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青年导演创制真人秀综艺节目是为扶持青年导演,助力中国电影“后浪”,为青年导演提供的一个“只拿作品说话”的展示才华的平台。
导演陈凯歌、作家刘震云、演员舒淇、监制陈思诚共同组成“绿灯会”。六位优秀的青年导演郝杰、彭宥纶、王珞丹、易小星、沙漠、胡国瀚将在绿灯会的帮助下展开3轮角逐,接受票房、口碑、专业等多维度的评判,积累资金池,最终产出多部优秀短片并且决出1个“梦想席位”。
叫兽的短片有些出乎我意料,不像之前一味地恶搞无厘头,开始走荒诞路线,勉强及格,但沙漠的电影真不觉得值得强夸,画面镜头演员都可,但剧本核心太弱了,并且导演给我的感觉就是学院派套路使多了,油,很多画面节奏不都太套路了吗?这种短片恕我只能说一句平庸,属于咋呼人,乍一看好牛的电影啊,画面镜头太棒啦,实际上这种类型的国产电影太多了,没有自己真正核心的东西和价值或是风格留下来,这只能叫迎合大赛作品,最令我吃惊的是沙漠这样的导演竟然一开始出现在节目中一群人夸奖他,还有导演是他迷弟,不至于吧,我的表情是黑人问号脸,仿佛他那个爱情网大是个重要获奖电影,还是我不知道他还有其他不为人知的好作品?虽然隔壁总体都很low,但巴德玛确实水平高出了太多,希望后面其他导演作品跟上。以上纯个人分享
你不能指望把一个10多分钟的综艺片段看做是电影,但却能被一个5分钟的点评概括中国现代电影行业的尴尬处境。郝杰的处境是中国现代文艺片的极端体现。从把《驻村书记》改成《乡村往事》的时候就应该知道短片会被剪,但其实看了上部再结合这部也可以猜出大概剧情走向。遗憾的就是没能看到具体内容。黑白色彩和4:3的画幅并不困难,但把色彩和画幅做到内容的辅助才是能力,这个作品因为黑白色彩和4:3的画幅更加出彩这就是能力,而这个色彩或画幅的内容即使换成彩色或者其他画幅,内容并没有产生变化,这就是形式主义。艺术作品就是自我的表达,不论什么形式最后都是展现自我的方式。郝杰身上的拧巴、矛盾、敏感、脆弱、孤独、偏执、自傲和对名利的嗤之以鼻,他是这样拧巴的人,把他放在那样一个节目里显得更加尴尬和不自在。但他一颗心放在自己的作品上,在自己的世界里。陈凯歌说的很对,中国电影确实需要郝杰这样的人在。在现代社会利益下,名利能带来很多优势,但总有比名利更重要的事,有比票房和受众更重要的事。郝杰他能拍出大众需要的《桔子》,但那不是郝杰想要的,因为那个“桔子”不是郝杰的“桔子”。其实我很高兴看到《桔子》最后被呈现出来的样子,那证明了郝杰是不会被同化的,他有他自己的思维和世界。没有人规定电影一定要怎么拍,也没有要求说艺术作品一定要受到足够多的认同,搞艺术其实是一件很私人的事,但伟大的艺术即使不会被众人读懂但也不能否认其伟大性。
易小星在和郝杰的票房和评分对比的时候完美演绎了娱乐至死的时代文艺作者宛如小丑,但换个角度看易小星他也是小丑。相比上个世纪的电影受众来看,不一定是审美降级,因为以前年代里的电影是另一个阶层的内容,是一种奢侈品,有着一定的门槛,并不是时代里的大众产物。所以不是审美降级了,而是受众面广泛了。以前的优秀作品放在现在这个时代的大众面前也不一定能拿到高的票房和口碑。
聊聊其他导演,王珞丹确实很像有钱的学生做的作业。导演是她,但作品却不完全能代表她,只能说是团队的产物。彭宥纶的片子就是现代很多文艺类短片的问题,“假大空”,仅仅靠几句台词是无法阐述更加大的话题的,自古以来优秀的作品都是落实基础,以小见大的。胡国瀚的《一条》没放不知道内容是什么样,但是看胡国瀚其他两个作品,他确实在视听语言上做得不错,是很标准的学院派。沙漠给我一种更适合电视剧的感觉,当然他比现代很多“导演”都好很多,但个人觉得他做电视剧也许可以更优秀。
至于综艺本身和赛制问题,确实不太完善,如果拍摄幕后的故事无法做到的话是否可以从其他方面展开呢,比如导师对导演的作品修改建议,同类作品的其他导演的优秀作品讲解等,演员方面也建议不用完全做到综艺化,很多当时选的演员都没有必要存在。
文艺片从来不是大众化的东西,在中国的市场也很难存在文艺片的乌托邦,表达都是被剪掉的存在,思想都是被吞没的必要,留下的永远是虚假的红色和被质疑的真善美。
#开拍吧# 看彭宥纶之前觉得郝杰拍的是个什么玩意儿,看完彭宥纶之后觉得还是郝杰高级。
所以郝杰到底拍了个什么?
他一直强调自己拍的是 人的不自知,于是从结果来看,如果你不能发现自己的不自知,那你就无法看懂这部电影,但是难点就在这里——
人很难发现自己不自知的部分,就是说人很难意识到自己意识不到的那一部分。
那些被发现的1%自知,就像是每一个灵光乍现的悟性所得。
如果不自知这么容易被观照,那么它就不会成为继往那么多科学家/哲学家/艺术家孜孜一生以求的目标。
所以用自知的意识去看郝杰的电影会看不懂,他的电影我倾向于没有具体的故事情节,他只是一个片段,或者是无数的片段但是表达的同一个意思。
无数的谜面,谜底只有一个。
而且谜底会很简单,简单到让人觉得 就这?
本轮的拍摄题目是“快递员。宅女。猫”
郝杰的影视意象是“王锵。孙伊涵。桔子”
你的不自知里 不自觉地就觉得 孙伊涵演的是宅女,但其实是她演了一个有心理疾病的以为自己是猫的宅女,她演的是猫,她是猫(敲黑板)
如果你把孙伊涵看成是猫,她的表演就更成立了,比如用手抓饺子,比如圆溜溜的眼睛,比如需要看心理医生。
其实故事就是这么简单,谜底就是导演的一个玩笑,我知道你是那样想的,但我不是这样拍的。
郝杰导演与彭宥纶的差别是每个人看待世界的角度和层次的差别。
彭宥纶讲了一个非常简单的故事,甚至没有讲好,只是套路地强行惆怅,故事老套/细节粗糙/情绪廉价/节奏邋遢,我几乎是三倍速看掉的。
简而言之就是非常表象,非常浅层的。
郝杰导演的这部无论从画面质感/构图和光影/演员演技都是非常碾压式的。
应该给观众一点时间,他们已经感知到了这部电影的韵律之美,只需要一点时间去理解。
总而言之就是,深层的视角有高级的美感,韵味无穷。
影片最后心理医生对他说建议他先给自己看看病而不是猫,我猜测是女主间接想对他说的话,或者是某种羞辱。所以他木纳且面无表情地抱着猫去绝育来作为某种报复。
导演镜头下的女主总是有种特定刻板符号的感觉,尤其是喜欢拍脚,给人庸俗的性符号的感受。因为一双脚就把男主立刻吸引,开始试图以打扫楼道为契机和女主建立丝毫联系。再加上女主又是所谓的残疾,他就立刻产生保护欲和拯救欲。甚至在拿到了工资后忘乎所以地或者说自作多情地想要和女主分享。
残疾的美丽女人和门后的哭泣叫喊引出导演镜头下女性的另一个特点:脆弱的,易碎的。所以男主又进一步地展现自己的关怀,送热腾腾地装在玻璃盒里的饺子。我观察女主的表情冷淡从容,在我看来并没有对这个行为有所动容。
在得知女主是装的之后,他落荒而逃,显然他发现了自己的自作多情,他想象的建立联系突然变得“不对等”了,突然不存在所谓的同情和拯救了。
接着他又看到了女主蹦迪的样子,又是对脚的镜头,多了更多意淫的意味,画面是美的,轻盈的,但它更多带着性的凝视。回家后他甚至开始产生幻想,一个桔子变很多个,不知道这是否是家庭的幻想。之后似乎还在床头用手比划了半个桔子的样子。男主进一步加深了对女主的幻想又或者妄想。
接着就是女主让他进来洗澡(影片中的口型是“进来洗澡”,而配音是让他进来,所以有点突兀),他洗完穿着女主不要的睡衣以为会发生什么,甚至有些窃喜的微表情。如本文第一段所说,女主只是让他抱猫去看心理医生,他感到羞辱,最后就是他的所谓报复。
再次引出导演镜头下又几个女性特点:琢磨不透,冷漠,变幻莫测。
无论是开门,不经意敞着门,露着后背涂抹口红,跳舞,还是猫去看心理医生都是女主的试探、观察和不屑的展露。人寻找趣味,结果却总是无味,没有什么新鲜的事情和新鲜的人性。
而男主在窥探中一点点意淫,看到一双美脚美腿就沦陷,自我幻想着建立些许联系,幻想保护能依赖自己的残疾的脆弱易碎的美人,当这种“对等”感被打破、被嘲弄和羞辱,他终于醒了,完成了给自己精神上的“绝育”。
拙见,请见谅。
毫无疑问,沙漠导演的《刹车》是今晚个人最喜欢。看似平静的镜头叙述,实则如舒淇所说,后劲十足。
呐喊的哑巴和荒漠小孩。你是真的想死,还是只是想让别人知道你想死?如果一个人已经下定决心离开这个世界,他不会在死之前告诉别人:“我马上就要死在这里,要你这辈子都忘不了我!”他也不会“说要死多少回了”仍然活着。面对死亡的时候他不会恐惧挣扎,而是感到解脱 。这是“呐喊的哑巴”和“荒漠小孩”的区别,一个想拼命呐喊,一个只感到绝望;也是是否真正想要离开的区别。所以秦羽才会对许岩说“我跟你不是一回事”。
阳光普照与阴影躲藏。经常有人不理解,为什么他看起来那么阳光,明明总是笑着,却会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可是这个世界上确确实实存在着“阳光抑郁症”,他们总是在阳光最好的时候流泪,他们找不到痛苦的原因所以开始痛恨自己。片中的秦羽,他总是顾及别人的想法,为了不让爸爸在朋友面前丢脸,他一个人向海中走去。被爸爸劈头盖脸一顿骂,他只说:“游泳没那么难吧,我现在就游给你看。”最后留下一句:“对不起老爸,我爱你!”
突然想起@鹿道森 ,他在临死之前抱歉没有将剩下的几组作品都修完,没有将欠下的债务都还清。他把所有行李打包寄回家,抱歉在疫情期间给大家添麻烦。得抑郁症的人,大多是活在别人世界里的人,大多是跟自己过不去的人。可能别人眼中的阴影,在他们看来是阳光普照。现在,他们都解脱了,“终于可以睡个好觉啦”!
两次刹车。片中的第一次“刹车”,是秦羽发现许岩并不是和自己一样真的想死时,不愿让他和自己一样身陷泥潭,因为他还有别的选择。第二次“刹车”,是秦羽的父亲在马上要“杀死”许岩的时候,及时停了下来 。秦羽父亲当时的心理历程我不清楚,但是我倾向于相信他最开始是真的想和许岩一起去死的,既报复了所谓 的 “凶手”,也实现了对自我的救赎。可是最终他醒悟了,他发现杀死儿子的其实不是相约一起离开的朋友,而是自己长期以来对儿子的不关心。他爱儿子,但是他不知道如何去爱儿子。之后再去救其他孩子,也是在为时已晚的醒悟之后,换另一种方式去救赎。只是,希望这种“为时已晚”,不要再发生。
除了对人性的剖析和对现实的关照之外,片中的一些镜头处理也很有电影感。开头和结尾两处车上宠物狗的呼应,两辆车的两次转场,片名《刹车》和两个角色的网名,都让人意味深长,可以看到导演的用心,也从中看到了未来电影的希望。
至少,从别处丧失掉的对中国电影的信心,在这里又重拾了回来。
郝杰导演是我在这个综艺里最感兴趣的存在,因为他的矛盾感最强。他浑身上下都散发着争议性,可是整个节目看下来,我发现其实他很简单。
第一部短片《冯海的梦》给我眼前一亮,这部电影有很多重解释的空间,很巧妙。到了第二部,郝杰前后矛盾的行为让我惋惜,一边说着自己的电影是要做人类最基础的研究工作,给自己立了一个超级有使命感的flag,好像决心要做背石头上山的西西弗斯,结果却对票房惨淡而不忿,甚至在宣发现场公开摆烂,按摩,提前退场,第三轮选演员也不见演员,甚至到第三轮面对四位导师直接说想要退赛。这种玩不起的态度着实有些不耻。
第三部短片《桔子》,他把自己对周围所有人的愤怒、质疑全部倾泻而出。陈凯歌导演骂他的话,他是只听进去了一句,就是要做不听话的小孩。《桔子》的剧情很简单,就是一个乡下男孩,进城了,他帮女孩清理门口,送殷勤,却换来了女孩的戏弄、欺辱和不理解。最后女孩让他送猫去看心理医生,结果让医生把男孩当作精神病误会了。这种操作就纯属欺负人了。男孩愤怒了,把猫送去阉割了,送回给女孩,这就是男孩报复女孩的方式。这个女孩其实就是城市的象征,光鲜亮丽,心思叵测,是维纳斯也是美杜莎更是潘多拉,她把男孩拉入美的森林,也推下恶的深渊。
那个男孩就是郝杰,那个女孩就是郝杰看到的世界,这个世界有不理解他的影评人,有看似理解他又不会和他站在并肩的陈凯歌,有不为他电影买账的芸芸观众。从某种程度上,我觉得陈凯歌好心办坏事,把他捧杀了,让他真的觉得自己是个很酷的人,在做很酷的事情。又或者说,他的状态其实谈不上被谁捧杀,因为他拿出了村里老牛的执拗,从来没想过改变,也从来不曾考虑任何妥协。
刘震云说,不自知这个主题不新鲜,但不至于所有的画面都不自知吧,为什么摆出来一张架子鼓?总是可以拍得浅显明白的吧。陈凯歌说,希望你(郝杰)能够倾听大家的意见,关心整个社会的发展,关心电影在今天究竟走到哪儿了。
只要郝杰能够承认这个世界已经变化了,那么他就不会再沉湎于封闭在他的旧世界里,用陈旧的手法,陈旧的观点,重复着陈旧的主题。
自从知道《开拍吧》这个节目,我一直以为它和隔壁的节目会如出一辙,后来认真看下去,真是啪啪打脸。
追完七期的《开拍吧》,不得不说太上头了。除了刘震云化身吐槽永动机,舒淇持靓“怼人”外,这个节目更让人惊喜的是陈思诚和青年导演碰撞出的火花……
从陈思诚的业务能力来讲,他的确是一个很灵的人。抛开唐探宇宙,《误杀》系列的口碑与票房双爆,也侧面展现了他犀利的眼光,作为一个更侧重幕后的电影人,《开拍吧》给了观众更多了解他的机会。
在《开拍吧》节目里,有一个特殊的组织——绿灯会,绿灯会的成员组成极为巧妙:有演员舒淇,作家刘震云,导演陈凯歌,监制陈思诚,陈思诚是一个特殊的存在——既是导演,又是演员,还是一位出色的监制。
与其他人相比,他展现出了不同也很全面的特质。在节目中,陈思诚凭借着强大的专业素养,以及对青年导演们的同理心,游刃有余地成为“救场高手”。在第一期的投资环节,易小星作为第一位出场面试的年轻导演,本来想用幽默化解内心的紧张,但无奈绿灯会成员非常严肃,气氛瞬间尴尬。
借用彭宥纶导演的话讲:“四位绿灯会大老板的气场,真的把小星导演段子手的那种劲儿完全压下去了。”开局不利,陈思诚率先打破僵局,缓和了气氛,而导演易小星也在陈思诚的帮助下,与其他三位投资人进行了有效沟通。在听完易小星的阐述后,陈思诚第一时间按下投资键,这无疑是给其他青年导演也打了一剂强心针。在节目中,他就像一座桥梁,帮青年导演分担压力。
第三期,对于郝杰导演的《冯海的梦》,影评人之间产生了很大的分歧及争议。面对那些咄咄逼人的问题,郝杰导演不知道该如何回答。陈思诚再一次伸出了援手:“DNA决定着一个导演拍戏的风格,这是郝杰导演的DNA。
每个人发出的频率是不同的,每个人能接收到的频率也是不同的,这个电影是郝杰导演的拍摄类型。”此话一出,陈思诚也顺势为郝杰导演解了围。
古语有云“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除了高情商和对青年导演的共情,陈思诚还展现出了伯乐的眼光和魄力。在节目中,陈思诚投资的电影《共生》在拍摄过程中出现了不少的问题,导致这部短片无法在规定时间完成。
众所周知,一部未完成的短片,对投资人来说是极大的损失,然而陈思诚反过来安慰彭宥纶不要有负担。在现场点评时更是暖心地说道:“哪怕投资的钱打了水漂,这钱也没白花!”《开拍吧》其实是做了一个新鲜的尝试,把导演们的真实状态全方位展现出来,从如何调度镜头,到跟投资人的极限拉扯,都被一一呈现出来。
通过节目,我们不难发现,在这里青年导演们其实更关注自由创作,但投资人更关心的却是市场效应,想要平衡两者,这并非易事。这也是为什么我开头会说,陈思诚是这个节目的意外之喜,节目中他在绿灯会和青年导演之间的斡旋,其实就是在做尝试,可以看出他正在努力以监制的身份,帮助青年导演做出一些既符合行业水准、拥有审美趣味又能得到观众认可的好电影。
当然,我们都知道这并非一日之功,《开拍吧》只是第一步,同时会有更多像陈思诚这样有能力的从业者投入其中,去认可他们的努力,这是第二步。
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大众审美会在一部部优质作品的熏陶下得到提升,银幕作品也会在大众的审视下走向更高的山峰。
今年我27岁了。
人虽然还在象牙塔里,却总觉得心境和周围环境比起当年在本科大学校园里总是变了很多。满打满算从结束学校规范性课程之后到现在,快三年的时间里都在踽踽独行。这三年多的我虽然从世俗意义上来说走在“正道”读博的道路上,但我内心知道我心底极为迷茫。在村里读书,离大自然极近,如果想远离人际和社交,完全可以一个星期不跟外人讲话。天地间只有我自己和我自己的内心,于是那些挣扎/纠结/痛苦,也变得更为具体起来。
看这个综艺于我启发是很大的。导演,与科研工作者何其相似。最成功的导演一辈子能拍出来的片子也不过几十部,而科研人员一辈子能研究的话题也不过屈指可数。表面上身份是创作者,但内行就知道其中的门道和布置同样也是有迹可循有章可依。一个作品之于导演,需要经历从前期的拟题到拍摄,剪辑,配乐等等步骤;而一个publication之于科研作者,也是经历无数次的构思,实验,validation,写作,revision等等过程。这行是结果论成就的,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而好也就是好,好的话就会是远远高于的好,全方位的好。
写几个触动我的小片段吧。
1.郝导的故事是极为触动我的,它事关于人怎么面对失败,如何重新开始,如何调整道路。少年成名后受挫,继而选择蛰伏。何尝不是现在的我呢,人生的路走到现在,满心觉得过去的那些所谓荣誉都不过如此,而下一步自己想达成的点距离现在的我又显得遥不可及。于是想蛰伏想深耕细作想闭门修炼,但又何尝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逃避现实与闭门造车呢。你怎么知道现在的我是找低头看路还是在意气消沉?郝导是怎么觉得6年就够了,而对我来说是3年还是又一个四五六七八年?
2. 彭导的故事是最为接近我的,我看着她就像看到我自己。同为女性,在回答投资方问题的语气与措辞就能看出来跟那些overly confident的男士们之间差别。她第一轮开天窗了,呵呵,在我的科研生涯里,我开天窗的又何止这一两次呢。她的对于她片子没完成的原因分析极为戳我:说到底,就是遇到像片子没拍完这样的极端情况,按她所说其实应该有办法通过用替身/切景/加后期的方法至少搞一个成品出来。但在那一刻情绪失控远超理性思考,人陷在我是失败者/我没完成/我不能交一个远低于水准的片子来代表我等等的情绪下,是完全没法理性寻找补救措施的。导演是遗憾的艺术,科研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总是有这样那样的制约,而聪明的勇者仍然可以想办法翩翩起舞啊。
3. 许导重拍她几十年前的毕业短片也很唏嘘。在我已经过去的26个年头里,我从没看过任何一本书/一部电影/剧第二遍。我总是觉得这个世界还很大,好看的好玩的东西还很多,我一定要拓宽我自己的边界多看一点再多看一点,这些看过的这些东西于我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打卡呢。有些东西是适于反复咀嚼重新品味的,特别是随着人的成长变化,旧瓶也可以装新药。以前想过的问题完全可以再想,以前的剧本可以重拍,既是找回自己,同时也是相信自己的一种表现。
4.对创作者,对处于边界/非重复性工种的启示。你到底想攀一座山,还是几座山?你怎么判断是爱惜自己的羽毛还是其实只是掩盖内心的懦弱与不安?
比隔壁好太多!起码看的出是想好好拍戏的。选的年轻导演有的有不错导演作品,有的甚至有奖项,虽然因为各种原因现在没作品了,但是有水平那种,不像隔壁故意找烂片导演话题导演来搞热度!来污染观众眼睛!每个导演介绍自己介绍作品理念也都很认真,前三个都是紧张的不行,“紧张说明有敬畏之心”陈凯歌说的没错,起码说明人家尊重啊有认真对待啊!绿灯会大佬发言也很认真,两个老爷子很可爱有点幽默,陈凯歌发言很有水平又非常抓人,看人看作品都好准。现在看来,没搞隔壁撕逼吵架那套噱头,有认真拍戏的样子
真正像一个真心鼓励新人导演进行创作的节目了。没有多少花头,真的在以导演为核心,每个人有他们独特的风格、追求、热爱,各有特色,每个人的短片也都各有千秋,不论质量高低但可见用心创作。包括影评人在内,都是从自己的角度给出很在理的评价,而不是哗众取宠。总之,它做到了这类节目该有的效果,尊重电影,热爱电影
从余皑磊手中的烟被蒙上马赛克的那一刻开始,这个节目本身的好坏就已经变得不重要了。很多东西和希望又要被吞噬殆尽。
开播快一个月了完全不知道这档节目,凯子哥从鹅蹦到奇异果啦。刘震宇没想到这么幽默,凯子哥看人眼光真的非常准。易小星那破故事要70w???黎耀祥的戏份还不如郑恺同事多,真tm无语。
看陈凯歌导演每次点评,可以把一件复杂事情的内核提炼出来并说的如此精准简洁,语言能力很强
1、万万没想到,胡国瀚一条剪不进去的镜头是真的剪不进去的。当年郝杰的《我的青春》遭遇差评,时过境迁后,他气不过,自己放出了导演版。不知道节目结束后,我们是否有机会悄悄地看到那条被delete的镜头。2、不像隔壁以撕X来制造综艺感,奇异果竟然是由刘震云老师来包办笑点。“表哥”郝杰是“村里的”,刘老师何尝不是,他的聪明与狡黠,他的小人得志与自黑,都表明他很好地拿捏了综艺咖的自我修养。3、表现人的不自知的《冯海的梦》其实也很不自知,大师级的内涵与外延,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傲慢与过时的美学。4、易小星是小丑,但还算自知。王珞丹被1分,几乎是鹅组式的“恶毒”了。彭宥纶的被迫害妄想症,也许只是人设,不必同情。就算是真的,也只是真相而已。个人比较认可的是美学与类型比较清晰且不凹人设的沙漠和胡国瀚。
11年看到郝杰的光棍儿,12年看到李杨的盲山盲井,大概确认是自己非常喜欢的类型,13年看了美姐,当时并没有看first颁奖礼,没有看到他的意气风发。后来郝杰悄无声息,是非常遗憾的事情。猛然发现开拍有郝杰和影志,非常开心,前几期也因为他的人物设定和市场接受度非常难受,终于看到第七期,虽然感觉郝杰未必真的那么社恐和内倾,但是看到陈凯歌对郝杰退赛说的这番话,感觉这个节目对我来说已经很值得了,最后结果是什么,已经不重要了。
制作团队是《演员请就位》那个吗?节奏各种都很像诶。比鹅的好看多了!
播得好突然,但第一期看完观感不错,作为综艺有可看性:郝杰好好笑、胡国瀚和沙漠可以磕(不是)……也没有把青年导演搞创作当成奇观呈现(就是在拉踩隔壁):人选有代表性、节目中穿插了知识点和现象……值得观望下
门外汉影评人展览……不过论做综艺,找噱头,搞爆点,爱奇艺跟腾讯没法比,腾讯多会搞,人家能找毕志飞……
一档聚焦电影的综艺,做到了尊重电影,实属难得。它以微缩的形式向大众呈现一部电影从筹资、拍摄,再到面向观众(影评人和大众)的全过程。最喜欢影评人点评环节,他们唇枪舌剑,提供不同解读角度,各种观点在此碰撞,批评赞赏都不避讳,非常精彩。在这个过程中,也能知人见性。真人秀的“真”,做到了。绿灯会成员里,最让人意外的是陈思诚,他算是理性派,从监制、类型片熟手的视角给出建议。很意外的是,他还成了氛围担当,在现场暖活气氛,在片场亲身示范。电影从业者抱团取暖,薪火相传,在疫情之下看到这种情景,显得尤为可贵。
阵容比隔壁升级,但真的就比隔壁好看吗?至少没有隔壁那个跳梁小丑远叔叔疯狂蹦迪,一个完全不懂电影的混子,在节目里大放厥词,讽刺、滑稽、可笑、无知,他的出现,更像是当下电影评论乱象诞生出的畸形怪。
能看到导演聊别的导演,聊别的导演的电影,本身就挺有意思;再到聊自己的创作构思,聊自己想拍的故事,这个过程对于普通观众来说亦不多见;聊到自己的目标和梦想、缺陷和迷失,真挚的表达和真诚的眼神跃然纸上,没什么虚话,没有假大空。如此基本的要素,放在今日却又如此难得。期待保持质感,四星观望。
真的很好看 踏实真诚又纯粹
目前看了第一期,没看隔壁鹅厂的节目,不拉踩,单说观感,当个综艺真人秀看,能图一乐,几个导演也算是有一定的代表性吧(如果其中个别能算导演的话),至少矛盾点制造出来了,而且基本上从他们的谈吐还有面对项目时候的态度基本就可以看出来,谁是真的为了电影,谁是想通过电影获得一些别的东西的,这倒也无可厚非吧,本来电影就没有那么纯粹。但光逼逼没用,还是得拿短片作品说话吧,会继续观望一阵。(支持一下郝杰导演,营业不容易哈哈,之前朋友圈半年发不了一条,今天一天发了六条,笑死)|一直追到现在,沙漠和胡国瀚是我追更的唯一动力了。其实谁会真的把它当帮扶市场来看呢,也就是当个真人秀乐一乐。不会有人真的以为王珞丹这样的人转型做导演会有无数金主咔咔给她投钱吧?|刘震云太好笑了,这综艺一半的笑点都是他贡献的。
看着绿灯会上四位大佬轻轻一拍就是十万,又燃又心酸,六位青年导演被拉到节目里塞钱给你拍片,言语中又经常透露着“不用给那么多我不差钱”,而我们团队昨天还在为了一万块钱的方案加班改稿跟傻逼甲方周旋,拍摄自己电影的计划遥遥无期。能看到很多现实却矛盾的行业生态,比如专业影评人和观众的评分差异,比如行业大佬鼓励艺术创作,市场却只接受通俗娱乐的表达。把行业生态简化理想化砸钱给本就不缺资源的导演虽然让人唏嘘,但也不影响我每次听陈凯歌导演说话时都感动得不行。PS: 胡国翰好有魅力~PPS:不想看颁奖了,就这样吧…
没想到陈凯歌这么逗哈哈哈哈哈哈,陈思诚:那就是凯歌导演的学弟。陈凯歌:不提这出。
看了第一期,绿灯会几个投资思路很清晰了,陈凯歌典型的只投我喜欢的能打动我的。他看郝杰的时候那眯了半场的眼睛里都有了光,对郝杰说话时那个惜才之心溢于言表!刘震云不愧是喜剧出来的投易小星很正常,但投王珞丹那里有点太快了,感觉刘老师的投资款来的有点太容易。舒淇就投资小白,啥都想投,又下不了决心。陈思诚的定位更像监制一点会考虑投入产出比。
本来想给两星,多的一颗星给刘震云老师。低分原因:沙漠拍的短片是不错,但是对于影评人说一点实在话就被全场攻击实在看不惯,连续两次选题都这样确实很圆滑啊(虽然我也有时候看不惯影评人,但对于这种饭圈化的行为更不爽)。还有一点就是本来吐槽大会让我对张绍刚黑转路了,但在这个节目上作为主持人还是极为主观的行为让我发现他还是他,一点没变。
陈凯歌对郝杰说的每一番话都是这个节目的关键价值。