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简评
《花之武者》是一部日本古装片但更是一部文艺片。
讲述了“元禄15年(1702年),第五代将军网吉实行安民政策,百姓生活平稳。”一个为了复仇而来的武士在江户的一个贫民小屋落脚,糊口度日,生活渐渐发生变化……
武士末期的戏剧性的复仇,敌不过贫民之间的厚实淳朴的感情,那些所谓的道义都是虚无的,人与人之间的关怀才是更贴近人心的。
2 ) 该做一朵怎样的花
同时拿到了两部片子,《花之武者》和《忠臣藏1/47》,于是一口气看完。很妙的是,这两部片子描写的是发生在同一个年份的故事,主题都关于武士的复仇,甚至连人物都有一定程度的重合。
《忠臣藏1/47》是2001年富士电视台推出的三集电视剧,其中大牌云集,木村拓哉、佐藤浩市、深津绘里、妻夫木聪、堤真一、松隆子,决定了正统时代剧的基调。电视剧讲述的是幕府时代一群武士为冤死的主公报仇雪恨的故事。当时的皇室为了答谢幕府的春节贺礼,派遣钦差大臣到江户回礼,幕府方面派了赤穗城城主浅野内匠头负责接待钦差。浅野因讨厌行贿,疏于向礼宾司进贡讨教款待礼节。阴险贪婪的礼宾司吉良上野介因此怀恨在心,处处阻挠浅野。元禄14 年(1701年)3月14日,受尽侮辱的浅野在江户城“松之走廊”发生拔刀事件,将吉良刺伤。论法,打架双方都应受罚,而将军德川纲吉判吉良上野介无罪,命浅野内匠头切腹自尽,封地被没收。他的家臣变成了浪人。以浅野家的家臣大石内藏助为首的47个浪人历尽磨难,终于在一年后的12月14日杀了吉良上野介,而后自首也被判切腹自尽,以死向幕府的不公正判决抗争。这47个浪人后来被称为“赤穗47义士”。
故事从木村扮演的男一号中山安兵卫扬名出道开始,他为救义父孤身斩敌十八人,一夜间从寂寂无名的浪人成为人人仰慕的大英雄。但他为人直率清高,拒绝了贪官礼宾司吉良的重金收买,在堀部弥兵卫的诚恳请求下却甘愿入赘,改名堀部安兵卫,为赤穗城城主浅野内匠头效力。在浅野怨死后,他一直想要暗杀吉良为主公报仇,却遭到接管浅野家的大石的一再阻拦。大石仍旧怀抱着可以复兴浅野家的愿望而按兵不动,并假装沉迷酒色让对方放松警惕。直到一年后明确复兴无望才召集过去的部下一起讨伐吉良。此时300家臣已经剩下不足50人。连堀部的好友高田都因生活贫困被卖给别人做养子,不愿再为过去的主公牺牲性命。高田对他说,“从前我也像你一样以为自己可以为主公报仇连命也不要,可是后来我落魄得连饭也吃不饱,每天只想着吃饱睡暖,反而觉得活着是件好事。”堀部为此非常伤心失望,痛揍了他一顿。堀部的妻子不想他做无谓的牺牲,而他却认定作为武士应该光荣地死去而不该苟且偷生。为了坚定信念,他休了妻子。在临行前的那天早晨,妻子特地送来了腌萝卜。他嚼着她亲手做的腌萝卜说,“当初说自己活着生不如死是错的,现在嚼着你的萝卜发出的声音就是我还活着的最好证明。”
在大雪纷飞之夜,一行47人冲进吉良府邸,经过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混战,终于血刃仇敌。第二天清晨,提着仇人首级踏雪归来的勇士们再次受到人们的拥戴,洗脱了“呆子浪人”的耻辱。堀部在路边看到羞愧得抬不起头的高田,他说,“我现在明白了活着远比死去艰辛,所以你不需要愧疚,应该挺起胸膛活下去。当我临死的时候,突然发现活着是多么美好。”最终,他们为壮举付出全体切腹自杀的惨痛代价。作为有荣誉感的武士,他们对此早有觉悟。但为了一个死去的人,牺牲活生生的47条命是否值得,成了一个有时代局限的问题。
《花之武者》是是枝裕和在2005年拍的新片。不知是故意还是凑巧,他选用了《忠臣藏1/47》里扮演大石那个很弱很菜鸟却甘愿随父亲舍身取义的长子来担当本片男主角。我一直觉得V6的冈田准一长得尖嘴猴腮又很缺乏个性,没想到做古装扮相却非常英俊,成了个颓废儒雅的武士。《忠臣藏1/47》里的他描着细眉毛,脸刮得溜光水滑,简直是判若两人。看来化妆造型的作用真是巨大。
他演一个年轻武士青木宗左卫门,为寻杀父仇人金泽十兵卫从信州来到了江户。眼看着钱袋渐空,却依然没有仇家的下落。宗左无奈之下,只得暂时在窝棚区落脚,开了家小私塾糊口度日。这个村子里的人多以捡垃圾为生,每天在淤泥里打滚,在社会最底层艰难挣扎。他与宫泽里惠演的美貌寡妇纱枝互相爱慕,但斯文的宗左却羞于表达。纱枝的7岁独子近之助就在宗左的私塾上学,宗左十分疼爱他。
如果按正统大河剧的推理看,故事的发展就是英俊武士宗左手刃杀父仇人,带着纱枝和近之助远走高飞。可是,实际上宗左的剑术非常烂,当受人欺负的近之助向他求教时,他却告诉他,“父亲嘱咐过我,不能在剑道馆外打架。”这个英俊武士更像个迂腐的文人,导致他用生搬硬套来的剑术对付窝棚区小混混的流氓打法时毫不奏效,被暴扁一顿丢进茅房,在近之助和众人面前大大出丑。后来,他终于找到了隐姓埋名过起平凡生活的仇人金泽,埋伏在仇家门外伺机偷袭却因为紧张过度自己绊倒,灰溜溜地逃跑。
尽管是这样一个中看不中用的落魄武士,却得到了纱枝和近之助母子的宽容和青睐。纱枝喜欢的正是他的与世无争,而近之助喜欢的则是他无微不至的关怀。这样看来,宗左也并非一无是处。他们一起逛夏季庙会,就像幸福的一家人。宗左向纱枝倾诉无法报仇的苦闷,善良的纱枝开导他,生活不应该只剩下仇恨。他在庙会遇上了携着妻小的金泽。浅野忠信扮演的金泽左脸带着一块难看的红印,但仍不掩风度,一副大隐隐于世的侠者气派。宗左看着他们温馨和美的一幕,心中千回百转。
赤穗藩的武士来到宗左居住的地方潜伏,伺机为含冤切腹的领主浅野报仇。却被村民们当成了演出戏剧的题材。纱枝和近之助在演出中扮演替丈夫和父亲报仇的母子,碰巧路过三个弄假成真的武士,非要拔刀相助。扮演仇人的宗左一路仓皇逃窜才得以躲过追杀。
宗左的叔父来看他,带他回乡参加父亲的忌日。整个家族对他三年来的无所作为都非常轻蔑,同胞兄弟说他跟江户的贫民住久了丧失斗志,一把夺过他手里的鲜花不让他给父亲扫墓。但生性不羁的叔父安慰他应该享受生活。
纱枝说丈夫在儿子两岁时死于肺炎,她一直瞒着儿子。实际上,近之助早就知道父亲死了,但他怕母亲担忧,也假装不知。他还把自认为的父亲画像给宗左看,说母亲经常在深夜里偷看,其实,那是母亲收藏的杀夫仇人的画像,一个赤穗藩武士。宗左在知道了这一切之后,深受触动。原来并非只有自己背负着沉重的仇恨,连柔弱的寡妇都在默不做声地背负着。
将宗左打败的小混混遇到了过去的恋人,她原本是个妓女,现在嫁给了这里的地主。他们原本生于殷实之家,青梅竹马自小就有婚约,十五年前遭仇家灭门,男孩过着有上顿没下顿的流浪生涯,女孩走投无路只能出卖肉体。十五年来,两人仍旧彼此相爱,无奈现实残酷,有情人难成眷属。似乎在幕府时期的日本,人人都有一个关于复仇的故事。而冤冤相报何时了呢?
宗左在黑夜里找到金泽,不是为了报仇,而是劝他让儿子到自己的私塾念书,以德报怨。
赤穗藩的武士们终于决定在14日展开复仇行动,可是在行动之前,一个同宗左谈话感悟出生命可贵的武士临阵脱逃。
刻薄的地主要将拖欠租金的住户赶走。于是,租户们想了一条妙计,导演一出复仇戏。一群人跑进官府声称宗左已经手刃杀父仇人。由傻子吉敏假扮死去的金泽,纱枝和近之助扮成金泽的妻儿。纱枝更借此机会说出心中一直想对近之助说的话。她说,“我们不要去恨杀害你父亲的仇人。你父亲死了,难道只留下仇恨给我们吗?我们不应该活在仇恨里,应该把它化成动力,好好地活下去。”母子俩抱头痛哭的一幕感动了在场所有的人。宗左领回来官府发的赏金解决了大家的房租。将你死我活的复仇变成解决温饱的复仇,这是只属于市井小民的智慧,不谈荣誉和理想,却超级实惠。
正在此时,又传出赤穗藩武士大仇得报的消息,一时间人们都沉浸于复仇的热潮中。地主和租户借机推出“复仇甜点”,在市场上热销。英勇赴死的47 武士若是看到这样的场面一定会觉得受侮辱吧,但这是没法子的事,各人有各人的生存之道。那个临阵脱逃的武士,决定照顾就义的队友们的家人。
《忠臣藏1/47》和《花之武者》,一部描写上层贵族的忠义情仇,一部描写下层草民的喜怒哀乐,各执相左的观点,合在一起却让我看到了1702 年日本社会的全貌。在这个世界上,确实要有人去实现理想,而现实不也需要托付给另一些人去承担吗?选择怎样的生死都是各人的自由,人生本就是一个由生到死的过程。正像人们所津津乐道的,樱花只在盛开时飘落。也正像傻子吉敏说的,樱花是因为知道明年会再开才会毫不犹豫地飘落啊。虽知人生美好却仍旧为大义赴死的人们,同虽知人生艰辛却仍旧为自己努力生活的人们,都是了不起的花。日本人很喜欢用“一生悬命”这个词,意为很拼命地做某事。那么,不论“一生悬命”地活着,还是“一生悬命”地赴死,都是种优良状态。日本人常说,只开一天的花在美的程度上并不逊色于可以开很久的花。那么反过来,可以开很久的花在美的程度上也并不逊色于只开一天的花咯!在盛开时就飘落的樱花诚然值得敬佩,那些在时光中坚韧地等待着褪尽颜色枯萎凋落的花也很值得爱怜。只有各种各样的花都存在于世,才有了整个世界。到底要做哪一朵花,每个人在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了吧!
3 ) 与标题有关的细碎八卦
蒙朋友相借,最近看了一部名为《花之武士》的日本电影,故事本身取材自历史剧《忠臣藏》,却换了个意外的角度,用时下的话说,拍得颇有喜感。
题外话,我是个大马虎眼,所以一瞄到日文标题,“比起花更啥啥”,顿时以为是老电影版本的《流星花园》。流星花园的原名,说白了可不就是“比起花更好的是男生”嘛。这名字涉及一句日本俗语,原本是“比起花更好的是团子”,取的是爱实用不爱美的比喻。经过神尾叶子老师的发扬光大,成就了一片花痴世界。
由于这个错觉,我当即欢呼一声。接过碟片一瞅,封面上的男生梳个古代发髻,不由得在心里“咦”了一声。这回看中文标题,不幸的是又马虎眼了,只看到“花之”,想当然地以为是小时候看的漫画《花之庆次》,立即又欢呼一声。
直到看清所有的字,我不吱声了。这只能说明我的孤陋寡闻。等看完片子,才想起来四处搜寻相关资料,并发现导演如此著名。最让我介意的自然是屡看不清的标题。如果直译,该标题不是什么花之武士,而是“比花更”。更字后面是什么,难道要观众自己填空?
谷歌是伟大的老师,它告诉不学无术的我,标题来自俳句的片断,而且恰好是《忠臣藏》第一悲情男主角浅野长矩临终所咏。在后世的演绎当中,浅野一般作为正面角色出现,当然为他复仇并自杀的四十七名赤穗武士也统统成了悲情好汉。《花之武士》不是这样推演的:浅野压根儿没现身,只在第一个镜头出现在字幕,如同前情提要一般告诉观众,浅野由于那个所谓的“松走廊”事件剖腹自杀。为他复仇的四十七人则作为严肃的丑角不时闪现。主人公是另一个负有杀父之仇的年轻武士,在复仇这件事上,他缺乏实力,同时拥有过多的善良。他在夜色中守在仇人家附近,看仇人和妻子孩子欢声笑语,自己狼狈地掉了一只草鞋。“忠臣藏”的主线成了伏线,为的是衬托长屋一干平民百姓的日常。其中竟有好几家背负血海深仇。是选择遗忘,铭记,还是逃跑,每个人都必须在欠租并将被拆迁的窘境中直面自己的内心。
回到老问题,比花更……更什么?也许故事中人的对话堪作解答。
男主角一上来就说过:“我希望至少要死得像个武士,像樱花那样高洁。”
电影放到一半,看厕所的平民甲总结:“我想樱花之所以会散得这么美,是因为来年会再开。”
一笑泯恩仇不是那么容易做到,导演用他近乎绚烂的镜头,缓缓揭开的是一副长屋风情画。路人甲乙丙丁们打井,捡垃圾做纸玩意儿,偷杀将军的爱犬来吃,一群人插科打诨饰演“复仇话剧”。年轻的主人公三年寻仇却消磨了斗志,只希望“和大家在一起,继续待一阵子。”寻常日子之间,他的原谅和另一名赤穗武士的临阵逃脱都变得情有可原,显得更像人,普通的人。
回到浅野长矩,他在临终时所咏的俳句,我以为不可译,不过还是拙劣地翻译了,作为结语:
“风吹樱花散,惜花更惜甚,何如传我心,记取春所留。”
比花更……更惋惜的,是春天,是我对春天的怅惋留恋,该如何表达这心情呢……
他应该很留恋生命。如果他知道仅仅两年后,会有四十七人为他死去,恐怕要在彼世无奈一笑。导演是枝裕和,或许才是那个读透这句遗言的人。
4 ) 落红岂是无情物
与是枝裕和相比,山田洋次的武士们是太一本正经了。《黄昏清兵卫》及《隐剑鬼爪》里刚毅的真田广之与永濑正敏,一定看不过去「花よりもなほ」里窝囊的冈田准一。
片名“花よりもなほ”出自浅野長矩的辞世诗,原诗大意是叹息风吹花落,时不我与。浅野長矩,即片中提及的与吉良义央对立的浅野侯,他的生平资料甚多,此不赘述。浅野死后,其家臣大石率部夜袭吉良侯为主公报仇,成功后集体剖腹自杀,此即史上著名的“忠臣藏”故事,亦为武士道的极致体现。不过赤穗义士的忠义之举在本片中被作了诙谐处理,壮烈感因而大为减弱。
以往以武者为主角的时代剧,往往予人森冷凝重之感。天地人生,家国父兄,总有无尽的恩怨情仇需要回报,命运总令人无可奈何。本片却另辟蹊径,无刀光血影,无阴谋阳谋,基调明亮、情绪积极,让人看得十分轻松愉快。
本片的港版宣传语是“复仇,不复仇,真武者的最后选择”。新渡户稻造在《武士道》书中总结说:“复仇中有一种满足人们正义感的成分”,杀人偿命,复仇者的逻辑简单而直接,为尊长报仇更是天经地义。在武士的思想道德体系中,忠义是终生悬在头顶上的两个大字。壮烈高洁地奉献为他人的一生,似乎才算身为武士的正途。然而片中的“真武者”武艺蹩脚,慈骨仁心,身负报仇的嘱托,却阳奉阴违地追求“小我”的人生。他的犹豫与赤穗义士的执着相照应,一个重仁一个重义,“过于义则固,过于仁则懦”(伊达政宗语),其实对于真正的武士,两者皆过犹不及。
是枝裕和在境界上或许更接近现代人的价值取向,跳出冤冤相报的轮回,将武者以血还血的热情投入教育、恋爱与文艺活动。贫民区里一群生动有趣的小人物,晴天有晴天的快乐,雨天有雨天的所得,淡静平和,睦邻友好,真像《欢迎来到东莫村》里的世外桃源,自造一方绝世独立的有情天地。
是枝裕和自称此作是「楽しい嘘をついてみたい」,乃一个快乐好看的谎言,一段真实背景下的戏说。这部电影仍保有他一贯的风格:同情弱者,富于内省与人文关怀。花落了,是为了明年再开。浅野的诗句,在此焕发另一层积极而温暖的含义。
有日本影迷评论说,这会是一部令人褒贬分明的电影。对于重视历史真相、崇尚古典精神的人来说,它可能一点不有趣;而对于不那么在意真实感,容易被轻喜剧打动的人而言,它无疑是好玩又好看的。
延伸阅读:《武士道》
延伸观影:《武士的一分》
http://bodhicat.blog17.fc2.com/blog-entry-124.html 5 ) 是枝裕和的旧时代
是枝裕和风格的配乐,只有是枝裕和的眼光才会拍出的故事,贫民的棚屋,下雨天泥巴路到处坑坑洼洼,如同马厩一样的公共厕所,贫民们为了自己的粪便能被当作肥料,继而换取到年糕高兴不已。
当她来找他的时候,从她和附近的小孩一起玩单双脚跳的游戏开始拍,一直停留在她的小腿,有种非常色气的感觉。新之助去拿藏在柜子里的画像时,也特写了踮起的小脚,这部电影很喜欢把镜头停留在了人体的一部分。
是枝裕和真的很会拍青年演员漂亮的面容,冈田饰演了他不常演的类型,不器用的武者,在精神上稍许依赖身边年长的女性,这种不常见的样子也不错,但我觉得这不是百分百的冈田,整个电影有种混搭的感觉,复仇和生活下去的主题,在现代背景下会更加合适。
6 ) 轻喜剧水准。
有趣的地方
1 那群成功复仇者的故事出自《忠臣藏》,但在这部电影里的版本却有新的诠释。
2 宫泽理惠那对母女,心中都知道丈夫(父亲)是已死,且多半是为仇人所杀,但都打心底里放弃了复仇,而是把那种仇恨化为继续生活的力量和勇气。所以在片尾那出哭丧的戏里,母女俩也算是假戏真做了。
3 片子一开始大家都觉得和平年代武术没用了,所以有学堂而无道场,甚至剑道也被街头格斗技所鄙视。但在片尾,由于两个复仇都让大家捞了不少好处,尤其是社会上对《忠臣藏》的那场复仇的赞扬(其实也就是热炒),让孩子们也再次学起了剑道(也可能只是为了吸引游客做的排场),只有宫泽的孩子在一旁坐着。百姓们奇怪的小市民心理被拿出来调侃了。
日本导演一般没有中国导演那种非要把道理直说的习惯,但这次是枝虽然不是很着力,但这方面还是没失格。
片头人物出场拍得太乱了,用声音来做主线,没有交代清整个贫民窟的结构(我们可对日式居住结构不熟……),直接影响了后面全局上对人物的理解。哎……毕竟只是个轻喜剧嘛。
雪地里的那场“复仇”归来和前取复仇的戏,把镜头集中在脚和背影上,搭配俯拍的全景,拍得最为漂亮。
7 ) 樱花飘落的理由——《花之武士/花の武者》
http://mov.blogbus.com/logs/2006/12/3955156.html2006-12-02
樱的花瓣不会自然凋谢,而是在绚烂的绽放之时,随风飘逝。
于是,自恋的武士们以樱花自喻。死有轻如鹅毛,重如泰山,艳如樱花。从分量上来说,樱花还不如鹅毛,但更具悲剧感。——周爷爷早说了: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所以,樱花之死带着武士道的骄傲,并以仇恨为动力代代相传,恩恩怨怨不知何时了。
《花之武士》讲述了一个年轻的武士如何为父报仇的故事。但影片努力探讨的,却是复仇之外的东西。——父子亲情、武士的定位、以及死的价值。
对传统的武士而言,他们遗愿就是下一代也能和自己一样,荣耀地殉道。所以,在他们眼中:樱花飘落,是为了明年还能再飘落。。。
男主角最后接受的观点的却是:樱花飘落,是因为知道来年还能再次绽放。
前者看重死的形式,后者看重生的价值。
翻来覆去,都在托物言志。
在我看来,樱花飘落是因为爱上了风。挣脱一切,洋洋洒洒,只为一段与风共舞的浪漫时光,颤落的香,直渗泥的脊椎,乃她最刻骨的心动。(此观点与本片无关-,-!)
爱可以弥补生的缺憾,恨却无法粉饰死的完美。
落花有情,死而不已。
8 ) hana
对于总爱拿本国文化开刷的日本而言,《花样奈穂》并不能算是个异类,江户时期的武士故事,加上一点日本的历史背景和人与人之间的小情调,但却在我这一个月像是完成任务似的没日没夜的电影沼泽中,忽而犹如一股泠然之风,吹得我整个人的精神为之一振。我不得不说,是枝裕和,我喜欢你。
曾和人争论,拍电影究竟是为了什么。我记得我那时一脸认真地说,为什么电影要一直给人以黑暗的不快,为什么要把所有人性的卑劣面暴露干净,而不给人一点喘息的机会?文艺圈的前辈告诉我,因为这不是艺术家的工作,艺术家只负责提出问题,而不负责解答问题。And then? 伯格曼个人独裁似的压抑,戈达尔让人茫然不知所措的新潮,法斯宾德一眼便看底的绝望,那些电影,给我造成的可怕影响就是,还未过半我就忍不住按暂停键。当看电影成为了一种痛苦时,我感觉自己的内心有一部分也在慢慢地流失,我开始变得为文艺而文艺,为特立独行而特立独行,为了一切不存在的目的而去实现一些不存在的价值,我不想说这就是我要寻获的感受。
我觉得我希望的电影并不是如此。记得庄在上星期的电影节伯格曼影展《野草莓》后,告诉我基本上是要逃离地走出电影院,那种压抑实在无力承受。基本上,我们有类似的感受,并不只是因为我们同身为女人。然后我们笑着说出了同样的一句话,还是我们的贾同学好。是的,大西洋另一岸的贾木许,北美的开阔大地给了喜欢电影的人更多冲破个人情绪的条件,当人不总在弹丸之地左右徘徊时,他就像庄子所说的“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生命变得可爱起来。所以当我们的文德斯开始也在这块土地上寻找出他的爱与激情时,他的电影已经不再局限于《柏林苍穹下》那还是带点个人主义的小悲观情调,从心底散发出的温暖是我对这位德国老头的崇敬与喜爱,而电影应该就是如此,能让我寻找到我愿意为之努力下去的动力。
如此废话了两段。该是正题的时候了。
日本如欧洲一样也是个弹丸之地,甚至是到了孤立无援,独自挣扎的地步。往往这种地方的人容易产生两种极端的情绪,一种有如欧洲人般的自恃甚才,越来越多的贵族,越来越小的圈子,他们将自己的生活逼入了一个绝小的境地,将自己看成了最高等的人种,所以生活在金字塔顶端的人们常常不晓得自己该做什么,因为做错了一步都是罪过。而另一种情绪则如日本人,谦卑到极致。我曾开玩笑地说,我一直以为从美国乘飞机去欧洲要横跨整个太平洋加亚欧大陆那么远,原来我是一直拿着中国人出版的地图在看,永远是把中国放在最中间的地。而在世界其他国家通用的地图里,左起第一的是美洲大陆,然后是隔着大西洋的欧亚大陆,然后最右边的无不例外的是日本。这只是个引子,人人都会这么看地图,因为很寻常,但是日本人却不怎么看,他们不会像国人那样硬是把自己放中间重新排一下格局,而是把整个地图竖起来看。这样的话,照日本人自己的说法就是,世界犹如一个弹子球机器,这个弹子从最上方的美洲大陆开始往下走,经过亚欧直到日本,将所有的文化传播而来,而日本自身本没什么文化,它所要做的就是接纳,在日本之后便是茫茫太平洋,他们感觉自己就是身处世界尽头这个冷酷仙境中,时刻保持着对自己的谨慎观察与反思,似乎一不小心就会被整个世界遗弃于深不见底的海洋中。日本人抱着战战兢兢的心情活了这几千年,期间的忍让与酸楚也只得他们自己获知,但在这种独自支撑之下,他们却创造出了一种异常统一而又标志性的文化,那就是武士道。
我相信没有一种文化会像武士道一样在世界范围内被研究得如此之多,日本自己有新渡戶稻造写的《武士道》,美国人本尼迪克特在二战后写了一本《菊与刀》,中国人戴季陶于中日战争期间写了《日本论》,这三本书从方方面面阐述了日本文化的根源,而基本上日本所有的文化基础都脱胎于武士道精神,忠诚与正义。这不是我想说的重点,这只是一个背景。《花样奈穂》里用到了这个背景,一个在整个日本都非常流行的故事,《菊与刀》中也曾经提及的“忠臣藏”。江户时期,浅野長矩和吉良义央对立,然浅野含冤切腹自杀,浅野死后,其家臣大石率部46名夜袭吉良侯为主公报仇,成功后集体剖腹自杀,此即史上著名的“忠臣藏”故事,亦为武士道精神的极致体现。
日本电影有很多是说武士道的,比如《武士的一分》、《最后的武士》,还有黑泽明的一系列武士道电影,都给人一种悲凉壮烈之感,但是枝裕和不这么说故事,他强调美感,这个美感不仅是在于拍出樱花凋零时的伤感,而是要点出樱花坠落是为了来年开得更美丽,导演借剧中人的口说出了他的想法,电影中间时有一句台词,“动听的故事能让花开却不能结果”,然后结尾处又有一句,“花开得不错,但结的果好奇怪。”我想看到这时,是枝裕和大概挺得意,他要拍的就是一个结出怪果的电影,一个异于武士道精神,并且向武士道提出质疑的电影。说得直白点,他就是在拿自家文化用现在的眼光来调侃。整个片中充满了时不时的幽默气氛,冈田准一那张美少年似的脸放到了此处变成了一个性格柔软的武士代表,在报仇与否的情绪中左右徘徊,还记得一开场有人问冈田,你有没有想过报仇的代价,冈田想都没想就说,最多就像一个武士那样壮烈地死去,那人看了一眼不谙世事的冈田,冷冷地笑了一声说,别以为你对死已经有充分了解,就在你现在坐的地方曾经有一人杀了自己的父亲,血流了一地。做什么事前,先把最坏的考虑清楚再说。一番话吓得冈田噤若寒蝉。
中间有一段有关樱花和武士的对话,是整部电影的焦点,当然这是一部拍给大多数人看的电影,自然不会像有些电影那样,导演躲在幕后偷着乐看着观影者煞非苦心地揣摩其用心,简直有如警察与小偷间的关系。
那段对话如下:
A说,樱花只有在坠落时才受到祝福,当一个武士将死时,他会希望自己如樱花般优雅坠落。
B说,樱花优雅坠落,是因为它们知道自己明年会再开,否则,它们是绝不会放弃的。
这就提出了一个疑问,所谓的武士道精神是否真的值得推崇。那些武士出生入死,换来的真的就是所谓的忠诚与道义吗?当冈田寻找到自己的杀父仇人后,看见了在自己心中已经消失不见的仇恨,他问自己,为什么要去报仇,如果这就是一个武士所应该做的事,那杀害他之后,对方的孩子再会抱着报仇的心活下去,这真的是正确的事吗?冈田整部戏中就被这个绕来绕去的问题缠绕着,只是有点喜剧色彩的是帮他解开这个心结的是个女人,难道是说男人遇到了爱情就都突然回归了人性,开始变得柔软和敏感了,还是电影故意要如此安排的。总之不管出于什么原因,一心想要报仇的冈田在善良的女人和天真的孩子面前,用围棋的思路终于揭开了内心忠义的矛盾。一个大特色的灿烂微笑顿时定格在影片的最后一幕上。
顺便说一句,片中配乐总让我想起欧洲中世纪那些滑稽的宫廷戏。大概是是枝故意的吧。
写着写着就沮丧起来了,我觉得我很废话,而且没有章法。权当消遣了。但写的时候还真的有很HIGH的状态,大概是遇到了我最喜欢的文化观点,我喜以文化去看人,而不是以人性去看人。
还有,日本人如此无畏的自嘲精神大概也是我所喜欢的吧。正所谓潜得深,飞得远。很开心的一天,因为一部好片。冈田准一这男人,也真是好看到不行。
如果写篇影评的话,题目应该叫做“别闹了,是枝裕和!”看片过程中不时得停下来笑一会儿,所谓“没有英雄的时代剧”,搞笑程度不亚于北野武,深刻程度甚至更胜一筹。主场景是江户时代贫民窟,服装置景大赞。剧作一流(尤其矛盾结局方式)。虽然影像或者题材都不算是枝裕和的调调,但是节奏不会错。
我不喜欢主角克服弱点,保护家庭及拯救世界这类的情节,反而很想描述英雄不存在、只有平凡人生活的、有点脏汗的世界突然展现的美丽瞬间。这种时刻需要并非咬紧牙关的硬气,二十可以得到他人协助的弱点不是么?欠缺并非只是弱点,还包含可能性,能够这样想的话,这个不完美的世界,正会因为不完美儿变得丰富起来。——是枝裕和《有如走路的速度》
感谢老高。
卡司都是爱啊~香川大叔大好!凸额你的额头太抢镜了
雖然歡快得令人開心,但是不免覺得是枝裕和太過現代和解構主義。與傳統價值的踫撞收不到皆大歡喜的結局,所謂“借古諷今”浮于表面,立場更是岌岌,有點四不像的尷尬....爲什麽非要向古典回望不可?我始終覺得《幻之光》乃是枝最佳出路也
小小贫民窟
置景,服装,以及注视感
20061030 1230 bc
反类型武士片。略囧。是枝裕和还是专心拍生活类的好,时代剧也是披着武士的外衣而已
小人物的幸福生活,是枝裕和的作品,一如既往的平淡中见温情
应该是我最不喜欢的是枝裕和的作品了,看睡过去了,比较无聊。
原来四只君也拍过肥皂电视剧,还是古装喜剧呢。
不敢相信是枝裕和的电影也会让我如此不喜欢。
7。看完才发现是是枝裕和的,难怪前面有点闷,后面很好看,哈哈,你们看不下去了吧(PS:再一次觉得眼熟但没有认出浅野忠信,几多变)
恶搞片??角色选得太失败了,冈田准一和宫泽理惠火花为0,加濑亮和夏川结衣火花为-100。真正的看点在香川照之、古田新太等一干大叔配角~
被武士道束缚的武士。为了自己的意志快乐生活的贫民。冈田准一这部演得不错。
2007年5月6日
没的说。
落个英雄的名声,还不如放弃仇恨做个普普通通的人活下去。
冈田准一 ,浅野忠信,宫泽理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