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泳池

喜剧片美国2007

主演:Nana PatekarVenkatesh ChavanJhangir Badshah

导演:ChrisSmith

剧照

泳池 剧照 NO.1 泳池 剧照 NO.2 泳池 剧照 NO.3 泳池 剧照 NO.4 泳池 剧照 NO.5 泳池 剧照 NO.6 泳池 剧照 NO.13 泳池 剧照 NO.14 泳池 剧照 NO.15 泳池 剧照 NO.16 泳池 剧照 NO.17 泳池 剧照 NO.18 泳池 剧照 NO.19 泳池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5:22

详细剧情

长篇影评

1 ) FIFF23丨DAY2圆桌《泳池情杀案》:有水般质感的、带有挑逗性的欧容作品

主持人:@子夜无人

场刊嘉宾:@果樹、@franzcopy、@POORTHINGS#GBA

特邀嘉宾:@松野空松

主持人 子夜无人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第23届法罗岛电影节主竞赛场刊圆桌的第2天第2场,他是主持人@子夜无人,第2场我们讨论的电影是弗朗索瓦·欧容导演的《泳池情杀案》,在深入之前,请各位嘉宾先基于自己的场刊打分聊聊打这个分数的原因,简单说说自己对这个电影的感想吧!

场刊嘉宾果樹

场刊3。我是很喜欢的,它的氛围,它的张力,它的出人意料,它所呈现出的情欲。

场刊嘉宾POORTHINGS#GBA

三星,女性自我意识的崛起。

场刊嘉宾franzcopy

我给了2星。本片的调调还是很不错的,剧本也很有张力,但私以为可以处理的更好的。我感觉强行串虚构和现实不是很深得我心,豆瓣评论里一堆“这里是真的”“那里是虚的”,我?

主持人 子夜无人

第一个话题,大家谈谈本片对于创作焦虑的呈现,可以自由地从任意角度。

场刊嘉宾franzcopy

应该再放肆一点。我觉得兰普林对那个女孩的态度其实就体现出来了创作焦虑,其实说实话那个女孩真的不是很烦人,私以为……她更敏感,一点点风吹草动都会让她觉得崩溃,她这个人的焦虑是很深的。

主持人子夜无人

比如像对比《巴顿·芬克》,对于男性创作焦虑和女性创作焦虑的呈现是否存在不同(只是随便提出的一个角度)。

特邀嘉宾松野空松

《阿赫德的膝盖》也是男性创作焦虑。

场刊嘉宾franzcopy

《阿赫德的膝盖》给人很强大的压迫感,《泳池情杀案》的话你会感觉是不自觉的包围你,兰普林角色的那种感受就像泳池逐渐注满的水,《阿赫德的膝盖》是直接冰桶挑战罢了。

场刊嘉宾POORTHINGS#GBA

创作焦虑我是觉得欧容的志不在此,只是身份认知的引子而已。她对自己的感情世界的焦虑更突出。

场刊嘉宾果樹

唔,我同意泉姐,我觉得片子里焦虑的重点还是在情欲上。

主持人 子夜无人

那你们觉得困扰她的感情问题最重要的是在哪里?能不能理解为那个女孩是她自己情感世界的投射?

场刊嘉宾franzcopy

这么说好像确实可以,但真的一定要把那个女孩看成是一个虚像吗?

主持人子夜无人

我觉得这方面是具有多义性的,虽然欧容在结尾看似有了一个明确的指向,但不妨碍多义性依然成立。

场刊嘉宾franzcopy

我还是最传统的理解,就是那个女儿就是在法国的私生女。我看电影不会想那么多,我比较笨罢了。当然这种不确定性确实带来了一些有趣的感觉

场刊嘉宾果樹

多义性确实。这个片子的最大魅力就是暧昧与不确定,对各个人物的各种理解都可以因观众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意义,不单是女孩,甚至连管理员、父亲等都可以。而且这种不确定性在全片也是用了很多手法来营造的,时不时的主观镜头、整个片子由泳池意象带来的浮动感、兰普林的表演呈现出的焦虑,都是一体的,非常对味。

场刊嘉宾POORTHINGS#GBA

莎拉是被牢牢捆住的,就像被大石头压住的树苗,她渴望爱与性,但是老板根本不鸟她,她渴望转型,但所有人都希望她固步自封,不是她个人出现了问题,是环境压抑到她畸形,朱莉是虚是实,都是划开她压抑情感的小刀。

主持人子夜无人

因为如果单从这条线去理解,那个女孩提到的母亲的问题也可能是她内心的症结之一。

场刊嘉宾POORTHINGS#GBA

我刚才说创作焦虑只是引子,也是因为她不是“江郎才尽”,而是环境不容其改变,无论艺术上还是感情上。

场刊嘉宾franzcopy

她是渴望爱的,但是她又很压抑。

主持人子夜无人

我觉得两者算是互文的吧,事业上渴求转型,情感上也是。

场刊嘉宾POORTHINGS#GBA

女孩肯定是她情感世界的投射,不管她是实是虚,这种投射关系不会变,就像我在遇见一个敢做我自己想做做不了的事的人的时候,我会暗暗凝视他,把他的部分人格转化成我的人格来弥补我缺失的需求。

主持人子夜无人

我之所以觉得创作焦虑这个点重要,就是我觉得这整段经历,无论你如何定性它,都可以理解为一次创作。那么在这个过程里,有两次最重要的情绪释放,一次是女孩杀人、她参与协助,一次是她在楼上的房间里,用一模一样的方式勾引了那个老头。

场刊嘉宾果樹

片中的几次转折都挺精巧的,结构也很到位。主持人提到的这两个重要桥段,我觉得提供的更多是人物的动力,它在释放的同时也是为了下一次的蓄力,片子的张力也从此而来。呈现了一种螺旋上升式的蓄力,最后引向片尾的行动时,就更加合情合理,对于观众也更加友好,能够看到人物状态的不断转变。

主持人 子夜无人

我觉得很有意思的是,女主原本就是写侦探小说的,这次她想转型,但她仍然情不自禁创作了一次杀人过程,那么这场杀人,大家觉得它在女主的情绪推动上扮演了什么存在?或者说那个被杀的男人,究竟是被杀死了什么?

场刊嘉宾果樹

很难说女主是被自己引诱了,还是被女孩引诱了,或者兼有。这场杀人给我的感觉是,女主完成了对自己的一次挑战,也满足了自己的一次欲望,它足够禁忌因此带来的快感也足够让女主更加沉沦。至于被杀死了什么,这也可以进入多义性的解读了。于我的话,我更愿意理解成,它杀死的是固步自封的女主自己的过去,它让女主获得突破(不管是创作上的还是人生上的),它代表了一个新阶段开启。

场刊嘉宾POORTHINGS#GBA

如果说起来,电影本身也是一种创作,但是我们依然愿意去聊电影内人物的动机,所以即使把小说整个故事看做是创作,那么小说里人物的情感也可以看做真实的。

主持人子夜无人

那通过杀人实现了满足之后,为什么还需要再和老头做爱呢。

场刊嘉宾franzcopy

杀人的满足跟性的满足是两回事吧。

主持人子夜无人

因为那个死掉的男性形象其实就已经是性欲的象征了。

场刊嘉宾果樹

满足当然不会是一次性的。一次的满足只会带来更大的不满足。所以人才会不断沉沦。毕竟阈值越来越高。所以我说片中的张力、动机是在螺旋上升,我认为这和现实中的人性也是相符的。

主持人子夜无人

我觉得欧容怎么说,比较“实诚”的一点就在那里,因为有些导演会直接用别的行为去替代性行为,只完成一次。

场刊嘉宾franzcopy

话说如果从表面上看,兰普林的角色勾引那个老头是有着怕他发现尸体的目的吧。

主持人 子夜无人

表达情欲的载体可以有很多,这部电影里用的是泳池,那大家觉得它的完成度如何?在表现力上是否有独到之处?

场刊嘉宾果樹

我觉得完成度很高。全片的氛围也跟着这个主体在走,有水一样的质感,泳池本身就为凝视提供了合理化的场景。

场刊嘉宾franzcopy

整部电影是灵动的、富有动力的,这跟水的特质是相符合的,尤其晚上那两人游泳那段拍的好好。

场刊嘉宾POORTHINGS#GBA

泳池很适合调情,想和男人泳池play,虽然我不会游泳。

场刊嘉宾果樹

泳池在全片的设定上很高级。首先是为凝视提供了合理化的场景,不管是观众凝视女主,还是女主透过窗户凝视其他人物(间接审视自己的欲望)。而水的质感通过泳池来传递,也有海、湖所做不到的点——泳池首先自带了被围困的属性,它注定是圈地自娱的,也指向了女主自己面临的创作、与无法突破自身状态的焦虑。而借由泳池带来的互动与社交性质,也让女主与其他人物产生更多交集,泳池每一次出现,都让女主的身心状态往前推进,它对结构的精巧性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主持人 子夜无人

最后就是谈谈在欧容作品里的序列。欧容还能硬起来吗(这个不是问题),他现在好无聊啊。

场刊嘉宾果樹

好希望欧容能回到泳池的状态。我觉得泳池是他顶级序列的作品了。如前边所聊的,我觉得这部作品很高级,高级在它非常统一,从主题、到人物、到全片的氛围,都非常完整;而且它呈现了虚实结合的特点,让影片的多义性贯穿始终,这也是我不想在此次圆桌去踩实了聊具体的悬念、情节的原因。这部影片最可贵就在于它让观众能根据需求去照见自身,用自己的理解去和片中的创作者(女主)、片外的创作者(欧容)一起去完成这部影片。

主持人子夜无人

我其实看到了很多人去比《登堂入室》,我觉得《登堂入室》可能更叙诡,但终归是单一指向的,《泳池情杀案》就是厉害在多义性上,尤其《登堂入室》也是关于创作。欧容在我看来,就像我在《泳池情杀案》短评里写的,他最好的那些电影都有种三流小说味道,但他试图拿掉这个去变得更高级,就很索然无味了,因为“奇情片”在评论界总归是被看低的。

场刊嘉宾果樹

或者换个说法,他不去追求严肃,反而就高级了,但在专业的法罗岛,不会被看低。

场刊嘉宾POORTHINGS#GBA

他后面是转型了?还是创作瓶颈期?他的悬疑片我都挺喜欢的,是很奇特。

#FIFF23#DAY2的场刊评分将于稍后释出,请大家拭目以待了。

2 ) (更新)我们到底应该如何解答这部电影

这部电影到底如何梳理才显得更为合理呢?首先,我并不是完全认同茱莉是莎拉的分身的观点。如果茱莉是莎拉的分身,那么她更应该是莎拉小说中的一个人物,而绝非精分。      我认为这部电影解答的关键点在于,到底从哪儿到哪儿是莎拉小说的情节,亦或是全篇都是真实发生的事情,并没有什么小说情节。因为最后莎拉把新书拿给约翰的时候,书名也叫《游泳池》,所以我认为这部电之所以有这么多矛盾的地方就在于大家没有抓住核心的一点儿,那就是莎拉的小说是从电影中哪儿开始和结束的,还是压根就是真实发生的事件?      我梳理了四种可能性:      1.这一种可能性为,从电影开始一直到莎拉交代新书《游泳池》的稿子前都是小说,这样也就弥补了别墅管理员的矛盾。         2.从约翰邀请莎拉去法国别墅度假之后莎拉回家坐在窗台开始,之后的旅行全是莎拉的小说情节,一直到莎拉交代新书的稿子。而所谓的法国旅行不过是莎拉小说的情节,现实中莎拉并没有前往,为什么没去后面有交代。         3.这一种可能就是评论中普遍认为的,莎拉的法国假期是虚实相间的,他们认为管理员是真实存在的,甚至从某种程度上认为茱莉也是真是存在于别墅(只是电影中真实的别墅度假期间的朱莉,是英国茱莉亚),而莎拉只是借用了茱莉表达释放自我。 4.最后一种可能性也很大,即茱莉确实存在,而她是约翰在法国的私生女(关于这一点,电影中茱莉已经有说过了),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莎拉在交稿的时候,她会说:“你也有些事情瞒着我。”      ——————————————————————————————   1.   第一种可能性挺强,但是却有一点没有说通,那就是约翰的邀请,因为约翰邀请莎拉的时候,其实有告诉过莎拉自己的女儿会前往。所以如果这一段也是莎拉小说的情节的话,那她没有必要给自己的小说制造这样一处硬伤,因为后来当茱莉出现在别墅的时候,莎拉明显不知道茱莉要来(所以摆明这儿才是莎拉的小说世界了,而前面那儿不是)         2.   第二种是最有可能性之一。我认为莎拉对约翰抱有某种失望的情愫(可能有各种原因,但未必只单单是爱情问题),同时莎拉也厌倦了不停书写血腥谋杀,所以她想要求新求变,最重要的是她想要写出自己的心声。所以我认为其实莎拉根本没有去过法国别墅度假。理由是,当约翰邀请莎拉前往法国时(这儿在剧中还是现实),明确告诉了莎拉,自己的女儿也会前往,而当时莎拉的表情明显不愿意,而且有种失落(因为约翰明明是为了让莎拉放松写作,可为何又让自己的女儿前往打扰?所以以莎拉的个性她肯定不会去)。所以回家后坐在窗台下的莎拉文思泉涌,她其实并没有去法国,而是在伦敦的家中开始创作了这部小说(也就是从火车上一直到后面交稿前)。而小说中的茱莉的所有经历,肚子上的疤(剧中交代因为车祸,而我猜测莎拉的母亲就是死于这次车祸,因为纵观电影,莎拉其实也是单亲家庭,她只有父亲),滥交,父母离异的伤痛,其实这些都是现实中莎拉年轻时候的经历,所有这一切直接导致了莎拉现在的自我封闭。而她只是借用了约翰女儿茱莉亚(注意是原名是茱莉亚,去掉了亚字)这个形象,并且借由小说中莫须有的谋杀,“谋杀了“自己的过去,并且终于达到了释放与和解。还有一点证据证明茱莉的经历就是莎拉年轻的经历的重要证据就是,茱莉母亲也写小说这一点儿,我猜测,莎拉之所以成为作家也是因为她的母亲生前是也是一位作家(或者热爱写作)的原因,因为从小的熏陶。而且还有一点可以证明莎拉没有去过别墅的重要证据,那就是当莎拉拿出新书的时候,约翰居然没有问她旅途是否愉快什么的,而且如果莎拉小说中别墅的原型来自于约翰现实中真正的法国别墅的话,约翰肯定会询问莎拉。而这儿约翰不但没问,反而把重点放在莎拉适不适合这种故事的问题上。所以可以表明,别墅,游泳池什么的,根本不是约翰现实中真正的法国别墅。而且莎拉也没有去过约翰的别墅,她其实一直在伦敦写作,只有这样才能说得通为什么莎拉交稿时约翰对其旅途以及书中别墅场景的不闻不问。最后还有一点可以证明莎拉没去过法国,那就是当莎拉交稿时茱莉亚度假回来了(前面约翰邀请莎拉度假时,有说过茱莉亚也要去前往法国别墅度假,所以这儿可以试着这样理解),所以如果莎拉也去了法国,她们结伴回来国的可能性更大,如果莎拉真的去了法国别墅度假,茱莉亚根本不可能不认识她。      而这样一来,末尾的朱莉亚和莎拉互不相识的就解释得通了,她们压根不认识,而莎拉之所以站在门前看着朱莉和她父亲的亲密,这可以解释为莎拉的一种释怀,对过去,甚至一种感谢,感谢茱莉亚这位素未谋面的陌生女孩给自己提供了灵感,并且让自己释放了过去。这样而来末尾的招手的情节也讲通了,其实这儿的招手和任何人无关,这不过是莎拉和年轻时候的自己的一种和解,甚至带有挥别过去的意义。只是她年轻时候(或者说她的过去)借用了茱莉亚的名字,以及茱莉的长相罢了,这儿只是借用了那两个女孩的形象罢了,没有重大意义,只是一种象征意义。         3.   第三种情况,我认为有可能,但是硬伤未免太多了,因为这样就得让管理员这个角色说得过去,可是管理员如果说过去了,茱莉哪儿就说不通了。 4. 第四种是最有可能性之二,但是可以试着思考一下。来自于茱莉和茱莉亚的名字的不同,大家可能因为末尾茱莉亚去找她父亲时,女秘书的叫她名字以为她其实就是茱莉。那么为什么不换种思考方式,那就是其实茱莉是存在的,而茱莉是茱莉,茱莉亚是茱莉亚,她们本来就是不同的两个人,其实片中茱莉自己已经说过,她母亲和约翰不过是包养式的关系,换言之茱莉是个私生女。而仔细看,茱莉在剧中不止一次的透露父亲是个性欲狂,当茱莉和莎拉初次见面时,茱莉问莎拉:“你是爸爸的新欢吗?”可见,茱莉不止一次目睹过父亲糟糕的两性关系。那么茱莉只不过是约翰在法国的一个私生女,并且母亲出于某种意外而死亡,应该是车祸,也就契合了茱莉告诉莎拉自己肚子上疤痕的遭车祸一说。因为剧中在莎拉偷跑到茱莉的房间翻出了一个笔记本,本子中间有一个女人的照片,这个女人是茱莉的母亲,既然茱莉的母亲是存在,那么茱莉也应该是存在的。其次片中还有一个细节就是,最后莎拉交稿的时候,约翰说莎拉写得太含蓄,不适合她时,莎拉打趣说:”那你打算怎么处理?烧掉吗?“这儿摆明了在给茱莉和她母亲出气(因为茱莉说过,约翰让她母亲烧掉自己的创作)。而莎拉本身对约翰包有一种失望的情绪,所以正好也和茱莉关于她父亲对自己不管不顾的情绪殊途同归,而且这儿莎拉的经历正好又可以框入茱莉的母亲这个角色,即两母女,被同一个男人(即丈夫/父亲)抛弃或冷落,她们如何达到和解,并且相互理解和支持,甚至通过杀死男人而杀死了对男人无谓的期望与欲望。并且最后莎拉借由小说,使茱莉母亲重新复活,也就间接的和茱莉,茱莉母亲三人一同对约翰达成了报复,所以这是一种女性自我的回归,一种自立的表现。而末尾的招手,可以看做就是这样的点题。而末尾挥手时茱莉亚和茱莉的变换则是莎拉对于茱莉的认同(即哪怕约翰抛弃了她,她和伦敦的正夫人的女儿茱莉亚没什么不同的一种认同),以及对自我的认同。结尾挥手处还有一点细节不知道大家是否看见,那就是莎拉挥手的时候穿的是茱莉母亲的衣服,这是不是也在暗示莎拉已经将自我代入了茱莉母亲的角色了呢?至于关于这一种结局最让人诟病的地方,在于约翰收到稿子之后的不闻不问,但是,这儿莎拉只是借鉴了茱莉母亲小说稿子的一些精华,也许整个小说框架和茱莉母亲的遗稿并不相同,所以约翰无法完全察觉,但是仔细看的话,约翰的表现还是有点隐隐察觉到了的。 其实关于第四种可能性,ozon已经交代得很清楚了,怪只怪我们没有看得很仔细。之所以大家觉得迷惑,是因为大家把茱莉亚和茱莉当成了一个人,以及片尾招手的人物转换问题。       所以我认为其实这部电影是第二和第四种情况中的一种。最有可能的还是第四种状况。之所以大家这么绕不过弯,之所以大家把这部电影理解为第一或第三种情况,很大程度来自于不仔细加上被评论页第一个评论误导的原因。其实仔细看的话,导演很多地方是已经交代清楚了的。并且这部电影也不单单是讲述释放情欲的,它包含了童年的伤痛,以及和过去的和解,挥别过去,女性自主自立等等主题。   

——————————————————————————————————————————

第五种含义:

兰普林借助这部片子抒发自己对死去姐姐的感情,同时道别过去,以及复活逝去的亲人。

关于第五种可能性(其实算不上另一种关于结局的可能性,更应该说是对电影创作和思想的一种补充),其前提来自于我无意中发现的关于兰普林和欧容在拍摄这部电影时的轶事。

当年报道中脑出血死亡的姐姐莎拉原来是由于产后忧郁举枪自尽,母亲的中风也由此开始。她那年二十一岁,事业刚崭露头角,一下子被卷进忧郁症的大浪里,一度精神崩溃。在无助时,她甚至曾辗转中东和苏格兰求助于宗教。2003年,她遇到导演欧容,在参演《游泳池》时,她为自己的角色取了姐姐的名字,“ 我觉得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回避,现在是时候让她重新走进我的生活了。”

根据这一段,可以了解几个点,兰普林现实中有一个抑郁症自杀的姐姐,母亲也因此倒下。然后兰普林参与了该电影的策划和构思,比如角色的名字等。兰普林希望通过这部电影让逝去的姐姐重新走进自己的生活。那么这其实是融合极多兰普林个人情愫和经历的电影,是兰普林抒发道别,怀念情怀的电影,电影中兰普林为主角取了死去姐姐沙拉的名字,已经死去的母亲等情节,这些都强烈地映射了其本人的人生经历。这样来看的话,末尾的招手就有了另一层意思,这儿是兰普林和死去的姐姐的招手道别的一种象征。也预示着兰普林想要通过这部电影释怀那段沉痛的过去,因为电影和书籍就是有这种魔法,可以让死去、逝去的人复活,我们可以站在那个离开的人的角度,去理解如果她/他如果还在这儿、还有在此时会怎么做,我们可以让他们永远活着—通过文字和光影,可以知道她想要表达什么,从而也间接的表达出了我们的情感。所以这部电影还有怀念,追忆的含义。当然其中隐喻了多少兰普林多少个人的故事,比如剧情中的女性的被动状态以及经历,有多少能够与兰普林真实的经历相对应,这大概也只有她自己本人最清楚了。但是无论如何,她终于见到了自己的姐姐,并向自己的过去挥手道别了。

3 ) 一场权力的游戏

毫无疑问,Sarah是个成功的英国女作家。

写作是她最擅长的手段,堆砌成脚下高高的阶级。

所以她可以冷淡拒绝热情的书迷。

所以她可以不屑地称呼新人作家little shit。

所以她可以站在出版商借给她的别墅二楼阳台,冷冷俯视那个在肮脏泳池里自由自在的年轻女孩Julie。

Julie, 这个出版社的私生女,土生土长的法国人,并不知道Sarah是做什么的。

她给Sarah的标签,只是Dad's latest conquest,一个女人罢了。

被剥离作家光环的Sarah,年老色衰,被Julie的丰润、饱满、青春、活泼,碾压得一无是处。

这,是地位的较量。

Sarah以工作需要安静为由,处处针对,还特别幼稚地偷吃Julie的食物。

Julie则是一次又一次地跳入泳池,肆无忌惮地更换男伴。

直到Sarah重新拿起写作为武器,开始写Julie。

她劈里啪啦打字时,脸上藏不住的得意,简直能听见她心里的暗爽。

此时镜头以Sarah为中心,先往左扫,展示空荡荡的房间,再往右扫,露出更为残酷的景象:

一张大红色双人床,多么适合翻腾和嬉笑。

却只有一人睡过的痕迹,另一边平平整整,无人问津。

写作无法给与她一切。她在虚拟的世界得意了,她在现实的世界仍然寂寞。

于是,进一步的,Sarah偷窥了Julie的日记。

她迫切地要知晓这个女孩的一切黑暗,才能平息自己嫉妒之火。

被套在镜框深处的Sarah,很努力地钻研着Julie的灵魂,试图获得更多优越感。

我们不知道日记里究竟写了什么,但能猜到大概率是一颗破碎的心。

因为,在另一番畅快淋漓地打字后,Sarah已经完全找回了主宰的感觉。

她,甚至跳入了原本由Julie霸占的游泳池。 泳姿和Julie一模一样。

再加上Julie脸上的伤,以及晚餐的剖白,Sarah越来越明白,Julie的肉体与情欲,没有看起来那么席卷万物般的无坚不摧。那些只是这个小女孩,在需要陪伴时,唯一会的手段。本质上跟Sarah的写作没什么不同,并不代表谁更受欢迎,谁更有价值。

Sarah在晚风里畅快地笑了。她又露出了刚来法国时,那种真正享受的表情。

她知道,这场地位的较量结束了。 她对Julie,从嫉恨,变成了自上而下的同情。

那一场轻飘飘的谋杀案,是地位的再次说明。

输家Julie恼羞成怒,失手杀人。

赢家Sarah不仅毫不介意自己心仪的男人被杀死,还利用写作的经验帮她掩盖一切。

那一场轻飘飘的谋杀案,更是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Sarah,模仿着Julie,习得了新手段。

她穿着Julie妈妈留下的旧衣服,第一次这么明艳。

面对发现藏尸的管家,她没有丝毫迟疑地展露了自己的肉体。

Sarah不再仰仗于唯一的写作。 她知道,她可以有更多的方法掌控这个世界。

Sarah在管家的抚摸下闭上眼。

Julie在泳池边睁开眼。

这一瞬间,我相信她们灵魂互通。

最后Sarah回到伦敦,用金钱教训了唯利是图、不懂得珍惜自己的出版商。

她在出版商的办公室里气场全开,再不是上一次别扭任性求关注的小女孩样子了。

只是当她偶遇出版商真正的女儿时,她又想起了Julie。

她和Julie,甚至还有Julie的妈妈,三个女人都得不到出版商的关注与爱。

但她已经学会了如何掌控自己的命运。

希望Julie也可以。

再会了。

4 ) 五个Julie

我认为这部影片的关键是作家在创作时对自我的剖析、嘲笑、审视与释放。

Sarah

看大多数影评都在谈论影片的哪部分是真实发生的,哪部分是作家小说中的情节。

个人觉得这并不是解读影片的关键,因为虚实结合正是导演的留白,透过创造的5个Julie作家完成了自我意识的释放,而导演也通过重重镜像(很多镜子的运用、偷窥时的玻璃窗等隐喻)展现出人性的各个侧面。 一个Julie: 美貌、放荡、不羁。这是出版商的私生女。母亲死于意外,留下的书对出版商不利,不予出版。

Julie

这个Julie是Sarah青春时期的映射:就像她在问Sarah是不是处女时,Sarah说, 自己年轻时也混L ondon。并且50几岁的她酗酒却克制,和父亲一起生活。还对Sarah说,母亲知道她鬼混肯定会很伤心。由此推断,母亲或许曾撞到她和男人鬼混,在母亲去世后,她持有某种负罪感。(十字架、买可乐等线索也与之呼应) 在这个Julie身上Sarah必 然看到了青春时的自己,她本能对Julie产生嫉妒。由于创作需要进行的自我挖掘,Sarah精准拿捏了自己的情绪,从而创造了第二个Julie。 两个Julie:这是Sarah笔下的Julie。虽然我并不是绝对正义的拥护者,但我依然觉得本片的现实中没有人被杀掉。

上文说到Sarah嫉妒Julie,于是她在自己创作的故事中把Julie描绘成一个杀人者:与她交往的男性都老、臃肿、丑陋,由于帅气的服务员不喜欢她,而喜欢自己,Julie悲愤交加把他杀掉了。 正如我看到讨论区说的,大家也都普遍觉得Julie的这个杀人理由太偏激,(后文还提供了另一个解释)但如果她是精神病患者,就合理很多。于是Sarah在故事中可能将Julie描写成一个情绪失控的失足少女。而现实中的Julie也许真的是与年轻的Sarah经历相似,两人在法国乡下展开的忘年交。(推测欧容是喜欢忘年交的:例如《登堂入室》中老师和学生,学生和老师的妻子;《花容月貌》中老人,老人的妻子与花季少女)

三个Julie:这就是Sarah自己,年轻的自己就像Julie,却没有越活越通透,而是越来越活在过去的阴影与禁锢中。 现实中L ondon的Sarah大概就是高傲、冷漠一些,但不至于令人厌恶。但初至法国的Sarah,真的像“老巫婆”。比较好理解,有许多作家会在作品中映射自己,进行一些自嘲啊,自我反省... 所以影片中部分Sarah的性格大概是虚构、故事的内容。

四个Julie:故事中的Sarah:冷漠、自私、禁欲。 五个Julie:就是出版商在L ondon的女儿Julia 带着牙套的女孩一幅温室中长大的样子。明显没有法国Julie性格的野性,并且戴牙套也可以体现:她是被禁锢的,可能有着另种成长的痛苦。

Julia

Sarah原本的写作结构应该是:凶杀发生一警长探案一案子 解决。 塑造了一个“名侦探柯南”一般的明星侦探形象,也从而成了出版商的摇钱树。 但现实中,很多案件、心情都是悬而未决的、无解的。曾经的Sarah写作都是为了他人,为了读者,那个她是极度压抑的(这也是她在地铁上拒绝承认自己的原因),但在小说内容中,她对自己进行了深度的剖析(直视欲望、嫉妒),与过去的自己进行了深度对话(在私生女Julie身 上看到了过去的自己) 、甚至体验了作为凶手(为爱的人犯罪藏尸、用性感来隐瞒罪行)的快感… 她真正超脱了,为了自己,没有塑造出英雄的人物,但释放了真实的自我。

除此之外,影片还包含了对男性角色的审视。例如作为“性爱大师”的出版商,猥琐的老园丁…所以,斗胆推断,Julie与Sarah母亲的死都与男性有关。两人在法国之行中交换故事,互通情感。Julie的母亲可能是受到了一位身份是服务员的人的猥亵。在Sarah的故事中,为Julie的母亲报仇,作为作者的她也从中体会到创作的快感,这个可能性也是有的。

这么讲,在后面出版商对旅行不闻不问,杀人案不了了之都有了结局。因为杀人,才是侦探小说的关键线索,是事实以外的部分。

5 ) 戏中戏,欲中欲

畅销侦探小说作家莎拉遇到了创作瓶颈,她厌烦了自己无聊的生活以及千篇一律的重复创作,于是找到自己的出版商约翰抱怨,约翰将自己在法国乡下的小别墅借给莎拉散心顺便完成新作。
莎拉来到别墅,宁静的乡村生活让她思如泉涌。可惜好景不长,自称是约翰私生女的茱莉闯进了别墅,要在别墅休养一段时间。茱莉年轻性感,夜夜带不同的男人回别墅过夜,这让保守空虚的中年女作家莎拉几近抓狂。莎拉只有试着和茱莉进行沟通,却发现这个尤物几乎完全是自己的对立面:年轻、漂亮、张扬、主动、对生活充满热情。莎拉被她激发出了另一种创作冲动,偷看了茱莉的日记后,决定改变自己正在创作的作品主题,重新写一个以茱莉为主角的故事。
茱莉发现了莎拉正在以自己为原型进行创作,并知道莎拉对镇上咖啡馆的招待弗兰克有好感,抱着试探的心态,她故意将弗兰克带回别墅与莎拉一起热舞。随后,茱莉在游泳池中引诱弗兰克发生关系,弗兰克发现莎拉在偷窥而拒绝,兴头上的茱莉一气之下错手杀死了弗兰克。莎拉发现尸体后,突然承担起了茱莉母亲般的责任,和茱莉一起处理了尸体,还用自己的侦探小说来教育茱莉下一步的注意事项。


故事说到这里,无非就是一个平常的情色惊悚故事,可是结尾却来个180度大逆转。
--------------------------------------------------------------------------------------

莎拉和茱莉各自先后离开了别墅。莎拉成功完成了新的小说,她知道约翰不会喜欢她写作方向的转变,找了新的出版社出版了新书后才通知约翰。就在莎拉离开约翰办公室的时候,一个女孩与她擦肩而过,身后的秘书电话通知约翰:你的女儿茱莉来了。莎拉转身看着茱莉,这是一个满脸雀斑,带着牙捁的胖女孩,莎拉仿佛回忆起了游泳池边那个漂亮性感的茱莉正向她招手。
完。

--------------------------------------------------------------------------------------
一、 这到底是个什么故事
估计看到最后每个人都在想:是有一个假茱莉一直在欺骗莎拉?或是莎拉自己精神分裂?那么凶杀事件真实发生过吗?凶手又究竟是谁?
为了回答以上问题,我们有必要先来弄清楚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故事。正如名侦探福尔摩斯先生说过的那样:在排除了各种可能性后,最后的结论,哪怕这个结论再不合常理,都只能是真相了。
而发生在游泳池边的真相就是:从茱莉闯进别墅开始到她的离开,其间所有的故事都是莎拉在自己新小说里的虚构情节,游泳池和兰花贼一样,是一个现实情节(电影中)和虚构情节(兰花贼是剧本,游泳池是小说)交叉进行的电影。
证明这个结论的细节有:
从茱莉进入别墅后,莎拉就再没有和约翰进行过直接通话,甚至约翰在这段时间根本没有露面。她从来没有找到过约翰,只是电话留言。唯一一次茱莉似乎正好和约翰说完,将电话给莎拉,莎拉接过话筒后——约翰挂机了。因为这段时间的约翰,只是莎拉小说中虚构出来的约翰,如果这个时候出现伦敦的约翰,不管从他嘴里说出来什么,都影响导演把这个故事说圆满。
如果性感的茱莉和她妈的遗作真的存在,而约翰也确实看过,莎拉把她新的小说给约翰看的时候,约翰一定会记得这个故事并至少会和莎拉谈起他的那个法国“女友”及“私生子”,可是约翰除了木讷的说自己不喜欢莎拉新的风格以外什么都没提,可见所谓性感的茱莉和她口中妈妈的故事其实都来自于莎拉的虚构,而真实的胖茱莉才是约翰的女儿(注意,不是私生子,而是约翰在伦敦的女儿)。
二、 虚构的事与真实的人
那么老头马修又怎么解释呢,他是唯一一个在真实场景和虚构场景都出现过的人。我认为,故事是虚构的,但是人可能确实是存在的。就象约翰和茱莉一样,都是真实存在的人物,只不过莎拉在自己想象的基础上进行了虚构,因此马修是真的有这个人,也确实是他把莎拉带进了别墅。甚至也许连弗兰克都是存在的,只是他们都不幸的被莎拉拉进了她自己的新小说中,成为了故事的一份子而已。
这样一来的问题就是:既然马修是真实存在的,那么马修和莎拉有没有真的做爱?这带出下一个问题,也是全片的主旨:欲望的释放。
三、 欲望
莎拉是一个成功的作家,与自己年老的母亲一起生活。她是典型的英国老姑娘,单身,生活枯燥无趣,寂寞空虚,缺乏激情。她或许对她的出版商约翰有好感(开头因为约翰对新人的关心,她非常吃醋),她暗示约翰来别墅和他幽会(被约翰婉转的拒绝了)。她还厌烦了创作不断雷同的血腥侦探故事,渴望写一些新的,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侦探小说只是出版商喜欢,因为能赚钱“给约翰买别墅”,所以莎拉在虚构的情节中加入茱莉母亲的遗作这一桥段,并指出“约翰”不喜欢这个遗作,暗示了她对现实中约翰的不满)。
在世外桃源一样的别墅中,莎拉终于下决心进行改变,抛开了出版商的意见和老套的探长,把自己潜意识中的茱莉(借用出版商女儿的名字,形象却完全是自己发挥,所以新的茱莉拥有莎拉想要的一切品质)塑造成为自己新小说的主角。而她自己,借由这个故事中莫须有的被掩埋的尸体,将自己的肉体供奉给了老迈的马修。所以我倾向于相信做爱这个场景是真实发生过的,由此实现了莎拉在精神和肉体上的双重释放,在事业和生活中实现彻底的转变。
四、 最后
游泳池是一个戏中戏式的电影,其实根本没有什么凶杀案,电影有的只是莎拉一个人的戏,从内到外,从头到尾。或则说是导演和编剧一直在卖弄他们忽悠观众的本事,目的就是让所有看过本片的人一头雾水而已。
余下的一个问题:茱莉肚子上的疤痕有什么特别的意思呢?

与电影无关的无责任联想:当你五六十岁,老态龙钟那天,同屋住进一个20出头年轻英俊的小伙,天天带不同的美女回来做爱。这个时候,你是在隔壁一边偷听一边打你那根锈迹斑斑的手枪?还是带个真家伙冲出去结果这个狗日的,接着享用姑娘呢?
这是一个问题。

6 ) 像一场欲望舍不得回避

侯孝贤的电影,镜头放在那,是草木娑娑的声音,是赤裸裸摊开的世界。写实,是自然,是人生。欧容的镜头里,摊开的是欲望,一丝一毫都是暗涌。

莎拉看起来保守,一丝不苟,低调。与年轻高调的julie截然不同。可电影中,我们能看到她对julie一开始的厌恶其实带有着迷恋和向往。年轻而诱人的身体,喝酒狂欢的自由,夜夜笙歌。电影镜头的层层推进,她的情绪和欲望被一层层拨开。

电影一开始,我们就跟随着莎拉,观看着她生活的白描,看到的似乎是一个脾气古怪,单纯而又清高的女士。看到她生活平平无奇的记录。而我们看到的julie是莎拉凝视下的julie,是女性对另一个女性的窥视。所以在这样的视角下,我们窥探到她诱人的躯体,放荡的生活,窥探到她的秘密,在我们眼中也多了一层不可言说之感。

Sarah对自己的身份认同一直摇摆在“julie”和“julie的母亲”之间。她偷偷喝酒,偷听楼下julie做爱的声音,拿走她的内裤和日记本,此时她仍是渴望着julie的一个影子,一个观察者。如果说镜头语言写满了欲望,那么当莎拉真正的拥有了成为“julie”的内心满足感的一刻,则被镜头以画面的方式明明白白的书写了下来。画面中,阳光下水边女人赤裸的双脚-大腿-臀部-腰身-女人的脸。再往上,一个男人和不明的神情。同样的镜头记录了两次julie,最后一次是sarah,她的脸上带着满足的笑,躺在那个她经常窥视的位置上。她从观察者的视角走了出来,她弥补了内心的不完整,她成了敢于释放欲望的“julie”。

Julie杀了人,神色衰颓,高调放肆不再。莎拉的的身份从julie的观察者,到julie,再次转向了julie的保护者。很有意思的一点是,julie杀了人后哭着说,是为了她的小说,恰恰让我们意识到julie其实也已经成为了莎拉的观察者和依附者。最后,她交出母亲的手稿然后离开。我们可以解读为小说完成,莎拉的成长已经结束,julie没有了存在的必要。所以到这里,我个人更倾向于julie的故事是莎拉内心的拟人化。

电影最后,真正的julia出现,sarah和julie/Julia挥手,微笑。其实又何尝不是在告诉我们julie是真是假亦或是谁已然不重要,从始至终这都是莎拉的故事罢了。

短评

他的镜头里 闻得到气味与呼吸。

9分钟前
  • 鸳鸯
  • 推荐

在虚实之间轻易游走的[游泳池]用浅显又扣人心弦的调子描绘了畅销小说家的创作心路历程。故事里坎普式的大模块情节完全符合女主角的写作风格,爆人眼球的谋杀、厄勒克特拉情结以及如泳池一般永远泛着涟漪的欲望在剧情里层出不穷。欣赏本片是完全不必追问虚幻从何时起,只需了解作品的核心在于作者与她的角色联合起来对男性和父权进行了报复。最终,欧荣这部后结构主义作品的女主角站在现实与虚拟的人物之间,向着两方挥手致谢。

11分钟前
  • brennteiskalt
  • 推荐

气氛控制的还可以,让你老觉得下一秒会发生点什么,而实际上也确实发生了点什么,这还行,没坑观众

15分钟前
  • 左胸上的吸盘
  • 还行

文本层次的构建甚至丰富于《登堂入室》,情节推进和情绪把控比后者克制却在压抑中渗透出水波粼粼般的幽微。只是整体的格局还是稍显局促,过分的虚化也让一些隐喻的尝试走向半途疲软。欧容依然在影像和文学之间找到了绝佳的平衡,《夜行动物》和《杰出公民》在这一点上都还差得很远。中文译名笨。

19分钟前
  • 寒枝雀静
  • 推荐

直男的原力在星球大战里,基佬眼里力比多才是,尤其是性生活缺失的中年女作家。忽然想起曲家瑞说她老师的训诫,不许做爱,做了就画不出来啦。

20分钟前
  • 傻乐的猫
  • 还行

实际上可以理解为最后一幕出现之前都是老太太写的小说内容吧。

25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推荐

光怪陆离,气氛绝佳。毫无预兆,欲望的张力像一张大网,把人盘入网中。性和血的渴望欲罢不能。欧容又满足了人的谋杀欲,看完让人很想做爱。

26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推荐

情绪的处理太微妙,就是结局比较粗暴。

27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推荐

<8 femmes>无缘无故从碟架消失了,于是找了这片来看,第一次看奥宗就被戏弄了一盘,对照所谓的不能自圆其说的漏洞,其实全部都是莫顿老太太的幻想吧,耗时间耗时间,还好找了一个活色生香的能脱会做的小萝莉,让过程香艳了很多,不然这片就真废柴了,,

29分钟前
  • WAKEUPSTUPID
  • 还行

阿姨对甜食的热爱连我这个甜食控都看不下去了。酸奶里面加糖,每顿都要喝可乐,外出就餐是吃巧克力酱泡芙。果然缺爱的人爱吃甜食,和妹子关系改善后,阿姨的饮食健康多了。当作家也要好好做饭系列~

30分钟前
  • picnic
  • 推荐

1.叙事上像去美式的希区柯克,内容上可视为《登堂入室》的分支。2.虽猜中结局但很享受观影过程,冷色影调和“血腥与性”元素的结合一如老太婆和她的犯罪小说,冰冷的欲望牵引。3.“为什么杀他?”“为了你的书。”4.魅力需要秘密,而秘密是故事最好的容身所。5.欧容真是一个作者在骨子里的导演。

34分钟前
  • Ocap
  • 推荐

充满神秘而无一点神秘:本片。毫无神秘但充满神秘:湖畔的陌生人。

38分钟前
  • Lies and lies
  • 较差

小妞很身材很正,imdb的线索分析很强大,建议一看

43分钟前
  • Zeno!#Schizo
  • 还行

无法自圆其说的悬疑故事,前面都还好,结尾处理得太突兀,只能认为全片都只是莎拉的小说情节,勉强才说得通。沉闷的中年女作家从性压抑中解脱,最后事业获得新生,这个设计很老套,但是对游泳池的用法还不错,欧容顾小失大了。

44分钟前
  • 鬼腳七
  • 还行

她之中有什么活物在苏醒、反抗,真实的身体与面目均不在场,生活果然在别处。非常年轻有活力的思考方式,欧容不愧身出高知家庭。他的电影里有永恒的夏天,舒适的身体和干爽的衣衫。复杂精细,梦境追逐梦境有点晕,色情感偏多(前作更暴露但属健康香艳)。兰普林年轻时很美艳的。三星半。

49分钟前
  • Superhat
  • 推荐

皮肉是一张黑布,人的欲望是下面碧蓝的池水。用十字架禁锢、耳塞填堵均于事无补,既然困在饥渴的网兜,谁都别想挣脱逃出。在地铁里她一直试图摆脱莎拉莫顿,在文本中她却不顾一切参与到这场危险的游戏中。你看到真实亦或虚构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某一刻你也在乡间别墅的泳池里,划出自己内心的欲望曲线。

51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好吧我快变成欧容脑残粉了...谋杀发生前整部片都像个情绪漩涡把我完全吸引进去,让我沉溺在女主角如汪洋般的心理活动中。当谋杀发生后整部片急转成为一场风暴让人急于想要抓住一根救命稻草,然而直到最后一幕才是风暴的最高潮。当然最后一段的处理稍显潦草,但绝对让人回味无穷。

54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力荐

表象遮蔽的罪与欲,杀人动机是神马并不重要。要把爱情场景拍得像凶杀,把凶杀场景拍得像爱情。

58分钟前
  • 峰峰峰峰
  • 还行

在惬意舒心的乡间别墅,在纯净诡谲的湛蓝泳池,Ludivine Sagnier和Charlotte Rampling相映成趣。但是结尾太过草率,估计Ozon自己也懒得解释懒得编了,还真是随性……

59分钟前
  • 竹或子
  • 推荐

“只闻其声”的小说创作直到最后3分钟才一下掀开帷幔,其间的转折离合真是诡异而奇妙。也只有这样的电影才能打上鲜明的作者印记成为“作者电影”。

1小时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