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作家苏雨写的剧本《奋斗者》上演后,受到社会舆论的批评。他决定到生活中去调查研究,以证是非。在某法院,院长介绍他认识了审判员解稼芬,并让他以人民陪审员身份参与调解一起正在审理的离婚案。要求离婚者是中年雕塑家莫磊。莫磊的妻子叫池波,她在病床上含泪向苏雨诉说了他们家庭的变化:她和莫磊是雕塑系的同学,彼此相爱,曾发誓要以屈原的《九歌》为题材,雕塑出永留人间的艺术群像。她爱莫磊,更爱他的艺术才华,她承担起全部家务劳动,支持丈夫专心致志地进行创作。哪知莫磊成名后另寻新欢,家庭悲剧给池波带来无限的痛苦,但苏雨看到,他面前这位瘦弱的女性虽承受着不幸,却带着孩子坚强地挣扎着、奋斗着,并一心雕塑少年保护神--少司命,以实现年轻时和莫磊一起许下的诺言。苏雨还了解到第三者叫宁莉莉,是莫磊的学生和热情助手。她明知莫磊有妻子孩子,但并不认为自己的行为有什么错误,因为她对爱情有自己的观点,认为爱情不应该受什么条约和义务的约束。然而人们看到宁莉莉在她纺织的情网中很少有欢乐的时候。她忧虑地期待着莫磊,而莫磊又有难言之隐,始终没有答应她的要求,这使狂热的宁莉莉感到失望和伤心。法院的态度,道义的谴责,孩子的呼声,使他们双方陷入了痛苦的深渊。最后在解稼芬和苏雨的帮助下,尤其当池波从雕塑架上摔下,女儿因找爸爸落入湖中时,他们的感情受到强烈震动。莫磊悔悟了,带着愧疚的心情到医院看望了病中的妻子,宁莉莉终于发现此路不通,背上画夹,离开城市,走向新的生活。在审理这一案件中,苏雨本人实际上也是个被审者,因为在爱情和家庭问题上,他和莫磊在走着同一条路,所不同的只是远近而已都有了新的认识。他决心重新写一个剧本,并在家庭生活中弥补自己的过失。他意识到了一个作家的社会责任,一个丈夫对妻子、对女儿的家庭责任。他毅然否定了《奋斗者》,并陪同妻子到剧院观看了自己的新作《再塑一个我》。
1984年
一般吧,开头和中间的部分镜头差点给人一种马上要《小城之春》了的感觉,但共和国文艺还是不懂情感啊,都粗枝大叶的,而且道德审判那一套还没完全退却,两三年之后的片子要好一点,但还是摆脱不了幼稚,等差点成年了,又直接夭亡了。快练成的时候重开小号,这是中国文艺的一大特点。
这种主流意识形态推广,样板戏残留电影还真是看一部,豆瓣没有一部。自己添加的好处是可以第一个看过。
我看的甚至没有字幕……里面感情的三观超前得令人发指,不是生气而是震惊现在的电影在倒退!!!!
厌倦婚姻生活的中年男人想出轨,却被原配感动而回归家庭
1985.03.08
那时方青卓还是一个大姑娘。
我不同意这部电影传达的价值观 爱与家庭不能互相捆绑 更不能为家庭放弃事业 尤其是那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 艺术家天生就是超越某种伦理的 需要刺激冒险在花花世界中漂荡 主要任务是邂逅不同的人 带着善良真诚的心
婚外恋,第三者,爱情与道德。这一部跟1987年的《谁是第三者》倒是一个很好的对照。
宇宙间永恒的规律是什么?古人云: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将四季循环误解为「喜新厌旧」的现代人无论如何也不能《再塑一个我》出来,反倒是继承和发扬「古人精神」的《蒋筑英》成了受人尊敬和爱戴的劳动模范,以及一个好丈夫和好父亲。在《请多多关照》中,国企「指挥官」也让我们意识到,科学技术与艺术文化两手抓在改革开放道路上究竟有多难。本片是一部具有自我审查和反讽意味的作品,影片借用戏中戏结构点明其两性思辨的主题核心。可惜,案件中的夫妻矛盾,也是这位「陪审员作家」自己的婚姻危机。面对「受害人」对于自己的控诉、指责和批评,这位「奋斗者」并无异议,但他似乎又不能以自洽的逻辑完全说服自己。与其在僵局中纸上谈兵呼唤狭隘的自由,不如换个方向思考:只有想要挣脱道德束缚的人才会去构想、创作和实践有关灵魂或肉体出轨的剧情。
结构非常大片啊!换成战争、悬疑、残酷青春、同同柜子……快来翻拍吧!这免费大赠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