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发生在世界末日即将来临时的末世之恋。流行病学家苏珊(伊娃·格林 Eva Green)与餐厅主厨麦克(伊万·麦克格雷格 Ewan McGregor)相识、相恋,但无奈此时此刻的世界正在遭受一场新型流行病的侵袭。随着流行病的蔓延,患者会伴随着情绪失控逐渐丧失味觉、嗅觉 、听觉、直至最后丧失视觉。虽然苏珊和麦克都尽量努力避免患病,但当作为厨师的麦克不再能尝出食物的味道,作为科学家的苏珊也渐渐丧失感觉,这对末世情人便已知晓无人能够逃脱这场灭顶之灾。两人于是选择珍惜仅有的彼此,最后在逐渐模糊的视线中拥抱住对方。
近期看到最喜欢的电影。节奏完美,台词完美,演绎完美,运镜完美,情绪完美,它甚至还是一个完美的爱情故事。我会思考如果不是疫情之下,大概我会以轻佻和高高在上的角度去看这个瘟疫带来的末世故事。
对末日题材,我是有一些偏好的。不爱那些宏大的、废土的、拯救苍生的故事,我爱末日之下对小人物的描述,我们普通人在灾难面前如何应对内心的恶,高于人性的偶然闪光,如何表达善意,如何自处,如何在恐惧和希望中走完自己的故事。
David Mackenzie的电影,总能从镜头里运用环境和色彩令人感同身受。仿佛催眠一般,每一次在看完的一段时间内,梦境中都笼罩了高地肃杀的风。
开端是一种全篇都没有花费精力去试图解释的疾病。在阴谋论者眼里是敌人的袭击,在神秘主义者眼里是更高智慧的游戏,在原教旨主义者眼里是神的惩戒。Susan作为流行病学家的身份只是最高效为观众拉齐信息的手段,很聪明的操作;Micheal的厨师身份则是切入的重点,第一阶段的嗅觉和第二阶段的味觉丧失,在Micheal的叙事视角中有提前和更敏感的叙述。
第一阶段:嗅觉经过短暂的过度活跃,然后消失。
新报道的一种疾病在全世界散发并蔓延。一开始,人们突然被他们曾经失去的所有击中,那些从未有过的爱人,不再同行的朋友,所有他们伤害过的人伏击了他们的记忆,先是被巨大的悲伤笼罩,在任何场合崩溃哭泣,伤心欲绝过后,他们失去了嗅觉。
当我开始着手写下来的时候才意识到,为什么嗅觉的过度活跃对应的是来自对失去的默哀而导致的极端悲痛。对我们来说,嗅觉是唤起记忆的捷径,当我们描述气味时通常用到的词是“像……一样”,而不是真正描述它。嗅觉关联记忆,我们都遭遇过被突然之间熟悉的味道带回到某个场景,并回到当时的感情和情绪中。可能是类似爱人身上的青草香,让你想起曾经我们也是每刻都在相互渴望,我们也拥有过最纯粹的爱,你会想默哀,想崩溃大哭,觉得人生即是如此了,你再也回不去了,然后你就永远地失去了这种能力。
对于Susan和Micheal的故事,这个阶段代表了所有爱情里最迷人的部分——对刚开始了解的爱人暴露你的痛苦和脆弱。当这种连接建立的时候,Susan后面需要“make me special”的游戏来证明的一点,其实已经悄然发生了。
厨师和顾客都失去了嗅觉,但气味毕竟是五感中最可有可无的,生活继续得也容易。嗅觉唤醒的记忆逐渐消失了。悲伤过后,失去了入口前的挑逗,食物越来越咸、越来越辣、越来越甜,但人们依然烹饪和享用,这很合理,很妥协,很本能,我很喜欢。
在这里非常打动我的一部分,是悲剧中绝对的浪漫主义。小提琴家在街头用一种类似萨满仪式的方式,将音乐与遗失的记忆连接起来,树林的味道,夏季的风的味道。你再也不能闻到,但我们用通感的方式试图唤醒它,记忆很重要,我们失去的一切也很重要。
第二阶段:对我们来讲是最本能的行为,进食,被放大了。于是我们也失去了它。
人们开始感受到极度的饥饿,于是他们暴食。当暴食结束后,他们失去了味觉。
很重要的一幕是Susan和Micheal在浴缸里尝剃须泡沫和香皂的口感,感到好奇和快乐,两位的表演在这里有非常天真和孩子气的处理非常优秀,既是非常私人、无比亲密的分享,也给了Micheal灵感和希望。
当所有人先后失去味觉,老板表示再也没有人需要去餐厅吃饭,人们只需要买面粉和肥肉维生时,Micheal表示,生活会继续,我们会提供他们需要的东西,但不是面粉和肥肉。
于是餐厅继续提供服务,氛围,酒杯撞击的声音,与他人分享生命的场合。食物的卖点变成了外观、温度、质地的有趣搭配。
生活确实也继续了。
第三阶段:我们听到太多我们不想听到的,然后听觉消失了。
听觉消失前,症状是愤怒、狂暴、憎恨和暴力。
在所有的伤害中,语言带来的伤害最痛苦。我们听到最不想听到的话,并说出最能伤害对方的话。在爱情里,还有什么比“你并不特殊”更伤人吗?这种毁灭性的伤害,毫无悬念地导致了Susan和Micheal的分离。
在第一和第二阶段,Micheal向Susan提问,我们还会损失更多的感觉吗?Susan给出的答案是我们不清楚,但有可能不会,因为味觉和嗅觉本质上是化学感受器,机制不同。Micheal说,如果你错了呢?Susan回答,then we are fucked。
因此,也是从第三阶段开始,事情变得糟糕了起来。症状中的暴力和憎恨带来了太多危险因素,先发病的人群被封锁在家,甚至集中隔离,包括餐厅在内的无数商业停业,餐厅只能接生产基本的救济粮的工作。
当Micheal因为发病而失去听觉,他被工作人员封锁在家,每天被投喂最无聊的维生食物,电视上循环播放“如果你听不见了,请你留在家里,这是最安全的地方,并保持电视打开”。
Micheal给Susan留言,如果你能听到,请务必回来我身边,我说的一切都不是真的,我爱你。这是Susan失去听觉前听到的最后的内容,她大骂骗子,控诉命运的不公,控诉人类的无力,等她醒来后,世界也是一片寂静了。
看起来是的,走到这一步,we are fucked。
第四阶段:视觉一度过剩,然后消失。
在这一阶段开始前,气候开始变冷,冰川形成。这不是简单的瘟疫,而是地球在逐渐杀死人类。
人们开始关注对自己最重要的事情。帮助他人,心怀善意,与爱的人拥抱,陪伴在彼此身边。然而黑暗还是降临。
视觉消失的前驱症状完全不糟糕,甚至很美好。人们感受到第一缕阳光照耀,脑中的灵光一现,对活着的感恩,以及想要触及彼此的冲动,想给予温暖、理解、接纳、宽恕、爱。
怀着这些感受,Susan和Micheal在城市里冲撞,在失去听觉并即将失去视觉前找到彼此。
他们看到对方,一切都在黑暗中了。他们感受对方的呼吸,了解彼此,拥抱彼此,感受彼此的泪。如果此时还有剩下的人能看到他们,会发现他们就像一切发生前的一对平凡爱人,相拥亲吻,遗忘周围的一切。
电影对很多事情的处理都是恰到好处的。我们的主人公绝非完美,某种程度上讲,他们是自私糟糕的普通人,相识的故事并不特殊。但他们也是心怀爱意和希望,坚定善良的人。这不是一个人类对抗瘟疫的故事,而是一个人类处理绝望的故事,它放大了人类的弱点,但也强调了人类的坚韧和浪漫。它没有一些众志成城,甚至人类根本没有任何还手之力,它从最平凡的一对情人看过去,末日如期到来,以一种充满希望的方式。
当我看到这些日子真实世界正在发生的一切,所有的“非必要不XX“,我们的生活早已被调为了只需要面粉和肥肉,只需要活下去。我总是怀有强烈的绝望和愤怒,不停有人告诉我们要宽恕、淡泊、不怨恨,忍受,好像理所应当。但是当你看着这个世界的时候,谁能说自己没有恨意?恨是自然的,末世是必然的,我们做着最坏的打算,却暗自希望有转机,但还是目睹一切变得越来越糟糕。我们应该怎么办。
我想这部2011年的电影真的在一个非常关键的时刻给了我一些内在希望。生活继续,在我们心里一定要有东西高于面粉和肥肉,哪怕在一片黑暗寂静的末日中。
《完美感觉》。7分。
大卫·马肯兹导演、伊万·麦克格雷格、伊娃·格林主演作品。
讲真,这个故事我完全不能接受。
即便它站在所谓人类生存的高度,探讨了许多宏大而又民生的话题,最后落在每一个人的味觉、嗅觉、听觉等等上。
但它并没有一个像样的故事,也没有一段正经的爱情,更不是人类一次伟大的救赎。它就是导演莫名的表达,未知的恐惧,甚至无病的呻吟。片中大量的镜头我都无法接受,它的病态、狂躁、失语都令我恶心。
但又怎么样呢?
这个导演曾经拍出了我无比喜爱的《赴汤蹈火》,而且最特么我无法忍受的,他竟然让伊娃·格林脱了……
也是先验性产物,人类为自己设想了无数个末日版本。
来自外太空星体冲撞、暗物质、反物质、黑洞、镜像世界、星系毁灭、地球停转、平行宇宙相互绞杀、灭霸等外星生物的毁灭力、各种异形侵入、病毒、AI反噬、人机大战、克隆人危机、核战、核污染、丧尸、神经控制、各种人祸或自然灾害、失去生殖力、神的审判、邪教或撒旦亲自披挂上阵带来黑暗力量、来自外星造物主普罗米修斯(半神)的毁灭,穿越导致时空错乱、蝴蝶效应、时间尽头时间漩涡时间裂缝,甚至可以空穴来风,架空诱因,将末日抽象化……
而这个版本看似有所不同——失去官能,但也没什么不同,诱因依然要借助于病毒来实现。
末日题材可以说是太TM审美疲劳了,所以再精彩也不可能超四星。第一世界已然把末日幻想玩坏了,然后把套路一一甩给第三世界,第三世界屁颠屁颠,正热火朝天地开启着各种“元年”。
作为又一部亮相圣丹斯电影节的独立电影制作,《完美感觉》的抱负和真诚十足可见。然而就电影本身而言却败笔甚多。像是一个寓言式的故事,电影讲述世界各地的人们面临一种不知名的疾病,各种感觉逐一丧失。在这样的世界末日中,两个人如何继续相爱呢?爱情,在末日到来的时候还重要吗?故事的基调不够真实,拍出的效果又不虚构。好像《完美感觉》的两难尴尬境地,好创意却坏了电影。 《完美感觉》的男女主角伊万和伊娃都是绝对有魅力的人,让他们来诠释末日到来时候的爱情,理应刻骨铭心。谁知道电影却在人物塑造方面不给力,明明是一段荡气回肠的爱情,却被导演拍成“反正世界都这样了,你们就凑合搭伙过日子吧”的漫不经心。连末日的爱情都不感人,电影自然无法触动人心。更何况那时不时就要来一大段的旁白,简直把大道理都说全说透了。爱,当然重要,但招架不住电影不遗余力、甚至动用旁白来跟观众们解释这一切的意义,然后将“爱最珍贵”这一主题毫无遮掩地展现在人们面前。这岂不是藐视了观众的理解力?于是好好的一个主题,最后沦为惹人嫌的滥情,无处安放。故事是好的 剧本是好的 制作不给力
生命的最终意义是与你相拥。
我们遭遇一个知觉消失的年代,好象遭遇一场传染病。在悲伤中失去嗅觉(回忆能力),恐惧中失去味觉(体验能力),愤怒中失去听觉(倾听能力),狂欢中失去视觉(欣赏能力)。如果物质越发丰富,换来的却是灵魂越发麻木,到头来我们还是一无所有,Crippled Inside 。
电影展示了生活到底能压缩到什么程度,随着五感的消亡,人们从恐慌到愤怒,继而疯狂。信念一次又一次地坍塌,当秩序一次又一次地建立,支持着人们活下去的到底是坚强还是无奈?画外音说他们相信生活还是会继续,又或者也不知道该做些什么。好死不如赖活着,就是颠扑不灭的真理。
不是文艺是瘟疫。“即使明天是世界末日我仍要种我的小苹果树”。不能说不能听不能嗅不能尝的时候,厨师们仍旧认认真真做菜;变聋前最后一句希望听到“我爱你”,变盲前最后一件事是·找到你。(瘟疫表现有点老套,略糙。跟《时间规划局》一样,超棒的架构和设定未能发挥到极致,导演力有未逮)
life goes on什么的,还是算了吧,一切在一初就可以戛然止住了。BGM美❤
虽然并不完美但值得给五星:1)表达不可表达之物:嗅觉,味觉(这点马肯兹比提克威聪明)2、听觉丧失那段太妙了。3)剪辑很有趣(金将军中枪),旁白主导,有些强了。4、小清新科幻片,当然,又是金融海啸的隐喻。
文艺至极,构架是Eva每段充满末日美感的旁白,配乐,不安的镜头与定格照片的组接。对于Ewan有几个很秒的点:他是个厨师,骑山地车,帽衫,身边有人便难以入睡。A beautiful apocalyptic movie, it has one of the most beautiful endings I've ever seen and Imo, Ewan is the best kisser ever
可以视为《传染病》的延续,形、声、色、味消失殆尽,黑暗中触觉才能穿越心灵,成为彼此信仰的坚持。
即使嗅觉、味觉和听觉消失了,即使视觉最后没了,全世界进入永远的黑暗,相爱的两个人还有触觉,相爱相拥依旧是完美感觉。寓言式的全球疾病,人类自身的感官功能蜕化,一场弥漫着心理惊悚气息的末日之恋。这么美的两个人,这么美的一段真爱,世界末日也无所谓了。伊万又露鸟了,惊鸿一瞥。★★★☆
失去嗅觉之前闻到爱之将近,失去味觉之前饱尝人世,失去听觉之前记得说爱你,失去视觉之前突然想见你的脸……这是我面对逐渐覆灭的末世,能做出最美丽温柔的姿势。
又见eva green的美丽身体。故事有些故弄玄虚,想要说明的太多了,难以消化。
比预想中的要好,就好像圣经式的寓言故事,神在某天夺走人的嗅觉,某天夺走人的味觉……每次失去感觉之前还要有一种与之相对应的情绪,比如愤怒、悲伤等。麦克格雷格与伊娃·格林的表演也都不错,
在哪看啊?求地...
文藝版《傳染病》,災難版《初學者》。ewan越來越文藝了。。
没有来由的病。症状:哭,失去味觉。怒,失去听觉。笑,失去视觉。光这个创意就足够四星。近年末日片特别多,这部恐怕是投资最小的一部,却是给我带来最深触动的一部。最终无尽黑暗,音乐循环,脚离不开电影院。最后照例@亵渎电影 求原声。
伊娃的声音缓缓响起时以为是文艺片,看到生吃鱼和猪的时候又以为是末世恐怖片,结果看完是一则寓言,故事说的很流畅,无论要表达人的孤寂还是爱情的脆弱,都引起了片刻沉思。另外伊娃和伊娃居然非常搭。
文艺过头的世界末日,床戏过火的伊万伊娃。
the life is being .......
紀實戲劇交錯的恐怖氣氛倒蠻好的,後段靜音部份處理得也好。但頗有點顧影自憐的賣弄(那激情戲和無意義的露點),兩個人的感情處理得也頗想當然,他們的所謂“愛情”基本就是在瘋狂做愛
1st:对我来说是史上最完美卡司,导演风格的最佳诠释者。末日背景下的爱,根本是没有办法拒绝的主题,很鸡汤,却一击命中///4th 2015.11.30:还是最喜欢浴缸里那段,日后也要与男友玩make me special.//6th:疫情背景下,时隔两年再看,依然最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