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塞纳》影评:直面人性的弱点
我总会思考,若没有伊莫拉的那场事故,塞纳得享天年,是否还会有这样多制作精良的纪录片。
是的,普罗斯特不会有这样多的纪录片。事故前他们一时瑜亮,事故后阴阳两隔。而今普罗斯特在电视里献声,在RoC出场,塞纳却只能活在影片中,活在Murray Walker的声音里。
死亡不应该让他更伟大,死亡只是让他的人生定格。人们能怀念什么?不朽的一切。所谓立言、立德、立行三不朽,正是给人怀念的材料。
这部影片试图回放塞纳的立行。不同于塞纳的其他纪录片,从一开头,就没有死亡的任何提示,更没有神化。只是在讲故事,就像塞纳自己的诉说。
影片的主线是他的赛车生涯,从登上欧洲赛场,加入莲花,再转到迈凯轮。镜头绵长地沿着时间轴流淌。流俗的套路是把它变成一部年表。《塞纳》仍然是编年史,但是它是一部《左传》,只有活着的镜头,而没有纸面上的议论。
这是充满荣光的年代,但更是散布着冲突而不平淡的。任何影片都无法回避塞纳和普罗斯特的斗争,而对这个题材的处理才是现高下的。“伟大的斗争”“冤家路窄”“既生瑜何生亮”……你在《塞纳》里看不到这些陈腐的词句。制作者所希望的,也许恰恰是摒弃这些充满了火药味,抑或带着过褒过贬的词句。他们只是希望还原。
“塞纳的弱点,在于总是要表现他比别人更强。”也许普罗斯特的话才是整片的基调 。塞纳的弱点,在影片中被他一次次的桀骜表现所表现。至此,巴西人的形象里一个没有喜怒的神,或者一个胜利机器愈发远去;他只是一个和你我一样有弱点,并且不懂得掩饰的凡人。
影片记录了他和普罗斯特的几场著名争斗。尽管声音给了他赛后的那些不服输的强硬言论,但镜头却给了退赛后的刹那落寞。表情,正是直指内心的,而内心,才是让一个逝去的人真实化的本源。
制作者驾驭了这种表情流露。甚至压抑到暗示的程度。这恰能避免将一个人脸谱化。你会看到塞纳作态地牵起嘴角,但随即乘人不备一般地放下。这种压抑弱点的暗流也就像影片沉缓的音乐一般,有时候被张扬的胜利打破,然而不久便回归了微温的情绪。
欢愉仿佛是难得的假期。令人忧伤的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死亡,却渐渐笼罩了塞纳的生活。
“此时他才想到,他在F1中还是可能受伤的。”这对于一个不知退让的人就是死穴:再强大的人,在死神面前总是弱者。我想到的是,佛住世时,释迦族仍然因业力被族灭。逃不掉的Karma。
Karma的流转到了影片最后才显现出来。塞纳被迫转到威廉姆斯,去完成让自己强大的目标。而这恰前是事与愿违的。这时候的配乐,是下行的旋律。欢愉已经挥别了。在这时候放出他的爱情影像,即使短暂,违和感也是意料之中的。
还是推进到了那个周末,悲伤压倒了一切。先是巴里切罗出了事故,然后,拉岑伯格遇难了。影片停留在塞纳惊愕的表情。然后便是和医生的那段著名谈话。他想放弃了,想回去钓鱼。
这也许是他唯一一次承认自己内心深处的弱点。尽管很多影片都试图归结为宿命论,这部片子的旋律走向,却显示了这是一种必然。
也许塞纳有机会功成身退,然后愉悦地享受阳光和爱情,也有机会和普罗斯特一泯恩仇。可是,那一刻还是到来了。
影片的处理手法,却不是放大悲剧。尽管它给了不少的篇幅,去记录塞纳在那片缓冲区离开人世间的过程,仿佛是轻诉着:他已离去,带着他的执念。
直到这个时刻影片才到直面死亡的阶段。而真正煽情的只有这一小部分,有如《辛德勒的名单》最后的彩色部分一般:那些和他握手、亲吻、拥抱、共事、对战过的人,或敌或友,都出现在塞纳的葬礼上。影片中之前的镜头,和葬礼上的镜头交叠。仿佛朝露须臾,蜉蝣一日般,所有的恩仇都归宁静。
这种回环的手法,在最后的镜头得到了强化。又放出了他最早来到欧洲的时刻。人终归是弱者,并不是神那样无坚不摧,而是和婴儿一样,面对着周遭的爱与恨无能为力,希望变得强大而掩藏弱点,却在Karma的面前被击回。只有回到母胎,才能消寂一切。至此,普罗斯特的话才得到了较完整的诠释。
2 ) The greatest racingdriver
记得年前再看top gear的时候,jeremy采访现役f1车手:谁是历史上最好的赛车手;所有受访者包括舒米都表示,在他们心目中塞纳是最好的。
看完这部电影我才能明白,塞纳的伟大不仅仅在于3个世界冠军、65个杆位、四十级个分站冠军。他的与众不同在于他对赛车的热情以及赢得比赛的方式--不仅要赢,还要拼尽全力、占个痛快。塞纳的比赛不像普罗斯特与舒米一样工于心计,他要的是在骑士般的对决中将对手斩于马下。就像电影中说的;看塞纳的比赛实在看有生命的车手与无生命的赛车的共鸣,就像jeremy所说:The lotus was dancing.
过去、现在、将来都会有无数优秀的赛车手奔驰于赛场之上,但也许再不会有塞纳这样的异类了,也再不会有人在摩纳哥为我们上演雨中桑巴了,再听不到“ole ole ole sena sena”了。
无疑sena是最具浪漫色彩的车手(他的死亡方式足以直接把后面的之一去掉)。徐志摩曾经在点烟时为了借火,对有人说'kissing the fire',个人认为这完美诠释了塞纳的结局(徐先生最后也坠机离世真的kiss the fire 了——)
最后舒米与塞纳的历史地位问题。首先说明,我是彻头彻尾的舒米脑残粉,并且从数据上舒米又无可比拟的优势,但看看塞纳的对手吧:普罗斯特、尼基·劳达、皮奎特、曼赛尔;如果将Kimi、蒙托亚、维伦纽夫、达蒙·希尔、之流扔到那个神奇的年代。。。。。纵观舒米的对手也就Mika能与普罗斯特们比肩。。。。。。所以果然塞纳才是The greatest racingdriver。
3 ) 在他之后的人都在玩玩具
我读初中那年的劳动节,我知道了世上有一项危险而激烈的运动——一级方程式赛车。同时也知道了有一位受人尊敬的车手离开了人世。记得当时新闻报道说,他的老乡们鼓掌欢迎车手遗体回乡。这是他们英雄致敬的方式。从始我就成了个伪车迷。
其实我真正开始有意留意F1,是从2000年ESPN那个大胖子开始(知道的人你懂的)。那时有我喜欢的哈基宁和不太喜欢的舒马赫。那时刚开始有牵引力控制系统(TCS)和直纹胎。
但实在对不住大胖子叔叔了,因为有很多很多次在电视机前睡着。即使胖子叔叔和搭档邓先生卖力地插科打诨。当然那时偶然也有感动我的时候,比如哈基宁泪洒赛场。
其实之后不至一次地怀疑,所谓一级方程式原来就是一级烧钱无聊方程式?那为什么那个人,和他所在的时代会被包括胖子叔叔在内的老车迷一再尊敬膜拜?
因为是个不努力的伪车迷,我并没有刻意寻找那个年代的任何资料。只是道听途说地了解到当年赛车相当原始,既没有任何电子助系统,也没有无缝变速器。是“原始人”才能开的车。
可能因为就是一个“原始人”,并且是个信奉宗教的“原始人”,他才显得如此有血有肉。不论是在片中,还是在现实中传达给我的信息。
他在家乡首次夺冠之后的狂喜和疯癫,着着实实震撼住我。从未见到任一运动员夺冠后会如此……如此……我不会形容了。
我有个感觉,感觉他一直是个孩子。孩子般专注、孩子般单纯和孩子般热爱生命。我在片中,横跨27年光阴地观察着他的眼睛的变化。
从1984年至1994年。
从兴奋到失望。
从天真到压抑。
而赛车也从原始变得野蛮暴虐了。虽然威队推出了最早的电子液压悬挂,也如后来的变形尾翼、质量减震器和双层扩散器成为禁断の技。他那一代的车手的优势保住了,可他们的生命并没有因此得到更大的保障。
有人这样说过“拉力赛车是男孩们的玩具,B组车是男人们的玩具”。如果以他为时间分界线,我会这样说“在他之后的人都在玩玩具”。他所属的那个时代的一级方程式,是继B组赛车之后最后一个的消失的人服从机械的汽车赛事。
自他离开之后,赛车就不再是把头提在腰间玩命的运动。一个热爱生命的人,却将生命都投入在随时呑没生命的运动,只能用激情来解释。
他的名字值得致敬——塞纳。
4 ) 传奇永在
把剩下的半部《SENNA》看完了。哭得像个傻逼。
越纯粹的人越容易被纯粹所伤。
初中高中写作文的时候,只要扯到有关生命、胜负什么的,我都会写到senna。
纪录片的最后放了senna一些琐碎的小短片,冲浪、和女友嬉闹、超车、领奖.....
给你看到了脸上满是笑容的塞纳。
我在里面看到了最爱的老布,看到了大舒,看到了老巴,看到了prost,看到了丹尼斯,也看到了伯尼....
围场里的人走走去去,可是比赛与故事却被记录了下来。
这么多年,对F1的热情也从没减退过。纵然它一直在改变。
那些和朋友在放学路上讨论谁谁更配得上wdc的日子再也找不回来。
那些上晚自习拿着手机偷偷看文字直播,下自习后赶回家看冲线的日子永远都留在记忆里。
那些因为阿隆索夺冠高兴到哭,失败难过到哭的日子还在继续中。
LB在2012瓦伦西亚站的时候说阿隆索或许是最接近senna的存在,我当时就吐槽是在败rp。
nano从未能触及到senna的高度,而且相差很多。世上只有一个senna,也只有一个fernando。
愿赛场上的你们,都能英雄不老,传奇永在。
5 ) 埋葬纯粹
在这之前,他对我来说,只是一个名字,赛车手,死于撞车。
而在这两小时四十二分钟的时间里,我些许懂得了这个名字存在的意义,以及他长久被铭记的原因。
黑色的赛道,轰鸣的引擎。尘埃落定的传奇,起头于一张还带着稚气的脸,初出茅庐、略带羞涩,出于对海阔天空的期待而神采奕奕,更因为对未知的好奇而显得踌躇满志。
1984年的摩纳哥,湿滑的雨雾里,一个天才横空出世,1994年的伊莫拉赛道,万里晴空下,宠儿回归天堂。
我不是一个赛车迷。所以,我无法判断他的技术是不是好的。我只是从镜头里,看到他在赛道上划出的利落而优美的弧线,如同他唇边那抹似有若无的神秘微笑,仿若带着上帝的印记,不可思议的惊艳。
他是美丽的,是的。他的美丽雕刻在他精致的脸庞上,卷曲的头发,浓密的眉毛,深邃的眼睛,挺拔的鼻梁,性感的嘴唇,犹如西方神话里走出来的英俊少年。我想,即使他不是一个赛车手,他也会成为偶像。
又或者成为一个诗人。他回答记者提问的时候,若有所思的神态,用不疾不徐的调子说出简单的字句,深究起来,那一字一句里却总蕴含着淡淡的伤感和不易了解的悠长意味。
他说过人们不了解他。是的,人们只是崇拜他、爱恋他、仰慕他。
人们崇拜他在赛道上创造的一个又一个记录,痴迷速度带来的快感。
人们爱恋他的教养、谦和、礼貌和与之相反的自负、好胜、狂傲。
人们仰慕他成为一个国家的面孔,成为一个时代的符号。
而这背后的黑暗,是人们忽视的。人们忘记了有光的地方,就有影子。他的孤独,他的恐惧,他的无奈,他的挣扎,他的反抗,他的妥协,他的信仰,他的坚持,他的梦想,他的执拗,在光芒万丈的暗影里,独自演绎着悲欢,不可逆转地吟唱出空灵寂寞的绝响。
Nothing has ever come easy. 即使,这代价是生命。
我只是难过于他的壮志未酬,我只是伤心于最后他其实是不快乐的。
在比赛的前一天,他说的是“I can’t quit”。 是不能,而不是不想。
在最后的赛道上,他的脸在镜头下始终是苦涩的。他眯起的眼睛下已经有了深深的纹路,34岁了,他以为自己选择了更强大的车队,可以达到更高的巅峰。他卷翘的睫毛微微颤抖,像个无辜的孩子,无助而寂寞。他几次试着对旁边的人群微笑,可都只能凝固成一个半尴不尬的模样,他甚至用手遮掩起了脸,无奈地不情愿摇着头。
六圈之后,他的赛车撞向护栏,翻滚、撕裂,然后静静地停在赛道上。而他,轻轻地叹息,轻轻地抽离。整部片子里,很多次,镜头都拍到他扯掉头上的护具,那薄薄的一层遮挡,这次没有护得了他,他全身没有骨折、没有淤青,只有一处伤,在头部,致命的。上帝最终以诡谲而诗意的方式守护了他躯壳的完整,升腾起他灵魂的神圣。
他没有来得及享受他曾经憧憬的告别赛车之后的退休生涯。他的人生华丽而惨烈地停在了永远年轻的时候。人们告别英雄的车手,迎来不老的传说,一次又一次的讲述,不厌其繁的重复,真实的定格真实的人生。人生无常,伤人,无常里曾用尽全力的冲刺过,动人。
最后的最后,又回到最初的最初。他腼腆地笑,像是不好意思在人们面前坦陈真实:“It was pure driving, pure racing, there was not any politics, no money involved either. It was real racing. I have that very good memory.”
他的美好记忆,也是我们的。
在那个还是车手技术主宰的时代,曾有过这样一个单纯执着的男子。Ayrton Senna。只因他的纯粹无人企及,所以,神迹指引了他的早夭,在不合时宜之前。
而之后愈加浑浊的世界里,没有任何才能的我们,可以安心地随波逐流。平庸的,不自觉,不抗拒。
庆幸某一瞬,闪现他在圣保罗的碧海蓝天下无拘无束的笑脸,我终于听见了泪水在心里滴落的声音。
6 ) 纯粹、戏剧性、亲切和念想
纯粹
F1是一台巨大的赚钱机器,车队、赞助商甚至FIA都各有所图,然而塞纳追求纯粹的竞技、纯粹的胜利,也因此卷入种种纷争,因为与他人的竞争而动气,因为自己受到的不公平待遇而愤怒,因为电子设备取代车手的作用而心碎,因超于个人掌控、无法改变之事而焦虑悲伤。
他笑容很美好,为自己的国家骄傲,虔诚的信主,有时候说起话来像个哲学家。
他是人们至今的念念不忘、津津乐道的传奇。
戏剧性
从电影的角度来说,这是个极为精彩的故事。F1是一项危险刺激的运动,塞纳有身处一个车手技艺可以扭转比赛走向的黄金时代,创造了这项运动最激动人心的一些时刻,又遭遇了从故事的角度最能打动人的悲怆结局。
亲切
罗恩·丹尼斯、弗兰克·威廉姆斯、鲁本斯·巴里切罗、迈克尔·舒马赫,片中出现的很多人物至今还在F1叱咤风云,让我倍感亲切。
念想
什么时候再给我来一部Schumacher吧,给我一个恩爱夫妻在海滩上与孩子们玩耍的结局!
7 ) 看过的最好的纪录片,没有之一
看过的最好的纪录片,绝对没有之一!也许是因为对F1的热爱,到最后哭的稀里哗啦,冼拿,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名字!承载了多少人对F1的美好回忆,一张张熟悉的面孔,老布、老巴、白白胖胖的丹尼斯老板、当然还有最爱最爱的舒米、最后少不了冼拿的好基友普罗斯特……那些年熟悉的面孔差不多齐了!
影片就是像人物简介一样的编年史,从冼拿登陆欧洲到最后魂归伊莫拉,在普罗斯特的旁白中,一年一年的翻过,没有过多的剧情,自然的剪接叙述,真实的讲述了冼拿对赛车的热爱,与狂热的痴迷。
当剧情无法回避的讲述到1994年5月1日时,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感,曾经不止一次看过这一段视频,但真的有机会如亲身经历,和冼拿一年年走来,到了分别的那一天,应该是永别的那一天,目睹巨星的陨落,影片一直保持着车载镜头的视角,左弯、右弯…终于到了坦布雷罗弯的时候,知道是终结的时候了…看见车体支离破碎,冼拿在驾驶仓里耷拉着脑袋,被迫再一次接受了冼拿的离去。
8 ) for senna
“1978年,我去了欧洲,第一次代表巴西,参加世界赛
单纯只是开车,只是比赛,没有政治因素,也与金钱无关,它是单纯而真实的。”
电影开头和结尾同时回忆起了这段视屏,单纯而简单,只是纯粹的竞速,为了胜利在赛道上加速,超越一切的对手。
每每看到senna谈论神时,总是不由自主的会想起kaka,那个进球后双手指天的男人。他坚信感到了上帝的存在,是他,给予了他力量。尽管在prost那里看来根本就是胡扯。
不想谈论过多prost和senna间那段震惊世界的恩怨史,无聊,乏味,充满着黑暗,政治与金钱。
“若有人问我,在我采访F1十五年中,最好的一次经验是?他们会对我的答案很惊讶,因为我回答是当senna第一次回圣保罗在英特拉格斯比赛那次,senna在杆位,比赛一开始,有30w巴西车迷在这个赛场里,唱着哦类哦累哦累,senna,senna!当引擎发动时,你无法听到你身边的引擎声,因为鼓噪的车迷们齐声高呼他们的赞誉,齐声歌颂他的成就和对他的热爱,他想赢得巴西大奖赛,他七年的职业生涯,没有一场比赢得这场更有意义。”
这就是在91年的巴西大奖赛,在此之前他都未能在家乡获得胜利。但这一次他距离胜利是如此近,杆位,正赛57时优势已无可撼动,然后变速箱卡住了,他要以六档跑完最后几圈,mission impossible!身体是不可能承受住如此巨大的压力,但他不愿放弃,他发现体内涌现出特殊的力量,他坚持到了最后,冲线,格子旗挥动了起来,senna是第一!从无线电波里传来的撕心裂肺般的咆哮以及粗口让大家能听到他是多么得兴奋。比赛结束后,senna未能开回维修区,就以昏厥在车内,肩膀和颈部肌肉痉挛,无比得悲壮。
他一生中最荣耀的时刻,不是世界冠军,不是与prost争斗的胜利,而是在巴西,当他忍着剧痛,高举奖杯,望着满场挥舞的国旗,享受着全国人民的欢呼,享受着他带给全巴西的欢乐!
而最后的那场事故,只能说是天妒英才,上帝永远地带走了他的儿子。
"The Brazilians need food, education, health, and a little bit of joy. And now that joy is gone."
伟大的纪录片,伟大的车神!
for formula 1,for senna!
从来没有一部纪录片能如此惊心动魄、激动人心,一个伟大的F1车手,Senna 塞纳
tragic death
不从侧面反映F1车神的方方面面,而选择用已经略显褪色的画面直接映射巴西英雄的一生。不会为了尊敬死者而有各种刻意隐瞒,包括面对队友拉岑伯格去世时的恐惧,以及那场著名的会诊谈话“我想回老家钓鱼”,都得以忠实再现。Senna最后死于传奇车手无法逃脱的宿命,一生就此在影片中定格。
天妒英才
小时候明明译成冼拿的!
看完我都想瞭解一下F1
还应深入挖掘他对体制的对抗以及多些主观镜头 5星给塞纳
9.5让人忘记时间的纪录片,完全由真实的历史记录视频拼接而成,事后的采访都以画外音的方式加入。
"The Brazilians need food, education, health, and a little bit of joy. And now that joy is gone."
「他会永远年轻,埃尔顿·塞纳永远是那么快,他不会老去。对巴西和全世界车迷而言,他永远是冠军。」看着事故录像哭成傻逼。
这个世界上肯定有数以百万计比洗拿比舒马赫有天赋的淫,不过他们一辈子连碰车的机会都没有,好在他们还能活着
我可以预想这是如何一部电影,但还是被它的残酷震撼到说不出一个字。“他给巴西带来的那一点点幸福,也消失了”。没人知道那一秒发生了什么,他全身没有任何骨折,但就是那样离开了。跟着摄影机无声地走完他人生最后一个弯道,这真是今年最悲凉的镜头啊。想看到他更多地为赛车安全抗争,但一切不可逆
為什麼面對這樣一個全世界都知道的結局,我還是無法制止自己的眼淚? 能够为了梦想而死去,是多么光荣的事情。之后的F1能留恋的东西也不多了,你向往的车手之间的pure racing更不存在了。
还有小学时候听到塞纳出事儿的懵懂记忆,因为当时一个赛车手的事故制造的动静如此之大很容易在童年记忆打下印记。这次看了这部片的162分钟版本,得以更全面了解一个赛车手的光荣与个性。
幼儿园的时候,我知道了 F1 。那时候,我一直以为 F1 里只有一个叫「冼拿」的人,其他人都是陪他玩儿的。
大师们最喜欢喷这种片了
这些英美纪录片的理念就是做剧情片的,冲突和铺垫做得有时候比剧情片还足,不过对赛纳无感的人来说这片就有点不知所云了,适合赛车迷观看,哥略知F1一二看下来觉得挺带感的
不是一个时代的偶像,但是还是被纪录片感动得一塌糊涂。我这个最新生的车迷刚为Sebastian Vettle着迷,却没想到那个年代早有洗拿这样的神话在前面创造奇迹了。F1是一种运动更是一种感动。
完美的男人,强烈想起《碧海蓝天》。
并不了解F1和塞纳,却依然看得非常入迷,或者可以从一个侧面反应出这部影片的精彩。虽然是纪录片,却由于主人公塞纳充满戏剧性的一生变得好像剧情片,同样有悬念、有高潮、有各种情绪调动。这样波折的剧本如神的指引。充满传奇的人物,非常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