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秋,红军经过长征后抵达陕北。9月末,张学良(金安歌 饰)出任西北剿匪总司令部副司令,率东北军奉命剿共,无奈战事不利,三个月内折损三师。同时陕西绥靖公署主任、后西北军领袖杨虎城(辛静 饰)厌倦连年内战,萌生退意,所部与红军呈互相观望态势。蒋介石(孙飞虎 饰)在东北军严重损耗的情况下未予及时支持,这让按蒋命令放弃东北、失土失地背负五年骂名的张学良失望莫名,张遂主动接触红军方面,并经过与杨虎城的反复试探,三方达成抗日统一战线的共识。1936年秋,蒋介石挥军北上,同时亲临西安督战,在面临剿共与分调的选择下,张、杨二人决定兵谏蒋介石抗日,此即不久后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本片获1982年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最佳男配角、最佳化妆奖。1981年华表奖。
在演艺圈里,特型演员是一群特殊而又不可或缺的存在。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特型演员是主旋律电影的灵魂,正是他们的演绎,直观的,满足了观众对于这些风云人物的想象。
比如一代伟人毛泽东,自1978年《大河奔流》里第一次出现毛泽东的形象,此后在上百部不同的影视作品中,毛泽东先后被不同的演员所诠释和演绎。
在所有饰演毛泽东的演员里,最深入人心的无疑是古月和唐国强。
自1981年在《西安事变》中出演毛泽东,一直到2005年去世,古月27年的演艺生涯只为演好主席一人,就像古月说的,演主席已经成了一种使命和任务。
而非特型演员出身的唐国强,自1996年在《长征》中第一次饰演毛泽东,如今早已是毛泽东的”专业户“,他在采访时也说,主席这样伟大的人物,需要演员一生的功力去塑造。
但关于“两人谁饰演的毛泽东更像”这一问题,长期以来都存在着很大的争论。
在皮哥看来,古月和唐国强各有优势,两人精准捕捉到了主席的某个方面,对此进行了生动的演绎。
一:古月版毛泽东主席
对古月来说,外形上与主席的高度贴合是他最大的优势。
1979年,时任军委副主席的叶剑英从数张毛泽东形象的演员照片里,挑出了古月的照片,边看照片边称赞其“像,太像了”。
作为与毛泽东共事几十载的老战友,叶剑英对主席的音容相貌无疑十分熟悉,因而能得到叶帅肯定,足可见古月在形态上确实与主席非常相似。
按照当时的选拔标准,对“初代”特型演员来说必须要具备的一点,就是“像”。
在出演《西安事变》的时候,当古月化上妆,穿上毛泽东当年的服饰,现场的所有人都为之震惊,感觉就像是站在了毛主席的面前。
但仅仅依靠外形上的相似,对于一个特型演员来说远远不够,尤其是饰演毛泽东这样举足轻重的人物。
为了塑造好角色,此前没有任何表演经验的古月付出了大量心血,向身边的资深演员虚心求教,并查阅了大量书籍,反复观看主席的影像资料。
大到外在的造型,走路的姿态,小到说话的语速,抽烟的动作,古月几乎不放过任何细节,力求做到“真实还原”。
比如《重庆谈判》中毛泽东上飞机时那个挥手的动作,古月就练习了不下100遍,才得以在电影中完美还原这一历史时刻。
特别是在电影《开国大典》的最后,当古月饰演的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那一幕,更是让人心潮澎湃。
那一刻,古月与历史记录中的毛泽东重叠,让人恍惚间,觉得这就是历史重现,而非电影中的情景演绎。
在皮哥眼里,古月最独特的魅力不仅在于外在的相似,更因为他将主席柔和的一面展现的十分细腻动人。
古月饰演的毛泽东有着极高的亲和力,他祛除了伟人身上那种难以靠近的神圣,而是以亲切的微笑和幽默的谈吐,让人被他深深感染。
《重庆谈判》里就充分展现了主席极强的感染力,面对咄咄逼人的女记者,他总是一副不急不恼的淡定态度,听着女记者吐槽自己像“乡村老师”哈哈大笑,完全不以为意。
褪去“领袖”的光环后,毛泽东在日常生活中所体现出的那种“人之常情”,更是打动皮哥的关键。
他会像每个父亲那样,因为儿子的婚事而烦恼,也会因为警卫员打扰了难得的午觉,像个孩子一样抱怨。
皮哥还记得在《大决战之辽沈战役》中,毛泽东和友人在土坡上散步时不小心“骨碌”到土沟里,两人对视后哈哈大笑的那一幕,一下子拉近了和观众的距离。
在古月温和而不失细腻的演绎下,诸如此类的细节毛泽东蕴藏在伟大中的平凡展现的极为动人。
二:唐国强版毛泽东主席
与古月不同,唐国强在最初饰演毛泽东时,受到了外界很多的质疑声。
在出演毛泽东之前,唐国强已经在演艺圈摸爬滚打20多年,其形象早已被大江南北的观众所熟悉。
不是特型演员出身,从外形上看,也和毛泽东本人并无多少相似之处,因而抛开以往的角色,迅速将唐国强代入主席的形象,对观众来说并非易事。
但之所以现在能够得到越来越多的观众认可,最关键的在于唐国强在角色塑造上不求形似,而是“神似”。
唐国强在采访时曾说过,他所追求的并不是一板一眼的照搬还原,而是仔细揣摩人物的内在情感,对人物进行艺术化的“加工”。
比如在饰演毛泽东的时候,他会有意识将主席的湖南腔改成字正腔圆的普通话,而不去像前辈演员那样专门去模仿。
此外他还提到,处于不同的时代背景、不同的年龄阶段,对于毛泽东的演绎也会有不同的侧重点。
比如长征时期的毛泽东,表演的重点就是对他重压之下的心理刻画;而重庆谈判时的毛泽东,就要侧重于他“不动声色”和“刚柔并济”的一面。
与古月恰恰相反,唐国强最独特的魅力,就是将主席豪迈和霸气的一面演绎的淋漓尽致。
说话总是如此沉稳有力,每个步伐都是如此笃定坚毅,他的谈吐与做派,处处都流露着一种让人敬畏却又不由得被吸引上前的魅力。
作为曾经出演过诸葛亮、雍正、唐太宗等帝王将相的“专业户”,唐国强在饰演毛泽东时,那份强大而又自信的“霸气”几乎可以做到信手拈来。
在强大的气场下,他也会流露出几分让人忍俊不禁的率直可爱,比如电影《决胜时刻》中的一个片段,给皮哥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
在看完梅兰芳的戏后,乔装打扮的主席和战士们一起在街边小摊吃老北京小吃,吃完后准备付账时战士却无奈表示没有带钱。
此时小战士悄悄提醒主席,您不是说您要请客吗?
而主席压着嗓子淡定地说,我什么时候带过钱呐?紧接着转脸找警卫员陈有富借了钱,并嘱咐他回去找江青去要钱。
小吃摊的片段在整部片中似乎是个微不足道的“闲笔”,但恰恰挖掘出了毛泽东富有人情味的生活化一面,就像唐国强引用主席的那句话,他演的主席是“七分虎气,三分猴气”。
对于唐国强来说,他对于毛泽东的塑造更注重神韵的传达,是细节处对于主席形象的丰满刻画。
总的来看,古月和唐国强一个柔一个刚,一个更注重真实性还原,一个更强调艺术性加工,两人的表演各有千秋,绝对没有高低之分。
但就像唐国强说的,想要诠释好毛泽东并非一朝一夕,而是需要演员用他一生的功力去塑造。
向两位伟大的演员致敬,感谢他们的演绎,得以让一代伟人的形象在影视作品中永远留存!
文/皮皮电影编辑部:阿志
©原创丨文章著作权:皮皮电影(ppdianying)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
老片回头一看,令人啼笑皆非,一群老头子老太太扮演正值青壮年的风云人物,张学良35,赵一荻24,彭德怀38,李克农37……一众演员恨不得60岁起步,尤其是赵一荻简直离谱,四十开外的扮相,这导演纯粹是混名誉的,80年代的神剧培养了一大批历史的盲从者,吾辈也深受其害,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张学良语重心长的对蒋说:我这样做是为了能共同抗日。蒋双手捂住耳朵说:我不要听!我不要听!我不要听!
张与蒋,一个是没头脑,一个是不高兴。。。
看到蒋光头和少帅辩论明朝灭亡根本原因时,想到之前光明日报出版的一部书里提及张晚年精修明史,不由莞尔。
难忘历史。
本片的素材取自1935年12月12日真實發生過的“西安事變”,是張學良楊虎城兩位將軍對蔣介石發動的“兵諫”,既而推動國共二次合作,走上全國抗日的道路。 本片帶有濃厚的紀實性和文獻性,編導將宏大的歷史場景和事件的再現與生動的人物性格巧妙地結合起來,既展現了風雲變幻的時代風貌,也將這個包含了各種政治力量制約,影響的事件有條不紊地描繪出來。孫飛虎的演繹擺脫了以往對蔣介石的臉譜式醜化的描繪,一句“娘希匹”就看出來他對老蔣浙江口音的研究功夫,他亦以此片贏得金雞獎最佳男配
平平过淡如水,合格的历史故事普及。
东北人就是性急啊………
我不要听!我不要听!我不要听!蒋太淘气了~
文革后新时期,1981年成荫导演作品。事实角度较为客观。可作为教科书革命历史革命历史正剧的范本,服化道,音效都很扎实。凸显出导演对电影作品所体现的现实主义和写实主义从形式到内容,具体表现为对演员身形,状态的神似和形似与历史人物的高度符合对追求。就连各个重要人物的方言说话也都力求还原。
各位政客军事人物的方言都有考虑,还原代入感这一块做的不错。把张学良的忠肝义胆呈现出来了,即便是带有死板愚昧的印象。
老电影在用心程度上要比现在好很多,虽然存在模式化表演,但服装造型化妆等都非常考究,对语言和各种细节的还原也很不错,而且演员的表演和台词也是颇见话剧功底的。整部电影来说有点顾此失彼,很多细节刻画得不错,可一些应当详细描绘的地方又没有多着墨,最后匆匆收尾显得有些头重脚轻,但仍为佳作!
-张学良:国难当头… -蒋介石(立马用手捂住耳朵):我不听!我不听!(蒋介石随即站起。)-张学良(也站起准备要走):好吧,以后再说。—— 2013.05.12 中国电影博物馆:这部电影如果现在拍,投资应该会比较大。。片中诸如人物死亡、打斗、哭泣之类的表演略假。。剧本并不太出彩,叙事也较为平淡。。
把事件的前因和经过讲得很详细,四平八稳的历史片,人物外貌和历史建筑都很还原。张学良在片中的形象过分正面,当然在这个事变中他确实是对国家民族有历史功绩,也可以接受。CCTV6播放的未修复版本是4:3比例,网上新修复版是1.95:1宽银幕比例,两者画面对比发现都不是由其一裁剪出来,是最初拍摄时有两个画幅的版本。
张、杨、蒋这三个家伙在片里都挺有意思的
把历史课本当脚本来拍的吧
改革开放主流和时代发展结合,时代精神
1949年11月30日,重庆解放,解放军二野领导马上针对共产党的朋友杨虎城将军的下落展开了调查工作,第二天便找到杨虎城的遗体。在1950年1月15日重庆市政府举行隆重的追悼会上,刘伯承、邓小平等党政军负责人同社会各界一道缅怀这位被毛泽东称为“推动全国一致抗日,有功于国家民族”的将领。
娘希匹。张本素蒋的知己,却被表达能力煽动力极强的周将军说降。南京很热闹,可以说是戏中有戏。
民族罪人!
拍的四平八稳。看过张学良的采访,不像影片中演的一本正经,苦大仇深。本人世家子弟吊儿郎当,幽默诙谐。蒋介石"我不要听,我不走"的台词很搞笑。共产党当时虽然和国民党有联系,但怎可能在事件中起主导地位。当张学良部下问其抓了蒋介石后怎么办?张说:再说。哈哈,真是云淡风轻做惊天大事。拍出了何应钦和蒋介石之间的恩怨,毛泽东总不时说出些鲜明朴实的金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