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鬼畜大宴会

恐怖片日本1997

主演:ShunsukeSawada、ShigeruBokuda

导演:熊切和嘉

剧照

鬼畜大宴会 剧照 NO.1 鬼畜大宴会 剧照 NO.2 鬼畜大宴会 剧照 NO.3 鬼畜大宴会 剧照 NO.4 鬼畜大宴会 剧照 NO.5 鬼畜大宴会 剧照 NO.6 鬼畜大宴会 剧照 NO.13 鬼畜大宴会 剧照 NO.14 鬼畜大宴会 剧照 NO.15 鬼畜大宴会 剧照 NO.16 鬼畜大宴会 剧照 NO.17 鬼畜大宴会 剧照 NO.18 鬼畜大宴会 剧照 NO.19 鬼畜大宴会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16 16:11

详细剧情

激进学生组织领袖被捕入狱,群龙无首下由一女组员领军,但团员却更似藉词搞革命来开嘉年华,对叛徒施虐残杀绝不留情当享受,大胆残忍折磨,比惊栗片更吓人。

长篇影评

1 ) 妖猫传的溃败

公允的说,妖猫传其实可以勉强算是一个三星的商业片。他的故事内核的浅薄和幼稚,和近些年充斥大屏幕的超人电影、奇幻电影实在相差不多。其次,原著梦枕貘的作品确实是一部烂尾作品,最后的结局渲染悲剧的过程中几度令我大笑,陈的改编某种程度上已经中和了这部作品的结局,使之可笑程度减轻了很多。但是,看完电影后我还是怒打了一星,一是刚刚看完的时候确实觉得整个作品实在浪费自己的时间,期间几度蔑笑;二是由于宣传中不断强化前期的巨额投入,以及画面构图和光影上确实有美感,以至于看到最后产生了非常强烈的浪费和可惜的感觉;三是不知为何网上好评不断,以至于我决定怒写一篇影评来好好地说说这部电影的全面失败。

虽然原著故事烂尾,但依然有许多闪光之处,可以预料一百种超越此次改编的方式。空海求解众生之苦的密法;盛唐中的君主权力;还有力图改革的朝臣与皇帝脆弱的生命之间息息相关的无奈政治现实;幻术与言语的东方神秘哲学;诗人世子的浪漫艺术以及最后一条贵妃的爱情。而在陈的改编中,除了关于杨贵妃的故事从十分荒唐改作一般荒唐之外,仅仅保留了诗人的浪漫这一条线索。幻术与言语之间充满哲学意味的关联也变成了空洞的奇观展示。空海求法,帝王心术,皇权政治的现实这些有机会使故事留有出世与入世的强烈对比的余味被无情抛弃。陈将空海这条线索中的佛学禅学意味一并铲除,原创情节中的母亲抱着婴儿的一幕,简直可以用荒诞不经来形容。而帝王心术的权倾天下实际上也被弱化到几乎不存在,汉皇的形象仅仅是一个贵妃的占有者,所有的帝王戏都被或明或暗的处理成了情敌戏码。

这就牵扯到了陈创作这部电影的意图了。其实将“杨贵妃”处理成一个符号,成为盛唐极致之美的象征,同时代的折服于她,30年后白乐天依然在追索她。这个所谓的意图,是非常明显的。但是问题在于,当这个符号以一个具体化的人物出现的时候,观众显然不能够全然接受一个面目清晰的人背后没有任何故事,没有任何内心波澜,空余一张倾城倾国的脸蛋就可以引发诗人对逝去盛世的追索,引发倭人的倾心,引发帝王的无穷的宠幸,甚至于引发少年郎奉献生命的相与。贵妃的脸既然已经出现在荧幕上,观众自然不能买单,因为我们对这张脸背后的一切都一无所知,而我们实在无法认同这张脸的力量,特别在整个贵妃的光影处理上可以说是非常的生硬、假面、无甚情感。比如让贵妃荡秋千,除了让人想起多年前的无极,产生非常失败的联想外,完全不理解这些多余的镜头语言到底是为了什么。如果陈要将杨贵妃处理成一个符号,最好永远不要让观众看到她,让她永远像梦一样,像李白的诗“云想衣裳花想容”一样,永远不要出现一张人间的脸。

人物动机的全盘失败,让故事陷入了非常被动的局面。空海一抹似笑非笑,白乐天的癫狂,以及结伴追索黑猫的故事,完全缺乏一个可信的动机。原著里空海是为了一朝爆得大名以敲开青龙寺的门,而电影里的空海则像个莫名其妙的傻子,跟着白乐天瞎乐。如果是解谜,线索的铺开却又让人十分失望,因为半途得到了阿部的信之后,大家坐在一起读一读,居然就解开了!不要说峰回路转,连起码的起承转合都看不到。阿部对贵妃的爱大概还能解读为一见钟情,那么在马嵬驿那种紧张刺激小圈子会议里,这个倭人到底凭什么参与全程(原著是因为明皇希望贵妃醒后可以东渡扶桑所以邀了他)?至于少年郎对贵妃的恋恋不舍,我也当做一见钟情忍了,但是仅凭一句话就守着尸体乃至舍身饲毒还是需要一点更多的动力啊?更不要提最后居然把丹龙直接处理成了青龙寺的主持,此时我已经无话可说,只想赶紧出电影院呼吸新鲜空气了。其余几位配角,都是演技派,然而几乎所有的人物,都陷入寥寥数笔的废笔描摹,不见筋骨亦不见精气。

这个电影的徐徐展开,常常让我想到里面黄轩去偷贵妃头发的那一幕。我们拉开层层精美的龛匣,最后却不得不面对里面摆放着一坨屎的局面。实在是令人无奈又火大。我想大约是陈导太执迷于自我的表达了。自我的表达,特别在电影这项艺术中,是需要巧妙和高超的技艺来使观众产生共鸣。而现在的情形则成了,陈导一思考,观众就发笑;陈导热爱大开大合的精美映画,而观众则在缺失细节的美前陷入茫然。更重要的一点是,如若艺术家不能将作品独立看待,有时候是灾难性的,特别是像陈导这种中人资质。像是月亮与六便士里写的那样:“He had a sweet and generous nature, and yet was always blundering: a real feeling for what was beautiful and the capacity to create only what was commonplace…” 这样的人,一朝被推上神位,一旦缺乏自我反思而沉迷于自我表达,则会创造出一部又一部备受责难的电影,而其又不能视他人的责难为客观的评断总引以为对其人格的攻击。大量的资源都掌握在这样的人手里,眼见唐城建成,眼见英才汇聚,眼见华美的场景和道具,却最后不得不接受这样的最终作品。

2 ) 当男人们不约而同的选择了自私,她却选择了成全他们

本来奔着大唐盛景去的,结果却对棺盖内的斑斑血痕难以释怀……很难想象那时醒来的她该有多害怕、多无助、多绝望,太残忍!让她带着那种安睡的样子,心知肚明、了无遗恨的死不好么?为何要多一层折磨?

恍然大悟,原来唐玄宗说的什么“我很想把自己人头放到盘子上,只是那就违背了和你白头偕老的誓言”是真真的鬼话!他只是不敢背负杀害贵妃的罪名罢了!一代帝王在权利失落时也不过是个懦夫!

所以,对帝王而言,一切不过是权利的附庸。口口声声深爱的贵妃也逃脱不了这样的命运,繁盛时,她是大唐的骄傲,衰败时,她便是大唐的耻辱,这,便是她的命运。可她为何识破真相后依旧心甘情愿赴死呢?

怕只是因为“寄人篱下,对别人的一点一滴都想回报”吧?她说这话时,极乐之宴的欢歌笑舞明明都是为她而贺,帝王百姓的倾慕之情明明都是为她流露,可在真正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时,她却那么孤独、那么恐惧、那么清醒,只有对别人的一点一滴都要报答的信念才能稍解心头之忧。

大唐不是她覆灭的,可若她死,能让你们心头好过一点点,那便随你们的意吧……当男人们面对责任的担当、生死的威胁、名誉的存亡、至爱的失去,有的人选择了否认(陈云樵)、有的人选择了沉默(阿部仲麻吕)、有的人选择了欺骗(唐玄宗)、有的人选择了自欺(白龙),他们选择了逃避、选择了生存、选择了帝王颜面、选择了自私报复,唯有一个弱女子的她,在面临这所有的难题时,却选择了承担、选择了死亡、选择了耻辱、选择了放手,为什么一个女子,在那一刻却超越了所有男人?

因为她,不为自己而活。当男人们不约而同的选择了自私,她却选择了成全他们。为什么在极端情况下女人总比男人还要坚强从容?

因为她们,不为自己而活。渡海来唐求法却遭遇风暴的空海,困惑不已的问同船那位始终对着怀中婴孩淡然微笑的母亲,“您不害怕吗?” ,母亲只是淡然的说“只要孩子睡着了,我就安心了”。为何修行一生的师傅依旧身心痛苦达不到这位母亲这样淡然的心境?为何一个修行多年的沙门面对滔天海浪恐惧不已而这位母亲却始终淡定从容?为何面对死亡威胁唱诵多年的一切经文都瞬间忘记,却唯有这位母亲的这句话深深印在劫后重生的空海心里?

当一个人心中只有自己时,他是不可能解脱的。修行一生依旧痛苦的师傅是为自己而修,面对海浪恐惧忘记经文的空海是在害怕自己的死亡,错手杀了春琴却马上矢口否认的陈云樵是怕自己承担责任,没有阻止玄宗阴谋选择沉默的阿部仲麻吕是怕自己被杀,一手制造幻术欺骗玉环的玄宗是怕自己帝王尊严和权利受损,即便是口口生生深爱贵妃为其报仇的白龙,也不过是因为自己的舍不得为自己的执念复仇而已。

可是她,从始至终见她的都是“对别人的一点一滴都想回报”,李白的诗不是写给自己的也无妨,依旧去道谢,还要嘱咐他穿好靴子;面对因身世敏感忧郁的白鹤少年,像普通朋友一样也坦然说出自己不幸的身世;生死关头阿部仲麻吕沉默,没有勇气再说爱,即便她恐惧的想要抓住一切爱也忍泪放手说懂了;纵使看出唐皇的骗局,也选择默默接受,还不忘留下一缕头发以安抚这个无情的男人;直到最后还透过空海,告诉为爱执念成妖的白龙要放下。她在回报所有对她曾有一点一滴关爱的人,哪怕那只是曾经,哪怕她知道那爱并不纯粹……

她生时不为自己,死时也不为自己,而你不忘他人,他人亦不忘你,当白乐天执着的苦求长恨歌的每一字,想要让她再活一次时,她就已经复活,注定随着长恨歌生生世世活下去,所谓的超越生死,不外如是。这就是为什么空海最后说,他已在贵妃的生死故事里找到了无上密。

心怀他人,方得解脱,这,就是无上密。

白乐天说“我是为她不平!大唐陨落不是她的错!所以我要做一件李隆基也做不到的事!我要让她再活一次!”

是啊,写下这些,也不过是因为,我也为她不平啊!

3 ) 杨玉环的盛宴

1

电影《妖猫传》讲了个什么样的故事?

一场盛宴。

为什么要讲述这场盛宴?

为了这场盛宴,人类准备了几十万年,这场盛宴过后,人们又用了一千多年来怀念它。

这场盛宴叫什么名字?

杨玉环的盛宴。


2

有部电影,叫《芭比特的盛宴》,看《妖猫传》的时候,我不断想起它。

故事发生在19世纪的丹麦,一个靠海的村子里。一对有信仰的姐妹,收留了一个避难的女子,这个女子名叫芭比特,芭比特其实是一位来自巴黎的名厨,在和这对姐妹共同生活了十二年之后,买彩票中了大奖,她用一万法郎奖金,制作了一顿法式盛宴,招待了全村的村民,在盛宴即将结束的时候,一位将军发表了一段致辞:

恩慈和真理已经相遇,公义与极乐亦将互吻。缺陷和短视的人类相信自己必须在此生作出抉择,并为承担的风险而战栗。我们的确知道恐惧。但是并非如此。我们的选择并不重要。在某一时刻,当我们睁开双眼,将认识到恩慈无限。我们只需用信心等待,用感激领受。恩慈不会附加任何条件。我们的一切选择,连同我们所拒绝的,都已赐予我们。是的,我们甚至寻回了我们所拒绝的,因为恩慈和真理相遇,公义和极乐互吻。(谌洪果译文)

盛宴过后,所有人必须回到自己的生活中,承受空幻之感,但心头的尘埃从此就剥落了一点,生活中从此多了一点念想。

知道有这样的盛宴,人才成其为人,才会相信尘世生活知道一过。

对于中国人来说,唐朝,就是那场盛宴,杨玉环,就是那场盛宴的组成部分,还有李白、白居易,都是那场盛宴的华彩部分。




为了这场盛宴,人们住石洞,尝百草,挨过战乱和饥饿,一代一代积蓄力量,积蓄智慧,积蓄食材,培育能够品评这场盛宴的舌头和心灵,终于有一天,盛宴来了,大唐的街道上,流光溢彩,灯火辉煌,牡丹灼灼,来自全世界的商人和艺术家在这里驻足,人们昼夜不息地谈论欲望和艺术,诗人写下了流传千古的诗句,工匠画出了人间天堂一样的各种石窟。

那场盛宴过后,人们念念不忘,一边咒骂着那些让盛宴中断的人,一边想尽一切办法,让它重现。

那场盛宴,在漫长的历史熊市里,越来越熠熠生辉,也越来越亦真亦幻,但它已然成了一个标准,一个理想,一种极乐之境的人间版本。

3
《妖猫传》讲的就是这个。

在这个故事里(我的意思是,这不是历史),的确有个盛宴,叫极乐之宴,这场宴会,是大唐这个盛宴的缩影和象征。杨玉环是这场流光溢彩的盛宴的由头,李隆基就是为了让大唐IP有个具体的代言人,为了把她的美昭告天下,举办了秋千见面会和极乐之宴,荟萃了这个国家在方方面面的精华,让八方宾客仰望她的美,让人们知道世间竟然还有这样的享受,这样的快乐,让天堂在人间重现。

她也是这场盛宴的女主人,负责赞美李白——“大唐有你,才真的了不起”,负责充当李白的缪斯,让他写下那一首“云想衣裳花想容”,也负责让白鹤兄弟念念不忘。




这场盛宴,完全没有中国社会常有的弊端,它兼容性极强,它肯定个人的欲求,居民来自四面八方五湖四海,外国人可以居住,可以做官,甚至杨玉环也有胡人血统,皇帝可以嫉妒诗人,可以表演打鼓,明知道军阀已经有了叛乱之心,还和带刀的他共舞,诗人可以要求高官为自己脱靴子,可以否认那首最美的诗是为娘娘所写,娘娘像个沙龙女主人那样,在宾客间穿行,鼓励年轻的艺术家。

这其实是一场青春盛会。是中国青春的一次喷射。所以,这个电影里,会有那么多有少年气的演员,黄轩、染谷将太、刘昊然、欧豪、李淳、阿部宽、张天爱。

所以,陈凯歌找了张榕容和张鲁一来演杨玉环和李隆基,他们俩,其实都有点异人之相。而唐朝,也是个异样的时代,是中国社会的一次出轨,它简直不像中国,不像那个以愁苦为基调,以愁苦为荣的中国。

但盛宴终于过去,紧随其后的就是衰败、荒凉和残秽,前朝的遗恨,化身为惨厉的黑猫,四下作祟。




直到三十年后,白居易和来自日本的小和尚空海,在长安相遇,他们拜访那个年代留下来的白头宫女、幻术大师、舞蹈和杂技大师,翻阅诗文,盗取证物,他们痛心疾首地寻找杨玉环去世的原因,寻找盛唐突然中断的各种征兆、痕迹,似乎,找到了原因,也就找到了重现的可能。

对,只是找出来原由,还不行,最重要的是重现。

白居易写《长恨歌》,不是为了超越李白,他深知,李白是那个时代的果实,没有那个时代的那棵树,自己不可能成为那样的果实。他只有竭尽全力,要让自己接近李白一点,像李白一点,似乎,只要他以一己之力,变成了那颗果实,那颗树也就复生了。

他的逻辑是这样的:既然果树A(盛唐)培养出了果实B(李白),那么,让自己成为果实B,或者类果实B,果树A就再次存在了。

他的狂态,一点都不让人反感。




世间有太多的白居易,有太多空海,也有太多白龙和丹龙,他们深深相信,时代会有果实,这些果实,就是那些美人、艺术家,时代有多美,美人和艺术家就有多美,每当世上又出现了这样的美人,不管TA是玛丽莲·梦露、林青霞,还是梵·高或者安迪·沃霍尔,萧红或者张爱玲,他们都欢呼雀跃,以为好时代又来了,盛宴又在征集宾客了。
4
但是,那场盛宴,有没有可能,只是一个幻觉?

《妖猫传》里,有特别多的“幻”,给三分真相,马上就要推翻两分,给十分真实,马上就要指出,其中九分都是虚无。就像那个幻术大师变出的十个瓜里,只有一个是真的,甚至连那一个,都有可能不是真的。

杨玉环的美貌是幻觉,极乐之宴是幻觉,花萼相辉楼是幻觉,杨玉环的爱情是幻觉,“上穷碧落下黄泉”也是幻觉,白居易已经知道了真相,知道了杨玉环是被李隆基欺骗赴死,但他非要按照他原来的思路去写《长恨歌》,那是艺术家的创作真实。他写出来的《长恨歌》,其实就是那九个瓜,就是后世人们的推演、猜测、渲染。

真相到底是怎样的?杨玉环是怎么死的?她和李隆基之间到底有没有爱情,根本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人们所相信的那个幻觉,只要相信有那一场盛宴,人就还能好好地活下去。有人说,《妖猫传》其实是一个浅薄的爱情故事,但我从这个故事里,并没有看到爱情,只看到爱情的幻觉。那比爱情更伟大。




“是身如聚沫,不可撮摩;是身如泡,不得久立;是身如焰,从渴爱生;是身如芭蕉,中无有坚,是身如幻,从点到起;是身如梦,为虚妄见……是身如浮云,须臾变灭;是身如电,念念不住。”(《维摩诘经》)

都是梦幻泡影,是妄念执念带来的幻象。

甚至,连这个故事,也是一个幻象。空海和尚,很可能已经在海难中死了,在电影里,只有他坠落深海的画面,没有他获救的画面,乘着木筏走向远方的,是那个抱着孩子的女人。整个故事,也许就是他在坠海之后的一个闪念。

一切都是空无。抱着孩子的女人,也许就是菩萨,只为了告诉众生,怀中的孩子(执念或者妄念)睡着了,心里也就安静了。心中的爱恨不甘散了,怨灵也就消失了。

“是身如焰,从渴爱生。是身如响,属诸因缘。”我们的身体,如同火焰,不过是因为极度干渴而产生的幻觉;我们的身体如同声响,是各种因缘的产物。念头散了,因缘消失,幻象也就寂灭了。




但陈凯歌的善良之处在于,他给出的空无,不是虚无荒凉的,而是甜美的。在幻觉的火焰里,每个人都熠熠生辉,爱恨都有结果,《长恨歌》千古流传,人们的生命体验,都得以通过记忆,通过诗歌、绘画、电影、传说延续下去。

这是唯一的安慰。
5
很多画家,都会在自己的画作上,给自己安放一个位置,他们把自己画成路人,向着画外望出去,像一个签名。

陈凯歌也在《妖猫传》里,给自己安放了一个位置,不是白居易,也不是空海,更不是白龙,而是丹龙。幻术大师的儿子,极乐之宴的亲历者,杨玉环命运的见证人,而在多年以后,他在街头,用幻术讲述故事,输出观念,像一个说书人。

或者,像一场盛宴的厨师,在宴会结束后,收集人们对极乐的感念,转身离去。

4 ) 单谈贵妃的扮演者(针对评论区对张榕容小姐的扮演)

为什么要有夸张的舞台剧动作呢?难道声嘶力竭才能体现一个人?我觉得这位杨贵妃真棒,她的只盼美人一相顾的风华,她的波澜不惊的气度,她的热爱大唐繁华的笑容。特别是她在最后,同意用尸解大法的那四五秒,“嗯”的那段神态,细微动作,和克制的颤音。太妙了。 最后一句话,说人家丑丑丑的怕不是有病加嫉妒吧?!各花各眼罢了,说人家一个长得很独特的漂亮女演员就一个露骨的丑字,是多么审美单一又刻薄冷漠,正令人接受不了。

5 ) 给我一个殉道的机会,我能变回少年

文/ 法兰西胶片

看《妖猫传》的前几个星期,我在电影资料馆又重看了一遍《无极》。

《妖猫传》之于《无极》有一种显著的修正,它不涉及压迫与反抗,它更集中在对历史的崇拜,对女性之美的崇拜,还有女性对爱情的崇拜。硬件方面,他当年脸皮薄而造成的顽疾,日本演员的中国话发音,如今也可以接受了,而他的形而上的想象,也始终围绕在悬疑叙事中,像电影里小船在暴风中航行,外面汹涌波澜,而舱内是平稳的。

《妖猫传》剧照,白居易与空海一路揭秘当年的真相

但我首先得说,看《妖猫传》前,还是得先炼一下身子骨、肺活量啥的。因为,它的视听语言妩媚诡谲,知识点多到转瞬即逝,每一场戏每一个人物都情感爆发到溢出酒樽,有时候,还真的像一只猫妖,无声无息吸食人的精气——它会让你觉得这几天,自己的生活过得有些枯萎。

这种耗费体能的感觉,就在于陈凯歌一以贯之的主题——

陈凯歌对世间苍凉有着法度一般的同情,《霸王别姬》里程蝶衣化身虞姬殉道爱情,《无极》里鬼狼穿上黑袍子为族人殉道……到了《妖猫传》,陈凯歌狂到“一人分饰两角”,一个后辈诗人,可以为真相殉了自己的巅峰大作,一个幻术少年,可以为大唐之选、宇宙最美殉了自己的命,化为一只小小的家宠。

陈凯歌要幻化成两个少年,才能满足这种殉的愉悦,才能印证他对过往美好憧憬的真诚。

刘昊然饰演的“白鹤少年”之一白龙

《妖猫传》虽然是陈凯歌第15部电影长片,但从他情感迸发的极限来看,你一时想象不到他还有第二口气息,能够再把《妖猫传》吞吐于咽喉。我甚至会想,如果当年《霸王别姬》可以被允许拍成魔幻故事,他绝对不会“心慈手软”。

留心的观众会发现,陈凯歌近年的作品,总是有“半部好戏”的现象,有人说《梅兰芳》最牛逼的是开篇少年时代,有人说《赵氏孤儿》前半部张力逼人而后半部整段垮掉。其实,先不论成功与否,陈凯歌只是不甘愿自己停留在文学中寻找答案,他觉得,电影应该有影像的利器,它能超越文字,直奔万物本质。

所以,他近年来,喜欢在每部电影的后半段,直升飞起,不管不顾,用网络语言来说,就是,“你这是要上天啊!”就说上一部《道士下山》,张震的角色一出来,连主角地位都变了,王宝强变成配角了,还是第二配角,第一配角是郭富城。

《妖猫传》同样如此,故事进展到中途,突然,主角的叙述地位发生巨变,这也是我开始high的时刻——30年前,大唐极乐之宴公告天下,白鹤少年组合突然登场成为主角,他们施展奇门遁甲之学,杨贵妃则是施展颜值美学,越是登峰造极,越是在为悲剧埋下种子。同时,它也化解了当年张柏芝扮演的倾城登场时的尴尬。

极乐之宴上的杨贵妃倾倒众生

这根本就是在从头讲一个全新的故事,当然了,故事的结尾又把关键角色扣了回来,双手合十。

因为,现实,或者说现实主义,早就不够陈凯歌承载那份舍身的情感了。

普通观众,也许会觉得《妖猫传》太猛,每当叙事力减退的时候,以为可以松懈片刻,但镜头力又平地起风,空悬环绕,构图中的人物,像移形换位大法,飞速变换着景别,刚才还是近景,几秒钟后,他又身处远景之中。

陈凯歌像一只幽灵,带着你的双瞳,周旋在这个奢侈造景后的庞大空间里,让每个观众的视线都有可能抵达场景中的某一个角落,与之对视。

这简直是在用你的魂魄看电影。

灯火通明的皇宫内景

发布会上,陈凯歌又讲起少年时代看到的寺庙门口化缘和尚的事,就以现在的北京来看,这种故事早就没了,这种和尚,必然也都没了。伴随着天际线,和东郊人群,一起遁入幻术。仿佛,这种化缘的精神,让《妖猫传》除了湖光魅影之外,显得没有那么接地气,换句话说,缺少吸引小年轻的关注力。

但《妖猫传》做社交网络话题,明明是轻而易举的事,比方说,史上最强吸猫电影,比方说,杨玉环的秋千到底挂在什么地儿(我猜是两只白鹤的脖子上),中年猥琐油腻男李白他看上去像个阳痿的渣男,还有扰乱我欣赏女神就哭给你看的白居易,他发起脾气来也挺刘峰的。

李白的形象颠覆想象

大家不妨先从这些有的没的开始,对《妖猫传》来一场奇观式的围观,它每一场戏都可以是个热点。它就好像那天我在《无极》重映现场看到的陈凯歌,错把“直男癌”说成了“直肠癌”,对于这个文化崩塌的年代,他早就无所谓了,爱咋咋地。

陈凯歌在片场说戏

现在想想看,12月,说不定还是第五代赢了。

巴塞电影,尽享每寸光影

6 ) 陈凯歌的妖猫传,是大唐盛世的罗曼蒂克消亡史

不是评价,只是剧情整理分析。

篇幅有限,捡重点的说。(实际感受千言万语,本片值得一说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实在没法都塞进这一篇里来)

【搬一篇我写的怪力乱神题材观影辅助://zhuanlan.zhihu.com/p/32812982

首先要弄清楚妖猫的身份。

妖猫不是猫妖,妖猫的妖字,并不是我们平时在影视书籍里看到的,传统意义上的动物修炼而成的妖怪,妖猫的这个妖字,是举止妖异的妖,是妖孽作祟的妖。

妖猫的形态举止是一只猫,说话做事是一个人,在生时它是一只被人类灵魂占据身体的猫,在为贵妃报仇的过程中死在了陈府床下,猫尸无人收拾,怨念久久不散,幻化出灵力强大的实体。

三十年后再度复出的妖猫,就如妖猫自述,是一个心有不甘的冤魂(也就是鬼啦,竟然能过审,大概也是因为身份设置复杂乍看不明显吧)。

准确地说,妖猫其实就是带着强烈的执念与怨气的,白龙的魂魄。

白龙原本是一个道德感很强的善良少年,宁愿牺牲自己的生命也不愿杀掉一只小猫,当他站在山洞口迎接死亡之际,对贵妃的强烈不舍和想要守护的心情,使他的魂魄在出窍瞬间做出了夺舍的行为,灵魂进入小猫的身体,与猫的灵魂合二为一。

自此后他成了一只会说人话的猫,也就是妖猫的雏形,融合后的灵魂,主观意识是白龙的,保留了小猫的记忆。

御猫旁观了贵妃惨死前的痛苦与绝望,白龙继承了御猫的记忆,本已为贵妃心痛不已的他,日日夜夜承受着来自御猫记忆里的折磨,这份折磨最终化成了白龙对玄宗等人更加深切的仇恨,和强烈的报复欲望,驱使他在几年后下山报仇。

妖猫身故前,虽有人的灵魂,却受限于猫的身体,只能靠自己的肉身去实施报复,它能抓瞎年迈的玄宗的双眼,却近不了金护卫的身,因为继承了猫的天性误食了有毒的鱼,终究力不从心。这毒鱼应该就是陈玄礼知道了玄宗眼瞎的真相,特地准备来杀妖猫的。

鬼魂则不同,像大多鬼片一样,厉鬼缠身、冤魂索命,本就犀利,何况是一个死前就有些本事的人。此时的妖猫不再受制于肉体,可实可虚,能力强大得多,能附身,懂幻术,会下蛊,可以瞬间干翻一票金吾卫,实施抓伤的物理攻击。

最初白龙只是以猫身向直接害死贵妃的当事人报仇,比如玄宗和陈玄礼,方法是抓瞎对方的眼睛。但在报仇途中遭到陈玄礼反击,被对方使阴招毒死,怨气升级。

报仇未果的不甘,守护贵妃的执念,还有被毒死的痛苦,连绵不绝的恨意让白龙在经历两次死亡后,用二十几年时间,化成了更加厉害的妖物。因为对人心黑暗的失望,他不愿再化身为人,依然幻化成黑猫的外形,但改不了白龙一条瘸腿的特征。

此时的妖猫更加偏激,不仅向直接当事人报仇,连间接参与者,和被牵连的无辜者, 只要能帮贵妃报仇伸冤,都可以为了需要杀死。白龙从当年宁愿牺牲自己也不愿杀一只小猫的纯良少年,变成了一个滥杀、虐杀无辜的厉鬼,何止是人,他连鱼都不放过,谁让鱼毒死过自己。

理解白龙的妖猫,有一个关键词是“遗弃”。

白龙被父亲卖给师父,他是被父亲遗弃的,师父对他没有多好,可以一棍打断他的腿,唯一的师兄弟,恰恰是师父的亲儿子。这是第一份被遗弃的孤独之苦。

师兄对他好,故意撒谎给他留面子,说他是捡来的,这是善意的谎言。可白龙讨厌谎言,他因为被亲人遗弃,内心有些自卑,进而自尊心也很强,不愿接受别人哪怕是善意的怜悯。

而贵妃的一番话,是一个有着高贵身份,也同样高贵的灵魂,站在跟自己平视的角度上,甚至是同一只鞋子里,说出的最最平等、最最有同理心的话。话里没有高高在上的俯视,和让人生出抵触的可怜,只有懂得。这是白龙对贵妃一片赤诚之心的缘由——士为知己者死。(还可以参考马东那句话,心里太多苦的人,一点甜就够了)

白龙目睹了贵妃的惨死,世上唯一的知己恩人痛苦离世,这是第二份被遗弃的孤独之苦。

所有人如何欺骗、辜负贵妃,连唯一的好友丹龙也参与其中,不但骗了贵妃,也骗了自己。当丹龙转身离去后,再没有回来,他恨丹龙欺骗自己之余,更恨丹龙抛下了自己独自承受痛苦,这是第三份被遗弃的孤独之苦。

随后白龙被蛊虫所杀,夺舍猫身,这是他的第一次死亡之苦。夺舍后,白龙继承了御猫的记忆,也就继承了御猫被遗弃在古墓里的恐惧,和贵妃临终前所有的绝望与痛苦,这是第四份也是双重的被遗弃的孤独之苦。

当白龙以猫身被陈玄礼家的毒鱼反杀,这是第二次死亡之苦。猫尸在床下渐渐腐朽,无人理睬,这是第五份被遗弃的孤独之苦。

经历了两次死亡,叠加了五份被遗弃的孤独,在白龙心里,只有贵妃是最懂得自己孤独的人,并且贵妃也跟自己一样是个惨遭遗弃的人。他欺骗自己贵妃终会醒来,是不愿相信自己又再独自一人。他不愿扔下贵妃,也是不愿扔下那个孤独的自己。

白龙的个性与丹龙不同,丹龙随性些,白龙是个原则性很强的少年。正因为如此,他们的选择与结局都不同,白龙的忠诚转化为执着,爱转化为恨,被遗弃的孤独转化为怨毒。

最终丹龙成功度化白龙,也是用行动证明给白龙看,三十年来,就像白龙一直守护着贵妃的尸体,丹龙也一直保护着白龙的尸体。在这世界上,还有一个活着的人在关心他,从未遗弃他,离他而去。

于是白龙放下了执念,也放下了怨恨,怨念消散,灵魂升天,他重新变回了当初纯白的少年。因为他最终明白了,贵妃有自己,自己有丹龙,贵妃和他都并不孤独。

解释得通俗一点,超级简单,那就是爱战胜了恨。

补注:

关于评论区的一些疑问,我之所以坚持认为妖猫并非活物的缘由,绝不仅仅是因为床下的猫尸,可参考附图,妖猫的出现和消失可实可虚,乃虚实两相,而且妖猫绝不会平白无故放过陈玄礼,解密跟复仇并不矛盾,唯一的可能性是妖猫在复仇中途受阻。至于妖猫吐血,我认为是剧组的失误,为了突出妖猫的愤怒而采用了急火攻心的表达方式,反而出了问题。

关于妖猫吐血的部分,我突然想起《倩女幽魂》里小倩明明是鬼,但被姥姥殴打会疼痛还会有伤口流血,她还能给缺氧的宁采臣度气,甚至还能出嫁成亲。说起来这些年看了不少怪力乱神题材是影视和文字,最大的感受是在这个题材下作者可以天马行空,以至于设定不一,没有统一标准,其实想想白娘子一会蛇身一会人身,同样是不能细想的。但是话说回来,放在《妖猫传》这个例子里,太容易引起混淆,我个人还是觉得吐血情节删掉比较好,保留到仰天长啸即可。

接下来要弄清马嵬坡之夜的局势。

陈玄礼带领金吾卫哗变,名义上是要唐玄宗交出杨贵妃的性命,实际上只是个借口。如果玄宗乖乖服软,杀死贵妃,则手中权威已丧失,下一步要的便是玄宗的命。如果玄宗拒不交出贵妃,陈玄礼就会以此为借口,堂而皇之地起兵杀死玄宗。

所以马嵬坡之夜,在玄宗心里,贵妃的生死存亡都不重要,他所苦恼的,是如何找出第三条路,来保住自己的性命和地位,最终黄鹤给他献上了这第三条计策。

以高力士私自杀死贵妃为名义,既满足了陈玄礼名义上的请求,又使玄宗并未在与臣子的角力中落了下风,顺便借着棒打高力士重新立了威,吓退了陈玄礼的野心。

在这个计划里,只要玄宗秘密遣人返回古墓,救出贵妃送她远走异乡,便能留贵妃一条活路。可玄宗不肯,答案就在极乐之宴那晚,阿倍仲麻吕面见贵妃那一幕。对玄宗而言,贵妃不过是他私人的产权物,可以昭告天下用于炫耀,却不准其他人对贵妃诉说爱慕。

皇帝的极乐之乐,是凌驾于所有人的无上权力。所谓的“我们永永远远在一起”,不过是“你永远都只能属于我”的另一种说法。而且贵妃如果不死,就是玄宗的隐患,贵妃本人和相关涉密者都会成为玄宗心上的定时炸弹,不得不除之而后快。

既然皇帝不愿让贵妃自由,给其他人拥有贵妃的可能,那么等尸解大法让贵妃昏迷后,命令高力士真的勒死贵妃,也能让贵妃不受痛苦地死去,为什么不这么做呢。

因为玄宗不但要里子还要面子,他连身边的高力士都要一并欺骗,因为他还需要高力士继续侍奉自己左右。贵妃必须活葬,只有这样玄宗才没有杀死贵妃,才能成全自己痴情仁厚的形象。

所以真正完整的计划是,先让贵妃服下解尸酒,用解尸大法封闭她的气穴,活葬入古墓的石棺中,待尸解酒发作取其性命。而玄宗其实要贵妃死在馆中这个秘密,只有他自己和黄鹤知道,所以黄鹤必须死,才能埋葬终极秘密。

其他知道部分秘密的人,曾看到自己窘况的人,有机会染指贵妃的人,通通都得死。白龙丹龙要死,阿倍仲麻吕和所有知道贵妃墓葬的士兵都要死,连那只整天抱在怀里的宠物,也要死。

只有这样,才能永久埋藏玄宗的秘密,才能让贵妃永远只属于玄宗一个人。

因为这样,玄宗选择了最残忍的方法,让贵妃被活埋在石棺中孤独地死去。

就像那只美其名曰留下陪伴贵妃,实际被活生生封在墓室里的御猫,不用想也知道将会死得多么凄凉,多么悲惨。

玄宗的爱情,是帝王极度的占有欲,一旦不能再拥有,宁可将它彻底毁灭,以他人的名义。玄宗的爱情,除了皇家的颜面,更是个人的怯懦,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人,却不敢在爱人面前袒露自己的私心。

狠辣不过如此,伪善不过如此。

补注:陈玄礼在马嵬驿是兵谏而非兵变,名义上是正义的,暗地里则是与玄宗的心理角力,玄宗最后的策略既从名义上满足了兵谏的目的,交待了外面的众多士兵,同时心理上并未落下风,此时陈玄礼失去了挟兵众的借口,无法再继续较量,所以马上抱大腿表忠心,玄宗的制衡效果也就达到了,不需要更不宜杀人。而玄宗的贪心在于还要维持自己在爱妃和宠臣面前的光辉高大形象,折腾出一个局中局,除了黄鹤以外,局中人获得的信息都不全面,没有人能彻头彻尾知道真相。

最后是玄宗与贵妃爱情的真相。

藏在七重宝函里的发丝,是对这段旷世恋情最好的注解与象征,七重宝函,是玄宗在爱情里的七副面孔,也是玄宗爱情的七重骗局。

第一重,是玄宗和贵妃凄美的爱情传说。片中借白乐天之口说出,玄宗宠爱贵妃,倾尽能力讨她欢心,愿用一朝繁荣来换取一个女人的爱情。贵妃的美举世无双,李白都甘愿破例为她写出可以流传千古的佳句。在马嵬之变,玄宗大局为重,忍痛下令命高力士缢死贵妃。后玄宗追思贵妃,哭瞎了双眼,深情感动世人。这第一重,是玄宗给世人和后人看的。

第二重,是玄宗和贵妃爱情的样子。极乐之宴上,高力士问贵妃是否喜欢玄宗送的霓裳羽衣,贵妃不作答也无笑意。玄宗因贵妃的混血容貌与众不同而宠爱她,以贵妃的名义,极尽奢华向天下人炫耀自己的深情和包容。贵妃并不爱这些奢侈的东西,她只提出宴会要人人平等上下无别,贵妃最喜欢的是会说真话的人。玄宗向贵妃许诺,两人要永远在一起不分开。这第二重,是玄宗给贵妃看的。

第三重,是玄宗对贵妃的表面态度。玄宗对阿倍说,我知道你想说什么,但贵妃永远都不会是一个人。玄宗没有惩罚阿倍,让阿倍感到他的仁慈与自信,这种仁慈实际是一种不屑的看轻,看轻是因为自信,自信来自于凌驾一切之上的权力,是帝王的极乐之乐。就如同玄宗对安禄山的盛情款待,明知对方有异心,依然击鼓迎接毫不放在心上。这第三重,是玄宗给阿倍、安禄山这样的崇拜者、觊觎者们看的。

第四重,是玄宗对贵妃的真实态度。玄宗对阿倍说的话,本质是一种宣誓主权的行为,贵妃是属于玄宗一个人的私有物,其他人永远不能妄想染指。如果有一天贵妃不能留在玄宗身边,那她也不准拥有自由,只能被毁灭。而且贵妃的性命,重要程度远低于皇帝的权力地位,两相冲突时前者必须马上牺牲。所以玄宗在跟黄鹤合谋自保的计策中,无论如何贵妃必死。这第四重,玄宗只给黄鹤这个唯一合谋者看。

第五重,是马嵬驿事件中,玄宗对贵妃的伪装态度。玄宗说自己很想用人头换贵妃活命,但怕违背永远陪着贵妃的誓言所以不能去死。黄鹤提出早已合谋好的尸解方案,玄宗先是声称不要贵妃受这样的苦,又在演示后假意询问黄鹤,引出尸解法没有痛苦的回复。这是玄宗在演戏,他要在贵妃和在场其他人的面前,保持自己深情仁慈的假面。除了少年们,其他人包括贵妃都知道,一个众所周知已经死掉的著名女人,是不可能再回到皇帝身边的。贵妃知道玄宗的真实想法,知道他在骗自己,无论尸解法真假,两人不会再相见了,自己也许会死,只是不知道怎么死,以为能得个痛快,也许真的会长眠,但不会被人找到,那也等同于死。高力士、阿倍和白龙不知道尸解大法有诈,他们以为贵妃只会长眠在古墓里。对高力士而言,贵妃不死,这已是玄宗的仁慈。对阿倍而言,贵妃会永久沉睡,但还有一丝重生的希望。对白龙而言,自己会尽快返回救出贵妃。丹龙起初也被蒙在鼓里,后来从父亲那里得知真相,无法违抗父亲退出骗局,成了协助者,但他以为贵妃会在失去知觉的情况下被尸解酒杀死,不受痛苦。这第五重,是玄宗给黄鹤以外的在场亲历者看的,因为每个人参与程度不同、认知不同,他们看到的也并不相同。

第六重,是马嵬驿事件中,玄宗对贵妃的公开态度。贵妃假死后,玄宗借黄鹤之口,强迫高力士去给贵妃制造勒痕。勒痕这件事并不容易做,轻了留不住也不像,重了很可能失手。如果高力士真的失手勒死贵妃,倒也能遂了玄宗的心愿,可他不知玄宗的真实意图,小心翼翼不辱使命,让贵妃错失一个痛快死去的可能性。对亲历者以外的人,贵妃的贴身宫女,金吾卫士兵们,只知道皇帝为了国家责任,忍痛赐死自己的心爱的女人,深明大义。就像他被抓瞎的眼睛,被粉饰成为了思念贵妃而哭瞎。这第六重,是玄宗给马嵬驿事件的外围人士,以及天下人看的。

第七重,是马嵬驿事件中,玄宗对贵妃的公开态度的反转。也就是所谓的,高力士欺瞒圣上,自作主张勒死了贵妃,这一幕是玄宗和高力士,还有其他亲历者一起,合伙演给陈玄礼看的。这就是贵妃生死两条路之外,保住玄宗权位的第三条路的核心关键。名义上,贵妃已死,堵住了陈玄礼哗变的借口,给了天下人一个交代。实质上,玄宗并未妥协于陈玄礼的威胁,对高力士的一顿棒打,给了陈玄礼一个硬生生的下马威。这第七重,是玄宗给陈玄礼这样的野心臣子看的。

在玄宗的七副面孔前,贵妃是表里如一的。在玄宗的七重骗局之上,贵妃建立了另一重骗局。她早已看透了局势,也一直明白帝王的爱如牢笼,预感到自己将被无情抛弃的结局。她明白玄宗的心意,还愿意假装并不知情,配合玄宗的演出,以免拆穿了对方这层深情的面具令他难堪。她留下爱情信物给玄宗以抚慰他,然后怀着自己对爱情理想的坚守,平静地接受死亡安排,死去的样子比在生时更加美丽。

更重要的是,她明知道自己不过是别人的借口。她是玄宗奢靡生活的借口,炫耀权威的借口,狼狈逃离的借口,她是安禄山谋反的借口,是陈玄礼哗变的借口,是天下人推卸盛世灭亡的借口。

可她从不争辩,她不想令丈夫为难,也不想让天下人受苦。她是真的愿意为了爱而献祭出自己的生命,不止是男女爱情这么浅显,她对所有人都怀有一份包容和宽恕的心情。危机来临时,她也曾慌乱,但一个人爱她的眼神,就让她重新拥有了原谅所有人的勇气。

玄宗对贵妃也并非全无爱意,即便当时真的想不到,事后他也会明白贵妃对自己配合的情意,几年后妖猫向他复仇时,他独自拿着贵妃留下的信物,脸上有痛苦的样子。玄宗去世后,也命人把这份信物,供奉在最珍贵的地方。这些已是玄宗所能给予的最多的感情了。

七重宝函之中深藏的发丝锦囊,就是七重骗局之下贵妃的一颗真心。

明白以上几点后,就很好理解全片了。

三十年前的白龙,丢弃了自己的身体,坚持陪在贵妃的尸体旁边,他坚信贵妃会醒来,说到底是不愿承认贵妃真的已经死去。

这种强烈的执念,皆因贵妃在他心里是白月光一般的完美存在,也是真正懂得他内心的同病相怜的孤独之人。白龙把自己的灵魂活埋在小小的猫躯里,如同贵妃被活活禁锢在那口冰冷的石棺。

妖猫在山洞里孤独地生存了好几年,久到唐玄宗也变得衰老。他的痛苦无以释放,思想开始扭曲,他无法放下又找不到发泄的出口,于是踏上了复仇之路。

他要报复每一个直接害死贵妃的人。

先是抓瞎玄宗的眼睛。你这个有眼无珠之人,不配拥有看到美丽的能力,偿还你的罪恶吧,像贵妃一样陷入黑暗的石棺里。这一次,妖猫很轻易便成功了。

接着该陈云樵的父亲了。把所有的错误推卸到一个无辜的女人身上,把她的生命作为筹码,用她的名誉洗净别人的肮脏,这就是你所谓的护卫吗。就在这一次,妖猫行动未遂,肉体便陨灭了。

猫尸深藏在陈家床底下,就像贵妃在黑暗的石棺里苦苦挣扎却找不到出去的活路。

白龙的灵魂一直淹没在黑暗里,变得越来越黑。下一次的复出报复,会充斥着偏执、仇恨与鲜血。

二十几年后,一个至关重要的人出现了。

一心向往着开元盛世的诗人白乐天,开始呕心沥血地研究杨贵妃与唐玄宗之间的爱情故事,他想要书写自己心中最伟大的诗篇。

妖猫的执念终于被唤醒,复仇的灵魂蠢蠢欲动。但比起复仇更要紧的是,揭露那些掩盖在虚伪之下的残酷真相,为无辜的贵妃洗血沉冤,还她清白。

白乐天无疑是最佳人选。

他是皇帝的起居官,有机会了解到历史如何被篡改。他向往贵妃的故事,有足够的动机与动力探究真相。他对贵妃抱有同情心,能够说出“大唐的陨落不是她的错”这样的公正之言。他是个著名的大诗人,对天下人有重大的影响力。

更重要的是,他是个只愿意说真话的人。明明早已诗成,却迟迟不公布,因为他无法说服自己相信这个爱情故事是真的。一个真心爱自己女人的男人,怎么会把女人一手推出去挡在自己面前送死?可他也不愿相信这段动人的爱情传说是假的,于是更加努力地寻找一切蛛丝马迹,试图找到真爱的证明来说服自己。

于是妖猫的复仇洗冤行动开始了。

第一步,施展妖术令皇帝中邪驾崩,将白乐天与空海卷入事件。

白乐天作为起居官目睹一切,却因坚持书写事实而被罢工,获得第一条经验:至少在关乎皇家颜面的重大时刻,历史可以被轻易篡改。再另新帝中邪,为了大唐未来的安危,使得查清妖孽作祟的原因刻不容缓,给白乐天追查真相加上一层动力,避免他中途知难而退。从日本请来的驱邪人空海和尚,不受幻术所影响,可以协助白乐天去伪存真。

第二步,设局魅惑陈云樵夫妇,考验人性。

开始陈云樵跟妻子春琴看似恩爱有加,春琴从妖魅处得来金钱后,陈云樵毫不介意这钱来路可怕,背着妻子便拿这钱花天酒地肆意挥霍,到妖魅索债时,眼见自己不是对手,又把一切责任归咎于妻子,危难来临时,不止扔下她逃走,当观众下意识以为他可能见妻子濒死要豁出去一救时,看到的却是他回身锁上大门送她一人去死。

事了之后,陈云樵跑去请人救自己的命,还要打着救妻子的旗号来掩饰自己的懦弱不堪。妖猫幻化成春琴的容貌,和白乐天心中杨贵妃的模样,吟诵李白的诗句,暗示二人一切诡异的事件皆指向索债,此债乃是前朝旧债。

第三步,白乐天带空海找到了历史的人证之一——贵妃贴身宫女,得知所谓贵妃被缢死的经过,其实多为口口相传,此人证也并非真相的见证人,只是白绫的提供者。妖猫趁此机会,以老宫女所织白绫的材料杀死了她。

白乐天、空海与妖猫附身的春琴,在被幻术幻化得残破不堪如同洞窟的陈府正面交锋,妖猫抛出第一个颠覆白乐天认知的真相,他以为李白唯一一次破例歌颂权贵,写给贵妃赞颂她美貌的诗篇,其实并不是描写贵妃的。

白乐天看到的那杯蛛网丛生的茶汤,不过是幻相而已。你看到的未必是真实的,你知道的也未必是真实的,历史更是如此。每一个参与者,都是一只会织网的蜘蛛,每一重利益关系,都是一层密密匝匝的蛛网。

妖猫亲口揭开了残酷的一角:我是一只被活埋的御猫,而她的命,不也跟我一样么。

春琴康复后,陈云樵设宴款待白空二人,妖猫再度施展幻术蛊惑人心,放大了陈云谯心中的黑暗,陈在陷入癫狂后杀死妻子,清醒后却不愿承认,于是真的疯了。

陈云谯夫妇这个局,是为了向白空二人展示人性之丑,身为丈夫是如何懦弱与残忍,将所有责任与恶果推卸到妻子身上。陈云谯还算有些良心,杀死爱人的罪恶至少令他无法心安理得地活下去,因此而精神崩溃。

第四步,白乐天与空海找到了另一个真实的历史见证人阿倍仲麻吕的日记,一步步走近由阿倍所记录的,以杨贵妃为象征所代表的,大唐开元盛世最辉煌灿烂那一刻,和身处其中的人们,“情痴”玄宗、诗仙李白、宦官高力士、术士黄鹤师徒们。通过阿倍日记里的内容,白空二人找到了宫殿废墟,通过废墟中酒池里腐烂的毛笔,印证了妖猫之言的可信度。

三者交相印证,似乎证明了传说中的深情故事,可能真如妖猫所透露的,其实另有版本。

第五步,白乐天与空海继续阅读阿倍的日记,终于看到了马嵬坡之夜,贵妃死亡的真相,原来不过是一个冠冕堂皇的骗局。帝王狠心并非不能理解,狠心却伪善才是无法原谅,他要那个结果,还不要背负那个名声。

于是乎,对局外人,贵妃是高力士自作主张勒死的,皇帝是痛心的,是被高力士欺瞒的,是深情的。对局内人,计策是黄鹤献的,皇帝是要救贵妃性命的,是被黄鹤欺瞒的,他依然是深情的。都是他们这些臣子作祟,谅其忠心可悯,帝王我左右为难,何其无辜?

少年白龙看不透,他只听到这双重骗局的表面,以为贵妃真的不会死,却依然连一点委屈都不愿让贵妃承受。空海看到了第三重骗局——贵妃也在欺骗玄宗,她用自己的平静,来安抚玄宗虚伪的为难,带着对爱的坚守勇敢赴死。

第六步,白乐天与空海跟着日记提示终于找到了石棺所在,棺盖内部带血的抓痕触目惊心,空海悲恸落泪,事情远比他想象更加惊心动魄。

空海没想到的是,已经死过一次的贵妃,竟然又再死了一次,第一次她怀着牺牲的幸福而死,而这第二次的死亡却满是绝望,惨烈至极。尸解大法只不过能封闭气穴一两日,黄鹤谎称可以永久保持假死状态,不过是为了帮玄宗编织美丽的谎言,营造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幻相,将谋杀粉饰为暂时的别离,好让贵妃心甘情愿的走入骗局之中。

在石棺中困死能有多绝望恐怖,连经历过海上风暴死亡威胁的,一直微笑旁观世人的,脱离红尘俗世的僧人空海,在石棺中亲身体会后都难以承受。

最最让空海没想到的是,在这第二次极尽痛苦与绝望的死亡之后,贵妃依然没有一丝怨念留存下来,她就那样彻底地消散在世上,走得如此干净,依然没有诅咒任何人。

空海的眼泪为贵妃而流,是对贵妃极度痛苦的经历感同身受,也是被贵妃极度纯净的心灵震撼动容。

玄宗为了满足自己龌龊的小私心,阴错阳差之下,最终让贵妃承受了百万倍的痛苦而死,爱情走到最后关头,他的心里从来只有自己。跟包容一切的贵妃想比,玄宗是如此龌龊,他甚至不如陈云谯,杀死爱人后还能扮演情圣,让世人传颂自己的伟大爱情。

在古墓里,白乐天与空海终于猜到了妖猫的真实身份是白龙,他是整个骗局的旁观者,是骗局里被骗最深的人,也是对贵妃最真心的人。白龙告知白乐天第三个被篡改的真相,玄宗的眼睛不是为了贵妃哭瞎的,而是被自己抓伤的。又是一个被篡改美化的传说。

至此贵妃之死的真相被全部揭开,白龙开始威胁白乐天重写《长恨歌》,他要揭穿玄宗的虚伪,向世人还贵妃清白。

以上六步是白龙的计划,他一步步制造事件,推动白空二人追查真相。唯一的变数是玉莲代陈云谯喝下了尸解酒,让陈少受了一些罪,但不影响整个复仇计划的方向。

白龙在明处推动,丹龙其实也在暗中推动自己的计划。他用西瓜幻术,三次引导空海寻找到追查妖猫的关键之处。事件的最终,也就是第七步,是丹龙超度白龙魂魄的心意达成。

三十年前的丹龙,最初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参与进了骗局,后来才被父亲黄鹤告知骗局的实情,他为了父亲选择隐瞒同伴白龙,违背自己的心愿,做了谋害贵妃的帮凶,这是他曾经犯下的错,原因不仅是受亲情所困,更是因为面对父权的懦弱。

但当白龙决定回去救贵妃时,他已知骗局下是何种残酷,依然选择跟白龙一起去面对,也是个勇敢的少年。

白龙得知真相迁怒丹龙,赶他离开。丹龙说,人心如此黑暗,我想要去找不再痛苦的方法。丹龙走后,并未真正远离,他关注着白龙的动向,修复并保管好他丢弃的身体,这才外出狮子国求法。

三十年来,丹龙专注修行,成了举世闻名的得道高僧,他找到了不再痛苦的无上密法,不再惧怕黑暗。而白龙被彻底困在黑暗里,因为他的光熄灭了。

三十年前的白龙,即使被黑猫的痛苦记忆折磨,也不过只找玄宗和陈玄礼报复,且不想杀人性命,高力士甚至本不在报复的范畴。而陈玄礼的自保行为,虽然留住了自己的命,却升级了白龙的仇恨与能力,最终换来的却是更惨痛的下场。

三十年后的白龙,未达目的不择手段,必要时不惜牺牲无辜的人。

天理循环,报应不爽。当有人逃避了该负的责任,便有他人代替承担后果。

玄宗瞎眼后依然粉饰真相,后果是继任皇帝的中邪殒命。

陈玄礼毒死妖猫,后果是自己的儿子与儿媳一疯一死。

高力士亲手造成的勒痕,后果是织锦的老宫女代为受过。

黄鹤献了活埋的毒计,白龙便要拿“帮凶”丹龙的一条命来偿。

当年的金吾卫众人间接促成了贵妃之死,如今便有金吾卫丢掉一双眼睛。

白龙和丹龙是一组对比。一个犯了错的少年,抱着对他人的歉疚,一心弥补,去拯救别人,用寻找光和制造光,来克服黑暗。另一个没犯错的少年,抱着为他人鸣不平的坚持,跌落黑暗,与黑暗融为一体,用鲜血来索取他人欠下的债。

白龙和贵妃也是一组对比。同样是多次被遗弃的孤独之人,同样是承受过两次死亡痛苦的人,贵妃经历多少绝望伤心,也没有怨恨诅咒世人,白龙却被执念所误,变成了害人的厉鬼。

所以说,无上密在贵妃的选择里,也在白龙的修行里。

不过也可以换个宏观的角度来看,有因便有果,丹龙跟其他人犯了错,便有贵妃和白龙承受恶果。有光便有黑,贵妃自己不留怨气,但她的绝望通过御猫转移到了白龙心里成了魔,就像神仙和短笛大魔王。

眼珠是欲望的象征,春琴贪财,丽香善妒,被妖邪操控时眼中闪烁妖异的光芒,妖猫用人们的欲望操控了人们。白龙死时割舍不下贵妃,瞬间求生欲爆棚,眼中也是闪烁蓝or绿光。这是电影特意选择的表达手法,也是对观众的提示。

贪欲
嫉妒心
求生欲

第一次见妖猫时,春琴就知它会说人话,还会血淋淋地只吃鱼眼珠虐杀,如此妖异恐怖的景象,春琴却为了贪财浑然不觉危险。

妖猫跟陈家及相关人等,做的是一场交易,先给钱,再索债,陈云谯夫妇为欲望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在妖猫偏激的心里,这些人都用了他的钱财,挠他们几爪,收了他们眼珠又何妨,不过是一场交易。重点是妖猫对金吾卫本就没有好感,特殊身份让他们个人的无辜变得不再无辜。整件事里最无辜的是春琴,但对妖猫来说,谁让是陈云谯的妻子,是陈家的人,更何况杀她的还是陈云谯本人。玉莲属于陈云谯误伤,不能算数。

妖猫专吃眼珠,他认为世人多有眼无珠,看不清真假,留这眼珠何用。而且人心黑暗,不配看到光明,人心龌龊,不配看到美丽。

影片中有许许多多幻术,都抵不上最大的幻术师玄宗,他玩弄的最高级的真假,是人心。

电影的结局,丹龙如愿看到白龙重回白鹤少年,空海领会了无上密,白乐天找到了诗里的真情。

白乐天说,这诗是白龙写的,因为他不再执着于表面上的真假,已经过去的真相往往无法百分百探究,但真相不会因为不被人们看到就不存在,真永远存在,存在于历史中,也存在当事人的心里。电影中古墓的壁画睁开眼睛,就是这一层意思,历史自有见证“人”,也许是建筑,也许是植物,也许是别的什么。就像林忆莲一首翻唱歌《我坐在这里》里面的歌词,“老房子若有话说 它说什么”“窗口长了眼睛 说不定拍下来拿去广播”“只有老房子记得这些人的承诺”“窗帘长了耳朵 说不定录下来拿去广播”。

我认为空海早已死在海浪中(鉴于海中的镜头设计),来到大唐的是他对求真经的执念,也就是魂魄。因为是魂魄,所以不懂驱魔的空海可以轻易看破幻想,而丹龙的幻术高明到连鬼都能骗到。他指引空海明白,真中有假,假中也有真,真相是散落在假象中的碎片。有执念的魂魄未必一定成魔,甚至可以悟道,关键在于内心的选择。在海上度化他的那对母子,我想也许是菩萨吧。

当然,空海理解为活着也完全说得通。所谓幻术,并不是变戏法,戏法欺骗的是人的双眼,也不是魔法,魔法能真的变出实体来。幻术欺骗的,是人的大脑。空海能看穿幻术,是因为他一心求法,不被欲望所扰,就能直观本质,不被幻术所骗。但空海却被丹龙的连环幻术给骗了,因为他一心求法也是执念,有执念就有被蒙蔽的可能性。片尾的空海,放下了求法的执念,反而获得了无上密。

整部电影围绕爱情传说,讲述历史的真与假,这是本片的基础,从理性层面探讨真相。在这之上还有精神层面的讲述,是感性的对美的追求。

最初的白乐天是感性的,他热爱美,歌颂情。片末时,经过对真相的理性探究,他找到的美与情更真。

最初的空海是理性的,他冒名而来只为求法,无意救人。片末时,他被贵妃与白龙的故事所感,理解了情与大爱,终于找到了法。

人性、欲望、爱、美,等等一些是电影永恒不变的主题,表达这些并不俗,关键还是看导演如何表达。

欺骗有多可恶,看看惨死的贵妃。孤独有多可怕,看看魔化的白龙。

爱有多伟大。

看看贵妃赴死前,只要还有一个人(阿倍)真心对她好,她就有了勇气,不再孤独,愿意继续相信人间有真情,甘心牺牲。

看看白龙超度前,只要还有一个人(丹龙)真心对他好,他就失了戾气,不再孤独,愿意抛开过往种种仇与怨,甘心消散。

电影里的贵妃是美好的化身,她是光,是爱,是真,是善,是美,是包容,是宽恕,是同理心,是兼容并蓄,是接纳与融合,是盛世真正的强大。

但导演也并非想完全神话贵妃,即使她如此美好,李白还是在见到她后直言相告,我的诗不是写给你的。完美并不存在现实中,美人不是最美的,盛世也不会完美。大唐盛世衰落前,就是片头那个成熟到了头的苹果,甜得开始发腻,最终摔落下果树。这能能怪地心引力吗?引力是客观规律,天下无不散之筵席才是真理,只有思想才能无极。

李白诗中的美是属于意象的,虽不能见心向往之的美,多少人爱慕的贵妃也不可能达到这个标准,因为想象中的美,是没有顶点、没有实体的,如同维纳斯的断臂。灵光乍现,神来一笔,这种对极美的想象让诗人沐浴在神圣的光芒里,热泪盈眶,哭中有笑。

电影里有导演对盛世的想象,那种开放、包容、自信,气象万千海纳百川的灿烂,对文化艺术的尊重,对追求理想的热衷,对个性的极度包容, 那时的人活得恣意洒脱,自由而浪漫。 他向往着看到甚至重现那个时代。

可惜,乐极生悲,盛极必衰,盛世无法永存。《妖猫传》是一出大唐盛世的罗曼蒂克消亡史。

盛世的陨灭,是从对美好的诋毁开始的。与《罗曼蒂克消亡史》不同的是,前者是高贵精神在对抗卑劣的过程中被迫丢失高贵,《妖猫传》则是高尚灵魂在面对龌龊时甘愿自我牺牲。

前者偏向来自外来力量达尔文似的摧毁和改变,后者更多指向“从里面是杀不死的”。前者更积极些但带了遗憾,后者虽消极些但保留了希望。

因为在改编后的剧本里,作为盛世象征的贵妃,既没有被侵略者夺走,也没有在仰慕者的请求下离开,她留在了中华的土地上,守护她的,挂念她的,依然是我们自己的少年们。

希望在少年。

(电影跟历史无关,只是个同人,比如玄宗在这里只是抽象成了皇权的符号,剧本跟原著改动非常大,所以传递的思路大大不同,剧组美指和导演的访谈里都说了唐城并非完全复原,极乐之宴和花萼相辉楼的设计是为了玄幻主题,所以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相关周边,宣发的锅还是归宣发吧,一码归一码,对事不对人)

最后说说电影的缺点。

总觉得陈凯歌导演也有调教演员不理想的时候,他主要是引导作用,最终表现如何还是要取决于演员自身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片中所有演员都非常好,贵妃的虚非常非常到位,只是觉得春琴被妖猫控制前后的变化,似乎不够清晰。玉莲这个角色虽然是个功能性人物,但有点太单薄。

而且陈导看重对精神层面的诗意化表达,往往欠缺了细节上的逻辑关联。再加上广电审核对鬼魂的禁忌,和院线播放对片长的苛刻,导致电影在表达和剪辑上,应该是被迫放弃了一些东西。

但是像《妖猫传》这样的电影,因为有大量的幻术、魂魄等超现实表达充斥其中,尤其应该把需要观众分清的真实部分夯实,才能帮助理解剧情和人物,不会模糊观众的观影感受。

比如妖猫大闹陈府,是用了幻术吓唬陈云谯夫妇,还是真的杀了全府的下人。这对理解妖猫的行为非常重要。

又比如最后妖猫作为鬼魂幻化的实体,本来就容易引起观众对床下猫尸的混淆感,偏偏还让白龙的肉体化作白鹤,看起来完全不合常理。能理解导演想留下最终一人一猫的画面,我可以把肉身化鹤这一幕理解为一种表达手法,因为白龙的肉身是完全纯洁没有罪恶的,杀生从死亡那刻才开始由魂魄进行的。但这种演法太容易带来观影不适了,观众甚至可能觉得,丹龙竟然用幻术欺骗白龙进行超度……

同时《妖猫传》也算是一部悬疑片,有许多情节反转,逻辑一定要顺,有可能引起观众误会的细节都要表达得更清晰,杜绝一切不该有的误导性情节。否则观众刚到一个情绪点,就被突如其来的疑惑打断了。

比如白乐天一个人就能推动石棺盖这里,几乎所有观众都注意到了,却理解不一,这是不应该有的。其实细看,棺盖第一次被推动时,就是白乐天那侧明显推开了一个角,第二次推到地上依然是白乐天推得快,说明白乐天的力气比较大,而且空海可能也在棺内协助托举棺盖了。这里改句台词就能避免麻烦的事,恰恰是电影较明显的瑕疵。

又比如棺盖内的血迹,颜色太艳了些,很出戏,也缺少视觉刺激,没传达出那种三十年的沧桑感。

再比如贵妃为何在尸解酒发作前就醒来,这是悬疑的核心情节,必须应该交待清楚的,对交待玄宗和黄鹤对贵妃的态度极其重要。原作里好像是高力士把针拔出来了一点点?电影完全也可以跟高力士联系一下,可以加强贵妃的悲剧感,每个人都是间接害她承受更多痛苦的凶手,无论有意或无意。

再再比如尸解大法跟尸解酒,名字太像,功能却完全相反,作用交待得不够清楚,这些不应该靠观众再去推理,而是交待清楚方便观众在观看的同时推理剧情中的逻辑。

还有故事的连接。黄鹤为什么跟着玄宗,为什么献计,我猜应该是为了荣华富贵,但好歹要交代一下。黄鹤什么时候告知丹龙真相的,是丹龙配合展示尸解术时,还是意识到皇帝要灭口让儿子逃跑时,这也应该交代得清楚些,对理解丹龙这个人物很重要。尤其是少年白龙如何被贵妃的气度折服的,前面为了保持悬念不能多下笔墨,后面揭晓答案时可以用闪回交代个表情特写什么的,方便大多数观众理解剧情。(当然缺点也不止这些,暂时就说这么多吧)

否则会有很多人把贵妃理解成玛丽苏,白龙对贵妃理解为爱情。

这事真的不能全怪观众。

期待将来出一个导演剪辑版,能给出更完整、合逻辑的剧情线。

以及,出字幕前真的应该放一篇完整的《长恨歌》,没有这个是大大的遗憾,出影碟时可不可以补上?

补注:

至于白龙身体消失,不知道各位有没有发现,当妖猫试图爬上冰台未果,摔出好远一截后,身体冒出绿光,这是灵魂开始出窍消散的意思,但影片里做得非常非常隐蔽,我也是最近在电脑上重看时发现的,不晓得创作者的意图是否故意掩盖灵魂出窍的画面,莫非也跟审查有关。按这个思路来看,妖猫被感化后,怨气逐渐消散,变得衰弱,无法跳上冰台靠近自己的肉身,而它的灵魂开始溢出妖体重新净化,虽然过程没展示,此时发生的应该是纯净的灵魂重回肉身,而后化作白鹤而去(也就是升天去往西方极乐了)。邪恶变回纯洁,黑暗恢复光明,留下的黑猫实体是执念,飞走的白鹤少年是解脱,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吧。

注意画面下方的绿光
绿光转瞬即逝

p.s.不要抛弃爱人,不要抛弃孩子,不要抛弃宠物。否则要你好看……

再看我就吃你眼珠

短评

论李白给唐代诗人留下多大心理阴影

8分钟前
  • 克隆小丸子
  • 力荐

两处打动我:杨玉环洞悉人性的莫测,不动声色赴死成就一桩秘而不宣的花树开落;和尚问留在大唐生活的日本仆妇“一个人在长安生活,一定很寂寞吧”,心中一颤——白龙一个人住进黑猫的皮囊,魂灵也一定很寂寞吧,少年却涩然道“我不是那个身体很久了”,甘愿堕入永生执念的深海,从此与欢趣无缘。

11分钟前
  • 不良生
  • 还行

这也太……花了那么多钱拍的那么美丽的场景,然后就讲这么个故事?我的内心在呐喊在拒绝……无极2.0……生硬做作的纯情爱情。空海求佛法,被扔到九重天之外了。

15分钟前
  • 小游
  • 很差

白居易携日高僧游唐主题公园,遇黑猫放幻灯片破杨贵妃迷案

17分钟前
  • 远子
  • 还行

没有人想梦回大唐,这也不是真正的大唐,但这是陈凯歌的大唐。绚丽至极,如痴如醉。从建构到解构,陈凯歌终于把他过去想要表达的东西全部挥洒。

20分钟前
  • 孔鲤
  • 力荐

“我来自倭国”,一米九的阿部宽说道,像一座塔一样矗立在人群之中。

22分钟前
  • 虾坨坨艺仔
  • 还行

这故事也太悲伤了吧,想把白龙和黑猫同时搂在怀里,安慰它们,好了好了,没事了没事了。

26分钟前
  • 曾良君
  • 力荐

我太喜欢这部电影了!每一分钟的视觉体验都让人幻肢梆硬!最长的画卷也画不出这部电影的美丽!真是大唐盛世!幻像万千!怎么能!这!么!美!!美术爱好者一定要去看,根本就是美学porn!!基本上来说这部电影视觉上唯一的缺点是猫的刻画有点过于卡通了,故事不差,简单事情复杂化,讲的还算细致。

30分钟前
  • 猛汉世雄
  • 力荐

3.5 最好的还是对大唐盛世的还原,绚丽华美的场景在流畅运镜下赏心悦目。推理过程以及对各种惊奇的展现也都体现出创作上的纯熟。大概原著的长度实在难以缩减成一部电影的时间,剧情发展一直在赶路,到“情”的部分反而显得顾此失彼了。

31分钟前
  • 翻滚吧!蛋堡
  • 还行

国产电影的弊病,没有灵魂,再华丽也是虚有其表。

33分钟前
  • 特拉法玛多人
  • 较差

原来妖猫是个编辑啊,催白居易交稿子。

34分钟前
  • PureSucker
  • 推荐

白居易和空海分别获得各自朋友圈当日微信运动冠军。

36分钟前
  • Minnesota
  • 还行

看得舒服死了,恭喜陈凯歌还魂了,《刺杀始皇帝》的那个陈凯歌,狂气,傲骨,绚烂,不拘一格,回来了,侯孝贤的唐朝是孤独聂隐娘,徐克的唐朝是皇家神探狄仁杰,张艺谋的唐朝是宫斗乱伦杀戮,陈凯歌的唐朝式亦幻亦真的爱欲,如露亦如电的梦境,这做工牛逼,角川映画没看错人,希望中国大卖,日本大卖。

41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力荐

不理解这为什么要拍成一部电影。这个年纪和那样经历的一个导演耗资甚巨,搭实景做特效,堆积半天悬疑和鬼魅,最后就为了探究这么一个浅薄的爱情故事?陈凯歌老师都多大岁数了?这心态好纯啊。如果是做一个商业项目,那还另说,这是他声称一直心心念念的“作品”,就这样垮下去然后自我就很满足了吗?

45分钟前
  • frozenmoon
  • 较差

张鲁一和阿部宽怎么那么像哈哈哈哈哈哈哈

47分钟前
  • Moony
  • 还行

陈凯歌难得一次的正常发挥,编剧王慧玲功不可没,不雷人对他就是进步。美术置景登峰造极,极力营造大唐盛世,只是美术和特效堆砌太满,极乐之宴的部分过长,做下减法会更好。导演太醉心于“宴”,以至于后面破案的部分显得十分仓促,“情”也少了力道。

51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还行

一流的画面制作,可惜故事不入流,人物都是提线木偶。我心中的大唐不是这么妖里妖气的。从头到尾都在蜜汁微笑的染谷将太,我很想问你到底在笑...什...么...

53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还行

盛唐气象真的是美,然而整个戏也就停留在美上,有美人皮无美人骨,倾国倾城得并无说服力,也就小黑猫萌了一把,还会用爪爪擦眼泪呢,冲着它的面子给三星半

57分钟前
  • 黄青蕉
  • 还行

这部电影在视听语言层面上堪称完美,你可以不喜欢它讲故事的方式,但你不能否认它在其他方面的优秀。建一座城,拍一部电影,实景实拍,这种沉甸甸的影像质感,是再厉害的特效都达不到的,它的质感就像匠人纯手工的工艺品,电影感也做的超棒,看冯小刚和陈凯歌这些人的电影,会觉得姜确实还是老的辣。

1小时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虽然前后割裂太严重,几乎从探墓之后完全崩盘,但还是不忍心唱衰,因为实在很喜欢前半部分。如果说电影是造梦的机器,我确实在这里看到了稍纵即逝的幻梦,它如此美丽也如此脆弱,令人瞠目结舌也令人无限唏嘘。哪一种真相才更让人痛苦呢,不能生在最好的年代,或是发现,原来最好的年代根本也不存在。

1小时前
  • 阿暖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