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围绕着以色列隔离带的纪录片由出生在摩洛哥的犹太女导演Simone Bitton制作。对以色列国防部长的访谈贯穿全片,他声称隔离带的作用是防止阿拉伯人恐怖袭击与盗窃,这条每千米造价200万美元的隔离带根据作用与施工环境的不同有多种构建形式:农田上的铁丝网妨碍了阿拉伯农民收获果实,有时只能看着果实烂在地里;居民区中间的水泥墙、哨卡分开了犹太人与阿拉伯人,孩子们在高墙下成长……为养家糊口而参与围墙施工的巴勒斯坦工头叮嘱导演去掉他的形象,因为这可能导致他被追杀。在影片最后,加沙地区又一次被封锁了。
本片获2004年马赛纪录片电影节最高奖。2005年圣丹斯电影节纪录类评委会特别奖。
3.25 柏林电影周
男主演的感觉不错,不过故事有点发散,像几个故事凑到一起。
@2022展映季「六月夏至」6/25“理想国” 就害行吧()
舒蕾很棒~
@4号线柏林电影周
喜欢保安那场戏
2.5 如此直,如此直白 @武汉柏林电影周2023/长江逐浪
这次观影中人物逻辑极其情感最清晰和通顺的一部短片。《墙》其实与顾长卫的《孔雀》讲得一个故事即理想与现实间的鸿沟。导演赋予主角艺术上的启蒙和天赋,但在大多时间在展示他所处的生活困境和情感的缺失。影片开始的墙更像是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藩篱,所以他要打破它。问题:行为艺术家一角像是坎贝尔《千面英雄》所说的歌队的角色,它的出现和消失有些过于随意了,尤其是消失。影片结尾,其实被老板邀请去跳舞也是对他的玷污,老板此前已经被塑造成虚伪投机商人的形象。主角被拒之门外一场戏的目的是表述他不受尊重,但为何老板为没有吩咐为何主角放弃表演舞台?好像不太能厘清。个人感觉如果写主角进去但被起哄被当做色情表演者或者被客人要求跳某某舞之类的尴尬情境也能表述主题。最后的处理当然也可以,一种渲染情绪表达自由感觉的处理。
看完了《墙》,真好啊小明,眼睛亮晶晶的,像寒冷广袤的土地上升起的忽明忽暗的月亮。北方的河流是这样的,迟缓,生涩。结冰的河也可以穿透一面墙,破开后就是一扇新窗。
导演看着很低调
人们在艺术的尸体上建立艺术,非舞者在冰封的水面上跳舞。被砸开的还仅仅只是一堵墙吗?仅仅只有一堵墙在等着被砸开吗?
虽然但是,有韧性有冲劲的小孩儿真的演得挺细腻的。你说好教我滑冰的。原来从这里能看到结冰的那条河。好虐好好代2022展映季「六月夏至」“理想国”《墙》陈天明
开场镜头有意思。
艺术距离工人阶级之大墙!对行为艺术的揶揄真是笑死我了 你也是搞艺术的吗??自言自语(自己分裂成另一个艺术家)那段给的好 !虽然感觉舞蹈部分氛围没到位 而且真实性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要么魔幻现实 要么纯现实 现在有点垮在两者之间了)但 贼有意思!请工人穿工作服在艺术展馆里面跳舞 结果给保安拒了 最后来到湖边 自己的舞台 灯光一下子打亮也给得很好!好之!有动人的部分所以加|导演分享:“中国建筑屹立中国五百强”——百强 很大的名字生活在这样一个工厂里面
从多个镜头开始就狠狠吸引住我 故事从画家破柜而出变得浪漫 看到最后casting才惊呼天呐居然是那个演喜剧陈天明~
工人和艺术家都是权力体制的局外人
还是很喜欢
230325武汉柏林
想象式写作 代言体作品 旷地起舞 好题材 音乐 编舞 演员纯真面孔
比较惊讶于演员的表现,状态太多,舞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