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秋天,日本探险家关野吉晴正骑着脚踏车横越蒙古,偶遇了年仅6岁、桀敖不驯的蒙古女孩普洁。他想用相机拍摄她的模样,但她拒绝了:“如果你只是来这儿拍照的,那走开吧!” 然而,这却开启了他们之间的友谊。普洁很小就学会牧羊、骑马,蒙古社会与经济形态的转型为生活带来更大的考验。普洁在妈妈的坚持下到学校上学,这让她的梦想多了一双翅膀,飞跃蒙古草原……
最近,一部上映于2006年的纪录片忽然火了,2万网友一齐给出了9.4的高分。
然而,单看影片画质,粗粝模糊;片名,《蒙古草原,天气晴》,不知所云。如果把这些元素看作是产品的外包装,它无疑是没有诱惑力的失败的,但是细品内容却回味无穷。
导演怀着敬意、悲悯与反思之情,温柔而克制地向我们呈现了遥远的蒙古大草原上,游牧民族小女孩普洁一家的生活,真实而质朴,艰苦而温情,刚强而无奈。没有大开大合的情绪,却无声地浸润着每个人的心田。
因为影片的精神内核处处透露着生命的韧性与张力、卑微与弱小。让我们不由得思考和自问:在苍茫与虚无之间,人活着是为了什么?生命的意义又到底是什么?
蒙古草原,天气晴 プージェー(2006)
导演: 山田和也
1.
人生若只若初见
这部纪录片第一个镜头拍摄于1999年。
探险家关野吉晴在前往非洲探访人类起源途中,经过蒙古草原,遇到了正在独自放牧的6岁女孩——普洁。马背上的普洁是那样的桀骜、坚毅和独立,关野一下子就被这个成熟的小大人吸引住了,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是一顿狂拍。
普洁被惹怒了,一脸生人勿近的表情,坚定不屑地朝关野喊话,“不要靠近拍照,别过来!”
这是关野和影片主人公的初次见面,粗粝而美好,偶然却也必然。
我的足迹遍布全球
看到欢笑的儿童最让我开心
吸引我的孩子都有共通点
他们自主独立
不需要成人的许可赞许
——关野吉晴
隔天,关野一行人上门拜访了普洁一家。
这是一个有些支离破碎但又坚韧团结的游牧家庭。
6岁的普洁和母亲,68岁的外婆、80岁的外公以及2岁的表弟巴萨生活在一起。
父亲在乌兰巴托务工,杳无音信。(应该是死亡的委婉说法)
外婆满脸沧桑,但始终面带笑容,热情招待了关野并向他介绍家里的情况:
家里的39匹马三个月前被偷了,普洁的母亲外出寻找已一月有余,至今未归。
目前家里最大的劳动力就是6岁的普洁,她每天的首要任务就是赶着700只羊、7头牛及20匹马出门吃草。
除此,她还负责拾柴、刷锅,帮妈妈揉面团,甚至搬家的时候也忙前忙后,显然已经是一个“成熟”的劳动力了。
生活艰辛,普洁小小年纪就已经可以帮忙家里打理大小事务,但她内心的纯真善良却丝毫没受影响,当风雪来袭时,她会担心小牛犊被冻着;当牧场上好看的野花被牛羊吃掉时,她会觉得很可惜。
作为家里的劳动力担当,她也有“成熟”的思考:照顾牛羊根本没出息,以后要好好读书长大当老师,念书给更多的人听。
对于普洁来说,生活苦中有乐,但未来更值得期待。
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关野和普洁一家逐渐建立了深厚的友情。他以旁观者身份观察并记录着他们的生活,也以朋友的身份和他们沟通和互动,但绝不会无端干扰。
比如他会默默陪着普洁放牧,和她聊有关梦想的话题;和孩子们一起堆雪人;给普洁一家拍照;跟大家一起围坐在蒙古包里喝奶茶...
当普洁妈妈寻马无果归来时,在关野的追问下,内敛的普洁还难得表达了自己开心的心情,腼腆地依偎在母亲身旁,而这一幕也被镜头记录了下来,成为日后这个家庭最珍贵的回忆影像。
10月下旬,草原气温急转直下,妈妈最终只能放弃继续找马,带领全家搬去冬季牧场。
在搬离之前,她还把原本普洁骑的马送给了关野,关野了解他们家当前的状况,有点不好意思接受,普洁反而大咧咧地回应,“反正还有其他马。”
回想十多天前初次见面时,普洁对关野还是满满的敌意,如今已经愿意把自己的坐骑拱手相让了。这其中的友情,是他们彼此用真心换取的。
与此同时,关野也要回日本,马儿无法带走,于是拜托普洁帮忙照顾,并约好明年春天小羊出生的时候再来探望他们。
不想这一别,却是物是人非。
2.
生命之挽歌
影片中为我们展示了普洁妈妈寄给关野的贺年卡,只言片语,却满是真诚问候与日常分享,让人心头一暖。这大概也是为什么关野在漫长的探险旅途中,会一次次折返探望普洁一家人的缘故吧。
2000年3月,在时隔5个月之后,关野如约重返草原,按照上次离别前外婆的叮嘱,顺利找到了他们所在的牧场。
再次相见,外婆和舅舅外出放羊了,只剩普洁一人在家。
她戴着鲜艳的红色发箍,远远看到家门口的汽车便奔跑起来,她知道自己期待已久的那个朋友来了。可当见到久违的关野,她又是一脸漫不经心,像极了久未见到至亲的孩子,看起来有点陌生、疏离,内心却是格外欢喜与羞怯。
外婆回来了,再次见到关野,依旧亲切如初,见面就给了他一个长辈亲吻礼。
但依旧不见普洁妈妈,关野忍不住再次询问。
外婆表情凝固下来,小声说,“她死了,不在人世了。”
这个消息就像晴天霹雳,昨天还在通信相互问候的朋友,今天忽然就说不在了。关野一时间不知该如何消化,呆呆地定在那里,茫然不知所措,眼睛一下子黯淡空洞了许多。
难怪见面时关野问普洁爸妈呢?她避而不答。
问舅舅,舅舅含糊其辞地说姐姐进城了。
外婆接着说,“我们的习俗是不能多说,抱歉...”说完给他指了指普洁妈妈的遗照,旁边摆着外公的遗照。
就一个冬天的时间,这个家庭接连失去了两位成员。
这对于他们来说,一定比任何严寒恶劣的天气还难以接受。
更难受的是,他们无法逃离和规避这个事实,只能逼迫自己在心碎中接受没有他们的日子,然后继续生活,因为生活从来不会怜悯那些遭遇不幸的人。
普洁在妈妈离开的日子里每天都哭得撕心裂肺。正是需要母亲疼爱的年纪,却不得不面对世界上最残忍的离别,这在她幼小的心灵上划下了多么深的一道伤疤。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还是和那丢失的39匹马有关,就好像命运冥冥中的注定。
妈妈在找马的时候时常风餐露宿,幸得朋友照顾。所以在朋友妈妈生病时,她着急去探望,于是连夜出了门。结果路面结冰太滑,连人带马翻了,随身牵的另一匹马从她身上踩了过去。
回到家几天后她才觉得背痛难忍,叫了救护车一直也没有来。
12天后家里找了车把她送到医院,因为没有医保被拒之门外,妈妈当天就过世了。
说到“救护车始终没来”时,一向坚强乐观的外婆有些哽咽了,因为这是一场原本可以避免的死别。
当时的蒙古国忙于市场经济化,不再为国民提供免费医疗,这无疑是舍弃了那些收入微薄的边缘化人群的利益,让他们自谋出路。
像普洁这样没有什么现金收入的牧民家庭,遇到重大变故往往就是死路一条。国家发展和人民利益,究竟哪个应该放在首位?看似简单的选择题,却总有人给出错误答案。
生命脆弱,一场疾病就能将她带走;
生命亦坚韧,一本全家福相册就能让活着的人露出笑颜,继续对生活充满希望与勇气。
3.
为活着而活
尽管远离城市,离群索居,可外婆、妈妈和普洁白三代都深知读书的重要性,他们最大的期望就是普洁能好好读书,将生活过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就像外婆常说的,“受教育很重要,不受教育将来会很辛苦,最后就会过得毫无意义。”
终于春暖花开,到了普洁期待已久的开学日。
她头上的红色蝴蝶结格外惹眼,就像她求知的心情那般热烈。因为这是她个人的梦想,也是妈妈和外婆的期望。
课堂上,普洁非常认真,她恨不得一下子把所有知识都装进脑子,成为妈妈和所有人的骄傲。
遇到关野之前,普洁的志向是做一名老师。
后来,在关野的影响下,她立志做一名日文口译,促进不同文化和文明之间的沟通。
正是这个了不起的梦想,成为激励普洁前进的动力,也让她从母亲离世的痛苦中得到一丝缓释与喘息。
可命运弄人。
在关野第三次拜访前夕,普洁因车祸去世,生命永远停驻在了12岁的年纪,而隔天就是她的毕业考试。
明明在努力一步步靠近梦想,却被命运的大手切断了去路,怎不叫人痛心惋惜!
普洁和母亲猝不及防的离世,就好像她们畜养的牛羊那般,有的在严寒中冻死,有的在饥荒中饿死,稀松平常,没有任何悲壮情绪的渲染。
说到底,人类也不过是苍茫天地间的一个小小物种而已,也要遵守生死轮回的法则,没有豁免,没有特权。但是好在,造物主慷慨地赐予了生命坚强与韧性,让他们用以抵挡厄运的摧残。
影片中有一段外婆给普洁妈妈扫墓的场景。
外婆和舅舅把带来的糖果分给关野以及周边的鸟儿吃,然后在妈妈坟头放了一束花,用录音机播放佛经。
普洁当天也闹着要去,但是外婆不允许。
按照蒙古习俗,孩子三年内不可以为父母扫墓,因为他们到时哭成泪海,父母的灵魂会因不舍而无法离开人世。
或许明白了生命不过是一场灵与肉的轮回,死亡也就不那么悲伤与沉重了。
万物都有它的宿命,就像草木荣枯,候鸟去来。
法则已定,我们能把握的就是在活着的时候尽可能为生命加码,在尾声之时带着沉甸甸的收获离去,才不枉此生。
余华在《活着》中说:“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普洁一家,不正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吗?
他们蓄养牛羊、辛苦劳作,真诚待人,不怨不弃。
他们始终以纯真的笑容和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赐予的酸柠檬,经营着艰苦而快乐的生活。
生命的意义其实没有那么崇高和复杂,就是认真过好每一天。
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比活着更加艰难了,也没有什么比活着更加美好了。”
影片最后,无声的画面停留在普洁和妈妈骑在马背上渐远的背影上,有些许空阔与落寞,但是她们有彼此作伴,至少不会孤单。
那一日。
蒙古草原,天气晴~
你是月亮的女儿吧
皎洁的童真照亮我落魄的黑夜
你是雪的女儿吗
清澈的眼眸拣起我不安的灵魂
你是大地的女儿
是蒙古草原的女儿
如果我的马儿还能找到回家的路
我要把她送给你
当第一缕青草苦苦等待雪水时
你要骑着马儿来
因为我不知道生命要多坚强
才能在寒风中盛放
希望乌兰巴托的草原比去年更绿
这样你奔跑的时候
有青草为你喝彩
有花朵为你伴舞
——老妇
边看边哭,用了我好多纸巾。第一次哭是普洁舅舅偷偷看着她上学,在门口按耐不住开心给普洁带去糖果,触景生情了,我哭的一部分原因是哭我过去的自己,还有我那逝去的亲人。普洁的妈妈看到她上学了一定很开心吧,普洁舅舅人好好好温暖,代替她妈妈看着普洁上学去。
第二次哭是,奶奶说普洁妈妈过世了,无常心升起,半年后的一切已经物是人非。
第三次哭是,普洁奶奶不让她一起去给她妈妈扫墓,我没想到这会成为最后遗憾。内蒙古的习俗是头三年子女不能去扫墓,因为哭声会形成泪海,普洁妈妈走阴间路不能回头,哭声会影响到她,要让她脱离人间去完极乐世界。
电影最后一幕,是我情绪最奔溃哭得最大声的,普洁的口译梦还没有实现,在毕业前车祸走了,奶奶脸上的笑容也不复存在了。生生世世,不停轮回....
看完电影,我要好好珍惜和爱出现在我身边的每个人,缘起缘灭,人生太苦了。
古人说,“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专找苦命人”,我觉得一点都没错。这部纪录片让我知道了三十多岁的妈妈可以一个人外出寻马一个月,六岁的小女孩可以一个人骑马畜牧,六七十岁的婆婆可以照顾一大家子的起居,偏偏已经如此艰苦,还是受到了命运的捉弄。最后外婆苏伦不笑了,真的很触动人的内心。就像关野得知妈妈死后说的,不可思议。命运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普洁
我好匮乏的词汇
可我还是…
还是很想就这样喊喊你
写给普洁
怎么这么晚才相遇
如此短暂
故事结尾你去了另一个国度
愿你忘记乌兰巴托
把远方的远
归还给风中的草原
人间的面见一面少一面
再见 puujee 普洁
再见 周四生的天之骄女
“听说你改变志向了”
“等你学会日文就来日本吧”“谢谢”
“普洁明年春天就会去上学”
“她一定会对很多事情有兴趣”
强烈的无力感和悲伤 多希望有个平行时空
普洁一家人能开开心心的在一起
开头是马背上自由驰骋的普洁,倔强的脸庞老练的骑着马,眼神坚毅,很难想象这是六岁的孩子。
这张逆光图里普洁张扬的两只小辫,太美好了。
外婆苏伦聊家常般说起近日的遭遇,被偷马贼偷去了三十多匹马,对于牧民来说是晴天霹雳
但是关野问到普洁时她立马开心了起来,笑意满满的介绍着外孙女,这位周四生的天之骄女
这里的普洁好像一幅画
随着关野和普洁一家沟通了解一些后,普洁也不像刚见面时那样拒人于千里之外,她开始袒露自己的担忧和心声,也许是受外婆和母亲的影响让她知道外面还有更大的世界更多的选择,她需要摆脱牧民的生活
说话间外出一个月寻马的母亲回来了,说起这一个月的经历她轻描淡写,但这样的日子有多苦一听就能知道,可是她也只能这样,不然还能怎样?
所以她希望普洁去读书去受教育,能有更多机会,外婆也是这样希望
外婆讲起这番话时十分智慧、有远见,对自身命运感到的不公和无可奈何,以及对普洁的美好祝愿
告别关野时她爽朗的说,明年再来哦
还有母亲送给关野小白马,来年春天来时正好可以骑了
拿出这匹原属于普洁的坐骑时她也没有丝毫扭捏,还有他们一家初次见面便送上这么大一份礼,可以看出他们的良善与热情和草原人的不拘小节
过年前关野还有收到母亲的来信,但是没想到再度拜访时得知她去世的消息,明明前不久信中还告诉关野他的黑白花马安然渡过寒冷的冬天,这让关野感到不可置信
母亲的去世对小普洁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哭闹了10天直到舅舅回家她才才好一点,没有父亲的她如今又失去了玩伴一样的母亲
当时牧民的生活太苦了,没有现金收入连到了医院门口都不救治,转换市场经济之后给太多这样的蒙古牧民带来了更多辛酸
母亲没有看到来年春天的小羊羔出生,也更没有看到女儿入学的样子
我看到普洁头上别着两朵大红花,精心打扮过的模样,走入学校,在人群中排着队
坐在教室里的她终于有一些属于那个年纪的小孩的样子,红扑扑的小脸,明亮的眼睛。
开学的第一节课老师告诉孩子们将来有无限可能,只要好好学习。
而舅舅等不到她放学就想送给她开学礼物—糖果,他放在桌面上开心的看着她,欣慰又骄傲的看着,这个场面让我感触非常深刻。
普洁不能去母亲头七,因为“子女一哭就会哭成泪海,灵魂无法离开人世”,我总觉得这个句子好优美,真实感受却是令人泪如雨下。
在母亲的坟前,外婆放上佛经超度,和舅舅一起暗暗摸泪,希望这位坚强善良的母亲早日转世投胎为人。
外婆把看望过母亲的糖果撒向大地分享给鸟儿们。
普洁说地上这么美的花儿会被牛羊吃掉感到很可惜。
两岁的巴萨用自己的办法修好斧头。
在暴雪天普洁会担忧小羊如何安然渡过寒冷,也会记得家里每一只羊妈妈和对应的羊宝宝,然后利索得去抓住羊妈妈的羊角给羊宝宝喂食,抱着羊宝宝放在羊妈妈身边说,这是你妈。
这种柔软的时刻最打动我,她们在这片荒凉的草原上成长出最纯粹干净的心灵。
1999年秋天,普洁想读书想做老师,她遇到了来自日本的关野。
2000年春天,她去了学校,通过老师的口中得知了未来更多的选择,她想做日语口译。也许是因为这样她就可以直接和关野对话了。他们约定好普洁学会日语后就去日本,两个一大一小的身影在蒙古草原上显得十分渺小
关野的出现,给普洁一家带来了很多温暖和改变,让普洁的梦想长出了翅膀,飞出这片蒙古的大草原,去往远方
普洁的母亲送马时曾说,你这么会骑马,不能骑到非洲去嘛。
四年后,关野从非洲回来,他完成了自己的航线。
2004夏天他再来看望时,巴萨长大了,曾经和蔼可亲的外婆脸上的笑意也不见了,因为普洁去世了
死神带走了她的丈夫、女儿、外孙女,73岁的她如同富贵一般,失去了挚爱,开朗的人也变得不再有笑意
母亲来不及看到普洁入学就去世,而普洁来不及小学毕业就去世
世事无常,在这原始的蒙古草原上更是如此深刻。她们如草般坚韧,又如草般脆弱
忘不了普洁倔强的小脸说着
“照顾牛羊根本没出息”
“做老师,我想念书给大家听”
“我想学日文”
“我想学口译”
影片最后普洁和母亲骑马走远的镜头,仿佛她俩没离开只是去远足了。
悲从中来
这是我今年看的第二部纪录片,第一部是泰国洞穴救援。如果说第一部是带给人希望振奋人心的,那第二部则是让人无限难过和唏嘘的,命运从不会高抬贵手,雪上加霜是常事
在此之前我知道有人活的很苦也有人活的很幸福,但是普洁的生活真实展现在我眼前的时候,这种震撼是更具体又强烈的
普洁给我带来的感动会一直住在我心上
通过网络得知到巴萨上了大学,苏伦外婆是去年去世的,是高寿。祖孙三份都飞过这片草原,天上多了三颗星星。
看完全片再看海报这张脸,真是让人心碎。按照蒙古风俗,她才刚刚获得给母亲扫墓的资格。
全片采用了很NHK的日式手持纪实风格 镜头语言方面很质朴 本身没有太多的设计 以旅行家关野自行车环球旅行偶遇的蒙古一家人为拍摄对象 关注了蒙古国的社会变迁和人们的生活风貌 讲述了女主人公Puujee一家的日常生活 本来简单的视觉语言并不能让一部片子在戏剧性上达到很深的效果 但是Puujee母亲的意外身亡使得影片有了宿命的含义 草原生活的原始性和不确定性展露无遗 让人唏嘘 而结局Puujee的意外身亡则加深了这种宿命轮回论的沉重感 让人大吃一惊 我想按照导演和关野的意图 他们希望能够拍摄这个典型的草原小姑娘成长过程 但是一连串意外的发生使得这个计划永远无法进行下去了 最后的一幕是已经去往天堂的Puujee和母亲一起骑马远去的背影 让我很难相信这样的人生结局 观影完毕脑海中只剩下四个字一直在徘徊 —— 世事难料
「你好吗?我们都很好。有没有安然返回日本呢?我们今年冬天过得很开心。天气虽然冷,你的黑白花马却安然度过。我们还没找到失窃的马。普洁今年要上学了,她对你念念不忘。又是新的一年,祝你和你的亲友都健康快乐。请找人翻译成日文。下次再见咯!珍重。」
看到最后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泪水在眼眶里打转。蒙古人的慷慨、善良、对于自然的尊敬、对于生命无常的接受,在贫瘠的境遇下依然闪光的宽广的胸襟和爱,以及面对苦难和死亡时的坚韧与沉默的悲哀太震撼了。结尾6岁普洁骑着小马远去了,像第一次出场的时候那样自由潇洒。不说了,又想哭,语言是多余的。
因为不是演出来的,所以一万分的珍贵
最忘不了的,是奶奶没了笑容
6岁puujee马上桀骜不驯的样子
普洁的妈妈因为去报答帮她找回丢失马匹的牧民而从马背上摔落,抢救不及时而去世。普洁在小学毕业的前一天,因为车祸而去世。而这些离去在这部纪录片中没有任何的征兆,就像它的叙述方式一样,时间永远只会前进,而其中发生任何事你都只能接受而已。普洁和妈妈平平常常的人生,在谁也无法预料的情况下戛然而止,最后只能在影片的结尾处,留下这样让人难以释怀的背影。
实话说,哪怕不一再提及“市场经济”,这部片子给人的震撼和惋惜也不会有丝毫的削弱,因为归根结底人就是自然的一部分,是万物之灵的同时也是万物之一,跟那头倒在地上的马没什么两样,个中的脆弱和因果,想必比经济活动和现代化更宏大也更抽象。它们充其量只是加速了自然的“新陈代谢”,只是这种代谢对人来说,便是宇宙间残酷的尽头了。不免难过,难过了一路。
弗拉哈迪的感觉,还嫩点。片名明明叫普洁,这是怎么翻译的。就那么点人的破蒙古还他妈的有车祸,妈的。
妈妈带着她骑马 狗儿拍她腿 奶奶带着她给母牛挤奶 她暴风雪天在离家遥远的羊圈旁发愁不知如何是好 妈妈走了 想念又哭 奶奶是唯一的依靠 她去上学 舅舅送她糖为她祝福 可闹饥荒 马的眼睛里流出了血泪想要挣扎活到最后用尽力气扑腾前蹄 她还是走了 奶奶好难过 母女俩都走了 一位白发老人独自撑起家 只有向前看 只能对命运妥协。如草般坚韧,如草般柔弱。
悲天悯人从来都是人类给自己的鼓励,而人生只有偶然性
看片的过程中,我一直期望看到12年后的普洁会成长为一个怎样的蒙古女孩儿,也许考进了师范学校?也许走进乌兰巴托学了美发?……很多猜测,直到最后看见普洁和妈妈的照片并排放在了一起,我忍不住流泪了,发出声音那种。
原以为要看一部蒙古风光片,结果沉重得无法呼吸。用过去的影像来展现逝去的人太残忍,骑在马上的小姑娘多厉害啊,却只能永远定格在镜头里再也无法长大了...
或许她并不是那么想当老师,学日文,只是认知范围内的那个“最好”职业,只是想走出去
自然、粗粝、直抵灵魂。觉得活着很难的人都去看看这部片子吧。这世界比我们想象的要辽阔复杂、无法概括。
从始至终都没有配乐的纪录片,真实的力量不需要煽情
4+ 游牧生活行将消亡的世代,一个留守女孩的家庭、梦想,和未来。从(1999) 初见的桀骜不驯,到(2004)三面时夏花般璨烂。难忘天气灾害,牲畜陈尸荒原的萧条景象;及外婆容颜的突变。结尾全静音+旧照片叙事的方式,克制而极深情。谢谢中子推荐。
蒙古 北半球最大的一块乡愁
普杰的生命属于草原,草样的韧性,草样的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