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D

男人们的大和

战争片日本2005

主演:反町隆史中村狮童铃木京香松山研一长岛一茂苍井优余贵美子池松壮亮寺岛忍白石加代子奥田瑛二渡哲也仲代达矢本田博太郎井川比佐志胜野洋

导演:佐藤纯弥

剧照

男人们的大和 剧照 NO.1 男人们的大和 剧照 NO.2 男人们的大和 剧照 NO.3 男人们的大和 剧照 NO.4 男人们的大和 剧照 NO.5 男人们的大和 剧照 NO.6 男人们的大和 剧照 NO.13 男人们的大和 剧照 NO.14 男人们的大和 剧照 NO.15 男人们的大和 剧照 NO.16 男人们的大和 剧照 NO.17 男人们的大和 剧照 NO.18 男人们的大和 剧照 NO.19 男人们的大和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18 00:38

详细剧情

  故事背景设定在太平洋战争中后期,日本海军在中途岛海战中被美海军大败;第一机动舰队4艘航母被击沉;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大将战死,太平洋上各岛屿的日军守备部队先后覆没,日海军处于严重不利的形势。
  昭和19年(公元1944年)的春天,特别少年兵部队的神尾怀着对大和号的憧憬,登上了超弩级战列舰“大和”号的甲板,当时的大和号是日本国民和军人的希望与象征。神尾忍受了舰上严酷的训练,然后迎来了他的第一次实战——莱特湾大海战。
  在这次海战中,联合舰队事实上已经土崩瓦解。当残酷的战局放在面前,大和号和它的船员们怀着守护国土的决心,起锚迎来它的最后一次悲壮决战。所有的人都很清楚:迎接他们的将是杀气腾腾的美军大批舰载机群.............

长篇影评

1 ) 战争还没说清楚呢,怎么就忆苦思甜了

请原谅,本影评是伪影评,只是为了给那些看了个电影就为战争贩子洗地的无知少年,普及本片背景知识的。
二战后,无论是日本国内还是中国、美国,都对日本帝国海军比较宽容,进而认为日本发动战争完全是日本帝国陆军的过错,日军在二战中进行的屠杀平民、无差别轰炸等都是陆军的问题。海军成了日本二战中的反战力量,海军都是迫于无奈而进行的作战。
因为这种为日本海军开脱的思潮,战后日本一系列的反应二战的电影,都是讲海军的。也难怪,陆军那些勾当实在太脏,实在是洗不干净了么。而海军似乎只是作为职业军人而去作战,只是守了做军人的本分而已。像《啊,海军》《山本五十六》,还有这个电影,另外还有更近的《永远的0》。
海军真的那么清白啊?不是那么回事吧。首先日本自明治以来海军就跟陆军争宠,日俄战争时打旅顺,海军建议陆军攻取203高地,只需要在203高地上架炮轰港口内的俄国太平洋舰队就能达到战役目的了,但是陆军倔啊,填了上几万条人命,最后才被迫听了海军的建议。二战前海军为了维持他们在日本政局中的地位,不断的要求造军舰扩充海军,而且为了找扩军理由吹了大牛,说是只要开战,海军就能维护日本的海上交通,正因为日本海军点了头,日本才敢于对华全面开战。
我们国家的人,真是宅心仁厚,对于日本自己的那些宣传,都当成了真理,竟然有很多人为日本帝国海军做辩护,不惜对反对者骂脏话。很多人认为中华民国那个海军跟没有差不多的,怎么配做日本联合舰队的敌人呢?既然中国那时候没什么像样的海军,自然也就跟日本的海军没什么交集了。
事实上,日本海军在跟国军作战中交手不可谓不多,而且在历次交手中,中国军人的各项素质都不算差的太离谱。淞沪会战之初,就是源于国军欲全歼在上海驻扎的3000海军陆战队,并封锁在中国长江内的日本舰艇。当时中国的中央海军就是在淞沪会战中全军覆没的。而中国空军与日军的较量中,造成了日军20架左右飞机的损失,日本出云号航母受到重创,迫使日联队长石井义剖腹自杀,空军出战日8月14日成为国军的空军节。也是在这次战争中,当时的日本海相米内光政拍板建议攻取南京,日本海军将与陆军协同作战。
日军对中国内地的空袭,基本都是日本帝国海军航空兵的杰作。因为当时的陆军航空兵只能用地面坐标导航进行轰炸,而海军航空兵由于在海上作战的需要,可以不凭借地面坐标进行轰炸。而林徽因的弟弟,就是跟这样的日本飞机作战式被击落身亡的。日本海军航空兵进行的是针对平民的无差别轰炸,这虽然不是日本首创的战法,但也是彻头彻尾的战争犯罪。
轰炸重庆的战机中,就有著名的0式战机。0式战机是在中国战场上,靠炸中国人积累了经验后,才去炸的美国。而日本联合舰队的军舰你们就觉得跟中国没关系吗?日本海军当时为了不依靠陆军控制下的满洲等地提供的铁矿,占领了海南岛作为铁矿石来源,大和号上就有从中国抢来的铁矿石炼的铁。
说这么多大家肯定又要骂我了:看电影就看电影,干嘛说政治?干嘛说政治?一个战争片拍的就是战争,主题思想就是非常与政治相关的,怎么可能不谈政治?政治是什么?不是几个当官的在电视上斗嘴,政治跟我们生活方方面面都有关联,政治也决定了我们还能不能在这个豆瓣上继续装有文化懂艺术的小青年,更决定了未来我们会不会也与这个电影里的人一样家破人亡。
另外看电影连与该电影直接相关的历史背景都不关心的人,怎么好意思说自己受过教育?更牛逼的是,这么一部电影,有些人看了竟然歌颂起愚忠的所谓武士精神了,你咋不去唱《君之代》啊。
还有,日本近来几部拍二战的片子,都是以现代幸福生活的人们的回忆视角拍的,最后都要给死去的炮灰们敬个礼啊握握手,你是我的好前辈。而且最后还搬出来了“没有侵略军就没有没有新日本”的奇怪观点。正是那些军人把日本国家差点鼓捣没了,怎么这些动不动就押上全国人性命赌国运的战争贩子们还成英雄了呢?
战争中的人当然可怜,被时代夹裹着的命运当然值得慨叹,但是在这部电影里,这种以刻画人性为主旨的手法显得格外的浅薄。至于电影末尾小船上敬军礼什么的这种段落,让人十分费解,感到荒谬。
——————————

2 ) 大和号的沉没与大日本帝国的灭亡

与同时期的清国不同,日本主动学习西方文明,主动地参加帝国主义的竞争,赢得了与清国与俄国的两场大战,终于跻身于列强,避免了被分割欺凌的命运。然而,两场大战的胜利却逐渐将日本引上歧途,走上了扩张的不归路。胜利之后,日本逐渐开始以为自己是世界的霸主,能够统治世界。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终于把日本这辆疯狂的战车驱动起来,日本陷入举国疯狂的状态,竟叫嚣出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口号,然而接下来的事实是中国把日本牢牢地拖在了腹地,国力根本吞不下中国,自己的石油与钢铁被美国切断,于是又像打了鸡血一般,不顾后果地向美国开战。自以为无所不能的日本人节节败退,终于为自己的骄狂付出代价。
《男人们的大和》讲述的正是这个帝国在自大与骄狂中灭亡的故事。电影的主人公们已经预料到日本必败的结局,深知这场战争持续下去只会让日本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却仍然决定献出自己的生命,因为只有自己的死才能换来日本的新生,才能让这个民族脱离癫狂的状态,早日成熟。大和号面对美军飞机密集的火力打击无还手之力,无奈沉没,大日本帝国也终于灭亡,而大和民族却走向新生。大和号的沉没终于让沉醉的日本国民醒来,这个曾经自大的民族终于重新认识自己的地位,自强不息,不断发展自己,建立起了强大的新日本。大和号的悲剧正是一个民族成熟的必经之痛,一个民族只有经过灾难,才能清醒地认识自己,真正走向成熟。

3 ) 怎样鉴别一部军国主义电影





《男人们的大和》这部高成本的平庸之作,因为题材的敏感,又一次成为中国关注的焦点。与导演和制作方声称的初衷“呼唤世界和平”这一主题大相径庭的是,中国青年则多认为这部影片不过是在“鼓吹军国主义”,是一部彻底的军国主义影片。

他们认为,影片在美化皇军,美化侵略战争,并用强烈的煽情手段,淡化影片的思辨力量,强制推销作者观点,为军国主义招魂。很容易的,《拯救大兵瑞恩》被用来作为反面力证,“有一个死了哥哥的水兵不顾军官的好意,要留下来与大和共死。很像《拯救大兵瑞恩》里詹姆斯选择留下来坚守大桥是不是?或许有日本人看到这里会感动,但我真的快要笑死了!人家留下来战斗是为了解放欧洲人民,TM你个小日本是为了什么?是为了送死还是杀害更多的盟军?”

《男人们的大和》是不是一部军国主义电影呢?作为一部“旨在”鼓吹军国主义的电影,必须符合军国主义宣传需要,必须要为侵略扩张,思想灌输,军事独裁寻找合法性。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我们通常采用善恶二元对立的做法,就如《上甘岭》《闪闪的红星》《鸦片战争》,将自己要美化的形象置于我们赋予的正义的一边,用对手的恶来反衬我们的善。

可惜的是在《男》中,只找到挺身反抗不公待遇的下层军曹,为了荣誉和家人而不是天皇战斗的青年,还有被迫执行自杀任务的舰队长官。这部影片甚至没有对手的有机形象,盟军被物化成一群飞机,一种强大力量,却没有赋予更多的含义。显然,制作者并没有把注意力集中在鼓吹什么或者批判什么上。如果有,也和战争没有太大关系。《男》希望把自己打扮成一部关于男人而不是军人,关于士兵而不是军阀的反战电影。

当然,这一点它也没有成功。由于采取对敏感问题的回避策略,实际上也留下了足够给予误读的空间。日本影评人山田和夫很容易就能上纲上线:“这种感伤的追悼与宣传相呼应,结果就让这种惨死在感情上被美化了。特别不能忽视的是,电影本身就存在迎合宣传语言和观众朴素“感动”的问题。……如果要对这种毫无理性的自杀式战法追根问底的话,实际上可以借此揭示出那场被称为亚洲——太平洋战争的非正义侵略战争的反人类性和反科学性。但这部电影对于有关责任的思考却非常的缺乏,这正是该电影最大的缺点。如果大和的死者们像电影公司宣传所说的‘只是为了守卫爱人、家庭、朋友和祖国……’那么这样残酷的战斗就被美化了,亚洲——太平洋战争也就成了日本生存和自卫的战争。这难道不是为我们最应该警惕的侵略战争肯定论张目吗?”

立场混沌,态度暧昧,在反战和反动之间飘摇不定。既可以理解为陈仓暗渡逐渐偷换概念的军国主义幽灵,也可以理解为中流砥柱坚持人性自由的反思作品。在如此一个敏感的历史题材中,既要召唤日本民族自强自尊的精神,又不能标新立异越过雷池半步,带着枷锁跳舞,《男》的命运其实早就注定。谁让你生为一部日本主旋律战争片?

但是。

为什么立场混沌不能成为堂而皇之的第三条道路?这部电影反战,于是是好的;这部电影反动,于是是坏的?为什么作为观影者一定指望非黑即白的道德判断以替代对影片质量的判断?为什么为了力图让这个判断更加清晰,需要不遗余力地从细枝末节处寻找蛛丝马迹?就像我们对《武训传》所作的那样?

这让我想起《黑影降落》的结尾:历经磨难损失惨重的美国大兵疲惫不堪地奔跑在摩加迪沙的小路上,身边不时经过茫然的非洲妇女。这究竟是在树立一个不远万里不辞辛劳“为非洲人民服务”的武装白求恩形象?还是一种独立自主坚强不屈“谁请你们丫来了”的骄傲非洲精神?

不知道,也没必要知道。

4 ) 花朵在绽放之前 要有凋落的决心

>>>
这部片子前后看了两遍

第一遍在没有字幕的情况下坚持到一个小时左右开始快进

刚刚之前在有字幕的情况下看完了第二遍

就是还...蛮感动的...

>>>
战争

每个人都痛恨战争 这是必然

那为什么人类还要不断重复地干自己痛恨的事情呢?

其实我也没经历过战争 很多地方都是从电影或者历史书本里片面的被接受电影导演或者书本的作家的主观历史概念

就是很多历史是谎话 写历史的人故意的无意的谎话 然后一代一代的谎话不断堆积 不断累积 变成一个超级大谎话 他叫历史

所以 我一直觉得中学的世界史课本教材应该世界统一 至少中日韩需要统一

就是至少也要给我一个口径大家都一样的谎话吧!

历史尤其在说战争方面 口径就特别不一样 电影里的战争永远是主人公的那一方是正义的

战争真的可以判断孰是孰非 谁是正义谁是邪恶一方?

我想战争它一定不具备这种功能 但至少他可以判谁出局

有人说法西斯纳粹一定是错误的

但是德国当时是希特勒执政 当时德国的失业率市40%

此时又非常不幸的遇到美国那里袭来的金融风暴

德国失业率飚升到60% 不发动战争德国就没得玩了

如果站在当时那个年代德国下岗在家的失业男青年的角度上 发动战争有错吗?


>>>
自杀

我认为有资格自杀的人有三种

1.能够作到让至少一个民族痛恨你的人。

代表人物:希特勒。

再者整个美国都痛恨侯赛因 整个阿拉伯都痛恨布什 道理是一样

2.牺牲自己 造福大家

代表人物:屈原

他死了我们在每年端午节有三天公众假期

要是你死了 也有公众假期 我可以帮你上路

3.为了国家下定决心要死的人

引用片子里的一段话

"日本太轻视进步了 太轻进步重精神了 可是没进步就没胜利

历史已经证明了 幕府末年 在萨英战争吃亏的萨摩 马关战争中失败的长洲 之后放弃攘夷锁国的政策 从欧洲引进新式武器 最后打倒了幕府

战败才会觉醒 日本无其他出路 现在觉悟 早晚就会得救

为了日本重新获得新生 你们要做赴死的先驱 这不是你们的宿愿吗"

为了国家 即使知道会死为了国家为了民族的重生还是要去死 这样的自杀才是有资格的

事实上 的确是作到了重生

>>>
政治

这是一个敏感话题了

这部片子强烈的体现了日本右翼势力的思想(再说本来就是右翼的人投资拍摄的 拍出右派思想就反而不正常了 = =|||)

就像之前说到的进步的重要性

落后就会挨打 伟大的正确的毛主席也这么说 怎么会错呢?

可是为什么改革开放会是在78年?

但毕竟人家是资本主义 我们是社会主义 还是中国特色的

这情况又不一样 真的全盘学习西方民主 自由 人权的思想对中国来说未必是正确的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存力 消除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 最后达到共同富裕"如果只关注了后面两项 最后就消除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 最后共同贫穷

但是如果真的可以做到共同富裕这一点 社会主义其实也是挺优越的

>>>
感情

片子里一下讲了很多感情 感动也主要感动在这里

(废话..血肉横飞的战争场面感动的起来么...)

有兄弟之前的情感 母子之间的亲情 中村狮童和某风俗女之间的爱情 还要松山研一和苍井优之间的小清新爱情..|||

乱入:苍井优在里面真的好村姑...中村狮童那个貌相不演凶神恶煞简直是浪费了..

因为是第二遍 基本上战争部分我都在隔壁码字(kmplayer的好处..) 感情戏部分开始认真仔细的看

再度乱入:最后那个不知道谁的剖腹动作 在我眼里竟然变成了笑点

渡哲也(演舰长的那个人的名字)的告别秀也看得我十分搞笑十分捧腹..

我真怀疑我是不是一个变态..= =|||

人是一种有感情的动物 无论好的感情坏的感情 人都会有 你说谁不贪钱谁不好色

贪不贪钱可以藏的很深 很难辨别 真不喜欢钱的人其实也不少

但是你把钱看轻了 钱也一定会看轻你

好色就不一样 很容易就可以辨别一个人好不好色

教你们一个方法 下次你们想知道一个人是不是好色就可以使用 男女都适用

要看他/她腰部的下面 有还是没有

有,就一定好色。没有,未必不好色。

>>>
男人

怎样才是一个男人?

这个问题对我来说很关键 因为很多人说我娘

就算是褒奖也是用可爱 天真 无邪 之类的

我真恨不得想说 你们他马的看错我了 我也是贪钱好色 薄情寡幸的之辈

我小时候对女性的标准一直是容貌漂不漂亮

只是那个时候还小 不知道身材的重要性

但是这部片子让我稍微懂了一点男人的定义

所谓男人 并不是你坚 并不是你强 并不是你长.. 就ok的

男人一定要有决心 无论死的决心 还是活的决心

就好像"武士道"和"士道" 又比如"民族魂"之类的

就好像片子里 男人们在战争之前的最后一次赌博下注

或者唱得那首歌一样 "花朵在绽放之前 要有凋落的决心"

但是张悬以前说过

梦想和谈恋爱很像 要三个月激情太容易了 还不如去msn聊个天

决心也是这样 就这么说说 哇 太容易了 而且根本就没有谁可以去给决心下定义

但真的要把这件事 眼前的这件事当作一辈子 当作生活去看待 就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了 要真的这么做到 一定就是很男人了

所以 我和这个概念虽然在非常缓慢的接近 但是还是差不少距离

但是只要这样不断的增加 再弱的力量到最后总会有一天 也会比天还强大

>>>
猪肝

最后讲一个和这部电影无关的关于猪肝的故事

(这篇评论有和电影有关么... ||)

从前在某店里喝粥 突然听见隔壁桌小情侣谈话

女的就对男的说:"两年以后不要吃这么多猪肝了。"

听到这话我马上勾勒出一幅那个男的每天在家吃几斤猪肝的样子 粥都喝不下了 立马跑出店

后来一想 这个女人能说出这话 不简单

首先 很明显出于关怀 猪肝不是那么卫生 多吃容易得肝病 不利于健康

第二 她对这段关系很有自信 她认为两年以后他们还在一起

第三 也是最不简单的地方 她没有叫你立马 "停 你从现在开始不准吃猪肝了!"而是说"两年以后不要吃那么多猪肝了。"她给了那个男的一个两年的过渡期,她知道这种事情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

这个故事要是换作在94 95年的时候对当时的香港人说的话那就是另一个意思了。于是,黄大神就这么说了。(具体参见栋笃笑《跟咗去边度》)

要是放在现在 2009年12月初 2010年就要到了 世博会也要开了

据说在2012 也差不多就是12月底的样子就是世界末日了

所以 我也希望

大家三年以后不要吃这么多猪肝了。

5 ) 都是翻译惹的祸

俞天任

  电影《男人们的大和》是一年前的电影了。老冰当时没有看,说实话老冰对黑泽明之后的日本电影没有兴趣,总觉得日本电影主题领先,观点幼稚,总是为了说明一个只是在幼儿园的教室里才会被提出来的论点。加上技巧和技术也没有可看之处,在日本十几年,进影院次数很少,日本电影更是没有看过。

  去年底,有朋友在博客上问我对于《男人们的大和》的意见。老冰因为当时还没看,所以不能回答,只好去影院看了看,算破了一个例。看完以后除了监制和片尾曲之外没有留下什么印象。监制是前伊藤忠商事董事长,被称为“昭和三大名参谋”的原大本营参谋,关东军作战参谋濑岛龙三中佐,老冰当时的参谋系列正好写到他;片尾曲则是老冰最喜欢的日本歌手长渊刚唱的,他的那首《干杯》(中文名《为往事干杯》)已经是风靡中日两国十几年了。除了这两点外好像没有留下任何印象。也就忘了这件事了。

  前些时候看到有人在很愤怒地指责这是部鼓吹战争的右翼电影,当时很有点纳闷,想了半天想不出理由。但慢慢也就想通了,反正连说SKII化妆品是破坏中国人基因的武器也有人跟着猛相信,这日本人拍的电影当然就是右翼电影了。好像这也能解释一下,老冰就又心安理得了。

  前几天回国买DVD,常去的那家店老板热情向老冰推荐这部《男人们的大和》。说这是日本右翼电影的杰作,绝对反动,值得一看。这一说老冰有点懂了,这种非正常渠道进来的盗版电影能被冠上“右翼”的帽子,说不定是托了那些三脚猫的翻译的福也说不定,就花了六串大钱买了一张。这几天过阳历年放假在家,没事拿出来看了两遍。

  看了以后是一声长叹。上次老冰在什么地方随口说过一句那电影有一半以上是错译漏译,仔细看看那还只能是对前半部分而言,后半部分则几乎完全是译者的“原创”了。

  像把“长官室”翻成“朝刊船舱”,把“瓜达卡纳尔岛”翻成“日本大陆”,美国战略空军被翻成“米国侵略空军”,山本五十六的葬礼给弄成了晋升元帅的仪式,一个少年兵因为从参谋们的对话中偷听到“塞班岛”已经陷落来告诉另一个少年兵,另一个少年兵则不相信从而两人打了起来这件事因为“塞班岛”被翻成了“审判”从而使得听不懂日语的观众根本无法将剧情连贯起来这种随处可见的错误之外。最让老冰发出“见过不敬业的翻译,但没有见过如此不敬业的翻译”这句现在很流行的感叹则是一个最莫名其妙的错误:

  这部电影的英文名叫《YAMATO》,翻译起码应该知道YAMATO就是“大和”的意思吧,但在这张DVD的字幕里,起码有两处YAMATO成了“山户”!这也太不敬业了。

  想了半天想出个原因,是不是现在做电影字幕使用了计算机音声识别软件,而那个软件的输出根本就没有人检查过或者没有能够进行检查的人?

  应该说起码在现在的日本主流电影界拍右翼思想,歌颂战争的电影还是不太可能的。尤其是导演佐藤纯弥所执导的电影应该是在中国最广为人知的。文革以后第一部进入中国大陆的高仓健主演的《追捕》就是他的作品,以后的《人证》,《一盘没下完的棋》《敦煌》等都是他的作品。仅仅从这些作品的名称就应该知道佐藤纯弥是一个自由主义思想的人,那么在年过七十了的现在,他有必要去改变自己的观点吗?

  这部电影在日本的评价如何呢?除了被指责的最多的一个BUG是海军怎么用了陆军的敬礼这点之外,就是受到“视野太窄”的指责。甚至有人开玩笑说不是《男人们的大和》,而是《男人们的高射机枪》,因为整个电影除了高射机枪之外就什么没有了。其他的考证就是日本人所特有的琐碎考证,从主炮是不是发射过到主炮发射的口令是不是那样喊的不等,甚至连体罚打屁股的具体进行方式到底是不是那样都有人在扯。

  日本对“十五年战争”和“太平洋战争”是不用“反战”这个字的。“反战”这个字只用于进行式,比如过去的越南,现在的伊拉克的“反战运动”。太平洋战争已经是过去式的,反不反的都已经存在了,所以只有“美化”和“批判”的说法。没有人会认为这部电影在美化战争,因为这部电影对战争的批判是很明显的。

  一部电影是不是反战从什么地方看?应该从观众看完了电影的反应去看。观众看了电影以后热血沸腾,磨拳擦掌,直恨生不逢时的那就是歌颂战争。而观众看完了发出一声感叹:“我真幸运,没出生在那个年代”,那就是反战电影。

  反战,就是反对战争。这不是同义反复,如果只是反对某次具体的战争,那么连希特勒都是反战派了,他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可是刻骨铭心的哟。

  为什么要反战?太简单了,受战争之害的只是普通老百姓和下级军人,也就是那些被俗称的“炮灰”们。如果战争只死高级军官们,就没有任何必要反战。那些高喊漂亮口号的人们是不会死的,不信那位要把西安以东中国城市全部押上赌台,90%的中国人全部撕拉撕拉掉的将军肯定没有把他和他的家人计算在内。

  而普通人呢,《男人们的大和》说得很清楚。那位少年兵的父亲在“上海事变”(日本人对淞沪抗战的称呼)中丧命,哥哥也在战场,而当同伴的母亲问起他为什么还要来当海军,回答是“家里没有现金收入”,明知危险也得来,(这整个一段在字幕中全无翻译)。进了军队以后看到的又是什么呢?为一点小事而受到下士官的非人体罚。有关这个体罚也是引起争论的一个题目,电影中有一位有正义感的下士官挺身而出,仗义持言。有不少评论认为这种写法是用现代人的道德观在写旧日本军队,按照当时的军纪,军人无权反对同级长官对下级的处罚。这是为了反战在有意拔高当时的军人觉悟。

  这一切一切的最后,是演出了一艘八万吨的世界最大的战列舰在装上单程燃料以后去做自杀式的特攻这个几乎是二次大战中最大的笑话。从军事学上看这艘大舰巨炮时代的化石去朝着航空母舰做自杀航行是个笑话,但是对舰上那3300名官兵可绝不是笑话。但作为军人,作为男人,在国家权威之下又有什么个人的选择?能选择的就只有服从命令,去自杀,还得勇敢地去自杀。

  这就是战争,谁是罪魁祸首?是那些发动这场战争的军部,甚至是天皇!

  这只不过是你老冰的推论罢了,会不会有人这么说?这不是推论,电影里说得很明白,只不过在中文字幕上没有一个字打出来。

  电影里联合舰队参谋长草鹿龙之介少将亲到大和号上向第二舰队司令长官伊藤整一中将发布进攻命令后,伊藤整一问草鹿:“没有航空掩护的大和号的出动,有胜利的可能吗?”而草鹿的回答是:“有没有取胜的可能是另外一个问题,陛下问了军令部总长:‘海军是不是没有战舰了?’”。

  这段话在中文字幕里没有翻译,但却是太平洋战争中一段很大的公案。天皇要对第二舰队的全歼负责,这是从战后的东京审判开始就一直在扯的皮。遵循麦克阿瑟的指示,最后是以最后一任军令总长及川古志郎海军大将“假传圣旨”的方式处理了这件事。但还是有不少人不服的。这部电影连这件事都敢往外翻,还被人说成“右翼”电影,老冰可有点为佐藤导演抱屈。

  下级军官和普通士兵们不知内情,但中高级军官们呢?在出发前的作战会议上,中高级军官们怒不可遏,公开叫板:“丰田副武联合舰队长官在哪里?他为什么不参加这次特攻行动”。(中文字幕中还是没有)面对这一切,伊藤中将只能沉默,他向大和号舰长有贺幸作大佐下达的作战命令居然只是“大和をよろしく(照顾好大和号)”。有贺大佐也几乎是在第一时间就放弃了作战,下达了弃舰命令。这个被多次重复的弃舰命令当然还是在中文字幕上看不见。看见的是内田守军曹在说的“战斗已经结束了”,在中文字幕上出来的却是“为了胜利,我豁出去了”。

  确实在《男人们的大和号》里没有任何日本旧海军军人高呼“打倒日本军国主义”,但如果那么拍的话,岂不成了《东京审判》那样的“原创历史”的意淫片了?只凭这点就说那是右翼电影,未免有点不厚道。

  有人对电影里那十五岁的小孩作了如此恐怖的描写:“大和号远去了,消逝了;老鬼子掌舵的小船;交给了新一代的年轻人;他头缠白布;目光坚定;掌握着方向驶向了远方”。文字本身还是不错的,就是含有太多的激素了。那个小孩在电影里完全是用来对比的,60年前的十五岁,背着家庭生活的重担,迈上自杀攻击的不归路,而没死成的呢?背负着伙伴们都死了,而自己独自活了下来的罪恶感,苟且偷生。而现在的十五岁呢?有个小情人,想买部小型摩托,所以放了学去打打工。你愿意选那条生活道路,这是电影向观众提出的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如果戴上了有色眼镜的话,那想看什么都行,仅仅不是事实而已。

记得上世纪70年代初中国也有过一次批判“日本军国主义电影”的高潮。那时有四部内部放映的电影:《山本五十六》,《啊,海军》,《日本海大海战》,《动荡的昭和史——军阀》被乱批判了一顿,遗留下来的仅仅是林立果学来了“联合舰队”和“江田岛海军学校精神”这两个名词用在《5.71工程纪要里面》。

  那种大批判,不搞也罢,提高一下翻译的水平倒是真的

6 ) 如果看南京大屠杀感到不爽,那就看看老美是怎么欺负小日本的,本片绝对让你爽

看过很多日本拍的二战题材的影片,很真实,很悲壮。看得出他们是真的在反思,反思这场战争值不值,反思到底为什么会失败。电影看完以后总感觉无辜的日本人民被少数别有用心的反动分子拖入了战争的深渊,深受战争之害。

不得不承认日本军人确实是二次大战最玩命的军队,无论是诺门坎战役中对付坦克的人肉炸弹,硫磺岛战役中宁愿自杀和饿死也不投降太平洋军队以及后来的神风特攻队等,包括本片中那些毫无理由去送死的大和号将士们,“为大和民族的失败而玉碎”,那为什么不为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坚强的活着,总之我是不理解这群被洗脑的家伙是怎么想的。在我看来日本人这种武士道精神根本不是勇敢,而是失败者的自负,用迷信思想麻醉了对死亡的恐惧而已。而至于那些被洗脑去卖命的可怜虫,我只想说,那个时代的日本人可怜,可悲又可恨,不珍惜自己生命的人,怎么会在乎别人的生命,要不是美国人强大,日本人肯定会在美国来个纽约大屠杀,华盛顿大屠杀,灭了种都说不定。把这些可能是这个战败国家唯一希望的年轻人拿去送死,也只有日本人和恐怖分子做得出。

如果说德国发动战争是因为希特勒及纳粹的挑拨和特殊的历史环境,我觉得日本的侵华战争完全是他们这种岛国民族自身的危机意识和侵略本性所发动的,东条英机之流只是顺应民意罢了。所以我们可爱的祖国啊,请快快强大吧!

不过本片还是一部好电影,不像我们的地雷战,地道战,简直把神圣的反法西斯战争当儿戏,把我中华民族用血肉之躯来抵抗战争形容成几个小屁孩子玩死了几个弱智日本兵。真不知道小日本看了我们的抗战大片作何感想。



最后想说,宫崎骏的《萤火虫之墓》和中国的《紫日》是我看过的最好的反战电影。

7 ) 影片主旨太差

日本战争片长期以来在思想性上都是短板。所谓的反战思想,最多也就是士兵回家看看妻小,咬牙出征。从未真正深刻反思战争,反思自身侵略行径的有力情结。思想上反思最深刻的日本二战片可能是《二十四只眼睛》。

男人大和较以往的《联合舰队》、《太平洋战争》等等更烂。其他的片子最后往往是战败后的无奈,将日本失败归为一种历史必然。而男人的大和的影片结尾却是一个小男孩头裹白斤,驾船驶向远方。这是什么意思?军国主义代代相传?长大了我也要当炮灰?这个结尾使这部前95%的时间还可以勉强可供一个军事爱好者参考的及格影片,沦落为彻底的垃圾片。

短评

“如果是为了爱,就不应该打仗!如何能不打仗而过和平的生活,这才是我想说的。”很遗憾,制作者这种主观意图中善良的一面在现实面前显得虚弱无力....

6分钟前
  • 丰饶之海
  • 还行

决绝的面对死亡,充满蛊惑的魅力。典型的日本式只看态度不分是非。

8分钟前
  • Rui
  • 推荐

怎么整得跟日本是被侵略的一样?!

10分钟前
  • 宋先生BJ
  • 还行

花朵在绽放的时刻,应当有凋零的决心

15分钟前
  • skarter007
  • 力荐

抛开军国主义,很男人的电影,推荐!

19分钟前
  • 南一刀
  • 推荐

消灭菊水特攻编队的整个战斗中,美军飞机战损就10架,10架里直接被大和打掉的不知道几架,但电影画面里漫天飞机那是前赴后继壮烈无比,看着好像许多飞机都被击落了……美日的实际战损比吓死人……怎么说呢,战争不是玩游戏,虽然很苦逼,但是做得起就要受得起。

20分钟前
  • Favillae
  • 还行

仅就影片讲还不错,插秧那段挺感人的。题外话有人批所谓愤青说日军也是爹妈生的之类,这跟日本反战影片的基调类似,就是日本也是战争受害者,下场也很惨。可日本是侵略者,自己造就自己的痛苦,又能怪谁;而日影几乎不提侵略受害者,只说日本下场多惨,所谓反战电影被看成招魂电影不足为怪,受批正常。

21分钟前
  • 西南城角
  • 还行

大和,永远的零,军国主义吗?本人却看到了对战争的反思

25分钟前
  • goott
  • 力荐

很好的影片,看得出日本人心态的微妙矛盾,有深刻的意义

26分钟前
  • 亢龙无悔
  • 力荐

这也许是一部能让人暂时放下仇恨的电影.作为敌人,在这一刻也值得我们敬佩.如果说,有朝你我甚至这个国家和民族走入了绝境,我们是否还有机会去选择慷慨壮烈的死!又或者我们是否还有勇气以慷慨之心奔向那必死的征程.

29分钟前
  • 自由青蛙
  • 推荐

热血,感动,你们再怎么骂日本人,也拍不出来这么棒的战争片!

33分钟前
  • 谢谢你们的鱼
  • 推荐

6/10。战争片是一种提振民族精神的工业产品,在此语境下大和号只带单程燃料的送死行为被视为精神上的美德,看看全民动员的自豪感,看看失去制空权的战舰官兵顿时血肉横飞,复员兵为比自己出色歼敌的牺牲者而惭愧,叙事能量上升至英雄史诗的打鸡血程度,结尾字幕后的樱花空镜头成功洗白了战争的正义性。

35分钟前
  • 火娃
  • 还行

算是对武士道的思考吧。文化不同,价值不同,玉碎并非是唯一的美。

40分钟前
  • zhizhi
  • 推荐

和式集结号。

44分钟前
  • enkysteady
  • 推荐

NND,小日本美化战争,这是不行的。愿世界远离战争。。。

45分钟前
  • 思鄉の風
  • 还行

看这部电影时抛开民族的仇恨吧,单纯的把它当电影来看还是比较精彩的

49分钟前
  • 罗素家的叔本华
  • 推荐

被一部军国主义电影感动了……汗……

50分钟前
  • 容鹰
  • 力荐

悲壮吗?悲壮。又怎样呢?活该。有句话怎么说来着,出来混迟早得还的。虽然这部电影中没有明确表达出其政治倾向,更确切的说,是回避了这方面的问题。老实说,这片子挺不错的。但是基于一种“无”的立场,回避这些问题,仅仅是追忆而没有反思,那片子的最终所表达的核心依旧是大片的空白。

54分钟前
  • 河狼
  • 很差

一个时代的破灭

56分钟前
  • 南区熊猫
  • 力荐

有久石讓配樂的電影最好

58分钟前
  • vincentkit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