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我只拿了一只普通的花瓶。
法国人真是慢工出细活儿,稳扎稳打的片。赞它不是因为阿萨亚斯,也不是因为朱丽叶比诺什,而是因为它不是一下子让你的眼泪横冲直撞的流,他要你一点一点的酝酿,甚至这种含蓄的哀伤你都不曾发现。直到片尾的时候,它才会把你最后一点情感挖掘出来,但你也会就此释然。昨天看过一部《天水围的日与夜》也是如此。看这种生活片需要有耐心,然后才会发现细节之美。
2 ) 是你让我想起了樱桃园
让我想起了樱桃园
还记得那是上个学期的时候排的一个戏
我参演却并没有导演
一门心思的扑在了自己所爱的伊库斯上
将这个表演作业一再的忽略掉了
甚至连剧本也没能认真的多看几遍
那时候我讨厌契诃夫
奇怪为什么这样一个啰里吧嗦的剧作家怎么就会被世人公认了敬仰了热爱了
那时候我不喜欢樱桃园
每次排练我都会实打实的怀疑这个剧本
拿它跟我喜爱的伊库斯作比较
然后疯狂的贬低与疯狂的褒奖
可是平静的时候是那么有力量
这些东西不到演出都不会明白的
大段的独白
热闹的场景
纷纷扬扬的人声
和那些出其不意的留白
这都是故意的
让你最后才能哭得痛快彻底
感觉夏日时光的整体都模仿了契诃夫的樱桃园
不过看到了碟封内阿萨亚斯的话才明白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他并没有模仿
却惊奇的意外地相似
他们都是对生活念念不忘的人
他们都是对平静生活暗流涌动没有抵抗能力的人
妈妈喜欢重复的说着这个花瓶那张画如此这般这般如此
就像柳博芙无时无刻不在向人倾诉“我是多么爱樱桃园,没有了他我就不能活,如果一定要把它卖掉的话,那么请把我也一块卖掉吧……”
妈妈她爱着她的舅舅
情人一般的爱
爱他的每一幅画每一件收藏品
这一切对她来说都价值连城
可是也清晰的接受了自己死后要被变卖的事实
就像柳博芙也很清楚
樱桃园最终还是会被变卖
会终将不属于自己
还记得夏日时光里两辆车开走的瞬间嘛?
妈妈安静的站在那里
瞬间镜头就空了下来
从刚才的热闹中平静下来
一种物质被从体内抽离出来的痛楚
心脏近乎停止了跳动
是那些忧伤的哀怨的大提琴和竖琴声响起
记忆就像花瓶碎片的声音叮叮咚咚
那个女佣人是我最爱的角色
她是那么念旧的善良的一个老佣人
所有的人都走了
每一件艺术品都被拍卖掉
她仍然抱着一大捧鲜花用最喜欢的花瓶
说着“你母亲最不能忍受房间里没有鲜花”
她是整个故事中最不能接受现实的一个人
虽然他没有像长子那样发出反对的呼声
可是所有的观众都看到了
空落落的房子
明亮的窗户外面
她一个房间,一个房间的看着……看着
她给主人的墓前摆上有着绚烂色彩的花朵
你是在看到这些镜头的时候安静的流出眼泪的嘛?
背景仍然衬着那些忧伤的大提琴和竖琴
叮叮咚咚的音符仿佛每一个都击碎了心
那个被樱桃园遗忘的老佣人走下楼的时候
说着“都走啦,都走啦……”
还有那咚咚的砍伐樱桃树的声音
这样相似的情节
这样相同的眼泪
如果不是夏日时光
我都不知道自己会在什么时间再次回味樱桃园
可是
真的,我爱他们
爱樱桃园
也爱夏日时光
3 ) 在浮躁时代看平稳社会
法国人善用的纪录片般讲述能力,电影化的呈现,是一个真实、温馨、不平凡也平凡的故事。
一个人的情感、记忆、故事,不过都是在自己的世界和时代里最精彩、动人肺腑,情真意切,不仅仅是时代的变换前进令后人无暇细细走入前人的故事,就算走入,也不如自己看到的自己的故事那般激荡心灵。
如此想来,心思敏感的人便会觉得悲伤绝望,父辈和爱人离世,子女无从寄托,自我的精神世界有多么强大,才能让自己将灵魂托于自我?这时免不了又会再一次想到宗教,我一直认为宗教其实是脆弱的人能抓住的最后一根稻草,心无所托的感觉是令人焦虑抑郁的催化剂。只有将自我的灵魂交与广大无边,无所不知的神明,才会觉得安心,才会肯继续善待肉身。
再看这个故事本身,看似高居上流社会的艺术收藏家庭,在现实的法国社会中,也一样面临遗产分割,兄弟姐妹意见不合,高额的遗产税,子女如何从父母和自己的双重角度对遗产进行处理。一系列的琐碎问题,书面的,行为的,一应需要姊妹合心解决。子女后辈最终也不过就是平凡普通的人们,与那房子本身和房中的一切艺术品再无牵连。
我很理解大哥想保留下母亲回忆的愿望,就像我想留下爷爷的房子一样,但家人的意见,经济方面的承受能力,终不过是一己之愿。但法国社会毕竟发达且平稳良久,人心也少了浮躁,面对得失的不可控,平和地处理和接受现实,其实也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解药。
我出生在快速发展的北京,生活在飞速发展的社会,自己的困扰其实多是心理不够健康带来,虽然明白,也很难真的改变。谁知道年纪大了会不会变得越来越好呢?但通过这样的影片故事,我们就会知道,自我和社会的提升空间是那么大,还那么多。
4 ) 如果有记忆匣子就好了
记忆是个奇妙的东西,如果世上真有什么匣子可以盛装记忆那该多好啊!
可能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小时候一大家子人凑在一起,想想这个画面就美的不行,大家说说笑笑、吵吵闹闹,多么甜蜜温馨!可是随着时间流逝,该长大的长大,老的老了,因一些注定的离别记忆也随之消散,不复往日的美好。谁还能体味出那曾经的一桌一椅,一杯一瓶,一画一册的好来……
5 ) 人去樓空
阳光明媚的夏天,茂密葱绿的树木,精致的庭院,漂亮的摇椅,浓厚的法国人文气息,画面美的像一首田园诗。
“他们长大拥有自己的生活和故事,许多东西会随着我的离开而消失,动人的回忆,不能说的秘密,无人问津的故事……”
“住着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有另一种生活方式。”
看这样的电影,总是让自己想到家人想到以后想到生老病死。想到童年想到现在想到逐渐年老的父母。如果一个家没有老人作为联系的纽带大概离土崩瓦解也不远了,无论东西方都是如此吧。
也许在这个世界上没有谁是一定能陪谁到永远的,只是我还是希望你能够在我身边陪我一起。
6 ) 现实而美好
是谁总是把一顶“浪漫”的帽子扣在法国人头上,好像他们真可以清高地为了艺术甘愿清苦奋斗终身,若非要说,只是他们的艺术底子尚在,即便残酷的现实问题都可以很美。贴拢现实,一路惨淡,却又现实而美好的故事。
多么相似的家庭啊,大哥隐忍,他是不愿意卖掉房子的,兄妹三人里他和这屋子相识的时间最久,一家子还在法国,这一处可以让他解闷、回忆、思考;二妹是艺术家,工作和生活在美国旧金山,三弟的事务将会在北京,此刻又是最需要钱的时候,两人主张卖掉房子换现平摊换取现实利益。(是不是在一般情况下,最小的那个总是心思最密点子最多呢?比起守旧的大哥,小的那个总隐含着一点狡猾,在和律师交涉的那一刻,大哥用了“算计”这个词。)卖掉房子,有钱;留着房子,有回忆,回忆值钱但卖不了钱。多么简单的道理,可是,卖还是不卖呢?懂得道理不代表能够解决问题。
突然我把这个问题抛给了自己,既理想又现实的一个我,可是迟迟做不了选择。
房子,对于中国来说早已是敏感又残酷的问题,尤其遭遇亲人长辈的房子问题时,和中国人谈钱一样,一贯维诺且掩饰。而阿雅萨斯的功力则在于用一个夏日的树枝、草坪和阳光把这个问题画面艺术化,那些纠结、不满、纷争也要比想象中来得平静。我最佩服的是三个孩子的母亲,她不留遗嘱,潇洒入土,本来,身后事自有儿女命运主宰。这个人情社会很微妙,如果没有长辈的去世,兄弟姐妹们各自在天涯也许老死都不会往来。做父母在年轻时并不多么念想绕膝之乐,唯独希望儿女有出息能出去走走,于是他们很争气,走了。
房子有没有卖掉对我来说已经不重要了,虽然在老房子里播放的摇滚,年轻人奔跑穿梭在各个房间,他们拿了苹果电脑插电源,和原本清静的、优雅的老房子并不契合,但总算是延续,导演还是温情的,否则做《冬日时光》说明世道惨淡也可啊。
2008真好,有步履不停,有Rachel getting married,还有夏日时光
北京奥运会让房价飙升,连定居帝都的Jérémie都hold不住了;要在纽约结婚定居的Adrienne也知道自己回到乡下小聚的机会肯定不多了;巴黎的长子到能时不时回去,但是没有拥有共同回忆的人一起在庭院里聊天喝咖啡,房子留下来又有什么用呢?现代的重心在亚洲和美国,古老优美的法国已然垂垂老矣。
导演(张曼玉前夫)的世界观:当代法国已几近没落,世界的新中心在美国,在东亚——三个儿女:老大在巴黎,老二在上海,老三在纽约。旧世界已经死亡,正值分摊家产(物质和精神遗产)。而新世界和旧世界是紧密连接在一起的,片末第三代青春少年们在老房子里举行派对,虽是摇滚乐却也是法语歌词的
这部对我来说有别样的共鸣,五星出于私心。不过这部的表现手法虽然简单,但并不做作,反倒真的挺适合这个题材的。考虑到这种故事背景,结尾简直是异常温馨了。
啊也!美丽!以前都没留意到阿萨亚斯居然这么美丽!我家夏尔柏林真是帅到晕倒!非常平调的电影,完全完全的去戏剧场面化。最最神奇是:结尾的地方居然唱起了一曲儿不可思议的弦乐团!!啊啊啊!!凭这一首歌也要加到满分!!!演三弟的居然是Faites Comme Si Je N'étais Pas Là里面那个男孩。。。全爱班阵容哦
若是有一天我老死去,我所守护的东西也一同失去了灵性。
总有一天我们都将要逝去,带走的除了回忆,秘密,还有那些无人感兴趣的东西。房屋若没有了人的居住便失去了许多灵气。背景永远充斥着孩子们的嬉笑蝉鸣刀叉碰撞,汽车和风。黑暗中笑语阵阵。庭院和大狗。年轻人的心不在此处,年轻人的心飞向远方。时间流转随自然泯灭。固然也是永存了。
比诺什果然不适合黄色头发
如果在18分鐘左右不出現那個 剪輯穿幫(我可以理解為 女主是在 吸煙與不吸煙 中糾結嗎?噗~哇咔咔!)是可以四星兒的!╮(╯▽╰)╭ 全片有淡淡的憂傷(母親的看得透徹et長男的無奈)與淡淡的溫情欣慰(保姆的忠誠和那隻花瓶) 猶如一縷清新淡雅照進了濃得化不開的現實… 很Rohmer~
用艺术品比喻人生、家庭和情感,真好。当我离去,只剩名字,花樽换成皮球,名画换成摇滚乐,我又活在青春里,散落四方。
好多镜头内组接,提前设置好人物走位和镜头移动的轨迹。片名叫夏日时光,为什么选择夏日,而且影片发生的季节并不是都在夏日?从针对老年、中年到最后的青年,三个时段的渐渐过度交接,氛围也不断变化,母亲独自一人坐在空房间里的阴郁孤独到中年子女们的分裂各自为家,再到孙子辈儿的活力自由,其实都是在讲人与人情感的传递,透过了时间。即便结尾音乐给了比较欢快的主题,但还是不免那种怅然若失。
第一次给它评了四星,结果它的综合评分是7.6,随手又给它改成了五星。我没有原则,总带着感情因素去做一些事情。这部电影深得我心,我内心深处最看重的东西通过电影得到很好的表达和关照。心中念念不忘的东西在电影里得到完美的呈现。也只有法国人能拍出这样的好片子。
现代化和新世界成形后历史的瓦解、传统的瓦解乃至父权的瓦解。行将就木的祖母,处于夹缝的大哥,受大格局引导的弟弟妹妹,以及站在流行文化语境中瞻望传统的青年人一代,一根渐变的链条平淡地被拉伸、铺展、稍有碰撞。只有三次老仆人的描写出现了很抒情的配乐,可见导演对古典主义家庭除了有所怀念,更多则是一种悼亡的情绪的表露。
乡土的根家族的脉如何与现代社会融合或断裂,城市迷茫的灵魂在一张张网里孤苦奋斗,还怎样挽救浸满回忆和情感的祖屋,倒是隔代的孙女不胜怅惘地惋惜。
花瓶是有生命的,当有花插在里面。房子是有生命的,当有人住在里面。
阿萨亚斯作品《夏日时光》。一户精神贵族,在老太太死后,如何分崩离析。哀而不伤,克制。我的感慨全在于,精神贵族的家庭做派,生活方式,只有法国人可以拍得这么好。大师的家具不过是日常使用的桌子,大师的雕像碎了塑料袋装起来,那些艺术品对于他们,不是金钱价值,是情感意义。淡然使用,真奢侈。
3.5 很少看到法国导演处理是枝裕和式题材,后半部分力道很足,不同视点审视精神、物质遗产,情感变得异常充沛。
長鏡頭,流暢,細緻,生動,擁抱生命消逝后遺留下來的記憶。很有點小津和侯孝賢的神韻,結尾風輕雲淡,在時光面前,所有人都不過是過客。
當初這部片上映時我興趣缺缺,今日一看覺得當初判斷錯誤,這部片非常好看,而且竟然是我第一部看的阿薩亞斯作品。
很明媚的忧伤。也只有法国人能拍出这种庸懒的感觉。当唯一联系大家的纽带断了,兄妹们相聚的时光就屈指可数了。老人离去,也带走了一代人的记忆、不能说的秘密,以及看似无趣但却让第三代不时回味的故事片段。很多时候,我们这一代对祖父辈的回忆,便不经意地藏在这些不起眼的故事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