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计划》的故事架构在一个资源匮乏的近未来世界,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开始变得枯竭,同时环境越来越差,人类细胞自我修复能力降低,2/3的人患有血液疾病面临因器官衰竭带来的死亡,克隆人器官贩卖市场滋生,政府为最大限度地解决生存资源不足而实施了“天堂计划”,将重病或者年满60岁的人类意识上传,成为“虚拟人”。杨晓和杨蔓是天堂计划的基层执行者,但是一场虚拟人失踪案,俩父女因此被卷入了这场危机之中。
好像一直都蛮喜欢这种温情剧的。
苏菲玛索,好久没有看见她。记忆还停留在初吻里,晚会上男孩给她戴耳机的少女时刻,那时候的她,简直是我最心动的女生形象。
时隔经年,她都已经步入中年,岁月的痕迹在脸上打转。
电影的剧情和我想的不太一样,原以为是父亲重病,孩子为此团聚合家欢……
事实是,父亲确实病了,整个人都麻痹了,他想安乐死,可是他请求他的小女儿帮他安排。女儿经历了一系列的挣扎,最终只能放手成全。
因为法国安乐死是不合法的,所以他们只能把父亲送去瑞士的一家机构实施父亲的想法。
之后就是各种准备工作,女儿们也期待着父亲改变主意。第一次父亲因为小孙子的演奏会决定推迟安乐死的日期。她们的心放下了没多久,没想到半夜就接到父亲的电话说,再次确定下一次执行的日期。
她们的心又开始提起来。后面因为被举报,她们甚至不能陪伴父亲去到瑞士。否则她们将极有可能被起诉。
最终,女儿们和父亲一一道别,看着父亲坐上了驶向瑞士的救护车。那个晚上,姐妹俩相拥而眠,小女儿打开电脑查看巴黎到瑞士的行程,历时7个小时。
第二天,父亲到达瑞士,两个驾车的外国小伙问他,你为什么想死呢?明明生命那么美丽!父亲笑笑,没有说话。
最终,焦虑的、期待的小女儿接到来自瑞士的电话。电话那头说tout c’est bien passé,我的眼泪就掉下来了,没有奇迹发生,镜头里,父亲很整齐地躺在床上。
影片结束。
奇迹是什么呢?死亡又是什么?真的可以直面死亡吗?我只是觉得自己的期待落空了,很难受罢了。父亲的定义里是,有尊严的死去和没有灵魂的活着,他做出了他的选择。
他是开心的,那就好吧。
只是,人生只此一次。
弗朗索瓦·欧容喜欢剑走偏锋,擅长刻画不伦、禁忌的爱恋,他的电影带有浓厚的心理分析意味。从电影史看,他可以看成希区柯克和夏布罗尔的继承者。与两位前辈一样,弗朗索瓦·欧容喜欢在类型的框架下加入作者元素,而且拍片速度奇快,几乎以每年一部的速度拍摄大量电影。影片的质量自然良莠不齐,时好时坏。取决于题材、剧本还是状态?我们不得而知。
2021年的《一切顺利》显得不那么“欧容”,原因在于故事的简单,叙事的平直,以及情感的质朴。这都与印象中有颠覆感的欧容电影不同。同时也可说,正是因为这种返璞归真的情感探求,欧容交出了近年来的最佳电影。《一切顺利》不该被忽视,它的价值正源自其貌不扬。
或许是这样,一旦某位技术型的导演拍电影到一定程度,技艺愈发纯熟老练,反而可能回归质朴、自然的真情。一个典型例子是张艺谋近几年的电影,无论是《一秒钟》《悬崖之上》,还是《狙击手》,与过去那类极力挖掘影像潜能、讲究浓墨重彩的电影不同,回归到朴直的叙事和真挚的情感表达。我想,欧容可能也到了这一步,当然还得继续观察,仅就一部电影下定论是不充分的。
《一切顺利》讲述的无非是安乐死,围绕这个主题刻画了父女之间从疏离到和解的关系。电影以苏菲玛索饰演的艾曼纽为第一视角,描述她在父亲中风后奔波于医院与家庭间的经历。场景不断地在两者之间切换,表达言简意赅,没有多余的废话。电影刻意取消了戏冲突,将影像还原到日常的生活。安乐死作为一种有争议的死亡方式,本可以触发伦理探讨,父亲的死本可以引来家庭矛盾。但这些都从《一切顺利》里消隐了,或者被放在看不见的暗处。
只要我们想象类似的故事发生在中国,可能引发多少鸡飞狗跳的无语之事,便能明白《一切顺利》具有的价值。正是它的简单、朴实和轻盈,将死亡化解在稀松的日常细节里,让安乐死变得不那么难以接受。同时苏菲玛索完全破除了花瓶的质疑,极为细腻、真实地刻画出女儿面对父亲主动选择死亡的状态,让人感动。不只是影像的基调,演员的调度也需要导演的功底加持。在反复的影像操练后,弗朗索瓦·欧容的电影技巧愈发从容,表达不着痕迹,臻于化境。这是一位匠人对技艺的持续磨炼,值得我们敬重。
一部讓你哭 但不讓你down的片子 根據法國女作家的傳記改編 八十多的老父親中風後要求女兒協助離開人世間 無法拒絕的女兒找到瑞士安樂死協助小組
一輩子重度抑鬱的雕塑家老母親 拄著拐 由護理攙扶著 被女兒們接到醫院看中風的丈夫 大概坐下來沒幾分鐘 就起身要走 不知道該怎麼形容她的表情 眼睛一直瞪得大大的 透著一股勁兒 像是要看清楚一切 又像是隨時做好抵禦的準備 臉部皮膚松得讓法令紋形成了深溝 兩邊嘴角下掛得特別厲害 後來有一幕當女兒問她為何不離開讓她如此難受的丈夫時 老母親的嘴角一秒上揚
“我愛過他 傻孩子”
對接安排的銀髮慈祥老太太 在歐洲的幾大城市做了一輩子法官 退休後加入一位醫生朋友創建的這個協助小組 老太太永遠清淡溫柔溫暖 特別是最後跟女主的那一通電話
裏面當然有女兒們的各種糾結 還出現了老父親的發福潦倒同性情人來添亂 老父親面對來勸阻的親戚時 像小孩子一樣撒謊把問題都推給女兒們 等等 等等
然而 始終讓我心懷感慨的是 面對如此糟心和衝擊的一切 依然能看到一種常態 就是對於既生為人的尊嚴的尊重和捍衛 既對自己 也對他人
蘇菲瑪索啊 美人遲暮終究還是美人的 電影開場時 一度很感慨歐洲年過半百的女演員依然能有這麽好的題材和角色 最後看字幕發現是女作家自傳 這讓我想起昨天看《月球隕落》 男二跟老年痴呆媽媽訴苦nobody listen to me 她媽很自然地迴應 make them
所以 弱勢不僅在於個人 肯定會有同呼吸共命運的群體 把自己努力做好了 就有機會讓別人也能做好
歐容近年每1~2年就可以產出一部水準以上的作品, 《天堂計畫》也是如此,想不到歐容可以用這麼幽默、中立的方式處理出安樂死議題, 雖說此片是改編自有多次與歐容合作經驗的編劇 Emmanuèle Bernheim 親身經歷, 但歐容還是非常從容的拍攝這個會讓人哭死的議題。
我一直以為安樂死議題必定會帶有滿滿的淚水, 但《天堂計畫》中可能是我看過最細膩的處理安樂死的家庭(亞洲角色一定又叫又哭的), 並不是說它缺乏感性,而是你能感受到片中女主角蘇菲瑪索所隱忍於銀幕之下的情緒, 歐容幾乎把這些煽情的內容都刪掉了。
留下的是那個令人又想哭又想笑的父親,故事的主線就是女兒幫父親處理安樂死的手續, 同時處理著自小對於父親的依賴,這些乍看蜻蜓點水談論的最後時光, 在電影的尾端還是發生了作用,自己會喜歡《天堂計畫》所呈現那一點點的小細節, 像是女兒把任性父親咬過一口的三明治留下來、 或是母親毫不關心卻一針見血的說出了父親的感情選擇原因、 一家人偷偷在父親背後揶揄他性向的部分,這些都是最高濃度的愛。
我訝異於原來安樂死議題,可以處理得這麼詼諧, 在這些幽默背後是一家人對彼此的信任, 不強迫對方接受自己信念,雖說難過卻也並肩走了最後一程。 《天堂計畫》幾場flashback都令人印相深刻, 不管是小時候蘇菲瑪索不能理解的父親自殺宣言、 潛意識出現的殺父夢境(歐容招牌再現?哈哈) 當然最好看的當屬結尾,父親在瑞士絕美雪山前用餐, 兩名年輕的護送員代替所有觀眾像父親提問 「生命這麼美麗為什麼要結束」 然後就剪回了法國的現場,兩名女兒一同迎接著最後的結尾, 這個問句就像是一個對生命最後的註解,沒有一個標準的答案, 但在這個最後的旅程中,女兒儘管備受壓力卻好像也解開了多年對於父親的依戀, 我相信多年過去這家人還是會深愛著這個好男色、嘴賤的父親。
一位父亲要求他的女儿协助他完成自杀。
“什么?什么时候?你在哪儿?”《一切顺利》就是这样开始的,这部清新的新剧来自多产的喜忧参半的弗朗索瓦·奥松。说话的是苏菲·玛索,她的角色是巴黎作家艾曼纽丽。从这里开始,电影可以去任何地方。然而,只要有足够的时间,所有的故事最终都会在同一个地方结束。在这里,“什么”变成了艾曼纽丽年迈的父亲安德烈(安德烈·杜索利饰)的中风。这不是致命的。这确实降低了他的身份,他现在要求并一直要求他的女儿为他安排协助自杀。如果他能如愿以偿,瑞士在向他招手。
另一位来自巴黎的电影制作人加斯帕·诺伊尔最近发布了另一部关于老年和终局的电影《漩涡》。诺伊尔讲述的是一对垂死的父母和一个成年的独生子的故事,而Ozon则展示了一个优雅的、半喜剧的家庭。在功能方面,emmanu
然后是安德烈本人,我们了解到,他对艾曼努埃尔的唠叨压力完全与他一生任性的个人利益相一致。(为了增添乐趣,这部电影改编自已故的伊曼纽尔·伯恩海姆的回忆录,演员来自真正的巴黎高级资产阶级:塞尔日·图比亚纳是法国生活质量协会的前负责人,她的母亲是广受赞誉的雕塑家克劳德·德·索里亚)。
结果就像听起来一样混乱。奇怪的是,看到一个闹鬼的家庭传奇甚至能经受住安乐死的考验,也让人感到安心。物流问题随之而来:合法的地雷,1万欧元的价格标签。同时,这个孩子的道德观也站在了艾曼纽丽的立场上。但是,虽然Ozon抓住了重力,但他从不陷入严肃。
嘈杂的竞争声音和近乎闹剧的时刻提醒你,死亡只是众多说话的一部分——尽管它有最后的发言权。
关注欧洲文艺片的朋友可能知道,多次入围戛纳、柏林、威尼斯主竞赛的名导欧容,曾以一系列“情欲惊悚片”在影坛树立声望。他的代表作,如《泳池情杀案》《花容月貌》《双面情人》《登堂入室》等,都带着明显黑色风格,叙事结构相对复杂,故事常关涉心理分析、死亡、犯罪、y不道德的欲望等主题。
风格和故事的偏好,可能源自他的酷儿身份,也可能和他的观影兴趣分不开关系。不少评论者甚至称其为悬疑惊悚大师希区柯克的继承者。
如今,欧容已年过五旬,也许是因为心境变化,在用各种大尺度作品“挑逗冒犯”观众之后,他又选择返璞归真,回到普通人的生活日常。
入围去年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并在最近释出资源的《一切顺利》,就是一部看起来不那么“欧容”,但又似曾相识,气质温柔干净的生活流亲情片。
《一切顺利》改编自《泳池情杀案》编剧艾曼纽尔·贝尔南的自传性质同名小说,围绕苏菲·玛索饰演的中年作家艾曼纽的视角展开。
她与帕斯卡尔是一对亲姐妹。一日,她们八十五岁的父亲突然中风住院。因累于衰老到无法自理的身体和疾病的痛苦折磨,父亲萌生了自行了断的念头,他告诉艾曼纽自己想要执行安乐死。经过一番挣扎,姐妹俩决心帮父亲实现这个“去死”的愿望。
单从剧情简介来看,可能会觉得故事不过是一则安乐死广告。但耐心看下去,会发现它并非想象中那么“糖水”。
首先,因中风躺在病床上、嘴歪眼斜的可怜老父亲,其实是一位同性恋者。
父亲当年的骗婚行为,在某种程度上毁掉了整个家庭,并跟艾曼纽母亲罹患帕金森症、抑郁症的糟糕现状,分不开关系。
而他混乱的情感生活,也给艾曼纽带来了很多麻烦。比如说在照顾父亲、为其安排安乐死的忙乱过程里,还得应付他时不时来捣乱的昔日情人。
父亲的特殊身份,同他严肃又捉摸不定的性格一起,给父女关系留下了紧张的阴影。孩提时期的艾曼纽,就总是怨恨父亲严厉的管教,也不理解母亲的缺席,恨不得把他“杀”掉。
如今,垂垂老矣、生活已无法自理的父亲竟向她提出请求:“请帮我了结这一切吧”,反而让艾曼纽陷入了犹豫和痛苦。
同性恋、紧绷的家庭关系、不可阻挡的死亡欲望、意志坚强的女性角色、 充满挣扎的“弑父”主题......这些令人熟悉的欧容故事元素一一显现。
但在《一切顺利》里,欧容没有极尽戏剧性之能事,而是选择了克制和内敛,以带有纪录片感的日常生活描摹,呈现出社会关注的视野和内在的情感深度。
尽管镜头都是跟着艾曼纽在病房-卧房两头跑,拍的大多是她一次又一次探望父亲,为他安排安乐死的日常奔波段落。但影片还是不动声色地,用父亲“求死”的愿望,让安乐死,一个涉及社会道德伦理矛盾的公共议题,与特殊私密的父女关系结合在一起,增加了叙事层面的厚度。
可能很多人都会理所当然地认为,在开放发达的法国申请安乐死并不会太困难,但通过《一切顺利》,我们就会意识到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电影通过艾曼纽的东奔西走,无不调侃又饶有耐心地再现了安乐死从申请到执行的复杂流程和严苛要求,一再强调着安乐死自带的道德伦理风险。
比如,行动不便的父亲必须从法国周转到合法的瑞士执行安乐死;子女不可以陪同,因为可能会有蓄意谋杀的嫌疑;服药自杀的动作(一口气喝下150毫升液体),必须由中风的父亲亲自完成,否则就失去安乐死资格......
而这一切还必须建立在优渥家庭条件的基础之上,毕竟一万多欧元的安乐死费用,不是每个家庭都能负担得起。
法国警察的盘查,亲友乃至陌生人的反对、疑问,也展现出“主动求死”的行为,与常情常理的不相容,并折射出子女所背负的情感压力。
毕竟,随着治疗,父亲的病情已好转不少,而他一心求死的豪爽豁达,似乎就在表明“人间不值得”。而这对于深爱并积极照顾他的亲人来说,无疑是一种嘲弄和否认。
影片并没有长篇大论地解释双方想法,也没有安排那些剑拔弩张、痛哭流涕的戏剧性吵架场面,而是把他们的不解、愤怒、不舍、愧疚……融进日常细节的波澜里,呈现出一种更加细密的质感,最终落脚于父女双方对彼此真正的了解、尊重和爱。
这一切都可以从艾曼纽被父亲“折磨”的经历展开。尽管在明面上,是父亲给了她一个“杀死”自己的机会,但实际却演变成,不舍父亲离开的她,一次次期待落空的过程。
要知道在父亲病情和精神状态好转,给了所有人希望时,艾曼纽还是会猝不及防地收到他“赶快给我办安乐死”的催促。当父亲推迟安乐死日期,给人回心转意之感时,另一通挑选日期的电话又打了过来……
来来回回,艾曼纽成了父亲求死之路的同谋与“跑腿伙计”。在姐姐帕斯卡尔的衬托下,艾曼纽显然更加坚强冷静,她与父亲若即若离的关系,也让她有机会成为最了解父亲的人。
为了解答父亲执意求死的缘由,电影给出了一正一反的两套回答。
正面的,是艾曼纽用手机录下的父亲安乐死视频申请。面对镜头,父亲为自己在身体和年龄限制下,“无法再做自己喜欢的事”而遗憾痛苦。强调的,是生活质量所带来的尊严和价值感。
反面则是一个具有情色意味的欧容式说法。
在安乐死机构人员回忆中,曾发生过一次服药前反悔的突发事件。即老人在执行安乐死之前,突然发现自己身着红裙的年轻妻子,竟如此美丽。闪念间,他对于美和年轻身体的欲望,战胜了求死的决心,让他活了下来。
也许是巧合,服装以蓝灰色系为主、整体风格低调简约的艾曼纽,在一次特意为父亲准备的聚餐上,穿上了红色针织衫。看上去优雅又美丽的她,得到父亲一句“今天你很美”的礼貌夸赞之后,却再未获得他的额外注意力。比起女儿,父亲显然更在意可爱的男侍者和女婿的影展。
随后,父亲一句豁达的祝酒词“敬你,我的女儿,我们最后的一餐”,彻底击垮了艾曼纽,宣告了她“引诱行动”的失败,以及她的同性恋父亲,不可更改的赴死欲念。
但艾曼纽被父亲拒绝、折腾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她与父亲和解的过程。
照顾病中父亲、向母亲征求安乐死意见、替他应付昔日情人、申请安乐死、报备艺术馆工作……琐碎之中,她反而参与深度了父亲方方面面的生活,也得以从其他人的看法里,更全面地了解父亲,理解他的死亡选择。
这也让她意识到,父亲并不是一个无情之人。他的冷漠欺骗固然摧毁了家庭,但爱本身的复杂性也不该被低估。
而影片通过对老父亲执意赴死的行动展示,也在用一种更平静的角度,向艾曼纽和观众诠释对生命的认知与选择。奋力求生没什么不对,选择尊重自我意愿、有质量有尊严的生存和死亡,也没那么可怕。
除了故事,影片在视听上的一些小型惊悚处理与构图配色,也透出不少欧容特色。
为了保持哀而不伤的整体风格,电影也在姐妹俩与父亲最后的告别戏,通过场面调度,对死亡实施了一次预演。
当前去瑞士接受死亡的父亲,躺在泛着幽暗蓝光的救护车厢时,摄影机形成了一个虚拟的“棺材视点”。死者与活人,棺材里与棺材外,泾渭分明。
但这些招式,并没有欧容惊悚系代表作的威力,而是自然融入故事情节中,让熟悉的观众能看出趣味,相对陌生的观众也不会觉得突兀。
两位主演:饰演女儿的苏菲·玛索,与饰演父亲的安德烈·杜索里埃,也都献上了出彩的表演。
前者角色全程压抑、难有释放,但人至中年的苏菲·玛索,还是凭借自然无修饰的状态,生动但不夸张的微表情,传达了崩溃与坚强交杂的复杂情绪,立住了人物。
安德烈老爷子更是演技超群,把一个性格刁钻又不失可爱的中风老人演得不留痕迹,还给这个人设不讨喜的老年同性恋,赋予了鲜明的个性魅力,帮助观众更好地投入故事、理解人物,而非落入预先的道德判断中。
平实的叙述风格里,也能搭建出精妙的剧情结构;“糖水”的亲情故事里,依然探索着少数派的情感与社会话题;毫不费力又几乎面面俱到,或许就是《一切顺利》的魅力吧。
原文首发于微信公号:影吹斯汀,阅读原文:“狠心”帮gay父亲安乐死的苏菲-玛索,带来了又一部年度亲情佳片
文/motion
Ozon的东西就是那样的行云流水,甚至在讲一个安乐死以及最后子女还不能陪伴在身边的安乐死的故事,却是细腻的从苏菲出发,讲她最后陪伴父亲的那段日子。
还是无字幕版,却是断断续续地能理解他们谈话中的含义,并没有对法语那么的娴熟,但是却从表情从人物状态上可以代入,这便是人物最极致以及人物状态极致的做法。一切真的那么顺利吗?似乎一切也并没有那么顺利。
父亲的安乐离去始终还是在心间上带着一层阴影,影响着女儿的判断,而女儿帮父亲安乐死这一过程却又显得那么的并不一切顺利,离异老母亲的绝绝与茫然不舍,恰恰又是最爱的兰普林,这个一演老怨妇就特别想的老美女,真的很代入。
《一切顺利》稳重克制的表象下又依稀可见欧容之前的风格影响,安乐死的即将到来将影片推向了一种正在减少的时间,但欧容希望与哈内克式的衰亡时间区分开来,而是尝试以一种巴洛克式的时间意识模拟终末仪式之下的日常之流,这种终结诉诸电影的时间本体,在影片中伦理没有终结Emmanuel作为女性主体在情感,生活上的合法性,却又确保了死亡在摄影机面前的潜在与不可观看,只能被抽象,或者被突然密集的戏剧冲突不断分割为时间的余数。另一方面,无论是苏菲·玛索,杜瓦利埃还是许古拉,总是能在《一》中发现那些属于过去的欧洲电影的名字,安德烈是电影的提喻,当他的面孔出现在手机狭窄的屏幕,并说”我不想这样活“的时候,是欧洲电影在新媒介面前的尼采式告别,瑞士之旅也是升向影像万神殿的奥德赛。
欧容都开始一本正经的讨论生死了,让人有些不习惯,还是那个专注奇情和尺度的欧容更让人期待。
没抱太大期望结果还是观感很佳,流畅的叙事加上完全令人信服的表演让这个很小的故事散发出一种欧容的魅力。且完全不玩弄情感只用故事本身说话,思考全教给戏外的观众自己体会。什么时候法国才能安乐死合法化啊,这电影仿佛瞬间也有了更多的现实意义。
自然到毫无针脚批注痕迹。超越流畅甚是静止的流淌。片头隙碎感难进入,中段理解是一种有意酝酿。极少台词般台词,很口语。唯有母亲回应和结尾处的一切顺利有些写意。节奏全在生死的切换中达成,父女关系、父母的秘密、父亲难琢磨的脾气以及生死愿望…情感的远近,亮与暗,怀疑否定和容纳支持。片中老人两次录遗言,一次是借女儿手机翻录,镜头隔着屏幕隔着老人的脸,说的话坦然。第二次直接以手机屏画幅比为电影本体形式说出。不假借他人口。二镜老人口中说到自己无法再做到的种种才是他决心死亡的真相。安乐死并非对生绝望,而是因对生更美的希望。是一部生本能极强的电影。苏菲把缺口三明治扔了又拾、送父亲走前夜看到血腥恐怖片把情绪通过偏角释放。导演是具童心和女性主义的导演,创作生命如此鲜亮完全不受年龄限制。死亡诠释得通透谦虚,还有幽默。
好几处哭得稀里哗啦。感受很多:一是法国人和我们中国人很像,或者说中年城市人面对处境做事方式很像,苏菲姐俩vs我妈和姨妈、我俩姑姑,完全能代入,只是我家老人没有这老头这么浑;二是话说回来,有强烈个人意志或者说自私任性的人,往往又很多是有魅力和才华的,所以苏菲和她爸才彼此欣赏,当然这里需要苏菲的包容;三是里面每个人待人接物应对情况都有自己的方式,传话时说什么怎么说,电话放不放公放,应对警察盘问前的危机处理等等,我能有共鸣,大概因为我欣赏或理解他们所有人,也把自己带入了姐妹俩。这是一部关于家庭成员关系尤其是亲子之情的片子。每个人都很饱满,就连不被偏爱的外孙女两笔带过也看得出是什么样的女孩。不要小看这部片。我觉得很棒!
这片子拿金棕榈我没意见,但是不可能。眼泪只打转没流下来,给自己竖个大拇指~
By the Grace of God真的算是一个分水岭,在此之后导演离影像越来越远,剧作一旦完成,电影也就成型了,话语叠话语,信息加信息,如此基础、过时、随便、理所当然。
#金马2021,克制的欧容,把安乐死里悲伤的情绪转化为乐观的情绪,一个字就是:稳
4.5 笑泪齐飞。欧容就是有这种超能力,可以把如此复杂庞大的伦理问题处理得举重若轻。痛也是淡淡的,笑也是淡淡的,但看完之后的心情却一直沉下去。是那种看完了想让你给爸妈打一个电话的电影,也绝对会是今年的话题之作。
《感谢上帝》之后的欧荣变得克制起来,情感的藏与露都更加成熟,其实期待这部能拿个奖啥的。
看欧荣从前充满灵气的影片,会给人一种大巧不工的感觉。毕竟偶有穿帮,大多镜头语言并不十分考究,即使如此依然挡不住从中四溢的灵巧气息。而今的欧荣已然变得愈加细腻且温情,渐渐地“工”了起来,传递情感多用细节进行呈现,可如此一来,反倒不见从前耀眼的灵气。整体虽然不错,但于欧荣而言依然是丧失自我风格的一次束手束脚的表达。
#2021 VIFF Online# 前入围2021戛纳主竞赛。7分 。感觉跟欧容自己拍过的[时光驻留]比都差点意思,不过[时光驻留]还是一个年轻人面对死亡的感觉,十几年过去,这部已经是中年人的心态,对衰老的”物质身体“以及整个过程的展示是有意义的,父亲的”有点动摇“或”从未动摇“之间微妙的摇摆其实形成了很不错的叙事张力。基友那条线写得太抓马了(但也是蛮有新意的桥段)。汉娜·许古拉真是自带圣光……以及,苏菲玛索准确是有的,但还是跟那几个顶级法国女演员差一点点东西。看得出来这部戏欧容和苏菲玛索都挺下功夫,无奈还是温吞了……
2.5 / 差不多是欧容最差。半小时之后就没东西可拍了。
会拍的导演太让人羡慕了,轻轻松松就可以搞定节奏和调度,毫不费力的感觉。这种不用力还出活的松弛感,从上次的坟头跳舞就觉得欧容自由了,抛开了文学和形式,最后的情感力度反而更强了。
拍得很稳的糖水片,沉重的安乐死题材用角色的毒舌幽默调剂,显得举重若轻,苏菲玛索最后那张悲喜交加的脸庞是父亲给予的生命原本的模样。
是的,穷人只能等死:)
和欧容还有苏菲玛索一起看了一部电影
# 74 Cannes # 欧容的每部影片所呈现出的不同是最令人期待的地方,深度探讨了个人选择与亲情困境,更是把他一贯不能缺的LGBT元素以画龙点睛的方式贯穿全程,也是苏菲玛索女神近年褪去女神光环的成功作品
非常非常非常非常喜欢。细节和节奏很真实,真情流露又点到为止。欧容拍人物情感真是一绝。
这次的欧容好温柔奥,我都差点不认识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