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绝地反击

大陆剧大陆2020

主演:王新阿丽亚王翌舟吴旭东

导演:殷飞

剧照

绝地反击 剧照 NO.1 绝地反击 剧照 NO.2 绝地反击 剧照 NO.3 绝地反击 剧照 NO.4 绝地反击 剧照 NO.5 绝地反击 剧照 NO.6 绝地反击 剧照 NO.13 绝地反击 剧照 NO.14 绝地反击 剧照 NO.15 绝地反击 剧照 NO.16 绝地反击 剧照 NO.17 绝地反击 剧照 NO.18 绝地反击 剧照 NO.19 绝地反击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9-13 22:38

详细剧情

  讲述出身草莽的童齐刚(王翌舟 饰)和国军战士孙万全(吴旭东 饰)原本因为个人恩怨而剑拔弩张,但抗日救亡、匹夫有责,面对侵略者的暴虐行径,互为仇敌的两人在八路军林城支队政委朱雁鸣(王新 饰)及指导员李幕侠(阿丽亚 饰)的感召、引领下,纷纷放下私怨,同仇敌忾,并且成为战友协力作战抵抗侵略者。期间,面对数次险境,他们舍生忘死、不顾自我牺牲,并且默契配合炸掉日寇隐蔽机场,摧毁了敌人的险恶阴谋。

长篇影评

1 ) 《中国乒乓》消失的个人主义

即使到了大众趣味非常多元化的今天,国乒的表现依然会引起人们的关注。国乒如果在某次大项赛事失利,一般会引起大范围的讨论。个人记忆中,远的如04雅典奥运会男单决赛王皓负于柳承敏,近的如20东京奥运会刘诗雯/许昕输给伊藤美诚/水谷隼,后者引起网上热烈的对大头伊藤的口诛笔伐。作为国球,乒乓是最能挑动国人敏感神经的一项运动——“中国人在什么运动都可以拿第二,唯独乒乓球不可以”。《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正是以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男乒陷入低谷作为切入点,讲述了其重回巅峰的故事。

影片处理比较好的有以下三点。第一,挖掘了足够的戏剧冲突;第二,智商在线;第三,在较短篇幅内塑造了比较完整的群像图。

影片一直在制造对抗和冲突,使得情节比较引人入胜。首先,影片作为运动类型电影,竞技因素自不用说。因为竞技体育名义上的冠军只可能有一个,比赛场面本身就是一种对抗。其次,影片的设定是国乒充满内忧外患的“至暗时刻”——在外部,国际乒联频繁对国乒进行“制裁”,包括制定不利于中国选手的规则,对球拍胶水禁运等;在内部,人才出现断档,青黄不接,经常会师决赛的国乒在这个阶段甚至连名次都拿不到,新任教练戴敏佳(原型蔡振华指导)属于“受命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除了基本类型和设定,影片还通过各种情节来拉满对抗。主要包括六大冲突。第一,教练和教练之间的冲突。海龟戴敏佳与土鳖李晓东的理念及工作方式的不和。第二,教练和球员之间的冲突。戴敏佳开除违反队规的“国乒一哥”及爱徒白民和。第三,球员之间的冲突。陪练陈文与“秘密武器”龚枫大打出手。第四,球员与对手的冲突。国乒与主要对手瑞典队在赛场上正面较量。第五,教练与官员及媒体的冲突。失利后官员和媒体质疑并调查戴敏佳选人用人及生活作风的问题。第六,人物自己内心的冲突。已经在意大利国家队名利双收的戴敏佳却毅然选择回国;已成为德国主力的王遥听到能为国效力,一张机票随叫随到,而年轻的国乒双子星当听到有国外球探高薪挖自己的时候,却不无动心。

除了制造了足够了戏剧冲突,影片的另一个优点是智商在线。不仅仅有卧薪尝胆、重回巅峰的燃点,而是通过叙事,完整的回答了国乒如何从低谷完成重回巅峰的壮举。对于开头提出的国乒遭遇低谷却需要重回巅峰的难题,给出了比较完整的解决方案。

首先,用人方面,戴敏佳重新招募新一届国家队,比如召回老将黄昭,利用他的稳定及大赛经验;培养“秘密武器”龚枫,作为削球手,专门克制人高马大、力量出色的欧洲选手;大胆发掘并启用新人侯卓翔和董帅(日后的刘国梁孔令辉)等。

其次,训练方面,一方面严肃队内纪律,一旦遇到队员抽烟、泡舞厅等行为,立马开除出队,另一方面魔鬼训练,“一句话,玩命练”,强拉体能。技术方面,引进西方先进的摄像机,对技术动作进行拆解分析,及时发现队员技术动作不合理的地方;改进球拍,委托外部研发胶水,让球拍弹性更足,更容易发力。

另外,在发展理念方面,开放心态,放弃故步自封的传统打法,多与外部世界进行沟通与交流,充分竞争。如戴敏佳所说,“欧洲冠军都是中国人带出来的,但是打败了我们,现在我们为什么不能学他们”,于是派老将黄昭和小将董帅分别去德国和瑞典训练,学习当时最先进的“上旋球”打法。

最后,运用智谋和战略。影片选取的通往巅峰的三场战役,每场都充满了谋略和勇气。第一场比赛,在选择法国公开赛还是韩国公开赛的时候,球队刚起步,亟需一场胜利,因此故意避开强敌瑞典队,专挑软柿子捏,为球队树立信心,如戴敏佳所说,“我只要赢”。第二场比赛,哥德堡世乒赛,由于“秘密武器”龚枫被对手提前获知,戴敏佳不顾反对,启用远在德国的老将王遥,继续雪藏龚枫。因为他知道,在瑞典人的主场,就算用龚枫,也不一定拿下,还不如留在下届天津的主场,这其实是一种更大战略上的“君之下驷与彼之上驷”。终于,在天津世乒赛上,被雪藏四年之久的龚枫,奇袭对手,为最终胜利奠定坚实基础。

此外,影片另一大特点是每个人物都塑造得个性鲜明。群像图创作是文学创作的一大难题,上一部完成比较好的文学作品叫《水浒传》,就算强如金庸先生,在处女座《书剑恩仇录》写到后来,红花会后几位英雄也有点分不清谁是谁,更何况要在一部电影的篇幅中完成众多人物的塑造。

但在影片中,每个角色都给人印象深刻,甚至和他们的打法或行事风格都能结合起来。主教练戴敏佳自不用多说,锐意进取,老谋深算,谋略与勇气的化身。主攻白民和性格张扬狂放,打法也是霸道的正手弧圈加快攻;黄昭老成持重,性格里也有比较柔软的部分,所以打球总爱退到中后台,但在危急时刻总能以经验稳定局面,拿下该拿下的比赛;削球手龚枫这个神一样的男子,性格令人捉摸不透,虽然有点不太合群,但也正是“世界上最可怕的人,就是永远活在自己世界里的人”。当最终决赛中国队和瑞典队大比分战平面临比较胶着局面的时候,龚枫举重若轻拿下瑞典名将佩尔森,挫败对方士气,可谓是夺冠的最大功臣。

人物刻画中最值得一提的,当然是代表万千绿叶的陈文。本来是队内仅次于白民和的二号选手,但为了国家利益,不得不模仿欧洲选手的打法,给“秘密武器”龚枫喂招,成为陪练。本来以自己的资历完全能被公派训练到欧洲,却意外落选,最终导致心态终于失衡,与龚枫大打出手,被开除出国家队。他离队时感叹,“8岁进体校,围着破绿台子拼死拼活十几年,就因为我打得好,就成为垫脚石”。最后龚枫战胜对手,他喊出“我也赢了”的场面,十分悲壮。

影片主题是宏大叙事,以及至高无上的国家荣誉,体现中国人的勤劳勇敢,乃至精神传承。正如决胜局前戴敏佳对黄昭的那番独白,“中国人绝对是世界上最勤奋的民族,瑞典人吃早餐的时候我们在练,瑞典人喝下午茶的时候我们在练,瑞典人度假滑雪的时候我们还在练,他们也许练过一千次,但咱们练了一万次。但我错了,你们的敌人并不是他们,今晚你们干的这个事儿会影响后面越来越多的人,所以别管输赢,享受比赛过程就好。”

然而,陈文的悲剧却和主题形成一种对照。相比于高高在上的国家荣誉,陈文的反问直击人心——“当垫脚石的命,有意义吗”?那些为了集体至高无上的荣誉而消失的万千绿叶,那些“牺牲小我,完成大我”而被压抑的个人主义,会有人在意他们的命运吗?会有人对他们的人生负责吗?

集体主义对个人主义的压抑,在影片中随处可见。例如,老将黄昭已经准备退役,已经做好计划去澳洲生活,甚至开始准备英语,但总局一句话就又被召回,甚至后期为了备战还要去欧洲公派训练,日子不但苦,而且想回都回不来,只是因为“你肩上背负着国家的命运,没学到真本事不要回来”。另外,当球探挖掘有天赋的小球员去海外打球的时候,碰到戴敏佳,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您这几年在意大利挣到钱了,但您舍得那些小球员受穷吗”。甚至对于戴敏佳,看似掌握球队的生杀大权,但因为哥德堡世乒赛只拿到了亚军,没有完成国家任务,就被官员和媒体质疑,要不是球员力挺,可能永远不可能再成为主教练。最后回到陈文。陈文之于“秘密武器”龚枫,看起来是牺牲了陈文,造就了龚枫,但龚枫何尝不是另一个陈文呢?哥德堡世乒赛只因为被对手知道打法被雪藏,如果天津世乒赛再有类似情况出现,龚枫又会不会成为下一个“秘密武器”的“垫脚石”呢?

在欧美同类型的电影中,大部分是展现个人的光辉,多于集体的荣耀。比如《卡特教练》,看似是教练带领里士满高中篮球从弱旅到冠军,但其实是通过篮球这种方式,让黑人少年有机会进入到大学学习,逃离自己破败不堪的社区,完成自我救赎和自我解放。又如《追梦赤子心》,Rudy平凡又伟大,天赋平庸的他虽然永远不可能圣母大学橄榄球队的主力球员,但为自己设定目标又不懈坚持。在最后一场比赛,主力球员甚至纷纷让出自己的位置给Rudy,完成一次集体对个人的成全。哪怕在国产同类型电影中,《夺冠》虽然也展现了女排精神和国家荣誉,但同时也将重心放在了郎平和陈忠和指导的心路历程以及“享受过程”的主题上。

竞技体育是现代的战争,国家荣誉当然重要,但真正的体育精神应该是实现个人价值,享受过程。对比来看,《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中个人主义的缺位,是美中不足的部分。

2 ) 戏里戏外有趣而悲情的的互文

确实是邓超和俞白眉历史最佳。

平心而论,是一部还值得一看的体育电影。体育电影要见事见人,《中国乒乓》把事儿说明白了,人也说了个七七八八,在体育电影的维度是及格了。

但如果跳出来说,仍然有很多问题存在:人物刻画有问题,群像模糊,拿体育比赛的情绪点做电影最后的情绪点,几个主要人物的故事线都没实质完成;过度着墨于比赛本身,对于社会环境、各方博弈、民众声音都浮皮潦草带过,导致电影分明处于那样一个有很多话题可讨论的历史年代,却自我阉割了。

还有一个显然的优点:虽是主旋律,却并未周旋于鸡汤、口号、煽情,尽管仍然有那么几句类似的台词在,但是对人之努力的描写,却始终大于浪里淘沙的残酷体制。这其实是基本要求,这是电影区别于宣传之所在,但现在反而成为优点了。

更远来说,这部电影在电影外遭遇的那些事情:更名、删改、调角色名和配音、调整档期、紧急下映、小范围点映、票房危机。恰恰正与电影中:明明拿了亚军,却被视为打了败仗;明明全国第二,却被当做垫脚石;明明苦练多年,却因为被敌人研究了而雪藏。戏里戏外形成了有趣而悲情的的互文。

3 ) 中国乒乓的前世今生

海报

《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这个片名取得好,因为中国乒乓的概念很大,历史跨度很久,而电影取材的正是90年代中国男乒处于低谷的那个时段。虽然电影中角色的名字都是虚构的,但我们很容易找到其原型:戴敏佳的原型就是带领中国男乓走出低谷重新夺回斯韦思林杯的重要人物蔡振华。而片中的男乒五虎就是出战1995年天津世乒赛的马文革、王涛、丁松、刘国梁和孔令辉。作为国球的乒乓,在大众的认知中一直都是常胜将军,编剧、导演能把目光投放于此,可见其在选材上眼光独到。

在影视创作中,体育题材是最不好拍的一种,其专业性就已经令一些导演望而却步了。印象中,中国的体育电影有谢晋的《女篮5号》,以及陈可辛的《夺冠》等。篮球、排球,我们都拍了,但作为国民度最高,最能牵动所有国人神经的乒乓球却一直无人敢碰,可见邓超、俞白眉的野心不小,胆子也挺大。

从小我就知道,中国最厉害的运动项目就是乒乓球,一直处于领先不败的地位,甚至有的时候,冠亚季军都是五星红旗飘扬在上空,中国几乎垄断了整个乒乓赛事。这么重要的乒乓球,想拍成电影,难度很大。拍好了没事,拍不好肯定会被骂得狗血淋头。幸好,这次邓超和俞白眉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做到了这一点,137分钟的电影,不仅把故事讲清楚了,几个赛事的紧张感、节奏性把握得也很到位,人物之间的戏剧张力也有,起承转合比较流畅,没什么掉链子的地方。

接下来,我们从几方面来分析一下,为什么邓超的《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是一部好看的电影。

1、人物

戴敏佳的原型是蔡振华。蔡振华的特点是头发一直梳得光亮亮的,对自己的形象很在意,这一点电影中邓超表现得也很好,虽然两人长得不是很像,但是能做到形似兼神似,可见邓超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电影始于蔡振华在意大利期间,当时他在那里执教,带领意大利队进入了世界前几名,因此被意大利人民称为“乒乓教父”,他是唯一一个被印在瑞典邮票上的中国体育运动员。但是当中国队总教练许绍发叫他回来时,他丝毫没有犹豫,放弃了国外优渥的条件和薪资回到祖国,并住在简陋的宿舍里。回来的原因很简单,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能带领中国队获胜,那这种荣誉和成就感是在意大利不可能获得的。

戴敏佳的原型是蔡振华

当时中国乒乓队的打法落后于欧洲,连设备都不如欧洲先进——无论是训练场馆,还是捕捉动作的回放监视器,都没有。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蔡振华,也就是电影中的戴敏佳通过自己独特的排兵布阵法,将几个之前不被看好的队员编入国家队,用当时的话说,就是一群虾兵蟹将。蔡振华的伟大之处,除了会用人外,还有对当时僵化的体育制度的改革。他第一个大刀阔斧地把“竞争机制”引入国家队,成绩好的得到重视,成绩不好的逐级下放。他曾经破格从省队把小将孔令辉、刘国梁提拔到国家队,即电影中那两个最年轻小伙子的原型。

原型是孔令辉和刘国梁

再来说说传说中的“乒乓五将”,现在有些人已经成了传奇,有的人也成为了乒乓队的主教练。

许魏洲饰演的白民和,其原型是马文革,而马文革也参与了电影的拍摄,字幕中多次出现他的名字。许魏洲在片中的造型也十分贴合原型,完全认不出是他,角色塑造上已经成功了一半。电影抓住白民和的肩伤做文章,从戴敏佳担心他的伤开始,到他刻意隐瞒伤病,到带伤上阵,白民和是中国乒乓队的主力,擅长横版弧圈结合快攻。如果没有他的话,中国乒乓很难拿到冠军。

原型是马文革

龚枫的原型是丁松,上海人,性格很奇怪,常以自我为中心,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但他是一个很厉害的削球手,有“乒乓球”魔术师的称号,是蔡振华特地找来对付瑞典队员卡尔松的。为了这个秘密武器,好几年都不让龚枫出战,直到把他培养成一个可攻可守的绝世高手。就像武林奇才一样,外界只知道龚枫擅长削球,但不知道他还有别的绝招。

原型是丁松

黄昭的原型是王涛。王涛是个左撇子,有点胖。演员段博文为此增肥30斤,让人敬佩。王涛的著名战绩是在天津世乒赛上打败了瑞典名将佩尔松,一雪中国乒乓屈辱史。之前,中国乒乓队屡战屡败,都是败在了瑞典人手里。真的没想到,瑞典这个民族居然诞生了那么多会打乒乓的人。乒乓球不是瑞典人发明的,也不是中国人发明的,是英国人发明的,但是英国乒乓球早就没落了,反而是中国人,把小球推向世界,而瑞典人,不断创新不断进取,有些运动员甚至打了一辈子乒乓球,和中国几代乒乓球员都打过,这种竞技精神,也值得敬佩!

原型是王涛

片中两个最年轻的队员,从青年队一路走来的冠军,其原型是刘国梁和孔令辉。对于我们这代人来说,他们俩是比较熟悉的。1995年天津世乒赛上,年仅19岁的小将刘国梁击败了瓦尔德内尔和萨姆索诺夫,其实力不可小觑。

但是除了这些原型外,最让我唏嘘的反而是因为一次错误离开国家队回老家开饭店的陈文,不知道他的原型是谁,如果有的话,我想对他说,无论你现在是不是在打乒乓,你都是值得尊敬的。就像在片中,他哭着对着电视机说“我也赢了,我也赢了”。那一刻,荣誉属于所有爱乒乓的人。

陈文可能是虚构的

2、比赛的紧张感

电影中有三场比赛.第一场是韩国世乒赛;第二场是哥德堡世乒赛得了亚军;第三场就是主场天津世乒赛拿到冠军。这三场比赛选得很有意义,真正扣了主题“绝地反击”。当戴敏佳夸下海口两年夺回斯韦思林杯的时候,我们以为奇迹会上演,没想到在哥德堡依然输给了老对手瑞典人,这种挫败感也带给了在场的所有观众。直到两年以后的天津世乒赛,最亲近的人都不敢再看比分,生怕又一次希望落空,结果众望所归,夺得冠军,这个冠军来得太不容易了。

在这三场比赛中,导演用了慢镜头、快切等视听手段来营造紧张的氛围感,还有现场的解说,真的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瑞典球员

3、年代感细节加分

电影描述的是90年代的环境,所以无论是意大利还是中国、韩国、哥德堡,都在细节上做足了功课。包括电影的色调,也极具年代气息。特别是中国本土的部分,人物的衣着、发型,家里的布置,乒乓训练球馆,都能找到90年代的影子,让我们也重回到那个美好的、充满希望的年代。

最后,我认为最有意思的几个点,一个是乒乓球赛制的变化,我们现在所看的乒乓球赛,都是11个球一局,而当年,是21分制,所以在片中看到两个对手都打到22分了还难分胜负的时候,有点懵,回来查资料才发现,2001年9月1日,乒乓球21分制改为11分制了,据说以后可能会改到5分制。

还有就是中国乒乓球拍的胶水问题。为什么中国的胶水屡次遭到国际诟病?这几年也存在,总是有一些人认为中国人乒乓球打的好,是在球拍上做了手脚,所以国际乒联的规则一而再再而三地改。可是无论他们怎么改,都无法阻止中国人在乒乓球上的一路高歌,说我们胶水有问题,我们就把胶水问题解决,然后把对手打得哑口无言。

中国乒乓是值得尊敬和骄傲的,中国乒乓也不是从始至终都战无不胜的,我们也有过低迷有过彷徨,但是正因为几代乒乓人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拼搏,才把乒乓球这种小球玩得出神入化,变成了我们的国球。

中国乒乓精神激励的不光是一代代的运动员,同时也激励着一代代的中国人,然而就像电影里的一句台词一样“如果赢总那么容易,那赢还有什么意义”,感谢《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这段曾经的乒乓传奇往事,也希望这部电影能激励到那些正处于低谷的人——看,现在在世界乒坛称霸的大魔王们,也曾有过人生的至暗时刻,但只要你还有一颗想要赢的心,那你也能捧起那座属于你的奖杯。

4 ) 超燃、超热血、超好看(二刷后补充一些细节)

2023春节档第二部电影: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 作为乒乓迷,《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完全唤醒了曾经的记忆!总是梳着光溜溜、油亮亮大背头的蔡振华教练,皮肤黝黑的马文革,个不高,肉乎乎的王涛,秘密武器,蘑菇头不爱说话的怪球手丁松,彼时初出茅庐,青春无敌的孔令辉和刘国梁。95年,全国关注的天津世乒赛,除了比赛本身,那些赛场外的热点和话题。那一年,我即将高考,但是男团决赛那天,我慌称身体不适没上晚自习,早早坐在电视前和爸爸一起看比赛……王涛赢球后一下躺在地上,所有队员欢呼着跑出来,大家都激动地扑倒在王涛身上的场面历历在目……我在电视前也兴奋的边跳边高声大叫“赢了赢了”,泪流满面……中国乒乓男队时隔8年再次夺回斯韦思林杯,那真是当时的大事件,举国欢庆,简直比过年还开心! 《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讲的就是,中国乒乓男队在邓超饰演的总教练的带领下怎样克服各种困难,从困境中一步步走出,重回巅峰的故事。95年世乒赛的五位虎将,在电影中从外形到性格都一一再现。还有瑞典的几个名将,特别是中国人最熟悉的老对手瓦尔德内尔简直神还原。最出彩的自然是邓超表现的蔡振华教练,在抓住原型特点的基础上,加上邓超的演绎,一个不走寻常路,思路超前,敢想敢干,充满个性、幽默风趣的魔鬼教练,跃然而出!几场比赛的再现,有重点的还原,紧张刺激、牵动人心,我和周围观影的人仿佛真看比赛似的,握紧了拳头,一会叹气一会开心。旁边的爸爸在给儿子科普这是谁那是谁;前排的三个阿姨,也是热烈的时不时讨论着;还有两个在讲弧旋球、削球,直板、横板等等术语,大概是“专业”的吧……第一次这么热闹的看电影,但一点不烦人,大家都被电影中乒乓男队的热血感染着、感动着……真好! 也许因为喜欢乒乓球所以对这部电影有所偏爱,但是,我真得觉得拍得不错。作为“中国”开头的主旋律体育题材电影,没有喊口号、没有硬煽情、没有装腔作势,而是让运动本身去感染观众,以及对中国体育体制、乒乓运动的残酷等方方面面适度的表现,可以说,点面具到,讲了一个可信、感人、励志的好故事。对比去年《中国女排》的遮遮掩掩,这部中国乒乓的故事真实的多、有意思的多!影片的主题曲“这里没人叫喂”也很好听,配上运动员们在海边、长城、雪地里艰苦训练的画面,超级感动! 乒乓是中国的国球,在各种大赛中,我们独孤求败。但每一次胜利,也并不是轻而易举得来的。曾经,我们的男队也跌入谷底。现在和以后,也未必不会遇到强劲的对手。在这片土地上,从小学生到公园的大爷大妈,我们都爱打几下乒乓。到底是因为我们的乒乓运动雄霸世界,大家才热爱这项运动,还是因为大家热衷这项运动,我们的乒乓水平才世界第一呢?或许答案不那么重要,拿起拍子去打两下就明白啦! 去看吧!《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无论你喜不喜欢打乒乓,它都值回票价。说不定你的孩子看了之后,从此爱上打乒乓球,以后成为世界冠军,也未可知呢! 最后,我在想我们还有哪项运动可以拍成电影呢?中国足球嘛,那应该是部反腐、扫黑、除恶大片吧!

2月17日,《中国乒乓》再次正式上映,和孩子又去二刷,很多细节得以更好地的体会,愈加感动! 戴敏佳接过总教练的重任后,先是不拘一格降人才,搜罗各路奇兵,不论年纪、经历、性格,只要球打得好,有特点,统统收编;为了拉回经验丰富的倪指导,把新房子让出来,然后将具体的训练工作交给他,自己去做外围工作,想办法买训练分析仪器,又主动送在编球员去外国打球……这才是作为总教练,所谓一支队伍的领导,所该有的眼界、胸怀、魄力和智慧,值得所有当领导的人反思、学习! 兵败哥德堡后,戴敏佳被调查,孙俪端出一碗面条后说的那段话,仔细琢磨,非常有意思。最重要的一句大意是,“你们这样对待他,以后谁还肯挑这个重担”。这真是句大实话,放在各行各业都一针见血!孙俪的这段表演真实、自然,真情流露,非常打动人,她先是怒而不发,借重重的放碗,表达愤怒,然后含沙射影,借题发挥,说着说着,不由自主的哽咽了一下,再强忍住泪水……这一段非常符合一个聪明的上海女人的发火方式,不失风度,但切中要害。 最后天津世乒赛,当所有的压力都给到黄昭身上,戴敏佳对他说,“输赢什么的,别管了,享受它……”。看到这里,泪水夺眶而出……在我们这样一个举国体制的体育大国里,一个运动员要脱颖而出实属不易,而运动员在赛场上所要背负的压力,更不是国外运动员可以想象的。但最终,还是要回归到体育的本质,放下一切,心无杂念,从零出发,才能赢得最后的胜利! 当镜头滑过那一堆堆用旧的球拍,一双双穿坏的球鞋,一张张汗如雨下的面庞,当瑞典队的巨幅人像换成了我们自己,当那一声声“飒”的怒吼从运动员心底喷薄而出……你会明白什么是拼搏,什么是意志,什么是体育精神!看完电影,让人难忘的不是胜利的那一刻,而是走向胜利的过程中所经历的每一个艰辛时刻!这,才是体育运动的真义所在吧! 在我们的电影市场中,《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是一部难得的体育主题的类型片,它真的超燃、超热血、超好看!

5 ) 没想到有一天,乒乓球也有特型演员了

纯纯的白描式电影,90%以上的还原历史,演员都找的是跟真实人物很像的,最像的是两位领导——神还原徐寅生 李富荣。马文革当的技术指导,把扮演他的许魏洲涂成了“包公”,突出一个黑。其他刘国梁的贼,孔令辉的帅,王涛的胖,丁松的“瞎”都很传神。人物名字也索性按真的来,梁超演的晓东教练就是李晓东,找胶水的飙教练对应的是黄飙,俞灏明演的削球手王遥对应的是王浩(不是后来的王皓,是当时的秘密武器王浩)。 小彩蛋也有不少,比如一个矮小梳小辫的女乒队员跟一个叫志刚的男乒队员搭讪,这明显指的就是邓亚萍和林志刚这对情侣,申雪赵宏博和他们的女儿赵雪儿也友情客串一小下,等等。瓦尔德内尔,佩尔森,卡尔松,赛弗。。。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对这些名字想必都记忆犹新。 王涛95年世乒赛最后扔拍倒地那一下,是中国体育史上的名场面,经典性跟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那个激动得滑倒的小伙有一拼,电影里也如实还原了。 总之,这是邓超俞白眉电影里故事讲得最好的一部,因为不用他们编剧,照着历史拍就完了。 三个彩蛋: 1. 片中人物姓名应该是想用真名来着,后来不知因为什么改了。孙俪在怒斥来调查的领导时,说你们上哪儿再找一个戴敏佳,口型很明显说的是蔡振华。 2. 主角原型蔡振华,有个儿子叫蔡宜达,就是片中学说话很晚的那个小孩的原型。他现在当演员了,在本片中饰演丁松的原型,近视一千度的削球手龚枫。 3. 如今因为一年一度喜剧大赛而大火的小婉管乐,拍本片时还不太出名,演了两个出场五秒钟的小角色,就是韩国啦啦队员。

6 ) 命题作文既视感

邓超梳着大背头,穿着体面,再加上走路姿态那股轴轴的劲儿,总让我感觉他下一秒要喊出“we are family”,看《影》的时候都没有这种感觉。建议邓超少拍点现代片,多拍点古代片吧

我这还算跑男看的不多的,就两三集的样子,但是架不住当初实在太火了,各种梗在生活中真的是立体环绕式洗脑。不敢想象那些经常看综艺的观众,在影院里看到综艺明星是什么感觉。

整个电影让我感觉就是个zz任务,然后主创去组局拍一个电影,电影拍的中规中矩,不算太糟糕,但也算不上好,甚至感觉男主还没扮演郎平教练的巩俐更下苦工揣摩原型

孙俪也很镶边,本来以为她会来演,应该会有个重要角色,没想到也是点缀而已

剧情节奏有点问题,前面用了大篇幅描写多不容易的努力,从失败到第二,男主事业跌入谷底,吹牛失败,最后却只用半小时不到快速讲了球队振奋,最后获胜,拿到世界第一,很潦草的感觉

那个记者,好想嘲笑他,怎么只盯着男乒报道啊,有本事盯着男足啊

看完平平淡淡的,甚至感觉没有多少可以围绕电影本身故事可以写的内容,不知道跟我不太关注体育有没有关系

俩年轻乒乓球员,挺可爱的,有个甚至像彭昱畅

23号看的,影评拖到25号写,没有什么值得回忆的点,甚至感觉没啥内容可以写

要不是有写影评的习惯,甚至不会特地来写这电影。

短评

他们都很棒…那时候他们不用天天登录学习强国攒积分,也不用积极转发评论各种宣传稿,也不用写周总结,也不用每天开早会,也不用学习各种报告精神写体会,也不用每周迎检…

2分钟前
  • 超超闹闹
  • 还行

千万不要因为邓超+俞白眉就劝退,真的好看,他俩也算是熬出来了。这片子故事讲的很好,也没有过分煽情,节奏佳,所有演员表演高分,比赛镜头尤为惊艳,摄影牛逼。在春节档几部片子里绝对可以拿高分。

7分钟前
  • 吃瓜专业户
  • 力荐

邓超导演最佳,这绝对是在夸超哥的进步,但也全靠前辈衬托。超哥还是更适合拍中国足球,好歹吐槽也有国足挡着在。

11分钟前
  • 不留痕迹
  • 还行

过年在家实在太无聊一个人把我们这第一场的中国乒乓看了东京奥运后不再做大赛党开始追竞技体育后虽然不是胖球粉但整部影片还是挺有感触的最开始的为了避免国乒的过于强大不断改规则的不公,到后面终于拿到天津世乒冠军的热血看哭了好几个地方 竞技体育,开心是瞬间的,但走下领奖台,又重新开始

14分钟前
  • 芋泥泡芙
  • 推荐

PPT做得很好,下次不要再做了。比《中国女排》好那么一点点,至少剧组是懂中国人的情绪G点和环境。但我最不能忍受的是一帮不懂体育比赛的人拍体育电影,比赛拍的一塌糊涂,最关键的决胜时刻好像急着下班走字幕一样结束。但凡有《灌篮高手》一半会拍比赛,绝对能成春节档黑马。

17分钟前
  • Bryan·Mai
  • 还行

乒乓不是一直都能赢,邓超俞白眉也不是一直就差。真诚、用心是所有观众都能看出来的。如果少些限制,应该还能强一点,“越来越好”和“坚持”值得鼓励。

19分钟前
  • 不脱袜子同学
  • 推荐

「只要整盘棋能活,死哪个子儿都无所谓。」「干事的人,被不干事的骂,这就是干事的人的命。」

22分钟前
  • null
  • 推荐

结局没有悬念的故事却拍得有笑有泪,体育题材电影实在是不容易了,春节档简直是全面追赶好莱坞成果大展示!

23分钟前
  • 嘟呜噜
  • 推荐

合格的春节档体育励志电影,带着一股邓超特有的得瑟劲儿,整了几个长镜头,但是比赛本身拍得乏善可陈。我们的电影人什么时候才能明白,体育并不只有民族主义这一种玩法。

24分钟前
  • 风间隼
  • 还行

邓超俞白眉这次是真行,把自己喜欢的体育片拍的是真好,看得我热血沸腾!

28分钟前
  • 塞纳河moment
  • 推荐

邓超俞白眉组合迄今为止最佳作品,二人在体育题材相对难拍的条件下,仍然拍出了一部挺“飒”的电影。尤其是邓超,这次自导自演是下了真功夫了,电影一气呵成,节奏和情感的编排都很“飒”,表演上也贡献出自己最近几年最好的一次发挥。而几位年轻演员虽然外形上并没有和功勋老将十分相似,但从神情形体上都还不错地完成了任务,尤其是许魏洲,看完都没有认出他演的是谁,颇令人印象深刻。相信电影一定可以“逆风翻盘”。

30分钟前
  • 芥末蘸酱
  • 推荐

孙俪演的很好,那一段反击质疑的台词,感觉就是真实情绪。

34分钟前
  • 通叔
  • 推荐

没有邓超和俞白眉的自恋,这次真的不错了。至少是拍了一部不鸡汤,不喊口号的电影

38分钟前
  • 豆瓣路人己
  • 还行

邓超俞白眉有史以来最优秀的一部作品,之前的片子甚至都不配和这部相比。虽说整体是主旋律式跌宕起伏,如题“绝地反击”,但感情刻画的比同题材前作更细腻些。语言上抛弃了以往邓俞的无聊恶趣味观感舒服多了。摄影角度来说最喜欢哥德堡失败后以主教练为角度看身边一切,压力直接透过屏幕冲进我大脑了。适合合家欢,看完想打乒乓球。

42分钟前
  • 无名花生
  • 推荐

作为乒乓球爱好者,必须说邓超这回扬眉吐气了,可能是最好的一部导演作品。三场大赛,还原了真实赛场,国乒五虎势如破竹,比女排燃一点。当然为了最后上映有很多不得已而为之的做法,以及不乏一些狗血情节,但正如“飒”一样,这就是绝地反击不屈不挠的体育精神。

44分钟前
  • 2666
  • 推荐

哪怕能够说出这个片子的一百个不足,群像塑造僵硬,高潮段落太平,剪辑点也很奇怪,但这次确实是讨厌不起来。主要是,片中有一句台词“干事的人就是会被不干事的人骂,这就是干事的人的命”(大意),如何解读这句台词决定了该如何看待这部片子,甚至影片背后遇到的那些波折,退出国庆延档春节什么的,其实都在这句台词上得到了验证。从这点来看就觉得,哪怕它是个主旋律,但还是能感受到创作者的一点劲劲的“反”的意识,挺不容易的。当然了,不会有人为了一句台词而拍一部电影,而回到电影本身,那些问题也是难以忽视的。个人认为,真要拍主旋律表忠心的话,还是放过体育运动题材吧,放到现阶段的市场来看,只能是吃力不讨好。整体的话,观感的确是邓俞组合最舒服的一部了,两星半。

47分钟前
  • 朝阳区妻夫木聪
  • 还行

复古体育题材,剧本扎实,人物利落,节奏干脆,拍得还挺燃。弧圈、削球、推挡、提拉这些术语配合一场场顶尖高手对决甩出来,颇有各大江湖门派光明顶比武的架势。我们这代记事起中国乒乓俨然已成独孤求败,还真不熟悉那些狼狈的绝地时刻,剧情走向“无敌是多么寂寞”的爽感顿时拉满。

48分钟前
  • 东门捷径小V
  • 推荐

胶水粘不上乒乓球拍的脸面,垫脚石爬不上四方水泥球台。孩子在复杂的语言环境里学不会说话,许下了豪言必须用铁腕带兵。最可怕的人是活在自己世界的人,敢逼停开往机场的客车,也能甘当秘密武器训练。赢的是六点十分的闹钟,是一万次的折返跑,是苦功也是勤奋,播撒的是无数孩子眼中对运动希望的种子。

52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剧本工整的像打印机

54分钟前
  • 王富贵
  • 还行

进步了,从一星到两星的进步,俞白眉和邓超不会年夜饭也在一起吃的吧,这片儿唯一的路人缘还是邓超在春晚上刷出来的。

58分钟前
  • 凯文·史派东
  • 较差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