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donia国家财政陷入困难,有钱的寡妇Mrs. Teasdale(玛格丽特·杜蒙 Margaret Dumont 饰)推荐Rufus T. Firefly (格劳乔·马克斯 Groucho Marx 饰)出任国家领袖,她才答应出资资助国家。Freedonia的邻国Sylvania想要对其发起进攻,Sylvania的大使Trentino于是派出了两名间谍Chicolini(奇科·马克斯 Chico Marx饰)和Pinky(哈勃·马克斯 Harpo Marx饰)去刺探Firefly的情报。然而这两个不专业的间谍却闹出了不少笑话。Firefly的秘书Bob Roland (泽伯·马克斯 Zeppo Marx 饰)让Firefly多加小心,然而昏庸的Firefly并没有放在心上,随着他和大使Trentino的矛盾越来越大,战争终于无可避免.....
Leo McCarey导演的《鸭羹》,无疑是一锅乱七八糟的鸡尾酒,将世界上所有糟糕的喜剧元素混合煮沸,强行喂给可怜的观众品尝。这部自称“政治讽刺喜剧”的电影,政治不过如此,讽刺不足挂齿,喜剧更是毫无笑点。
当Marx兄弟凭借雷人的演技把一场又一场的闹剧推向高潮时,观众的面部表情只会越来越僵硬。Groucho毫无理由的胡言乱语,Chico刻意夸张的意大利腔,Harpo那毫无新意的哑巴角色,统统都是昨日黄花,一点都不好笑。我宁愿去看马戏团的小丑表演,也不要再受这些重复滥用的把戏所苦。至少小丑们的杂技还需要一定的技巧,而Marx兄弟这里只是在机械性重复早已过时的模式,丝毫感受不到喜剧的灵魂。
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些“喜剧大师”居然对自己腐朽的表演还能得意洋洋,仿佛重复千百次的故弄玄虚就是喜剧的最高境界。但在我看来,这简直是对喜剧精神的亵渎。一味依靠过时的模式所制造的笑声,不过是对观众智慧的侮辱。
而当这部鸡尾酒快要混乱到沸腾的时候,McCarey导演想起了本片还有“政治讽刺”的身份存在,便匆匆忙忙加了几勺难以下咽的谴责成分,企图给这锅乱炖增加些许“意义”。但政治讽刺与这愚蠢的鬼马戏剧本就格格不入,简直是灾难。这就像一个熟练的酒保试图给马尿加点柠檬汁好让你喝下去。除了让人更加反胃,一点作用也没有。
我不得不严正警告所有电影爱好者远离这部代名词般的烂片。它既不好笑,也不高明,只会消耗你宝贵的人生。《鸭羹》不过是Leo McCarey导演在银幕上随意涂鸦的一团浆糊,毫无价值。如果非要给出评分,我只能痛心疾首地打出一个零分。这部电影已经够受的了,不该再得到任何来自人类文明的怜悯。
事实上,我非常同情参与这部电影的所有演员和工作人员。他们不幸地栽入了McCarey导演设下的喜剧陷阱,成为这场毫无意义的闹剧的受害者。尤其是Marx兄弟,他们本可以扮演精彩绝伦的喜剧角色,却被迫复述陈词滥调,真的是可惜。我相信没有任何一位演员和工作人员会自豪于参与这样一部令人生不如死的烂片,这将是他们人生当中避之维恐不急的污点。
作者:Tom
不论是电影艺术以臻至完美的默片时代还是打破桎梏的有声电影时代,好莱坞始终执电影喜剧之牛耳。尽管好莱坞从英国的杂耍歌舞及哑剧偷师学艺,其喜剧的成功还是影响了全世界,更何况还诞生出像查理卓别林、巴斯特基顿、哈罗德罗埃德等这样一批喜剧大师。默片因缺少声音维度而成为有缺陷的艺术,夸张的表演与具有表现主义的画面构成是对现实的变异模仿,反而使之呈现出“电影的喜剧性是它与生俱来的一种特质”。因而在观看最早期的《水浇园丁》或是犯罪默片《方托马斯》时,我们还是会忍俊不禁。 1927年有声电影的出现让默片大有变化,尤其是喜剧片。演员的表演不再像卓别林那样疯疯癫癫地左摇右晃,画面的造型艺术不再像哈罗德电影里借助障眼法博观众一笑。声音终于实现了电影对现实的追求,但同时又破坏了以往可塑性极强的喜剧效果。那么喜剧电影乃至所有电影以往的艺术规范都将被打破,对新的适用于现实主义的电影艺术的探索迫在眉睫。而1933年的歌舞喜剧《鸭羹》即是早期黄金时代好莱坞对此的一个典型探索。影片讲诉了Freedonia与Sylvania两国的战争故事。Sylvania的大使Trentino派出了两名间谍Chicolini(奇科·马克斯饰)和Pinky(哈勃·马克斯饰)去刺探邻国领袖Firefly的情报。两名间谍闹出不少笑话,最后导致两国矛盾越来越大,战争最终爆发。 麦克斯兄弟 既然有了声音,喜剧电影在台词上大做文章又何乐而不为呢?台词上的文字游戏与笑点是《鸭羹》精髓。大量押韵的台词如顺口溜一般朗朗上口,比如领袖Firefly上车时的命令“I'm in a hurry. To the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Ride like fury. If you run out of gas, ethyl. If ethyl runs out, get mabel. (我很着急去众议院,骑得同愤怒一般。如果汽油用光了,就用乙醛;如果乙醛用光了,就用睫毛膏)”,随带还讽刺了一下女性。电影又拿一词多义和绕口令来制造笑料,Firefly拿自己的名字开了个天才般的玩笑:“A man doesn’t live who can call a firefly an upstart. Why, the Mayflower was full of fireflies...and a few horseflies too. The Fireflys were on the upper deck. And the horseflies were on the Fireflys. (一个敢叫菲尔弗莱暴发户的人不能活着。五月花号装满了菲尔弗莱(萤火虫),还有一些马蝇。菲尔弗莱一家(萤火虫)在上层甲板,马蝇在萤火虫上面)”这其中的深层讽刺不言而喻。影片中几乎每句台词都被高效地制造出笑点,这无疑是编剧才华横溢之处,更成为后来很多喜剧片的百科全书,像伍迪艾伦的《香蕉》或是库布里克的《奇爱博士》都从中汲取灵感或用文字致敬。但是高频度的笑料却让人应接不暇,观众难以跟上编剧的思维或是一笑了之不停得进入下一个笑点难以对某一个情节印象深刻。也就是说,文字游戏让很多情节变得碎片化,多出由单个的冷笑话拼凑出的情节显得毫无意义。在不久前上映的《速度与激情8》也犯了类似的毛病,大量动作戏堆积反使观众审美疲劳,难以记住其中惊心动魄的瞬间。这不禁让人怀疑,好莱坞电影工艺是已经达到饱和还是在倒退。 作为一部滑稽戏剧,《鸭羹》的无厘头让当时的观众并不买账,票房的惨败甚至让派拉蒙和麦克斯兄弟解除了合约。如今,《鸭羹》以其政治讽刺剧的形象成为滑稽剧的瑰宝。从电影史来看,《鸭羹》因其对有声喜剧的新探索及黄金时代喜剧类型片的工业成熟亦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 《鸭羹》中的歌舞场面 在有声电影出现后的几年,我们尚可称之为过渡期。《鸭羹》最主要的创新在于使用了脱口秀式的台词并加入歌舞元素。两场歌舞分别出现在Firefly的登场宴会与Freedonia国宣战的法庭上。以往默片中表现主义的画面造型被转化为歌舞场面来填补,同时展示出大制片下的商业娱乐投入。虽然大场面的歌舞秀显然还不够成熟,稚嫩的场面调度一度让现场看起来有些混乱,但这正是好莱坞未来歌舞片的野心流露与工业模式雏形。后来的《西区故事》或是《爱乐之城》已经将大场面歌舞秀制作地相当成熟。 《鸭羹》中的帽子戏法 克里斯林戴 此外,《鸭羹》仍保留了默片时期喜剧片的特点。马克思兄弟最精彩纯粹的插科打诨是默片喜剧的遗存,且又赋予时代性的辛辣讽刺。间谍二人对商人的整蛊留有卓别林哑剧技艺的影子,在被表演逗乐的同时又深感大萧条时期资产阶级对于物资的浪费;Firefly与间谍上演的镜子戏法则是源于滑稽戏剧大师克里斯林戴的作品,而这一幕不再是单纯的表演而是对统治者与间谍相互模仿的深刻嘲讽......可以说,影片不仅在喜剧表演上有所保留,又继承了好莱坞默片喜剧一贯“寓庄于谐”的精髓。 从鸭羹来看,黄金时代大制片厂下对类型片的模式化可见一斑。不论是后来的政治讽刺剧《奇爱博士》还是歌舞喜剧《雨中曲》都可以从《鸭羹》看到前身。默片传统与有声片的创新现结合的《鸭羹》纵使不甚完美,却是好莱坞对有声喜剧艺术创作的重要答复。 (首发于虹膜)
台词就像在绕口令 基本听不出在说什么 不过表演很棒啊 很有喜感
可能是电影史上最荒诞的作品,《1984》写成之前就有架空历史影片(自由之国)了。本片有超乎寻常的政治讽喻意味,无数语言游戏和无厘头桥段、以及个人化的表演——最后竟能连缀成一个故事。敌我都是如此的荒诞、上任也从未做过正常的事情、胜利亦是荒谬的喜剧。对官僚、权钱政治的狂放批评。
马克斯兄弟插科打诨的经典,堪称the beginning of all cliches,融合了形体喜剧(sight gags)、肢体闹剧(slapstick)、文字游戏(wordplay),同时也是他们最具讽刺和政治色彩的电影,巧妙埋进了诸多讽刺元素。影片对法西斯和极权主义直接抨击,讽刺腐败无能的政府,也贬低逆来顺受的愚民。四兄弟角色分工有其固定套路:Groucho,妙语连珠,睿智刁钻,也自私自利;Chico,弹钢琴的意大利人,愚钝善良,总想走捷径;Harpo,沉默寡言,演哑剧弹竖琴追美女;Zeppo,观众在电影中的化身。
真心看不下去,还没见过这么矫情又没笑料的喜剧片,周星驰的无厘头比这种无厘头要贴合剧情多了
就是短了点~~~~~~抛开后人强加的政治隐喻不谈,依然是精彩的喜剧,最亮的还是二人组
这是马克斯兄弟对30年代大萧条时期社会和政治的嘲讽。导演用一连串无休止的插科打诨,把马克斯兄弟最精彩,最纯粹和最粗野无礼的一面表现出来,也是本片终于得以重新大放光彩的重要原因。看了这部影片不得不承认马克斯兄弟是无厘头的鼻祖,片中的那段破镜戏应是向马克斯·林代《七年厄运》致敬。
出色的讽刺喜剧片,但一个严肃的身份却有一个滑稽的行为,不如一个滑稽的人做一个严肃的事情。场与场连接不好,但分别的细节极有想象力。
英文谐音梗教学(x)结尾结得不清不楚,讽刺性也就平均水平。看了半天纳闷怎么就仨兄弟,直到全员合舞才发现是Zeppo长得不够寒碜被我除了马克思名【我反思】
啥破电影啊,这样的也能进IMDb top250....? 笑点太冷太无厘头,以至于有种弱智的感觉,很像港片。。。
http://www.youtube.com/watch?v=qSabiG8q8-k
戏谑十足,对政治,对独裁,等等;以及许多经典桥段的原始雏形。
被伍迪艾伦称之为「无死角」的喜剧,实在牛逼!有声片和默片的高光结合,台词妙语连珠,大量谐音梗输出,笑点密度极高。「照镜子」那场戏的肢体演出相当精彩。召唤各方支援战争时的素材剪辑太妙了,真的厉害!
9.5/10。①架空的无厘头政治讽刺喜剧:靠关系当上总统的费尔弗莱(下:费)是个昏君,邻国看准了这一点派两个间谍潜伏在他身边套情报并打算开战(这俩间谍过去后非常不专业,闹了很多笑话),而费也是个好战的独裁者,经常挑衅邻国的外交官,最终两国走向战争,自由之国大败。②电影充满了机关枪般的(冷)幽默对白和无厘头搞笑的动作戏,如仪仗队反复欢迎了几次刚起床的费;俩间谍和小贩在街边的斗智斗勇;俩间谍扮成费在门框的两侧互动都以为自己在照镜子;法庭戏那段讽刺好战的滑稽歌舞;“支援在路上了!”那段汽车行驶、划龙舟、跳水、运动员和各种动物奔跑等剪在一起的诙谐蒙太奇。③节奏太快了:经常是上一个笑点产生的情绪还没被充分释放就又来一个,导致情绪过载。④看英文原文才能跟上笑点。
马克斯兄弟运用荒诞主义者的逻辑,得出一个“合乎逻辑”的结论,攻击资产阶级社会,把政府的运作变成孩童似的的游戏。他们的无政府主义式的独特幽默是没有限制的,将《鸭羹》推至虚无主义的自我毁灭境界。他们提供了广泛的喜剧语言风格,沉默的Harpo是格劳乔和Chico的滥用语言之间的过渡。
就是一幕幕的滑稽戏和歌舞杂耍秀,现在看来当然是不可避免的过时了,不过里面大量的双关台词还是很有意思。
1933年的这部喜剧更像是滑稽闹剧,简直和《巨蟒与圣杯》一样无厘头,能进入IMDB前250的无厘头闹剧估计也就这两部了。
晚上鬼使神差地放了两部毫无关联的喜剧连映,一部重温了《泰囧》一部是这个。发现原来在插科打诨方面,喜剧过了近百年都是那么几招。现实土壤之上装置一个隐喻机制,玩几句文字游戏,重复啦错位啦谐音字啦,然后动作上挠几下,大家就都笑了。
又是一部恶搞无厘头,不过发生在上世纪三十年代。马戏团的小丑风格在电影里延续,穿插进歌剧色彩,结局让人摸不清头脑,不知道说什么好。
哈哈,非常欢乐和无厘头!还有很多文字冷笑话。看过镜像的片段呀,好好笑~秘书很甩,应该是弟弟哦,但有点烦平基。。。
这回话多也不一定好笑了,歌舞片;那两兄弟还行;这剧本写的肯定是流水账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