是。”
陈军已经明显察觉到马山情绪不对:“今天上午,你来找我,你心里头就有事,对不对?”、“说吧,不要不好意思,说……”面对陈军的犀利,马山躲闪了,掩饰地吼出:“我的手枪不见了!”其实陈军本来就一直认为马山是为小萌来找他的,马山说出“我的手枪不见了”,陈军才恍然大悟,同时赫然松了一口气的样子:“哎呀,怎么不早说嘛!”于是陈军认真地想帮他分析了,还拿了纸笔帮他写下来,看到陈军那么认真的样子,马山其实怕他真的分析出真相,所以立马打断他,吼道:“你不要乱来!我手枪里有三颗子弹,你晓不晓得?要是落到罪犯手里,三颗子弹就是三条人命,要是职业杀手,一枪打两就是六条人命,要是一枪打三个就是九条人命……”接着,后面的罐子倒了,他趁机偷偷地溜走。在陈军的缜密与犀利之下,他骑上自行车,落荒而逃!所以陈军想再找他分析的时候,他人已经不在了。
出去的时候,他看到天空中飘起了孔明灯,小山村里在这个并不特别的日子放起了孔明灯,孔明灯还和房子的门一样大(画面比例明显不协调)!又是荒诞的!所以还是臆想,孔明灯往往寄托着情思,他还是爱着或是渴望李小萌的。
他去问老树精小萌的事,老树精说:“这个陈军为啥子涂李小萌的名字,我心里头清楚得很。”再次从侧面证明,礼单是陈军涂的。因为陈军知道马山与小萌的感情,怕出乱子,想瞒着马山,就涂掉名字了。马山问涂名字的原因,老树精也回避了,他不想提起马山和小萌当年感情深刻这种原因,不想让马山去回忆,不想因此又引起马山对小萌的感情:“原因不是重要的,问也没的用。”原因的确已经不重要了,因为,如今的现实是“这个李小萌她就是李小萌,你马山就是马山”,你们两个都有各自的情人或家庭,你是你,她是她,你们早就没关系了!老树精重点提及李小萌的不忠与不贞,“这个事情你最清楚了”,意图让马山想起小萌的坏,反感她。
然后老树精转移话题:“我们就不说李小萌了,我们就说枪。”在马山醉酒后,是李小萌、周小刚和老树精开车送他回的家。老树精说自己当时在开车,不可能偷身边的马山的枪。可是,他却说“两只眼睛同时看到了”李小萌和周小刚暧昧的动作。我的见解是老树精说的是真的,他说这段话,其实是想告诉马山,李小萌已经有情人了,你马山就不要再想她了!随着老树精的讲解,马山不得不回忆起了当时醉歪在前座的时候,看到的那部分场景。影片中,看到暧昧动作用的是第一人称视角,视线是仰角,从看脚部到看脸部,这种视角运动不符合正在开车的老树精的视角,这分明是当时醉歪在前座的马山的视角。就是说,本来这部分早已埋进马山潜意识中的片段,因为老树精的话,让他不得不正视。就是这段回忆,又让他翻腾了杀意,他现在想杀周小刚,小萌与周小刚的暧昧,激起了他的嫉恨。我得不到她,你这个后来者又凭什么得到她?他的潜意识诉说着:毕竟,我还有枪……
老树精讲完这段,松了口气,还抽起了烟:“这下子你该清楚涂掉李小萌名字的动机了。”老树精以为马山知道了李小萌与周小刚的关系后就会放下了,所以放松了警惕,觉得这时候再提动机也没事了。马山这时更想要枪了:“我想知道偷枪的动机。”老树精说:“每个人都有动机。”“就是你也有动机。”说到这句,马山原先瞪大的眼睛微微地眯了一下(是下眼皮微动了一下,这个很不明显,要反复看才能看出来)。老树精继续他的无心之言:“你就不会监守自盗吗”、“我要是你们局长,我首先就怀疑你。”到这里,马山坐不住了,他心虚,所以,他起身走了。老树精让他继续找枪,但是他的思维已经自动把“要想解决事情”的那个“找”字理解成去找周小刚。
说明一下,后面一段他本来就是去找周小刚的。因为马山别了老树精后,放到的第一个画面就是周小刚的车,然后才是马山骑着摩托车的画面。如果马山本来是出去找枪,无意中看到周小刚的车鬼鬼祟祟的话,那么这个画面顺序就应该是,先放马山骑着摩托车,后放周小刚的车鬼鬼祟祟。而且他跟着周小刚,才会跟出小镇,跟到一个荒僻的地方,不然,他找枪找到一个全都没人的地方去干嘛?说不通啊!
他去找周小刚了。在这里,马山再次穿上了黑色雨衣,没有下雨,穿雨衣干啥?这是黑色雨衣第二次出现!它两次出现都是想杀周小刚,第三次出现就真的杀人了。“黑色雨衣”是一个很重要的寓意,代表了马山原本压在潜意识中的黑色部分,这里,邪恶战胜了正义,邪恶占据了主导。而影片末尾,马山是以“白衣人”的样子出现,“白衣”恰好与“黑衣”相对,代表了马山主意识中正义刚直的那一面,那时是正义战胜了邪恶,正义占据主导。
马山除了影片结尾以外,其余部分都是穿黑衣的。警服是黑的,他后来穿的T恤衫还是黑的,夹克外套还是黑的,再然后才是黑色雨衣!导演为什么这么安排?我觉得是为了混淆观众视线,因为前面马山穿的都是黑衣,所以后来晚上,马山一套上黑色雨衣,观众的敏感度就不高了,就察觉不出来了。
周小刚的车鬼鬼祟祟的,沿途都是空房子,到了一个很荒僻的地方,马山一路尾随下去,发现了一个山洞。但是在这时候,他发现妹夫青山从里面跑了出来。原来周小刚在山洞里办了一个假酒厂,并和妹夫青山有勾结。这里,如果他还是正常的警察的话,第一个想到的应该是偷查假酒厂,拿到犯罪证据,同时通知派出所,赶快派人,把厂子包围起来。但是他没有,因为,仅仅是假酒厂,达不到杀了周小刚的目的,而他,想杀了周小刚,所以他向派出所隐瞒了周小刚的违法行为。因为他的主意识里仍是认为自己还没有枪的,所以他骗自己,他的枪可能就在周小刚手里,这样周小刚就有了更充足的犯罪动机。因此,马山在那时的第一反应是,让青山去诈周小刚有没有枪。结果当然是周小刚不可能有枪,马山潜意识里其实是知道的,所以当青山诈完,向他去汇报的时候,他已经不在了,他不想知道真实结果,他只要给自己一个行事的充分理由就足够了。
山洞那里,马山仍没有对周小刚下手,一个是因为周小刚身边肯定还有其他人(青山是警察的妹夫,如果之前就犯法了,应该会像周小刚一样,躲避着警察,不会娶警察的妹妹了。所以青山后来经不住诱惑,说自己才第一次做,还是可信的。那么山洞里面的假酒厂,肯定不止周小刚和青山两个人了),另一个是因为他认为自己此时没有枪,而周小刚的假酒厂里可能有枪。
后面有一段他在夜里穿着黑色雨衣骑着摩托车的镜头,他皱着眉,脸上表情很阴郁,亲人的影子一幕幕闪过脑海,很快地离他远去了,这时,即使是亲情也无法遏制他的杀意了,他现在只想找到自己的枪,去杀了周小刚。于是,他陷入了更浓重的黑暗中。电影中有一个画面,这个画面还连续出现了三次!连续!三次!这里我想笑一下,因为这里充分诠释了“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这个“公理”!画面是一个背影拿着把枪在夜雾迷茫中走着,其实那才是真实的场景,那个背影就是马山他自己,他在别了青山后,一个人拿枪在山里走着,骑着摩托车的反是马山的臆想。
现在,他需要用意识欺骗自己,说服自己,手上这把枪的由来。所以,他臆想了一个他追小偷的场景。突兀地出现的白天,莫名出现了一辆在动的空的自行车,骑了50公里一点都不累,而且,马山也没像后面说的,是一边唱歌一边骑车的,小偷把包包给马山,马山都不要,只问小偷要枪,一说到枪,小偷就真的抽出了一把枪,好似梦境里想到啥就有了啥的那种感觉。小偷逼急了,警告说要开枪了,马山没穿防弹衣,也木木呆呆毫不躲闪,这也一样不合逻辑。然后马山拿到了小偷的那把假枪,这是他的意识欺骗他自己,他现在手里拿着的是一把收缴来的假枪,现在,他要用这把假枪去杀人了。
不过他没有立马去杀周小刚,他回了趟家,一是因为周小刚应该还在假酒厂,二是想给自己最后一次救赎的机会。他翻着婚礼礼单,想着朋友对他的那些不着痕迹的爱护。本来他已经翻过了有被涂掉的李小萌名字的那一页,但,还是翻了回去,礼单最后还是停在了李小萌名字的那一页,配合着一道惊雷声。晚上,下雨了,打雷了,这是环境气氛的暗示,预告着不好的事情要发生了。他发现,他和妻子连滚床单的感觉都没有了,他做不下去了,妻子说:“你有问题,你就是有问题,我晓得你心里对我早就没有爱情了。”马山说:“这个不是爱情的问题。”的确,事到如今,已不单单是爱情的问题了,复杂太多了。然后,妻子说看到那把枪了,说他胡扯。马山又一次掩饰自己,说,那把枪是假的。
然后,他让妻子先睡,关了灯。当晚,马山睡下后曾有一个梦境:梦里他听到李小萌叫他,然后看到去李小萌家的路,看到李小萌亮着灯的窗口,最后听到一声枪响——马山就醒了——谁说这是梦?谁说这不是真实发生的事?他醒的时候,奇怪地发现床头灯亮着,明明他之前是关了的。他关了灯,又发现妻子不在床上,于是又开了灯出去找她。发现妻子苍白着的面色,在那里洗脸。人在受到惊吓的时候,恐慌的时候,总会洗一把冷水脸,让自己冷静下来。所以,猜测,这里妻子不仅知道了,马山晚上出去了,可能因为怀疑马山有外遇还跟踪了,亲眼目睹了什么,受到了惊吓,所以惊魂未定地在那里洗脸。妻子拒绝马山给她洗脸、“你先去睡吧”,特别表现出了她对马山这个杀人犯的抵触情绪。
第二天,天亮的时候,床头灯是亮的,之前马山是关了灯的,现在灯又亮了,说明妻子在回来的时候把灯开了,她开着灯睡觉,早上起来时发现她是趴着睡的。趴着睡的睡姿,表明一个人缺乏安全感,有些保护自己过度、防卫过度的意思。这一切都表明了,妻子昨天晚上有多惊慌、多害怕。
后面所长问:“昨天晚上你到哪里去了?你真的没出去,你能肯定?”马山说:“我好像没出去。”看,这里是,“好像”,再加上之后拘留室里马山问妻子“你帮我想一下,昨天晚上我有没有出去过”,若是马山昨晚真的只是在好好睡觉的话,这句话就问得怪异了!证明他潜意识里是知道自己出去的,但是因为他杀了李小萌,杀错了人了,他太痛苦了,所以强迫自己刻意遗忘了昨天晚上的记忆。
然后拘留所里,儿子对爸爸说了那么多,妻子却一句话也没说,而且她瞪着马山的眼睛充斥着控诉与痛苦,只是在走时,回答马山:“昨天晚上,昨天晚上……当时你确实有一段时间不在床上,你到哪里去了?”这句话她说得犹豫又苦涩,再次证明了妻子是知道真相的,只是因为是自己丈夫,不忍说出真相。妻儿离开拘留室后,马山神情木然地对着墙壁用手作枪状开了一枪,这个镜头意味深长。
审讯室里,唯一的目击证人周小刚在描述现场时,说李小萌看到他身后有人时,是笑的。这很奇怪:这种情况下应该惊讶或害怕,为什么会笑?这只能证明,她看到的是一个熟人。因为她曾与马山相恋过,所以作为曾经的恋人,更熟悉马山的身形。她当时认为这个熟人和周小刚两个人一齐来的,而刘结巴显然不会是她的熟人。
很重要的一点是,在指认凶手时,一看到身穿雨衣的马山,周小刚的第一反应就是:是他!就是他!!可是,当雨衣掀开,他看到是马山时,却改口了。影片为什么要这样设置?那是要告诉大家:其实周小刚的第一感觉通常是对的——在他把“拿了我的东西”理解成是李小萌时和在他指认凶手是马山时——他的第一感觉都是正确的,这和老树精的无心之言总是一语中的,是一样的表现手法。
本来周小刚说的是李小萌扑在他身前挡了子弹。可之后马山死死的盯着周小刚:“那个人不是来杀李小萌的,那个人是来杀你的,对不对?”虽然是问句,但是马山的语气很肯定。在周小刚否认说“那个人本来就是来杀李小萌的”时候,愤怒地朝他扑过去“放你的屁”!然后他质问“那个人是不是就是这样开枪”、“是不是这个距离”,这里,马山的情绪起伏非常的激烈。后来周小刚在“验尸报告和弹道实验证明”的铁证之下,承认了他之前的是假话,改说“是她自己扑上前去的”。这段回忆也很可笑,周小刚要是当时真那么悲痛,不会反应那么快跳窗逃走的,总要呆滞一会吧?很明显是错误的,所以就是周小刚当时推了李小萌挡子弹。马山眼神黑暗地盯着周小刚:“周小刚,李小萌是替你死的,李小萌是你害死的。”
其实,这就有一个隐晦的漏洞了:验尸报告、弹道实验和两道抓痕只能证明周推了李挡子弹,但周推了李挡子弹,就能证明马山前面说的,凶手要杀的是周吗?从数学的角度来说,假设条件P是“周推了李挡子弹”,条件Q是“凶手要杀周”。
总条件是“周和李是抱在一起的,李身上有两道抓痕”,那么由P“周推了李挡子弹”可以推出两种可能:第一,凶手要杀李,周因为惊慌失措,以为凶手要杀他,所以推了李;第二,凶手要杀周,所以周情急之下推了李,让李挡子弹。这两种在当时的情境下,都是合理的。所以P是推不出Q的,这是个假命题!
但是反过来,总条件“周和李是抱在一起的,李身上有两道抓痕”,Q“凶手要杀周”,却可以推出P“周推了李挡子弹”!所以Q能够推出P!条件Q的范围比条件P的范围来得小,所以“Q⇒P”是真命题!
Q是P的充分不必要条件,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因此当时马山冲上来就吼“那个人不是来杀李小萌的,那个人是来杀你的,对不对”,是非常不正常的!马山就算知道了P“周推了李挡子弹”,凭什么就直接断定Q“凶手要杀周”呢?要吼也该吼“你怎么能推李小萌,怎么那么卑鄙”,而不是冲上来就吼“那个人本来是要杀你的”!从一个事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这里逻辑断裂了!但是,如果以一个事件参与者的思维来看,却非常正确!从Q“凶手要杀周”直接推出 P“周推了李挡子弹”!马山不仅推得了,而且还看到了!因为潜意识里这件事就是他做的,他就直接默认了Q“凶手要杀周”!他在默认的基础上才说出了那些话!事情本来就是他要杀了周小刚,但是没想到周小刚把李小萌推了出来挡子弹,而周小刚自己却跳窗逃走了。所以他非常愤怒,非常痛心,也非常后悔!所以案发后,他第一次看到周小刚,表现得很激动很冲动!
但是因为大部分人看这段情节的时候,关注重点都会放在“周小刚是否推了李小萌”上面,而不是“凶手本来要杀的是谁”上面,就很容易就忽略这个逻辑漏洞!
再接着,我感觉,陈军和老树精摆酒席给马山压惊,后面的一部分话也是臆想的。从老树精那句“战场上,炮弹一响我马上就趴他们身上,我要是不救你,你今天就当经理啊”开始,明显这句话和一开始他们讨论的话题无关,所以不该出现。但是,这句话的意思却是如此地和李小萌为周小刚挡了子弹、周小刚依然好好地做着假酒厂老板的情节相合!马山刻意忘了那晚的记忆,但老树精这段相似的情节却不断地在他脑海里闪现,接下来“我都救过他们的命”、“子弹是从你的手枪里出来的”、“但你是清白的”这些语句就开始飞快的旋转了,都是他臆想的,是他的潜意识和主意识的搏斗,他的主意识想找到凶手、找到枪,但他的潜意识阻止他回想起来。
李小萌死了,马山非常后悔自己当时的行为,他虽然刻意遗忘了那场谋杀,但是,他更恨周小刚了,他是想向周小刚复仇的,但是作为一名警察他又要压制自己的杀意,不能再犯罪了,所以他不想再看见周小刚了,他要逃避。但是周小刚一路地跟着他,死命地追着他,所以,他在两个朋友面前,一语道破了周小刚开假酒厂的违法行为。本意是想让派出所把周小刚抓起来,这样自己就看不到他了。不过,因为那个夜晚,马山让青山去诈周小刚的时候,青山说“好多脚步声,还有拉枪栓的声音,可能要出事”,打草惊蛇了,周小刚对青山说“先去抵挡一下”,然后就应该在那个晚上,即刚好案发前,周小刚就把假酒厂搬走了。周小刚出于生命威胁,最终选择在马山家里坦白了自己的违法行为,还暂住在了马山家。
马妻在案件发生后,表情一直沉重而阴郁。晚上,她说,“你不要害怕,我只问你一件事,李小萌死了,你是不是很难过”,然后扒在马山身上说,对不起当初不应该吃醋,她也许已经明白,自己那晚的行为可能直接导致了马山闯去杀人的祸事。最后问到枪里还有二颗子弹时,她盯着马山问:还会出事么?这一切也可以证明,她应该知道枪就在马山手里,马山是凶手。马山向妻子承诺:“绝对不会再出事了。”也是从说出这句话开始,他决定自杀,这样就确保自己不会在什么时候心血来潮、杀意翻腾地把近在咫尺的周小刚杀了,不会再发生上次那样的悲剧了。
马山要假扮周小刚出去引凶手,临走时,他先到派出所去送饭,表达他的愧疚和补偿,这段暗合前面的刘结巴想给领导去送饭。他到学校里(从他问马冬在哪个教室就知道他从来没来过,作为丈夫和父亲,他的确是失职的)看妻子和儿子最后一眼,留下了弹珠和花,他对不起妻儿。并在离开家时深深地环视了一眼自己生活的家,这很不正常:只是执行一次“任务”,警察该是有防弹衣的,为什么搞得象生离死别一样?所以真相是:他不是执行任务去,他是去自杀。他在家里、在派出所里、在自己的良心面前,压力太大了!既是阻止自己继续杀人,又是精神崩溃,他想要解脱。
对,他是去自杀,而不是去假扮周小刚。
在外出的路上,有一个镜头是买车票上车。买车票的人赫然就是周小刚本人,但是后来出来上车的那白衣人,背影明显有点胖乎乎的,这说明在周小刚买票到他上车的这段等车的时间里,被掉包成了马山。
在结尾这段里,火车一会出现在马山的右侧,一会出现在马山的左侧,这又不合逻辑了!所以,马山又神志恍惚了,他想幻想出作为一名警察的合理的死亡方式。可即使是他幻想出的对象——刘结巴,依然是那么的恨周小刚,要杀了周小刚!“我二辈子来杀你”,因为马山本人快死了,所以这个臆想对象也快消亡了,如果仅是复仇杀人的话,未必会死刑的。“你们要找证据,我不要,我就要杀了周小刚”,周小刚都坦白假酒厂了,现在还找什么证据?就算现在要找,也是找杀人凶手的证据啊?找杀人凶手的证据,又关刘结巴什么事,他是凶手,不是警察,找什么证据?所以,这句话明显是站在马山的角度,鲜明地点出了马山刚发现假酒厂时的心理。“我就想打周小刚,我不想打李小萌”,和他杀错人时追悔悲痛相应。“周小刚做假酒,吃死了我的家里人,吃死了好多人”,如果假酒真的“吃死了好多人”,早就引起警察局注意了,不会一点风声都没有,更何况前面一点都没提到过假酒吃死过人,但是周小刚的确害死过人,谁?李小萌啊!所以马山的意识,是在借刘结巴的口,说出想为死去的小萌向周小刚复仇的意图!但在最后一刻,他铐住了刘结巴,象征了那个执着于追捕凶手的他,终于战胜了那个疯狂地叫嚣着要杀周小刚的他自己,他成功地抑制住了自己的杀意,因为他死了。(1.无声片段2.马山身体不动了3.他躺在地上,明显是一个人的,刘结巴被铐住了还能跑了不成?他是找着钥匙了还是断手了啊?4.他后来起来、走出来时,围着的警察没有一个有反应的,好像没看到似的。这四点,都可以证明,马山自杀了,死了。)
所以,最后的警匪战斗,他战斗的、缉拿的是自己那罪恶的一面。他找回了枪,警察的配枪,象征着人民警察的责任与担当,那个从见到小萌起就失落了的责任与担当,那个即使有再多私人恩怨也不该放下的责任与担当,他找回了!所以他解脱了,终于可以放声大笑了!在一阵阵的脚步声和心跳声中,他一边哭一边笑一边往回走!
这里注意一下刘结巴的三次出现。前两次出现,是为了压抑马山本人心中的黑暗面。最后一次出现,是因为马山自己已经想明白了,要剔除自己身上的罪恶了,所以这时马山心中已然通透无暇,而臆想人物刘结巴就承载了他的全部黑暗。
其实影片中还有一条暗线,是派出所捉拿马山的线,一开始马山向所长的空椅子说话的时候,就有个细节,一位女警,看着他,从他的背后经过,表示派出所在早晨,已有人注意到马山的状态不寻常。再到下午,马山向所长承认枪丢了时,局长盘问马山,“你和你老婆的关系怎么样”、“有没有闹离婚”,就是已经在怀疑马山了,怀疑他有外遇,他不正常,也有偷枪动机。局长的首先怀疑,还真被老树精说中了!第二天案发后,所长问:“昨天晚上你到哪里去了?你真的没出去,你能肯定?”所长也怀疑马山了,“你的嫌疑最大”。
马山质问周小刚的时候,曾经拔出过枪,无论真枪还是假枪,派出所没有放过不查的道理,更何况马山那时并没有自证清白,派出所里也没人说马山你已经没有嫌疑了,为什么审问周小刚后,派出所就把他放了呢?因为,马山那时很快地给所长提了个建议,他说“周小刚不能离开本镇,他在,枪就在”,所以这是他的主意识在执着于追捕凶手,却出乎本意地掩饰了自己。所长早就怀疑他了,所以之前才会让他扮凶手,让周小刚指认他,再加上马山表现出的逻辑断裂,因此所长放了他,是故意放他和周小刚在一起,暗中查探,就是想抓住所有线索与证据。马山自杀前,去派出所告别,所长也看出他状态不对,所以说:“压力不要太大,压力不要太大。”但还是没想到,他会自杀。
总之,“寻枪”这个电影名,一语双关,含义深刻。学过电影的都知道,电影因为时间、资金的有限,所安排的每个镜头、每句话一定都是紧凑的、精心设计的、有其背后深意的,尤其是这种悬疑推理的电影,每个细节要经得起大众推敲。如果它真的是讲一个警察抓刘结巴这个罪犯的话,不会插入那么多没有实际意义的镜头!仅仅只是为了搞笑,那不成了烂片了吗?而且刘结巴真的是罪犯的的话,那么这部电影就不该这么拍,不觉得刘结巴在最后突然点明“假酒厂喝死了好多人”实在是太突兀了吗?前面根本就没有一点伏笔,至少前面也应该隐晦地略略提及一下,说“哎,前年有个人喝酒不知道为什么的就突然死了”、“他兄弟刘结巴哭得那个叫惨啊”等等,但是完全没有这一节,就说明电影意图讲的真相本来就不是这样的。
《寻枪》,表现了一个周围人眼中爱岗敬业的好警察,在短短四天四夜中,变成了一个杀人犯,最后自杀的全部过程!通过喜剧、荒诞剧的手法,描绘一个悲剧,不失为一部幽默风趣、寓意深远、效率极高的天才之作。

5 ) 为寻枪的马山平反

看大多数评论,都说马山是凶手。我怎么觉得,马山真够冤的呢?

先说我个人的结论:马妻是凶手。

马山明显是有战后创伤后遗症的。发作时,打妻儿,不照顾家庭(从对白可知),一心扑在工作上(从发奖金,马山双份可知)。

首先,假酒厂是存在的。这不是马山的幻想。毕竟当事人亲口承认了的。

在婚宴上,马山受到再见李小梦的刺激,兴奋异常,把自己喝高了。让人送回了家。日常对孩子,对家庭,对妻子不管不顾,有时还加以打骂。夫妻房事也不顺意,因为爱情不在,马妻过的很辛苦,内心很痛苦的。睡梦中又在喊着李小梦的名字。马妻有了充分的藏枪杀人动机。

马妻把枪藏起,就是要杀了李小梦,然后嫁祸给马山。

雨夜,李小梦遇害(马妻跟踪过马山,明确知道李小梦住在哪儿),当夜,马山醒来,床上不见妻子,寻来寻去,妻子在洗脸。显然,这不是在洗脸,而是杀人回来后,在擦干雨水。至于一些评论上说的灯的问题,很好解释,马山醒来,等了又等,找了又找,未必是只找了一次。而且,也可能是马妻回来后,先开灯看马山是否仍在熟睡,然后才去处理雨水。否则,无法解释马山身上在雨夜可没湿,一个有战后创伤后遗症的人,一个不常记得自己行为的人,不会杀完人把自己处理的干干净净后才睡吧?那不是警察,那是职业杀手才会有的习惯。:)

因此,马山在被关起来问马妻,自己出去过没有。马妻如果是凶手,显然说的话不能作为指证马山的证言——相反的,马山在得到妻子的回答后,反而更加确认了自己的妻子就是凶手。清楚马山有战后创伤后遗症,有时会不记得自己行为的人,只能是马妻。这从当事人证词也可看出:雨衣是一样的,而凶手瘦、矮。观众还是别被扮演凶手的男性给骗了。当事人看到马山,松了口气,肯定的说:马山我会不认识?当事人事后还要不断的让马山保护他。说明当事人并不害怕马山,也从没怀疑过马山。李小梦是明确知道马山的妻子是谁的,所以,一样可以充分解释李小梦对第二人相熟的笑,甚至让马妻认为这是嘲笑,更加坚定的开枪。

马山在关起来的时间里,推论出了凶手是妻子。于是,基于在派出所推论凶手是要杀造假酒的商人的逻辑下(按商人逻辑),马山为了给妻子脱罪,顺着这个意思,又去制造了一起“因公殉职”,实为自杀的案子。

既然知道枪在妻子那里,马山作为警察寻出妻子藏枪那就不是困难的事。即:马山找到藏枪开始实施“因公殉职”。

在自杀前,马山带着对妻儿的愧疚,看望了妻儿,送了东西。自杀弥留之际,用幻化出的人物来向观众说明,他在关起来的时候,是如何策划“因公殉职”而自杀的合理性。就是强化假酒害人,杀商人而误杀李小梦,自己追捕犯人过程中,抢下失枪,而被犯人杀害,犯人逃走了。这是在合理化案子,以便让妻子脱罪。

马山受到的打击1:妻子说:对不起,我不应该嫉妒李小梦。这是妻子犯事后向他忏悔。打击2:派出所因失枪命案,造成不但资金没了,甚至所长都要撤职。自己肯定也当不了警察了。打击3:儿子在门外指着他:以后不要再打我。

这些是马山决定替妻子脱罪,自杀的动机。合理化杀商人而误杀李小梦,则把妻子完全脱罪;枪找回了,自己因公殉职,派出所便不会再受到上级处分。自己在家里就是一坏人,“因公殉职”后,儿子再也不会受到伤害,妻子不事发,儿子也不会无依无靠。这就是马山灵魂最后哭中带笑的意义。——“你脑袋不好用。。。。你警服一脱,哪个都不是”,别说不是了,可能对家庭来说,还是个坏人。

而现在这个“坏人”死了,至少死前终于为妻儿做了一件事。马山怎么能不哭中惨笑。。。

6 ) 结巴就是马三

其实很明显,最后马上绑了周小川在自己家,但是镜头里周小川去车站买票的时候,给的特写其实就是周小川的脸,我想这是导演在暗示这一切都并不真实,只是马山自己的臆想

还有让人印象深刻的几个暗示性镜头
1:马山第一次和结巴说话,结巴还没张口说自己结巴,马山马上肯定的说“你就是一个结巴”而结巴马上就说“是是是,我就是一个结巴”这样的台词不想是一个人自己给自己臆想出来的人自我催眠吗?:
2:马山老婆的话也印证了马山那天晚上不在家,她趴在马山身上说的话也耐人寻味“对不起,我不该吃你和周小萌的醋”显然她老婆知道是马三枪杀了周小萌
3:马山一再强调枪没丢,只是不见了,因为枪确实没丢,它一直在马山身边,马山只是看不见它了,看的见它的是结巴
4:电影最后,躺在地上的并没有哑巴,只有自杀的马山

7 ) 如果马山是凶手

首先在马山妹妹的婚礼这个事件前李小萌就已经回到镇上了,马山对李小萌余情未了,魂牵梦萦的李小萌出现在人到中年又在家庭工作无比压抑的马山生活中,让马山内心长久以来积压的情绪在妹妹的婚礼上彻底释放激活(剧中老树精曾对马山说婚礼上你喝醉了从来没有见你喝过这么醉);第二天醒来马山发现枪不见了,但并没有人偷他的枪,而是他婚礼上根本就没有带枪!!马山去找两个战友,他连谁座他旁边谁送他回家也不记得?这显然是他借醉酒失忆,马山早就已经有了杀人的计划,于是开始制造假象,最有力的证明是马山去白宫找李小萌这一段,李小萌在马山妹妹婚礼前就早已经回来镇上,马山也早已见过她,邀请她参加妹妹的婚礼,又怎么会出现李小萌对马山说“我回来了”的场面?但马山确实去找过周小刚,也见到了李小萌,但这只是马山在制造假象,把丢枪的讯息专递给周小刚从而摆脱自己的嫌疑,而事实上李小萌对马山只说了“周小刚不在家”这一句话而已

马山早已经对周小刚心怀不满,看着他开假酒厂赚黑心钱却又苦于无证无据不能抓他伏法,最要命的是周小刚还抢占了李小萌,金屋藏娇,这才是点燃马山怒火的根源,马山对周小刚有很深的妒忌,所以他制造了婚礼酒后不省人事,自己随身的枪被偷这个事实来欺骗派出所同事,混淆视听,片头丢枪局长说:偷枪的人一定要拿枪干坏事,这就是佐证。 所以马山要杀周小刚,而且要嫁祸给一个并不存在的人,一个马山在计划里编造出来的人,一个没有真实存在过的罪犯怎么能抓的到呢?所以在马山的计划里,周小刚的命案就是一桩悬案,它永远不能结案,而马山就可以永远置身之外,既能达到自己目的,又保留自己清白。 由此可见,马山的人物定位是心思缜密,对家庭负责任有担当 (马山曾对老婆说绝对没有做对不起她的事) 看重名誉(对周小刚说你弟弟是个烈士,你是个败类) 对同事的牵连心怀愧疚(所长安慰马山不要压力太大促使他做出抉择)所以马山是这样的一个人物性格。

马山杀周小刚是经过缜密的计划和反侦察手段的,马山雨夜计划杀掉周小刚之后就会巧妙的把枪’找到‘,虽然是他的枪所杀但他自己却逃避了嫌疑,受点委屈也算是为民除害了。但是百密一疏,这个计划却节外生枝,周小刚把用李小萌身体挡住了子弹,马山错手杀死了李小萌,周小刚却跑掉了,这个意外已经无法让马山天衣无缝的计划继续实施 ;马山并没有达到目的,他也并没按他计划的那样"找到"手枪,但是事已至此已经骑虎难下了,周小刚还傻乎乎的跑到马山家里,就像羊入虎口一般,但是马山如果就这样杀了他,战友、派出所的同事会唾弃他,老婆儿子以后也没脸见人,这是他绝对不能接受的。而此时局长又下了最后通牒,明天中午前必须要找回手枪! 无可奈何的马山最后只能选择扮演周小刚去逃离的路上被杀,留下中了两枪的尸体和他的手枪,给自己失败的计划一个交待,虽然死了他却能享受烈士的待遇,这就是马山

本片类似于《一级恐惧》这样的犯罪悬疑剧,电影中出现的莫名其妙的镜头,我觉得可以这样理解:本片有两条主线,一个是马山视角下他在寻枪过程中所见所闻,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那些莫名的镜头比如马山儿子叫马山、马山站在白宫门前对着李小萌发呆、骑摩托车出现的老婆儿子战友以及骑自行车抓小偷这些似是而非,突如其来的画面所有这些全都是马山在寻枪过程中出现的,全都是他主观视角之下看到的画面,也就是说马山他所看到的并不是真正的‘事实’,那么在联系我上文的分析,马山根本没有丢枪又去哪里找枪呢?所以他寻枪的过程就显得荒谬和滑稽,但他为了摆脱嫌疑又不得不自欺欺人的去到处寻找,所以就出现了以上这些似梦非梦的画面,这些画面也正是印证了马山寻枪是一个说不破的谎言。第二条线就是马山之外其他人的视角和对话,整个剧情的发生和人物关系的描述全都是通过马山战友、周小刚和马山的对话得知的,这些才是真正的客观事实。

还有本片最关键的人物,也是连接主观客观两条主线的人物就是马山的老婆,马山和他老婆的几场对话都是在暗示剧情的走向和打破马山的谎言,第一幕是马山洗盘子他在装做得知李小萌也在婚礼上准备冲出去时马山老婆突然叫住他,含泪的眼神似在哀求马山不要去做这件事(杀周小刚) 第二幕是雨夜杀死李小萌后他回来正好碰到老婆半夜起来洗头非常惊恐的看着他(杀人事实)第三幕是马山被拘留后他老婆和儿子看他时对他说:确实有一段时间不在床上(行凶证明)第四幕是他老婆在床上问他说还会不会出事?(还要杀周小刚吗?)

最后, 片尾出现的结巴刘当然是不存在的,注意,这里也是马山在寻枪的过程,他自杀就是为了能够合理的让这把枪冒出来,所以这里我们看到的也是主观的这条线,上文已经讲了所有马山寻枪的画面都是似是而非的,都是他主观的幻想,也是内心想法的隐喻,结巴刘是马山对杀死他凶手的编造,是谁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人非常非常恨周小刚,和马山一样恨他,他百分之一万都要杀周小刚可惜名誉和责任不能让他这么做,于是结巴刘射出了最后一颗子弹,马山拷住结巴刘象征二人的一体化,结巴刘最后说周小刚我二辈子杀你,也是马山死前内心的呼喊。结尾最后马山拿着枪笑其实是笑到那些看完电影还以为自己是个英雄的那些观众实在太幼稚

8 ) 《寻枪》剧情之我见

昨晚看完了《寻枪》,明面上是一个警察醉酒丢枪后,疯狂寻找的故事,故事的结尾警察假扮为罪犯想杀的人,骗罪犯打光了枪里的子弹。但看完后,有一种奇怪的感觉,感觉似乎影片想说的不止于此。于是上网看了很多朋友的影评,之后结合自己的想法,梳理出了我对影片主旨的看法,在这里和大家分享。

先上我的结论:“偷枪”的是马山的“阴暗面”。这里我不认为马山有明显的两个人格,我更倾向于马山的人格中存在两个方面,即光明面和阴暗面,下面会展开我这样想的原因。

先说明面上的故事,不成立的最明显的几个地方:1. 突然出现的抓小偷情节。2. 李小萌出事之夜,对马山及其妻子的过度渲染。3. 故事结尾处奇怪的变换,买票坐车的一会儿是周小刚一会儿是马山,周小刚最后却是被绑在马山家里,以及突然出现在马山后面的“结巴”。

1. 抓小偷的情节。

看完影片,我最不能理解的就是突然出现的马山抓小偷的情节,突然马山就出现在一条宽阔的马路上,突然就骑车抓小偷,最后缴获了一把“假枪”。这个最不合理的地方就在于没有前因后果,甚至没有场景、时间以及人物的自然转换,仿佛这整个情节和前后是完全割裂的。我想,导演是以这种方式告诉我们:这一段情节都不是真的。请各位想象一下,这段情节是不是就和我们平时梦境中会出现的一些情况类似,没有前因后果,突然耳边响起抓小偷的呼喊,一看旁边有一个骑车的小偷,但是我没车啊,怎么抓呢?然后一辆自行车就以一种荒诞的形式走到了自己面前。骑上车去抓,自己怎么骑都不累,小偷最后问大哥你咋不累啊,马山说你听到了那首歌吗?我听着这首歌,怎么骑都不累。如此种种,都是极其不真实,极其荒唐的,我想导演是在明确的告诉我们:这一切不是真的。

2. 李小萌出事之夜。

如果真像明面上的故事那样,杀李小萌的是“结巴”,那么导演为什么要在事发之夜,着重描绘了马山及其妻子在家中的行为,并且其中也有很多说不通的地方。比如马山醒了好几回,灯总是开的,他很奇怪:我明明把灯关了啊?再比如,马山起床发现妻子不在,下床去找,发现妻子在洗脸,并且诡异的是,导演给了很久妻子脸的特写,妻子眼中满是惊恐(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导演为什么要安排这些镜头?还有后来,马山在拘留的地方问妻子,我昨晚是不是出过门?妻子面如死灰,非常隐晦地说,你确实有一段时间不在床上。这里妻子的表情,以及对话,都在向我们传递:背后另有隐情。我想一种合理的解释是:马山半夜起床,妻子尾随,目击到马山走进了白宫,不久听到枪声,惊慌中又返回家中,猜想肯定出了大事,马山说不定杀了人,第二天马山被抓,她印证了想法,才会面如死灰:马山这次肯定逃不掉了。

3. 结尾处。

结尾处明面上的情节:马山告诉周小刚,你可以离开本地,周小刚很高兴。后面我们看到一个看起来像周小刚的人,去买票,走在铁轨旁,买票时的脸是周小刚,走在铁轨旁时给了好几个后脑勺的正反打,我想这里一半是“石凉”,一半是“姜文”,后来警察到了马山家中,发现真正的周小刚衣服被扒光绑在了家里。“姜文”走在铁轨旁,“结巴”突然出现在身后,几乎是贴在他背后,朝他开了枪。这里有好几处不合理,假如马山只是想假扮周小刚,为什么还要专门跟他说,你可以离开本地了?直接打晕绑起来不就行了?还有通过后来我们知道,真正的周小刚一定被绑在马山家里,那么买票的,走在铁轨旁的,为什么还会出现真正的周小刚?还有“结巴”的出现,几乎是贴在马山背后出现的,这是怎么做到的,在四周空旷的铁轨旁,一个人接近到这种程度,另一人完全没有提前察觉,在我看来这完全不合理。

所以综合上述不合理之处,我得出的结论是:影片中存在大量马山想象的内容,“小偷”和“结巴”都是马山想象出的人物,意义在于对自己想不通的客观事实进行“强行解释”。比如:我的枪不是丢了吗?为什么我手里还有一把?哦,是我抓了个小偷缴获的,是假枪。抓小偷时马山是不是也说过,这就是我的枪,长得和我的枪一模一样。再比如:到底是谁想杀人?为什么要杀人?哦,原来是有个结巴,周小刚用假酒害人,所以要杀他。不然无法解释,假扮周小刚离开本地,杀人者就一定会发现并跟上来吗?按常理来说不一定。但结巴就是跟上来了,结巴怎么如此迅速地知道周小刚要离开,怎么能靠马山这么近都不被发现,因为“结巴”就是马山自己,是马山对自己性格中阴暗面的一种抽象,只有抽象出这么一个反派,这样一个敌人,才能和他之前的想象自洽。所以之前他跟周小刚说的,你可以离开本地了,不是对周小刚说的,而是对自己说的,只有这样,自己的潜意识,自己的“阴暗面”才能相信周小刚要离开了,我要动手了,否则如果只是一个外在的,卖羊肉粉的结巴,是做不到以上这些的。

影片中还有很多弱一点的暗示,也能印证我以上的想法,有一些其他影评也说过,比如:马山第一次见“结巴”,说你是结巴,“结巴”就开始结巴,说你爹是瓦匠,“结巴”又连连称是,正因为“结巴”是马山的想象,所以“结巴”的人设,就全由马山决定了。再比如:马山去问自己妹妹婚礼的情况,一问三不知,这合理吗?实际上妹妹每一个问题都回答了,只是马山潜意识全部忽略掉了而已。

综上,我认为《寻枪》的主旨,是与自己的阴暗面斗争。马山性格中有光明的一面,他知道作为警察要恪尽职守,在家庭中也要做一个好爸爸,好丈夫;他也有阴暗面,对李小萌的欲望,对周小刚的嫉恨,对妻子的反感。他被自己的阴暗面吞噬,终酿成大错,但他最后完成了自我救赎,消灭了自己的阴暗面。我觉得马山在精神上,是一个典型的希区柯克式的人物,看过《惊魂记》的朋友可能会和我有同感吧。

最后再多说几句,即使按照我上面的理论,影片中还是有很多站不住脚的地方。我的观感是,影片中有很多证据支持明面上的故事,也有很多证据支持我的想法。所以我猜,电影可能做过修改,才会出现又像猫又像虎的情况,可能审查人员认为,不管马山精神如何分裂,他毕竟是一位人民警察,还是受过表彰的警察,竟然最后杀害了一位无辜群众,这肯定是不符合主流价值观的,可能影片的主创团队基于此做了修改?事实如何,我们其实已无从考证,能做的只有享受,影片带给我们的震撼和警示。

短评

陆川的导演处女作,有人说是翻拍黑泽明的《野良犬》,不过这不是中国人写的同名中篇小说改编而成的么?《寻枪》不同凡响的地方在于———它或许可以做一个分水岭,代表着一批被影碟熏陶的小青年,开始在壁垒森严的制作体系外扣击主流电影的大门。韩三爷还客串了,比较亮。

2分钟前
  • stknight
  • 还行

姜文监制并主演,无论对这部影片的评价如何,姜文都至少占了一半的功劳,前半段看起来是个有趣的故事,说是悬疑其实更像是个黑色喜剧,可惜的是后面20分钟崩坏,太多快切镜头与快速剪辑,也无形中透露出了导演的“技穷”,很多地方交代模糊,有点仓促收场的意思,姜文的个人戏倒是从始至终都很精彩

7分钟前
  • 柯里昂
  • 还行

音乐节奏吊得一笔,结尾神来之笔;宁静见姜文那段近景对话真真影后无疑,美艳撩人,值得反复赏玩;单车追贼的一段是全剧最爱!大概是陆川最好的一部片。极度情绪化,这才吸引人

8分钟前
  • 艾栗子
  • 力荐

哪有吹的那么牛。陆川当导演从一开始就是一个悲剧。

12分钟前
  • 流空破刃
  • 还行

【A】毫无疑问,这就是属于姜文的作品。影片的气质也和姜文本人一样,狂放:从开场的叠化转场中就生成一丝荒诞气息,发现丢枪那一刻所加重的摩擦音效实在是妙绝,随后现实与幻想的交叉剪辑以一种直接有效的运动对比(手持与轨道)突出情境。近乎是完美的开场,短时间内的影像拼接生成无限能量,极尽生猛而细腻的作者表达。在这之后便是类型的跳转,超现实手法的入侵,景框与演员走位相互撕扯,诡异氛围下聚焦个体的焦灼心理,以及妖艳的后摇气质。可以这么说,这可能是姜文拍过(至少是他主导)最痛快的一部电影。

13分钟前
  • 思路乐
  • 力荐

老实说看的时候就感觉的到浓浓的人格分裂气息,“说来奇怪,我见到你就不结巴了”,但我喜欢更多的是故事片的气质和镜头的运用,有点像后来的《王的盛宴》,可恨的是拍人格分裂就大大方方地拍不要像那些二流导演故意剪辑出一个多重解读的故事。

14分钟前
  • 深夜的阿斯伯格
  • 推荐

形式主义太厉害了,不好看

18分钟前
  • fefe
  • 较差

基本是姜文撑起的片子

23分钟前
  • sonic monk
  • 推荐

结尾是这样的,马山终于找到了丢失的枪,但是拿枪的那个人偏要去找那个开假酒厂的报仇,马山用计将枪里的两颗子弹逼出来,这样他自己便中了两枪,那人慌了,过来看,马山立马把那人拷住了。我们看到马山昏迷,然后镜头一转,马山一脸解脱的笑沿着铁轨走来。这明显是超现实嘛。

26分钟前
  • djj
  • 推荐

从一开场老婆叫他起床的倒拍镜头(鬼子来了);宁静演的旧情人李小萌(阳光灿烂);去头皮砍下巴的超大脸部特写和说话磕巴(有话好说);自行车戏和刘小宁(本命年),直到终镜起身一笑又绕回鬼子来了。这么一路算下来此片像不像新导兼迷弟为领衔偶像拍的一部母题汇总传记片而这通常是著名影人退休前才会去作的?当然,如果致敬迷影才是陆川创作思路主驱动的话,也就意味着情节刻画与人物塑造必然处在次要位置甚至一度被扔到脑后,其中从李小萌身亡开始影片逻辑崩溃得堪比马山腹部中了假枪,所以也就只能给个……两星半。

28分钟前
  • 赱馬觀♣
  • 还行

在目前90min公映版里,《寻枪》的结局是被改动了的,因为原剧本有些不和谐,也过于戏剧化。而原剧本里那个反派,本来是韩三平相中的,不过戏份实在多,他没功夫演,所以取消了。真想看看美版120min是什么样子的。这也是姜文自执导筒之外唯一一部监制的电影,可见此片有多少姜文成分...

31分钟前
  • 等一个人
  • 力荐

姜文的风格掩盖了陆川的才气,但至少十年前,我们仍能看见他心里涌动的才华。可多年过去,却早已渐行渐远了...

36分钟前
  • zzy花岗岩
  • 推荐

与其说是陆川导演,不如说是姜文篡位

41分钟前
  • 战国客
  • 推荐

以陆导演现在的真实水平来说,这部片子是不是百分之百出自他手,想必大家都心知肚明,现在看来结合宿醉,偷斧头的人,乡镇悬疑等要素,再加上演员选得好,人家把导演的工作顺便也做了,所以说此片不好看应该不会能但若非要含沙射影,指桑骂槐,这又有何必要呢,真有用吗!

46分钟前
  • ★冰凌宫★
  • 还行

看多了美国片,被这种海边腥味一般真实的方言片打动。陆川和姜文,用男人的视角讲一个男人的故事。追,寻,冲破你我他的顾虑和隐瞒,那不见却又被最终找到的,也不只是马山的枪。

49分钟前
  • 理想多钱一斤啊
  • 推荐

据说拍摄现场导演被主演逼哭。有非常多的跳切镜头,第一人称视角镜头感相当地给力,全局你跟着姜文走就不想停了。7.9

53分钟前
  • 巴喆
  • 推荐

这是姜文的电影,不是陆川的电影。正如《阳光灿烂的日子》中以马小军的幻想为骨骼,结构起《寻枪》这部电影的是马山的臆想与谎言。就像《罗生门》中的武士一样,死后的亡灵也会说谎,他在掩饰明知故犯的邪恶情杀,也在嘲讽云凹镇无处不在的“升平人瑞”。

55分钟前
  • 卷耳电影笔记
  • 力荐

人生其实一直都在找寻,名与利,灵与肉,情与真,你说你在寻枪,其实你何尝不是一把被生活折磨到走火的枪,岁月早已为你上了膛,一颗射向欲求不得的臆想,一颗射向贫瘠乏味的真实,灵魂在古镇小径上跌跌撞撞,直到出窍的那一刻终于有了解脱的快感。

58分钟前
  • 之晨
  • 力荐

陆川导演电影处女作,就能有姜文,宁静,韩三平的支持,实在是太幸运了。剧情上个人比较赞同认为陆川是想把男主角往精神分裂的剧情上去拍的解读。陆川用故弄玄虚的手段,避开审查的麻烦,拍成了这部风格怪异混搭,有些四不像的片子。尤其是在剪辑上,非常反主流,反常规。太怪,太乱,但也值得回味

1小时前
  • 汪金卫
  • 还行

事实证明,这片子好不是因为陆川,而是因为姜文

1小时前
  • aluuuuuuuuuuuu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