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逢高大全。
冯梦龙六十岁了,还是考取不了功名,但是他的作品已经早就流传四方,洛阳为之纸贵了。所以,被推荐当了个县官。穷乡僻壤出刁民,那里既有虎患,有土匪,也有倭寇侵扰,更糟糕的还是贫穷与无知。冯梦龙去了呢,坚持大公无私,改变思路解决问题。首先是收罗土匪,让他设计捕虎笼,抓了虎王,还收编土匪,抗击倭寇。不过看到这里我就想到“周处除三害”(到底冯梦龙有没有这样的作为,还是编剧的套用?)。其次是保护地方商人的利益,不被侵犯(感觉冯梦龙在经济方面做的不够)。最后是兴学,去弊(比如禁溺杀女婴)。因为大公无私,他赢得了民众的拥戴,甚至手下人(自以为有功名,不甘身居其下)的尊敬。
这样一来冯梦龙也就立功立名甚至立德都全了。
感觉还是有很多问题,但是对于政府官员来说,应该是很好的教育片。
17.11.11
A
昨天看了一部蔡国庆主演的电影,今天看了一部阎维文主演的电影,深深地为中国演员开始担忧,中国歌手都纷纷跨界挺进影视圈了,可见影视行业繁荣的程度,这也意味着中国电影正在向多元化迈进。
即便是歌手艺术家跨界演电影,却依然没有跨出影视娱乐圈的届。阎维文从老艺术家有底气的气质演绎一代清官冯梦龙,影片恰逢六月底上映,赶上了“七一”档,原本就是主旋律的片子更显得正能量满满。电影讲述年过花甲的冯梦龙受命千里赴寿宁从政的经历,通过种种英勇事迹,展现出了冯梦龙正直、亲民爱民和清正廉洁的人物形象,既传递了正能量,又让观者感受到了一代清官的一生,生而为人,也可以这样活着。
影片《冯梦龙传奇》并非是对过去人物的缅怀,而是对过去的“冯梦龙精神”的缅怀。整部片子通过刻画冯梦龙这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并且通过具体的事件,更加具象的展现出了一种精神。这种精神不仅仅存在于过去,对于活在新时代的我们依然受用。这不仅仅是回忆过去的片子,更多的是展现了现实主义的意义,如何做一个有用的人,如何做一个为人民为国家倾力付出的好官,如何能够有意义的度过一生,是这部片子最想要表达的主题。
即便是主旋律片子,但影片中年过花甲的冯梦龙生活的点滴,抗倭寇、禁溺女婴、倡导文教等英勇事迹的所作所为,是家国情怀,也是身为一个人内心的善意。看罢片子之后会令人思岑良多,而后会更加顿悟,一个人要达到怎样的境界,才能做到如冯梦龙那般的坚韧、坚持和坚守。不得不说阎维文老师是一位敬业的老师,从片中就能看到拍这部戏是注定要吃很多苦的,可电影中展现出来的却近乎还原了所有人对历史的想象,从人物的一举一动,到布景的一桌一椅,完全展现出了一部电影应该有的品质,过去没办法还原,但能做到最大限度的还原,依然要给这个剧组点赞。
所谓“两袖清风父母官”,人是贫穷的,但是内心中充满着那么多火热的善良的乐于奉献精神的人,即便两袖清风,但精神是巨大的财富。只要是看过关于冯梦龙的书的人,都会对他赞叹不已,不仅仅是佩服,而是震撼,这也恰恰反映出了为什么艺术家阎维文老师会愿意出演一部电影,愿意在如此年龄还选择跨界出演,并且是一部拍摄艰难的片子。据说阎维文老师在深入了解了冯梦龙这个人物后被深深的吸引住了,他评价道“冯梦龙的人生经历就是中国传统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的真实写照和最高境界,因此他特别愿意把这位先贤的故事以及他所带来的正能量精神演绎给世人。
一位先贤,凭借着后人对他事迹的了解而被深深感动,并且会有后人愿意以他为主拍摄一部电影,这绝对是一代清官所带来的魅力,清官廉政的精神是不朽的。
冯梦龙,一代大儒,感人至深。 这部片子,说的是明代冯梦龙在福建寿宁做县令的一些故事。冯氏所思所为,看过如沐春风。冯氏考科举屡次不中,在家著书立说,著作等身,天下闻名。思念三境界,被举荐任寿宁县令。舟车劳顿,草草到位。所见市井凋敝,民不聊生。寿宁三大患:倭寇、虎患、匪患。冯大人单身一人上深山访山寇,欲邀其助力除虎、剿倭。贼子有未泯之良心,被感化招安,后捉虎有功,剿倭得力,为民除害。冯氏又以爱民之心立性善之法,化民除恶,整理民俗,弘扬公德。又断绝官患,还民清明,治县“成绩显然”。
故事真假在其次,艺术剧之情境惹人遐想。其中人物之淳朴真切,自由自在,公堂向民开,大人解民忧。上下通畅,往来有常,其乐融融。冯氏个人修为颇高,看尽千古社会之故事,深入人心民情之滋味,了然草民之姿态,为其小,成其大,境界高远。恰如那昆曲,声腔虽只在咿咿呀呀之数调,然听去却有无穷变化的魅力。庭院落雪,瞻之悠悠。
冯氏,大人也。
两个当官的相遇,各问什么官职。一人说:“随常菜饭掇将来”。意思“现成”的,暗指“县丞”。另一个说“滚烫锅里下文书”。意识“煮薄”,暗指“主薄”,一个掌管文书的小吏。旁边一个村民听闻,随即来了一句“乡下蛮子租粪坑”。两人疑惑而询问,答道:“典史(屎)”。
此段子出自冯梦龙编著的《笑府》,个人理解旨在讽刺文人做官,没什么政绩,整天搞些无聊的谐音梗,2019年的李诞都看不上。不过,同时记住的两个官职均在这部电影里对号入座了。县丞相当于副县长。典史相当于派出所所长。电影中也有情节侧面反映,典史归吏部所属,由上头指派,县令没有任免的权限。没点背景知识确实感受不到该片知识点满满。虽然“梦龙兄”这个叫法确实是个槽点,但名与字是会根据对象的不同选择使用的。不是说一个古人不用他的字称呼,就是不懂历史,没文化。
说起冯梦龙,大家普遍更熟悉的是《三言二拍》中的“三言”(二拍是凌濛初两部作品的简称),所以很多人对于没有对冯的文学性进行诠释表示很大不满,殊不知有关冯梦龙的史料甚少,且在很长一段时间不受重视。他的书被禁过,据说国内曾经一度失传,而后又从日本引进回来才失而复得的。新文化运动时在鲁迅先生的研究后,这位通俗文学集大成者才逐渐恢复地位。想要将冯梦龙文学的一生在不瞎编的前提下拍出来,恐怕是无米之炊。此片,想必也是大量参阅了珍贵的《寿宁待志》才敢拍摄的吧。
本人并非历史学者,看过冯梦龙的《警世恒言》后对这位明代白话文人起了兴趣,断断续续阅读他的众多作品,并额外看到一些资料了解这位牛人。对于片中情节,大致为学术界公认。61岁跋山涉水翻山越岭从苏州到寿宁,除虎患,抵倭寇,修学堂,根据当地情况断案(电影中一笔带过的“断牛案”,更著名的有一个“三望洋断案”),并把这些如实记录在县志《寿宁待志》上。
李长蛟的情节可能来自于民间传说。
慧卿这个角色设计值得商榷。历史上确有“侯慧卿”其人,据说是冯梦龙年轻时在风月场所对她流连忘返,因而对民间曲调大多了解,而后编著了《桂枝儿》。但这个是冯早起的作品,慧卿在冯60岁后的接触,时间是对不上的。一个父亲和丈夫在罹难后的女人,就算仰慕新县长的才气,但一来就送鱼送肉,主动照顾,还想要做妾,未免显得性格轻浮或逻辑单薄。
此片仍然反映出了明末官场的腐败,好一句“自苦穷民不穷官”。无论何时何代,当官要是抱有此种观念,也不怪别人恨之入骨了。
另外,一个情节,令本人啧啧称赞。冯在学堂上说,朝廷要增加赋税,工作职责要收,可老百姓穷苦不堪,情感上不愿收,内心痛苦矛盾。在座一个学生,标准化的举手动作,问“不知这些与科举考试有无关联?”冯以王阳明《传习录》——有良知后而治天下为解答。这个回答虽然掷地有声,但令我更触动的是提问。今天,互联网时代,科技按照摩尔定律的速度发展,课堂上依旧会发生相同的事情:一名老师想要给学生讲些书本外的知识或道理,而学生默默地想,这与我高考有什么关系?教育之悲哀。
所以,总体来说,该片基本符合史实,讲述了一位明代文学家在立德,立言后,成功立功,实现了传统意义上的“三不朽”。看似娓娓道来,实则信息量很大,知识点丰富。对于当时社会的刻画,从政工作应有的样子和昆曲的表现,可圈可点。个人认为评为国产冷门佳片不为过,对历史和古人传记感兴趣的朋友,放心观看。
1 人生的境界不同,觉悟不同,追求自然也不同。
为了自己努力奋斗是第一层境界,为身边人,亲朋好友造福是第二重境界,为黎民百姓天下苍生造福,是第三层境界。
2 视金钱如粪土,不是矫揉造作。是境界不同追求不同。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天天追求财富积累的人,不能理解,夏虫不可语冰。
范伟说,群众里面有坏人啊。这话是托辞。
毛泽东说,有些同志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但是却挡不住糖衣炮弹的攻击。
现在很多朋友,喜欢一句话——做个俗人,酒色财气。
俗人有俗人的快乐,其实大多数人确实是俗人。又不违背法律,不妨碍别人,每个人都有追求自己幸福的权利。
但是,十几岁二十几岁的年轻人说这话可以理解,人上了三十岁,受过高等教育,人生阅历也有了,还是天天追求酒色财气,不免有些庸俗,活的有些糊涂。
3 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就是冯梦龙一生的追求吧。
生活中遇到出类拔萃,超凡脱俗的人,古人形容惊为天人,正因为他理想远大,境界高远。
当然啦,也要脚踏实地,一切从实际出发,用自己得双手劳动。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实际行动,最难,也最有趣。我说,说来说去,还在于人生的境界。
人们常说,早知道如此,当初我肯定怎么怎么样了。要是当时多买两套房子该多好。要是上学好好学习多好。要是当时对对象好一点多好。
这叫做——遗憾。
别说回到当初,就说现在,当初你也不知道未来的现在是这样的情况,同样的,现在我们也不知道未来是怎么个情况。而且有趣的是,我们总以为过去的事很简单,当初好好学习就好了,你现在咋不好好学习,活到老学到老,来,现在学日语学俄语,每天坚持一小时你试试,能不能做得到。
所以要坦然接受自己,过去的自己有过去的难处。过去的就过去的。
现在才是人生的真谛。
烦恼,就是看不开。看开了,也就没有烦恼了。
冯梦龙传奇给我印象最深的一点是他把古代文人的人生追求阐述地淋漓尽致,即立德、立言、立功。明代王阳明之所以一直备受推崇,最大的原因就是他把立德立言立功都做到了极致。
冯梦龙,苏州人,明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戏曲家,他的作品有近3000多万字,尤以《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等著述创造了中国通俗文学的新高度。除了艺术方面的造诣,冯梦龙也以其在福建寿宁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事迹,为后世称颂。
很久没有见到这么好的古装剧了,这剧是2017年出的,我却一点都不知道。这些年古装烂剧欺行霸市,良心好剧无人问津,实在是太可惜太可悲太可笑了。
整部剧的场景设置古色古香,特别是冯梦龙住的地方,和那个厨房的设置,到处都充满了生活气息,我都怀疑导演是穿越回明代了。人物造型古意盎然,现在的很多古装剧,服装要么是花花绿绿的公子小姐装,要么是破破烂烂的乞丐装。所谓的古装,都是在两个极端之间来回,极少有平民装的,看着就让人出戏。这剧的人物古装造型,颜色看着既舒服,服装尺寸又贴身,更没有奇装异服,很有九十年代水浒传中的感觉,可以说是神还原了古人的装扮。还有这剧中的风景,到处都是一片青山绿水,一看就没有受到现代化的影响,着实让人为之神往。剧中还有两场中秋赏月的场景,感觉古人赏月跟今人大有不同,既比今人隆重,也比今人典雅。剧中多次出现昆曲表演,那幽幽雅雅的唱腔,听着就让人心醉。
剧情方面也很棒,冯梦龙上任之后,既没有慷慨激昂的演说,也没有新官上任三把火的举措,更没有曲折离奇的故事。全程剧情演进,都是不紧不慢的,通过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将冯梦龙执政四年间的功绩娓娓道来。整个剧情和人物之间的冲突,看似波澜不惊,却都是实实在在的生活,既实在又深刻。尤其是冯梦龙和戴县丞,在看到老翁分水之后,两人之间的见解分歧。冯梦龙认为如果老百姓都能互帮互助的自治,天下将太平的多。而戴县丞认为,如果老百姓都能自治了,那要这些当官的有什么用。这实际上是两种执政理念之间的分歧,即民众、社稷、君王之间孰轻孰重的问题。
阎维文老师是以唱歌出名的,我没见他演过什么戏。他在这剧中演的是六十多岁的老县令冯梦龙,在剧中的表演张驰有度。他一个当兵出身的文艺兵,演起古装戏来,毫无违和感。他不光歌唱的好,演起戏来也这么棒,真是让人觉得很意外。
中规中矩,在如今的年代,已经不错了
我的天呐,真的是阎维文!晚会歌手要组团出道了嘛?!竟然觉得还不错。
冯梦龙传奇,平心而论这个适合在电视上播而不是大银幕上,我更想了解的是他写作那些传奇小说的过程与心态。而不是已经著书立说之后再去当个县官。因为我们知道他是他的文字而不是他的官
党的好干部冯梦龙
电视剧,非电影
主演居然是阎维文……作为人物传记片,人物没有立起来,故事太零碎,可看性不足
对人物传记类型的电影很感兴趣 然而成品总是太差劲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放在中央六那还是很合格的 道具布景摄影还是很用心 阎歌手虽然没什么发挥余地 但演技无碍 本来这种片就好比一场官方晚会
我不希望观众们一看到主旋律,就骂声一片。古代时的这些大文人们,实际上都有着兼济天下之心,三言二拍的作者凌蒙初,甚至为抗倭战死,而冯梦龙在明末大乱的背景下,为了反清复明,奔走呼号。活着的时候,他们为百姓谋福,死后,他们的精神财富造福后人。
比一般国产片质量要好很多,虽然故事不是太吸引人。
主演阎维文……只能说这是一部政治正确的电影,但是绝对不是一部质量好的电影
影片首次将冯梦龙这个著名的历史人物搬上大银幕 聚焦于其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事迹上 还原其“两袖清风父母官”的真实形象 传递了正能量 讲述了冯梦龙从苏州至寿宁 由为文而从政的传奇经历 以及其在寿宁的为官经历为主要表现内容 围绕抗倭寇 灭虎患 禁溺女婴 倡导文教等事迹 表现其爱民 务实 清廉的形象
在偶像古装魔幻后期等等当道的今天 这种朴实的人物纪录怎么说呢 中规中矩 公正无私 大爱无疆 没什么大水花 没有不好 也没有精彩十分 很保险的片子
为阎维文老师而来,为冯梦龙人格而泣!
地方宣传部门的新戏,苏州拍的古装正剧都还一板一眼有架势,当然这部明显不如柳如是,但也讲顺畅了明末才子的立功路程,带观众认识了寿宁
古而见今
能做到老老实实讲故事,在当下也是挺不容易的了。
清正廉洁为官之道。算是一部正能量电影。
当今的时代,能拍这样一部片子不错了。可以看得出编导对冯梦龙还是有一定了解的,也是基本看过冯梦龙写的《寿宁待志》,电影需要,做了一些戏剧加工,也可以理解。算是难得一部正面反映明代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